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6813A -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6813A
CN108956813A CN201810706799.4A CN201810706799A CN108956813A CN 108956813 A CN108956813 A CN 108956813A CN 201810706799 A CN201810706799 A CN 201810706799A CN 108956813 A CN108956813 A CN 10895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ritical
mass spectrometry
polyphenols
supercritical fluid
fluid chromat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7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6813B (zh
Inventor
张峰
刘建
刘通
国伟
杨敏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filed Critical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CAIQ
Priority to CN2018107067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6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2030/062Preparation extracting sample from raw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测食品与脱水剂混合后,再与萃取液接触并进行超临界萃取处理,以便得到待测液;以及将所述待测液进行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以便对所述食品、药品等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处理提取食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少,并能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氧化分解。同时,采用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酚类物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例如,大蒜中还有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大蒜多酚类化合物不稳定,部分文献对大蒜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十分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使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方式容易发生分解。近年来,对食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低,精确度差。
因此,对食品和药品中多酚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处理提取食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少,并能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氧化分解。同时,采用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待测样品与脱水剂混合后,再与萃取液接触并进行超临界萃取处理,以便得到待测液;以及将所述待测液进行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以便对所述待测样品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酚类物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用超临界萃取处理提取食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即超临界流体和少量改性剂为萃取剂的新型高效萃取技术,萃取过程在封闭的腔体中进行,全程隔绝空气,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超临界流体具有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溶解性等特点,使得超临界色谱分析具有快速、高效、高分离等优势。并且,利用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检测大蒜中的多酚类物质,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酚类物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对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在食品和药品,尤其是大蒜的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多酚类物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待测样品与所述脱水剂按质量比1:0.5-15进行所述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萃取处理的萃取液包括:第一萃取液:超临界CO2(sc CO2),第二萃取液:20-40体积%的甲醇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萃取处理的时间为1-15分钟,优选地,为9分钟,温度为30-70摄氏度,优选地,为50摄氏度,第一背压为35-45MPa,第二背压为5-15MPa,萃取溶剂比例:所述第一萃取液/所述第二萃取液为70/3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流动相中,A:CO2;B:含有0.1mM草酸和1mM甲酸铵的甲醇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洗脱条件为:30%B(0-2min)-40%B(3min)-50%B(6-8min)-(80-100)体积%甲醇溶液(8-12min)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色谱条件:色谱柱:硅胶柱;柱温:35-45℃;补偿液:甲醇;背压:A-5-15MPa,B-35-45MPa。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硅胶柱为Shim-pack UC-X Diol硅胶柱,规格为4.6mmI.D.×150mm L.,3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质谱条件:负离子电喷雾模式(ESI-)扫描;加热模块温度:350-450℃;雾化气流速:2.5-3.5L/min;干燥气流速:10-20L/min;接口电压:4kV;驻留时间:9~24ms;DL温度:200-26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酚类物质为选自阿魏酸、香豆酸、柚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异鼠李素、木犀草素、邻苯二甲酸和槲皮素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待测样品为大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超临界萃取响应面图结果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9种多酚类物质混合标准品的总离子流结果示意图,其中,1为阿魏酸,2为香豆酸,3为柚皮素,4为芹菜素,5为原儿茶酸,6为异鼠李素,7为木犀草素,8为邻苯二甲酸,9为槲皮素;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标准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提取离子流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酚类物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处理提取食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即超临界流体和少量改性剂为萃取剂的新型高效萃取技术,萃取过程在封闭的腔体中进行,全程隔绝空气,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超临界流体具有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溶解性等特点,使得超临界色谱分析具有快速、高效、高分离等优势。并且,利用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检测大蒜中的多酚类物质,检测的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对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在食品,尤其是大蒜的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便于理解该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解释说明,该方法包括:
(1)超临界萃取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待测样品与脱水剂混合后,再与萃取液接触并进行超临界萃取处理,得到待测液。采用超临界萃取处理提取样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即超临界流体和少量改性剂为萃取剂的新型高效萃取技术,萃取过程在封闭的腔体中进行,全程隔绝空气,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样品为大蒜。大蒜多酚因其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和明显的抑菌、抗老化以及抑制胆固醇上升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医学、食品等相关领域。但大蒜多酚类化合物不稳定,部分文献对大蒜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十分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使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方式容易发生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方法,尤其适于对大蒜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检测。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超临界萃取处理为超临界流体萃取,采用CO2为超临界流体,CO2具有安全、价廉、无毒、易制得和化学惰性等优点,是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常用的萃取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待测样品与脱水剂按质量比1:0.5-1.5进行该混合。优选地,待测样品与脱水剂按质量比1:1进行该混合。将待测样品研磨粉碎后再进行混合效果更佳。由此,脱水剂脱除样品中的液体,避免样品中的水分干扰检测的进行。
具体地,该脱水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超临界萃取处理的萃取液包括:第一萃取液:超临界CO2(sc CO2),第二萃取液:20-40体积%的甲醇溶液。也就是说,该超临界萃取处理的萃取液有第一萃取液和第二萃取液混合形成的。由此,有利于充分提取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
进一步地,将待测样品与脱水剂置于SFE萃取罐中进行临界萃取处理。由此,在密封条件下进行临界萃取处理,密封效果好,全程隔绝空气,有效避免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超临界萃取处理的时间为1-15分钟,优选地,为9分钟,温度为30-70摄氏度,优选地,为50摄氏度,第一背压为35-45MPa,优选地,为40MPa,第二背压为5-15MPa,优选地,为10MPa,萃取溶剂比例:所述第一萃取液/所述第二萃取液为70/30。由此,萃取效果好,有利于充分提取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2)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待测液进行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获得待测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流动相中,A:CO2;B:含有0.1mM草酸和1mM甲酸铵的甲醇溶液。由此,检测得到的峰形好,无拖尾,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尤其是添加了0.1mM草酸和1mM甲酸铵可消除酚酸物质的色谱峰的拖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洗脱条件为:30%B(0-2min)-40%B(3min)-50%B(6-8min)-(80-100)体积%甲醇溶液(8-12min)。由此,各多酚类物质的保留时间适宜,各组分峰形尖锐,分离度好。并且,洗脱条件的最后,采用80-100体积%甲醇溶液冲洗柱子8-12min,有效地避免了草酸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低引起的草酸析出和柱压升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色谱条件:色谱柱:硅胶柱;柱温:35-45℃,优选地,为40℃;补偿液:甲醇;背压:A-5-15MPa,优选地,为10MPa,B-35-45MPa,优选地,为40MPa。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质谱条件:负离子电喷雾模式(ESI-)扫描;加热模块温度:350-450℃,优选地,为400℃;雾化气流速:2.5-3.5L/min,优选地,为3.0L/min;干燥气流速:10-20L/min,优选地,为15.0L/min;接口电压:4kV;驻留时间:9~24ms;DL温度:200-260℃,优选地,为230℃。由此,在该色谱和质谱条件下,检测得到的峰形更好,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更高,在常见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回收率。
发明人对多种色谱柱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采用硅胶柱,尤其是Shim-packUC-X Diol硅胶柱,规格为4.6mm I.D.×150mm L.,3μm。由于Diol柱上的二醇基团与多酚羟基的结合作用适度,各组分出峰时间适宜,峰形尖锐,分离度好,选取Shim-pack UC-X Diol为分析柱,分析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该质谱为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例如,可以是804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岛津),检测模式为多反应检测模式。由此,根据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母离子,子离子以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和定量,准确度高,方法可靠,且在常见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回收率,达到准确检测和分析大蒜多酚含量的目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定性检测多酚类化合物的过程中,根据待测样品中多酚化合物与其标准品的母离子质荷比相同,定量离子与定性离子相同,且保留时间相同,可以确定为目标多酚化合物;在定量检测多酚类化合物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多酚化合物标准品的浓度与峰面积做标准曲线,代入所测样品中目标多酚化合物的峰面积,可计算相应浓度。
其中,标准品的配制方法如下:称取标准品为10mg,加入10mL甲醇溶解,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00mg/L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0mg/L,以上配制溶液均为母液,可以根据需要,稀释为所需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多酚类物质为选自阿魏酸、香豆酸、柚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异鼠李素、木犀草素、邻苯二甲酸和槲皮素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对于前述这些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效果好,灵敏度高。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对各种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得到多酚类化合物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具体如下:
阿魏酸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193.1±0.5m/z,定量离子为134.1±0.5m/z,定性离子为178±0.5m/z;
香豆酸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163±0.5m/z,定量离子为119.1±0.5m/z,定性离子为91±0.5m/z;
