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2623B -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2623B
CN108972623B CN201810851428.5A CN201810851428A CN108972623B CN 108972623 B CN108972623 B CN 108972623B CN 201810851428 A CN201810851428 A CN 201810851428A CN 108972623 B CN108972623 B CN 108972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workpiece
coordinate system
tail end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14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2623A (zh
Inventor
朱大虎
王志远
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8108514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2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2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2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2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2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建立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用于分析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所导致的工件加工精度偏差问题;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力控传感器的力数据信号,并根据受力模型计算装夹误差修正量;运用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装夹误差修正量转换为机器人各轴旋转角修正量;将计算结果输送至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本发明通过将监测到的工具‑工件接触力信息转变成机器人各轴运动量信息,能够减小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误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精度,操作简单,调整速度快。

Description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制造加工领域。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CAD模型误差等原因,易造成工具的母线不能总是垂直于待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线,从而导致工具一端比另一端的受力大,加工完成后的零件表面出现深浅交替的纹路,严重时甚至会切去过多的材料,直接导致工件报废。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影响,需在加工过程中对已经产生的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夹角进行修正和补偿,提高工件加工质量。
目前修正装夹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借助扫描仪的点云匹配法;2)借助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距法;3)借助PLC与变频器的系统保护法。点云匹配法精度最高,误差补偿的效果最好,但是需要将整个工件进行扫描,计算量大、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对于大型工件基本不可行;激光传感器测距法需要事先标定激光传感器,整个补偿过程线下完成,是静态过程;借助PLC与变频器的系统保护法是通过读取电机电流信号计算电机所受的外界阻力矩的过程,其核心仍然转化到了受力问题上,另外该方法对动平衡较为敏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监测到的工具-工件接触力信息转变成机器人各轴运动量信息,能够减小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误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精度,操作简单,调整速度快。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包括步骤:
S10、建立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用于分析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所导致的工件加工精度偏差问题;
S20、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力控传感器的力数据信号,并根据受力模型计算装夹误差修正量;
S30、运用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装夹误差修正量转换为机器人各轴旋转角修正量;
S40、将计算结果输送至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在步骤S10中,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为圆柱体形、工件表面为大型平面、工具用其旋转的圆柱面对固定的工件表面进行加工作业,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确定步骤为:
S101、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实际接触面形状——理想情况下,工具-工件的接触面应该为圆柱面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偏转角α;
S102、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动态接触力大小——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工件的表面由于受到挤压产生弹塑性变形,产生一定的位移Δx,变形力和位移Δx遵循胡克定律,且对于给定的工件材料,弹性模量E为常量,转化为对应的弹性系数K即可计算出此点的接触力;
S103、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偏转角α——运用数学方法,对接触面上所有点产生的接触反力进行合成,即得到合力F及力矩T,并存在如下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21
其中,L表示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理论接触长度;由于力控传感器直接测量获得合力F及力矩T,经过函数关系计算求得偏转角α,即为装夹误差修正量。
在步骤S20中,力控传感器能实时检测6维力信号,即X、Y、Z三个方向的力及其方向的力矩。
在步骤S30中,机器人无法根据受力模型计算的偏转角α实现误差修正,需要通过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偏转角α转换成机器人各轴运动角度,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确定步骤为:
S301、根据D-H表示法建立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即:
XiiTi+1·Xi+1
其中,Xi表示某点在第i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Xi+1表示某点在第i+1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iTi+1表示从第i+1轴坐标系到第i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包括旋转信息和平移信息;
S302、机器人第一轴到第六轴的坐标系变换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31
其中,0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L表示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理论接触长度、0R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旋转变换矩阵、0P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平移变换矩阵、0T1表示从第一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1T2表示从第二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一轴坐标系变换矩阵、5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五轴坐标系变换矩阵;
S303、已知偏转角α和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0T6,可求得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此时,按计算所得的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更正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即可修正机器人末端夹具装夹误差。
在步骤S40中,计算结果通过DeviceNet通讯协议输送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从机器人加工精度偏差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入手,通过将监测到的工具-工件接触力信息转变成机器人各轴运动量信息,自动补偿工具母线与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夹角,能够减小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误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精度,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加工领域;本发明在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直接读取工具受力信息,实现自动修正的目的,操作简单,调整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存在偏转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受力模型的几何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中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包括步骤:
