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0095B - 高强度耐磨滑板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耐磨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0095B
CN108970095B CN201810957586.9A CN201810957586A CN108970095B CN 108970095 B CN108970095 B CN 108970095B CN 201810957586 A CN201810957586 A CN 201810957586A CN 108970095 B CN108970095 B CN 108970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plate
skateboard
composite board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75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0095A (zh
Inventor
杜勇斌
邓马春
叶涵轩
黄志华
郑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echeng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echeng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echeng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echeng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75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0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0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0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0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0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CSKATES; SKIS; ROLLER SKATES; DESIGN OR LAYOUT OF COURTS, RINKS OR THE LIKE
    • A63C17/00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 A63C17/0006Accessories
    • A63C17/002Covers; Gu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CSKATES; SKIS; ROLLER SKATES; DESIGN OR LAYOUT OF COURTS, RINKS OR THE LIKE
    • A63C17/00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 A63C17/01Skateboard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包括:滑板板片、补强组件及滑轮组件。滑板板片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加固板、下加固板及复合板,补强组件包括第一嵌置块、第二嵌置块、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及加强筋,上述高强度耐磨滑板通过设置滑板板片、补强组件及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安装于滑板板片上,在滑板板片中增加用于加固的板,提高滑板板片本身的结构强度,滑板板片表面的图案通过打印得到,提高滑板板片的耐磨性能,滑板板片的内部镂空,补强组件设置在滑板板片内,以分担滑板板片承受的扭力,进而提高滑板的抗折断能力,提高了滑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高强度耐磨滑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
背景技术
滑板Skateboard项目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成的滑板运动,在而今已成为地球上最“酷”的运动。从上世纪50年代末,滑板板面经历了从一块固定在铁轮上的普通木板,到多层橡木板,轻质枫木板等的跨越发展,滑板运动也逐渐从美国发展到世界各地,滑板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
滑板使用者在进行滑板运动时,喜欢利用滑板做各种花式动作,而在进行这些花式动作时,滑板板体的局部位置会承受较大的扭力冲击力,局部受力过大会让滑板板体发生断裂,也会威胁进行滑板运动的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改善滑板的内部结构,提高滑板的结构强度,使得滑板不易发生折断,且具备较高的耐磨性,提高滑板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包括:滑板板片、补强组件、滑轮组件及应急充电装置;
所述滑板板片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加固板、下加固板及复合板,所述上加固板设置于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下加固板设置于所述复合板远离所述上加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上底板设置于所述上加固板远离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且所述上底板远离所述上加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上印刷层,所述下底板设置于所述下加固板远离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且所述下底板远离所述下加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下印刷层;
所述补强组件包括第一嵌置块、第二嵌置块、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及加强筋,所述第一嵌置块嵌置于所述复合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嵌置块嵌置于所述复合板的第二端,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复合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碳纤维管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且所述第一碳纤维管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管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之间;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前轮及后轮,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前轮包括两个前滚轮及前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安装于所述下底板上,两个所述前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
