CN108986480A -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6480A
CN108986480A CN201811186143.0A CN201811186143A CN108986480A CN 108986480 A CN108986480 A CN 108986480A CN 201811186143 A CN201811186143 A CN 201811186143A CN 108986480 A CN108986480 A CN 108986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crash sensor
collision
bar
limit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61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涌泉
张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nyuan Kaitai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Anyuan Kaitai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Anyuan Kaitai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Anyuan Kaitai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61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6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6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648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7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 G08G1/0175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by photographing vehicles, e.g. when violating traffic rul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4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using optical or ultrasonic detect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包括限高杆、在所述限高杆的前方设置的预限杆、设置于所述预限杆上的碰撞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限高杆上的警示装置;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所述警示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具有警示超限车辆的驾驶员功能,以及当前方车辆超高的时候,在提醒前方车辆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提醒后车驾驶员提高警惕的功能,以及,当超限车辆驾驶员由于操控车辆不及时而撞上限高杆的时候能及时取证并将警情通报给交通事故报警台以便后续处理的功能。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准确率高,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甚至可通过对公路上现有限高杆进行功能提升而达到本申请的目的,节约物料。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和乡村的道路上,处于保护桥梁、涵洞或是限重的目的而设置限高杆,是全国普遍的现象。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新闻上会有那么几起卡车、货车、甚至是大客车撞上限高杆,严重时车毁人亡报道。限高杆的作用意在警示车辆不要超高通行,这种警示大可不必以车毁人亡为代价。
中国专利《电力生产区域智能道路限高防撞警示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5160936B)提供一种电力生产区域智能道路限高防撞警示装置,属于电力生产防撞警示领域,包括限高杆,限高杆包括两根立柱和固定于两根立柱顶部的横梁,设有缓冲限高杆,缓冲限高杆与限高杆平行,缓冲限高杆包括两根立柱B和两端固定于立柱顶部的缓冲杆,两根立柱B上分别设有激光发生器与激光接收器,缓冲杆与立柱B连接处设有碰撞传感器,限高杆上设有报警装置和控制装置,激光接收器和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装置的信号接收端,报警装置的电源端连接到控制装置,可在即将碰撞时进行报警。
中国专利《一种智能限高杆警示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770956U)公开了一种智能限高杆警示装置,该实用新型在现有的限高杆(5)的前方设有支撑杆(2),在支撑杆(2)上设有控制模块(3)、抓拍摄像头(4)和检测车辆高度的红外线传感器(6),在限高杆(5)上设有震动传感器(7)和警示灯(10),抓拍摄像头(4)、红外线传感器(6)、震动传感器(7)和警示灯(1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模块(3)连接。该实用新型不仅保留了现有技术中限高杆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能自动提前提醒或警示超高车辆司机的功能。该实用新型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超高车辆的司机由于疏忽没有注意到前方有限高杆而使汽车撞上限高杆所造成的严重事故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工作可靠等优点。
中国专利CN201120327833.0,公开了一种粉式绝缘高速微型碰撞开关,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玻璃水银开关体积大、工作有盲点、一致性和重复性不稳定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密闭的腔体、水银和绝缘骨架,绝缘骨架上有密闭的腔体,骨架内有伸出骨架外部并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触点与腔体连通,腔体内装有水银,腔体的内表面和水银上吸附有一层绝缘粉末,该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巧独特,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稳定,是微电子开关上的一种创新。
中国专利CN201621152497.X,公开了一种事故紧急开关,有效解决不更换主板和线束重新走向问题,还简便高效地解决现有车辆的手动自动兼容与事故自主应急响应功能,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关壳体和装在开关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晶闸管、万向碰撞传感器和常开开关,常开开关的两个脚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万向碰撞传感器两端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控制极,该实用新型巧妙地把万向碰撞传感器、晶闸管与常开开关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手动、自动、稳态输出和手动复位的全兼容。极大地保障和提高行车被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可靠性与事故应变力,有效扼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社会效益极其显著。高效、快速、准确、智能、稳妥、自动地处置和应对一切突发事件,一举多得。