S10、建立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用于分析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所导致的工件加工精度偏差问题;
S20、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力控传感器的力数据信号(力控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6维力信号,即X、Y、Z三个方向的力及其方向的力矩),并根据受力模型计算装夹误差修正量;
S30、运用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装夹误差修正量转换为机器人各轴旋转角修正量;
S40、将计算结果输送至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在步骤S10中,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为圆柱体形(如,各类打磨滚轮)、工件表面为大型平面、工具用其旋转的圆柱面对固定的工件表面进行加工作业,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确定步骤为:
S101、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实际接触面形状——理想情况下,工具-工件的接触面应该为圆柱面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如图2,工具一侧的实际切削量小于设定值、另一侧实际切削量大于设定值,此实际接触面应该为工具圆柱面的一部分,因此,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偏转角α;
S102、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动态接触力大小——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工件的表面由于受到挤压产生弹塑性变形,产生一定的位移Δx,变形力和位移Δx遵循胡克定律,且对于给定的工件材料,弹性模量E为常量,转化为对应的弹性系数K即可计算出此点的接触力;
S103、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偏转角α——如图3所示,对于实际加工形成的接触面,L为理论上工具母线与工件接触的长度,L′为合力F的作用点距离底端的距离,d为工具母线长度,R为工具半径,α为工具母线和工件表面的偏转角,Δx为工件表面某点的实际变形量,Δximax为某截面内工件表面的最大变形量,βi为某截面内工件表面某点与最大变形量点出的夹角,对应的βimax为某截面内工件表面临界变形点与最大变形量点处的夹角;运用数学方法,对接触面上所有点产生的接触反力进行合成,即得到合力F及力矩T,并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41
定义工件材料的弹性系数为K,由图3a可见,截面形状为半径R的圆的一部分,圆上某点产生的分力Fi方向应指向圆心,大小为: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1
此截面上的合力Fi合方向为水平方向,大小即为: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2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3
由图3b几何关系可知:
Δximax=li·tanα 公式(5)
其中,li为实际变形量Δx所对应的点距离力三角形顶点的距离。
另外,将Fi合母线方向求积分,即可得到接触面产生的总合力F,方向垂直工具母线方向指向工具,大小即: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4
重新整理上述公式(6),得到: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5
由于此合力的作用点不在工具母线的中点,于是将产生一个力矩T,方向在图2中为顺时针,力矩T与合力作用点距离底端的距离L′之间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6
最后,实际接触长度L与合力作用点距离底端的距离L′之间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57
由于机器人装有6维力控传感器,因此F、T可以直接测量获得,而方程中仅含有理论上工具母线与工件接触的长度L、合力作用点距离底端的距离L′以及工具母线和工件表面的偏转角α,因此,可以联立公式(7)、公式(8)、公式(9),经过计算求得α,即为待修正量。
在步骤S30中,机器人无法根据受力模型计算的偏转角α实现误差修正,需要通过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偏转角α转换成机器人各轴运动角度(计算过程需在Matlab或其它专业软件中进行),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确定步骤为:
S301、根据D-H表示法建立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即:
XiiTi+1·Xi+1 公式(2)
其中,Xi表示某点在第i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Xi+1表示某点在第i+1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iTi+1表示从第i+1轴坐标系到第i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包括旋转信息和平移信息;
S302、机器人第一轴到第六轴的坐标系变换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1746128700000061
其中,0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L表示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理论接触长度、0R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旋转变换矩阵、0P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平移变换矩阵、0T1表示从第一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1T2表示从第二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一轴坐标系变换矩阵、5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五轴坐标系变换矩阵;
S303、已知偏转角α和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0T6,可求得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此时,按计算所得的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更正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即可修正机器人末端夹具装夹误差。
在步骤S40中,计算结果通过DeviceNet通讯协议输送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本发明从机器人加工精度偏差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入手,通过将监测到的工具-工件接触力信息转变成机器人各轴运动量信息,自动补偿工具母线与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夹角,能够减小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精度,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加工领域;本发明在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直接读取工具受力信息,实现自动修正的目的,操作简单,调整速度快。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建立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用于分析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所导致的工件加工精度偏差问题;
S20、在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力控传感器的力数据信号,并根据受力模型计算装夹误差修正量;
S30、运用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装夹误差修正量转换为机器人各轴旋转角修正量;
S40、将计算结果输送至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在步骤S10中,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为圆柱体形、工件表面为大型平面、工具用其旋转的圆柱面对固定的工件表面进行加工作业,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受力模型确定步骤为,
S101、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实际接触面形状——理想情况下,工具-工件的接触面应该为圆柱面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偏转角α;
S102、确定机器人加工中工具-工件的动态接触力大小——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与工件表面初始接触的动态过程中,工件的表面由于受到挤压产生弹塑性变形,产生一定的位移Δx,变形力和位移Δx遵循胡克定律,且对于给定的工件材料,弹性模量E为常量,转化为对应的弹性系数K即可计算出此点的接触力;
S103、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偏转角α——运用数学方法,对接触面上所有点产生的接触反力进行合成,即得到合力F及力矩T,并存在如下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3035181990000011
其中,L表示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理论接触长度;由于力控传感器直接测量获得合力F及力矩T,经过函数关系计算求得偏转角α,即为装夹误差修正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力控传感器能实时检测6维力信号,即X、Y、Z三个方向的力及其方向的力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机器人无法根据受力模型计算的偏转角α实现误差修正,需要通过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将偏转角α转换成机器人各轴运动角度,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模型确定步骤为,
