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0261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0261A
CN108980261A CN201810151889.1A CN201810151889A CN108980261A CN 108980261 A CN108980261 A CN 108980261A CN 201810151889 A CN201810151889 A CN 201810151889A CN 108980261 A CN108980261 A CN 108980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mber
throttle passage
installation component
partition member
r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18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0261B (zh
Inventor
松本義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8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0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0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0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lastics springs;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的隔膜构件(18)包括:隔膜主体(19),其形成副液室(16)的分隔壁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变形;以及环部(20),其配置于隔膜主体(19)的外周侧并且与第1安装构件(11)相连结,在环部(20)中形成有与主液室以及副液室(16)中的任一者相连通并且沿着周向延伸的外侧节流通路(26),在分隔构件中形成有朝向副液室(16)一侧突出并且嵌合在环部(20)内的通路突部(27),在通路突部(27)和环部(2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并且将主液室以及副液室(16)中的另一者与外侧节流通路(26)相连通的内侧节流通路(30)。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设备等且能吸收并减弱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隔振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6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09856号的申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自以往公知有如下隔振装置,其包括:第1安装构件,其为筒状,该第1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以及第2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弹性体,其将第1安装构件和2安装构件相连结且该弹性体封闭第1安装构件中的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的一侧的开口部;隔膜构件,其封闭第1安装构件中的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开口部;以及分隔构件,其将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分隔为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的主液室以及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隔膜构件的副液室。
作为这种隔振装置,公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结构,隔膜构件包括:隔膜主体,其形成副液室的分隔壁的一部分且能够变形,以及环部,其配置于隔膜主体的外周侧且与第1安装构件相连结,在弹性体和环部之间形成有节流通路,该节流通路将主液室和副液室相连通并且该节流通路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2100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在隔振装置中配置空间的制约较为严格,无法增大环部的外径,因此存在无法增长节流通路的长度,从而难以提高减振性能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环部的外径的大小并且能够增长节流通路的长度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包括:第1安装构件,其为筒状,该第1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以及第2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另外一者相连结;弹性体,其将所述第1安装构件和所述第2安装构件相连结且该弹性体封闭所述第1安装构件中的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的一侧的开口部;隔膜构件,其封闭所述第1安装构件中的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开口部;以及分隔构件,其将所述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分隔为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的主液室以及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所述隔膜构件的副液室,所述隔膜构件包括:隔膜主体,其形成所述副液室的分隔壁的一部分且能够变形;以及环部,其配置于所述隔膜主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1安装构件相连结,在所述环部中形成有外侧节流通路,该外侧节流通路与所述主液室以及所述副液室中的任一者相连通,并且该外侧节流通路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延伸,在所述分隔构件中形成有通路突部,该通路突部朝向所述副液室一侧突出并且嵌合在所述环部内,在所述通路突部和所述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内侧节流通路,该内侧节流通路沿着周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主液室以及所述副液室中的任意另外一者与所述外侧节流通路连通起来。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环部的外径的大小并且能够增长节流通路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自一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而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2是自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而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以及图2中所示的隔振装置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自图1到图3中所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横剖视图。
图5是自下方观察图4中所示的分隔构件而得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振装置;11第1安装构件;12第2安装构件;13弹性体;14液室;15主液室;16副液室;17分隔构件;18隔膜构件;19隔膜主体;20环部;20a槽部;20b侧方开口;26外侧节流通路;27通路突部;28侧周壁;29底壁;30内侧节流通路;O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隔振装置1包括:第1安装构件11,其为筒状,该第1安装构件11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以及第2安装构件12,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弹性体13,其将第1安装构件11和第2安装构件12相连结;分隔构件17,其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4分隔为副液室16以及将弹性体13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15;以及隔膜构件18,其形成副液室16的分隔壁的一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分隔构件17在沿着第1安装构件11的中心轴线O的轴向上分隔液室14。
