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0491A -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0491A
CN108900491A CN201810647097.3A CN201810647097A CN108900491A CN 108900491 A CN108900491 A CN 108900491A CN 201810647097 A CN201810647097 A CN 201810647097A CN 108900491 A CN108900491 A CN 108900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user
serv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7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0491B (zh
Inventor
李潇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470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0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0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0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0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04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4Grouping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rein the security polic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 e.g. entities privileges depend on current location or allowing specific operations only from lo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服务器中根据安全等级对用户进行分组,不同分组对应不同安全权限信息,将分组及分组内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安全权限信息离线配置到各个用户对应移动终端内;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户附近第一外设中超声波传感器采集不同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对应超声波测试信号,将超声波测试信号发送服务器对超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预警信号;服务器将第一预警信号、第二预警信号分发到各个移动终端中;第一预警信号中包括强度预警阈值信息、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信号特征信息。

Description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个用户经常外出旅游,为节省费用经常住一些便宜一些的旅馆和农家乐,房间里没有安全插销,窗户没有防护网,晚上睡觉担心人身及财物的安全性,往往不宜入睡,第二天精神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服务器中根据安全等级对用户进行分组,不同分组对应不同安全权限信息,将分组及分组内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安全权限信息离线配置到各个用户对应移动终端内;
S2、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户附近第一外设中超声波传感器采集不同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对应超声波测试信号,将超声波测试信号发送服务器对超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预警信号;服务器将第一预警信号、第二预警信号分发到各个移动终端中;第一预警信号中包括强度预警阈值信息、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信号特征信息;
S3、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实时超声波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4;同时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
S4、本移动终端获取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并将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第一预警信号中强度预警阈值信息进行匹配,在达到强度预警阈值时,跳转到步骤S5;
S5、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一强度警报信息,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判断对象与窗口的距离信息,在距离信息达到预警距离时,跳转到步骤S6;
S6、本移动终端判断对象达到预警距离的持续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在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超声波信号以及信号特征信息判断对象类型,在为第一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3;在为第二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7;
S7、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S8、本移动终端播放提示信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S9、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
S10、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三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后,分发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生成白名单信息;并将白名单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与本移动终端对应用户的位置生成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相应地;
所述步骤S9包括:
S91、本移动终端将加速度信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发送位置激活指令到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
S92、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根据位置激活指令将此刻往前追溯预设时间段的轨迹信息上报到服务器;
S93、服务器根据轨迹信息与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时,跳转到步骤S95;否则跳转到步骤S94;
S94、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在不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3执行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及后续的步骤;
S95、服务器将轨迹信息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本移动终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的方式如下:
S01、在服务器中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配置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配置信息拆分表,所述信息拆分表包括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以及拆分规则;通过线下方式将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拆分规则更新到移动终端中;不同移动终端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对应不同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所述叠加加密路由路径用于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
S02、移动终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
S03、移动终端根据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子以及拆分规则对加密信息进行拆分得到拆分信息;
