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740B -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740B
CN108886740B CN201680084413.XA CN201680084413A CN108886740B CN 108886740 B CN108886740 B CN 108886740B CN 201680084413 A CN201680084413 A CN 201680084413A CN 108886740 B CN108886740 B CN 108886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ase station
resources
data
part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4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740A (zh
Inventor
林易成
尤思·维莱彭撒娃
默罕默德哈迪·巴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将资源划分为资源分区并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知所述资源分区的系统和方法。了解所述资源分区可帮助所述UE执行联合解码(joint decoding)。在一个实施例中,UE执行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信息,其指示基站将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所述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资源。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Description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案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1日提交、申请号为62/316,914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于2016年6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5/182,032的美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对资源进行划分和联合解码。
背景技术
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以向该基站发送数据和/或从基站接收数据。例如,蜂窝电话可以与蜂窝电话塔进行通信以拨打和接听电话。在这个示例中,该蜂窝电话塔可以是基站,而每个蜂窝电话可以是UE。
从UE到基站的无线通信称为上行链路通信,而从基站到UE的无线通信则称为下行链路通信。
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需要资源。例如,基站可以在特定频率和/或特定时隙的下行链路传输中向特定UE无线发送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隙就是资源的示例。
当基站使用特定资源向UE进行下行链路传输时,相邻基站、或者甚至是相同基站的另一下行链路传输也可以使用那些相同的资源。该另一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对从该基站到该UE的数据传输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公开了用于将资源划分为资源分区并向UE通知所述资源分区的系统和方法,这可以帮助所述UE执行联合解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在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为至少一个UE发送至少一个消息。所述至少一个UE将对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所述至少一个消息可以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所述资源分区中的多个资源为UE发送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联合解码辅助器,其配置为为至少一个UE生成至少一个消息。所述至少一个UE将在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中对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该基站可以配置为:发送所述消息;以及对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所述资源分区中的多个资源为UE发送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UE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至少一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所述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可以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信息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UE。该UE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配置为从至少一个基站的每个基站接收至少一个消息。所述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可以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该UE还进一步包括联合解码器,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使用所述信息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以及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通过阅读以下说明,其他方面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仅是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和两个UE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的基站和UE,以及相邻基站;
图3至图5分别示出了时频域中资源分区的示例;
图6和图7各自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两帧的时频资源;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基站的资源划分边界之间的协调(coordination);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基站的资源划分边界之间没有协调;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基站的资源划分边界之间的一些协调;
图1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以UE为中心的多用户下行链路协作多点系统;
图12至图15各自示出了两个基站的层(tier)1传输和第三基站的层2传输的示例;
图1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个基站和多个UE;
图1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由基站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由UE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说明性目的,现将结合附图对具体的示例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以及两个UE102和104的框图。基站100包括队列108,用于存储将要发送给基站100所服务的UE的数据。队列108可以由存储器实现,例如物理寄存器。基站100还包括调度器110,用于在可用资源上对UE进行调度。调度器11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其运行使该处理器执行调度器110的操作的指令。或者,调度器110可以使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rogrammed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用于执行调度器110的功能。
基站100还包括联合解码辅助器112,用于执行可以促进UE(例如UE 102和104)的联合解码的操作。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其运行使该处理器执行联合解码辅助器112的操作的指令。或者,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使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ASIC、GPU或FPGA。
基站100还包括用于实现下行链路物理层的模块,例如差错控制编码器114、速率匹配器116、调制器118和资源映射器120。差错控制编码器114、速率匹配器116、调制器118和资源映射器120可以分别由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实现,该指令使该处理器执行差错控制编码器114、速率匹配器116、调制器118和资源映射器120的操作。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处理器来实现每个模块。或者,可以使用专用集成电路(例如ASIC、GPU或FPGA)来实现差错控制编码器114、速率匹配器116、调制器118和/或资源映射器120。
基站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22以无线地发送信号,该信号承载用于UE(例如UE102和104)的数据。基站1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其他功能的其他电路和/或模块,但为了清晰起见,这些部分已被省略。
“基站”一词包括在下行链路向UE无线发送数据的任何设备。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可以称作其他名称,例如发送点、基地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网络节点、发送节点、节点B、eNode B、中继站或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站100的一些组件可能实际上并不实体地存在于基站100中,而是可以位于远离基站100的位置并且通过通信链路耦合到基站100。
UE 102和104均由基站100服务。当基站100有数据要发送到UE 102和104时,基站100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传输124发送该数据。基站100给UE 102和104分配资源,以将该数据发送到UE 102和104。可以分配给UE 102和104的资源的示例包括时间、频率、代码和/或空间资源。
图1中示出了资源分配的三个具体示例。在第一示例126中,基站100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在下行链路向UE发送数据。基站100使用时频资源帧在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示例126示出了一个时频资源帧128。帧128的纵轴表示频率,横轴表示时间。将该资源划分成资源分区。在资源分区130上对UE 102进行调度,资源分区130是帧128中时频资源的分区。在另一资源分区132上对UE 104进行调度,另一资源分区132也是时频资源的分区。资源分区有时可以称作资源组、发送组、资源块或发送块(transmit block)。每个资源分区130和资源分区132的位置和大小由基站100确定,且资源分区130和资源分区132的位置和大小可以随时间改变。而且,在一些帧中,可以在多个资源分区上调度特定的UE,而在其他帧中可以完全不调度UE。
134示出了第二示例。除了时频资源外,基站100还使用编码资源以允许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多个时频帧。所述多个时频帧是通过使用不同的码本来区分彼此的。一个示例是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这在H.Nikopour和H.Baligh于2013年在英国伦敦在《IEEE 24th PIMRC》发表的《稀疏码多址接入》中第332-336页,以及H.Nikopour、E.Yi、A.Bayesteh、K.Au、M.Hawryluck和J.Ma于2014年在德州奥斯汀在《IEEE全球电信会议(Global Telecomun.Conf.)》发表的《用于5G无线网络下行链路多址接入的SCMA》中有所描述。在第二示例134中,在第一资源分区136上对UE 102进行调度,第一资源分区136由第一时频帧138中的第一时频资源组构成。在第二资源分区140上对UE104进行调度,第二资源分区140由第一时频帧138中的第二时频资源组构成。还在第三资源分区142上对UE 102进行调度,第三资源分区142是第二时频帧144中的时频资源组。尽管第一时频帧138和第二时频帧144共享时频资源,但是可以在对UE 102和104的编码过程中将第一时频帧138和第二时频帧144上的传输彼此区分开,这是因为第一时频帧138和第二时频帧144是在不同的码域层(code-domain layer)传输的。
