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662A - 机芯和钟表 - Google Patents

机芯和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662A
CN108873662A CN201810408527.6A CN201810408527A CN108873662A CN 108873662 A CN108873662 A CN 108873662A CN 201810408527 A CN201810408527 A CN 201810408527A CN 108873662 A CN108873662 A CN 108873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spring
gear
spring mechanism
wheel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85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3662B (zh
Inventor
中岛正洋
川内谷卓磨
藤枝久
铃木重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87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3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04Oscillators acting by spring tension
    • G04B17/06Oscillators with hairsprings, e.g. balanc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00Driving mechanisms
    • G04B1/10Driving mechanisms with mainspring
    • G04B1/22Compensation of changes in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mainspring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00Driving mechanisms
    • G04B1/10Driving mechanisms with mainspring
    • G04B1/16Barrels; Arbors; Barrel axl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0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6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for the effect of variations of the impul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tarde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芯和钟表,其能够实现节能化。机芯具备:往复转动的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动力传递机构,其在能够将条盒轮(24)的动力传递至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高振动模式、和能够将条盒轮(24)的动力传递至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低振动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高振动模式和低振动模式下使条盒轮(24)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以及秒轮(130),其安装有秒针(6),并且经由动力传递机构被从条盒轮(24)传递动力。

Description

机芯和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芯和钟表。
背景技术
作为机械式钟表的机芯,已知具有多个调速器的结构。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调速器分别使搭载的2个陀飞轮的各载置架(carriage)在白天和夜晚交替地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46781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基于与条盒轮啮合的二号轮的旋转来进行时刻显示,需要与动作的载置架无关地将条盒轮的转速始终维持为固定。即,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即使对动作的载置架进行切换,条盒轮处的能耗也不变化。因此,在实现条盒轮(发条)处的节能化从而使钟表的工作时间(发条的持续时间)增加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节能化的机芯和钟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机芯具备:往复转动的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其在能够将条盒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第1状态、和能够将所述条盒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下使所述条盒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以及指针轮,其安装有指针,并且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被从所述条盒轮传递动力。
根据本方式,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与条盒轮连接,因此,例如通过调整动力传递机构的齿数比等,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使条盒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由此,能够实现条盒轮(发条)处的节能化,从而使钟表的工作时间(发条的持续时间)增加。
而且,在本方式中,由于动力通过动力传递机构被从条盒轮传递至指针轮,因此,与指针轮连接于条盒轮和动力传递机构之间的结构不同,能够适当地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摆角、振动频率、扭矩等不同。并且,通过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摆角等不同,由此,在对动作的摆轮游丝机构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摆角等切换条盒轮的转速。因此,在钟表的非佩戴状态下,或者在即使处于佩戴状态中但干扰比较难以输入的状况等下,通过使摆角等较小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能够实现条盒轮处的节能化,从而使钟表的工作时间增加。
另一方面,例如在即使处于钟表的佩戴状态下或处于佩戴状态中但干扰比较容易输入的状况(运动时)等下,通过使摆角等较大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能够抑制干扰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计时精度。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比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高,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根据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使所述条盒轮旋转,并且使从所述条盒轮输出的动力变速,从而使所述指针轮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根据本方式,动力传递机构根据第1状态和第2状态使条盒轮的动力变速,由此,能够与第1状态和第2状态无关地使同一指针轮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而且,在本方式中,通过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不同,由此,在使振动频率较高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计时精度。