S04、移动终端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选择对应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
S05、移动终端通过步骤S04中选定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给服务器;
S06、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步骤S05发送的叠加加密信息通过叠加加密路由路径进行解密恢复得到拆分信息;
S07、服务器通过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此以及拆分规则对拆分信息进行恢复得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所述步骤S2中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所述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包括:
S01、在服务器中划分专属加密存储区域;
S02、在服务器中配置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
S03、服务器将所有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按照第一预设算法进行处理得到识别数据集合后删除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服务器将识别数据集合根据用户身份进行数据分组;
S04、服务器建立各个数据分组与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映射关系;
S05、移动终端采集用户信息,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预设算法对用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验证信息,移动终端删除采集的用户信息后将验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S06、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有益技术效果:能够实现事前防范,有人靠近警戒范围,就马上进行语音警告,警告发出声音后,致使陌生人听到警报后离开,同时,使用者将收到报警信息,提高警觉。达到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该产品可以安装在多个地方,如,窗口、门口、室外阳台、室外门廊、通道路口等场合,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步骤S9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服务器中根据安全等级对用户进行分组,不同分组对应不同安全权限信息,将分组及分组内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安全权限信息离线配置到各个用户对应移动终端内。
分组的意义在于,可以固定或者临时的组成分组信息,只有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的移动终端的用户才具有守护报警豁免,以及在发生危险状况时,接收到报警信息。比如家庭一起出去旅游,或者临时组建的团队一起出去旅游,都可以适用。
S2、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户附近第一外设中超声波传感器采集不同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对应超声波测试信号,将超声波测试信号发送服务器对超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预警信号;服务器将第一预警信号、第二预警信号分发到各个移动终端中;第一预警信号中包括强度预警阈值信息、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信号特征信息。
在步骤S1中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分组,在本步骤中通过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可以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选择。第二预警信号为特定加速度信号值,在达到该值的加速度信号时,进行预警。
在第一预警信号中,强度预警阈值信息用于在达到相应强度的超声波信号才进行预警;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用于通过超声波信号判断对象与窗户的距离信息;信号特征信息用于通过超声波信号判断对象的位置信息、形状信息。比如是动物,还是人。并根据信号特征信息判断人所处的位置,比如是正面对这窗口,或者是蹲在墙脚下。通过设置第一外设中超声波传感器在窗户上的位置、角度,并通过不同对象、位置测试来获取信号特征信息。
S3、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实时超声波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4;同时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
可选地,第二外设可以为智能手机。设置本步骤的意义在于,只要门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感知。
S4、本移动终端获取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并将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第一预警信号中强度预警阈值信息进行匹配,在达到强度预警阈值时,跳转到步骤S5;
本步骤的意义在于:通过设置了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避免了距离过远的对象所引发的误报,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休息。强度值信息可以灵活设置。
S5、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一强度警报信息,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判断对象与窗口的距离信息,在距离信息达到预警距离时,跳转到步骤S6;
通过发出第一强度警报信息,对对象进行提醒,又不至于对用户的休息产生影响。
S6、本移动终端判断对象达到预警距离的持续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在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超声波信号以及信号特征信息判断对象类型,在为第一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3;在为第二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7;
只有在对象与窗口的距离信息达到预警距离时,还必须判断持续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设置本步骤的意义在于,防止有的人在行走时,离窗户很近,但是仅仅是正常行走通过,避免误报。
并通过超声波信号以及信号特征信息判断对象类型,避免产生误报。第一对象为动物的情况;第二类型为人的情况。
S7、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由于对象与窗口的距离信息达到预警距离,持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并且经过判断为行人,因此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第二强度警报信息的强度大于第一强度警报信息。可以有效对不法人员进行警示,并且能够提醒用户。
并通过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能够及时通知其他用户来协助用户处理紧急情况。
S8、本移动终端播放提示信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S9、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
设置步骤S9的意义在于,判断是否有人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开门。
S10、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三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后,分发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生成白名单信息;并将白名单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与本移动终端对应用户的位置生成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相应地;
设置本步骤的意义在于,在一起出去旅游过程中,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与本移动终端对应用户往往在不同的楼层或者房间。通过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与本移动终端对应用户的位置生成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能够预先设置其他用户来协助本用户进行处理紧急情况,或者正常来访时的合法路径信息。在室内进行位置定位,并且生成合法路径信息,也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大创新点。
