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0109B - 油冷电机 - Google Patents

油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0109B
CN108880109B CN201810802483.5A CN201810802483A CN108880109B CN 108880109 B CN108880109 B CN 108880109B CN 201810802483 A CN201810802483 A CN 201810802483A CN 108880109 B CN108880109 B CN 108880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ator
casing
roto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24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0109A (zh
Inventor
倪捷
陈文胜
吴启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24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0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0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冷电机,油冷电机包括:机壳,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机壳内部和机壳外部的轴承孔;转轴,可转动地套装在轴承孔内;定子,设于机壳中,并套装固定在转轴上;转子,设于机壳中,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且转子与机壳固定连接;冷却绝缘液体,设于机壳中,用于将定子的热量以及转子的热量传递至机壳。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冷却绝缘液体将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上,然后通过机壳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大幅提升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油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冷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机中,如图1所示,定子104和转子106上的热量只能经过空气传递至机壳102,热传递效率低,导致电机在长时间运转时,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存在温升过高及电机易烧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冷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冷电机,包括:机壳,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机壳内部和机壳外部的轴承孔;转轴,可转动地套装在轴承孔内;定子,设于机壳中,并套装固定在转轴上;转子,设于机壳中,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且转子与机壳固定连接;冷却绝缘液体,设于机壳中,用于将定子的热量以及转子的热量传递至机壳。
本发明提供的油冷电机,包括机壳、转轴、定子、转子和冷却绝缘液体,其中,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机壳内部和机壳外部的轴承孔,转轴可转动地套装在轴承孔内。定子设于机壳中,并套装固定在转轴位于机壳内部的部分上,转子设于机壳中,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且转子与机壳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定律产生驱动扭矩,使转子相对定子转动。由于转子与机壳固定连接,定子套装固定在转轴上,从而使机壳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通过在机壳中设置冷却绝缘液体,能够通过冷却绝缘液体将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上,然后通过机壳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大幅提升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油冷电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设于机壳中,第二端口延伸至机壳外。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通气管,使通气管的第一端口设于机壳中,通气管的第二端口延伸至机壳外,实现平衡机壳的内外气压,减少由于机壳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的电机故障,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与定子固定连接,气液分离装置上具有混合物入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出口位于气液分离装置的顶部,液体出口位于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混合物入口位于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之间;其中,气体出口与第一端口相连,以限制冷却绝缘液体从第一端口进入通气管。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机壳中设置气液分离装置,能够限制机壳中的冷却绝缘液体通过第一端口进入到通气管中,进而保证了通气管调节机壳内外气压的作用,提高了实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冷却绝缘液体和气体一同从混合物入口进入气液分离装置后,气液分离装置能够将冷却绝缘液体和气体分离,使分离后的冷却绝缘液体从位于气液分离装置底部的液体出口排出至机壳中,使分离后的气体能够从位于气液分离装置顶部的气体出口排出至通气管中。从而实现将冷却绝缘液体隔离在机壳中,并使分离后的气体能够从通气管排出至机壳外,有利于将机壳中的热气体排出,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防水透气装置,防水透气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的腔体、以及设置于腔体中的干燥剂;其中,腔体的一个开口与第二端口相连。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水透气装置,防水透气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的腔体,腔体中设置有干燥剂,腔体的一个开口与第二端口相连通,能够对腔体中的空气进行干燥,进而使外部水汽不易通过通气管进入到机壳中,减少平衡机壳内外部气压时,由于外部水汽进入而引发的内部生锈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油冷电机品质及使用寿命,可靠性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水透气装置还包括:防水透气膜,腔体的两个开口上分别盖设有至少一层防水透气膜。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腔体的两个开口上分别盖设至少一层防水透气膜,进一步降低外部水汽通过通气管进入机壳中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冷电机还包括:油口,开设于机壳上;油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油口上,油盖用于打开和封闭油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机壳上开设油口,能够通过油口向机壳中注入冷却绝缘液体,同时能够通过油口将机壳中的冷却绝缘液体排出至机壳外,以实现调节机壳中的冷却绝缘液体的量,实用性较高。通过在油口上设置可拆卸的油盖,便于打开和封闭油口。
