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8916B -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8916B
CN108908916B CN201811105288.3A CN201811105288A CN108908916B CN 108908916 B CN108908916 B CN 108908916B CN 201811105288 A CN201811105288 A CN 201811105288A CN 108908916 B CN108908916 B CN 108908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ing
rear corner
block
ang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52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8916A (zh
Inventor
吴军
袁昌全
刘庆伟
王帅
仲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woy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aofu Zhenyue Intelligent Robot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ofu Zhenyue Intelligent Robot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ofu Zhenyue Intelligent Robot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52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8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8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8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8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36Bending and joining, e.g.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3/84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36Bending and joining, e.g.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 B29C2053/362Bending and joining, e.g.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for making h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26Arm-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含该翻边装置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该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边缘部的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从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边缘部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顶部翻边机构,与后角的顶部相对应;以及两个侧部翻边机构,分别与后角的两个侧部相对应,其中,后角顶部翻边机构包括:顶部翻边块,为与后角的顶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窄条块;以及顶部驱动构件,用于驱动顶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侧部翻边机构包括:侧部翻边块,与对应的后角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以及侧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侧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Description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含该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
背景技术
在车门扶手的加工过程中,粘贴在车门扶手半成品的边缘部部的外表面的装饰面料需要从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至边缘部的内表面,并同边缘部的内表面相粘合。由于车门扶手的整体尺寸较小,目前该工艺步骤只能通过手工完成。
然而,手工包边装饰面料不仅耗时长、效率低,也难以保证产品具有统一的质量。而且,由于后角的结构较小,可供操作的空间非常狭小,手工操作无法胜任,必须借用尖头钳子才能完成。这不仅会影响车门扶手的整体美观,甚至会导致车门扶手跟车门装饰板无法完美配合,造成整个车门装饰品质量不达标。
综上,目前亟需提供一种为车门扶手包边设备,以克服手工完成装饰面料粘贴在车门扶手包边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含该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边缘部的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从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边缘部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顶部翻边机构,与后角的顶部相对应;以及两个侧部翻边机构,分别与后角的两个侧部相对应,其中,后角顶部翻边机构包括:顶部翻边块,为与后角的顶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窄条块;以及顶部驱动构件,用于驱动顶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顶部驱动构件驱动顶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顶部翻边块将后角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侧部翻边机构包括:侧部翻边块,与对应的后角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以及侧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侧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侧部驱动单元驱动侧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当侧部翻边机构完成翻边动作后,与该侧部翻边机构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进行翻边动作,当位于后角的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完成翻边动作后,位于后角的另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进行翻边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部驱动单元包括:水平导轨,呈水平设置;水平滑块,安装在水平导轨上;水平移动板,底部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以及侧部驱动构件,与水平移动板相连接,用于驱动水平移动板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顶部驱动构件以及侧部驱动构件均为气压缸、液压缸或者电动缸。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顶部翻边块以及侧部翻边块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路。
<方案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扶手包边设备,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边缘部的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从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边缘部的内表面上,装饰面料的内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部,用于将车门扶手固定;熔胶部,用于将装饰面料的热熔胶层熔化;以及翻边装置,用于将热熔胶层被熔化后的装饰面料翻转并压紧,其中,翻边装置为方案一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定位部具有定位架以及固定设置在该定位架上且与车门扶手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模胎。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含该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因为具有与后角的顶部相对应的两个顶部翻边机构以及分别与后角的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侧部翻边机构,顶部翻边机构包括顶部翻边块以及顶部驱动构件,当顶部驱动构件驱动顶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顶部翻边块将后角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侧部翻边机构包括侧部翻边块以及侧部驱动单元,当侧部驱动单元驱动侧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当侧部翻边机构完成翻边动作后,与该侧部翻边机构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进行翻边动作,当位于后角的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完成翻边动作后,位于后角的另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进行翻边动作,实现了车门扶手的后角的自动化包边,而且解决了包边后后角部边料的起皱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门扶手包边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部和翻边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部和前角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角侧部翻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后角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缺口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熔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熔胶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门扶手半成品1包括车门扶手骨架2以及粘贴在该车门扶手骨架2的外表面的装饰面料。
