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606A -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5606A
CN110535606A CN201910660046.9A CN201910660046A CN110535606A CN 110535606 A CN110535606 A CN 110535606A CN 201910660046 A CN201910660046 A CN 201910660046A CN 110535606 A CN110535606 A CN 110535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index number
lay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0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
吴昊
郑国增
鲁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6600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5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5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606A/zh
Priority to US17/628,291 priority patent/US2022026354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3099 priority patent/WO2021012784A1/zh
Priority to EP20845016.3A priority patent/EP4002742A4/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该方法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Description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对生产与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无线通信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通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与其他通信节点进行无线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当前通信节点对数据传输性能未知,存在数据传输的信号不稳定、接收质量差、时延高等问题,导致通信效率低、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通过反馈层信息,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信息的反馈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测量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反馈模块,配置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信息的接收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对于两个需要传输数据的通信节点,例如,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传输数据、基站与基站之间传输数据、用户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等,对于巨大的数据量,通常会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即,一个通信节点向另一个通信节点传输多层信号。但由于通信节点对各个层的传输性能和相关信息未知,无法区别各个层的性能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导致通信效率低。
本实施例针对通信节点利用空分复用技术传输多层信号的情况,将传输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一通信节点,将接收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层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层的相关传输性能,供第一通信节点充分利用各个层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适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S110、S120和S130。
在S110中,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配置信息由第一通信节点传输给第二通信节点,作为第二通信节点确定层信息的依据。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参考信号通过不同的层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或者通过不同的端口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并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对各层或特定层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等。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预编码矩阵的各列矢量,第二通信节点据此可以确定各层或特定层对应的列矢量。又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码本类型、频段、对需要反馈的层的配置信息、对各层的报告顺序的配置信息、各种配置的使能状态等。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协议规定,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在S120中,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层信息。层信息可以包括对各层或特定层的接收功率、接收质量、各层或特定层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矢量等,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各层或特定层的相关传输性能。
在S130中,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通过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指示各层或特定层的相关传输性能,便于第一通信节点据此做出空分复用的数据传输决策。例如,层信息包括对各层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则第一通信节点据此可比较第二通信节点对于各发射天线端口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或者对于各层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从而将待传输的数据映射在不同的天线端口或层进行传输。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第二通信节点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层信息,并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层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可用于以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二节点传输层信号。例如,第一通信节点以一个天线端口传输一层信号,通过多个天线端口实现传输多层信号。又如,第一通信节点将信号通过预编码矩阵映射到天线端口上传输,传输层信号,所传输的各层信号与预编码矩阵中的各列矢量分别对应。对于只传输一层信号,即第一通信节点只包含一个层的情况也适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任意两个存在数据传输关系的通信节点。例如,第二通信节点除了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层信息,还可与第三通信节点通信,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配置信息,第三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第二通信节点的层信息。所述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也可以为用户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的反馈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传输秩序可以包括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等,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层信息的传输规律,例如,接收功率最强的层最先报告、索引号最小的层优先级最高等。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可根据传输秩序进一步了解各层的传输特性;或者根据传输秩序获得层信息;或者传输秩序就携带了对应的层信息,从而节省传输对应层信息的比特开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以及,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传输秩序根据层接收强度确定。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传输秩序即可获知层接收强度。层接收强度可由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配置信息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接收强度确定层报告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确定层报告的先后顺序。例如,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层报告顺序可确定层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接收强度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例如,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前,即,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后,即,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可确定层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接收强度确定层优先级,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确定层优先级。例如,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接收强度大的层的优先级高于接收强度小的层;或者,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接收强度大的层的优先级低于接收强度小的层。所述优先级可以指报告的顺序优先,也可以是报告的重要性高,或者对于多个层只需报告其中一部分层的层信息的情况下,优先级高的层优先报告,优先级低的层可能被舍弃等。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优先级即可确定层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接收强度确定层索引号,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确定层索引号。例如,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或者,接收强度大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接收强度小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即可确定层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时延;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以及,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传输秩序根据层时延确定。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传输秩序即可获知层时延。层时延可由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测量得到,或者根据配置信息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时延确定层报告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时延的大小顺序确定层报告的先后顺序。例如,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层报告顺序即可确定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时延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时延的大小顺序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例如,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前,即,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后,即,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即可确定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时延确定层优先级,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时延的大小顺序确定层优先级。例如,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时延大的层的优先级高于时延小的层;或者,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时延大的层的优先级低于时延小的层。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优先级即可确定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时延确定层索引号,具体可以为按照层时延的大小顺序确定层索引号。