柚皮素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271.1±0.5m/z,定量离子为151±0.5m/z,定性离子为119.1±0.5m/z;
芹菜素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269.1±0.5m/z,定量离子为117.1±0.5m/z,定性离子为151±0.5m/z;
原儿茶酸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153.1±0.5m/z,定量离子为109.1±0.5m/z,定性离子为91±0.5m/z;
异鼠李素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315.1±0.5m/z,定量离子为300±0.5m/z,定性离子为151±0.5m/z;
木犀草素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285.1±0.5m/z,定量离子为133.1±0.5m/z,定性离子为151±0.5m/z;
邻苯二甲酸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165.1±0.5m/z,定量离子为77.1±0.5m/z,定性离子为121±0.5m/z;
槲皮素的质谱多反应监测的分析条件为:母离子为301.1±0.5m/z,定量离子为179±0.5m/z,定性离子为151±0.5m/z。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例如可以采购自Sigma公司。
实施例1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offline-SFE-SFC-MS/MS检测方法对大蒜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一)材料:
山东苍山大蒜,购自北京华联购物中心;九种多酚标准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
(二)方法:
1、离线超临界萃取(offline-SFE):
取待测大蒜原料0.5g粉碎,并与岛津公司SFE用脱水剂“MIYAZAKIHydro-Protect”0.5g混合均匀,填充到SFE萃取罐中加入到萃取罐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改性剂,采用正交优化提取多酚工艺,其中,响应面设计见表1,萃取溶剂中甲醇比例(按体积分数计)为30%-50%,萃取时间为1-9min,萃取温度为30-50℃,获取大蒜多酚萃取液。
表1响应面设计
2、标准品溶液制备:
分别称取各标准品为10mg,加入10mL甲醇溶解,分别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00mg/L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0mg/L,以上配制溶液均为母液。
3、采用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SFC-MS/MS)检测条件
(1)色谱条件如下:
超临界色谱仪(岛津),色谱柱为Shim-pack UC-X Diol(4.6mm I.D.×150mm L.,3μm),流动相:A-CO2;B-MeOH(0.1mM草酸1mM甲酸铵),柱温:40℃,补偿液:甲醇,背压:A-10MPa,B-40MPa。梯度洗脱(按体积分数计):30%B(0-2min)-40%B(3min)-50%B(6-8min)8-12min为甲醇冲洗色谱柱。
(2)质谱条件如下:
质谱系统为804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岛津),负离子模式(ESI-)扫描;加热模块温度:400℃,雾化气流速:3.0L/min,干燥气流速:15.0L/min,接口电压:4kV,驻留时间:9~24ms,DL温度:230℃,检测模式为多反应检测模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对各多酚的母离子和子离子进行各种参数的优化。多酚化合物质谱分析的条件参数见表2
表2多酚化合物质谱分析的条件
4、采用SF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按上述色谱和质谱条件对供试品溶液中各多酚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保留时间和母离子、子离子的质荷比双重定性,即如果样品中检测出的化合物与标准品的母离子质荷比相同,定性离子和定量离子也相同,同时总离子流图的出峰时间相一致,则可以认为该大蒜样品中存在相应的多酚化合物。
本实验采用外标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即配制一系列不同梯度的标准品混合液,测定不同浓度下每种多酚化合物的峰面积并绘制浓度-峰面积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来对大蒜样品中的多酚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5、检测结果
采用offline-SFE-SFC-MS/MS,得到混合标准品的总离子流图(图1)和实际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图2),混合标准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提取离子流图如图3所示。
采用offline-SFE-SFC-MS/MS检测条件的优化
(1)超临界萃取条件的优化
优化萃取溶剂中甲醇比例(按体积分数计)、萃取时间为和萃取温度,设计响应面试验,根据响应面试验结果附图1,其中,图1A为峰面积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结果示意图,当萃取温度从30℃升到50℃时,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呈增加趋势,这很可能是由于萃取温度的升高导致了萃取溶剂的压力增加,压力增加又会促使萃取溶剂的密度升高,进而增强了萃取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能力,所以当超临界萃取的温度为50℃时,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大,溶剂的萃取效果更好。
萃取溶剂的比例同样对萃取效果有显著影响,图1B为峰面积随甲醇比例和时间变化的结果示意图,从图1B可以看出,当萃取溶剂中甲醇的比例从30%下降到50%时,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呈下降趋势。添加合适比例的甲醇到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可以提高萃取溶剂对极性较大的多酚类化合物的萃取效果,但是较高比例的甲醇会严重影响二氧化碳的超临界状态,对萃取溶剂的物理性质产生强烈影响,所以,甲醇的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此外,甲醇的增加会在萃取液中引入更多的杂质,综上,超临界萃取的溶剂优选甲醇的比例为30%,萃取效果更佳。
图1C为峰面积随甲醇比例和温度变化的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越长,目标化合物峰面积越大,说明适度的增加萃取时间,可以让萃取剂充分萃取目标化合物,所以,确定优选的超临界萃取的萃取时间为9min。
确定最佳萃取溶剂比例为30%甲醇,萃取时间为9min,萃取温度为50℃。
(2)色谱条件的优化
多酚目标组分在Sil柱(Shim-pack UC-X Sil)上没有保留,0.5min之前所有组分出峰完毕,这是因为Sil柱的组成是高纯度的硅胶,富含硅醇基,且没有结合其它官能团,几乎不与多酚发生结合;在C18(Shim-pack UC-X RP)柱上各组分出峰集中在1-3min,,C18柱是在硅胶柱的基础上添加了C18基团,主要提供H键,而多酚的羟基和氢键结合较弱,同样很快被流动相洗脱下来;在氨基柱(Shim-pack UC-X NH2)上邻苯二甲酸、原儿茶酸和木犀草素保留过强,不洗脱,氨基柱上被修饰了伯胺,可与多酚羟基发生强烈结合,所以部分化合物无法被流动相洗脱;在二醇基柱(Shim-pack UC-X Diol)上各组分峰形尖锐,分离度好,说明二醇基柱上的二醇基团与多酚羟基的结合作用适度,可以将目标化合物进行良好的分离,因此最后选取Shim-pack UC-X Diol为分析柱。改性剂甲醇中加入0.1mM草酸1mM甲酸铵可消除酚酸的拖尾。另外,由于草酸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低,时间程序中设置了8-12分钟为纯甲醇冲洗柱子,避免草酸析出导致柱压升高。
(3)质谱条件的优化
ESI电喷雾离子源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扫描模式。本试验测定的9种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均有羟基官能团,容易失去一个质子,所以选择负离子扫描模式。
(4)方法学考察
(a)基质效应评价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蒜氨酸和挥发油,可能会与目标组分共洗脱而产生基质效应。为了考察各组分的基质效应,分别用大蒜基质和甲醇配置以下系列工作溶液:5、10、20、50、100、200、500和1000ng/mL,得到两条工作曲线,用C%进行基质效应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C%=(1-Ss/Sm)×100