所述步骤S9包括:
S91、本移动终端将加速度信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发送位置激活指令到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
S92、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根据位置激活指令将此刻往前追溯预设时间段的轨迹信息上报到服务器;
S93、服务器根据轨迹信息与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时,跳转到步骤S95;否则跳转到步骤S94;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的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轨迹,包括水平位移以及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S94、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在不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3执行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及后续的步骤;
S95、服务器将轨迹信息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本移动终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的方式如下: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是概况性的,包括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服务器发送的各种数据、信息。并且,此处的移动终端不仅仅包括本移动终端(即进行守护时用户对应的移动终端,也不包括其他移动终端)。
S01、在服务器中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配置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配置信息拆分表,所述信息拆分表包括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以及拆分规则;通过线下方式将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拆分规则更新到移动终端中;不同移动终端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对应不同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所述叠加加密路由路径用于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可选地,路由路径中的节点包括本移动终端以及其他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原始拆分因子和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第一次拆分时的拆分因子;在后续再次需要拆分时,将上一次得到的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子更新规则进行更新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拆分因子。每次仅仅保持最新的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子更新规则进行更新。服务器和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上述规则实现拆分因子的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拆分因子和拆分规则,本发明不做具体的限定,能够实现用于信息进行拆分即可。在一种比较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将原始拆分因子设定为2,拆分因子更新规则为:每一次更新时进行“加2”。比如第一次更新时拆分因子为4,下一次更新时拆分因子为6;相应地,拆分规则为将信息除以拆分因子得到拆分信息。也可以采用更为复杂的方式进行更新和拆分。本步骤的意义在于,每次进行信息拆分时规则不一定,即使他人某一次获得了拆分的信息,也无法预测下一次如何拆分。
S02、移动终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
S03、移动终端根据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子以及拆分规则对加密信息进行拆分得到拆分信息;
S04、移动终端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选择对应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
S05、移动终端通过步骤S04中选定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给服务器;
S06、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步骤S05发送的叠加加密信息通过叠加加密路由路径进行解密恢复得到拆分信息;
S07、服务器通过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此以及拆分规则对拆分信息进行恢复得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意义在于:保证了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的安全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
所述步骤S2中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
在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中,所述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包括:通过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保证了在因为用户移动终端丢失时,其他不法用户的非法使用。
S001、在服务器中划分专属加密存储区域;
S002、在服务器中配置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成员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仅仅在用于验证用户是否合法的信息,因此是临时存储的,后续不进行保留,因此不会在后续使用中被窃取。
S003、服务器将所有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按照第一预设算法进行处理得到识别数据集合后删除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服务器将识别数据集合根据用户身份进行数据分组;在服务器中只存储有数据集合、矩阵关联值以及数据分组与矩阵关联值的映射关系,即使能够同时获取这三种不同的信息,也无法获取与数组分组对应的用户的临时识别信息。
S004、服务器建立各个数据分组与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映射关系;
S005、移动终端采集用户信息,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预设算法对用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验证信息,移动终端删除采集的用户信息后将验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S006、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地,所述步骤S003包括:
服务器将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分别转换为数据矩阵;由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可能包括虹膜、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而且不同用户采取的识别方式不一样,因此不同的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转化的数据矩阵不同,不但值不同,并且行数、列数可能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同构引入数据矩阵的概念,并且引入对关联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补偿矩阵的概念,使得本发明对于用户各种生物识别信息的兼容性更好,并且这些验证信息可以交叉、灵活组合,使得非法用户无法从所有信息中解析出原始采集的用户信息。
根据各个数据矩阵与其他矩阵的关联关系生成各个数据矩阵对应的补偿矩阵;
根据补偿矩阵生成各个数据矩阵对应的参考矩阵,将参考矩阵通过安全通道加密后发送给数据矩阵对应的移动终端;可选地,根据补偿矩阵生成各个数据矩阵对应的参考矩阵通过替换补偿矩阵中特定的数值来获取。
实施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向远程终端发送的是参考矩阵,并且不同的数据矩阵对应的参考矩阵其实是不同的,数值不同、行数/列数也可能不同。使得其他不法用户无法通过参考矩阵来最终获得数据矩阵,并且也无法同时获得所有用户的身份信息。