例如,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或者,时延大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时延小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即可确定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以及,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传输秩序根据层优先级确定。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传输秩序即可获知层优先级。层优先级可由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测量得到,或者根据配置信息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优先级确定层报告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层报告的先后顺序。例如,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报告顺序即可确定层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优先级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例如,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前,即,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后,即,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即可确定层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优先级确定层索引号,具体可以为按照层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层索引号。例如,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或者,优先级高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大,优先级低的层对应的层索引号较小。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即可确定层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以及,层优先级。本实施例中,传输秩序根据层索引号确定。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传输秩序即可获知层索引号。层索引号可由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测量得到,或者根据配置信息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索引号确定层报告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索引号的大小顺序确定层报告的先后顺序。例如,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报告顺序即可确定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索引号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具体可以为按照层索引号的大小顺序确定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例如,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前,即,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后报告;或者,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在报告序列中处于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之后,即,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先报告。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后,根据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即可确定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索引号确定层优先级,具体可以为按照层索引号的大小顺序确定层优先级。例如,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索引号大的层的优先级高于时延小的层;或者,索引号小的层对应的层信息比索引号大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报,即,索引号大的层的优先级低于时延小的层。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优先级即可确定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层信息递增排序,得到所述传输秩序;或者,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层信息递减排序,得到所述传输秩序。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层接收强度、层优先级、层索引号、层时延进行递增排序或递减排序得到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根据层索引号的配置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以及,根据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本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可以根据层索引号的配置顺序确定传输秩序,例如,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配置索引号的顺序,并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第二通信节点,从而实现对层信息的传输秩序进行配置;也可以根据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确定传输秩序,例如,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报告层索引号的顺序,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层信息的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第一类信息和层索引号;所述传输秩序包括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第一类信息递减排序,得到所述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以及以下至少一种:层接收强度;层接收功率;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以及层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接收强度,层索引号根据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报告。例如,接收强度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接收强度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或者,接收强度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接收强度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报告的顺序即可确定层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接收功率,层索引号根据层接收功率的大小顺序报告。例如,接收功率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接收功率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或者,接收功率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接收功率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报告的顺序即可确定层接收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信干噪比,层索引号根据层信干噪比的大小顺序报告。例如,信干噪比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信干噪比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或者,信干噪比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信干噪比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报告的顺序即可确定信干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信噪比,层索引号根据层信噪比的大小顺序报告。例如,信噪比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信噪比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或者,信噪比小的层的层索引号先报告,信噪比大的层的层索引号后报告。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层索引号报告的顺序即可确定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列矢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层优先级;以及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的列矢量。在空分复用传输中,所传输的各层信号与预编码矩阵中的各列矢量分别对应,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中包括预编码矩阵中列矢量,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可以精确获得列矢量,便于分析该列矢量对应的层上的信号传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矩阵可以转置,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矢量也可表示为行矢量。预编码矩阵中列矢量的信息等同于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矢量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一通信节点发射参考信号,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并测量所述参考信号,并反馈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使得第一通信节点获得所发射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据此可比较各发射天线端口接收功率的强弱,或者比较第二通信节点对各层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其中,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在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第一通信节点发射参考信号,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并测量所述参考信号,并反馈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使得第一通信节点获得说声发射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据此可比较各发射天线端口接收质量的高低,或者比较第二通信节点对各层信号的接收质量的高低。其中,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在配置信息中发送给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参考信号接收与测量,并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索引号,方便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层的选择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参考信号接收与测量,并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方便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层的选择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参考信号接收与测量,并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方便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层的选择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层信息包括层时延。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参考信号接收与测量,并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方便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层的选择决策。