车门扶手骨架2的边缘部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长边3、与该长边3对向的异形边4、连接长边3和异形边4的前端的前角5、连接长边3和异形边4的后端的后角6以及位于前角5和异形边4的连接处的U形缺口7。
装饰面料延伸到车门扶手骨架2的边缘部之外的部分为边料,该边料分为分别位于长边3、异形边4、前角5、后角6以及U形缺口7处的长边部边料、异形边部边料、前角部边料、后角部边料以及缺口部边料。装饰面料的内表面具有热熔胶层,用于将装饰面料粘贴在车门扶手骨架2上。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门扶手包边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部和翻边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1000,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前角5处、后角6处和U形缺口7处的前角部边料、后角部边料和缺口部边料从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内表面上。该车门扶手包边设备包括机架100、定位部200、翻边部300、熔胶部400、冷却部(图中未示出)以及控制部(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机架100为由金属型材制成的框架,用于固定安装定位部200、翻边部300、熔胶部400、冷却部以及控制部。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部和前角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部200固定设置在机架100内的底部,用于将车门扶手固定。该定位部200包括定位架201以及固定设置在该定位架201上的定位模胎202,该定位模胎202具有与车门扶手1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用于在加工过程中固定车门扶手1,防止车门扶手1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晃动,便于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如图2至图4所示,翻边部300用于将热熔胶层被熔胶部400熔化后的装饰面料翻转并压紧,包括前角翻边装置310、后角翻边装置320以及缺口翻边装置330。
如图2至图4所示,前角翻边装置310包括与前角5的顶部相对应的前角顶部翻边机构310a以及分别与前角5的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前角侧部翻边机构310b。由于前角顶部翻边机构310a与前角侧部翻边机构310b的结构相同,这里以前角侧部翻边机构310b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角侧部翻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前角侧部翻边机构310b包括前角侧部支撑架311、侧部仿形块312、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以及前角侧部驱动单元314。
前角侧部支撑架311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用于固定安装侧部仿形块312、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以及前角侧部驱动单元314。
侧部仿形块312固定设置在前角侧部支撑架311的上端,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具有与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的形状相配的形状。
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安装在侧部仿形块312上且能够沿着该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以及上升或下降动作。该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包括前角侧部翻边块移动架313a、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以及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
前角侧部翻边块移动架313a的侧部具有移动架转轴313d,前角侧部翻边块移动架313a通过移动架转轴313d设置在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而安装在侧部仿形块312上且能够沿着该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以及上升或下降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转轴313d通过轴承安装在翻边块移动架313a上,以降低移动架转轴313d与侧部仿形块3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前角侧部翻边块移动架313a在侧部仿形块312上滑动时更加顺畅、更加平稳。
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具有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翻边块移动架313a上且与前角5的一个侧部相对应。
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具有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通过第一转轴313e安装在翻边块移动架313a上且与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相对应,从而形成用于夹持前角5的侧部处的前角部边料的夹持机械手。
前角侧部驱动单元314包括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以及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
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在前角侧部翻边块移动架313a上,并且气压缸的驱动杆与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通过第二转轴313f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相对于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进行向上或向下转动。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以及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用于驱动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沿着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同时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以及上升或下降动作。
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设置在前角侧部支撑架311上,包括前角侧部水平导轨314d、前角侧部水平滑块314e、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以及前角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14g。
前角侧部水平导轨314d呈水平设置,其顶部具有燕尾形凸台。
前角侧部水平滑块314e安装在前角侧部水平导轨314d上,其底部具有与燕尾形凸台相匹配的燕尾槽。
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的底部与前角侧部水平滑块314e固定连接。