另一方面,在使振动频率较小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条盒轮处的节能化。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扭矩可以互不相同。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扭矩不同,由此,在使扭矩较高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计时精度。
另一方面,在使扭矩较小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条盒轮(发条)处的节能化。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与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连接的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第1太阳轮、第2太阳轮以及行星架这3个齿轮,所述第2太阳轮与所述第1太阳轮同轴配置,所述行星架将与所述第1太阳轮和所述第2太阳轮互相啮合的行星轮支承成能够自转和公转,在所述3个齿轮中,第1齿轮在所述第1状态下对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第2齿轮在所述第2状态下对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第3齿轮被从所述条盒轮传递动力。
根据本方式,通过对第1传递机构采用行星机构,能够简单地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即,在第1状态下,限制第2齿轮旋转,由此,传递至第3齿轮的动力在经由行星轮被传递至第1齿轮之后,被传递至指针轮。另一方面,在第2状态下,限制第1齿轮旋转,由此,传递至第3齿轮的动力在经由行星轮被传递至第2齿轮之后,被传递至指针轮。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行星轮根据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使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根据本方式,通过调整行星轮的齿数,能够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转速不同。由此,能够通过第1传递机构消除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的差异。因此,能够与第1状态和第2状态无关地使指针轮以固定的转速动作。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第1状态时限制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转动,在所述第2状态时限制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转动。
根据本方式,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对无助于运针的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转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将无助于运针的摆轮游丝机构的游丝保持为伸缩变形的状态(能够抑制其成为自然长度)。因此,在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后,能够使摆轮游丝机构快速地恢复为正常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钟表可以具备上述方式的机芯。
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高品质且可靠性优异的钟表。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节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的系统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差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1差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第2差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2差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低振动模式下的与图2对应的俯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机芯的系统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机芯的系统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机芯中的第1差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高振动模式的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的第2差动机构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
2:机芯;
3:表盘;
6:秒针(指针);
24:条盒轮;
26:切换机构(动力传递机构);
29:限制机构(动力传递机构);
42:第1差动机构(传递机构);
51:第1正面太阳轮(第1太阳轮);
52:第1行星架(行星架);
53:第1行星轮(行星轮);
54:第1背面太阳轮(第2太阳轮);
73:第1摆轮游丝机构;
87:第2摆轮游丝机构;
130:秒轮(指针轮);
202:机芯;
242:第1差动机构(传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钟表]
图1是钟表1的外观图。并且,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存在如下的情况:省略了钟表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并且将各钟表用部件简化后进行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是将机芯2、表盘3、各种指针4~6等装入钟表壳体7内而构成的。
钟表壳体7具备壳体主体11、壳体盖(未图示)以及罩玻璃12。在壳体主体11的侧面上的3点位置(图1的右侧)处设有柄头15。柄头15用于从壳体主体11的外侧操作机芯2。柄头15被固定于柄轴19,该柄轴19被贯穿插入壳体主体11内。
[机芯]
机芯2是将多个齿轮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构成机芯2的基板的底板21上而构成的。在底板21上组装有上述的柄轴19。柄轴19用于日期或时刻的修正。柄轴19能够绕其轴线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底板21,将钟表壳体7的罩玻璃12侧(表盘3侧)称作机芯2的“背面侧”,将壳体盖侧(表盘3侧的相反侧)称作机芯2的“正面侧”。另外,以下说明的各齿轮都是以机芯2的正反面方向为轴向来设置的。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机芯2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机芯2的系统图。并且,图3中的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在设后述的高振动模式下的动作速度为1时的、低振动模式下的动作速度的比例。
如图2、图3所示,在机芯2的底板21(参照图1)上搭载有条盒轮24、二号轮25、切换机构(动力传递机构)26、第1调速擒纵机27、第2调速擒纵机28、限制机构(动力传递机构)29、显示轮系30等。
条盒轮24在内部具有成为钟表1的动力源的发条(未图示)。例如通过使柄轴19旋转而将发条卷紧。条盒轮24借助发条退卷时的旋转力(复原力)而旋转。
二号轮25的二号小齿轮25a与条盒轮24啮合。二号轮25的二号齿轮25b与切换机构26连接。
<切换机构>
图4是机芯2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切换机构26具备第1差动机构(传递机构)42、第2差动机构43、第1四号轮44、第2四号轮45等。
第1差动机构42将经由二号轮25从条盒轮24传递来的动力传递至第1四号轮44和第2四号轮45中的任意一个。
图5是第1差动机构42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第1差动机构42的剖视图。
如图5、图6所示,第1差动机构42具有第1正面太阳轮(第1太阳轮、第3齿轮)51、第1行星架(第1齿轮)52、第1行星轮53以及第1背面太阳轮(第2太阳轮、第2齿轮)54。在第1差动机构42中,第1正面太阳轮51、第1行星架52以及第1背面太阳轮54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互相同轴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互相相对地旋转。
