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657A -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657A
CN108886657A CN201780020822.8A CN201780020822A CN108886657A CN 108886657 A CN108886657 A CN 108886657A CN 201780020822 A CN201780020822 A CN 201780020822A CN 108886657 A CN108886657 A CN 10888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gment
spool
central axis
cover
loudspeak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08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克也
加来欣志
簗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4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or of two parts of the same transducer and responsive respectively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6Spatial arrangement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在不引起成本的陡峭增加的情况下获得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本发明具有:振动板;磁路;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由于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罩,连接到振动板,罩被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在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由此使罩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由此能够在倾斜方向上自由地控制方位方向,获得良好的方位特性,并且能够在不引起成本的陡峭增加的情况下获得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Description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单元和包括扬声器单元的声学装置的技术领域,在所述扬声器单元中,通过驱动磁路来使振动板振动以输出声音。
引用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提前公开No.2006-303778
背景技术
存在输出由放大器放大的声音的扬声器单元,并且扬声器单元被组装在壳体中,由此构成声学装置。例如,存在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被配置,从而通过具有磁体、磁轭和线圈的磁路来使振动板振动。
除了磁路之外,这种扬声器单元具有:卷轴,由磁路沿轴向方向改变;振动板,根据卷轴的变化而振动;和框架,支撑振动板和磁路。
在扬声器单元中,为了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必须抑制声音质量的恶化或改善沿预定方向的方向特性,并且例如,存在这样的扬声器单元:振动板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是偏心的以便确保声音的这种良好输出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
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扬声器单元中,主振动板和辅助振动板被提供作为振动板,并且辅助振动板连接到主振动板的内周部分。主振动板和辅助振动板分别被按照这样的形状形成:在预定距离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是偏心的。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扬声器单元中,由于主振动板和辅助振动板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是偏心的,所以可抑制共振的发生并且拓宽频带,由此保证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一句,在像上述扬声器单元中一样按照偏心形状形成主振动板的情况下,用于支撑主振动板的框架的形状也需要被按照与主振动板对应的形状形成,这可能相应地伴随有成本增加和设计困难。
另外,在许多情况下,扬声器单元被沿卷轴的轴向方向变为前后方向的方向布置,从而声音的输出方向是前面。然而,根据扬声器单元,卷轴的轴向方向可被沿与前后方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并且即使在这种扬声器单元中,也必须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在这个方面,本技术的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并且在没有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一种扬声器单元包括:振动板;磁路;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其中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作为结果,在卷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罩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
第二,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作为结果,能够利用罩的简单结构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
第三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作为结果,在倾斜方向上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
第四,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作为结果,所述罩被形成为能够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的形状。
第五,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作为结果,罩的外表面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交叉的所有线段具有曲线形状。
第六,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作为结果,作为罩的外表面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表面交叉的曲线线段的交叉线的线段的仅一部分变为曲率变化的曲线。