服务器通过第一预设算法对数据矩阵和补偿矩阵进行处理得到数据集合;服务器通过第二预设算法对数据集合和参考矩阵进行处理后得到矩阵关联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用矩阵关联值的验证来判断用户的请求是否合法,一方面能够建立与用户唯一识别信息(虹膜信息、指纹信息)的对应关系,又并非直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验证,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服务器将识别数据集合根据成员进行数据分组,并建立矩阵关联值与数据集合中数据分组与矩阵关联值的映射关系;
服务器删除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参考矩阵、补偿矩阵,并将数据集合、矩阵关联值以及数据分组与矩阵关联值的映射关系存储在服务器中预先配置的专属存储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步骤S005包括:
移动终端将用户信息转化为验证数据矩阵;
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预设算法对验证数据矩阵和参考矩阵进行处理后得到验证信息,远程终端在删除对应用户信息后将验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步骤S006包括:
S061、服务器判断验证信息与矩阵关联值是否匹配;在匹配时跳转步骤S062;
S062、服务器通过建立矩阵关联值与数据集合中数据分组与矩阵关联值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数据分组;
S063、服务器通过各个数据分组与成员对应远程终端的映射关系确认用户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可选地,
所述根据各个数据矩阵与其他矩阵的关联关系生成各个数据矩阵对应的补偿矩阵包括:
根据数据矩阵的行数、列数,筛选出行数、列数小于或等于数据矩阵对应行数、列数的其他矩阵作为关联矩阵;
设置补偿值,根据补偿值,对关联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补偿矩阵。补偿值,可以通过用户自主设置,优选地,可以通过不同用户之间的身份关系来生成补偿值。可以设置预先设置固定的数值来作为补偿值。用户指代可以对车辆进行控制权限的人员。
可选地,第一预设算法、第二预设算法均为SHA512算法对第一中间矩阵处理得到序列化形式的数据集合;由于SHA512算法是一种不可逆算法,因此即使获取数据集合,也无法破解出对应的数据矩阵,进而无法获对应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有益技术效果:能够实现事前防范,有人靠近警戒范围,就马上进行语音警告,警告发出声音后,致使陌生人听到警报后离开,同时,使用者将收到报警信息,提高警觉。达到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该产品可以安装在多个地方,如,窗口、门口、室外阳台、室外门廊、通道路口等场合,使用范围广。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服务器中根据安全等级对用户进行分组,不同分组对应不同安全权限信息,将分组及分组内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安全权限信息离线配置到各个用户对应移动终端内;
S2、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窗户附近第一外设中超声波传感器采集不同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对应超声波测试信号,将超声波测试信号发送服务器对超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预警信号;服务器将第一预警信号、第二预警信号分发到各个移动终端中;第一预警信号中包括强度预警阈值信息、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信号特征信息;
S3、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实时超声波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4;同时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
S4、本移动终端获取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并将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第一预警信号中强度预警阈值信息进行匹配,在达到强度预警阈值时,跳转到步骤S5;
S5、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一强度警报信息,并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强度值信息与不同地理范围对应信号强度值信息判断对象与窗口的距离信息,在距离信息达到预警距离时,跳转到步骤S6;
S6、本移动终端判断对象达到预警距离的持续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在达到预设时间时根据超声波信号以及信号特征信息判断对象类型,在为第一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3;在为第二类型时跳转到步骤S7;
S7、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S8、本移动终端播放提示信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S9、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
S10、本移动终端通过第三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外设发出第二强度警报信息,并生成转发信息,根据分发配置信息将转发信息分发到相应分组内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跳转到步骤S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后,分发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生成白名单信息;并将白名单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
服务器根据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与本移动终端对应用户的位置生成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相应地;
所述步骤S9包括:
S91、本移动终端将加速度信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发送位置激活指令到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
S92、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根据位置激活指令将此刻往前追溯预设时间段的轨迹信息上报到服务器;
S93、服务器根据轨迹信息与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不同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轨迹识别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时,跳转到步骤S95;否则跳转到步骤S94;
S94、本移动终端判断加速度信号是否与第二预警信号匹配,在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10,在不匹配时跳转到步骤S3执行通过设置在门上第二外设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发送到本移动终端并跳转到步骤S9及后续的步骤;
S95、服务器将轨迹信息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到本移动终端;本移动终端向第一外设、第二外设发送终止指令并结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的方式如下:
S01、在服务器中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配置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配置信息拆分表,所述信息拆分表包括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以及拆分规则;通过线下方式将原始拆分因子、拆分因子更新规则、叠加加密路由路径以及拆分规则更新到移动终端中;不同移动终端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对应不同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所述叠加加密路由路径用于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
S02、移动终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
S03、移动终端根据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子以及拆分规则对加密信息进行拆分得到拆分信息;
S04、移动终端根据根据移动终端自身ID选择对应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