中国专利CN201420847522.0,公开了一种撞击响应式继电器,可有效解决自主工作和大电流稳态输出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晶闸管和碰撞传感器,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引出壳体,碰撞传感器两端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控制极,当碰撞传感器侦测到与其相对应的传感信号时,碰撞传感器响应导通,晶闸管的控制极获得触发电流导通(因使用时负载与晶闸管串联),当工作在直流电路时,晶闸管永久导通,本实用新型把传感侦测、动作响应、大容量常开常闭输出于一体,可独立完成撞击自锁稳态转换,无需借助外部操纵与介入,高效、快速、准确、智能、稳妥、自动地处置和应对一切突发事件,一举多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现有的限高杆防碰撞装置,存在的问题包括:限高检测不准确,存在漏检和误报的缺陷;限高检测装置是一次性的(超高时被破坏),恢复前无法检测;检测到超过车辆时,对驾驶员的提醒措施不力;成本较高;缺乏提醒后续车辆的措施等缺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申请公开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其配合安装于限高杆、预限杆上(所述预限杆设置于所述限高杆的前方);所述预限杆主体包括第二立柱、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顶端的联杆、软索、悬挂于所述联杆上的重坠体;所述联杆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横梁的高度;所述软索的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联杆上,另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上;当所述重坠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重坠体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梁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一个所述预限杆包括至少一个重坠体;所述重坠体的材质为刚性材质;所述限高杆包括第一立柱、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顶部的横梁和配合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方的支架;
其包括第一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警示装置;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设置于预限杆上;所述警示装置设置于预限杆之后;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所述警示装置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包括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刚性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配合设置于所述预限杆上。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重坠体上设置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计算机控制器或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单片机或线路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重坠体的材质为木质或橡胶或塑胶或金属材质,和/或在坚实的重坠体的外层包裹软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第一警示屏,所述第一警示屏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警示屏包括LED显示屏和/或LED灯箱和/或LED发光字和/或霓虹发光字和/或交通信号灯。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至少还包括下述装置之一:警示灯、扬声器,所述警示灯用于闪烁亮光,所述扬声器用于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警示语音,两者均用于引起超限车辆驾驶员的注意,进而提醒其采取制动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升降减速带;所述升降减速带设置于所述预限杆和限高架之间的路面上;所述升降减速带通过给定的信号自动升降;所述升降减速带的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配合连接,或所述升降减速带与所述控制模块电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警示屏,所述第二警示屏通过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预限杆的联杆上,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并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取证装置,所述取证装置包括第二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包括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刚性安装于所述限高杆之上;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取证装置还包括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所述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取证装置还包括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所述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并行设置第一碰撞传感器;并行设置控制模块;并行设置信号连接方式;并行设置警示装置。所述信号连接方式包括线路连接、有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申请公开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S1:在预限杆上,刚性设置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在预限杆上,刚性设置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如,设置中国专利CN201120327833.0(一种粉式绝缘高速微型碰撞开关)等相关专利及技术资料公开的,基于导电液体碰撞后变形,导致电路接通的检测原理的碰撞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不漏检、不误报的极好性能。
S2:超限高预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预限杆上的,第一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预限杆),则发出检测到碰撞信号。
S3:超高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启动警示装置;如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绿色交通信号灯熄灭;控制所述第一警示屏显示或亮起警示文字,所述警示灯开启并闪烁,所述扬声器开始循环播放警示语句,所述升降减速带升起,所述第二警示屏亮起并播放提醒语句。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至少还包括下述步骤之一:
S4:所述启动警示装置还包括:升起升降减速带。
S5:碰撞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限高杆上的,第二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限高杆),则发出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
S6:碰撞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后,向控制中心发送碰撞信息;自动取证。自动调取保存监控录像。
本申请的技术构思:
实用高可靠性、无漏报、无错报的碰撞传感器,在预限杆处检测所有超高车辆,并控制警示系统报警,提醒驾驶员技术刹车,避免碰撞限高杆,减少损失。
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限高杆的前方设置了一个预限杆,并在预限杆上设置有第一碰撞传感器,在限高杆上设置有警示装置,这样,当行驶中的汽车经过预限杆并由于超限而碰撞到重坠体的时候,重坠体上设置的第一碰撞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确认该车超限高;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给限高杆上的警示装置;作为给超限驾驶员的第一个提醒,警示屏通过显示文字和/或警示灯通过闪烁和/或扬声器通过声音和/或升起升降减速带提醒驾驶员注意自身的车高不能通过限高杆;在发送指令给警示装置的同时,控制模块也指令给第二警示屏,第二警示屏通过显示字幕提醒后车驾驶员前车已超高,注意避让。
若超限驾驶员未及时采取制动措施而撞击到限高杆时,第二碰撞传感器检测到信号,确认碰撞限高杆,自动拍照、监控摄像等方式取证,并将警情通报给交通事故报警台以便后续的处理。
预限杆碰撞信号出现,警示装置报警启动,升降减速带升起,并持续预先设定的时间后,警示装置停止报警;升降减速带落下。
第一碰撞传感器为能够自动恢复的,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优选的是,中国专利CN201120327833.0(一种粉式绝缘高速微型碰撞开关)等相关专利及技术资料公开的,基于导电液体碰撞后变形,导致电路接通的检测原理的碰撞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不漏检、不误报的极好性能。
第一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超限车辆后,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控制升降减速带升起;车辆经过升起的多道升降减速带时,车辆经过时,车辆自身连续颠簸,警示驾驶员;驾驶员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踩刹车减速停车。即使,驾驶员处于瞌睡、走神状态,在车辆自身连续颠簸时,驾驶员也能够醒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升降减速带,平时落下,车辆平稳行驶;有超限车辆时,升降减速带升起。这样设置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又有利于超限车辆及时停车,有利于减少碰撞限高杆的情况。
通过并行设置第一碰撞传感器,并行设置控制模块,并行设置信号连接方式,并行设置警示装置;使得部分器件故障时,系统仍能够正常工作。
本申请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保留了现有技术的限高杆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警示超限车辆的驾驶员功能,以及当前方车辆超高的时候,在提醒前方车辆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提醒后车驾驶员提高警惕的功能,以及,当超限车辆驾驶员由于操控车辆不及时而撞上限高杆的时候能及时取证并将警情通报给交通事故报警台以便后续处理的功能。本申请采用的碰撞传感器为能够自动恢复的,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具有,不漏检、不误报的极好性能。
第一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超限车辆后,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控制升降减速带升起;车辆经过升起的多道升降减速带时,车辆自身连续颠簸,驾驶员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踩刹车减速停车。即使,驾驶员处于瞌睡、走神状态,在车辆自身连续颠簸时,驾驶员也能够醒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升降减速带,平时落下,车辆平稳行驶;有超限车辆时,升降减速带升起。这样设置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又有利于超限车辆及时停车,有利于减少碰撞限高杆的情况。
若超限驾驶员未及时采取制动措施而撞击到限高杆时,第二碰撞传感器检测到信号,确认碰撞限高杆,自动拍照、监控摄像等方式取证,并将警情通报给交通事故报警台以便后续的处理。
并行设置第一碰撞传感器,并行设置控制模块,并行设置信号连接方式,并行设置警示装置;使得部分器件故障时,系统仍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准确率高,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甚至可通过对公路上现有限高杆进行功能提升而达到本申请的目的,节约物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用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用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用例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用例的重坠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中:4-控制模块,11-第一立柱,12-横梁,13-第一支架,21-第二立柱,22-联杆,23-栓绳坏,24-软索,25-重坠体,26-第二支架,27-凹槽,51-第一警示屏,52-警示灯,53-扬声器,54-升降减速带,55-第二警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配合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用例中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加充分地描述本申请。显然,所描述的实施用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用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用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用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用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数字始终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部件。
实施用例一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配合安装于限高杆、预限杆上(所述预限杆设置于所述限高杆的前方)。