第七,在上述扬声器单元中,希望: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作为结果,偏心点被形成在交叉线的预定位置。
第八,希望:上述扬声器单元包括: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作为结果,利用简单的结构,扬声器单元处于倾斜状态。
根据本技术的声学装置包括:扬声器单元,输出声音;和壳体,扬声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壳体,其中扬声器单元包括振动板,磁路,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作为结果,在扬声器单元中,在卷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罩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
第十,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作为结果,能够利用罩的简单结构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
第十一,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作为结果,在倾斜方向上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
第十二,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作为结果,所述罩被形成为能够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的形状。
第十三,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作为结果,罩的外表面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交叉的所有线段具有曲线形状。
第十四,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作为结果,作为罩的外表面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表面交叉的曲线线段的交叉线的线段的仅一部分变为曲率变化的曲线。
第十五,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作为结果,偏心点被形成在交叉线的预定位置。
第十六,希望上述声学装置包括: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作为结果,利用简单的结构,扬声器单元倾斜。
第十七,在上述声学装置中,希望:可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的第一方向上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差大约90°的第二方向上使用声学装置。
作为结果,可根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使用的方向控制方向性。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由于在卷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罩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所以可在倾斜方向上自由地控制指示方向,能够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并且能够在没有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顺便提一句,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并且不受限制,并且可提供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至11一起表示本技术的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的实施例,是表示声学装置以及电视的透视图。
图2是声学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扬声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扬声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罩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沿左右方向的罩的中心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7是罩被沿左右方向切割的状态的每个剖视图。
图8是显示与声压相关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在壁挂状态下使用声学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声学装置被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的状态下的每个角度等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在声学装置被连接到壁表面的状态下的每个角度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执行本技术的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的模式。
<声学装置的结构等>
首先,将描述声学装置的结构等(参见图1和2)。
声学装置1与另一电子装置(诸如,电视200)一起被例如放置在放置表面100(诸如,TV支架的上表面或桌子的上表面)上(参见图1)。例如,声学装置1被布置在电视200的前面,并且从声学装置1输出电视200的声音。
声学装置1包括沿着电视200的屏幕201的宽度方向的水平细长壳体2,并且壳体2具有底布置部分3和前布置部分4,底布置部分3朝前并且倾斜向上,并且前布置部分4朝前并且继续延伸到底布置部分3的前边缘。
在底布置部分3中,向上敞开的臼形凹入部分5和5被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彼此分隔开,并且沿垂直方向敞开的第一布置孔6和6被形成在凹入部分5和5中(参见图2)。第一布置孔6被按照圆形形状形成,并且朝前向下倾斜,从而开口边缘随着向前延伸而向下移动。
第二布置孔7和7分别在凹入部分5和5的后侧被形成在底布置部分3中。第三布置孔8和8分别在凹入部分5和5的前侧被形成在前布置部分4中。
四个连接部分9、9、...在壳体2内部被布置在凹入部分5和5下方以便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彼此分离。
扬声器单元10和10以及扬声器单元50、50、...连接到壳体2,并且通过将扬声器单元10和10以及扬声器单元50、50、...连接到壳体2来构造声学装置1。扬声器单元10和10被分别布置在第一布置孔6和6中,两个扬声器单元50和50被分别布置在第二布置孔7和7中,并且另外两个扬声器单元50和50被分别布置在第三布置孔8和8中。
扬声器单元10被例如用作低频扬声器,并且扬声器单元50被例如用作高频扬声器。从分别布置在第二布置孔7和7中的扬声器单元50和50基本上向上输出声音,并且从分别布置在第三布置孔8和8中的扬声器单元50和50基本上向前输出声音。