首先,第1行星架52具有:第1行星架轴52a;和固定于第1行星架轴52a的行星架主体部52b。
第1行星架轴52a分别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第1正面太阳轮51和第1背面太阳轮54。
行星架主体部52b在正反面方向上被配置于第1正面太阳轮51与第1背面太阳轮54之间。行星架主体部52b具有:固定于第1行星架轴52a的轮毂部61;围绕轮毂部61的轮辋部62;以及连结轮毂部61和轮辋部62的辐条部63。
在轮辋部62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行星架齿轮52c。
第1正面太阳轮51是在第1正面太阳轴51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设第1正面太阳小齿轮51b和第1正面太阳齿轮51c而构成的。
第1正面太阳轴51a形成为筒状。上述的第1行星架轴52a的正面侧端部通过轴承64贯穿插入第1正面太阳轴51a内。由此,第1正面太阳轮5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行星架52旋转。
第1正面太阳小齿轮51b位于第1正面太阳轴51a的正面侧端部。第1正面太阳小齿轮51b与二号轮25的二号齿轮25b啮合。
第1背面太阳轮54是在第1背面太阳轴54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设第1背面太阳小齿轮54b和第1背面太阳齿轮54c而构成的。
第1背面太阳轴54a形成为筒状。上述的第1行星架轴52a的背面侧端部通过轴承65贯穿插入第1背面太阳轴54a内。由此,第1背面太阳轮5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行星架52旋转。
第1行星轮5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的第1行星架52(行星架主体部52b)的辐条部63中的一个辐条部63a上。第1行星轮53是在第1行星轴53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设第1行星小齿轮53b和第1行星齿轮53c而构成的。
第1行星轴53a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一个辐条部63a。第1行星轴53a通过轴承6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一个辐条部63a。
第1行星小齿轮53b被配设于第1行星轴53a的正面侧端部(相对于行星架主体部52b位于正面侧的部分)。第1行星小齿轮53b与上述的第1正面太阳齿轮51c啮合。
第1行星齿轮53c被配设于第1行星轴53a的背面侧端部(相对于行星架主体部52b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第1行星齿轮53c与上述的第1背面太阳小齿轮54b啮合。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行星轮53随着第1行星架52的旋转而绕第1太阳轴51a、54a公转,并且随着太阳轮51、54的旋转而相对于第1行星架52自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差动机构42的齿数如以下的表1这样设定。
【表1】
齿轮 齿数
第1背面太阳小齿轮 20
第1正面太阳齿轮 30
第1行星齿轮 20
第1行星小齿轮 10
这种情况下,如以下的表2所示,在将第1行星架52固定时,第1背面太阳轮54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增速比)为“3”。另一方面,在将第1背面太阳轮54固定时,第1行星架52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增速比)为“1.5”。即,将第1行星架52固定时的第1背面太阳轮54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成为将第1背面太阳轮54固定时的第1行星架52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的2倍。
【表2】
输入 固定 第1背面太阳轮 第1正面太阳轮 第1行星架
第1正面太阳轮 第1行星架 3 1 0
第1正面太阳轮 第1背面太阳轮 0 1 1.5
如图4所示,第1四号轮44的第1四号小齿轮44a与上述的第1行星架齿轮52c啮合。第1四号轮44的第1四号齿轮44b与第1调速擒纵机27连接。
第2四号轮45的第2四号小齿轮45a与上述的第1背面太阳齿轮54c啮合。第2四号轮45的第2四号齿轮45b与第2调速擒纵机28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四号轮44、45的四号小齿轮44a、45a彼此的齿数、和四号齿轮44b、45b彼此的齿数分别为相同的数量。
如图2、图4所示,第1调速擒纵机27具有第1擒纵轮71、第1擒纵叉72、第1摆轮游丝机构73。
第1擒纵轮71具有第1擒纵齿轮71a和第1擒纵小齿轮71b。第1擒纵小齿轮71a与上述的第1四号轮44的第1四号齿轮44b啮合。即,第1擒纵轮71随着第1四号轮44的旋转而旋转。
第1擒纵叉72构成为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而能够往复转动。第1擒纵叉72具备一对叉瓦74a、74b。叉瓦74a、74b随着第1擒纵叉72的往复转动而与第1擒纵轮71的第1擒纵齿轮71a交替地卡合。当一对叉瓦74a、74b中的一个叉瓦与第1擒纵齿轮71a卡合时,第1擒纵轮71暂时停止旋转。另外,当一对叉瓦74a、74b从第1擒纵齿轮71a脱离时,第1擒纵轮71旋转。这些动作连续地重复,由此,第1擒纵轮71间歇地旋转。并且,通过第1擒纵轮71的间歇的旋转运动,使得上述的切换机构26间歇地动作。
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对第1擒纵轮71进行调速(使第1擒纵轮71以固定的速度擒纵。)。第1摆轮游丝机构73主要具有第1摆轴81、第1摆轮82和第1游丝83。
第1摆轴81借助从第1游丝83传递的动力,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且以固定的振动频率正反转动。第1摆轴81与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往复转动同步地重复进行第1擒纵叉72与擒纵叉箱(アンクルハコ)(未图示)的卡合和脱离。由此,通过使第1擒纵叉72往复转动,由此叉瓦74a、74b重复进行与第1擒纵轮71的卡合和脱离。
第1摆轮82通过圧入等被固定于第1摆轴81。
在从正反面方向观察的俯视时,第1游丝83是涡卷状的平游丝。第1游丝83的内端部与第1摆轴81连结,外端部与外桩(未图示)连结。
第2调速擒纵机28具有第2擒纵轮85、第2擒纵叉86以及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并且,第2调速擒纵机28是与第1调速擒纵机27相同的结构,因此适当地省略说明。
第2擒纵轮85具有第2擒纵齿轮85a和第2擒纵小齿轮85b。第2擒纵小齿轮85a与上述的第2四号轮45的四号齿轮45b啮合。即,第2擒纵轮85随着第2四号轮45的旋转而旋转。并且,第2擒纵小齿轮85b的齿数被设定为第1擒纵轮71的第1擒纵小齿轮71b的齿数的2倍。
第2擒纵叉86具备一对叉瓦91a、91b。叉瓦91a、91b随着第2擒纵叉86的往复转动而与第2擒纵轮85的第2擒纵齿轮85a交替地卡合,从而间歇地旋转。并且,通过第2擒纵轮71的间歇的旋转运动,使得上述的切换机构26间歇地动作。
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对第2擒纵轮85进行调速(使第2擒纵轮85以固定的速度擒纵。)。第2摆轮游丝机构87主要具有第2摆轴92、第2摆轮93和第2游丝94。
在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被设定为4Hz(1秒钟振动8次)。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被设定为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的1/2倍(2Hz(1秒钟振动4次))。并且,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F由下式(1)表示。在式(1)中,I表示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K表示游丝的“弹簧常数”。
根据式(1)可知,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F对应于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转动惯量I或游丝83、94的弹簧常数K而变化。具体来说,转动惯量I越小,振动频率F变得越高,弹簧常数K越大,振动频率F变得越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转动惯量I(第1摆轮82的外径)比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转动惯量I(第2摆轮93的外径)小,由此使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F不同。并且,也可以变更摆轮82、93的材料等来调整转动惯量I。另外,也可以通过使游丝83、94的弹簧常数K不同而使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F不同。进而,只要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F不同,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图7是第2差动机构43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第2差动机构43的剖视图。