在将该隔振装置1作为例如机动车的发动机支承来使用的情况下,第1安装构件11与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身相连结,第2安装构件12与作为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相连结。由此,抑制发动机的振动向车身传递。
以下,将相对于分隔构件17的轴向上的主液室15一侧称为上侧、副液室16一侧称为下侧。另外,在自轴向观察该隔振装置1而得到的俯视图中,将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围绕中心轴线O绕转的方向称为周向。
第1安装构件11包括:小径部11a,其位于上端部;大径部11b,其位于小径部11a的下方且直径形成得比小径部11a大;以及连结部11c,其将小径部11a的下端部和大径部11b的上端部相连结。连结部11c以外周面朝向径向的内侧凹陷且内周面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大径部11b的下端部朝向径向的内侧弯折。
第2安装构件12配置于第1安装构件11的上方,且该第2安装构件12具有开口于径向中的一方向的安装孔12a。第2安装构件12形成为沿着所述一方向延伸的筒状。
弹性体13将第1安装构件11中的小径部11a以及连结部11c的各内周面与第2安装构件12连结起来。弹性体13封闭第1安装构件11的上端开口部。弹性体13硫化粘接于第1安装构件11以及第2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形成为有顶筒状且与所述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在弹性体13中,顶壁部与第2安装构件12相连结,周壁部中的下端部与第1安装构件11相连结。弹性体13的周壁部随着自上方朝向下方去而逐渐地朝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在弹性体13上一体地形成有覆盖第1安装构件11的大径部11b的内周面的包覆橡胶。
隔膜构件18封闭第1安装构件11的下端开口部。通过隔膜构件18以及弹性体13,在第1安装构件11内划分有用于封入液体的液室14。另外,作为封入于液室14的液体,能够使用例如水、乙二醇等。
隔膜构件18包括:隔膜主体19,其形成副液室16的分隔壁的一部分且能够变形,以及环部20,其配置于隔膜主体19的外周侧且与第1安装构件11相连结。
环部20隔着所述包覆橡胶不透液地嵌合于第1安装构件11的大径部11b内。另外,环部20也可以以自第1安装构件11朝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安装于第1安装构件11。
在环部20中形成有:槽部20a,其朝向上方开口且沿着周向延伸;以及侧方开口20b,如图3所示,该侧方开口20b将该槽部20a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和隔膜主体19内连通起来。
槽部20a的槽宽在槽部的整个长度范围内是相同的。在槽部20a中的周向的两端部中,一侧的端部经由侧方开口20b与隔膜主体19内相连通。
槽部20a由如下部分划分而成:外周壁21,其位于径向的外侧;内周壁22,其位于外周壁21的径向的内侧;以及底板壁23,其将外周壁21以及内周壁22各自的下端部彼此连结起来。外周壁21、内周壁22以及底板壁23与所述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如图1及图2所示,外周壁21的上端部位于比内周壁22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外周壁21嵌合于第1安装构件11的大径部11b内,外周壁21的上端部位于比第1安装构件11的连结部11c稍靠下方的位置。
通过利用分隔构件17的下表面自环部20的上方覆盖槽部20a以及侧方开口20b,从而划分出经由后述的连通开口17a与主液室15相连通的外侧节流通路26。外侧节流通路26的流路截面积在整周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如图3所示,外侧节流通路26配置于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比270°大且比360°小的角度范围内。外侧节流通路26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为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单一的圆弧状。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利用弹性体13的下端开口边缘自环部20的上方覆盖槽部20a以及侧方开口20b,从而划分出外侧节流通路26。
环部20由弹性材料形成,在其内部埋设有加强金属件20c。加强金属件20c埋设于划分出槽部20a的外周壁21、内周壁22、以及底板壁23各自的内部。加强金属件20c以与外周壁21、内周壁22以及底板壁23各自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式弯曲从而与外周壁21、内周壁22以及底板壁23形成为一体。
隔膜主体19形成为与所述中心轴线O同轴配置的有底筒状。隔膜主体19的周壁部与环部20的内周壁22形成为一体。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隔膜主体19的底壁部中,位于比外周缘部靠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的部分朝向上方鼓出。隔膜主体19的底壁部中的外周缘部位于比环部20靠下方的位置。隔膜主体19与副液室16内的液体的流入以及流出相伴地发生扩大、缩小的变形。
分隔构件17形成为表背面与所述中心轴线O正交的圆盘状,且其配置于第1安装构件11的内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分隔构件17嵌合于环部20的外周壁21中的位于比内周壁22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的内侧。分隔构件17的下表面与环部20的内周壁22的上端缘不透液地相抵接。
在分隔构件17形成有将主液室15和外侧节流通路26相连通的连通开口17a。如图3所示,在外侧节流通路26中,连通开口17a开口于槽部20a中的周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划分出的部分(以下称为另一侧的端部)。即,外侧节流通路26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与主液室15相连通。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通开口17a形成于分隔构件17的外周缘部,该连通开口17a沿着轴向贯穿分隔构件17且朝向径向的外侧开口。如图2所示,连通开口17a被环部20的外周壁21的内周面自连通开口17a的径向的外侧覆盖。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分隔构件17的上表面上,在自连通开口17a的径向的内侧与连通开口17a相连部分上形成有凹陷部17b。凹陷部17b的径向的外端部以及连通开口17a各自的周向上的大小彼此相同。凹陷部17b的周向上的大小随着自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去而逐渐变大。
在分隔构件17中形成有以能够变形或者能够位移的方式收纳有薄膜24的收纳室25。在与分隔构件17的轴向正交的横截面图上,收纳室25形成为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一半的环状,其外周部分开口于分隔构件17的外周面。收纳室25的外周部分被环部20的外周壁21的内周面封闭。在分隔构件17中,收纳室25配置于在周向上远离连通开口17a以及凹陷部17b的部分。收纳室25的周向上的大小大于凹陷部17b的周向上的大小。收纳室25以及凹陷部17b各自的径向的内端部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相同的圆弧上。
薄膜24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为板状。薄膜24形成为与收纳室25相同的形状且比收纳室25稍小。
如图5所示,在分隔构件17中形成有将收纳室25和主液室15连通起来的第1连通孔17c、以及将收纳室25和副液室16连通起来的第2连通孔17d。第1连通孔17c以及第2连通孔17d以彼此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第1连通孔17c以及第2连通孔17d分别在分隔构件17上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形成多个,且在轴向上分别彼此相对。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分隔构件17中形成有朝向副液室16一侧突出且嵌合在环部20内的通路突部27。在通路突部27和环部2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并且将外侧节流通路26和副液室16连通起来的内侧节流通路30。