扬声器单元10的高度小于从电视200的下端到屏幕201的下端的距离,从而当观看者观看屏幕201时,电视200的屏幕201不会被扬声器单元10遮挡。
<扬声器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布置在第一布置孔6中的扬声器单元10的结构(参见图2至4)。
扬声器单元10具有框架11、磁路12、卷轴13、阻尼器14、振动板15和罩16(参见图3和4)。
通过具有高刚性的材料(诸如,金属材料)作为整体按照环形形状形成框架11,沿轴向方向的一个末端部分被提供作为具有最大外形的连接支撑部分11a,并且沿轴向方向的另一末端部分被提供作为具有最小外形的板连接部分11b。框架11具有位于连接支撑部分11a和板连接部分11b之间的阶梯表面形状耦合部分11c。
连接支撑部分11a具有按照矩形形状形成的外形。框架11具有:连接部分11d、11d、...,沿与连接支撑部分11a正交的相同方向从连接支撑部分11a的四个拐角部分伸出;和连接目标部分11e、11e、...,分别从连接部分11d、11d、...向外伸出。连接目标部分11e、11e、...相对于连接支撑部分11a倾斜。
磁路12具有磁轭17、磁体18、板19和线圈20。
磁轭17具有:圆柱形卷轴支撑部分17a;和连接伸出部分17b,沿轴向方向从卷轴支撑部分17a的一个末端部分向外伸出。磁体18被按照环形形状形成,并且在卷轴支撑部分17a被插入到磁体18的内部的状态下连接到连接伸出部分17b。板19被按照环形形状形成,并且板19的两个表面在卷轴支撑部分17a被插入到磁体18的内部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到磁体18和框架11的板连接部分11b。
线圈20缠绕卷轴13的外周表面。卷轴13被按照圆柱形状形成,并且磁轭17的卷轴支撑部分17a被部分地插入到卷轴13中,从而卷轴13能够相对于卷轴支撑部分17a沿轴向方向变化。
阻尼器14的内周部分被耦合到卷轴13,并且其外周部分被耦合到框架11的耦合部分11c。
振动板15的内周部分沿轴向方向连接到卷轴13的一个末端部分,并且作为外周部分的边缘15a连接到框架11的连接支撑部分11a并且被框架11的连接支撑部分11a支撑。
罩16具有例如抑制灰尘进入到框架11的内部的功能,并且也被称为所谓的防尘罩。
罩16被布置为沿卷轴13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13的一个末端部分,并且被按照这样的形状形成,即具有朝着卷轴13侧敞开的凹入部分。
在这样的状态下布置如上所述构造的扬声器单元10:通过螺纹连接等,框架11的连接目标部分11e、11e、...连接到布置在壳体2上的连接部分9、9、...,并且卷轴13的中心轴线P相对于水平平面H或垂直平面V倾斜(参见图2)。
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声学装置1的壳体2倾斜的状态下,扬声器单元10具有连接到框架11的连接目标部分11e、11e、...。
因此,由于通过将布置在振动板15连接到的框架11上的连接目标部分11d、11d、...连接到壳体2在倾斜状态下布置扬声器单元10,所以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在容易倾斜的状态下布置扬声器单元10。
在这种状态下布置扬声器单元10:卷轴13的中心轴线P相对于垂直平面V倾斜例如27°,并且相对于水平平面H(放置表面100)倾斜例如63°。
在扬声器单元10中,当驱动电流被提供给线圈20时,在磁路12中产生推力,卷轴13沿轴向方向变化,卷轴13的驱动力被传输给振动板15,并且振动板15和罩16随着卷轴13的变化而振动。当振动板15和罩16振动时,执行由放大器放大的声音的输出。此时,卷轴13的过大变化由阻尼器14抑制。
<罩的特定形状>
接下来,将描述罩16的特定形状(参见图5至7)。
通过由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整体地形成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的环形底座部分21和布置为覆盖环形底座部分21的孔21a的浅容器形状覆盖部分22,制造罩16。覆盖部分22在与卷轴13相反的一侧被按照凸形状形成,并且凹入部分22a在卷轴13侧被形成在覆盖部分22中。顺便提一句,罩16可被与振动板15整体地形成。
环形底座部分21是将要被连接到振动板15的内周部分的部分。
覆盖部分22被按照温和弯曲形状形成,其中朝向声音的输出方向的外表面23和朝向卷轴13的内表面24具有基本上类似的形状,并且具有基本上一致的厚度(参见图6)。
在从卷轴13的轴向方向观看的状态下,覆盖部分22被按照相对于圆形形状偏心的形状形成,并且偏心点S存在于相对于卷轴13的中心轴线P向前侧移动的位置(参见图5和6)。当覆盖部分22的外表面23和中心平面之间的沿左右方向的交叉线被设置为交叉线Q时,偏心点S存在于交叉线Q上。另外,当连接交叉线Q的前端F和交叉线Q的后端R的耦合线L的中心被设置为中间点M时,偏心点S位于中间点M的前面。中间点M存在于中心轴线P的延长线上。
在交叉线Q中,从偏心点S到前端F的曲线被形成为曲线J,在曲线J中,曲率朝着前端F增加,并且从偏心点S到后端R的曲线被形成为弧形曲线K。因此,弧形曲线K是以预定参考点G为中心的弧,并且参考点G存在于经过偏心点S并且平行于中心轴线P的线段N上。
当交叉线Q和中心轴线P的延长线之间的交叉点被设置为交叉点T并且从中间点M到交叉点T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时,偏心点S存在于通过使线段B围绕中间点M朝着前侧倾斜角度Y而获得的线段C上。偏心点S是与线段N正交的平面紧挨着的接触点,并且是存在于覆盖部分22中的最高位置的点。角度Y由例如(90°-角度X)/2定义。角度X是中心轴线P相对于水平平面H或垂直平面V的倾角,并且在角度X是例如27°的情况下,角度Y被设置为31.5°。
在罩16中,覆盖部分22被按照如上所述的形状形成,并且交叉线Q被如下形成。
首先,通过利用中间点M作为基准使中心轴线P的延长线倾斜角度Y来确定偏心点S。接下来,确定偏心点S和后端R之间的曲线,从而偏心点S变为一定曲率的弧,其是相对于与平行于中心轴线P的线段N正交的平面的接触点,由此形成曲线K。接下来,偏心点S和前端F之间的曲线被确定为朝着前端F具有大曲率,由此形成曲线J并且形成交叉线Q。
外表面23与前后剖面之间的各交叉线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类似于交叉线Q,随着覆盖部分22的前部向前,曲率增加,并且其后部被形成为弧形曲线。
覆盖部分22的外表面23与各左右剖面之间的交叉线D、D、...(也就是说,每个剖面中的交叉线D1、D2、...)分别被按照具有预定曲率的弧形形成(参见图7)。所有交叉线D1、D2、...和交叉线Q之间的交叉点是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点,并且沿左右方向对称。
<关于方向性的测量结果>
将在以下描述关于从扬声器单元10输出的声音的方向性的测量结果(参见图8)。
在图8中示出的曲线图中,上面的曲线图是关于具有非偏心罩的传统扬声器单元的方向性的测量结果,并且下面的曲线图是关于具有偏心罩16的扬声器单元10的方向性的测量结果。传统非偏心罩具有圆形外形,覆盖部分的顶点被用作中心,并且所述顶点存在于卷轴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
测量结果是这样的结果:对于每个频率,测量沿卷轴的中心轴线(P)的方向的声压W1、利用中间点(M)作为基准沿向后倾斜30°的方向的声压W2和利用中间点(M)作为基准沿向后倾斜60°的方向的声压W3。水平轴是频率(KHz),并且垂直轴是声压(db SPL)。
