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944A -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944A
CN102237944A CN 201010158680 CN201010158680A CN102237944A CN 102237944 A CN102237944 A CN 102237944A CN 201010158680 CN201010158680 CN 201010158680 CN 201010158680 A CN201010158680 A CN 201010158680A CN 102237944 A CN102237944 A CN 102237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signals
signal
code word
demodulated re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586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治�
徐�明
星野正幸
今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586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79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2053 priority patent/WO2011131071A1/en
Priority to US13/642,336 priority patent/US9077471B2/en
Priority to JP2013505314A priority patent/JP2013526163A/ja
Priority to CN201180020089.2A priority patent/CN102859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7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3Code application, i.e. aspects relating to how codes are applied to form multiplex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6GCL [generalized chirp-like]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7LAS, i.e. LA, LS and LAS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4Gener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码分复用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该方法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码分复用,编码矩阵包括与该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该方法包括:将该多个信号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多组码片,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一组码片的和数或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根据本公开的码分复用方法及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的信号复用方法和参考信号的设计。
背景技术
码分多址(CD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最经典的码分多址技术是使用不同的正交(orthogonal)序列对不同信号进行扩展后叠加,利用不同序列之间的正交特性来消除叠加信号间的干扰。因为这样的优点,码分多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复用。
图1(A)至图1(D)是示出基于四维沃什码(Walsh code)的例子来说明基于正交码的CDM复用的特点的图示。如图1(A)所示,CDM所用的码字彼此间是正交的,也就是说不同码字间的互相关为0。如图1(B)所示,在CDM复用中,不同的信号S1、S2、S3、S4分别对应不同的码字,并且这些不同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形成复用后的信号W、X、Y、Z。如图1(C)所示,将复用后的信号W、X、Y、Z在通信信道上传输。CDM对信号的扩展可以在时间域上,也可以在频率域上进行。如图1(D)所示,在CDM解调中,将CDM扩展后的信号与不同的码字进行相关,以恢复出原始信号S1、S2、S3、S4。
在基于正交码的CDM复用中,不同正交码字间的正交特性是传统正交CDM的最本质特点。在无线通信中,最广泛使用的正交码就是Walsh码,但是这种码长度只能为2、4、8、16...(2的幂)。对于其它长度的正交序列,要用其它的构造方法,比如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可以用3*3的傅立叶变换矩阵获得。
在CDM复用中,复用前的信号在复用过程中被CDM码字扩展了。在通信系统中,这种扩展可以是时间域上的,也可以是频率域上的。CDM所依赖的正交性要求叠加在扩展后的信号上的信道是平坦(不变)的。但是,由于通信信道的时间和频率的选择性,这一平坦特性往往不能被满足。如果扩展后的信道出现选择性,那么在CDM解复用中,不同码字间的正交性也就被破坏了。选择性越强,这种破环就越严重。并且由于正交码的特点,基于正交码的CDM解复用必须对所有扩展后的信号进行相关,由此造成了CDM解复用的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如果能找到一种编码复用方法,使CDM解复用无须对所有扩展信号做相关,这样,通信信道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选择性对CDM解复用的影响就会减小。考虑到上述方面做出了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码分复用方法,用于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码分复用,该编码矩阵包括与该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该方法包括:将该多个信号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其中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多组码片,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复用方法,包括: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计算该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多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获得该多个信号中的相应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用于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码分复用,该编码矩阵包括与该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该发送设备包括:复用单元,将该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并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该多个复用信号,其中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多组码片,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根据本公开的再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以及解复用单元,计算该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多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获得该多个信号中的相应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及相应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A)至图1(D)是示出基于四维沃什码的例子来说明基于正交码的CDM复用和解复用的特点的图示。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的方框图。
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复用和解复用的方法的图示。
图5(A)至图5(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复用和解复用的方法的图示。
图6是示出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多个数据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构成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资源块的示例的图示。
图8(A)至图8(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图示。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另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10(A)至图10(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再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多层资源块中一层资源块上在频率上相邻的两个资源块的图示。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的解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果考虑到对有关现有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会混淆本公开的要点,则不会在这里提供其详细描述。在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执行同样功能的元件或单元。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差分编码的CDM复用和解复用的方法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这样的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第一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包括彼此相互连接的复用单元202和发送单元206。
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10,用于执行相关的程序,以处理各种数据并控制设备2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只读存储器(ROM)213,用于存储CPU 210进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5,用于存储CPU 210在处理和控制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输入/输出(I/O)单元216,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在外部设备和发送设备200之间传输各种数据等。上述复用单元202、发送单元206、CPU 210、ROM 213、RAM 215、I/O单元216等可以通过数据和/或命令总线220来连接,并在相互之间传送信号。
上述各个单元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与上述CPU 210、ROM 213、RAM 215、I/O单元216等相结合的功能软件来实现复用单元202和发送单元206中的任一单元的功能。并且,复用单元202和发送单元206的功能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来实现。
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原始信号进行码分复用,该编码矩阵包括与多个原始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复用单元202将多个原始信号中的每个原始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并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原始信号的乘积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发送单元206将多个复用信号通过发送设备200发送出去。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可以构成多组码片,其中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例如,该编码矩阵是N×M阶矩阵A,上述多个原始信号是M个信号L1,L2,...,LM,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
S1=L1×a1,1+L2×a1,2+...+LM×a1,M
S2=L1×a2,1+L2×a2,2+...+LM×a2,M;......