所述预限杆主体包括第二立柱21、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21顶端的联杆22、软索24、悬挂于所述联杆22上的重坠体25;所述联杆22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横梁12的高度;所述软索24的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联杆22上,另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25上;当处于静止的悬垂状态时,所述重坠体25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梁12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
一个所述预限杆包括至少一个重坠体25;所述重坠体25的材质为刚性材质。
所述限高杆包括第一立柱11、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11顶部的横梁12和配合固定于所述横梁12上方的支架13。
如图2所示,为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4、警示装置;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设置于预限杆上;所述警示装置设置于预限杆之后;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所述警示装置与控制模块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包括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刚性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25之上。
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包括万向碰撞传感器;所述万向传感器为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中国专利CN201120327833.0和CN201621152497.X等现有技术中的,水银式(液体感应式)万向碰撞传感器。
控制模块4包括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单片机或线路控制。优选的,控制模块4为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刚性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25之上;重坠体25的材质为刚性材质;在车辆撞击重锤体25时,传递到第一碰撞传感器的冲击力衰减较小,便于第一碰撞传感器更好的检测到撞击事件。
第一碰撞传感器、警示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4连接,同时使用有线与无线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有利于信号传递的可靠性、高可用性;所述有线通信方式,包括串行或并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包括WIFI、RFID、GPRS等通信模式;优选的,同时使用RS-485与WIFI通信。
限高杆的主体为常见的门框式限高杆或其他类型的限高杆。优选的,限高杆的主体为常见的门框式限高杆。包括两根第一立柱11、配合固定于两根第一立柱11上部的横梁12和配合固定于横梁12上方的第一支架13,第一支架13用于支撑其上安装的警示装置。
预限杆主体为常见的垂帘式限高杆或其他类型的预限杆。优选的,预限杆的主体为常见的垂帘式限高杆。包括两根第二立柱21、配合固定于两根第二立柱21顶端的联杆22、配合固定于联杆22上的栓绳环23、软索24、悬挂于联杆22上的重坠体25。联杆22下面距离地面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横梁12下面距离地面的高度。软索24的一端配合固定于栓绳环23上,另一端配合固定于重坠体25上;当处于静止的悬垂状态时,重坠体25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横梁12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软索24为钢丝铁索,或链条,或麻绳或链环。优选的,联杆22距离重坠体25的高度为1米,软索24为链环。
重坠体25材质为木质或橡胶或塑胶或金属材质等常见的具有一定刚性的材质,和/或在坚实的重坠体25的外层包裹软性材料;优选的,重坠体25为表面包裹有一层5毫米厚的橡胶的空心方钢管。重坠体25的长宽高和具体的使用个数,依据预限杆的宽度、重坠体25的长度、重坠体25之间的间距确定。一个预限杆包括至少一个重坠体25,当一个预限杆包括两个及以上的重坠体25时,两个相邻的重坠体25之间的悬停距离大于0.001米,以避免在有风的天气里重坠体25互相碰撞而造成第一碰撞传感器误判;一个重坠体25通过至少两个软索24固定于联杆22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一个预限杆包括4个重坠体25,两个重坠体25之间的悬停距离为20厘米,一个重坠体25通过四个软索24固定于栓绳环23上;四个重坠体25覆盖整个车道的宽度。
警示装置用于对超高车辆的驾驶员发出警告,每次警告时间至少持续10秒,警示装置包括第一警示屏51,第一警示屏51为LED显示屏和/或LED灯箱和/或LED发光字和/或霓虹发光字和/或交通信号灯,第一警示屏51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优选的为带有防水功能的LED显示屏,警报时,固定显示警示语句60秒。
每个重坠体25上并行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一碰撞传感器;优选的,并行设置两个第一碰撞传感器。
本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的供电来自于带有蓄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板或是公用电网中电力的接入,为常规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预限杆与限高杆之间的距离为1-300米,考虑到普通驾驶员正常的反应时间在0.3s~1.0s范围内,具体的限高杆与预限杆之间设置距离,依据现场路段的最高和/或最低时速来推定。假如,在城市的道路上,车辆最高限速为60千米每小时,以驾驶员反应时间1秒计算,一秒内车辆行驶16.6米,结合预留安全空间的考虑,则预限杆与限高杆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5米。
可选的,警示装置至少还包括下述装置之一:警示灯52、扬声器53,警示灯52用于闪烁亮光,扬声器53用于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警示音;扬声器53的角度朝向斜前方的马路(图中未示出倾角)两者均用于引起超限车辆驾驶员的注意,进而提醒其采取制动措施,警示灯52与扬声器53的警告时间与第一警示屏51的警告时间一致。优选的,警示装置还包括警示灯52和扬声器53,且二者均具有防水功能,警报时,警示灯52闪烁白蓝色的闪光,扬声器53循环播放警示语句。
可选的,如图3所示,如果选用重坠体25为实心材料,为了保护碰撞传感器、线路等设备,则在每个重坠体25上设置凹槽27,用来安放第一碰撞传感器;并对第一碰撞传感器元件的表面、连接线材(如果通过信号线的方式连接)做防水处理;优选的,在重坠体25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水平凹槽27,凹槽27位于重坠体25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对面。
可选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模块4配合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配合固定设置于所述预限杆上。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对射式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优选的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的高度为限高高度,检测方向水平,垂直于车道,其水平位置距离预限杆30厘米。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重坠体25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风吹重坠体25晃动时,引起光电传感器误报。