如图8中所示,与传统扬声器单元相比,扬声器单元10在声压W1方面没有特别差异。然而,获得这样的结果:声压W2在5KHz到10KHz的频带中上升,并且声压W2和声压W1之差变小(参见图8中的虚线)。另外,在5KHz到10KHz的频带中观测到声压W3的增加(参见图8中的虚线)。另外,在10KHz到15KHz的频带中观测到声压W3的增加(参见图8中的虚线)。
因此,在扬声器单元10中,特别地,获得这样的结果:确保了沿相对于卷轴13的中心轴线P倾斜60°的方向的高方向性。
<总结>
如上所述,在卷轴13的中心轴线P相对于水平平面H或垂直平面V倾斜的状态下布置扬声器单元10。罩16被按照相对于卷轴13的中心轴线P偏心的形状形成。
因此,在卷轴13的中心轴线P相对于水平平面H或垂直平面V倾斜的状态下,罩16相对于中心轴线P偏心,可在不改变框架11的形状等的情况下在倾斜方向上自由地控制指示方向,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并且可在不引起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另外,由于连接中心轴线P和罩16的偏心点S的方向与中心轴线P相对于水平平面H或垂直平面V的倾斜方向一致,所以在没有制造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罩16的简单结构来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并且可获得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良好感觉。
另外,由于罩16被按照相对于卷轴13的中心轴线P朝着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所以在倾斜方向上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并且可在倾斜方向上获得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良好感觉。
另外,在作为经过罩16的外表面23上的偏心点S的预定线段的交叉线Q中,其一部分被形成为相对于偏心点S的弧形曲线J,并且其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J,在曲线J中,随着它与偏心点S分离,曲率变大。
因此,罩16被形成为能够获得良好的方向特性的形状,并且可在不按照复杂形状形成罩16的情况下确保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良好感觉,并且确保声音的良好输出状态。
另外,由于作为预定线段的交叉线Q是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所以罩16的外表面23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交叉的所有线段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可在不按照复杂形状形成罩16的情况下确保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良好感觉。
另外,在交叉线Q中,利用偏心点S作为基准位于后侧的线段被形成为弧形曲线K,并且利用偏心点S作为基准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J,在曲线J中,随着它与偏心点S分离,曲率增加。
因此,作为罩16的外表面23与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交叉的曲线线段的交叉线Q的线段的仅一部分变为曲率变化的曲线,并且可在不按照复杂形状形成罩16的情况下确保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更好的感觉。
另外,在罩16中,当通过利用中间点M作为基准使线段B按照(90°-角度X)/2的角度倾斜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由于偏心点S存在于线段C上,所以偏心点S被形成在交叉线Q的预定位置,并且可通过容易的罩16的设计来确保关于可听度的定位的良好感觉。
如上所述,除了在被放置在放置表面100上的状态下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使用之外,也能够例如在经托架(未示出)连接到墙壁表面300的墙壁悬挂状态的第二方向上使用声学装置1(参见图9)。因此,在被放置在放置表面100上的状态和连接到墙壁表面300的状态的相差大约90°的方向上使用声学装置1。
如上所述,罩16被配置,以使得偏心点S存在于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Y的位置。线段C相对于放置表面100的倾斜角度(31.5°)与线段C相对于中心轴线P的倾斜角度相同,并且线段C相对于墙壁表面300的倾斜角度(31.5°)与线段C相对于中心轴线P的倾斜角度相同。
因此,当在与在被放置在放置表面100上的状态下使用声学装置1的情况相差大约90°的方向上在连接到墙壁表面300的状态下使用声学装置1时,以及当声学装置1被放置在放置表面100上时,容易控制声学装置1的方向性,并且可执行考虑声学装置1的多种使用状态的合适的设计。
<本技术>
本技术能够被如下构造。
(1)一种扬声器单元,包括:
振动板;
磁路;
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
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
其中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
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2)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3)如(2)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4)如(3)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5)如(4)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6)如(5)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
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7)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
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
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
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
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单元,还包括:
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
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9)一种声学装置,包括:
扬声器单元,输出声音;和
壳体,扬声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壳体,
其中扬声器单元包括
振动板,
磁路,
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
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