如图7、图8所示,第2差动机构43将第1差动机构42的动力传递至显示轮系30。具体来说,第2差动机构43具有第2正面太阳轮101、第2行星架102、第2行星轮103以及第2背面太阳轮104。在第2差动机构43中,第2正面太阳轮101、第2行星架102以及第2背面太阳轮104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互相同轴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互相相对地旋转。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差动机构42相同的结构,适当地省略说明。
首先,第2行星架102具有:第2行星架轴102a;和固定于第2行星架轴102a的行星架主体部102b。
第2行星架轴102a分别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第2正面太阳轮101和第2背面太阳轮104。
行星架主体部102b被配置于第2正面太阳轮101与第2背面太阳轮104之间。行星架主体部102b具有:固定于第2行星架轴102a的轮毂部110;围绕轮毂部110的轮辋部111;以及连结轮毂部110和轮辋部111的辐条部112。
在轮辋部111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行星架齿轮102c。第2行星架齿轮102c与上述的第1行星架52的第1行星架齿轮52c啮合。
第2正面太阳轮101是在第2正面太阳轴101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设第2正面太阳小齿轮101b和第2正面太阳齿轮101c而构成的。
第2正面太阳轴101a形成为筒状。上述的第2行星架轴102a的正面侧端部通过轴承115贯穿插入第2正面太阳轴101a内。
第2背面太阳轮104是在第2背面太阳轴104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设第2背面太阳小齿轮104b和第2背面太阳齿轮104c而构成的。
第2背面太阳轴104a形成为筒状。上述的第2行星架轴102a的背面侧端部通过轴承116贯穿插入第2背面太阳轴104a内。
第2背面太阳齿轮104c与上述的第1背面太阳齿轮54c啮合。
第2行星轮10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的第2行星架102(行星架主体部102b)的辐条部112中的一个辐条部112a上。第2行星轮103是在第2行星轴103a上的正反面方向的两端部配设第2行星小齿轮103b和第2行星齿轮103c而构成的。
第2行星轴103a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一个辐条部112a。第2行星轴103a通过轴承11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一个辐条部112a。
第2行星小齿轮103b被配设于第2行星轴103a的正面侧端部(相对于行星架主体部102b位于正面侧的部分)。第2行星小齿轮103b与上述的第2正面太阳小齿轮101b啮合。
第2行星齿轮103c被配设于第2行星轴103a的背面侧端部(相对于行星架主体部102b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第2行星齿轮103c与上述的第2背面太阳小齿轮104b啮合。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2行星轮103随着第2行星架102的旋转而绕第2太阳轴101a、104a公转,并且随着太阳轮101、104的旋转而相对于第2行星架102自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差动机构43的齿数如以下的表3这样设定。
【表3】
齿轮 齿数
第2背面太阳小齿轮 20
第2正面太阳齿轮 40
第2行星齿轮 20
第2行星小齿轮 20
这种情况下,如以下的表4所示,在将第2行星架102固定时,第2正面太阳轮101相对于第2背面太阳轮104的变速比(减速比)为“0.5”。另一方面,在将第2背面太阳轮104固定时,第2正面太阳轮101相对于第2行星架102的变速比(减速比)为“0.5”。即,第2正面太阳轮101相对于第2背面太阳轮104的变速比被设定为与第2正面太阳轮101相对于第2行星架102的变速比相等。
【表4】
输入 固定 第2背面太阳轮 第2正面太阳轮 第2行星架
第2背面太阳轮 第2行星架 1 0.5 0
第2行星架 第2背面太阳轮 0 0.5 1
如图2所示,限制机构29交替地限制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往复转动。具体来说,限制机构29具备转动轴120、转动杆121、第1制动靴122以及第2制动靴123。
转动轴120在正反面方向上延伸。转动轴120构成为能够与例如柄轴19的绕轴线的旋转操作联动地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
转动杆121被固定于转动轴120。转动杆121以转动轴120为中心,向与正反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側延伸。
第1制动靴122与转动杆121的第1端部连结。第2制动靴123与转动杆121的第2端部(以将转动轴120夹在中间的方式与转动杆121的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第1制动靴122和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第1摆轮82)彼此、以及第2制动靴12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第2摆轮93)彼此随着转动轴120的转动(柄轴19的旋转操作)而交替地接触/分离。具体来说,当第1制动靴122和第1摆轮82抵接时,第2制动靴123和第2摆轮93分离。由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转动被限制,另一方面,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转动被允许。另外,当第1制动靴122和第1摆轮82分离时,第2制动靴123和第2摆轮93抵接。由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转动被允许,另一方面,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转动被限制。
限制机构29只要是对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转动交替地进行限制的结构,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制动靴122、123一体地连结于转动杆121,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各制动靴122、123。
制动靴122、123对摆轮游丝机构73、87进行限制的限制方法不限于摆轮游丝机构73、87与制动靴122、123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是摆轮游丝机构73、87和对应的制动靴122、123通过凹凸等进行卡合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制动靴122、123相对于对应的摆轮82、93接触/分离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只要是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转动被交替地限制的结构,则也可以是与摆轮82、93以外的部分(例如,摆轴81、92等)接触/分离的结构。
如图4所示,显示轮系30具有秒轮130、分轮(未图示)和时轮(未图示)。
秒轮130与上述的第2正面太阳轮101的第2正面太阳齿轮101c啮合。在秒轮130上安装有上述的秒针6。秒轮130以60秒旋转1圈的方式来设定齿数。
分轮例如与秒轮啮合。在分轮上安装有分针5。分轮以60分钟旋转1圈的方式来设定齿数。
时轮例如与分轮啮合。在时轮上安装有时针4。时轮以12小时旋转1圈的方式来设定齿数。
[作用]
接下来,对上述的钟表1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能够切换为通过第1调速擒纵机27控制条盒轮24的旋转的高振动模式(第1状态)、和通过第2调速擒纵机28控制条盒轮24的旋转的低振动模式(第2状态)来进行动作。如图2所示,各模式的切换例如如上述那样通过借助柄轴19的旋转操作操作限制机构29来进行。即,高振动模式是第1制动靴122和第1摆轮82互相分离而允许第1摆轮游丝机构73转动的状态。低振动模式是第2制动靴123和第2摆轮93互相分离而允许第2摆轮游丝机构87转动的状态。