所述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发电组件及蓄电池,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电刷、转子及定子线圈,所述前滚轮开设有容置通孔,所述转子容置于上所述容置通孔的内侧壁上,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定子线圈位于所述转子内,所述定子线圈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子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电刷与所述转子电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刷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包括电芯及快装组件,所述快装组件包括卡块及外壳,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块用于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与所述电刷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板包括基板、第一玻璃纤维片、第二玻璃纤维片及定位板,所述基板包括承载部及两个板头,两个所述板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上,两个所述板头分别为第一板头和第二板头,所述第一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定位板为玻璃纤维布,所述定位板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远离所述基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定位板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包括第一主板及两个第一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一主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两个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板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板头上,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所述承载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片包括第二主板及两个第二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二主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主板的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板头远离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部及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板头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置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嵌置块主体,所述第一嵌置块主体嵌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板头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承载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数据线容置槽,所述数据线容置槽用于容置手机数据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电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滑轮组件上,且多个所述发电组件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滚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高强度耐磨滑板通过设置滑板板片、补强组件及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安装于滑板板片上,在滑板板片中增加用于加固的板,提高滑板板片本身的结构强度,滑板板片表面的图案通过打印得到,提高滑板板片的耐磨性能,滑板板片的内部镂空,补强组件设置在滑板板片内,以分担滑板板片承受的扭力,进而提高滑板的抗折断能力,提高了滑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高强度耐磨滑板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高强度耐磨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补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10包括:滑板板片100、补强组件200及滑轮组件300。滑轮组300设置于滑板板片100上,补强组件200设置于滑板板片100上,施加在滑板板片100上的扭力会传递给补强组件200,补强组件200分担滑板板片100所受到的扭力,以防止滑板板片100受力发生折断等危险,进而提高滑板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及图2,滑板板片100包括:上底板110、下底板120、上加固板130、下加固板140及复合板150,补强组件200设置于复合板150上,上加固板130设置于复合板150的一侧面上,下加固板140设置于复合板150远离上加固板130的一侧面上,上底板110设置于上加固板130远离复合板150的一侧面上,且上底板110远离上加固板130的侧面上设置有上印刷层,下底板120设置于下加固板140远离复合板150的一侧面上,且下底板120远离下加固板140的侧面上设置有下印刷层,滑板板片100的主体部位为复合板150,复合板150为高强度耐磨滑板10的主要支撑部分,即,施加在高强度耐磨滑板10上的力都会传递到复合板150上,复合板150本身具备较高的强度以保证滑板正常使用时,滑板板片100不会发生过度形变以及折断等现象。
请参阅图1,为了防止复合板150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过大发生折断,在复合板150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且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均为玻璃纤维制成,这样,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具备较好的机械强度且具备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复合板150位于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之间,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对复合板150进行加固,在复合板150受力有发生变形的趋势时,上加固板130以及下加固板140分担复合板150所受到的扭力,且阻止复合板150发生形变,由此提高复合板150的抗弯曲能力。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上底板110远离复合板150的侧面上设置有上印刷层,下底板120远离复合板150的侧面上设置有下印刷层,上印刷层通过UV打印机直接将图案打印在未压接前的上底板上,同理,下印刷层通过UV打印机直接将图案打印在未压接前的下底板上,利用UV打印机在上底板110及下底板120的表面打印得到的图案与传统的喷漆工艺或者传统喷漆后热转印工艺得到的图案相比,上印刷层及下印刷层上的图案更加耐磨,且具有较好的自润性,在进行滑板运动时,上印刷层及下印刷层上的图案不容易被划掉,使得上底板110及下底板120更加耐磨,且由于上底板110及下底板120上的上印刷层以及下印刷层均由UV打印机直接打印,在与上加固板130、下加固板140及复合板150一次压胶成型,无需喷漆,可以减少滑板的生产加工工序。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上底板110、下底板120、上加固板130、下加固板140及复合板150之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进行粘接,在进行压接,使得滑板板片100上的各个部件充分贴合,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复合板150的结构强度,复合板150包括基板151、第一玻璃纤维片152、第二玻璃纤维片153及定位板154,基板151包括承载部151a及两个板头151b,两个板头151b分别设置于承载部151a的两端上,两个板头分别为第一板头和第二板头,第一板头151b的延伸方向与承载部151a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二板头151b的延伸方向与承载部151a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一玻璃纤维片152设置于基板151上,,定位板154为玻璃纤维布,定位板154粘接于第一玻璃纤维片152远离基板151的侧面上,第二玻璃纤维片153设置于基板151远离定位板154的侧面上。