其中,可选地,油口和油盖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可以在机壳上设置两个油口,一个油口用于向机壳中注入冷却绝缘液体,另一个油口用于将机壳中的冷却绝缘液体排出至机壳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却绝缘液体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冷却绝缘液体包括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能够将电机组件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上,以通过机壳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具有较佳的散热作用,散热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绝缘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绝缘效果且温度低于定子温度和/或转子温度的液体介质。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绝缘油的热传递系数大于空气热传递系数。采用绝缘油冷却方式能将电机绕组(例如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内部温度经过绝缘油介质迅速传导至机壳,大幅提升散热面积,从而大幅提升热传导效率,达到降低电机绕组温度的目的,并达到提升电机工作效率、品质的目的。经实验证明,采用绝缘油冷却方式后,电机绕组温升能够降低50%以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以及绕制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和/或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
在本方案中,转子包括转子铁芯以及绕制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可以理解,转子铁芯和定子铁芯均为中空结构,以使定子套装固定在转轴上,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侧,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留有空隙。
其中,定子铁芯的作用是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可产生旋转磁场。
转子铁芯也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用于放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作为切割定子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受力使转子转动。
可选地,定子铁芯由0.35~0.5毫米厚、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环状冲片槽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可选地,转子铁芯由0.5毫米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可选地,转子绕组为鼠笼式转子绕组或绕线式转子绕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机壳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具有开口;第一轴承端盖,盖设于筒体的一端开口;第二轴承端盖,盖设于筒体的另一端开口;其中,第一轴承端盖和第二轴承端盖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孔,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一个轴承孔内。
在本方案中,机壳主要由筒体、第一轴承端盖和第二轴承端盖组装而成,具体地,筒体的两端具有开口,第一轴承端盖盖设于筒体的一端开口,第二轴承端盖盖设于筒体的另一端开口,其中,第一轴承端盖和第二轴承端盖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孔,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一个轴承孔内。通过上述方案,使油冷电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且稳定可靠性高,便于组装拆卸,以及便于进行维修保养。
可选地,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端盖延伸至机壳外,和/或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承端盖延伸至机壳外。
可选地,通气管以及与内部电路连接的电源线从转轴内引出至机壳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筒体和第一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筒体和第二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密封件,转轴和每个轴承孔之间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以使机壳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筒体和第一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一密封件,使筒体和第一轴承端盖稳定可靠地密封连接在一起。通过在筒体和第二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二密封件,使筒体和第二轴承端盖稳定可靠地密封连接在一起。通过在转轴和每个轴承孔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实现封闭轴承孔,进而能够在机壳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进一步限制冷却绝缘液体从机壳内部的密闭空间中渗出,使机壳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胶,第三密封件包括套设于转轴和轴承孔之间的油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轮辋结构,设于筒体的外周面上,轮辋结构用于安装轮胎。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筒体外设置轮辋结构,能够在轮辋结构上安装轮胎,从而能够将该油冷电机作为轮毂电机使用,通用性好。
需要是说明的是,作为轮毂电机使用时,转轴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转子带动机壳整体转动。
可选地,轮辋结构和筒体一体成型。
在本方案中,有利于降低油冷电机的装配难度,并能够提高油冷电机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油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油冷电机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机壳,104定子,106转子,108转轴,110冷却绝缘液体,112油盖,114通气管,116气液分离装置,118防水透气装置,120腔体,122干燥剂,124筒体,126第一轴承端盖,128第二轴承端盖,130轮辋结构,132电源线,134外壳,136混合物入口,138上盖,140上滤板,142气体出口,144下滤板,146液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油冷电机。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冷电机,包括机壳102、定子104、转子106、转轴108和冷却绝缘液体110。