146示出了第三示例。除时频资源外,基站100还使用空间资源来允许多个时频帧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但通过使用波束成形在空间中彼此分离。在第一资源分区148上对UE 102进行调度,第一资源分区148是第一时频帧150上的时频资源组。在第二资源分区152上对UE 104进行调度,第二资源分区152是第一时频帧150上的时频资源组。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在空间的不同方向发送另一时频帧154,以使用其他资源分区向其他UE发送数据。
基站100可以使用时间、频率、空间和编码资源的组合,然后将其划分为资源分区。此外,示例中的资源分区130、132、136、140、142、148和152是时频域中的各个正方形或矩形块。这对应于时频域的逻辑划分。当实际在下行链路中发送时频帧时,分配给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可以分布在整个时频帧。
在操作中,要从基站100发送到UE的数据存储在队列108中。对于特定的下行链路传输,调度器110将可用资源分配给由基站100服务的各个UE。例如,在示例126的帧128中,资源分区130由调度器110分配给UE 102,而资源分区132由调度器110分配给UE 104。其他资源分区被分配给由基站100服务的其他UE(未示出)。调度器110使用调度算法来决定应该将哪个UE分配给哪些资源。可以由调度器110使用的调度算法的示例是比例公平(proportionally fair,PF)调度算法。调度器110可以将不同大小的资源分区授予不同的UE。
在示例126中,资源分区130被分配给UE 102。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可以发送到UE102的实际比特数取决于资源分区130的大小,即,在资源分区130中有多少时频位置(OFDM子载波)。每个时频位置有时称为资源元素。在下行链路中可以发送到UE 102的实际比特数还取决于UE 102的调制和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如果基站100和UE 102之间的无线信道质量较低,则可以使用较低的MCS值,例如差错控制编码率为1/3的对应于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 shiftkeying,BPSK)调制的MCS值。或者,如果基站100和UE 102之间的无线信道质量较高,则可以使用更高的MCS值,例如,差错控制编码率接近1的对应于16-正交幅度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的MCS值。MCS值越高,可以在资源分区130中传输的比特越多。
基于用于UE 102的资源分区130的大小和MCS,从队列108中移出将要发送到UE102的适当数量的比特,并将其发送到下行链路物理层。差错控制编码器114使用差错控制码对该比特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比特。可由差错控制编码器114应用的差错控制码的一个示例是turbo码。也可以使用其他差错控制码,例如分组码或其他卷积码。
从差错控制编码器114输出的编码比特在速率匹配器116中进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器116根据需要对编码比特流执行打孔或者添加重复到编码比特流,以将该编码比特的速率匹配为UE 102的MCS所需的速率。速率匹配器116还确定在资源分区130中的哪些资源上发送哪个编码比特。调制器118调制该编码比特以生成调制符号。使用UE 102的MCS所需的调制方案来调制该编码比特。例如,如上所述,如果UE 102的MCS值较低,则调制器118可以执行BPSK,而如果UE 102的MCS值较高,则调制器118可以执行16-QAM调制。资源映射器120将该调制符号映射到分配给UE 102的资源上,即,在126示出的示例中资源分区130的时频资源。在资源分区130中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每个调制符号。下行链路物理层中可以存在其他模块,例如加扰模块,为简洁起见省略了。
针对UE 104以及其他在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可用资源上调度的UE,基站100中出现的操作是类似的。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22,将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从基站100发送到UE。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在HARQ中,如果初始数据在下行链路传输期间被破坏,且产生的差错是UE无法纠正的,使得该初始数据未被成功解码,则该UE可以请求HARQ重传,该HARQ重传可以包括重传该初始数据和/或用于解码该初始数据的进一步的信息。例如,基站100可以使用示例126中所示的资源分区130向UE 102发送数据。使用资源分区130发送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器114采用的差错控制码进行编码。如UE 102接收的数据是被破坏的,且具有的差错无法由该差错控制码纠正,那么UE 102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向基站100表明这一点。然后,基站100可以发送重传数据,该重传数据可以包括一些或所有原始数据和/或奇偶校验信息。该重传数据是在稍后使用下行链路传输中的资源发送的。HARQ进程ID(有时称为HARQID)可以用于确定与初始未成功解码的传输相对应的HARQ重传。UE 102可以执行HARQ组合,也就是说,可以将未成功解码的初始数据存储在UE 102处并与重传数据组合,以尝试成功解码该初始数据,而不是丢弃该未成功解码的初始数据。当执行HARQ组合时,基站100的重传数据可以不必是对该初始数据的完整重传。该重传可以承载较少的数据,例如与该初始数据相关联的一些或所有奇偶校验位。
如果基站100的下行链路传输根据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标准,则差错控制编码器114是turbo编码器,其产生具有1/3码率的母码。该turbo编码器的输出是三比特流:系统比特流(systematic bit stream)和两个奇偶校验比特流(parity bitstream)。然后,速率匹配器116对该turbo编码器输出的比特执行打孔,或者对该turbo编码器输出的比特添加重复,以改变编码的速率,使得编码速率与MCS所需的编码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器116包括循环缓冲器(未示出),其存储了该turbo编码器输出的系统和奇偶校验比特。从该循环缓冲器中读取该比特,并使用调制器118对该比特进行调制。速率匹配器116中的循环缓冲器具有与该循环缓冲器相关联的四个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RV0、RV1、RV2和RV3。每个RV指示从该循环缓冲器读取编码比特的起始位置。最初可以使用RV0发送数据,但是如果UE 102接收的数据被破坏,且具有的差错无法纠正,则HARQ重传可以使用更高的RV,例如,使用RV 1用于第一次重传,RV 2用于第二次重传,RV 3用于第三次重传。速率匹配器116确定用于传输该编码数据的RV是速率匹配器116确定将在资源分区130中的哪些资源上传输哪些编码比特的一示例。UE 102利用对RV的了解进行解码。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基站100和UE 104,以及相邻基站200。在操作中,UE 104由基站100服务并通过下行链路传输124接收数据。然而,UE 104也在相邻基站200附近。UE 104还可以或可以不由相邻服务基站200服务,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相邻基站200也进行下行链路传输224。相邻基站200在其下行链路传输224中使用的资源与基站100在其下行链路124中使用的资源相同。260示出了具体示例。在资源分区162上调度UE 104,该资源分区162包括由基站100发送的时频帧164中的资源组。资源分区162在时频域中具有边界166,该边界166限定了资源分区162,即边界166指定并限制了向UE 104发送数据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相邻基站200还发送时频帧264。时频帧264包括时频资源262,该时频资源262与时频帧164中资源分区162的时频资源相同。
当UE 104对基站100通过使用资源分区162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时,UE 104通常可以将资源262上来自基站200的传输视为噪声。然而,如果UE 104能够对基站100在资源分区162上发送的数据以及基站200在资源262上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那么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如果UE 104已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124和224的资源分区,那么UE 104可以能够更有效地执行联合解码。UE 104可以知道资源分区162,但是除非基站100和基站200通知UE,否则UE 104通常不知道其他资源划分成用于其他UE的其他资源分区的方式。指示基站100和基站200中的每一个基站将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可以促进UE104的联合解码,原因在于,每个资源分区上发送的数据都是用差错控制码进行编码的,因此如果对使用特定资源分区发送的所有数据与其他下行链路传输中重叠的资源分区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联合解码的效率可能更高。例如,了解资源分区的边界可使UE 104确定一组相连(coterminous)的资源分区集,每个资源分区集对应于相应的下行链路传输并包括该下行链路传输的至少一个资源分区。确定该相连的资源分区集,并对使用该相连的资源分区集的每个下行链路传输的各个数据进行联合解码可以使联合解码更加有效。
图3至图5分别示出了时频帧164和264在时频域的资源分区的示例。
图3中,在帧164中的资源分区162上调度UE 104,在帧164中的资源分区172上调度UE 102。在帧264中的资源分区262上调度基站200服务的另一UE被称为“UE A”。在帧264中的资源分区272上调度也由基站200服务的又一UE被称为“UE B”。图3中的资源分区162和262是相连的,即资源分区162中的资源与资源分区172中的资源相连。也就是说,资源分区262的边界与资源分区162的边界相匹配(match)。UE 104可以对资源分区262上发送的数据和资源分区162上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图4中,在帧164中在资源分区162上调度UE 104,在帧164中在资源分区172上调度UE 102。在帧264中的资源分区262上调度UE A,在帧264中的资源分区272上调度UE B。与图3不同,当比较图3和图4的点划线(stippled lines)时可以看出,图4中的资源分区162和262是不相连的。相反地,图4中的资源分区262与资源分区172重叠。然而,在图4中,由资源分区162和172组成的资源分区集与由资源分区262和272组成的相应的资源分区集相连。也就是说,在图4中,资源分区162和172的集合与资源分区262和272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区边界。UE 104可以对资源分区262、272、162和172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为了执行联合解码,通过确定帧164中包含资源分区162和172的第一资源分区集和帧264中包含资源分区262和272的第二资源分区集,UE 104确定出帧164和帧264中各个相连的资源。然后,UE 104对该相连的资源分区集中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图5中,在资源分区162上调度UE 104,在资源分区172上调度UE 102,在资源分区182上调度另一UE 103。在资源分区262上调度UE A,在资源分区272上调度UE B,并在资源分区282上调度另一UE C。资源分区162与帧264中的其他资源分区不相连。相反地,由资源分区162、172和182组成的资源分区集与由资源分区262、272和282组成的相应的资源分区集是相连的。UE 104可以对在该相连的资源分区集上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参照图2至图5说明的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传输124和224(图2所示)来自两个不同的基站。或者,两个下行链路传输124和224可以来自同一基站。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多于两个下行链路传输,每个下行链路传输承载可以联合解码的相应数据,且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传输可以来自任何数量的基站。此外,UE 104不一定必须使用对下行链路传输中资源分区的知识来确定相连的资源以进行联合解码。例如,参照图4,UE 104可以决定对资源分区162上发送的数据和在资源分区262上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而不是对构成资源分区162、172、262和272的相连的资源上的所有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为了执行联合解码,UE 104使用其对资源分区的边界的知识对不相连的资源分区162和262进行联合解码。对不相连的各个资源上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可能会增加联合解码的复杂度,但这在某些情况下对于UE104可能是必要的,比如,若使用资源分区272发送的数据的MCS无法进行联合解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UE 104还可以使用其他信息以更有效地执行联合解码。例如,UE104还可以了解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对该MCS的了解可以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进行联合解码。可以从基站100和200向UE发信号通知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作为另一示例,UE 104还可以,或替代地,了解在各个资源分区发送的数据的编码比特映射到该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比如,速率信息,例如在一LTE特定实现方式中传输数据的RV。如RV等的速率匹配信息可以从基站100和200发送到UE。