需要说明的是:限高杆横梁12底部的高度即为道路要求限制的高度,限高杆上设置有常规限高标识和警示装置。正常情况下,警示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限高杆的前方设置一个预限杆,并在预限杆上设置有第一碰撞传感器。当行驶中的汽车经过预限杆并由于超限高而碰撞到重坠体25时,重坠体25碰到车顶的声响和震动作为给超限驾驶员的第一个提醒,同时重坠体25上设置的第一碰撞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给限高杆上的警示装置,警示屏显示文字,警示灯52闪烁,扬声器53声音提醒驾驶员注意,作为对超限驾驶员的第二个提醒。控制模块4可以控制警示装置的开启持续时间,优选的,持续警报时间15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的复位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F1)在持续输出一定时间的信号后,自动复位;F2)控制模块4处理碰撞信号之后,向第一碰撞传感器发复位控制信号,第一碰撞传感器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后,复位。
本例中的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保留了现有技术的限高杆的功能,而且碰撞检测可靠性高,其采用的碰撞传感器无误报、无漏报;且通过并行化设计,使得系统整体可靠性高;还具有通过声、光、震动方式警示超限车辆的驾驶员的功能。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准确率高,工作可靠,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甚至可通过对公路上现有限高杆进行直接改造而达到自动警示的目的,节约物料。
实施用例二
图4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用例二与实施用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用例中的警示装置还包括升降减速带54。
该升降减速带54,设置于预限杆和限高杆之间的路面上;升降减速带54根据给定的信号自动升降,为现有技术。升降减速带54的控制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优选的,同时使用有线与无线通信方式,并行工作,有利于信号传递的可靠性、高可用性;所述有线通信方式,包括串行或并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包括WIFI、RFID、GPRS等通信模式。优选的,同时使用RS-485与WIFI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减速带54包括多条减速带,优选的,设置10条以上。
控制模块4接收到检测到超限高的信号后,在向警示装置发出启动指令时,向升降减速带54发出升起指令。警示装置的警告时间持续90秒。
在检测到超高车辆时,升降减速带54升起,车辆经过时,由于颠簸、连续颠簸,驾驶员会下意识的减速,意识到超高后,会停车;有利于减少碰撞限高杆,降低碰撞限高杆的损失。
升降减速带接收到控制模块4发出的复位信号后,自动复位;或者,升降减速带接收到复位按钮的信号后,自动复位。优选的,升降减速带接收到控制模块4发出的复位信号后,自动复位。
实施用例三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限高杆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用例三与实施用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用例中的警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警示屏55。
第二警示屏55通过第二支架26安装于预限杆的联杆22上,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同时使用有线与无线通信方式,并行工作,有利于信号传递的可靠性、高可用性;所述有线通信方式,包括串行或并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包括WIFI、RFID、GPRS等通信模式。优选的,同时使用RS-485与WIFI通信。
作为对超限驾驶员的第二个提醒,在发送指令给安装于限高杆上的警示装置的提醒前车超限驾驶员的同时,控制模块4也发送指令给第二警示屏55,第二警示屏55通过显示文字提醒后车驾驶员前车已超高,注意避让。警示装置的警示时间持续20秒以上,优选的,持续90秒。
本例中的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还具有检测到车辆超高时,在提醒前方车辆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提醒后车驾驶员提高警惕的功能。
实施用例四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用例四与实施用例一、实施用例二、实施用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用例四还包括取证装置。
取证装置包括第二碰撞传感器,支杆、闪光灯和摄像机和/或相机,第二碰撞传感器安装于限高杆的横梁12上,支杆配合限高杆设置,优选的设置在限高杆的后方,使用摄像机。
支杆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设置于马路外侧,横杆横于马路上方,闪光灯和摄像机设置于横杆上。摄像机带有联网功能和/或滚动存储功能,优选的,带有联网无线联网功能,为远程无线控制红外监控摄像头。
可选的,取证装置还包括相机。优选的,包括相机。
可选的,取证装置还包括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优选的,包括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
如图6所示,取证装置如闪光灯、相机、监控摄像头和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优选的,其连接方式,采用并行连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碰撞传感器的复位方式,与第一碰撞传感器一样。
本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限高杆横梁12的高度即为道路要求限制的高度,限高杆上设置有限高标识和警示装置,正常情况下,警示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限高杆的前方设置了一个预限杆,并在预限杆上设置有第一碰撞传感器和控制模块4。当行驶中的汽车经过预限杆并由于超限而碰撞到重坠体25的时候,重坠体25碰到车顶的声响和震动作为给超限驾驶员的第一个提醒,同时重坠体25上设置的第一碰撞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给警示装置,警示屏通过显示文字和/或警示灯52通过闪烁和/或扬声器53通过声音和/或升起升降减速带54提醒驾驶员注意自身的车高不能通过限高杆,作为对超限驾驶员的第二个提醒,警报时间持续10秒。但若是超限的驾驶员无视警告继续行驶,最终导致车辆撞上限高杆横梁12,则第二碰撞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接收到信号之后立即发出一个指令给闪光灯、相机、监控摄像头和交通事故报警台,闪光灯亮的同时相机拍照,连续拍照20张,待交通事故报警台远程查看碰撞事故、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处理事故并疏导交通后,人为终止或者设定监控的时间。
本例中的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保留了现有技术的限高杆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通过声、光、震动方式警示超限车辆的驾驶员功能。同时,当前方车辆超高的时候,在提醒前方车辆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的同时提醒后车驾驶员提高警惕的功能。此外,若超限驾驶员未及时采取制动措施而撞击到限高杆时,能及时通过拍照、监控摄像取证,并将警情通报给交通事故报警台以便后续的处理。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准确率高,工作可靠,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甚至可通过对公路上现有限高杆进行直接改造而达到自动警示的目的,节约物料。