通路突部27包括:侧周壁28,其自分隔构件17朝向副液室16一侧突出且沿着周向延伸,并且该侧周壁28的表背面朝向径向;以及底壁29,其以在它和分隔构件17之间设置有轴向的间隙的状态自侧周壁28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该底壁29的顶端缘抵接于环部20的内周面。在侧周壁28和环部2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径向的间隙。侧周壁28以及底壁29各自的周长以及周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底壁29的宽度在整周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底壁29的顶端缘在整周范围内不透液地抵接于环部20的内周面。被侧周壁28、底壁29、环部20的内周壁22、以及分隔构件17的下表面所包围而成的空间成为内侧节流通路30。
在通路突部27中的周向的两端部中,一侧的端部经由侧方开口20b而位于槽部20a中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内,另一侧的端部位于副液室16内。由此,在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由通路突部27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划分出的部分(以下称为一侧的端部)30a与外侧节流通路26中的由槽部20a中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划分出的部分相连通,另外,在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由通路突部27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划分出的部分(以下称为另一侧的端部)与副液室16相连通。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通路突部27中,侧周壁28中的所述一侧的端缘与划分出槽部20a的内周壁22中的所述一侧的端缘相抵靠,底壁29的下表面与划分出槽部20a的底板壁23中的所述一侧的端部的上表面相抵接。
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和所述中心轴线O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与第2连通孔17d和所述中心轴线O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相同。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在周向上接近第2连通孔17d。
内侧节流通路30配置于与第2连通孔17d所在侧在径向上隔着所述中心轴线O相反的那一侧。内侧节流通路30的流路截面积在整周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内侧节流通路30配置在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大约180°的角度范围内。内侧节流通路30以及外侧节流通路26的整体配置于超过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360°的角度范围内。内侧节流通路30的周长小于外侧节流通路26的周长。另外,也可以将内侧节流通路30的周长形成为外侧节流通路26的周长以上。内侧节流通路30以及外侧节流通路26各自的轴向上的大小、轴向上的位置、以及流路截面积在整周的范围内彼此相同。
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另一侧的一半在自轴向观察到的俯视图中呈以所述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单一的圆弧状。在所述俯视图中,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一半由径向突出的朝向彼此不同的多个圆弧部分沿着周向连续而构成。在所述俯视图中,将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一半的内侧以不与侧周壁28的内周面以及底壁29的顶端缘相交叉的方式在整周的范围内延伸而成的单一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大于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另一侧的一半的外周缘的曲率半径。
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端部30a在所述俯视图上呈朝向径向的外侧突的曲线状。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一半中的与所述另一侧的一半之间的连接部分30b在所述俯视图上呈朝向径向的内侧突的曲线状。在所述俯视图中,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端部30a的曲率半径小于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一半中的与所述另一侧的一半之间的连接部分30b的曲率半径。在内侧节流通路30中,所述一侧的端部30a与其他的部分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内侧节流通路30的所述一侧的端部30a以及外侧节流通路26各自的径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由于将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相连通的流路不仅具有形成在环部20中的外侧节流通路26,还具有形成在分隔构件17的通路突部27和环部20的内周面之间的内侧节流通路30,因此能够增长流路长。而且,由于内侧节流通路30配置于环部20的内周面侧,因此能够抑制环部20的外径增大。
另外,由于形成内侧节流通路30的通路突部27形成于分隔构件17且嵌合于环部20内,因此能够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其他的零件的设计变更。
另外,由于外侧节流通路26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内侧节流通路30以及主液室15相连通,另外,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外侧节流通路26以及副液室16相连通,因此能够使液体在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之间顺畅地流通而不产生例如逆流等,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将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相连通的流路的长度较长。
另外,由于通路突部27具有侧周壁28以及底壁29,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抑制其他的部件的设计变更的目的。
另外,由于通路突部27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侧方开口20b而位于槽部20a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外侧节流通路26和内侧节流通路30不透液地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的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外侧节流通路26与主液室15相连通、且内侧节流通路30与副液室16相连通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外侧节流通路26与副液室16相连通、且内侧节流通路30与主液室15相连通的结构。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下结构:外侧节流通路26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内侧节流通路30以及主液室15相连通,另外,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外侧节流通路26以及副液室16相连通,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内侧节流通路30以及主液室15在外侧节流通路26中的周向上的中途位置相连通,外侧节流通路26以及副液室16在内侧节流通路30中的周向上的中途位置相连通。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路突部27具有侧周壁28以及底壁29的结构,但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代替上述结构采用例如具有侧周壁28、底壁29、以及位于比侧周壁28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且嵌合在环部20内的外壁的结构等。