SN=L1×aN,1+L2×aN,2+...+LM×aN,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编码矩阵A可以这样构造:
A=[ai,j]
a i , j = b , i &le; j - b , i > j 或者 b , i &GreaterEqual; j - b , i < j - - - ( 1 )
在(1)式中,b可以是任意非零的数,比如是任意非零的实数或者复数。方便起见,可以取b=1。
这时,矩阵A为对称矩阵,即M=N。例如,根据上式(1)可知,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为:
A 3 &times; 3 = 1 1 1 - 1 1 1 - 1 - 1 1 - - - ( 2 )
除上述之外,还可以根据式(1)写出长度更长的差分编码矩阵的示例。
编码矩阵A的上述构造方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编码矩阵A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构造,只要满足其中的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的条件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发送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二实施例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包括彼此相互连接的解复用单元302和接收单元306。
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10,用于执行相关的程序,以处理各种数据并控制设备3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只读存储器(ROM)313,用于存储CPU 310进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15,用于存储CPU 310在处理和控制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输入/输出(I/O)单元316,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在外部设备和接收设备300之间传输各种数据等。上述解复用单元302、接收单元306、CPU 310、ROM 313、RAM 315、I/O单元316等可以通过数据和/或命令总线320来连接,并在相互之间传送信号。
上述各个单元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与上述CPU 310、ROM 313、RAM 315、I/O单元316等相结合的功能软件来实现解复用单元302和接收单元306中的任一单元的功能。并且,解复用单元302和接收单元306的功能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来实现。
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中的接收单元306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原始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解复用单元302计算所接收的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各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获得多个原始信号中的相应原始信号。
上述编码矩阵包括与该多个原始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通过将多个原始信号中的每个原始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并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来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该编码矩阵是N×M阶矩阵A,上述多个原始信号是M个信号L1,L2,...,LM,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S1=L1×a1,1+L2×a1,2+...+LM×a1,M;S2=L1×a2,1+L2×a2,2+...+LM×a2,M;......SN=L1×aN,1+L2×aN,2+...+LM×aN,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编码矩阵A也可以构造为如式(1)所示。并且,编码矩阵A的上述构造方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编码矩阵A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构造,只要满足其中的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的条件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三实施例
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码分复用和解复用的方法的图示。
如图4(A)所示,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如上述式(2)所示。其中该差分编码矩阵包括3个码字,它们分别是码字1[1,1,1],码字2[1,1,-1],码字3[1,-1,-1]。每个码字中又包括多个码片,其中码字1中包括码片1,1和1,码字2中包括码片1,1和-1,码字3中包括码片1,-1,和-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一个码片称为第一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二个码片称为第二组码片,并将多有码字中的第三个码片称为第三组码片。由图4(A)中可以容易地看出,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相距最远的两组码片的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如图4(B)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利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的CDM复用中,不同的原始信号L1、L2、L3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码字。复用单元202将这些不同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其中,复用单元202将每个信号与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相乘,例如,将第一个信号L1分别乘以码字1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1*(1),L1*(1),L1*(1)],将第二个信号L2分别乘以码字2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2*(1),L2*(1),L2*(-1)],将第三个信号L3分别乘以码字3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3*(1),L3*(-1),L3*(-1)]。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复用单元202再将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可以形成复用后的信号S1、S2、S3。具体地,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一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1=L1*(1)+L2*(1)+L3*(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二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2=L1*(1)+L2*(1)+L3*(-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三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3=L1*(1)+L2*(-1)+L3*(-1)。由此,获得了复用信号S1、S2、S3。
如图4(C)所示,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在通信信道上传输。CDM对信号的扩展可以在时间域上,也可以在频率域上进行。
如图4(D)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的CDM解调中,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3的码片项,这样就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3。同样,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2的码片项,这样就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2。将相距最远的复用信号S1与S3相加,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1的码片项,这样就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1。由此,经过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信号L1、L2、L3了。
本方法是基于差分检测的。如图4(D)所示,在对三个信号的差分检测中,有两个信号只需要基于对相邻的复用信号的检测,例如(S1-S2)和(S2-S3)。这样,解复用时在时间或频域上跨越的距离较小,受信道在时间或频率上的变化影响也较小。
与传统的基于正交编码的CDM方法相比,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和接收设备300所使用的基于差分编码的方法至少有两个不同:(1)本方法的差分编码和正交编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编码,差分编码的不同码字之间的互相关可以不为0,也就是说差分编码的码字间无正交性,而码字间的正交性是正交编码的最根本特点;(2)本方法的解复用是基于差分检测,而非相干检测,如果将如图1中所示的相干检测方法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图4中,则无法正确地检测出复用前的原始信号。
图4中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可以非常容易的扩展到长度大于3的任意长度,例如根据式(1)可知,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为:
A 4 &times; 4 = 1 1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1 - 1 1 - - - ( 3 )
图5(A)至图5(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复用和解复用的方法的图示。