<高振动模式>
首先,对高振动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当条盒轮24借助发条的动力而旋转时,二号轮25旋转。二号轮25的旋转力被传递至第1差动机构42的第1正面太阳轮51,由此,第1正面太阳轮51旋转。
在此,在高振动模式下,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转动被限制,因此第2调速擒纵机28、第2四号轮45和第1背面太阳轮54停止动作。因此,在高振动模式下,条盒轮24的动力未被传递至第2摆轮游丝机构87,而是被传递至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具体来说,在高振动模式下,当第1正面太阳轮51旋转时,第1行星轮53一边绕第1太阳轴51a、54a公转一边进行自转,并且,第1行星架52旋转。当第1行星架52旋转时,第1四号轮44旋转,由此,旋转力并传递至第1擒纵轮71。
通过使第1擒纵叉72随着第1擒纵轮71的旋转而转动,由此,第1擒纵轮71的旋转力被赋予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借助第1擒纵轮71的旋转力和第1游丝83的弹力绕第1摆轴81以固定的振动频率(4Hz)往复转动。通过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往复转动,由此,叉瓦74a、74b与第1擒纵齿轮71a交替地卡合/脱离。由此,第1擒纵轮71间歇地旋转,从而第1四号轮44或第1差动机构42(第1正面太阳轮51、第1行星架52和第1行星轮53)间歇地动作。
另一方面,在第1差动机构42中,第1行星架52的旋转力经由第2行星架102被传递至第2差动机构43。此时,由于第1背面太阳轮54停止,因此第2背面太阳轮104维持停止的状态。由此,在高振动模式下,当第2行星架102旋转时,第2行星轮103一边绕第2太阳轴101a、104a公转一边自转。其结果是,第2正面太阳轮101以第2行星架102的一半的转速旋转(参照表4)。第2正面太阳轮101的旋转力被传递至显示轮系30,由此使钟表1行进。即,在高振动模式下,第1摆轮游丝机构73振动8次,由此,秒针6(秒轮130)在1秒内分8步运针。
<低振动模式>
接下来,对低振动模式进行说明。图9是低振动模式下的与图2对应的俯视图。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高振动模式相同的动作,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图3、图9所示,在低振动模式下,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转动被限制,因此第1调速擒纵机27、第1四号轮44以及第1行星架52的动作停止。因此,在低振动模式下,条盒轮24的动力未被传递至第1摆轮游丝机构73,而是被传递至了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具体来说,在低振动模式下,当第1正面太阳轮51随着二号轮25的旋转而旋转时,第1行星轮53自转,由此,第1背面太阳轮54旋转。由此,通过使第2四号轮45旋转,旋转力被传递至第2擒纵轮85。
通过使第2擒纵叉86随着第2擒纵轮85的旋转而转动,由此,第2擒纵轮85的旋转力被赋予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借助第2擒纵轮85的旋转力和第2游丝94的弹力绕第2摆轴92以固定的振动频率(2Hz)往复转动。通过使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往复转动,由此,叉瓦91a、91b与第2擒纵齿轮85a交替地卡合/脱离。由此,第2擒纵轮85间歇地旋转,从而第2四号轮45或第1差动机构42(第1正面太阳轮51、第1行星轮53以及第1背面太阳轮54)间歇地动作。
在此,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被设定为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的一半。另外,在第1差动机构42中,如表2所示,将第1行星架52固定时的第1正面太阳轮51相对于第1背面太阳轮54的变速比、以及将第1背面太阳轮54固定时的第1正面太阳轮51相对于第1行星架52的变速比分别被设定为“1”。因此,低振动模式下的条盒轮24的转速成为高振动模式下的条盒轮24的转速的一半。
另一方面,在第1差动机构42中,如表2所示,将第1行星架52固定时的第1背面太阳轮54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成为将第1背面太阳轮54固定时的第1行星架52相对于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变速比的2倍。因此,低振动模式下的第1背面太阳轮54的转速与高振动模式下的第1行星架52的转速相同。即,高振动模式和低振动模式下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之差在第1差动机构42中被消除,由此,在低振动模式和高振动模式下,从第1差动机构42向第2差动机构43的输出变得相等。
并且,在第1差动机构42中,第1背面太阳轮54的旋转力经由第2背面太阳轮104被传递至第2差动机构43。此时,第1行星架52停止,因此第2行星架102维持停止的状态。由此,在低振动模式下,当第2背面太阳轮104旋转时,第2行星轮103自转。因此,第2正面太阳轮101以第2背面太阳轮104的一半的转速旋转(参照表4)。由此,在低振动模式和高振动模式的双方,第2正面太阳轮101的转速变得相同。并且,第2正面太阳轮101的旋转力被传递至显示轮系30,由此使钟表1行进。即,在低振动模式下,第2摆轮游丝机构87振动4次,由此,秒针6(秒轮130)在1秒内分4步运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1差动机构42使条盒轮24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并且,条盒轮24的动力经由第1差动机构42被传递至显示轮系30。
根据该结构,与显示轮系30连接于条盒轮24和第1差动机构42之间的结构不同,在对动作的摆轮游丝机构73、87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等来切换条盒轮24的转速。由此,例如在即使处于钟表1的佩戴状态下或处于佩戴状态中但比较大的干扰容易输入的情况下(运动时)等,通过设定为高振动模式,能够抑制干扰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计时精度。
另一方面,在钟表1的非佩戴状态下,或者在即使处于佩戴状态中但干扰比较难以输入的状况等下,通过设定为低振动模式,能够实现条盒轮24(发条)处的节能化,从而使钟表1的工作时间(发条的持续时间)增加。另外,能够抑制各齿轮的磨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切换机构26根据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而使条盒轮24旋转,并且使从条盒轮24输出的动力变速,从而使秒轮130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根据该结构,在各模式下,能够使同一秒轮130以固定的转速旋转。而且,通过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设定得比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高,由此,在高振动模式下,能够可靠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计时精度。
另一方面,通过将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设定得比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小,由此,在低振动模式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条盒轮24(发条)处的节能化,并且能够抑制各齿轮的磨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对第1差动机构42采用行星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第1差动机构42采用行星机构,能够简单地切换为高振动模式和低振动模式。即,在高振动模式下,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转动被限制,因此第1背面太阳轮54的旋转停止。因此,传递至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动力在经由第1行星轮53被传递至第1行星架52之后,被传递至显示轮系30。另一方面,在低振动模式下,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转动被限制,因此第1行星架52的旋转停止。因此,传递至第1正面太阳轮51的动力在经由第1行星轮53被传递至第1背面太阳轮54之后,被传递至显示轮系30。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第1行星轮53的齿数,能够使第1行星架52和第1背面太阳轮54的转速不同。由此,能够通过第1差动机构42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消除。从而,能够与高振动模式和低振动模式无关地使显示轮系30以固定的转速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限制机构29,其中,该限制机构29在高振动模式下限制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往复转动,在低振动模式下限制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往复转动。