返回图1,基站100包括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其确定在基站100中可以帮助UE进行联合解码的信息,然后生成至少一个消息,当由基站100发送该消息时,该消息将该信息提供给基站100附近的UE。作为一个示例,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将某些资源划分成预定的资源分区并形成指示该资源分区的消息。可以将该消息发送给UE,以及提供给调度器110。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确定在该预定的资源分区上发送的所有数据都将使用预定的MCS。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确定在该资源分区上发送的所有数据必须以相同的方式(比如,使用RV 0)映射到该预定的资源分区中的资源上。可以将该信息封装在联合解码辅助器112生成的至少一个消息中。然后,基站100可以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消息。UE可以使用该信息对各个下行链路传输中发送的各个数据执行联合解码。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时频资源的两个帧302和304。这里示出了对资源的逻辑分区。在帧302中,将相应数据发送给四个UE中的每一个:UE A到UE D。在帧304中,将相应数据发送给九个UE中的每一个:UEA到UE I。当为每个UE分配了较大的资源分区时,如在帧302中,可能的益处包括:潜在的较低的信令开销,原因在于,与帧304相比,向UE发信号通知的资源分区较少;潜在的更好的性能,原因在于,与帧304相比,特定UE的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的大小更大;以及与帧304相比,特定UE的时间/频率分集更多。潜在的缺点是联合解码的复杂度可能潜在地更高,因为与帧304相比,在帧302中需要联合解码的资源分区更大。例如,在稍后描述的协调多点的实施例中,如果UE试图解码层2上用于UE的数据,并且帧302是层1上的传输,则帧302中的全部资源分区可能需要与层2数据进行联合解码。因为帧302中的资源分区大于帧304中的资源分区,所以与用帧304上的全部资源分区对所述层2进行联合解码相比,用帧302上的全部资源分区对所述层2上的数据联合解码可能会使复杂度增高。当向每个UE分配较小的资源分区时,如在帧304中,可能的益处包括:由于与帧302相比较小的资源分区大小,因此联合解码的潜在复杂性可能较低。可能的缺点包括:与帧302相比,由于帧304中资源分区的数量增加,特别是如果该资源分区的位置,即边界,动态地变化,可能导致信令开销潜在地增高;因为与帧302相比帧304中的资源分区较小,这意味着FEC的大小较小,所以使性能变得潜在地更差。此外,与帧302相比,较小的资源分区大小意味着较少的时间/频率分集。在图6中,没有UE被分配到两个资源分区。然而,在实施方式中,可能是在多于一个资源分区上调度UE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帧302和304的组合,即较大和较小尺寸的资源分区,以试图在上面讨论的可能的益处和缺点之间实现折衷。
联合解码辅助器112可以静态地、半静态地或动态地划分资源。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时频资源的两个帧322和324。这里示出了资源的逻辑分区。在帧322中示出了静态资源分区。在帧322中,分区模式是固定的,并且在该特定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TTI),将时频资源集划分成三个资源分区:RP 1、RP 2和RP3。每个UE在相应的资源分区上进行调度。或者,所述分区模式可以半静态地变化,即所述分区模式随时间缓慢变化,例如缓慢地适应业务量。在帧324中,所述分区模式是动态的,即定期(例如每个TTI)改变。在帧324中,每个TTI仍然具有三个资源分区:RP 1、RP 2和RP 3,但是这些资源分区中的每一个的大小在每个TTI变化。静态或半静态的资源分区模式的潜在益处是,与动态的资源分区模式相比,这可以减少信令开销。例如,如果基站100的资源分区模式是静态的,那么基站100仅需向UE发一次信号以提供指示所述资源划分的方式的信息,这是因为划分所述资源的方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另一方面,如果基站100的资源分区模式是动态的,那么每当所述资源分区改变时,基站100都需要向所述UE发信号以提供指示下一资源集的划分方式的信息。动态的资源分区模式的潜在益处是可以动态地划分资源以适应业务量。
不同的基站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划分它们的资源。例如,帧322可以由基站100发送,而帧324可以从基站200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基站组可以彼此协调以便按照相同的方式划分它们的资源,例如,每个基站可以使用相同的资源分区边界,每个基站仅独立地决定将哪些UE调度在它们的哪个资源分区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之间可以完全不彼此协调地划分它们的资源,而不考虑其他基站对相同的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之间可以存在资源分区边界的部分协调。例如,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基站100和200的资源划分边界之间的协调。这里示出了资源的逻辑分区。针对基站100示出了单个TTI 342,并且针对基站200示出了对应的单个TTI 344。TTI 342包括四个资源分区,标记为RP 1、RP 2、RP 3和RP 4。TTI 344还包括四个资源分区,标记为RP A、RP B、RP C和RP D。对所述资源分区的边界进行协调,因此它们是相同的。在图8的实施例中,对基站100和基站200使用相同的分区模式,该分区模式可以是静态的、半静态的或动态的。图8的实施例的潜在益处是:对于UE来说,联合解码的复杂度可能潜在地较低,这是因为基站100的单个资源分区与基站200的相应的单个资源分区是相连的;如果所述分区模式是静态的或半静态的,则可能使得信令开销潜在地降低,因为仅需要向该UE通知该资源分区模式是否改变,而不必在每个TTI向UE通知。图8的实施例的潜在缺点是:基站适应该基站业务的灵活性较小,因为该基站必须维持其资源分区具有与其他基站相协调的边界。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和200的资源划分边界之间没有协调。这里示出了资源的逻辑分区。针对基站100示出了单个TTI 362,而针对基站200示出了对应的单个TTI 364。资源分区的边界不协调,因此对于基站100和基站200中每一个的边界通常是不同的。图9的实施例的潜在益处是;基站100和基站200中的每一个可以根据它们自己的业务来调整资源分区边界。可能存在的缺点包括:对于UE来说,对分别来自基站100和基站200中的每一个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的复杂度可能潜在地更高,这是因为基站100的资源分区未被协调为与基站200的资源分区相连;以及潜在的更高的开销,这是因为对分别来自基站100和基站200的数据执行联合解码的UE可能需要确定相连的资源分区集。如果每个基站使用动态变化的资源分区模式,也可能存在较高的开销,这是因为需要向该UE传输该动态变化的资源分区模式。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和200的资源分区边界之间的一些协调。图10是图8和图9的折中。TTI 382中的一个边界与TTI 384中对应的边界相协调。
图1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以UE为中心的多用户下行链路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系统。UE 402仅由基站400a服务。UE 404仅由基站UE400b服务。UE 406仅由基站400c服务。UE 408由基站400a、400b和400c中的每一个服务。图11仅示出了时间上的一个实例。当UE 402、404、406和408移动时,它们可以,例如,基于该UE与每个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决定将由哪个基站或基站组为它们服务。基站400a-c中的每个基站在两个不同的层上进行传输,将这两个层分别标记为“层1”和“层2”。层(tier)也可以称为层(layer)。在图11的示例中,UE 408在层1接收来自基站400a-c中每个基站的传输,UE 402在层2接收来自基站400a的传输,UE 404在层2接收来自基站400b的传输,UE 406在层2接收来自基站400c的传输。层1与层2使用相同的资源。而且,基站400a-c中的每一个基站与基站400a-c中的其他基站都使用相同的资源。因此,通常,在一个层上对一个UE的下行链路传输将受到另一层上的下行链路传输的干扰,以及该UE附近的其他基站在其他层的下行链路传输的干扰。
考虑一个示例,其中基站400a使用标记为RP A的特定资源分区(如412所示)在层1上向UE 408发送数据。因为基站400a-c中每个基站在每个层使用相同的资源而产生的其他下行链路传输干扰在414示出。可以通过执行联合解码减小这种干扰。例如,UE 408可以对来自基站400a-c中每个基站的层1数据进行联合解码。如上所述,如果UE 408具有指示基站400a至400c中的每个基站将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即每个基站的资源分区模式,那么联合解码的效率可能更高。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将层1的资源分区的边界传输给该UE,包括UE 408。
层1可以称为“固定层”,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在层1上发送的数据的MCS是静态的或者仅半静态地改变。层2可以称为“非固定层”,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在层2上发送的数据的MCS根据基站和UE之间的信道质量针对每个UE进行调整。可以在层2上调度诸如UE 402、404和406的一些UE,而其他UE,例如UE 408,则可以在层1上调度。可以设计层1上的传输,例如通过具有相比于层2传输更多的功率和/或固定的较低的MCS,以更好地为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边缘的UE服务。在图11的实施例中,仅向每个基站附近的每个UE传输针对每个基站在层1的资源分区模式。上文已结合图6-图10对这种资源分区模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而层2中的预定的资源分区模式则没有被传输给该UE。
在操作中,UE 402由基站400a的层2服务,因此UE 402利用对基站400a至400c在层1上的资源分区模式的了解来尽可能地对层1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从而降低在解码层2上针对UE 402的数据时的干扰。UE 404和406以类似的方式操作。UE 408利用对基站400a-400c中每个基站在层1的资源分区模式的了解来对层1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并获得在RP A上发送的针对UE 408的数据。对UE 408来说,层2的传输相当于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编码比特映射到层1传输的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发送到UE 402-408。速率映射信息(例如RV)是指示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的示例。UE402-408中的每一个UE可以从基站400a-c中的每个基站接收至少一个消息,该消息指示编码比特映射到该基站在层1的资源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比特映射到层1传输的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可以是预先固定的,即对于基站在层1传输的所有资源分区都是相同的。例如,在一LTE实施方式中,对于层1传输,RV可以固定在RV 0,并且可以将之传输给UE 402-408。然后,对层1上的任何传输总是使用RV 0,即使层1上的传输是HARQ重传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从序列中选择预定的RV编号,使得该RV以UE 402-408预知的方式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例如通过单播信令,只从基站向请求重传的目标UE发送与在层1发送的重传数据相关联的HARQ进程ID,或是用于确定该HARQ重传的其他信息。在这些实施例中,只有该目标UE执行HARQ组合,而对包含该重传数据的层1数据执行联合解码的任何其他UE都将该重传数据视为好像该重传数据是该数据的初始传输,而非重传。相比于必须向其他UE发信号通知所述HARQ进程ID的情况,仅向所述目标UE发信号通知所述HARQ进程ID可以减少开销,但是其他UE联合解码的性能可能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其他UE不知道该重传数据是对应于较早的初始传输的重传,因此其他UE不能执行HARQ组合。