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09605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9605U
CN205609605U CN201620202321.4U CN201620202321U CN205609605U CN 205609605 U CN205609605 U CN 205609605U CN 201620202321 U CN201620202321 U CN 201620202321U CN 205609605 U CN205609605 U CN 205609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eel disc
battery core
framework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23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生
孟亚斌
马崴
罗正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 CITY YOUTE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 CITY YOUT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 CITY YOUTE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 CITY YOUTE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23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9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9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9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包括电芯、PCB板和框架,所述电芯设有电极耳,所述PCB板与所述电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电芯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四周侧面,所述电芯嵌装于所述框架内且所述框架围设在所述四周侧面外;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保护件,所述电芯保护件覆盖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外。本实用新型涉的电池,能够防止电芯的外表面被硬物划伤和刺破以及防止电芯完成安装后出现松动,保证电池外表的平整性,以提升电池结构尺寸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并增强了电池整体表面的硬度,电池的品质质量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数码终端产品,如智能手机、移动电源、平板电脑、音响、智能手环、医疗器材、照明设备、备用电源、移动POS机等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广泛,用于给这些电子数码终端机提供电能的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封装时,一般是将电芯置于安装框架内,安装框架只能够对电芯的四周缘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由于电芯外表面的材质硬度较低,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电芯的外表面的隔膜极易被硬物划伤、刺破。若将破损的电芯制成离子电池,电芯在划伤、刺破的位置处容易引起内部短路,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极大地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且电芯安装后容易出现松动,形成的电池的表面也不够平整,无法保证电池结构尺寸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外表面易被硬物划伤和刺破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池,包括电芯、PCB板和框架,所述电芯设有电极耳,所述PCB板与所述电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电芯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四周侧面,所述电芯嵌装于所述框架内且所述框架围设在所述四周侧面外;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保护件,所述电芯保护件覆盖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外。
优选地,所述电芯保护件包括上钢片和下钢片,所述上钢片和所述下钢片分别盖设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上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上弧形倒角部,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上弧形倒角部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上弧形弯折部,所述上弧形弯折部包覆住所述上弧形倒角部。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上部对应所述上钢片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上限位槽,所述上钢片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上限位槽的槽壁。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下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下弧形倒角部,所述下钢片与所述下弧形倒角部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弧形弯折部,所述下弧形弯折部包覆住所述下弧形倒角部。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下部对应所述下钢片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下钢片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下限位槽的槽壁。
优选地,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上表面之间、以及所述下钢片与所述下表面之间均通过双面胶粘接。
优选地,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下钢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PCB板上设有正负极连接端,所述框架对应所述正负极连接端的位置开设有连接端避空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用于标识显示产品信息的标贴,所述标贴包覆于所述框架和所述电芯保护件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设置的电芯保护件,可以覆盖在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外,在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以防止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安装或者使用时,被其他硬物划伤和刺破;同时,结合框架还能够对电芯的四周侧面形成保护,对电芯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电芯完成安装后出现松动,保证电池外表的平整性,以提升电池结构尺寸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并增强了电池整体表面的硬度,电池的品质质量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隐藏标贴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上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下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的框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电芯 11—上表面 12—下表面
13—四周侧面 14—电极耳 20—PCB板
21—正负极连接端 30—框架 31—上弧形倒角部
32—上限位槽 33—下弧形倒角部 34—下限位槽
35—连接端避空孔 40—电芯保护件 41—上钢片
42—下钢片 50—标贴 411—上弧形弯折部
421—下弧形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芯10、PCB板20和框架30,所述电芯10设有电极耳14,所述PCB板20与所述电极耳14电性连接,例如,PCB板20与电极耳14可以进行焊接;所述电芯10包括上表面11、下表面12和四周侧面13,所述电芯10嵌装于所述框架30内且所述框架30围设在所述四周侧面13外;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保护件40,所述电芯保护件40覆盖设置在所述上表面11和所述下表面12外;其中,电芯保护件40和框架30结合对电芯10起到提供安装位和保护的作用,框架30由四条框条围设形成;电芯10用于储存电能和进行放电,优选为锂离子电芯,电芯10的电极耳14处的空余部位贴上绝缘片即可,PCB板20则用于电连接电芯10和外界的各种电子数码终端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能够作为智能手机、移动电源、平板电脑、音响、智能手环、医疗器材、照明设备、备用电源、移动POS机等电子数码终端机提供电能。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设置的电芯保护件40,可以覆盖在电芯10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外,在电芯10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形成一个保护层,以防止电芯10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在安装或者使用时,被其他硬物划伤和刺破;同时,结合框架30还能够对电芯10的四周侧面13形成保护,对电芯10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电芯10完成安装后出现松动,保证电池外表的平整性,以提升电池结构尺寸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并增强了电池整体表面的硬度,电池的品质质量得以提升。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3所示,所述电芯保护件40包括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所述上钢片41和所述下钢片42分别盖设于所述上表面11和所述下表面12。具体的,钢片材质的电芯保护件40硬度良好,耐磨、耐刺破,当其覆盖住电芯10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时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护作用,将电芯保护件40分为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是有利于对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与电芯10的连接安装,当电芯10嵌装在框架30内时,其四周侧面13已经被框架30包围住,那么电芯10外露的是其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此时将上钢片41对应覆盖在上表面11并与上表面11连接,而下钢片42对应覆盖在下表面12并与下表面12连接,这样,就非常简便的实现了作为电芯保护件40的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的安装,结构设计合理,组装工序简便。