实施用例五
图7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用例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S1:在预限杆上,刚性设置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在预限杆上,刚性设置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如,设置中国专利CN201120327833.0(一种粉式绝缘高速微型碰撞开关)等相关专利及技术资料公开的,基于导电液体碰撞后变形,导致电路接通的检测原理的碰撞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不漏检、不误报的极好性能。
S2:超限高预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预限杆上的,第一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预限杆),则发出检测到碰撞信号。
S3:超高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启动警示装置;如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绿色交通信号灯熄灭;控制所述第一警示屏显示或亮起警示文字,所述警示灯开启并闪烁,所述扬声器开始循环播放警示语句,所述升降减速带升起,所述第二警示屏亮起并播放提醒语句。
可选的,所述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至少还包括下述步骤之一,优选的,全部包括:
S4:所述启动警示装置还包括:升起升降减速带。
S5:碰撞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限高杆上的,第二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限高杆),则发出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
S6:碰撞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后,向控制中心发送碰撞信息;自动取证。自动调取保存监控录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用例”、“具体实施用例”等的描述旨在结合该实施用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等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种实施用例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用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特点等都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用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只要不构成冲突,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用例以及各实施用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用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其配合安装于限高杆、预限杆上(所述预限杆设置于所述限高杆的前方);所述预限杆主体包括第二立柱、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顶端的联杆、软索、悬挂于所述联杆上的重坠体;所述联杆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横梁的高度;所述软索的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联杆上,另一端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上;当所述重坠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重坠体的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梁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一个所述预限杆包括至少一个重坠体;所述重坠体的材质为刚性材质;所述限高杆包括第一立柱、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顶部的横梁和配合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方的支架;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警示装置;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设置于预限杆上;所述警示装置设置于预限杆之后;所述控制模块为计算机控制器或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单片机或线路控制;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所述警示装置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包括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刚性配合固定于所述重坠体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之一:
1).每个所述重坠体上设置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碰撞传感器;
2).所述重坠体的材质为木质或橡胶或塑胶或金属材质,和/或在坚实的重坠体的外层包裹软性材料;
3).所述警示装置包括第一警示屏,所述第一警示屏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
4).所述警示装置至少还包括下述装置之一:警示灯、扬声器,所述警示灯用于闪烁亮光,所述扬声器用于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警示语音,两者均用于引起超限车辆驾驶员的注意,进而提醒其采取制动措施;
5).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升降减速带;所述升降减速带设置于所述预限杆和限高架之间的路面上;所述升降减速带通过给定的信号自动升降;所述升降减速带的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配合连接,或所述升降减速带与所述控制模块电配合连接;
6).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警示屏,所述第二警示屏通过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预限杆的联杆上,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向设置,并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