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例如RV,对于重传数据可以是固定的,如果用于层1的RV是固定的话。然后,除了当UE进入该基站的覆盖范围时可能需要向该UE信号通知一次该RV,之后不必向该UE发信号通知该RV。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RV不是固定的,每当RV改变时,即使仅向所述目标UE发信号通知所述HARQ进程ID,但可以将用于层1的资源分区的RV用信号通知给所有UE。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向基站100服务的所有UE广播与在层1发送的重传数据相关联的HARQ进程ID,或是用于确定该HARQ重传的任何其他信息。在这些实施例中,不仅所述目标UE执行HARQ组合,而且对包含该重传数据的层1上的数据执行联合解码的任何其他UE也可以执行HARQ组合,以尽可能地改善该联合解码。相比于必须仅向所述目标UE发信号通知所述HARQ进程ID的情况,向所述目标UE之外的一些或所有其他UE发信号通知所述HARQ进程ID可能导致开销增大,但却可以增强联合解码的性能,这是因为其他UE知道该重传数据是与较早的初始传输相对应的重传,因此其他UE可以把HARQ组合作为它们联合解码的一部分来执行。如上所述,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例如RV,对于重传数据可以是固定的,如果用于层1的RV是固定的话。否则,额外地可以将层1上的资源分区的RV广播给所述UE。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400a-c中每个基站的数据可以在层1进行初始传输,而所有HARQ重传则仅发生在层2。在这些实施例中,不必为了联合解码层1传输的数据而发信号通知HARQ进程ID,这是因为UE在层1进行联合解码的所有数据都是初始传输数据。额外地,如果层1的RV总是固定的,例如,总是固定在RV 0,这会一次性传输给所有UE,然后不必为了联合解码层1的数据再向该UE发送该RV。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初始传输发生在层1,则该数据的任何重传也发生在层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数据的初始传输发生在层2,则该数据的任何重传也发生在层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层1的传输,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可以是不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的信令来向所述UE传输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在一LTE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码比特映射到资源的方式可以包括速率映射信息,例如所述RV。如果所述RV对于层1是不固定的,则需要额外的信令以向所述UE传输用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每个资源分区的RV。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特定的目标UE的HARQ重传请求,基站400a在层1传输中发送重传数据。用于该重传的确定该HARQ重传的信息,例如,HARQ进程ID,会广播给基站400a附近的所有UE。所述RV对于基站400a的层1是不固定的,因此基站400a还对该重传数据的RV进行广播。如果层1的RV是固定的,则最初向所述UE发送该RV时,所述UE会有对该RV的先前知识(previous knowledge)。所述目标UE执行HARQ组合以解码未成功解码的初始数据。对包含该重传数据的数据执行联合解码的其他UE使用该RV和该HARQ进程ID来执行HARQ组合,以提高联合解码的性能。广播所述HARQ进程ID和所述RV会导致更高的开销,但可能实现更高性能的联合解码。
通常,当基站400a将用于层1的下行链路传输的资源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时,若资源分区越多,信令开销可能越高,这是因为要从基站400a向基站400a附近的一个、一些或所有UE发送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HARO进程ID和RV。然而,如上所述,可能存在这样的实施例,其中对于在层1发送的所有数据来说,RV是固定的,并且/或者层1上不进行重传,从而可能需要较少的信令开销。
UE 402-408可以向基站400a-c提供反馈。例如,当UE 408进入基站400a-c附近时,UE 408可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或是能够多好地,联合解码层1中每个资源分区上的数据,然后向基站400a-c中每个基站发送可解码索引(decodability index),指示UE 408可以解码哪些资源分区和/或指示UE 408可以解码每个资源分区的可能性。如果层1中的特定资源区域仅有一个资源分区,则可能仅需要向该区域发送一个可解码索引,且可将该可解码索引称为“宽带CQI”。或者,如果存在多个资源分区,则可能需要为每个资源分区发送可解码索引,这时可将每个可解码索引称为“子带CQI”。
图12至图15分别示出了基站400a的层1传输、基站400b的层1传输和基站400c的层2传输的示例。基站400a的层1传输使用具有两个码本的SCMA,即具有两个SCMA层。基站400b的层1传输也使用具有两个SCMA层的SCMA。来自基站400c的层2传输使用OFDMA。
在图12中,调度在RP 1的UE对RP 1上来自基站400a的数据以及RP A上来自基站400b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这是因为这些资源分区是相连的。在RP I上调度的另一UE尽可能多地联合解码层1的SCMA资源分区,以在解码RP I上的数据之前减少干扰。在该示例中,因为RP I与RP 1、RP 2、RP A、RP B的资源重叠,因此调度在RP I的UE对RP 1、RP 2、RP A、RPB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图13中,调度在RP 1的UE对RP 1、RP 5、RP A和RP E上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调度在RP I上的另一UE尽可能多地联合解码层1的SCMA资源分区,以在解码RP I上的数据之前减少干扰。在该示例中,因为RP I与RP 1、RP 2、RP 5、RP 6、RP A、RP B、RP E和RP F中的资源重叠,因此调度在RP I的UE对RP 1、RP 2、RP 5、RP 6、RP A、RP B、RP E和RP F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图14中,基站400a的层1传输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两个SCMA层,基站400b的层1传输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一个SCMA层。因为RP 1与包含RP A和RP E的资源分区集相连,因此调度在RP 1的UE对RP 1、RP A和RP E上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调度在RP I的另一UE尽可能多地联合解码层1的SCMA资源分区,以在解码RP I上的数据之前减少干扰。在该示例中,因为RP I与RP 1、PR 2、PR A、PR B、PR E和RP F中的资源重叠,因此调度在RP I的UE对RP1、PR 2、PR A、PR B、PR E和RP F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图15中,基站400a的第一SCMA层中的RP 1和2形成资源分区集,该资源分区集与第二SCMA层中具有RP 1和RP 2的资源分区集相连。类似地,基站400b的第一SCMA层中的RPA和B形成资源分区集,该资源分区集与第二SCMA层中具有RP E和RP F的资源分区集相连。具有RP 1和RP 2的资源分区集与具有RP A、RP B、RP E和RP F的资源分区集相连。具有RP 3和RP 4的资源分区集与具有RP C、RP D和RP G的资源分区集相连。调度在所述SCMA层的RP1、RP 2、RP A、RP B、RP E或RP F中任何RP的UE对RP 1、RP 2、RP A、RP B、RP E和RP F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调度在所述SCMA层的RP 3、RP 4、RP C、RP D或RP G中任何RP的UE对RP 3、RP 4、RP C、RP D和RP G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调度在OFDMA层的RP I的UE在联合解码RP I之前,对RP 1、RP 2、RP A、RP B、RP E和RP F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以上描述了具体的示例。更一般地,图1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个基站和多个UE。这里示出了三个基站:基站500a、基站500b和基站500c。基站500a包括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和至少一个天线505a。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由处理器(未示出)实现,其运行使该处理器执行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的操作的指令。或者,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使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ASIC、GPU或FPGA,用于执行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的操作。基站500b和500c包括各自的联合解码辅助器504b和504c,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以与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相同的方式操作。基站500b具有至少一个天线505b,基站500c也具有至少一个天线505c。
图16示出了三个UE:UE 502a、UE 502b和UE 502c。UE 502a包括联合解码器506a,其以本文描述的方式执行数据的联合解码。联合解码器506a可以由处理器(未示出)实现,其运行使该处理器执行联合解码的指令。或者,联合解码器506a使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ASIC、GPU或FPGA,用于执行联合解码。可以由联合解码器506a执行的联合解码的示例包括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ion,SIC)、联合(joint)最大似然解码(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MLD)和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algorithm,MPA)。UE 502a还具有至少一个天线507a。UE 502b和502c包括各自的联合解码辅助器506b和506c,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以与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相同的方式操作。UE502b还包括至少一个天线507b,UE 502c还包括至少一个天线507c。
图1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站500a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602中,基站500a为UE 502a-c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至少一个消息,所述UE 502a-c中的至少一个UE将对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资源由基站500a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该消息可以由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生成。为了生成该消息,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决定将会划分所述资源的方式,然后将该指示包含在消息中。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基于以下一个或多个来决定划分所述资源的方式:(1)业务量(traffic):如果存在许多具有短分组(short packet)的UE,则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将所述资源划分成多个小尺寸的分区;(2)UE优先级或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如果存在一些具有较高优先级且业务量大的UE,则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留出大片资源分区,以用于高优先级UE的传输;(3)性能:FEC的大小越大,性能越好,因此联合解码辅助器504a可以将所述资源划分成一些较大的分区以适应更大的FEC大小。如果所述资源的分区方式随时间而变化,则所述联合解码辅助器可以指示何时发生变化,并将该指示放入所述消息中。所述联合解码辅助器可以与基站500b和500c通信,以决定与基站500b和500c的相应的资源分区或资源分区集相连的资源分区或资源分区集。