需要说明的是,层信息也可以包括上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例如,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和层时延,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各层或特定层的优先级以及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一定数量的层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信息。例如,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1个层的层信息;又如,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2个层的层信息等。其中,第一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一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接收强度最高的层的层信息,供第一通信节点获知并据此做出数据传输决策,避免使用较多的资源开销报告所有层的信息,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时延;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二预设数量的层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信息。例如,报告层时延最低的1个层的层信息。又如,报告层时延最低的2个层的层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二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层时延最低的层的层信息,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层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信息。例如,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1个层的层信息。又如,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2个层的层信息。其中,第三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三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层优先级最高的层的层信息,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接收强度;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第四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索引号。例如,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1个层的层索引号;又如,报告接收强度最高的2个层的层索引号等。其中,第四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四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接收强度最高的层的层层索引号,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时延;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五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索引号。例如,报告层时延最低的1个层的层索引号;又如,报告层时延最低的2个层的层索引号等。其中,第五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五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层时延最低的层的层层索引号,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的优先级;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六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一定数量的层的层索引号。例如,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1个层的层索引号;又如,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2个层的层索引号等。其中,第六预设数量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在配置信息中配置。通过报告第六预设数量的层信息,利用较少的资源开销即可获得层时延最低的层的层层索引号,减少资源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建议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供第一通信节点选择用于传输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建议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供第一通信节点选择用于传输定位参考信号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建议强度最小的波束。本实施例中,层上的预编码矢量由波束组成,通过报告强度最小的波束,供第一通信节点选择相互干扰最小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三通信节点等进行多用户的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建议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供第一通信节点选择相互干扰最小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三通信节点等进行多用户的传输,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例如,反馈层时延低于第一阈值的目标层;又如,反馈层接收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目标层等。其中,设定属性可以由协议规定,也可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也可由第二通信节点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位映射的方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
本实施例中,以位映射的方式简洁清晰地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出任意组合下的具有设定属性的层。例如,以位映射的方式指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又如,以位映射方式指示时延最小的层;又如,以位映射的方式指示干扰最小层的层;又如,以位映射的方式指示优先级最高的层等。其中,具有设定属性的层的数目可以是1,也可以是大于1的整数。例如,具有设定属性的层的数目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以位映射的方式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多个层。所指示的多个层具有大致相当的设定属性,例如,第二通信节点以位映射的方式指示了接收强度最强的3个层,则这3个层都可分别作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供第一通信节点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设定接收强度;设定时延;设定干扰;以及设定优先级。本实施例中,设定属性可以为设定层接收强度,即层信息中所指示的层为满足设定接收强度的层,例如,设定层接收强度为大于第三阈值,或者为第四阈值至第五阈值之间,或者为小于第六阈值等。设定属性也可以为设定时延,层信息中所指示的层为满足设定时延的层。设定属性也可以为设定干扰,层信息中所指示的层为满足设定干扰的层。设定属性也可以为设定优先级,层信息中所指示的层为满足设定优先级的层。设定属性也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例如,设定属性包括设定接收强度和设定时延,则层信息中所指示的层为满足所述设定接收强度和设定时延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位映射的位宽为秩(Rank),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本实施例中,位映射的位宽为秩,从而任意可能的具有设定属性的层的组合均可以在层信息中指示,并且不需要额外的资源开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根据秩确定;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小于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本实施例中,目标层数量根据秩确定,目标层数量小于秩,且较大的秩对应的目标层数量大于或等于较小的秩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例如,秩为3,目标层数量为2,则秩为4的情况下,目标层数量满足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4,即可以为2或3。
表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本实施例中,秩为1,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0;秩为2,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秩为3,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秩为4,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
表1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
1 2 3 4
目标层数量 0 1 1 1
表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本实施例中,秩为1,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0;秩为2,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秩为3,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秩为4,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2。
表2另一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
1 2 3 4
目标层数量 0 1 1 2
表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本实施例中,秩为1,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0;秩为2,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1;秩为3,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2;秩为4,对应的目标层数量为2。
表3另一目标层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
1 2 3 4
目标层数量 0 1 2 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以比特组合状态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本实施例通过比特组合状态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在确定了具有设定属性的层的数量情况下,可以节省比特开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比特组合状态基于预设数量的比特表示;所述预设数量的比特构成的比特组合状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比特组合状态中的比特数目根据秩确定。在要反馈的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比特组合状态个数大于或等于秩,从而足够指示所有的目标层。例如,目标层的数量为1,在秩为3的情况下,目标层有3种可能,比特数量至少为2(最多有4种组合状态),以保证足够表示所有可能。又如,目标层的数量为1,在秩为2的情况下,目标层有2种可能,比特数量至少为1(最多有2种组合状态),以保证足够表示所有可能
在一实施例中,比特组合状态中的比特数目根据秩和目标层数量确定,在目标层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比特组合状态的个数满足:大于或等于从秩中指示出目标层的所有可能的数量。例如,秩为3,目标层的数量为2,则从3个层中指示出具有设定属性的2个层,共有3种可能,则2个比特的组合状态(最多有4种组合状态)即可表示出所有可能。又如,秩为4,目标层的数量为2,则从4个层中指示出具有设定属性的2个层,共有6种可能,则3个比特的组合状态(最多有8种组合状态)即可表示出所有可能。
表4比特的预设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
1 2 3 4
比特的预设数量 0 1 2 2
表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本实施例中,秩为1,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0;秩为2,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1;秩为3,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2;秩为4,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2。
表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比特的预设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本实施例中,秩为1,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0;秩为2,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1;秩为3,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2;秩为4,对应的比特的预设数量为3。
表5另一比特的预设数量与秩的映射关系表
1 2 3 4