其中,Ss为基质匹配工作曲线的斜率;Sm为溶液标曲的斜率。当-50%<C%<50%之间,则基质效应不明显。当C%>50%表现为强的基质抑制作用,当C%<-50%表现为强的基质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见表3,大蒜基质对9种目标组分均有较强的基质抑制作用。因此后续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建立工作曲线。
表3.大蒜基质对9种目标组分基质效应考察
(b)线性关系及检出限、定量限。
随机选取山东苍州大蒜10瓣,去皮压碎,并用研钵混匀。分别称取6份蒜泥于样品舟中,每份0.5g。分别加入0.1、0.2、1、2、10、20、40μg/mL混标溶液100μL在蒜泥表面,然后向每份样品舟中加入0.5g脱水剂,一次性药勺搅拌均匀后装入萃取罐进行offline SFE萃取,萃取溶液按以上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检测。并以信噪比(S/N)等于3和10为准,测得各组分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具体见表4。
表4线性方程及检出限、定量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酚类化合物的响应值与浓度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c)精密度和加样回收试验
平行制备多个萃取罐,每个萃取罐中加入0.5g蒜泥,在0.4μg和1μg加标量下考察萃取回收率和重复性,结果如表5所示。实验结果表明,离线SFE萃取各组分定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5~13.2%之间,回收率在63.0~131.5%,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需求。
表5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
(5)按上述条件对实际样品中多酚类化合物检测结果如下。
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对多份不同产地大蒜进行含量测定。样品中各目标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本发明可成功用于大蒜的多酚类化合物检测。
表6.实际样品中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μg/g,n=6)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使用新型高效萃取技术offline-SFE(超临界流体和少量改性剂为萃取剂)萃取食物中,例如大蒜中的多酚类化合物,SFC-MS/MS联用系统检测大蒜中的多酚类物质,该方法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少。且9种多酚类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和RSD在可接受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监测食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为食品,尤其是大蒜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测样品与脱水剂混合后,再与萃取液接触并进行超临界萃取处理,以便得到待测液;以及
将所述待测液进行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以便对所述待测样品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品与所述脱水剂按质量比1:0.5-1.5进行所述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萃取处理的萃取液包括:第一萃取液:超临界CO2,第二萃取液:20-40体积%的甲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萃取处理的时间为1-15分钟,优选地,为9分钟,温度为30-70摄氏度,优选地,为50摄氏度,第一背压为35-45MPa,第二背压为5-15MPa,萃取溶剂比例:所述第一萃取液/所述第二萃取液为7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流动相中,A:CO2;B:含有0.1mM草酸和1mM甲酸铵的甲醇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洗脱条件为:30%B(0-2min)-40%B(3min)-50%B(6-8min)-(80-100)体积%甲醇溶液(8-12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硅胶柱;
柱温:35-45℃;
补偿液:甲醇;
背压:A-5-15MPa,B-35-45MP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柱为Shim-pack UC-X Diol硅胶柱,规格为4.6mm I.D.×150mm L.,3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质谱条件:
负离子电喷雾模式扫描;
加热模块温度:350-450℃;
雾化气流速:2.5-3.5L/min;
干燥气流速:10-20L/min;
接口电压:4kV;
驻留时间:9~24ms;
DL温度:200-2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酚类物质为选自阿魏酸、香豆酸、柚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异鼠李素、木犀草素、邻苯二甲酸和槲皮素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地,所述待测样品为大蒜。
CN201810706799.4A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Active CN10895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799.4A CN108956813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799.4A CN108956813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6813A true CN108956813A (zh) 2018-12-07
CN108956813B CN108956813B (zh) 2021-05-14

Family

ID=6448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799.4A Active CN108956813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681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8401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固相脱水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896634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番茄红素在线分析方法
CN114778715A (zh) * 2022-03-24 2022-07-22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种菊酯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26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一种同时检测血或尿中多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N103896898A (zh) * 2014-03-07 2014-07-02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柚皮素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548394A (zh) * 2015-12-15 2016-05-04 重庆大学 一种超临界色谱快速分离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