如图5(A)所示,该差分编码矩阵包括4个码字,它们分别是码字1[1,1,1,1],码字2[1,1,1,-1],码字3[1,1,-1,-1],码字4[1,-1,-1,-1]。每个码字中又包括多个码片,其中码字1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2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3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4中包括码片1,-1,-1,和-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一个码片称为第一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二个码片称为第二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三个码片称为第三组码片,并将所有码字中的第四个码片称为第四组码片。由图5(A)中可以容易地看出,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并且相距最远的两组码片的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利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的CDM的复用中,不同的原始信号L1、L2、L3、L4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码字。复用单元202将这些不同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其中将每个信号与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相乘。例如,将第一个信号L1分别乘以码字1中的各个码片,可以得到[L1*(1),L1*(1),L1*(1),L1*(1)],将第二个信号L2分别乘以码字2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2*(1),L2*(1),L2*(1),L2*(-1)],将第三个信号L3分别乘以码字3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3*(1),L3*(1),L3*(-1),L3*(-1)],将第四个信号L4分别乘以码字4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4*(1),L4*(-1),L4*(-1),L4*(-1)]。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复用单元202再将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可以形成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具体地,复用单元202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一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1=L1*(1)+L2*(1)+L3*(1)+L4*(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二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2=L1*(1)+L2*(1)+L3*(1)+L4*(-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三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3=L1*(1)+L2*(1)+L3*(-1)+L4*(-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四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4=L1*(1)+L2*(-1)+L3*(-1)+L4*(-1)。由此,获得了复用信号S1、S2、S3、S4,如图5(B)所示。
如图5(C)所示,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在无线信道上传输。CDM对信号的扩展可以在时间域上,也可以在频率域上进行。
如图5(D)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的CDM解调中,解复用单元30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4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4。同样,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3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3。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3与S4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2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2。将相距最远的复用信号S1与S4相加,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1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1。由此,经过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信号L1、L2、L3、L4。
基于以上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难发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解调方法(差分检测)只使用相邻的两个扩展后的信号,而现有技术的图1中所示的解复用方法(相干检测)使用了所有的4个扩展后的信号,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4和图5中的方法受信道的影响更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构造差分编码矩阵的方法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还存在针对某些特定长度的差分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比如对于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还可以如下构造:
1 1 - 1 - 1 1 1 1 1 1 , 1 1 - 1 - 1 1 1 - 1 - 1 - 1 , 1 1 - 1 - 1 1 1 - 1 1 - 1 , 1 1 - 1 - 1 1 1 1 -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 - ( 4 )
不难发现,将式(4)中的任意矩阵的行或列互换,仍然能得到其它的差分编码矩阵。
另外,还可以这样构造差分编码矩阵,即令N×M阶矩阵的M不等于N。例如,从式(3)中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中去掉一个码字,例如去掉码字1,可以得到:
A 4 &times; 3 = 1 1 1 - 1 1 1 - 1 - 1 1 - 1 - 1 - 1 - - - ( 5 )
这时,上述差分编码矩阵中只有三个码字,可以用于复用三个信号,并且,在进行解复用时不再需要检测距离最远的复用信号,而只要检测两两相邻的复用信号就可以了。
例如,该差分编码矩阵包括3个码字,它们分别是码字1[1,1,1,-1],码字2[1,1,-1,-1],码字3[1,-1,-1,-1]。码字1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2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3中包括码片1,-1,-1,和-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一个码片称为第一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二个码片称为第二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三个码片称为第三组码片,并将所有码字中的第四个码片称为第四组码片。由上述可以看出,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相距最远的两组码片的和数中的所有项均为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利用上述4×3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的CDM复用中,可以复用三个不同的信号L1、L2、L3,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码字。复用单元202将这些不同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其中,复用单元202将每个信号与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相乘,例如,将第一个信号L1分别乘以码字1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1*(1),L1*(1),L1*(1),L1*(-1)];将第二个信号L2分别乘以码字2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2*(1),L2*(1),L2*(-1),L2*(-1)];将第三个信号L3分别乘以码字3中的各个码片,得到[L3*(1),L3*(-1),L3*(-1),L3*(-1)]。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复用单元202再将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可以形成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具体地,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项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一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1=L1*(1)+L2*(1)+L3*(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二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2=L1*(1)+L2*(1)+L3*(-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三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3=L1*(1)+L2*(-1)+L3*(-1),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四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4=L1*(-1)+L2*(-1)+L3*(-1)。由此,获得了复用信号S1、S2、S3、S4。
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在无线信道上传输。CDM对信号的扩展可以在时间域上,也可以在频率域上进行。