根据该结构,在各模式下,对无助于运针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往复转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将无助于运针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游丝83、94保持为伸缩变形的状态(能够抑制其成为自然长度)。因此,在模式切换后,能够使摆轮游丝机构73、87快速地恢复为正常动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由于具备上述的机芯2,因此能够提供高品质且可靠性优异的钟表1。
(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第1差动机构42和第2差动机构43直接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第1差动机构42和第2差动机构43通过四号轮44、45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第1差动机构42与四号轮44、45或调速擒纵机27、28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第1差动机构42通过第2差动机构43与四号轮44、45或调速擒纵机27、28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第1差动机构42来消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通过调整在第1差动机构42与调速擒纵机27、28之间设置的齿轮(例如,四号轮44、45等)的齿数,来消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第1正面太阳轮51与二号轮25连接,第1行星架52与第1四号轮44连接,第1背面太阳轮54与第2四号轮45连接,但是,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只要第1差动机构42的3个齿轮分别与二号轮25、四号轮44、45连接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通过限制机构29的动作,对应于各模式使第1行星架52和第1背面太阳轮54中的任意一方的旋转停止,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另行设置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在各模式中使第1行星架52和第1背面太阳轮54中的任意一方的旋转停止。特别是,在不具有限制机构29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止动机构切换针对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动力传递。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对第1差动机构242采用了离合机构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图12是第1差动机构242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2所示的机芯202中,第1差动机构242主要具有正面齿轮210、背面齿轮211、中间齿轮212、离合板(正面离合板213和背面离合板214)。
首先,中间齿轮212具有:中间轴212a;和固定于中间轴212a的齿部212b。
中间轴212a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正面齿轮210和背面齿轮211,并且构成为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而能够旋转。另外,中间轴212a构成为能够与齿部212b一起在正反面方向上移动。
齿部212b与上述的二号轮25啮合。
正面齿轮210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齿部212b被配设在正面侧。正面齿轮210通过轴承2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间轴212a。正面齿轮210与上述的第2四号轮45(例如,第2四号小齿轮45a)连接,并且与第2差动机构43的某一个齿轮(例如,第2背面太阳轮104)连接。
背面齿轮211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齿部212b被配设在背面侧。背面齿轮211通过轴承2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间轴212a。背面齿轮211与上述的第1四号轮44(例如,第1四号小齿轮44a)连接,并且与第2差动机构43的某一个齿轮(例如,第2行星架102)连接。
正面离合板213相对于中间轴212a上的齿部212b被固定在正面侧。正面离合板213构成为随着中间齿轮212在正反面方向上的移动而能够与正面齿轮210接触/分离。即,在正面离合板213与正面齿轮210抵接的状态下,由于正面离合板213与正面齿轮210之间的摩擦力而限制了正面齿轮210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旋转。由此,中间齿轮212和正面齿轮210构成为进行共转。另一方面,在正面离合板213从正面齿轮210离开的状态下,正面齿轮210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旋转被允许。
背面离合板214相对于中间轴212a上的齿部212b被固定在背面侧。背面离合板214构成为随着中间齿轮212在正反面方向上的移动而能够与背面齿轮211接触/分离。并且,各离合板213、214与对应的齿轮210、211的卡合方法不限于摩擦,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各离合板213、214和对应的齿轮210、211通过凹凸等进行卡合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机芯202具备对中间齿轮212的朝向正反面方向的移动进行操作的切换杆230。切换杆230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中间轴212a的正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在正反面方向上按压中间齿轮212。并且,切换杆230能够通过例如柄轴19等来操作。
图13是用于说明高振动模式的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芯202中,在高振动模式时,在通过限制机构29限制着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往复转动的状态下,通过背面离合板214使中间齿轮212和背面齿轮211成为连接状态。由此,条盒轮24的动力经由二号轮25被传递至第1差动机构242。并且,在第1差动机构242中,中间齿轮212和背面齿轮211一起转动,由此,动力被传递至第1四号轮44或第2差动机构43。其结果是,显示轮系30进行动作,使得钟表1行进。即,在高振动模式下,第1摆轮游丝机构73振动8次,由此,秒针6(秒轮130)在1秒内分8步运针。并且,在高振动模式下,中间齿轮212相对于正面齿轮210空转。因此,条盒轮24的动力没有被传递至第2调速擒纵机28。
如图12所示,在低振动模式时,在通过限制机构29限制着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往复转动的状态下,通过正面离合板213使中间齿轮212和正面齿轮210成为连接状态。由此,中间齿轮212和正面齿轮210借助经由二号轮25传递至第1差动机构242的动力而共转。由此,动力被传递至第2四号轮45或第2差动机构43,由此使钟表1行进。并且,在低振动模式下,中间齿轮212相对于背面齿轮211空转。因此,条盒轮24的动力没有被传递至第1调速擒纵机27。