在步骤604中,对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基站500a使用该资源分区的多个资源发送用于UE的数据。例如,在图6的帧302中,存在四个资源分区,每个资源分区分配给四个UE(UE A到UE D)中的一个。该资源分区中分配给UE A的资源用于将数据从基站500a发送到UE A,该资源分区中分配给UE B的资源用于将数据从基站500a发送到UE B,诸如此类。为了确实使能从基站500a进行数据传输,使用基站500a的下行链路物理层,例如,参照图1示出和描述的下行链路物理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00a将所述资源划分成所述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随时间改变,或是半静态地、或是动态地改变,该方法可以包括发送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指示基站500a将后续资源划分成后续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的划分方式不会随时间改变。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特定UE进入基站500a的覆盖区域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消息一次性地发送给该特定UE。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分区的资源分区集与另一基站的资源分区集是相连的,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资源分区集可以仅有一个资源分区,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用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分区发送数据,该方法可以包括:当使用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资源在所述第一层发送数据时,还使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相同资源在第二层发送其他数据。上文已参照图11的系统对示例进行了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将编码比特映射到所述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的指示。所述将编码比特映射到所述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的指示可以是速率匹配信息的指示,例如用于每个资源分区的编码比特的RV。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RV对每个资源分区都是相同的。
在每个资源分区中传输的数据都具有MCS。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消息的一部分进行发送,如步骤60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是相同的,例如对于层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层发送初始传输,而在第二层发送与该初始传输相关联的任何重传。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不变的一段时间,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特征:当使用至少一个资源分区的资源来发送具有MCS的数据时,也使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相同资源发送具有另一MCS的其他数据,其中该另一MCS在所述一段时间内会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的资源上调度至少一个UE;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用于发送其他数据的相同资源上调度至少一个其他UE。例如,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的资源上调度UE 502b,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用于发送其他数据的相同资源上调度UE 502a。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其他数据可以用于UE 502a。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在所述第一层为特定UE发送的HARQ重传的指示进行广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特定资源分区的资源将特定数据发送给UE 502a;从UE 502a接收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需要所述特定数据的HARQ重传;将所述HARQ重传作为其他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发送,例如,在层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向UE 502a和可能的UE 502b发送关于哪个资源用于UE 502a的HARQ重传的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资源分区半静态或动态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向UE发送指示新资源分区边界的消息。在这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至少一个消息,所述消息提供第二资源集划分成不同资源分区的方式的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关联于不同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的MCS与关联于第一资源集的每个资源分区的MCS相同。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所述第二资源集发送具有MCS的额外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UE 502a接收至少一个消息,该至少一个消息指示所述资源分区中的哪些资源分区可以由UE 502a解码,和/或指示UE 502a可以解码每个资源分区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可以由UE 502a解码的资源分区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分区向UE502a发送数据。
图1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UE 502a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622,UE 502a从基站500a-c中至少一个基站的每个基站接收至少一个消息。来自每个基站的消息提供指示资源由基站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在步骤624,UE 502a利用该信息确定用于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每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资源。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可以来自不同的基站或相同的基站。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存在三个下行链路传输,每个下行链路传输分别来自基站500a-c中的一个。在步骤626,UE 502a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所述联合解码由联合解码器506a执行。例如,联合解码器506a可以执行SIC、MLD或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行链路中的每个下行链路传输来自多个基站中的各个基站,并且所确定的相应资源是相连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所述相应资源包括相应的资源分区集,其包括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分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层上发送来自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相应数据,而使用与特定基站的相应资源相同的资源在第二层发送来自所述多个基站中所述特定基站的其他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层接收来自特定基站的初始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二层接收与所述初始传输相关联的任何重传。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还指示所述基站将编码比特映射到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是速率映射信息,例如RV。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基站500a-c中的每个基站,关联于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的RV对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是相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一个基站接收在所述第一层为另一UE发送HARQ重传的指示,例如,可以接收用于所述HARQ重传的HARQ进程ID;通过使用为该其他UE发送的HARQ重传,联合解码该其他UE的数据和所述第一层的附加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由特定基站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随时间改变,该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特定基站接收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所述后续消息指示后续资源由所述特定基站划分成后续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资源由所述特定基站划分成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不随时间改变,当UE 502a进入所述特定基站的覆盖区域时,UE 502a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特定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基站,每个基站将所述资源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是相同的。每个资源分区可以与另一基站的相应的资源分区相连。
作为一个示例,在步骤622,UE 502a可以从基站500a和基站500b中的每个基站接收相应的消息。来自基站500a的消息指示所述资源由基站500a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来自基站500b的消息指示所述资源由基站500b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在步骤624,在该示例中,UE 502a利用该信息来确定来自基站500a的下行链路传输中的相应资源以及来自基站500b的下行链路传输中的相应资源。例如,来自基站500a的下行链路传输可以是图3中的帧164,来自基站500b的下行链路传输可以是图3中的帧264,而UE 502a确定的相应资源是图3中的资源分区162和262。在步骤626,UE 502a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参考图3的示例,UE 502a对资源分区162和262上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每个基站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消息还指示与该基站的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该信息来确定相应资源包括:确定基站之一的单个资源分区,该单个资源分区与其他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相应单个资源分区相连,如图3的示例所示。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资源分区是相连的,所述下行链路传输中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的单个资源分区的联合解码是与另一下行链路传输的单个相连资源分区一起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基站使用的多个资源分区中每个资源分区,RV是相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基站500a-c中的每个基站,与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是相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UE 502a利用联合解码的数据来解码与该联合解码的数据不同的其他数据,该其他数据是使用相同资源从基站500a-c的特定基站发送的。例如,可以联合解码第一层的数据,然后将其用于解码第二层的其他数据。