第一玻璃纤维片152及第二玻璃纤维片153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与基板151相对的两侧面上,基板151选用质量较轻的枫木,从而减轻高复合板150本身的质量,在通过设置在基板151两侧面上的第一玻璃纤维片152及第二玻璃纤维片153对基板151进行加固,从而提高复合板150自身的机械强度,使得复合板150具备较好的抗弯曲及抗折断性能。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在滑板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使用滑板时,容易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发生碰撞产生的冲力会作用在基板151两端上的两个板头151b上,使得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容易发生折断,为了提高基板151上的承载部151a与板头151b连接部位处的结构强度,第一玻璃纤维片152包括第一主板155及两个第一辅助支撑板156,第一主板155设置于承载部151a上,两个第一辅助支撑板156分别设置于两个板头151b上,第一辅助支撑板156包括第一支撑部156a及第一折弯部156b,第一支撑部156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折弯部156b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一支撑部156a位于板头151b上,第一折弯部156b位于承载部151a上;第二玻璃纤维片153包括第二主板157及两个第二辅助支撑板158,第二主板157设置于承载部151a远离第一主板155的侧面上,两个第二辅助支撑板158分别设置于两个板头151b远离第一辅助支撑板156的侧面上,第二辅助支撑板158包括第二支撑部158a及第二折弯部158b,第二支撑部158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折弯部158b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第二支撑部158a位于板头151b远离第一支撑部156a的侧面上,第二折弯部158b位于承载部151a远离第一折弯部156b的侧面上。
请参阅图3,第一玻璃纤维片152上的第一主板155设置在承载部151a上,第一玻璃纤维片152对承载部151a进行加固,第一玻璃纤维片152上的两个第一辅助支撑板156分别位于两个板头151b的侧面上,同时对两个板头151b进行加固,且第一辅助支撑板156上的第一支撑部156a位于板头151b上,第一辅助支撑板156上的第一折弯部156b位于承载部151a上,即第一辅助支撑板156的一部分位于承载部151a上,一部分位于板头151b上,从而对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进行保护,防止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同理,第二玻璃纤维片153上的第二主板157位于承载部151a上,用于对承载部151a进行加固,第二玻璃纤维片153上的两个第二辅助支撑板158设置于两个板头151b上,分别对两个板头151b进行加固,且第二辅助支撑板158上的第二支撑部158a位于承载部151a上,第二折弯部158b位于板头151b上,及第二辅助支撑板158上的一部分位于承载部151a上,一部分位于板头151b上,从而对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进行保护;且第一玻璃纤维片152及第二玻璃纤维片153分别设置于基板151相对的两侧面上,同时对基板151进行加固,进而提高基板151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4,补强组件200包括第一嵌置块210、第二嵌置块220、第一碳纤维管230、第二碳纤维管240及加强筋250,第一嵌置块210嵌置于复合板150的第一端,第二嵌置块220嵌置于复合板150的第二端,加强筋250设置于复合板150上,且加强筋250位于复合板150的中间位置处,第一碳纤维管230设置于复合板150上,第二碳纤维管240设置于复合板150上,且第一碳纤维管230及第二碳纤维管240之间设置有间隔,加强筋250位于第一碳纤维管230及第二碳纤维管240之间。滑轮组件300包括前轮310及后轮320,前轮310及后轮320间隔设置于下底板120上,前轮包括两个前滚轮311及前轮支架312,前轮支架安装于下底板120上,两个前滚轮311转动设置于前轮支架312上,前滚轮3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滑板时,使用者的脚踩在滑板板片100的中间位置处,即使用者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基板151的中心位置处,基板151的中心位置为滑板的主承载部位,且由于使用者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基板151的中心位置上,在使用滑板做花式动作时,作用在基板151的中心位置处的瞬时压力会非常大,导致基板151的中心位置处容易发生弯曲,基板151的中心位置处也是滑板最容易发生断裂的部位,在承载组件10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加强筋250,即加强筋250设置在基板151的承载部151a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加强筋250提高承载部151a的可承受压力上限,减少基本151受到压力时的变形量,减少承载部151a发生折断的概率。
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碳纤维管230的两端折弯,第一碳纤维管230的中间部位设置于基板151的承载部151a上,第一碳纤维管230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板头151b上,这样,将第一碳纤维管230设置在复合板150的基板151上,第一碳纤维管230从基板151的第一个板头处向第二个板头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碳纤维管230道与基板151的整体进行支撑,同理第二碳纤维管240的结构与第一纤维管230相同,第二碳纤维管240设置在复合板150的基板151上,与第一碳纤维管230一同对基板151整体进行支撑,进而提高复合板150的韧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及图4,在滑板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使用滑板时,容易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发生碰撞产生的冲力会作用在基板151两端上的两个板头151b上,使得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容易发生折断,为了提高基板151上的承载部151a与板头151b连接部位处的结构强度,第一嵌置块210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嵌置块210主体,第一嵌置块210主体嵌置于其中一个板头151b上,第一连接部位于承载部151a上,如此,第一嵌置块210上的一部分位于板头151b,另一部分位于承载部151a上,在发生碰撞时,作用在板头151b上的冲力会专递给第一嵌置块210,由第一嵌置块210分担冲力,防止板头151b在冲力作用下相对承载部151a发生偏转,进而防止基板151上的板头151b与承载部151a连接部位容易发生折断,同理第一嵌置块220采用与第一嵌置块210相同的结构,设置在另一个板头151b上,对基板151的另一个板头151b进行加固,防止折断现象的发生,如此对高强度耐磨滑板10的易损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可以在保持高强度耐磨滑板10质量较轻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高强度耐磨滑板10的结构强度,提高高强度耐磨滑板10的耐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高强度耐磨滑板10通过设置滑板板片100、补强组件200及滑轮组件300,滑轮组件300安装于滑板板片100上,在滑板板片100中增加用于加固的板,提高滑板板片100本身的结构强度,滑板板片100表面的图案通过打印得到,提高滑板板片100的耐磨性能,滑板板片100的内部镂空,补强组件200设置在滑板板片100内,以分担滑板板片100承受的扭力,进而提高滑板的抗折断能力,提高了滑板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当我们外出活动时,经常会遇到手机电量不足的问题,出门在外,手机电量不足会导致诸多不便,当外出进行滑板运动时,同样会面临这种问题,且在户外玩滑