在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的CDM解调中,解复用单元30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3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3。同样,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2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3与S4相减,可以获得仅含有原信号L1的码片项,这样可以计算获得原信号L1。由此,经过仅对两两相邻的两个复用信号进行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信号L1、L2、L3,而不再需要检测距离最远的复用信号。
由上述还可见,在各个码字中由相应码片构成的多组码片中,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并且每个码片的绝对值相同,它们的正负符号相同或者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缓解复用方法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四实施例
在未来的蜂窝系统中,对小区间干扰进行抑止对于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非常重要。在小区间存在后台连接时,小区间的协作可以抑止小区间干扰。但是,在小区间没有后台连接时,在终端侧的干扰消除就非常有用。对于终端侧干扰消除技术来说,有必要获得干扰信道的信道估计。在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都有公用导频信道,终端可以通过测量相邻小区的公用导频信道获得对应的信道估计。但是在有的蜂窝系统中,比如设计中的LTE-A系统,公用导频信道是没有预编码的,而针对终端的专用信道有预编码。如果使用公用导频信道去估计专用信道的干扰,就会造成偏差,从而影响终端侧干扰消除的质量。在此情况下,使用专门针对专用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去估计干扰信道就很有必要,从而需要考虑在小区间正交的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这个实施例,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利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复用的多个信号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相邻(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并且,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200可以配置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端,其利用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复用方法对这些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设备300可以配置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其利用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解复用方法来获得这些解调参考信号。
图6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同的基站将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一个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相邻的小区基站501和小区基站502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天线,并经过空间复用的方式分别向移动终端503发送多个数据流。上述基站的数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有多个相邻的基站向同一个终端发送多个数据流。
图7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构成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资源块的示例的图示。
在图7中示出了构成数据流的一个资源块。该资源块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带宽度。在横轴上划分14段,每段以横轴为起点延纵轴方向构成一个OFDM码元(OFDM symbol)。在纵轴上划分12段,每段以纵轴为起点延横轴方向是一个子载波。该资源块中的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资源单元。该资源块中所有的12×14个资源单元在横轴上构成一个子帧。资源块中前三列的资源单元构成控制区,负责传送控制数据。其它无图案表示的资源单元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由网格线表示的资源单元701用于传送小区专用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该解调参考信号用于在移动终端中解调资源块中所传送的数据信号。这里,每个资源块中包括多个解调参考信号,并分布在预定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数量和位置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当数量的解调参考信号。
另外,在包括多个天线的同一个小区基站,例如是小区基站501中,可以通过空间复用的方式向移动终端503发送多个数据流,这多个数据流分别位于不同的层,每层数据流的资源块可以利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例如,小区基站501的多个天线经过空间调制,可以将两层数据流,即第一层数据流和第二层数据流发送给移动终端503,每层数据流中相应的资源块可以位于相同的时频资源。
在设计中的LTE-A系统中,对于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已经排除了通过时分复用(TDM)或频分复用(FDM)来达到小区间正交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采用的是码分复用的方式。
图8(A)至图8(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图示。
如图8(A)所示,示出了三个相邻小区的资源块及其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其中小区1的解调参考信号为C1,小区2的解调参考信号为C2,小区3的解调参考信号为C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对上述三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差分复用:
1 1 1 1 - 1 - 1 1 1 - 1 - - - ( 6 )
具体地,该差分编码矩阵包括3个码字,它们分别是码字1[1,1,1],码字2[1,-1,1],码字3[1,-1,-1]。每个码字中又包括多个码片,其中码字1中包括码片1,1和1,码字2中包括码片1,-1和1,码字3中包括码片1,-1,和-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一个码片称为第一组码片,将多有码字中的第二个码片称为第二组码片,并将多有码字中的第三个码片称为第三组码片。由式(6)中可以容易地看出,任意两组码片的差数或和数中仅含有一个码片项(仅有一项不为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利用上述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的CDM复用中,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C1、C2、C3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码字。在发送设备200中,复用单元202将这些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其中,将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相乘,例如,将第一个解调参考信号C1分别乘以码字1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1,C1,C 1];将第二个解调参考信号C2分别乘以码字2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2,-C2,C2];将第三个解调参考信号C3分别乘以码字3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3,-C3,-C3]。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复用单元202再将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可以形成复用后的信号S1、S2、S3。具体地,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解调参考信号的乘积项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如图8(B)所示,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一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1=C1+C2+C3;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二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2=C1-C2-C3;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三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3=C1+C2-C3。由此,获得了复用信号S1、S2、S3。
然后,由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在无线信道上传输。
如图8(C)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设备300中,接收单元306接收到多个复用信号S1、S2、S3。解复用单元30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加,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1。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2。将相距最远的复用信号S1与S3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3。由此,经过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解调参考信号C1、C2、C3。