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
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10)如(9)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11)如(10)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12)如(1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13)如(12)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14)如(13)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
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15)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
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
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
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
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16)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学装置,还包括:
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
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17)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可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的第一方向上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差大约90°的第二方向上使用声学装置。
标号列表
1 声学装置
2 壳体
10 扬声器单元
11 框架
11e 连接目标部分
12 磁路
13 卷轴
15 振动板
15a 边缘
16 罩
23 外表面
H 水平平面
V 垂直平面
P 中心轴线
S 偏心点
Q 交叉线
F 前端
R 后端
L 耦合线
M 中间点
B 线段
C 线段

Claims (17)

1.一种扬声器单元,包括:
振动板;
磁路;
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
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
其中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
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所述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
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
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
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
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
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还包括:
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
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9.一种声学装置,包括:
扬声器单元,输出声音;和
壳体,扬声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壳体,
其中扬声器单元包括
振动板,
磁路,
卷轴,振动板的内周部分连接到所述卷轴,并且卷轴通过磁路而沿轴向方向变化,和
罩,连接到振动板并且布置为沿卷轴的轴向方向朝向卷轴,
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倾斜的状态下布置卷轴的中心轴线,以及
罩被按照相对于卷轴的中心轴线偏心的形状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连接中心轴线和罩的偏心点的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所述罩被按照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前侧偏心的形状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在经过罩的外表面上的偏心点的预定线段中,线段的一部分被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按照弧形形成,并且线段的另一部分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的所述另一部分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线段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的中心平面中所包括的线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后侧的线段被按照弧形形成,以及
利用偏心点作为基准的位于前侧的线段被形成为曲线,在所述曲线中,随着所述线段从偏心点分离,曲率增加。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当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或垂直平面的倾角被设置为角度X,
沿连接罩的中心轴线和偏心点的方向连接一端和另一端的线段被设置为耦合线,
经过耦合线的中间点并且沿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B,以及
通过利用中间点作为基准使线段B倾斜(90°-角度X)/2的角度而获得的线段被设置为线段C时,
偏心点存在于线段C上。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装置,还包括:
框架,振动板的边缘连接到所述框架,
框架具有连接目标部分,连接目标部分在倾斜状态下连接到声学装置的壳体。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学装置,其中能够在放置于放置表面上的第一方向上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差大约90°的第二方向上使用声学装置。
CN201780020822.8A 2016-04-20 2017-03-16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Pending CN108886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4615 2016-04-20
JP2016084615 2016-04-20