比特的预设数量 0 1 2 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中的目标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在层信息中指示的层具有等同(大致相当,但实际可以有一定的差距)的设定属性,供第一通信节点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层选择决策,所述的范围内的层具有大致相当的设定属性。例如,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2个层具有大致相当的设定属性(例如,具有等同的层接收强度,和/或等同的层时延等),供第一通信节点在2个层中进行选择。例如,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4个层具有大致相当的设定属性,供第一通信节点在4个层中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层的数量也可以只有1个,即,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1个层具有大致相当的设定属性,第一通信节点可在1个层中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等同的条件可以由协议预先确定,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进行配置,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确定并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例如,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等同的条件为,存在至少一个层的接收强度在设定的接收强度范围内,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层判定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向第一通信节点报告所述至少一个层,并报告该等同的条件,使第一通信节点获知所述至少一个层由于在设定的接收强度范围内而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指示的层可以具有等同的层接收强度,也可以具有等同的最大强度,也可以具有等同的时延,也可以具有等同的最小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中的层,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二通信节点指示的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实际上第二通信节点指示的层可以不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供第一通信节点在更大的范围进行层选择和决策。例如,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2个层,这2个层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在2个层中进行选择,并且假设这2个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例如,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4个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这4个层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第一节点可以在4个层中进行选择,并且假设这4个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也可以只有1个,即,第二通信节点指示了1个层,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第一通信节点可在1个层中进行选择,并且假设这1个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指示的层可以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层接收强度,也可以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最大强度,也可以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时延,也可以被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最小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按照层接收强度顺序报告。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假设第二通信节点所报告的层是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报告的(实际上第二通信节点所报告的层可以不是按照层接收强度的大小顺序报告),从而根据层信息的报告顺序就可以假设各层的接收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将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作为第一个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层。本实施例中,将接收强度最强的层第一个报告,接收强度最强的层对应的层信息优先传输,供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接收强度最强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第一个报告的层为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本实施例中,假设接收强度最强的层第一个报告(实际上第一个报告的层可以不是接收强度最强的层),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层信息的情况下,将层信息中第一个报告的层识别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秩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本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的传输秩序。例如,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息按照层接收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报告;又如,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息层索引号按照层时延由小到大的顺序报告;又如,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息中的第一个报告的层为层接收强度的层等。所述传输秩序可包含在配置信息中传输给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可根据配置信息和/或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所述传输秩序。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传输秩序,供第一通信节点获知或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类信息;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本类型;频段;以及层报告顺序配置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对层时延最低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以及,对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指示的包含状态;其中,所述包含状态包括:包含以及不包含。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码本类型确定层信息。例如,根据码本类型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又如,根据码本类型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层时延;又如,根据码本类型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频段确定层信息。例如,根据频段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又如,根据频段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层时延;又如,根据频段确定层信息是否包含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确定层信息。例如,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接收强度最强的层;又如,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层时延;又如,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确定层信息中是否包含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类信息;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三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配置的层报告顺序;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的使能状态;以及,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对层报告顺序的使能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的有无确定层信息;也可以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配置的层报告顺序确定层信息;也可以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是否使能确定层信息;也可以根据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是否使能层报告顺序确定层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设定属性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以及,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比特数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例如,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设定属性具体包括什么,可以包括层接收强度大于一定阈值等;又如,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息中要反馈或报告的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可以为配置要反馈的目标层的数量为1等;又如,由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层信息中指示目标层的比特数量,可以为配置通过2个比特来指示目标层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项和第二配置项,所述第一配置项与所述第二配置项具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所述第二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层报告顺序。
本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配置项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不使能;所述第一配置项不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使能;以及,所述第一配置项不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不使能。
例如,指示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配置项使能,层报告顺序的配置项不使能;又如,指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层的配置项不使能,层报告顺序的配置项使能;又如,指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层的配置项不使能,层报告顺序的配置项不使能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项和第二配置项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所述第二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层报告顺序。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四类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协议版本号;当前通信节点的能力;以及当前通信节点的频段。例如,根据协议版本号,确定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配置项,或包括第二配置项,或包括第一配置项以及第二配置项;又如,根据当前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确定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配置项,或包括第二配置项,或包括第一配置项以及第二配置项;又如,根据当前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的频段,确定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配置项,或包括第二配置项,或包括第一配置项以及第二配置项。
本实施例将传输多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一通信节点,将接收多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层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层的相关传输性能,供第一通信节点充分利用各个层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层信息的接收方法适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S210和S220。
在S210中,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在S220中,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空分复用的传输方案。例如,根据层信息采用层接收强度最强的一定数量的层传输数据;又如,根据层信息采用在具有等同的层时延的目标层传输数据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层的传输特性,所述传输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时延;层优先级;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以及,传输秩序。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层信确定层的传输特性,据此做出空分复用的数据传输决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层信息中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层信息识别为按照层接收强度顺序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层信息识别为第一个报告的层为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当前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以下至少一种:配置信息;设定属性;层信息的传输秩序;层信息中要反馈或报告的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层信息中指示目标层的比特数量;第一配置项;第二配置项;第二类信息;以及第三类信息。其中,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本类型;频段;以及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第三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配置的层报告顺序;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的使能状态;以及,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对层报告顺序的使能状态。