在此,例如通过使正面齿轮210和背面齿轮211的齿数分别不同,能够消除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具体来说,以下述方式设定正面齿轮210和背面齿轮211的齿数:正面齿轮210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变速比成为背面齿轮211相对于中间齿轮212的变速比的一半。由此,能够通过第1差动机构242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消除。即,低振动模式下的正面齿轮210的转速变得与高振动模式下的背面齿轮211的转速相同。其结果是,在低振动模式下,第2摆轮游丝机构87振动4次,由此,秒针6(秒轮130)在1秒内分4步运针。但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通过各四号轮44、45或第2差动机构43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消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1差动机构242采用离合机构,能够根据各模式简单地切换条盒轮24与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连接。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正面齿轮210和背面齿轮211的齿数分别不同,由此能够通过第1差动机构242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的差异消除。由此,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的限制机构2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第1差动机构242采用离合机构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对第2差动机构43采用由与上述的第1差动机构242相同的结构构成的离合机构。
另外,作为对第2差动机构243采用的离合机构,也可以采用图14所示的单向离合机构。图14所示的第2差动机构243主要具备中间齿轮250、正面齿轮251以及背面齿轮252。
中间齿轮250具有:中间轴250a;和固定于中间轴250a的齿部250b。
中间轴250a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正面齿轮210和背面齿轮211,并且构成为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而能够旋转。
齿部250b与上述的显示轮系30的秒轮130啮合。
正面齿轮251通过正面离合器260被支承于中间轴250a。正面离合器260例如是凸轮式的单向离合机构。即,正面离合器260主要具备:固定于正面齿轮251的外圈(未图示);固定于中间轴250a的内圈;介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辊子(未图示);以及对辊子施力的施力部件(未图示)。关于正面离合器260,在正面齿轮251相对于中间齿轮250欲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圈和外圈通过辊子连接。由此,中间齿轮250和正面齿轮251共转。另一方面,在正面齿轮251相对于中间齿轮250欲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圈与外圈的连接状态被解除。由此,正面齿轮251相对于中间齿轮250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被允许。
背面齿轮252通过背面离合器261被支承于中间轴250a。背面离合器261是与上述的正面离合器260相同的结构。关于背面离合器261,在背面齿轮252相对于中间齿轮250欲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圈和外圈通过辊子连接。由此,中间齿轮250和背面齿轮252共转。另一方面,在背面齿轮252相对于中间齿轮250欲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圈与外圈的连接状态被解除。由此,背面齿轮252相对于中间齿轮250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被允许。
根据该结构,在高振动模式下,当正面齿轮251随着从第1差动机构42传递的动力而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正面齿轮251和中间齿轮250成为连接状态,正面齿轮251和中间齿轮250共转。由此,秒轮130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在高振动模式下,通过使中间齿轮250相对于背面齿轮252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中间齿轮250相对于背面齿轮252空转。因此,条盒轮24的动力没有被传递至第2调速擒纵机28。
另一方面,在低振动模式下,当背面齿轮252随着从第1差动机构42传递的动力而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背面齿轮252和中间齿轮250成为连接状态,背面齿轮252和中间齿轮250共转。由此,秒轮130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在低振动模式下,通过使中间齿轮250相对于正面齿轮251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中间齿轮250相对于正面齿轮251空转。因此,条盒轮24的动力没有被传递至第1调速擒纵机27。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切换机构采用了行星机构或离合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切换机构只要是能够将从条盒轮24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中的任意一方的结构即可。这种情况下,切换机构可以是例如对应于各模式而与各四号轮44、45交替地啮合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振动频率设定为4Hz并将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振动频率设定为2Hz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各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振动频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2个摆轮游丝机构73、87的机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具有3个以上的摆轮游丝机构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低振动模式下的条盒轮24的转速设定为高振动模式下的条盒轮24的转速的一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在各模式中,只要条盒轮24的转速不同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振动频率不同的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只要是如下的结构即可:在第1状态(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高振动模式)和第2状态(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低振动模式)下,条盒轮24的转速不同。例如,也可以是,在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中,使摆角、振动频率和扭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不同,由此使条盒轮24的转速不同。
在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扭矩不同的情况下,在使扭矩较大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计时精度。另一方面,在使扭矩较小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条盒轮处的节能化。
另外,在使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的摆角不同的情况下,在使摆角较大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计时精度。另一方面,在使摆角较小的摆轮游丝机构动作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条盒轮处的节能化。