前角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14g为气压缸,该气压缸的驱动杆与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相连接,用于驱动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在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上移动。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前角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14g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在前角侧部水平移动板314f上,并且气压缸的驱动杆与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的翻边块移动架313a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对翻边块移动架313a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翻边块移动架313a上的移动架转轴313d与侧部仿形块312的上端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翻边块移动架313a在侧部仿形块312上滑动时更加平稳。当然,也根据需要,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当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驱动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朝向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转动将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处的前角部边料夹持后,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以及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驱动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进行前进以及上升动作,该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将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处的前角部边料从前角5的外表面推至前角5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前角5的内表面上。
相同地,前角顶部翻边机构310a包括前角顶部支撑架、顶部仿形块、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以及前角顶部驱动单元,顶部仿形块具有与对应的前角5的顶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包括前角顶部翻边块移动架、第一前角顶部翻边块以及第二前角顶部翻边块,前角顶部驱动单元包括前角顶部旋转驱动构件、前角顶部水平驱动单元以及前角顶部垂直驱动构件。当前角顶部旋转驱动构件驱动第二前角顶部翻边块朝向第一前角顶部翻边块转动将对应的前角5的顶部处的前角部边料夹持后,前角顶部水平驱动组件以及前角顶部垂直驱动构件驱动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进行前进以及上升动作,该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将对应的前角5的顶部处的前角部边料从前角5的外表面推至前角5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前角5的内表面上。
当前角顶部翻边机构310a完成翻边动作后,两个前角侧部翻边机构310b同时进行翻边动作。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后角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6所示,后角翻边装置320包括与后角6的顶部相对应的两个后角顶部翻边机构320a以及分别与后角6的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
如图6所示,后角顶部翻边机构320a包括后角顶部支撑架321、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2以及后角顶部翻边块323。
后角顶部支撑架321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
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2为气压缸,该气压缸322固定设置在后角顶部支撑架321上。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后角顶部驱动构件采用液压缸或者电动缸。
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固定设置在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2的驱动杆上,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在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2的驱动下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2驱动后角顶部翻边块323进行前进动作时,该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将后角6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后角顶部翻边块323的前端为与后角6的顶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窄条块,能够很好地适应后角6的顶部处的狭小空间。
如图6所示,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包括后角侧部支撑块324、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以及后角侧部翻边块326。
后角侧部支撑块324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
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设置在后角侧部支撑块324上,用于驱动后角侧部翻边块326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该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包括后角水平导轨325a、后角水平滑块325b、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以及后角侧部驱动构件325d。
后角水平导轨325a水平设置在后角侧部支撑块324上。
后角水平滑块325b安装在后角水平导轨325a上。
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的底部与后角水平滑块325b固定连接。
后角侧部驱动构件325d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后角侧部支撑块324上,并且气压缸的驱动杆与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相连接,用于驱动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在后角水平导轨325a上进行移动。当然,后角侧部驱动构件325d也可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后角侧部翻边块326具有与对应的后角6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上且与对应的后角6的侧部相对应,在后角水平移动板325c的带动下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驱动后角侧部翻边块326进行前进动作时,该后角侧部翻边块326将对应的后角6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
当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完成翻边动作后,与该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相邻的后角顶部翻边机构320a进行翻边动作;当位于后角6的一个侧部的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以及相邻的后角顶部翻边机构320a相继完成翻边动作后,位于后角6的另一个侧部的后角侧部翻边机构320b以及相邻的后角顶部翻边机构320a相继进行翻边动作。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缺口翻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7所示,缺口翻边装置330包括分别与U形缺口7的两个侧部相对应的第一缺口侧部翻边机构330a和第二缺口侧部翻边机构330b以及与U形缺口7的底部相对应的缺口底部翻边机构330c。
如图7所示,第一缺口侧部驱动机构330a包括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单元331以及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
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单元331包括缺口支撑架331a、两条缺口水平导轨331b、两个缺口水平滑块331c、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以及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1e。
缺口支撑架331a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
两条缺口水平导轨331b平行地设置在缺口支撑架331上。
两个缺口水平滑块331c分别安装在两条缺口水平导轨331b上。
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的底部与两个缺口水平滑块331c分别固定连接。
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1e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在缺口支撑架331a上,并且气压缸的驱动杆与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相连接,用于驱动缺口水平移动架331f在缺口水平导轨331b上移动。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1e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具有与U形缺口7的一个侧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上且与U形缺口7的侧部相对应,在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的带动下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当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单元331驱动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进行前进动作时,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将对应的U形缺口7的一个侧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如图7所示,第二缺口侧部翻边机构330b包括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以及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