本实施例将传输多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一通信节点,将接收多层信号的通信节点作为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获知各个层的相关传输性能,据此可充分利用各个层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层信息的接收方法与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层信息的反馈装置。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层信息的反馈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310,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测量模块320,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反馈模块330,配置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本实施例的层信息的反馈装置,通过向第一通信节点反馈层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层的相关传输性能,供第一通信节点充分利用各个层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秩序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以及,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时延;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以及,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以及,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以及,层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秩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层信息递增排序,得到所述传输秩序;或者,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层信息递减排序,得到所述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秩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层索引号的配置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以及,
根据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第一类信息和层索引号;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秩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对所述层按照所述第一类信息递减排序,得到所述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息,包括以及以下至少一种:层接收强度;层接收功率;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以及层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列矢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层优先级;以及层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第一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时延;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二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接收强度;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第四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时延;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五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的优先级;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六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
以位映射的方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设定接收强度;设定时延;设定干扰;以及设定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位映射的位宽为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根据秩确定;
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小于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以比特组合状态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比特组合状态基于预设数量的比特表示;
所述预设数量的比特构成的比特组合状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中的目标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中的层,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按照层接收强度顺序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反馈模块330,具体用于:将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作为第一个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识别为第一个报告的层为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秩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所述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类信息;
所述测量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本类型;频段;以及层报告顺序配置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
对层时延最低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以及,
对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指示的包含状态;
其中,所述包含状态包括:包含以及不包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三类信息;
所述测量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配置的层报告顺序;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的使能状态;以及,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对层报告顺序的使能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设定属性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以及,
指示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比特数量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项和第二配置项,所述第一配置项与所述第二配置项具有关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所述第二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层报告顺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配置项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不使能;
所述第一配置项不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使能;以及,
所述第一配置项不使能,且所述第二配置项不使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项和第二配置项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所述第二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层报告顺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信息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第四类信息确定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协议版本号;当前通信节点的能力;以及当前通信节点的频段。
本实施例的层信息的反馈装置与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层信息的接收装置。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信息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层信息的接收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410,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420,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本实施例的层信息的接收装置,通过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获知各个层的相关传输性能,据此可充分利用各个层做出高效的数据传输决策,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决策模块,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空分复用的传输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特性确定模块,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层的传输特性,所述传输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时延;层优先级;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以及,传输秩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识别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层信息中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识别为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识别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层信息识别为按照层接收强度顺序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识别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层信息识别为第一个报告的层为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以下至少一种:配置信息;设定属性;层信息的传输秩序;层信息中要反馈或报告的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层信息中指示目标层的比特数量;第一配置项;第二配置项;第二类信息;以及第三类信息。其中,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码本类型;频段;以及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第三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所配置的层报告顺序;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的使能状态;以及,所述层报告顺序配置项对层报告顺序的使能状态。
本实施例的层信息的接收装置与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可以由层信息的反馈装置执行,该层信息的反馈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可以由层信息的接收装置执行,该层信息的接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也可以为用户终端等。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该通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层信息的反馈装置中的模块,包括:接收310、测量模块320以及反馈模块33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通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存储装置5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层信息、配置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通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通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6)