S301、根据D-H表示法建立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即:
XiiTi+1·Xi+1
其中,Xi表示某点在第i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Xi+1表示某点在第i+1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iTi+1表示从第i+1轴坐标系到第i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包括旋转信息和平移信息;
S302、机器人第一轴到第六轴的坐标系变换关系如下:
Figure FDA0003035181990000021
其中,0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L表示工具母线与工件表面的理论接触长度、0R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旋转变换矩阵、0P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平移变换矩阵、0T1表示从第一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1T2表示从第二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一轴坐标系变换矩阵、5T6表示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第五轴坐标系变换矩阵;
S303、已知偏转角α和从第六轴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变换矩阵0T6,可求得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此时,按计算所得的各轴旋转角修正量θi更正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即可修正机器人末端夹具装夹误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中,计算结果通过DeviceNet通讯协议输送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实现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的自动修正。
CN201810851428.5A 2018-07-27 2018-07-27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Active CN108972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1428.5A CN108972623B (zh) 2018-07-27 2018-07-27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1428.5A CN108972623B (zh) 2018-07-27 2018-07-27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2623A CN108972623A (zh) 2018-12-11
CN108972623B true CN108972623B (zh) 2021-07-20

Family

ID=6455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1428.5A Active CN108972623B (zh) 2018-07-27 2018-07-27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26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1401A (zh) * 2019-01-21 2019-03-29 北京奇步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研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7614C (zh) * 2007-12-20 2009-10-07 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标定方法
CN104044049B (zh) * 2013-03-12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具备力反馈控制的五轴联动抛光系统
ES2522921B2 (es) * 2013-05-17 2015-07-30 Loxin 2002, S.L. Cabezal y procedimiento de mecanizado automático con visión
CN104972362B (zh) * 2014-04-14 2017-10-31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智能力控机器人磨削加工系统和方法
DE102015212151B4 (de) * 2015-06-30 2017-08-24 Kuka Roboter Gmbh 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eines Werkstücks
CN106483964B (zh) * 2015-08-31 2019-12-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接触力观测器的机器人柔顺控制方法
CN205415625U (zh) * 2016-03-18 2016-08-03 韩华林 一种机器人
CN106625653B (zh) * 2016-05-23 2019-06-14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基于力反馈的工业机器人辅助装配柔性对接方法
CN106885676B (zh) * 2016-12-31 2019-10-11 重庆大学 气动载荷产生的非解耦六自由度机构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法
CN106725861B (zh) * 2017-02-15 2019-12-10 山东大学 一种手术机器人末端工具碰撞位置检测方法
CN206982699U (zh) * 2017-03-07 2018-02-09 南充多维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轻型夹持工具
CN107186460A (zh) * 2017-07-10 2017-09-22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进行轴孔装配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471206A (zh) * 2017-08-16 2017-12-15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模块化工业机器人重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45127B (zh) * 2017-10-13 2021-01-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考虑接触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刚度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2623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9228B (zh) 面向并联钻床的自动钻孔方法
CN110653826B (zh) 一种面向传送带目标跟随的机器人实时轨迹规划方法
CN110802585B (zh) 机械臂末端传感器补偿方法及接触力/力矩测量方法
DE102006049956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ten Ver- und/oder 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CN109623822B (zh) 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
CN108638076B (zh) 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铣削加工三维稳定性预测方法
CN112525133B (zh) 法向公差向极半径公差的转换方法
CN113580148B (zh) 基于等效运动链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
CN108972623B (zh) 基于力控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装夹误差自动修正方法
CN102430961A (zh) 基于多传感器集成测量的自由曲面类零件加工系统
CN113518690A (zh) 切削装置以及接触位置确定程序
JP6542629B2 (ja) 加工ツールの位置決め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CN110456827B (zh) 一种大型工件包装箱数字化对接系统及方法
CN109514554B (zh) 利用机器人末端视觉系统的工具坐标系快速标定方法
CN102601683A (zh) 一种加工超硬刀具的在线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940475B (zh) 一种机器人打磨去毛刺装置及方法
CN113607053A (zh) 基于筒体内表面特征点的位姿调整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1006706A (zh) 一种基于线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旋转轴标定方法
CN110543146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循圆加工方法及数控机床加工系统
CN114310493B (zh) 一种视觉伺服进给异形螺旋曲面螺杆砂带抛光装置和方法
CN115139305A (zh) 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偏移补偿方法及系统
Verbert et al. Obtainable accuracies a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for robot supported SPIF
Sato et al. Improvement of simultaneous 5-axis controlled machining accuracy by CL-data modification
CN110990772A (zh) 星载天线指向精度分析方法
CN111054842B (zh) 一种折弯上下料机器人轨迹自主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