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在第一缺口侧部翻边机构330a的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上。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为气压缸,该气压缸固定设置在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上。当然,也根据需要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具有与U形缺口7的另一个侧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上且与U形缺口7的另一个侧部相对应。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在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以及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的驱动下分别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以及斜向上升或下降动作。
当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完成翻边动作后,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和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相继驱动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进行上升和前进动作,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将对应的U形缺口7的侧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如图7所示,缺口底部翻边机构330c包括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以及缺口底部翻边块338。
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第一缺口侧部翻边机构330a的缺口水平移动架331d上。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的驱动杆上。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采用液压缸或电动缸。
缺口底部翻边块338具有与U形缺口7的底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上且U形缺口7的底部相对应。缺口底部翻边块338在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和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的驱动下,分别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以及斜向上升或下降动作。
当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完成翻边动作后,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和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相继驱动缺口底部翻边块338进行下降和前进动作,缺口底部翻边块338将U形缺口7的底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熔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熔胶部的俯视图。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熔胶部400用于将装饰面料中的热熔胶层熔化,安装在机架100内且位于定位部200的上方。熔胶部400具有红外和热风联合加热装置,该红外和热风联合加热装置包括熔胶垂直驱动单元410、红外加热单元420以及热风加热单元430。
如图2和图8所示,熔胶垂直驱动单元410用于同时驱动红外加热单元420以及热风加热单元430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包括两个垂直导轨411、两个垂直滑块412、垂直升降架413以及熔胶垂直驱动组件414。
两根垂直导轨411呈平行地设置机架100的两个侧部上。
两个垂直滑块412分别安装在两根垂直导轨411上。
垂直升降架413的两个侧部与分别两个垂直滑块412固定连接。
熔胶垂直驱动组件414与垂直升降架413相连接,用于驱动垂直升降架413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该熔胶垂直驱动组件414包括两根垂直齿条(图中未示出)、升降转轴414a、两个齿轮414b以及熔胶垂直驱动构件414c。
两根垂直齿条分别与两根垂直导轨411对应设置且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
升降转轴414a可转动地安装在垂直升降架413上。
两个齿轮414b分别安装在在升降转轴414a的两端且与两个垂直齿条相对应。
熔胶垂直驱动构件414c固定设置在垂直升降架413且通过减速器与升降转轴414a相连接,用于驱动升降转轴414a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进而带动垂直升降架413沿着垂直导轨411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
如图8和图9所示,红外加热单元420固定设置在垂直升降架413上且与车门扶手1的边缘部的长边3相对应,用于对长边3处的长边部边料进行加热熔化。该红外加热单元420包括红外加热固定架421以及红外灯管422。
红外加热固定架421固定设置在垂直升降架413上。
红外灯管422固定设置在红外加热固定架421上且沿长边3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8和图9所示,热风加热单元430固定设置在垂直升降架413且与车门扶手1的边缘部的异形边4、前角5、后角6以及U形缺口7相对应,用于对异形边部边料、前角部边料、后角部边料以及缺口部边料进入加热熔化。该热风加热单元430包括热风生成构件431以及热风管道432。
热风生成构件431用于将常温风进行加热生成高温风。
热风管道432具有与异形边4、前角5、后角6以及U形缺口7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固定设置在垂直升降架413上。热风管道432具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送风口432a,多个送风口432a与对应的异形边4、前角5、后角6以及U形缺口7对向设置。
当熔胶垂直驱动单元410同时驱动红外加热单元420以及热风加热单元430进行下降动作时,红外加热单元420对长边3处的长边部边料进行加热熔化,热风加热单元430对分别位于异形边4、前角5、后角6以及U形缺口7处的异形边部边料、前角部边料、后角部边料以及缺口部边料进入加热熔化。
冷却部用于对边料被完成翻边之后将热熔胶层固化,包括水冷通路以及用于为水冷通路中输送或排出冷水的水冷驱动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后角侧部翻边块326、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第二侧部翻边块335以及底部翻边块338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路。
控制部固定设置在机架100外的侧部上,包含用于控制定位部200、翻边部300、熔胶部400以及冷却部进行动作的计算机程序。
本实施例中前角翻边装置310对前角5处的前角部边料进行翻边的动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前角顶部旋转驱动构件驱动第二前角顶部翻边块从前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向下转动至前角顶部翻边块夹持位置,第二前角顶部翻边块与第一前角顶部翻边块一起夹持住前角5的顶部处的前角部边料。
步骤S1-2,前角顶部水平驱动组件以及前角顶部垂直驱动构件驱动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由前角顶部初始位置前进并上升至前角顶部压紧位置,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将前角5的顶部处的前角部边料从前角5的外表面推至前角5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前角5的内表面上。
步骤S1-3,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驱动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从前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向下转动至前角侧部翻边块夹持位置,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与第一前角侧部翻边块313b一起夹持住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处的前角部边料。
步骤S1-4,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以及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驱动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由前角侧部初始位置前进并上升至前角侧部压紧位置,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将对应的前角5的侧部处的前角部边料从前角5的外表面推至前角5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前角5的内表面上。