1.一种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层优先级;以及,层索引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
所述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层报告顺序;报告序列中层的顺序;以及,层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传输秩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层索引号的配置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以及,
根据层索引号的报告顺序确定所述传输秩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列矢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层优先级;以及层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第一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时延;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二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优先级;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层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接收强度;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接收强度最高的第四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时延;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时延最低的第五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索引号和层的优先级;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层优先级最高的第六预设数量的层索引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以及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设定接收强度;设定时延;设定干扰;以及设定优先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根据秩确定;
所述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的数量小于秩,所述秩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中的目标层具有等同的设定属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层接收强度;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包括:
将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作为第一个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层接收强度最强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
对层时延最低的层指示的包含状态;以及,
对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指示的包含状态;
其中,所述包含状态包括:包含以及不包含。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项和第二配置项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具有设定属性的目标层,所述第二配置项设置为配置层报告顺序。
21.一种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信息确定层的传输特性,所述传输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层时延;层优先级;层索引号;层接收强度;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定位参考信号的所用层;强度最小的波束;强度最小的天线端口;以及,传输秩序。
23.一种层信息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
测量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层信息;
反馈模块,配置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反馈所述层信息。
24.一种层信息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模块,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传输配置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层信息,所述层信息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25.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所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所述的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所述的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所述的层信息的接收方法。
CN201910660046.9A 2019-07-19 2019-07-19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Pending CN110535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046.9A CN110535606A (zh) 2019-07-19 2019-07-19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US17/628,291 US20220263543A1 (en) 2019-07-19 2020-05-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layer infor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lay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dium
PCT/CN2020/093099 WO2021012784A1 (zh) 2019-07-19 2020-05-29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EP20845016.3A EP4002742A4 (en) 2019-07-19 2020-05-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LAYER INFOR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LAY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AND ASSOCIATE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046.9A CN110535606A (zh) 2019-07-19 2019-07-19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606A true CN110535606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6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0046.9A Pending CN110535606A (zh) 2019-07-19 2019-07-19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3543A1 (zh)
EP (1) EP4002742A4 (zh)
CN (1) CN110535606A (zh)
WO (1) WO20210127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784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7120B2 (en) * 2014-10-28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feedback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9935702B2 (en) * 2015-03-04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3D MIM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99381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open-loop multi-use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scheduling and transmission
CN107733491A (zh) * 2016-08-09 2018-02-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237877B1 (en) * 2016-12-22 2019-03-1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high power wireless devic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EP3480970B1 (en) * 2017-09-08 2021-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0535606A (zh) * 2019-07-19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784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层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层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2784A1 (zh) 2021-01-28
US20220263543A1 (en) 2022-08-18
EP4002742A4 (en) 2023-11-22
EP4002742A1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38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929113T3 (es)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características de canal de señal de referencia,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CN104937972B (zh) 在波束形成系统中测量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5188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018459A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ns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hip
CN104205686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映射
CN10803990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810967A (zh)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11280A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535515A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US20160338033A1 (en) Acquisition method, beam send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A2968202A1 (en) Efficient beam scanning for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JP2020518194A5 (zh)
CN106471751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1435875B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3186A (zh) 虚拟多点收发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42499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303908B (zh) 设备间通信方法及设备间通信装置
CN106165311A (zh) 波束形成选择
CN114641940B (zh) 毫米波频段中多模式装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9120313A (zh) 一种秩指示上报方法和装置、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7888307A (zh) 干扰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干扰测量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230051163A1 (en) CQI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0913477A (zh) 管理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12460B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