具体地,机壳102上开设有连通机壳102内部和机壳102外部的轴承孔,转轴108可转动地套装在轴承孔内。定子104设于机壳102中,并套装固定在转轴108上,转子106设于机壳102中,转子106套设于定子104外,且转子106与机壳10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定律产生驱动扭矩,从而使机壳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定律产生驱动扭矩,使转子106相对定子104转动。由于转子106与机壳102固定连接,定子104套装固定在转轴108上,从而使机壳102能够相对于转轴108转动。通过在机壳102中设置冷却绝缘液体110,能够通过冷却绝缘液体110将定子104和转子106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102上,然后通过机壳102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大幅提升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油冷电机还包括:通气管114,通气管114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设于机壳102中,第二端口延伸至机壳102外。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通气管114,使通气管114的第一端口设于机壳102中,通气管114的第二端口延伸至机壳102外,实现平衡机壳102的内外气压,减少由于机壳102内外压差过大而导致的电机故障,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油冷电机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116,与定子104固定连接,气液分离装置116上具有混合物入口136、液体出口146和气体出口142,气体出口142位于气液分离装置116的顶部,液体出口146位于气液分离装置116的底部,混合物入口136位于气体出口142和液体出口146之间;其中,气体出口142与第一端口相连,以限制冷却绝缘液体110从第一端口进入通气管114。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机壳102中设置气液分离装置116,能够限制机壳102中的冷却绝缘液体110通过第一端口进入到通气管114中,进而保证了通气管114调节机壳102内外气压的作用,提高了实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冷却绝缘液体110和气体一同从混合物入口进入气液分离装置116后,气液分离装置116能够将冷却绝缘液体110和气体分离,使分离后的冷却绝缘液体110从位于气液分离装置116底部的液体出口146排出至机壳102中,使分离后的气体能够从位于气液分离装置116顶部的气体出口142排出至通气管114中。从而实现将冷却绝缘液体110隔离在机壳102中,并使分离后的气体能够从通气管114排出至机壳102外,有利于将机壳中的热气体排出,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16包括外壳134、混合物入口136、上盖138、上滤板140、气体出口142、下滤板144和液体出口146,具体地,气体出口142开设在上盖138上,通气管114的第一端口与气体出口142相连。工作时,机壳102中的气液混合物(包括冷却绝缘液体110和气体的混合物)经混合物入口136进入外壳134中,外壳中的气体部分经上滤板140过滤后从气体出口142流出至通气管114,外壳中的液体部分经下滤板144过滤后从液体出口流出至机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油冷电机还包括:防水透气装置118,防水透气装置118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的腔体120、以及设置于腔体120中的干燥剂122;其中,腔体120的一个开口与第二端口相连。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水透气装置118,防水透气装置118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的腔体120,腔体120中设置有干燥剂122,腔体120的一个开口与第二端口相连通,能够对腔体120中的空气进行干燥,进而使外部水汽不易通过通气管114进入到机壳102中,减少平衡机壳102内外部气压时,由于外部水汽进入而引发的内部生锈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油冷电机品质及使用寿命,可靠性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装置118还包括:防水透气膜,腔体120的两个开口上分别盖设有至少一层防水透气膜。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腔体120的两个开口上分别盖设至少一层防水透气膜,进一步降低外部水汽通过通气管114进入机壳102中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壳102上开设有油口,油口上盖设有可拆卸的油盖112。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机壳102上开设油口,能够通过油口向机壳102中注入冷却绝缘液体110,同时能够通过油口将机壳102中的冷却绝缘液体110排出至机壳102外,以实现调节机壳102中的冷却绝缘液体110的量,实用性较高。通过在油口上设置可拆卸的油盖112,便于打开和封闭油口。
其中,可选地,油口和油盖11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可以在机壳102上设置两个油口,一个油口用于向机壳102中注入冷却绝缘液体110,另一个油口用于将机壳102中的冷却绝缘液体110排出至机壳102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绝缘液体110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冷却绝缘液体110包括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能够将电机组件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102上,以通过机壳102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具有较佳的散热作用,散热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绝缘液体110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绝缘油、矿物绝缘油和合成绝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绝缘效果且温度低于定子104温度和/或转子106温度的液体介质。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绝缘油的热传递系数大于空气热传递系数。采用绝缘油冷却方式能将电机绕组(例如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内部温度经过绝缘油介质迅速传导至机壳102,大幅提升散热面积,从而大幅提升热传导效率,达到降低电机绕组温度的目的,并达到提升电机工作效率、品质的目的。经实验证明,采用绝缘油冷却方式后,电机绕组温升能够降低50%以上。
在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106包括转子铁芯,以及绕制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定子104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
在本方案中,转子106包括转子铁芯以及绕制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定子104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可以理解,转子铁芯和定子铁芯均为中空结构,以使定子104套装固定在转轴108上,转子106套设于定子104外侧,转子106与定子104同轴设置,且转子106与定子104之间留有空隙。
其中,定子铁芯的作用是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可产生旋转磁场。
转子铁芯也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用于放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作为切割定子104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受力使转子106转动。
可选地,定子铁芯由0.35~0.5毫米厚、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环状冲片槽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可选地,转子铁芯由0.5毫米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可选地,转子绕组为鼠笼式转子绕组或绕线式转子绕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子为固定在机壳102上的磁钢,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02包括:筒体124,筒体124的两端具有开口;第一轴承端盖126,盖设于筒体124的一端开口;第二轴承端盖128,盖设于筒体124的另一端开口;其中,第一轴承端盖126和第二轴承端盖128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孔,转轴108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一个轴承孔内。