所述联合解码的数据可用于减少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基站500a的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相关联的MCS不变的一段时间,可以在相同的资源上接收其他数据,例如,在所述第二层,且该其他数据具有变化的MCS。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其他数据可以包括HARQ重传,该HARQ重传对应于从先前第一层发送的联合解码的数据而获得的具有差错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所述联合解码的数据获得UE 502a的特定数据;确定该特定数据需要HARQ重传;发送请求所述HARQ重传的消息;对后续下行传输中从至少一个基站接收的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后续的联合解码的数据;以及利用所述随后的联合解码的数据来获得具有所述HARQ重传的后续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特定基站接收为UE 502a和/或另一UE发送的HARQ重传的指示。该指示可以是HARQ进程ID。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为另一UE发送的HARQ重传对所述另一UE的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资源可以由基站500a以静态、半静态或动态的方式划分。如果基站500a以静态方式执行所述划分,则UE 502a可以仅接收关于资源分区边界将为如何的单个指示,且该指示不再改变。如果所述资源分区以半静态或动态的方式改变,则每当所述资源分区的边界发生改变时,可以将其用信号通知给UE 502a。在基站500a以半静态或动态方式执行分区的实施例中,图18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基站中的每个基站接收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来自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提供信息指示不同的资源由所述基站划分成相应的多个不同的资源分区的方式。UE 502a可以利用该信息来确定用于至少两个后续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的后续资源。UE 502a可以对使用所述随后的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后续下行链路传输的每一个后续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后续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后续联合解码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至少一个信号,所述信号承载来自一个基站的相应数据和来自另一基站的相应数据。所述来自一个基站的相应数据包括用于所述UE的数据,所述来自另一基站的相应数据包括其他数据。所述UE通过执行所述联合解码来获得用于该UE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相应的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由相应的多个OFDM子载波构成。
尽管已参照特定特征和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因此,应该将说明书和附图简单地视为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说明,并且预期涵盖落入本发明范围内的任何及全部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替换。因此,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替代。此外,本申请的范围不意在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流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和步骤的特定实施例。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以根据本发明使用与本文描述的相应实施例所执行的功能或实现的结果基本相同的现有或之后开发的流程、机器、制造、物质的组成、装置、方法或步骤。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此等流程、机器、制造、物质的组成、装置、方法或步骤等包括在其范围之内。
此外,本文示例的执行指令的任何模块、组件或设备可以包括或可以访问非暂时性计算机/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或用于存储如计算机/处理器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和/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的非详尽列表包括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如只读光盘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Blu-ray DiscTM等光盘,或以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其他光学存储器、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可移动及不可移动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技术。任何这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处理器存储介质可以是设备的一部分或者可访问或可连接到设备。本文描述的任何应用或模块可以用计算机/处理器可读/可执行指令来实现,该指令可以由这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或以其他方式保存。

Claims (24)

1.一种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发送至少一个消息,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用于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并用于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对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所述资源分区中的多个资源为UE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来自多个基站中相应的基站,并且所确定的相应资源是相连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将所述资源划分成所述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随时间而变化,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所述后续消息指示所述基站将后续资源划分成后续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将所述资源划分成所述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不随时间改变,并且当特定UE进入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消息发送给所述特定U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层用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分区发送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使用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资源在所述第一层发送数据时,还使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相同资源在第二层发送其他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发送将编码比特映射到所述资源分区的所述资源的方式的指示,其中,所述指示包括用于每个资源分区的所述编码比特的冗余版本RV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在所述第一层为特定UE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指示进行广播。
7.一种基站,包括:
联合解码辅助器,配置为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生成至少一个消息,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所述基站将资源划分成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用于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并用于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所述基站配置为:
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消息;以及
对于所述多个资源分区中的每个资源分区:使用所述资源分区中的多个资源为UE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来自多个基站中相应的基站,并且所确定的相应资源是相连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将所述资源划分成所述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随时间而变化,并且所述基站还配置为发送至少一个后续消息,所述后续消息指示所述基站将后续资源划分成后续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将所述资源划分成所述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不随时间改变,并且所述基站配置为当特定UE进入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消息发送给所述特定UE。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第一层用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分区发送数据,并且所述基站还配置为:
当使用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资源在所述第一层发送数据时,还使用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区中的相同资源在第二层发送其他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还配置为:对在所述第一层为特定UE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指示进行广播。
12.一种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来自每个基站的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资源被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
使用所述信息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以及
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以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来自多个基站中相应的基站,并且所确定的相应资源是相连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所述相应资源包括相应的资源分区集,所述资源分区集包括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分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层发送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所述相应数据,并且其中在第二层使用与特定基站的相应资源相同的资源发送所述多个基站中所述特定基站的其他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还指示编码比特被映射到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映射所述编码比特的方式的指示包括用于所述编码比特的冗余版本RV的指示,并且其中对于每个基站,与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关联的所述RV对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是相同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一个基站在所述第一层为另一UE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指示;以及