由图8(C)还可以知道,在获得C1或C2时,仅需要检测6个副载波或者6个码元的长度即可,这样,由于解复用时在时间或频域上跨越的距离较小,受信道在时间或频率上的变化影响也小。
这样,利用长度为3的差分编码矩阵,可以实现三个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及相应的解复用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五实施例
如果将长度大于3的差分编码矩阵用于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复用数目等于差分编码矩阵的长度(个数)的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在此情况下,需要在每个小区中,对频域上相邻的资源块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即,复用单元202在使用相同预编码的同一小区中,将相邻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要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码分复用的多个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另一个示例的图示。
在图9中,给出了用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复用4个相邻小区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每个小区中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资源块RB1和RB2需要用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如图9所示,其中示出了四个相邻小区的资源块及其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其中小区1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用C1表示,小区2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用C2表示,小区3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用C3表示,小区4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用C4表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式(3)所示的长度为4的差分编码矩阵对上述四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差分复用,如式(7)所示:
A 4 &times; 4 = 1 1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1 - 1 1 - - - ( 7 )
具体地,如式(7)所示,该差分编码矩阵包括4个码字,它们分别是码字1[1,1,1,1],码字2[1,1,1,-1],码字3[1,1,-1,-1],码字4[1,-1,-1,-1]。每个码字中又包括多个码片,其中码字1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2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3中包括码片1,1,-1,和-1,码字4中包括码片1,-1,-1,和-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一个码片称为第一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二个码片称为第二组码片,将所有码字中的第三个码片称为第三组码片,并将所有码字中的第四个码片称为第四组码片。可以容易地看出,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相距最远的两组码片的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发送设备200利用上述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的CDM复用中,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C1、C2、C3、C4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码字。复用单元202将这些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与对应的码字相乘。其中,发送设备200中的复用单元202将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相乘,例如,将第一个解调参考信号C1分别乘以码字1中的各个码片,可以得到[C1,C1,C1,C1],将第二个解调参考信号C2分别乘以码字2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2,C2,C2,-C2],将第三个解调参考信号C3分别乘以码字3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3,C3,-C3,-C3],将第四个解调参考信号C4分别乘以码字4中的各个码片,得到[C4,-C4,-C4,-C4]。相乘的结果产生了信号的扩展,复用单元202再将不同信号产生的扩展彼此相加,可以形成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具体地,将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解调参考信号的乘积项相加,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例如,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一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1=C1+C2+C3+C4,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二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2=C1+C2+C3-C4,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三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3=C1+C2-C3-C4,将各个码字中属于第四组码片的各个乘积项相加,可以获得复用信号S4=C1-C2-C3-C4。由此,获得了复用信号S1、S2、S3、S4。
然后,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S4在无线信道上传输。对解调参考信号的上述扩展可以在时间域上,也可以在频率域上进行。
在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中,接收单元306接收上述多个复用信号S1、S2、S3、S4。解复用单元30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4。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3。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3与S4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2。将相距最远的复用信号S1与S4相加,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1。由此,经过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解调参考信号C1、C2、C3、C4。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及相应的解复用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了对第四实施例的改进。在第四实施例中,对某个小区的复用信号进行差分检测需要跨越整个频域的扩展。例如,如图8(C)所示,要获得解调参考信号C3,需要跨越整个频域的范围检测11个副载波的距离,这样不利于提高获取解调参考信号的质量。
图10(A)至图10(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再一个示例的图示。
如图10(A)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分为两个CDM组,每个组使用不同的差分编码矩阵进行扩展。这样对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差分检测都能找到只跨越6个副载波的情况,也就是说对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差分检测性能更均匀。
具体地,如图10(A)所示,将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分为两个组,即第一组和第二组,并将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乘以不同的差分编码矩阵。所划分的组的数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如果实际需要,还可以将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分为多个组,并分别乘以多个不同的差分编码矩阵,以进行码分复用。
这里例如,将第一组和第二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乘以两个不同的差分编码矩阵:
1 1 1 - 1 - 1 1 1 - 1 1 , 1 1 1 1 - 1 - 1 1 1 - 1 - - - ( 8 )
第一个差分编码矩阵包括的3个码字分别是码字1[1,-1,1],码字2[1,-1,-1],码字3[1,1,1];第二个差分编码矩阵包括的3个码字分别是码字1[1,1,1],码字2[1,-1,1],码字3[1,-1,-1]。
如图10(B)所示,根据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发送设备200的复用单元202形成第一组复用信号S1、S2、S3,其中
S1=C1+C2+C3
S2=-C1-C2+C3
S3=C1-C2+C3,
以及第二组复用信号S1’、S2’、S3’,其中
S1’=C1+C2+C3
S2’=C1-C2-C3
S3’=C1+C2-C3
然后,由发送单元206将复用后的信号S1、S2、S3和S1’、S2’、S3’在无线信道上传输。
如图10(C)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接收设备300中,接收单元306接收到多个复用信号S1、S2、S3和S1’、S2’、S3’。解复用单元302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加,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3,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1。解复用单元302还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1’与S2’相加,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1,将相邻的复用信号S2’与S3’相减,可以获得原解调参考信号C2。这样,经过差分检测,就可以获得各个原始解调参考信号C1、C2、C3。并且,对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只需跨越6个副载波进行差分检测即可,不必跨越更远的频域距离进行检测。由此,使得对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差分检测性能更均匀。