在本方案中,机壳102主要由筒体124、第一轴承端盖126和第二轴承端盖128组合,具体地,筒体124的两端具有开口,第一轴承端盖126盖设于筒体124的一端开口,第二轴承端盖128盖设于筒体124的另一端开口,其中,第一轴承端盖126和第二轴承端盖128上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孔,转轴108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一个轴承孔内。通过上述方案,使油冷电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且稳定可靠性高,便于组装拆卸,进行维修保养。
可选地,转轴108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端盖126延伸至机壳102外,和/或转轴108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承端盖128延伸至机壳102外。
可选地,通气管114以及与内部电路连接的电源线132从转轴108内引出至机壳102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24和第一轴承端盖126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筒体124和第二轴承端盖128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密封件,转轴108和每个轴承孔之间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以使机壳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筒体124和第一轴承端盖126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一密封件,使筒体124和第一轴承端盖126稳定可靠地密封连接在一起。通过在筒体124和第二轴承端盖128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二密封件,使筒体124和第二轴承端盖128稳定可靠地密封连接在一起。通过在转轴108和每个轴承孔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实现封闭轴承孔,进而能够在机壳102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进一步限制冷却绝缘液体110从机壳102内部的密闭空间渗出,使机壳10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胶,第三密封件包括套设于转轴108和轴承孔之间的油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油冷电机还包括:轮辋结构130,设于筒体124的外周面上,轮辋结构130用于安装轮胎。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筒体124外设置轮辋结构130,能够在轮辋结构130上安装轮胎,从而能够将该油冷电机作为轮毂电机使用,通用性好。
需要是说明的是,作为轮毂电机使用时,转轴108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转子106带动机壳102整体转动。
可选地,筒体124和轮辋结构130一体成型。
在本方案中,有利于降低油冷电机的装配难度,并能够提高油冷电机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油冷电机主要包括毂盖组件(即第二轴承端盖128)、转子绕组组件(即转子106)、冷却绝缘油(即冷却绝缘液体110)、端盖组件(即第一轴承端盖126)、油封、气液分离装置116、通气管114、密封螺钉(即油盖112)、注油口(即油口)、轮辋组件(即组装后的轮辋结构130和筒体124)、高温电缆线(即电源线132)和外部干燥装置(即防水透气装置118)。
通过在高温电缆线中增加一根通气管114连通油冷电机内部与外部,通气管114内端(即第一端口)与气液分离装置116连接。其中,端盖组件与筒体124以及毂盖组件与筒体124装配前均需涂密封胶,形成密封。电机轴(即转轴108)与端盖组件采用油封形成密封。在电机整机安装完成后,从注油孔注油。注油孔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同时可作为放油口,其可以设置在端盖组件或毂盖组件上。通气管114与气液分离装置116连接处涂密封胶。
可选地,机壳102内还设有用于检测转子转速的霍尔传感器。
通过上述方案,改善了散热缺陷,能够迅速将电机绕组(例如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温度降低,并保护霍尔元器件的正常工作,防止油冷电机大负载工作引起的烧毁问题,提升电机效率和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玻意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R为理想气体常数。
由该定律可知,当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为定值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在现实生活中,电动车电机制造完成时,电机内部空气的物质量与体积就已经确定。此时电机内部压强与电机的内部温度有关。当电动车骑行时,电机在做功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由于电机是密封的。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电机内部温度迅速上升。根据该定律,电机温升增加100k,电机内部压力将增加0.36个大气压(即36kpa)。电机内外压力差为36kpa,这对电机油封非常不利,将加速电机油封内部油脂的损耗,到时防水失效,同时,在强大的压强下,电机内部的部分热空气会从电机电缆线内外两层绝缘层之间排出,当电动车停止骑行时,根据该定律,由于部分热空气排除,导致电机内部空气量减少,当电机温度降回常温时,电机外部气压大于内部气压,导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电缆线(即电源线)或者损坏的油封进入电机内部,导致电机绝缘层破坏,甚至烧机。
采用防水透气装置118(带干燥剂122)干燥空气的方式,电机内部压力大时内部空气经由通气管114、干燥剂122、防水透气膜出去,电机内部压力小时,外部空气经由防水透气膜、干燥剂122、通气管114气管进入电机。不管电机处于热态还是冷态,电机内外气压迅速达到平衡,不会形成压力差。在整个交换过程中,空气都得到了干燥处理,防水透气膜也起到了透气、防水进入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油冷电机,通过在机壳中设置冷却绝缘液体,能够通过冷却绝缘液体将定子和转子上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机壳上,然后通过机壳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大幅提升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机壳内部和所述机壳外部的轴承孔;
转轴,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轴承孔内;
定子,设于所述机壳中,并套装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转子,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定子外,且所述转子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冷却绝缘液体,设于所述机壳中,用于将所述定子的热量以及所述转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机壳;
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设于所述机壳中,所述第二端口延伸至所述机壳外;
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上具有混合物入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顶部,所述液体出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所述混合物入口位于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液体出口之间;
其中,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以限制所述冷却绝缘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通气管;