使用为所述另一UE发送的所述HARQ重传,对所述另一UE的数据和所述第一层的额外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18.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至少一个天线,配置为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基站的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来自每个基站的所述至少一个消息提供指示资源被划分成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方式的信息;
联合解码器,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联合解码的数据:
使用所述信息为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确定相应资源;以及
对使用所述相应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发送的相应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下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传输来自多个基站中相应的基站,并且所确定的相应资源是相连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所述相应资源包括相应的资源分区集,所述资源分区集包括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中至少一个资源分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配置为接收:在第一层发送的所述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相应数据;以及在第二层使用与特定基站的相应资源相同的资源发送的所述多个基站中所述特定基站的其他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中,所述每个基站的至少一个消息还指示编码比特被映射到所述相应的多个资源分区的每个资源分区的资源的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中,所述UE还配置为:
接收来自一个基站在所述第一层为另一UE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指示;以及
使用为所述另一UE发送的所述HARQ重传,对所述另一UE的数据和所述第一层的额外数据进行联合解码。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84413.XA 2016-04-01 2016-06-17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8886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6914P 2016-04-01 2016-04-01
US62/316,914 2016-04-01
US15/182,032 US10470171B2 (en) 2016-04-01 2016-06-14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tioning resources for joint decoding in the downlink
US15/182,032 2016-06-14
PCT/CN2016/086227 WO2017166441A1 (en) 2016-04-01 2016-06-17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tioning resources for joint decoding in the downlin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740A CN108886740A (zh) 2018-11-23
CN108886740B true CN108886740B (zh) 2020-11-06

Family

ID=5995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413.XA Active CN108886740B (zh) 2016-04-01 2016-06-17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80019995.8A Active CN109076523B (zh) 2016-04-01 2017-03-31 用于分布式开环多用户多点协作(CoMP)调度和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80018655.3A Active CN108781448B (zh) 2016-04-01 2017-03-31 多级分布式协作多点技术的机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9995.8A Active CN109076523B (zh) 2016-04-01 2017-03-31 用于分布式开环多用户多点协作(CoMP)调度和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80018655.3A Active CN108781448B (zh) 2016-04-01 2017-03-31 多级分布式协作多点技术的机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499381B2 (zh)
EP (3) EP3427516B1 (zh)
CN (3) CN108886740B (zh)
WO (3) WO20171664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91302B1 (en) * 2015-01-19 2022-06-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flow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448285B2 (en) 2015-12-22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handling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US10499381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open-loop multi-use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scheduling and transmission
CN107295673A (zh) * 2016-04-01 2017-10-2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KR20190018615A (ko) * 2016-06-17 2019-02-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071136B2 (en) 2016-08-25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US11051208B2 (en) * 2016-08-25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11252717B2 (en) 2016-09-0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atency tolerant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CN106303929B (zh) * 2016-09-14 2019-11-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区聚合方法和装置
US20180124626A1 (en) * 2016-11-03 2018-05-03 Mediatek Inc.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1479328B (zh) * 2016-11-24 2023-04-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天线系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337268B1 (en) * 2016-12-19 2019-10-02 Institut Mines Telecom / Telecom Bretag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distribution to sub bands in noma systems according to a weighted proportional fairness scheme
US10383101B1 (en) * 2017-03-06 2019-08-13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link adaptation
US10764840B2 (en) * 2017-05-05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coordination, power control,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US10218402B2 (en) * 2017-05-09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all setup
EP3522605A1 (de) * 2018-01-31 2019-08-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für ein industrielles automatisier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US11477723B2 (en) * 2018-02-23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R RACH MSG2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CV2X
US11096191B2 (en) * 2018-05-21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centric clustering and efficient scheduling for CoMP
JP7143883B2 (ja) * 2018-06-13 2022-09-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対象物数推定システム、対象物数推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58500B2 (en) * 2018-11-05 2022-02-22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Hybrid sector selection and beamforming
CN111181707B (zh) * 2018-11-09 2022-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02144A1 (en) * 2018-11-13 2020-05-22 Idac Holdings, Inc. Robust noma transmission
US11381494B2 (en) * 2019-05-07 2022-07-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analysis of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network data analysis
WO2020242898A1 (en) 2019-05-26 2020-12-0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10535606A (zh) * 2019-07-19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WO2022093988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3824490B (zh) * 2021-11-25 2022-02-11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星地链路上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软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3932B2 (en) * 2003-05-16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a shared transmission resource
US8396153B1 (en) 2004-12-07 2013-03-12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7917176B2 (en) 2006-02-14 2011-03-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tructured codebook and successive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MX2008014469A (es) * 2006-05-12 2009-03-09 Nokia Corp Aparato, método y produc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a que proporciona canal de control compartido de enlace descendente particionado que tiene partes componentes fijas y variables.