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5、7和8所示,所述框架30的上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上弧形倒角部31,所述上钢片41与所述上弧形倒角部31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上弧形弯折部411,所述上弧形弯折部411包覆住所述上弧形倒角部31。具体的,框架30的上部的上弧形倒角部31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尖角而影响用户手握时的手感;相应地,在上钢片41于该上弧形倒角部31的位置对应的端部弯折形成上弧形弯折部411,这样,即可使得上钢片41两端的上弧形弯折部411包覆在框架30的上弧形倒角部31外,从而既使得上钢片41能够对上表面11起到保护作用,杜绝电芯10的上表面11被划伤或者刺破,又与框架30结合成一体,保证整个电池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整个电池的表面硬度。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5、7和8所示,所述框架30的上部对应所述上钢片41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上限位槽32,所述上钢片41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上限位槽32的槽壁。具体的,上限位槽32的设置是为了使得上钢片41与整个框架30的上部结合得更加完美,确保成型后的电池的表面的平整性以及产品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6、9和10所示,所述框架30的下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下弧形倒角部33,所述下钢片42与所述下弧形倒角部33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弧形弯折部421,所述下弧形弯折部421包覆住所述下弧形倒角部33。具体的,框架30的下部的下弧形倒角部33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尖角而影响用户手握时的手感;相应地,在下钢片42于该下弧形倒角部33的位置对应的端部弯折形成下弧形弯折部421,这样,即可使得下钢片42两端的下弧形弯折部421包覆在框架30的下弧形倒角部33外,从而既使得下钢片42能够对下表面12起到保护作用,杜绝电芯10的下表面12被划伤或者刺破;同样,下钢片42也与框架30结合成一体,保证整个电池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整个电池的表面硬度。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6、9和10所示,所述框架30的下部对应所述下钢片42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下限位槽34,所述下钢片42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下限位槽34的槽壁。具体的,下限位槽34的设置是为了使得下钢片42与整个框架30的下部结合得更加完美,进一步确保成型后的电池的表面的平整性以及产品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片41与所述上表面11之间、以及所述下钢片42与所述下表面12之间均通过双面胶(图未示)粘接。具体的,通过双面胶粘接的方式,方便操作,且成本低廉,双面胶不会破坏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以及电芯10结构的完整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胶水使得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与电芯10粘接,或者进行机械性连接等。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6所示,所述上钢片41与所述下钢片4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此种设计利于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的生产,即上钢片41和下钢片42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分别进行,可以同时大批量地进行,完成时生产后,直接选择作为上钢片41或者下钢片42使用,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3所示,所述PCB板20上设有正负极连接端21,所述框架30对应所述正负极连接端2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端避空孔35。具体的,连接端避空孔35的设计方便使得PCB板20上的正负极与外界的数据线或者电接触端进行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的储电和放电功能。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3所示,所述电池还包括用于标识显示产品信息的标贴50,所述标贴50包覆于所述框架30和所述电芯保护件40外。具体的,标贴50一方面作为电池的外表面的保护件使用,另一方面用于标识电池的信息,方便使用者能够及时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包括电芯、PCB板和框架,所述电芯设有电极耳,所述PCB板与所述电极耳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四周侧面,所述电芯嵌装于所述框架内且所述框架围设在所述四周侧面外;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保护件,所述电芯保护件覆盖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保护件包括上钢片和下钢片,所述上钢片和所述下钢片分别盖设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上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上弧形倒角部,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上弧形倒角部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上弧形弯折部,所述上弧形弯折部包覆住所述上弧形倒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上部对应所述上钢片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上限位槽,所述上钢片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上限位槽的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部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下弧形倒角部,所述下钢片与所述下弧形倒角部位置对应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弧形弯折部,所述下弧形弯折部包覆住所述下弧形倒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部对应所述下钢片的四周缘的位置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下钢片的四周缘抵接于所述下限位槽的槽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上表面之间、以及所述下钢片与所述下表面之间均通过双面胶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片与所述下钢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设有正负极连接端,所述框架对应所述正负极连接端的位置开设有连接端避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用于标识显示产品信息的标贴,所述标贴包覆于所述框架和所述电芯保护件外。
CN201620202321.4U 2016-03-16 2016-03-16 电池 Active CN205609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2321.4U CN205609605U (zh) 2016-03-16 2016-03-16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2321.4U CN205609605U (zh) 2016-03-16 2016-03-16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9605U true CN205609605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6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2321.4U Active CN205609605U (zh) 2016-03-16 2016-03-16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96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4953A (zh) * 2017-08-16 2018-01-30 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的外置电池装配工艺
CN109167117A (zh) * 2018-10-24 2019-01-08 武汉中原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量监测的薄形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4953A (zh) * 2017-08-16 2018-01-30 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的外置电池装配工艺
CN109167117A (zh) * 2018-10-24 2019-01-08 武汉中原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量监测的薄形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6715U (zh) 一种新型绕组电极的纽扣电池
CN206076427U (zh) 蓝牙耳机用聚合物锂电池
CN207353301U (zh) 新型扣式锂离子电池
CN205609605U (zh) 电池
CN104078702B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06471417U (zh) 一种易装配纽扣锂电池
CN206806373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TW201327975A (zh) 鋰離子電池及其製備方法
CN206698288U (zh) 一种充电式手机壳体
CN206559446U (zh) 具有声控音乐灯的手机保护套
CN207082566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
CN210640450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磁吸充电器
CN212257478U (zh) 纽扣电池
CN203433748U (zh) 玻璃屏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06992407U (zh) 可摆动磁吸头与连接器的安装连接结构
CN105280959A (zh) 电池
CN203352214U (zh) 一种易装配的可折叠插脚的充电器
CN207123717U (zh) 一种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5863324U (zh) 一种低压注塑电池结构
CN207115042U (zh) 一种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740952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贴片结构
CN103000950A (zh) 电池芯装配方法
CN206322747U (zh) 一种连体式低压注塑电池
CN217158366U (zh) 一种包胶式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CN205911374U (zh) 一种锂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