所述冷却绝缘液体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植物绝缘油和矿物绝缘油;
防水透气装置,所述防水透气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的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的干燥剂;
其中,所述腔体的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
防水透气膜,所述腔体的两个开口上分别盖设有至少一层所述防水透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口,开设于所述机壳上;
油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油口上,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以及绕制在所述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和/或
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具有开口;
第一轴承端盖,盖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开口;
第二轴承端盖,盖设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端盖和所述第二轴承端盖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轴承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一个所述轴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一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二轴承端盖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转轴和每个所述轴承孔之间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以使所述机壳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轮辋结构,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所述轮辋结构用于安装轮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辋结构和所述筒体一体成型。
CN201810802483.5A 2018-07-20 2018-07-20 油冷电机 Active CN108880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2483.5A CN108880109B (zh) 2018-07-20 2018-07-20 油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2483.5A CN108880109B (zh) 2018-07-20 2018-07-20 油冷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109A CN108880109A (zh) 2018-11-23
CN108880109B true CN108880109B (zh) 2021-01-22

Family

ID=6430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2483.5A Active CN108880109B (zh) 2018-07-20 2018-07-20 油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0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978B (zh) * 2019-03-15 2020-09-25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油冷电机
JP7275431B2 (ja) * 2019-04-11 2023-05-18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718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付强 电机冷却系统
CN203056772U (zh) * 2012-12-31 2013-07-10 王咸华 一体化电动车电机
CN203816473U (zh) * 2014-03-24 2014-09-10 陈凤军 压缩气体降温除湿装置
CN204068533U (zh) * 2014-09-22 2014-12-31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结构
JP6302984B1 (ja) * 2016-10-21 2018-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109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729B (zh)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风冷散热结构
CN105264752B (zh) 具有液体冷却壳体的电机
CN108880109B (zh) 油冷电机
JP5441607B2 (ja) 電気機械を冷却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8631512B (zh) 电机及电动车
CN107923406A (zh) 具有流动冷却控制电路的电动冷却剂泵
US20130307357A1 (en)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a Closed Cooling System
WO2019154163A1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639435U (zh) 带有混流风机进行内外风路循环的电机
WO2019154156A1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TW201906286A (zh) 電機轉子液冷結構
CN110858744A (zh) 一种具有强化散热性能的轮毂电机
CN109687623A (zh) 一种导风的绝缘端盖
WO2019154155A1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104297B (zh) 内循环油冷式永磁直流电机
CN2480589Y (zh) 磁力泵
CN108768067A (zh) 减速电机
CN113783351A (zh) 行星减速器与高转矩密度轮毂电机集成一体的电驱动车轮
CN204118918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防水风冷散热结构
CN206195522U (zh) 一种汽车水冷式电机壳
JP2022529098A (ja) シャフトによる磁石の冷却回路を有する回転電気機械
CN101119055A (zh) 电动车载全密闭内液冷、外风冷式开关磁阻电机
US11858644B2 (en) Drive device for an aircraft with electric machine and cooling device
CN209434976U (zh) 一种新型双外冷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210608830U (zh) 一种带高效气体交换系统的新型结构注油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Oil-cooled mo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subbranch

Pledgor: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029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subbranch

Pledgor: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029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Oil cooled mo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subbranch

Pledgor: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093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