CN101212282B (zh) * 2006-12-27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KR101405974B1 (ko) 2007-08-16 2014-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428606B1 (en) 2007-08-31 2013-04-23 Apple Inc.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cluding an index
US20100034310A1 (en) 2008-08-08 2010-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in OFDM systems
US8620280B2 (en) 2009-04-27 2013-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single-user multi-cell mimo system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8649281B2 (en) 2009-04-27 2014-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US9048977B2 (en) * 2009-05-05 2015-06-02 Ntt Docomo, Inc. Receiver terminal driven joint encoder and decoder mode adaptation for SU-MIMO systems
KR101506576B1 (ko) 2009-05-06 2015-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서브프레임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888665B (zh) * 2009-05-13 2013-03-1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本地调度器的多点协同传输方法
US9106375B2 (en) 2009-06-19 2015-08-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rrang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essages to reduce blind decoding complexity in OFDMA-based systems
US8437300B2 (en) * 2009-10-12 2013-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multi-layer beamforming
US9031008B2 (en) 2009-10-30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61087B2 (en) 2009-11-11 2014-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lancing reference signal powers across OFDM symbols
US8437268B2 (en) 2010-02-12 2013-05-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CA2785819C (en) * 2010-02-12 2020-08-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US9083501B2 (en) 2010-04-0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9031010B2 (en) 2010-04-08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parate resource partitioning management for uplink control and uplink data signals
CN102237944A (zh) 2010-04-23 2011-11-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KR101708931B1 (ko) 2010-04-28 201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률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KR101606803B1 (ko) * 2010-04-29 2016-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의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제어정보의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CN102263617B (zh) * 2010-05-31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EP3267751B1 (en) * 2010-08-09 2022-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020457A1 (ja) 2010-08-12 2012-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設定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
CN102918788B (zh) 2010-09-30 2017-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中继节点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47524B (zh) 2010-10-11 2015-04-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457964A (zh) 2010-10-20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协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86587B (zh) 2010-10-25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克服弱散射的多天线码本选择调制方法
US8873477B2 (en) 2010-10-29 2014-10-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2111246B (zh) 2011-01-12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187859B2 (en) 2011-02-14 2019-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user multiplex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s
CN102752874B (zh) * 2011-04-22 2016-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130746B (zh) 2011-04-25 2014-04-09 北京理工大学 多点协作传输系统中的网络编码反馈方法
US8478190B2 (en) 2011-05-02 2013-07-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cell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821475A (zh) * 2011-06-10 2012-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
KR101758759B1 (ko) * 2011-07-18 2017-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3095401B (zh) 2011-11-07 2016-02-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0069A (zh)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TR201909430T4 (tr) 2012-03-19 2019-07-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anal durum bilgisi raporlaması için koordine edilmiş çok noktalı iletim hipotezlerinin konfigürasyonu.
CN103563321A (zh) 2012-05-11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84450B (zh) * 2012-06-04 2018-01-2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传递多个传输点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CN103546234B (zh) * 2012-07-13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s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US8867503B2 (en) 2012-08-16 2014-10-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Localized CoMP precoding
US9565668B2 (en) * 2012-10-02 2017-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carrier aggregation grou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70440B2 (en) 2012-11-02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overlapping EPDCCH resource sets
US9407302B2 (en) 2012-12-03 2016-08-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US9166663B2 (en) 2012-12-14 2015-10-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n-loop MIMO communications in a SC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923684B2 (en) * 2013-01-09 2018-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support inter-eNodeB CoMP
CN105359427B (zh) * 2013-05-01 2018-10-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用于使波束成形分离的反馈信息的方法
US9419750B2 (en) 2013-06-05 2016-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LOS wireless backhaul uplink communication
US9509379B2 (en) 2013-06-17 2016-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using multi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s
CN111385852A (zh) * 2013-08-09 202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US9565044B2 (en) 2013-09-27 2017-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EP3075201B1 (en) * 2013-11-27 2020-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llocation of time transmission intervals
JP6356819B2 (ja) 2014-01-29 2018-07-1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482179B2 (ja) 2014-03-20 2019-03-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10003486B2 (en) 2014-04-28 2018-06-19 Intel IP Corporatio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wireless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159016B1 (ko) 2014-05-08 2020-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터보 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JP6602756B2 (ja) * 2014-06-05 2019-1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722720B2 (en) 2014-07-29 2017-08-01 Nec Corporation Scaling wireless full duplex in multi-cell networks with spati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EP2991242A1 (en) * 2014-08-27 2016-03-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ontroller for a SUDA system
US9768839B2 (en) 2014-09-19 2017-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open-loop multi-use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US20170359827A1 (en) * 2014-12-02 2017-1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radio resource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486784A (zh) 2014-12-19 2015-04-01 东南大学 超密集无线网络中减少切换失败的方法
WO2016121730A1 (ja) * 2015-01-30 2016-08-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10893509B2 (en) 2015-02-11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tri-state HARQ processes
CN104581845B (zh) 2015-02-15 2018-03-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5g系统中基于成簇的超密集小网络移动性管理办法
US10251067B2 (en) * 2015-03-16 2019-04-02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s of beacon transmission for measurements in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US10154485B2 (en) 2015-03-24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s for tiered sharing of spectrum
US10356754B2 (en) 2015-05-10 201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sporadic high-capacity packet servi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U2015409938B2 (en) 2015-09-21 2019-02-28 Swiss Reinsurance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digital sharing based on an inter-system exchange of a two-tier double encrypted digital information key
US9935757B2 (en) * 2015-11-13 2018-04-03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full-duplex radio
US10201006B2 (en) 2016-04-01 2019-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layer transmissions
US10499381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open-loop multi-use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scheduling and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1448A (zh) 2018-11-09
EP3427516B1 (en) 2024-02-28
US10470171B2 (en) 2019-11-05
US10499381B2 (en) 2019-12-03
EP3424255A4 (en) 2019-03-27
EP3430853A4 (en) 2019-03-27
WO2017166441A1 (en) 2017-10-05
EP3427516A1 (en) 2019-01-16
EP3427516A4 (en) 2019-06-12
US20170289964A1 (en) 2017-10-05
CN109076523A (zh) 2018-12-21
CN108781448B (zh) 2020-09-29
US10517082B2 (en) 2019-12-24
EP3430853B1 (en) 2020-08-12
US20170288827A1 (en) 2017-10-05
US20170289984A1 (en) 2017-10-05
CN109076523B (zh) 2021-01-05
CN108886740A (zh) 2018-11-23
WO2017167296A1 (en) 2017-10-05
WO2017167293A1 (en) 2017-10-05
EP3430853A1 (en) 2019-01-23
EP3424255A1 (en) 2019-01-09
EP3424255B1 (en) 2023-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740B (zh) 用于对下行链路中的联合解码进行资源划分的系统和方法
EP360295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0447278B (zh) 用于支持异步上行链路harq和多个同时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AU2018313837B2 (en) Multiple slot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20180324787A1 (en) SHORT PUCCH FORMAT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SR) TRANSMISSIO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R)
CN110214430B (zh) 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10603774B (zh) 用于第5代(5g)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的短pucch格式和调度请求(sr)传输
JP6938632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US20180368137A1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FORMAT ADAPTATIO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WO2019032741A1 (en) LONG UPLINK CONTROL (LONG PUCCH) PHYSICAL CHANNEL DESIGN INTERVAL STRUCTURE FOR A NEW 5TH GENERATION (5G) RADIO (NR)
CN110291745B (zh) 用于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US11271693B2 (en)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blocks
KR20200003020A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기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CN111357350A (zh) 控制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639440B1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format adaptatio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JP2022141774A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10140324B (zh) 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0773357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