步骤S1-5,前角侧部水平驱动组件314b以及前角侧部垂直驱动构件314c驱动前角侧部翻边块单元313由前角侧部压紧位置后退并下降至前角侧部初始位置,前角侧部旋转驱动构件314a驱动第二前角侧部翻边块313c从前角侧部翻边块夹持位置向上转动至前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
步骤S1-6,前角顶部水平驱动组件以及前角顶部垂直驱动构件c驱动前角顶部翻边块单元由前角顶部压紧位置后退并下降至前角顶部初始位置,前角顶部旋转驱动构件驱动第二前角顶部翻边块从前角顶部翻边块夹持位置向上转动至前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轮前角翻边动作。
本实施例中后角翻边装置320对后角6处的后角部边料进行翻边的动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位于后角6的一侧部的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驱动对应的后角侧部翻边块326从后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角侧部翻边块326将对应的后角6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
步骤S2-2,与步骤S2-1的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相邻的后角顶部驱动件322驱动对应的后角顶部翻边块323从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将对应的后角6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
步骤S2-3,位于后角6的另一侧部的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驱动对应的后角侧部翻边块326从后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角侧部翻边块326将对应的后角6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
步骤S2-4,与步骤S2-3的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相邻的后角顶部驱动件322驱动对应的后角顶部翻边块323从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角顶部翻边块323将对应的后角6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6的外表面推至后角6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6的内表面上。
步骤S2-5,两个后角侧部驱动单元325分别驱动对应的后角侧部翻边块326从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至后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两个后角顶部驱动构件323分别驱动对应的后角顶部翻边块326从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至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轮后角翻边动作。
本实施例中缺口翻边装置330对后角6处的后角部边料进行翻边的动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单元331驱动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从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将对应的U形缺口7的一个侧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步骤S3-2,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和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相继驱动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从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上升并前进至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将对应的U形缺口7的侧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步骤S3-3,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和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相继驱动缺口底部翻边块338从缺口底部翻边块初始位置下降并前进至缺口底部翻边块压紧位置,缺口底部翻边块338将U形缺口7的底部处的缺口部边料从U形缺口7的外表面推至U形缺口7的内表面并压紧在U形缺口7的内表面上。
步骤S3-4,缺口底部水平驱动构件336和缺口底部斜向驱动构件337相继驱动缺口底部翻边块338从缺口底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并上升至缺口底部翻边块初始位置,第二缺口侧部水平驱动构件333和缺口侧部斜向驱动构件334相继驱动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335从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并下降至第二缺口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第一缺口侧部水平驱动单元331驱动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332从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前进至第一缺口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轮U形缺口翻边动作。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含该车门扶手翻边装置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因为具有与后角的顶部相对应的两个顶部翻边机构以及分别与后角的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侧部翻边机构,顶部翻边机构包括顶部翻边块以及顶部驱动构件,当顶部驱动构件驱动顶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顶部翻边块将后角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侧部翻边机构包括侧部翻边块以及侧部驱动单元,当侧部驱动单元驱动侧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当侧部翻边机构完成翻边动作后,与该侧部翻边机构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进行翻边动作,当位于后角的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完成翻边动作后,位于后角的另一个侧部的侧部翻边机构以及相邻的顶部翻边机构相继进行翻边动作,实现了车门扶手的后角的自动化包边,而且解决了包边后后角部边料的起皱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是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要表达的意图,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车门扶手翻边装置,设置在车门扶手包边设备中,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所述边缘部的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从所述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所述边缘部的内表面上,所述边缘部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长边、与该长边对向的异形边、连接所述长边和所述异形边的前端的前角、连接所述长边和所述异形边的后端的所述后角以及位于所述前角和所述异形边的连接处的U形缺口,所述车门扶手包边设备还具有控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顶部翻边机构,与所述后角的顶部相对应;以及
两个侧部翻边机构,分别与所述后角的两个侧部相对应,
其中,所述顶部翻边机构包括:
顶部翻边块,为与所述后角的顶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窄条块;以及
顶部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顶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当所述顶部驱动构件驱动所述顶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顶部翻边块将所述后角的顶部处的所述后角部边料从所述后角的外表面推至所述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所述后角的内表面上,
所述侧部翻边机构包括:
侧部翻边块,与对应的所述后角的侧部的形状相匹配;以及
侧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侧部翻边块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当所述侧部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侧部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该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所述后角的侧部处的所述后角部边料从所述后角的外表面推至所述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所述后角的内表面上,
所述车门扶手翻边装置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对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进行翻边的过程包括:
步骤S2-1,位于后角的一侧部的所述侧部翻边机构完成翻边动作:位于后角的一侧部的所述侧部驱动单元驱动对应的所述侧部翻边块由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所述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所述后角的侧部处的所述后角部边料从所述后角的外表面推至所述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所述后角的内表面上;
步骤S2-2,与步骤S2-1的所述后角侧部驱动单元相邻的所述后角顶部驱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从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
步骤S2-3,位于后角的另一侧部的所述后角侧部驱动单元驱动对应的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从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侧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
步骤S2-4,与步骤S2-3的所述后角侧部驱动单元相邻的所述后角顶部驱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从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前进至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将对应的后角的顶部处的后角部边料从后角的外表面推至后角的内表面并压紧在后角的内表面上;
步骤S2-5,两个所述后角侧部驱动单元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从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至所述后角侧部翻边块初始位置,两个所述后角顶部驱动构件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从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压紧位置后退至所述后角顶部翻边块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轮后角翻边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侧部驱动单元包括:
水平导轨,呈水平设置;
水平滑块,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上;
水平移动板,底部与所述水平滑块固定连接;以及
侧部驱动构件,与所述水平移动板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水平移动板进行向里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顶部驱动构件以及所述侧部驱动构件均为气压缸、液压缸或者电动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顶部翻边块以及所述侧部翻边块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通路。
5.一种车门扶手包边设备,用于将粘贴在车门扶手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所述边缘部的后角处的后角部边料从所述边缘部的外表面翻转并压紧在所述边缘部的内表面上,所述装饰面料的内表面具有热熔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部,用于将所述车门扶手固定;
熔胶部,用于将所述装饰面料的所述热熔胶层熔化;以及
翻边装置,用于将所述热熔胶层被熔化后的所述装饰面料翻转并压紧,
其中,所述翻边装置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扶手翻边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扶手包边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定位部具有定位架以及固定设置在该定位架上且与所述车门扶手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模胎。
CN201811105288.3A 2018-09-21 2018-09-21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Active CN108908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5288.3A CN108908916B (zh) 2018-09-21 2018-09-21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5288.3A CN108908916B (zh) 2018-09-21 2018-09-21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8916A CN108908916A (zh) 2018-11-30
CN108908916B true CN108908916B (zh) 2024-01-09

Family

ID=64408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5288.3A Active CN108908916B (zh) 2018-09-21 2018-09-21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8916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1676A (en) * 1913-01-21 1913-06-19 George Wilkin Browne Improvements in or connected with Turn Up Arm Rests more particularly intend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Railway Carriages, Char-a-bancs and the like.
DE1946198A1 (de) * 1969-09-12 1971-03-18 Ymos Metallwerke Wolf & Becker Turschloss mit Tuergriff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2204123A (ja) * 1989-01-31 1990-08-14 Parker Kogyo Kk 自動車用ドアー等の内装品の縁巻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076849A (ja) * 1996-09-06 1998-03-24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用内装材の縁巻き装置
JP2004337984A (ja) * 2000-03-17 2004-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へミング装置およびへミング方法
CN203344312U (zh) * 2013-05-16 2013-12-18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JP201418447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Ito Kogyo Kk バーリング加工後に両端部を潰したパイプの端部折曲装置
CN104162975A (zh) * 2013-05-16 2014-11-26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04622605U (zh) * 2015-02-04 2015-09-09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车门凹槽部包边装置
CN204620781U (zh) * 2015-01-23 2015-09-09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面料夹紧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05130394U (zh) * 2015-10-30 2016-04-06 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扶手包边装置
WO2016116414A1 (de) * 2015-01-19 2016-07-28 Fft Produktionssysteme Gmbh & Co. Kg Bördelsystem, bördeleinheit und bördelverfahren für ein autarkes bördeln
CN105984131A (zh) * 2015-02-04 2016-10-05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车门主饰板包边装置
CN106696281A (zh) * 2016-12-31 2017-05-24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热压包边机上的下模装置
CN106738973A (zh) * 2016-12-31 2017-05-31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热压包边机上的包边机构
CN107096839A (zh) * 2017-06-27 2017-08-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侧翻边模具结构
CN107415257A (zh) * 2017-09-13 2017-12-01 长春汽富晟长泰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汽车部件的无胶包边装置及无胶包边方法
CN107985212A (zh) * 2017-12-05 2018-05-04 浙江凯豪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功能中央扶手的翻转装置
CN209007967U (zh) * 2018-09-21 2019-06-21 德奥福臻越智能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1676A (en) * 1913-01-21 1913-06-19 George Wilkin Browne Improvements in or connected with Turn Up Arm Rests more particularly intend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Railway Carriages, Char-a-bancs and the like.