板,若操作不当跌倒或者遇到其他突发情况,需要用手机向外界求援时,保证手机的电量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因此,为了避免在户外玩滑板时,遇到手机电量不足的问题,上述高强度耐磨滑板还设置有应急充电装置,所述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发电组件及蓄电池,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电刷、转子及定子线圈,所述前滚轮开设有容置通孔,所述转子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容置于上所述容置通孔的内侧壁上,所述转子由磁铁制成,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定子线圈位于所述转子内,所述定子线圈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子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电刷与所述转子电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100上,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刷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包括电芯及快装组件,所述快装组件包括卡块及外壳,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100上,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块用于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与所述电刷电连接。
这样,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滑轮组件300上的前滚轮发生转动,前滚轮带动定子线圈旋转,此时定子线圈相对转子发生旋转,且转子为磁铁制成,定子线圈在旋转时,会切割转子产生的磁场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沿定制线圈流到电刷,并通过电刷进入蓄电池中,这样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滑轮组件300上的动能会被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当遇到手机电量不足的情况时,可以将蓄电池拆卸下来,利用存储在蓄电池中的电量对手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数据线容置槽,所述数据线容置槽用于容置手机数据线。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手机型号的不同,将数据线设置在数据线容置槽中,供应急充电时使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应急充电装置产生的电量,发电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电组件对应设置于滑轮组件300上的多个滚轮中,且多个发电组件均与蓄电池电连接。这样,多个滚轮同时对进行能量转化,可有效地加快产电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板片、补强组件、滑轮组件及应急充电装置;
所述滑板板片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加固板、下加固板及复合板,所述上加固板设置于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下加固板设置于所述复合板远离所述上加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上底板设置于所述上加固板远离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且所述上底板远离所述上加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上印刷层,所述下底板设置于所述下加固板远离所述复合板的一侧面上,且所述下底板远离所述下加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下印刷层;
所述补强组件包括第一嵌置块、第二嵌置块、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及加强筋,所述第一嵌置块嵌置于所述复合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嵌置块嵌置于所述复合板的第二端,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复合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碳纤维管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设置于所述复合板上,且所述第一碳纤维管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管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管之间;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前轮及后轮,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前轮包括两个前滚轮及前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安装于所述下底板上,两个所述前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
所述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发电组件及蓄电池,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电刷、转子及定子线圈,所述前滚轮开设有容置通孔,所述转子容置于上所述容置通孔的内侧壁上,所述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定子线圈位于所述转子内,所述定子线圈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子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且所述电刷与所述转子电芯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刷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包括电芯及快装组件,所述快装组件包括卡块及外壳,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块用于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与所述电刷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包括基板、第一玻璃纤维片、第二玻璃纤维片及定位板,所述基板包括承载部及两个板头,两个所述板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上,两个所述板头分别为第一板头和第二板头,所述第一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板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定位板为玻璃纤维布,所述定位板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远离所述基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定位板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片包括第一主板及两个第一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一主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两个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板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板头上,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所述承载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