本实施例可以同样适用于对第五实施例的改进,这里就不再另行描述了。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及相应的解复用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七实施例
在LTE-A系统中,当存在多层数据流,即存在多层资源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Walsh码对同一层资源块上的解调参考信号在时间上进行复用,以使不同层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实现正交。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多层资源块的一层资源块上在频率上相邻的两个资源块的图示。
如图11(A)所示,RB1和RB2分别是同一层数据流的在频率上相邻的两个资源块,其中对时间上相邻的两个解调参考信号采用Walsh码[1,-1]进行了时间复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时间上相邻的两个解调参考信号的Walsh码[1,-1]的方向在频域上是交替反向的。在发送设备200中,这对利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码分复用的方式没有影响,仍然可以按照前述各个实施例的方式对相邻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复用。即,复用单元202将一个小区的同一层资源块中位于相邻时间段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正交码分复用,然后将经过这样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要利用差分编码矩阵进行码分复用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一个解调参考信号。
对于数据流是多层例如是两层的情况,由于所接收的复用信号是由不同层上位于相同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叠加构成,而且经过了方向相反的Walsh码的扩展,如果在接收设备300中按照正常的方式进行检测,则在接收设备300中对同一码元的检测不能检测到值一致的叠加信号,从而不能通过差分检测还原出原始的解调参考信号。
例如,图10(A)所示的RB 1是第二层资源块,其上的码元801的位置上扩展有Walsh码的码片[1,-1,1],而在码元802的位置上扩展有Walsh码的码片[-1,1,-1],而在未示出的第一层资源块上,码元801的位置和码元802的位置上均扩展了Walsh码的码片[1,1,1]。假设第一层资源块(未示出)的解调参考信号用w1表示,第二层资源块RB1的解调参考信号用w2表示,而且对资源块RB1上的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差分编码矩阵的码字为[1,1,1]。
这时,如图11(B)中的(1)所示,在接收设备300中,接收单元306接收到的码元801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分别为(w1+w2)*1,(w1-w2)*1和(w1+w2)*1,码元802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分别为(w1-w2)*1,(w1+w2)*1和(w1-w2)*1。这里注意到,码元801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包含了(w1+w2)*1和(w1-w2)*1,而码元802位置处的复用信号也包含了(w1-w2)*1和(w1+w2)*1。要正确的解码,在同一码元位置的叠加信号必需是同样的信号。因此,如图11(B)的(2)所示,有必要在接收设备300的检测中,对码元801和码元802中的不同副载波的位置进行交替检测,由此获得一致的检测信号,例如同一次的检测均获得叠加信号(w1+w2)*1,或者均获得叠加信号(w1-w2)*1。由此,可以执行正确的解码。
如图11(B)的(3)所示,在仅有一层资源块的情况下,如果也使用了方向交替的Walsh码[1,-1],则在接收设备300中,接收单元306接收到的码元801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分别为w1*1,(-w1)*1和w1*1,码元802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分别为(-w1)*1,w1*1和(-w1)*1。这里注意到,码元801位置处的复用信号包含了w1*1和(-w1)*1,而码元802位置处的复用信号也包含了w1*1和(-w1)*1。要正确的进行解码,在同一码元位置的叠加信号必需是同样的信号。因此,如图11(B)的(4)所示,有必要在接收设备300的检测中,对接收到的相邻时间位置的两个码元801和码元802中的复用信号,针对不同的副载波频率而在码元801和码元802中的接收信号的位置进行交替检测,由此获得一致的检测信号。例如同一次的检测均获得叠加信号w1*1,或者均获得叠加信号(-w1)*1。由此,可以执行正确的解码。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及相应的解复用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八实施例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原始信号进行码分复用,该编码矩阵包括与多个原始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如图12所示,在步骤S1200,将上述多个原始信号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在步骤S1202,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其中,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可以构成多组码片,其中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一组码片的和数或差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步骤S1200和S1202可以由发送设备200中的复用单元202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编码矩阵可以是N×M阶矩阵A,多个信号可以是M个信号L1,L2,...,LM,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S1=L1×a1,1+L2×a1,2+...+LM×a1,M;S2=L1×a2,1+L2×a2,2+...+LM×a2,M;......SN=L1×aN,1+L2×aN,2+...+LM×aN,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码片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同或者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编码矩阵可以如式(1)所示构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多个原始信号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对同一小区的相邻资源块使用相同预编码,并将相邻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该多个原始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将不同小区的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分为多个组,所有小区的不同组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乘以不同的编码矩阵,形成多组复用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将一个小区的同一层资源块中位于相邻时间段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正交码分复用,并将如此复用后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上述多个原始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执行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顺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可以以并行或者以不同的顺序来执行上述各个步骤。
上述各个步骤也可以通过发送设备200中的复用单元202来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第九实施例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差分编码的解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1300,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在步骤S1302,计算上述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多对复用信号的和数或差数,以获得多个信号中的相应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步骤S1300和S1302可以由接收设备300中的解复用单元302实施。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的编码矩阵包括与该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通过将该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并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了该多个复用信号。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该编码矩阵是N×M阶矩阵A,该多个信号是L1,L2,...,LM,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S1=L1×a1,1+L2×a1,2+...+LM×a1,M;S2=L1×a2,1+L2×a2,2+...+LM×a2,M;......SN=L1×aN,1+L2×aN,2+...+LM×aN,M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中,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中,每个码片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同或者相反。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的编码矩阵可以如式(1)所示构造。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中,该多个信号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中还可以包括步骤:接收多组复用信号,分别计算每一组复用信号中的不同对复用信号的和数或差数,以分别获得不同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解复用方法中还可以包括步骤:对接收到的资源块中相邻时间位置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针对不同频率而在所述相邻时间位置进行交替检测,以获得相应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执行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顺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可以以并行或者以不同的顺序来执行上述各个步骤。