另外,表示了通路突部27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侧方开口20b而位于槽部20a中的周向的端部内的结构,但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代替上述结构例如使通路突部27中的周向的端缘抵靠于环部20中的侧方开口20b的开口周缘部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支承负载的作用来对主液室15作用正压的压缩式的隔振装置1,但也能够适用于以主液室15位于铅垂方向下侧且副液室16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方式安装的、通过支持负载的作用从而对主液室15作用负压的悬挂式的隔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隔振装置1不限定于车辆的发动机支承,也能够适用于发动机支承以外的结构。例如,也能够适用于搭载在建筑机械上的发电机的固定件,或者,也能够适用于在工厂等中设置的设备的固定件。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所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采用本发明,由于将主液室和副液室相连通的流路不仅具有形成在环部上的外侧节流通路、还具有形成在分隔构件的通路突部和环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内侧节流通路,因此能够增长流路长。而且,由于内侧节流通路配置于环部的内周面侧,因此能够抑制环部的外径增大。
另外,由于形成内侧节流通路的通路突部形成于分隔构件且嵌合于环部内,因此能够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其他的部件的设计变更。
另外,也可以是,外侧节流通路与主液室相连通,内侧节流通路与副液室相连通。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前述的作用效果的隔振装置。
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外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两端部中,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相连通,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主液室相连通,所述内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副液室相连通。
在该情况下,由于外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内侧节流通路以及主液室相连通,另外,内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外侧节流通路以及副液室相连通,因此能够使液体在主液室和副液室之间顺畅地流通而不产生例如逆流等,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将主液室和副液室相连通的流路的长度较长。
另外,所述通路突部也可以包括:侧周壁,其自所述分隔构件朝向所述副液室一侧突出并且沿着周向延伸,该侧周壁的表背面朝向径向;以及底壁,其以在它和所述分隔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轴向的间隙的状态,自所述侧周壁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该底壁的顶端缘与所述环部的内周面相抵接。
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实现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抑制其他的部件的设计变更。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环部中形成有:槽部,其朝向所述分隔构件一侧开口并且沿着周向延伸;以及侧方开口,其将该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和所述隔膜主体内连通起来,通过将所述分隔构件覆盖于所述槽部以及所述侧方开口从而划分出所述外侧节流通路,所述通路突部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所述侧方开口而位于所述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
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路突部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侧方开口而位于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外侧节流通路和内侧节流通路不透液体地连接起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环部的外径的大小,并且能够增长节流通路的长度。

Claims (5)

1.一种隔振装置,其中,该隔振装置包括:
第1安装构件,其为筒状,该第1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以及第2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以及振动承受部中的另外一者相连结;
弹性体,其将所述第1安装构件和所述第2安装构件相连结且该弹性体封闭所述第1安装构件中的沿着中心轴线的轴向的一侧的开口部;
隔膜构件,其封闭所述第1安装构件中的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开口部;以及
分隔构件,其将所述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分隔为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的主液室以及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所述隔膜构件的副液室,
所述隔膜构件包括:隔膜主体,其形成所述副液室的分隔壁的一部分且能够变形;以及环部,其配置于所述隔膜主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1安装构件相连结,
在所述环部中形成有外侧节流通路,该外侧节流通路与所述主液室以及所述副液室中的任一者相连通,并且该外侧节流通路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延伸,
在所述分隔构件中形成有通路突部,该通路突部朝向所述副液室一侧突出并且嵌合在所述环部内,
在所述通路突部和所述环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内侧节流通路,该内侧节流通路沿着周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主液室以及所述副液室中的任意另外一者与所述外侧节流通路连通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外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两端部中,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相连通,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主液室相连通,
所述内侧节流通路中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副液室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所述通路突部包括:
侧周壁,其自所述分隔构件朝向所述副液室一侧突出并沿着周向延伸,并且该侧周壁的表背面朝向径向;以及
底壁,其以在它和所述分隔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轴向的间隙的状态,自所述侧周壁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该底壁的顶端缘与所述环部的内周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环部中形成有:槽部,其朝向所述分隔构件一侧开口并且沿着周向延伸;以及侧方开口,其将该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和所述隔膜主体内连通起来,通过将所述分隔构件覆盖于所述槽部以及所述侧方开口从而划分出所述外侧节流通路,