片包括第二主板及两个第二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二主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主板的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板头远离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部及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板头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置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嵌置块主体,所述第一嵌置块主体嵌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板头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承载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数据线容置槽,所述数据线容置槽用于容置手机数据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电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滑轮组件上,且多个所述发电组件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CN201810957586.9A 2018-08-22 2018-08-22 高强度耐磨滑板 Active CN108970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7586.9A CN108970095B (zh) 2018-08-22 2018-08-22 高强度耐磨滑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7586.9A CN108970095B (zh) 2018-08-22 2018-08-22 高强度耐磨滑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0095A CN108970095A (zh) 2018-12-11
CN108970095B true CN108970095B (zh) 2024-04-30

Family

ID=64554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7586.9A Active CN108970095B (zh) 2018-08-22 2018-08-22 高强度耐磨滑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00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0081A (zh) * 2019-04-25 2019-09-24 北京智美花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雪板及其滑雪组件和制作滑雪板的方法
CN110201376A (zh) * 2019-07-03 2019-09-06 惠州市富铭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压性能的运动滑板
CN110816015A (zh) * 2019-10-31 2020-02-21 东莞市晋鹏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滑板的gfrp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1186A1 (de) * 1997-06-30 1999-01-14 Dakuga Holding Ltd. Schneegleitbrett
WO2002053240A1 (de) * 2000-12-29 2002-07-11 Atomic Austria Gmbh GLEITVORRICHTUNG, y.B. SCHI, SNOWBOARD
CN2612531Y (zh) * 2002-10-25 2004-04-21 周专成 运动用载板的结构
WO2009156672A2 (fr) * 2008-06-03 2009-12-30 Olivier Duthoit Planche a roulett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la planche
CN101743041A (zh) * 2007-07-13 2010-06-16 创姆普公司 滑板踏板
CN205659385U (zh) * 2016-07-15 2016-10-26 惠州市朝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有碳纤维材料的新型滑板复合板
CN209060503U (zh) * 2018-08-22 2019-07-05 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高强度耐磨滑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1186A1 (de) * 1997-06-30 1999-01-14 Dakuga Holding Ltd. Schneegleitbrett
WO2002053240A1 (de) * 2000-12-29 2002-07-11 Atomic Austria Gmbh GLEITVORRICHTUNG, y.B. SCHI, SNOWBOARD
CN2612531Y (zh) * 2002-10-25 2004-04-21 周专成 运动用载板的结构
CN101743041A (zh) * 2007-07-13 2010-06-16 创姆普公司 滑板踏板
WO2009156672A2 (fr) * 2008-06-03 2009-12-30 Olivier Duthoit Planche a roulett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la planche
CN205659385U (zh) * 2016-07-15 2016-10-26 惠州市朝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有碳纤维材料的新型滑板复合板
CN209060503U (zh) * 2018-08-22 2019-07-05 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高强度耐磨滑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0095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0095B (zh) 高强度耐磨滑板
US20100231423A1 (en) Keyboard
CN101151457A (zh) 风车
CN211455588U (zh) 一种x平衡架硅胶按键
WO2024050893A1 (zh) 一种振动马达
US20090243254A1 (en) Intelligent bicycle and front fork thereof
CN101286409B (zh) 线圈部件
US20080157611A1 (en) Vibration motor
CN20850937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的fpc
CN203816200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游戏手柄
CN202957868U (zh) 一种环保碳纤手机保护壳
CN205039883U (zh) 一种带磁铁支架的手机保护套
CN206098307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家用漏电开关
CN205609605U (zh) 电池
CN201501245U (zh) 车轮轮毂
CN216782959U (zh) 一种抗压结构的sd-003小扣板
CN219122626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轻型壳体结构
CN106300871A (zh) 一种微型发电装置
CN208889485U (zh) 一种充磁机电容器
CN206098083U (zh) 一种拆装便捷稳定性高的耐用型电流互感器
CN209844773U (zh) 一种马达主控板的花咀铆接结构
CN213105528U (zh) 一种用于数控控制装置集成式外壳
CN219717080U (zh) 一种电池底板和电池箱体
CN216406446U (zh) 一种基于nfc的无源锁体结构及盒体
CN109976476A (zh) 一种安装M.2硬盘的锁紧结构及riser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