上述各个步骤也可以通过接收设备300中的解复用单元302来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差分编码的解复用方法可以使得在解复用时受信道的选择性的影响小,从而提高信道传输质量。
本申请中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仅为示例性描述,它们的具体结构和操作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部分和操作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同样符合本公开的构思。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之间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其实现方式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元件(单元)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对本公开的范围构成限制,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元件可以包括或连接于其它任意的功能元件。
虽然上面已经结合附图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和修改,但它们仍然落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码分复用方法,用于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码分复用,所述编码矩阵包括与所述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多个信号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以及
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
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多组码片,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其中相邻两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每个所述码片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同或者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所述编码矩阵是N×M阶矩阵A,所述多个信号是M个信号L1,L2,...,LM,所述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S1=L1×a1,1+L2×a1,2+...+LM×a1,M;S2=L1×a2,1+L2×a2,2+...+LM×a2,M;......;SN=L1×aN,1+L2×aN,2+...+LM×aN,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所述编码矩阵为:
A=[ai,j]
a i , j = b , i &le; j - b , i > j 或者 b , i &GreaterEqual; j - b , i < j
其中b可以是任意非零的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所述多个信号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同一小区中使用相同预编码的相邻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所述多个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不同小区的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分为多个组,所有小区的不同组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乘以不同的编码矩阵,形成多组复用信号。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码分复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一个小区的同一层资源块中位于相邻时间段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正交码分复用,并将如此复用后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所述多个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10.一种解复用方法,包括:
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以及
计算所述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多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获得所述多个信号中的相应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复用方法,其中相邻两个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复用方法,所述编码矩阵包括与所述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通过将所述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的码字中的每个码片,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所述多个复用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解复用方法,每个所述码片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同或者相反。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复用方法,所述编码矩阵是M×N阶矩阵A,所述多个信号是L1,L2,...,LM,所述编码矩阵A中包括M个码字[ai,1],[ai,2],...,[ai,M],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了N组码片[a1,j],[a2,j],...,[aN,j]。这里,i=1...N,j=1...M,M和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M≤N,多个复用信号是N个信号S1,S2,...,SN,其中S1=L1×a1,1+L2×a1,2+...+LM×a1,M;S2=L1×a2,1+L2×a2,2+...+LM×a2,M;......;SN=L1×aN,1+L2×aN,2+...+LM×aN,M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解复用方法,所述编码矩阵为:
A=[ai,j]
a i , j = b , i &le; j - b , i > j 或者 b , i &GreaterEqual; j - b , i < j
其中b可以是任意非零的数。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复用方法,所述多个信号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解复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接收多组复用信号;以及
分别计算每一组复用信号中的不同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分别获得所述不同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解复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接收资源块中相邻时间位置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时,针对不同频率,在所述相邻时间位置交替检测,以获得相应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19.一种发送设备,用于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码分复用,所述编码矩阵包括与所述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复用单元,将所述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所述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多个复用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多个复用信号,
其中各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构成多组码片,任意一组码片与其它组码片中的至少一组码片的差数或者和数中仅有一项不为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设备,所述多个信号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设备,所述复用单元将所述不同小区的每个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分为多个组,所有小区的不同组的解调参考信号分别乘以不同的编码矩阵,形成多组复用信号。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设备,所述复用单元将一个小区的同一层资源块中位于相邻时间段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正交码分复用,并将如此复用后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所述多个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23.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使用编码矩阵对多个信号进行了码分复用的多个复用信号;以及