所述通路突部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所述侧方开口而位于所述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环部中形成有:槽部,其朝向所述分隔构件一侧开口并且沿着周向延伸;以及侧方开口,其将该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和所述隔膜主体内连通起来,通过将所述分隔构件覆盖于所述槽部以及所述侧方开口从而划分出所述外侧节流通路,
所述通路突部中的周向的端部经由所述侧方开口而位于所述槽部中的周向的端部内。
CN201810151889.1A 2017-06-02 2018-02-14 隔振装置 Active CN108980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9856A JP2018204675A (ja) 2017-06-02 2017-06-02 防振装置
JP2017-109856 2017-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0261A true CN108980261A (zh) 2018-12-11
CN108980261B CN108980261B (zh) 2020-03-03

Family

ID=6454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1889.1A Active CN108980261B (zh) 2017-06-02 2018-02-14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204675A (zh)
CN (1) CN10898026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5838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威巴克南特公司 液压防振模块的分离元件及配备分离元件的液压防振模块
CN113795393A (zh) * 2019-05-15 2021-12-1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封衬套
CN114402148A (zh) * 2019-09-17 2022-04-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9040A2 (en) * 1996-05-23 1997-11-26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elastic mount having orifice passages tuned to damp input vibrations in respective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s
US20040188900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 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20070085249A1 (en) * 2005-09-14 2007-04-19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typ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1460762A (zh) * 2006-04-07 2009-06-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CN101813154A (zh) * 2009-02-24 2010-08-25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2414473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N102472354A (zh) * 2009-07-28 2012-05-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9040A2 (en) * 1996-05-23 1997-11-26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elastic mount having orifice passages tuned to damp input vibrations in respective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s
US20040188900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 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20070085249A1 (en) * 2005-09-14 2007-04-19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typ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1460762A (zh) * 2006-04-07 2009-06-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CN101813154A (zh) * 2009-02-24 2010-08-25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2414473A (zh) * 2009-04-27 2012-04-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N102472354A (zh) * 2009-07-28 2012-05-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5393A (zh) * 2019-05-15 2021-12-1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封衬套
CN113795393B (zh) * 2019-05-15 2024-01-30 株式会社普洛斯派 液封衬套
CN114402148A (zh) * 2019-09-17 2022-04-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N112855838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威巴克南特公司 液压防振模块的分离元件及配备分离元件的液压防振模块
CN112855838B (zh) * 2019-11-27 2023-12-01 威巴克南特公司 液压防振模块的分离元件及配备分离元件的液压防振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204675A (ja) 2018-12-27
CN108980261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385B (zh) 隔振装置
US9534655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9279473B2 (en)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11255404B2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CN108980261A (zh) 隔振装置
CN112074672B (zh) 隔振装置
WO2017038357A1 (ja) 防振装置
JP6537932B2 (ja) 防振装置
US11446999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CN106415055B (zh) 隔振装置
CN110494670A (zh) 隔振装置
JP7145165B2 (ja) 防振装置
JP5221442B2 (ja) 防振装置
US11231083B2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CN114630975A (zh) 隔振装置
WO2019117062A1 (ja) 防振装置
JP6431738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CN114728573A (zh) 隔振装置
JP6889645B2 (ja) 防振装置
JP6577835B2 (ja) 防振装置
JP6739267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JP2005282780A (ja) 液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JP6978982B2 (ja) 防振装置
JP6512957B2 (ja) 防振装置
JP2017172623A (ja)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