PCT/JP2017/010683 WO2017183370A1 (ja) 2016-04-20 2017-03-16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及び音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657A true CN108886657A (zh) 2018-11-23

Family

ID=6011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822.8A Pending CN108886657A (zh) 2016-04-20 2017-03-16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4273B2 (zh)
JP (1) JPWO2017183370A1 (zh)
CN (1) CN108886657A (zh)
WO (1) WO201718337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3777A (ja) * 2005-04-19 2006-11-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CN101146372A (zh) * 2006-09-12 2008-03-19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00059309A1 (en) * 2006-12-22 2010-03-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aphragm for speaker, frame for speaker, dust cap for speaker, speake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 for speaker
CN101785324A (zh) * 2007-08-29 2010-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US20110002488A1 (en) * 2008-03-13 2011-0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peaker array and driver arrangement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87511B (sv) 1973-08-24 1976-09-06 S Carlsson Hogtalare for anvendning vid sterofonisk ljudatergivning, samt av tva sadana hogtalare bestaende hogtalarpar
JP2006303778A (ja) 2005-04-19 2006-11-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偏心スピーカ装置
US9510068B2 (en) * 2014-04-07 2016-11-29 Bose Corporation Automatic equalization of loudspeaker arr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3777A (ja) * 2005-04-19 2006-11-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CN101146372A (zh) * 2006-09-12 2008-03-19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00059309A1 (en) * 2006-12-22 2010-03-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aphragm for speaker, frame for speaker, dust cap for speaker, speake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 for speaker
CN101785324A (zh) * 2007-08-29 2010-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US20110002488A1 (en) * 2008-03-13 2011-0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peaker array and driver arrangement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3370A1 (ja) 2017-10-26
US20190116425A1 (en) 2019-04-18
US10674273B2 (en) 2020-06-02
JPWO2017183370A1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2922B2 (ja) スピーカ
US9185494B2 (en) Inner magnet type microspeaker
US9571934B2 (en) Acoustic device with passive radiators
US4239943A (en) Adjustable dual spider for a loudspeaker
CN111131978B (zh) 带有辅助支撑系统的电动声学换能器
TWI437894B (zh) 多功能揚聲器
CN108401215B (zh) 具有改进的线圈结构的高压防水微型扬声器
WO2014097632A1 (ja) スピーカ装置、映像音響機器、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移動体、およびイヤーホン
CN103781001A (zh) 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
US20090290748A1 (en) Moving-Coil Planar Speaker
JP2019514299A (ja) 騒音遮蔽イヤー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98617A (zh)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60227323A1 (en) Receiver Having Diaphragm with Improved Rigidity
JP6918700B2 (ja) 発音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583067A (zh) 电声变换器
US8363880B2 (en)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1298957A2 (en) Loudspeaker
CN108886657A (zh) 扬声器单元和声学装置
CN112752208A (zh) 一种扬声器及音响系统
CN108551634A (zh) 一种全频带同轴带式扬声器
JP2000253489A (ja) スピーカ
WO2024000685A1 (zh) 同轴扬声器
EP1737269B1 (en) Shallow loudspeaker
CN208821015U (zh) 发音组件及耳机
CN208227307U (zh) 一种类球面全频带同轴扬声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