解复用单元,计算所述多个复用信号中的多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获得所述多个信号中的相应信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设备,所述编码矩阵包括与所述多个信号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多个码字,每个码字包括多个码片,通过将所述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分别乘以对应码字中的每个码片,计算每个码字中的相应码片与对应信号的乘积之和,形成所述多个复用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设备,所述多个信号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同小区所发送的资源块中的解调参考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多组复用信号,所述解复用单元分别计算每一组复用信号中的不同对复用信号的差数或者和数,以分别获得不同小区的解调参考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设备,所述解复用单元在接收资源块中相邻时间位置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时,针对不同频率,在所述相邻时间位置交替检测,以获得相应的经复用的解调参考信号。
CN 201010158680 2010-04-23 2010-04-23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Pending CN1022379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58680 CN102237944A (zh) 2010-04-23 2010-04-23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PCT/CN2011/072053 WO2011131071A1 (en) 2010-04-23 2011-03-22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ing the method
US13/642,336 US9077471B2 (en) 2010-04-23 2011-03-22 Code division muliplexing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ing the method
JP2013505314A JP2013526163A (ja) 2010-04-23 2011-03-22 符号分割多重化方法、この方法を使用する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201180020089.2A CN102859917B (zh) 2010-04-23 2011-03-22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58680 CN102237944A (zh) 2010-04-23 2010-04-23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944A true CN102237944A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3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58680 Pending CN102237944A (zh) 2010-04-23 2010-04-23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2011800200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917B (zh) 2010-04-23 2011-03-22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00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917B (zh) 2010-04-23 2011-03-22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471B2 (zh)
JP (1) JP2013526163A (zh)
CN (2) CN102237944A (zh)
WO (1) WO2011131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5089B2 (en) * 2012-08-10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and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for EPDCCH
US10448285B2 (en) 2015-12-22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handling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US10517082B2 (en) * 2016-04-01 2019-12-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chanisms for multi-tier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echnology
JP2020017780A (ja) * 2016-11-11 2020-0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4548A (en) * 1997-01-06 1999-01-26 Cwill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modulation in synchronous CDMA communications
JP2002164810A (ja) 2000-09-12 2002-06-07 Katsuyoshi Azeyanagi 巡回シフト形符号分割多重通信方式
JP2002111505A (ja) * 2000-09-29 2002-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アダマール変換されたデータの復号回路および復号方法
JP4666150B2 (ja) * 2005-05-31 2011-04-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Mimo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563417B2 (ja) * 2007-03-20 2010-10-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397039B1 (ko) * 2007-08-14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예측 오류의 영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cdm 방식 신호전송 방법
CN101388868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接收方法及接收机
JP5277673B2 (ja) 2008-03-17 2013-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9544776B2 (en) * 2008-03-25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953563B2 (en) * 2009-04-24 2015-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ayer beamfor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917B (zh) 2015-06-10
CN102859917A (zh) 2013-01-02
US9077471B2 (en) 2015-07-07
US20130039162A1 (en) 2013-02-14
JP2013526163A (ja) 2013-06-20
WO2011131071A9 (en) 2011-12-15
WO2011131071A1 (en)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61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953430B2 (en) Insertion of down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to OFDM frames
CN106559363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2932088A (zh) 基站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
CN103051437A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93143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DE102015116757A1 (de) Systeme und verfahren zur schätzung desträgerfrequenzversatzes für langtrainingsfelder
CN102237944A (zh) 码分复用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US201702572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equence synchroniz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46609B2 (ja) Mimo−ofdm送信方法、mimi−ofdm送信装置、mimo−ofdm受信方法及びmimo−ofdm受信装置。
CN103475605A (zh) 一种3gpplte-a下行系统中基于用户专用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方法
WO2008035955A2 (e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ser equipment signals having different bandwidth,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DE102013224871A1 (de) Referenzsignalgestaltung für massive Mimo-Kommunikation
US201703738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ulating complex symbols,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s
TW202318814A (zh) 用於以壓縮型式儲存功率延遲分佈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CN105792375A (zh) 一种扩展探测导频可支持的最大ue端口数量的方法
KR20170076109A (ko) 계층분할다중화 송수신 시스템의 두 계층을 고려한 첨두전력 대 평균 전력비 감쇄 기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