CN105929092A (zh) * 2016-07-06 2016-09-07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N106198793A (zh) * 2016-07-06 2016-12-07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临界流体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US20170060907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Scientific Holdings, Llc Botan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26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一种同时检测血或尿中多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N103896898A (zh) * 2014-03-07 2014-07-02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柚皮素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US20170060907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Scientific Holdings, Llc Botan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5548394A (zh) * 2015-12-15 2016-05-04 重庆大学 一种超临界色谱快速分离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
CN105929092A (zh) * 2016-07-06 2016-09-07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N106198793A (zh) * 2016-07-06 2016-12-07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临界流体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YUN TA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extra virgin olive oil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sing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
PILAR RAM´IREZ,ET AL.: "Isolation of functional ingredients from rosemary by preparative-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Prep-SFC)",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
孙永跃 等: "超临界CO2萃取川芎中药效成分研究", 《化学工程》 *
张诗静 等: "超临界CO2萃取赶黄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中成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6634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番茄红素在线分析方法
CN110208401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固相脱水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208401B (zh) * 2019-05-24 2021-11-02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固相脱水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4778715A (zh) * 2022-03-24 2022-07-22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种菊酯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6813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til et al. An advance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herbal research
Zhang et al. Metabolomic approach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f berry fruit juic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to chemometrics
CN108956813A (zh) 一种多酚类物质离线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Brenna High-precision gas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recent advances in instrument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Martens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in sediment
CN106053628A (zh) 一种快速定性定量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方法
CN111721857A (zh) 一种运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荔枝品种的方法
Montesano et al.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nnabinoids and metabolites in hair: detection of cut-off valu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N108008026B (zh) 一种山楂丸中13种着色剂同步检测的方法
Teng et 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anthocyanins
CN113391001B (zh) 一种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Yossa Nzeuw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origin and phenolic contents of Lycium ruthenicum Murr.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ing combin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s
CN107436334A (zh) 快速筛查和准确确证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方法
Meng-Yi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s in the stems and roots of Ephedra sinica via GC-MS-based plant metabolomics
CN107192770B (zh) 一种鉴别荆条蜜与糖浆掺假荆条蜜的分析方法
Da Filicaia et al.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on the use of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for the study of organic materials in painted artworks
Fan et al. Analysis of antioxidants in Chrysanthemum indici flos by online gradient extraction and HPLC-FRAP
CN112114079B (zh) 一种同时检测使君子中9种化学成分的方法
CN113075325B (zh) 同时测定苗药隔山消中8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Millbern et al. Synthetic dyes: A mass spectrometry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CN107153103B (zh) 一种测定生鲜乳样品中的多种霉菌毒素含量的方法
da Silva Antonio et al. Phytochemistry by design: a case study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cotea guianensis optimized extracts focused o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CN108020627A (zh) 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烟草中三种苯氧羧酸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Shang et al. Applications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cosmetic analysis: An overview
CN108982703A (zh) 一种多酚类物质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