7).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取证装置,所述取证装置包括第二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包括液体感应式碰撞传感器;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刚性安装于所述限高杆之上;所述第二碰撞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8).所述取证装置还包括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所述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配合连接;
9).所述取证装置还包括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所述交通事故报警台呼叫装置通过信号线或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0).并行设置第一碰撞传感器;并行设置控制模块;并行设置信号连接方式;并行设置警示装置。所述信号连接方式包括线路连接、有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警示屏包括LED显示屏和/或LED灯箱和/或LED发光字和/或霓虹发光字和/或交通信号灯。
4.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S1:在预限杆上,刚性设置高可靠性的碰撞传感器:
S2:超限高预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预限杆上的,第一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预限杆),则发出检测到碰撞信号;
S3:超高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启动警示装置。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限高杆防撞警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下述处理步骤之一:
S4:所述启动警示装置还包括:升起升降减速带;
S5:碰撞检测;连续检测设置在限高杆上的,第二碰撞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碰撞;如果没有检测到碰撞,继续检测;如果检测到碰撞(碰撞限高杆),则发出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
S6:碰撞处理:接收到检测到第二碰撞信号后,向控制中心发送碰撞信息;自动取证;自动调取保存监控录像。
CN201811186143.0A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Withdrawn CN108986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6143.0A CN108986480A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6143.0A CN108986480A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6480A true CN108986480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6143.0A Withdrawn CN108986480A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648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061A (zh) * 2019-08-27 2019-11-15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限高架的道路限高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96897A (zh) * 2019-10-21 2020-02-14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立交桥(隧道)限高限宽防撞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1815984A (zh) * 2020-06-21 2020-10-23 王亚鹏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辆限高预警方法及系统、车辆
CN112750337A (zh) * 2021-01-21 2021-05-04 成都菁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限高架碰撞无线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061A (zh) * 2019-08-27 2019-11-15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限高架的道路限高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96897A (zh) * 2019-10-21 2020-02-14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立交桥(隧道)限高限宽防撞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1815984A (zh) * 2020-06-21 2020-10-23 王亚鹏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辆限高预警方法及系统、车辆
CN112750337A (zh) * 2021-01-21 2021-05-04 成都菁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限高架碰撞无线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6480A (zh) 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
CN209037591U (zh) 一种新型无人值守道口的信号机
WO2019015594A1 (zh) 高速公路上防止连环撞车预警系统
CN206438433U (zh) 新型公路安全限高装置
KR101682061B1 (ko) 도로경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400422B (zh) 类自由流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系统及方法
CN202194091U (zh) 一种新型的道路车辆限高装置
CN106530821A (zh) 一种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6961583A (zh) 双摄像头实景智能行车方法及系统
CN201662891U (zh) 一种立交、桥梁、涵洞用通行状况监控警告设备
CN112466075A (zh)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安全围栏
CN201258464Y (zh) 防撞限高架
CN105955163A (zh) 一种道路护栏监控系统
CN208156881U (zh) 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智能预警系统
CN105320049A (zh) 一种新农村道路车辆限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12722U (zh) 一种隧道内紧急停车带诱导警示系统
CN210574209U (zh) 一种施工现场防闯入预警通信装置
CN104947617B (zh) 车辆桥梁通行警示系统
CN208298388U (zh) 一种基于车路交互的隧道口车身高度超限检测及报警系统
CN206352269U (zh) 人行横道红灯限行门架系统
CN201713772U (zh) 车辆超高防撞装置
CN207739178U (zh) 牵引式缓冲防撞车体
CN202600968U (zh) 桥梁涵洞车辆限高装置
CN114438926B (zh) 道路施工状况实时共享系统
CN205564051U (zh)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安全警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