S05、移动终端通过步骤S04中选定的叠加加密路由路径对拆分信息按照不同的路由路由路径进行路由叠加加密传输给服务器;
S06、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步骤S05发送的叠加加密信息通过叠加加密路由路径进行解密恢复得到拆分信息;
S07、服务器通过原始拆分因子以及拆分因子更新规则生成拆分因子,通过拆分因此以及拆分规则对拆分信息进行恢复得到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分发配置信息,所述分发配置信息包括分发的分组以及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之前,还包括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智能守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用户对应移动终端进行验证包括:
S01、在服务器中划分专属加密存储区域;
S02、在服务器中配置对分组内具有安全权限信息相应的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
S03、服务器将所有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按照第一预设算法进行处理得到识别数据集合后删除各个用户的临时身份识别信息;服务器将识别数据集合根据用户身份进行数据分组;
S04、服务器建立各个数据分组与用户对应移动终端的映射关系;
S05、移动终端采集用户信息,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预设算法对用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验证信息,移动终端删除采集的用户信息后将验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S06、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CN201810647097.3A 2018-06-22 2018-06-22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00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7097.3A CN108900491B (zh) 2018-06-22 2018-06-22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7097.3A CN108900491B (zh) 2018-06-22 2018-06-22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0491A true CN108900491A (zh) 2018-11-27
CN108900491B CN108900491B (zh) 2019-03-08

Family

ID=6434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70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00491B (zh) 2018-06-22 2018-06-22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04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4304A (zh) * 2018-11-29 2019-03-29 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移动终端信息进行预警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3224B2 (en) * 2006-06-30 2010-06-08 Bao Tran Mesh network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appliance
CN102233864A (zh) * 2011-06-23 2011-11-09 江苏隆士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实时防盗报警系统
CN102982635A (zh) * 2012-11-26 2013-03-2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力防盗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4484970A (zh) * 2014-12-15 2015-04-01 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
CN106127986A (zh) * 2016-08-29 2016-11-16 龙元 一种app控制的窗户防盗远程及本地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3224B2 (en) * 2006-06-30 2010-06-08 Bao Tran Mesh network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appliance
CN102233864A (zh) * 2011-06-23 2011-11-09 江苏隆士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实时防盗报警系统
CN102982635A (zh) * 2012-11-26 2013-03-2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力防盗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4484970A (zh) * 2014-12-15 2015-04-01 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
CN106127986A (zh) * 2016-08-29 2016-11-16 龙元 一种app控制的窗户防盗远程及本地报警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艳春: "基于传感器矫正的汽车双重防盗系统设计", 《计算机仿真》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4304A (zh) * 2018-11-29 2019-03-29 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移动终端信息进行预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0491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6558B2 (en) Biometric verification and duress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524594B2 (en) Mobi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KR101676104B1 (ko) 비밀번호 도어락을 구비한 보안시스템
US20180005469A1 (en) Wearable security apparatus
KR20180045761A (ko) 옥상문 개폐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08900491B (zh) 移动智能守护方法
CN110402590B (zh) 用于至少部分自主的车辆的鉴权系统
CN109102605A (zh) 一种基于权限开启的智能锁系统
KR20180093844A (ko) 이중인증 기반의 도어락 제어 방법 및 이중인증 도어락
KR102154405B1 (ko) 스마트 도어락
KR101025830B1 (ko) 지문인식 방범시스템
JP2013002083A (ja) 集合住宅の管理装置
US1058493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event hot-wiring of electronic gun racks
KR102076357B1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608768A (zh) 移动近场通信门禁系统
KR101421962B1 (ko) 출입자의 영상을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장치 및 출입자 감시 방법
KR101746750B1 (ko) 디지털 도어록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948835B1 (ko) 보안이 강화된 원격 제어 도어락 시스템
KR20100012156A (ko) 생체인식 기반 출입자 확인, 정보 전송 시스템
CN205541041U (zh) 基于超声波识别的门禁系统
KR101640802B1 (ko) 출입문 모바일 알람 카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문 알람 세트 해제 방법
KR102357353B1 (ko) 수신신호강도 및 근접센서를 이용한 이엠락 제어시스템
WO2022163870A1 (ja) 所有者連続認証システム、遺失物救済システム、所有物のスペア作成システム及び印鑑
CA2629271C (en) A biometric verification and duress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284775B2 (ja) 航空機に搭乗している人が本人であることを確認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