DE1946198A1 (de) * 1969-09-12 1971-03-18 Ymos Metallwerke Wolf & Becker Turschloss mit Tuergriff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2204123A (ja) * 1989-01-31 1990-08-14 Parker Kogyo Kk 自動車用ドアー等の内装品の縁巻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076849A (ja) * 1996-09-06 1998-03-24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用内装材の縁巻き装置
JP2004337984A (ja) * 2000-03-17 2004-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へミング装置およびへミング方法
JP201418447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Ito Kogyo Kk バーリング加工後に両端部を潰したパイプの端部折曲装置
CN203344312U (zh) * 2013-05-16 2013-12-18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104162975A (zh) * 2013-05-16 2014-11-26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WO2016116414A1 (de) * 2015-01-19 2016-07-28 Fft Produktionssysteme Gmbh & Co. Kg Bördelsystem, bördeleinheit und bördelverfahren für ein autarkes bördeln
CN204620781U (zh) * 2015-01-23 2015-09-09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面料夹紧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04622605U (zh) * 2015-02-04 2015-09-09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车门凹槽部包边装置
CN105984131A (zh) * 2015-02-04 2016-10-05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车门主饰板包边装置
CN205130394U (zh) * 2015-10-30 2016-04-06 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扶手包边装置
CN106696281A (zh) * 2016-12-31 2017-05-24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热压包边机上的下模装置
CN106738973A (zh) * 2016-12-31 2017-05-31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热压包边机上的包边机构
CN107096839A (zh) * 2017-06-27 2017-08-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侧翻边模具结构
CN107415257A (zh) * 2017-09-13 2017-12-01 长春汽富晟长泰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汽车部件的无胶包边装置及无胶包边方法
CN107985212A (zh) * 2017-12-05 2018-05-04 浙江凯豪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功能中央扶手的翻转装置
CN209007967U (zh) * 2018-09-21 2019-06-21 德奥福臻越智能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8916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9300B (zh) 饰条卡扣自动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KR101999990B1 (ko) 내장재의 마감 작업용 자동화 설비
CN110181251A (zh) 一种压合设备
CN1176878A (zh) 热塑塑料板材的弯折
CN108908916B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108908914B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108943671B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108908915B (zh) 车门扶手包边设备
CN209007966U (zh) 红外和热风联合加热装置以及车门扶手包边设备
CN215152000U (zh) 下模模具装置
CN101372209A (zh) 乘用车座椅后护板包边设备
CN209007967U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09007964U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09007965U (zh) 车门扶手翻边装置以及包边设备
CN214419633U (zh) 汽车扶手表皮固定装置
CN112706417A (zh) 汽车扶手喷胶包边系统
CN209130002U (zh) 一种前挡风玻璃装配工装
CN215151965U (zh) 汽车扶手包边装置
CN215151967U (zh) 汽车扶手喷胶包边系统
CN108556318B (zh) 具有锯齿状压紧块的翻边装置、包边设备以及包边方法
CN215151966U (zh) 汽车扶手复合包边设备
CN108908913A (zh) 红外和热风联合加热装置以及车门扶手包边设备
CN114193773B (zh) 汽车立柱贴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9405094U (zh) 一种塑胶件热保压机构
CN201287645Y (zh) 乘用车座椅后护板包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201802 Room 101, west side, 1st floor, No.19 Lane 1755, Wenbei Road, Nanxia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ENWOY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1300 No.389, Hongxing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AOFU ZHENYUE INTELLIGENT ROBOT (H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