并且,在第1摆轮游丝机构73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87中,能够适当地变更摆角、振动频率和扭矩的大小关系。这种情况下,例如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摆角、振动频率和扭矩可以都比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大。另外,第1摆轮游丝机构73的摆角、振动频率和扭矩的任意一方的值可以比第2摆轮游丝机构87大(第1摆轮游丝机构73中的其它值可以在第2摆轮游丝机构87以下)。
而且,即使在使用了具有同一性能(摆角、振动频率和扭矩相同)的摆轮游丝机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动力传递机构中变更齿数比等,也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使条盒轮24的转速不同。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实现条盒轮处的节能化,从而增加钟表的工作时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将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至同一显示轮系30(秒轮13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动力传递机构向不同的显示轮系30传递动力。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7)

1.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
往复转动的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第2摆轮游丝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其在能够将条盒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第1状态、和能够将所述条盒轮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下使所述条盒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以及
指针轮,其安装有指针,并且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被从所述条盒轮传递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互不相同,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根据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使所述条盒轮旋转,并且使从所述条盒轮输出的动力变速,从而使所述指针轮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扭矩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扭矩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与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连接的传递机构,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第1太阳轮、第2太阳轮以及行星架这3个齿轮,所述第2太阳轮与所述第1太阳轮同轴配置,
所述行星架将与所述第1太阳轮和所述第2太阳轮互相啮合的行星轮支承成能够自转和公转,
在所述3个齿轮中,第1齿轮在所述第1状态下对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
第2齿轮在所述第2状态下对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
第3齿轮被从所述条盒轮传递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轮根据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频率使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第1状态时限制所述第2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转动,在所述第2状态时限制所述第1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转动。
7.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钟表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芯。
CN201810408527.6A 2017-05-09 2018-05-02 机芯和钟表 Active CN108873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2784 2017-05-09
JP2017092784A JP6847757B2 (ja) 2017-05-09 2017-05-09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662A true CN108873662A (zh) 2018-11-23
CN108873662B CN108873662B (zh) 2021-06-15

Family

ID=6413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8527.6A Active CN108873662B (zh) 2017-05-09 2018-05-02 机芯和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47757B2 (zh)
CN (1) CN108873662B (zh)
CH (1) CH713779B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113A (zh) * 2005-03-23 2008-04-02 玛伯莉亚有限公司 计时器机芯
CH697529B1 (fr) * 2004-12-21 2008-11-28 Montres Breguet Sa Mouvement de montre comportant deux régulateurs.
CN102314144A (zh) * 2010-07-09 2012-01-11 宝玑表有限公司 具有固定质心的摆轮游丝
CN202257055U (zh) * 2011-06-09 2012-05-30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机械手表多游丝调速机构
US20130051191A1 (en) * 2010-04-21 2013-02-28 Team Smartfish Gmbh Controller for a clockwork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202904231U (zh) * 2012-08-14 2013-04-24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钟表指针的调整机构
CN204116818U (zh) * 2014-09-09 2015-01-21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机芯简单可靠的双层差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1676B1 (fr) * 2009-02-24 2011-07-20 Montres Breguet SA Pièce d'horlogerie comportant un chronographe et une montre
CH708658A1 (fr) * 2013-10-03 2015-04-15 Gfpi S A Mouvement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engrenage différentiel entre organes régla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7529B1 (fr) * 2004-12-21 2008-11-28 Montres Breguet Sa Mouvement de montre comportant deux régulateurs.
CN101156113A (zh) * 2005-03-23 2008-04-02 玛伯莉亚有限公司 计时器机芯
US20130051191A1 (en) * 2010-04-21 2013-02-28 Team Smartfish Gmbh Controller for a clockwork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2314144A (zh) * 2010-07-09 2012-01-11 宝玑表有限公司 具有固定质心的摆轮游丝
CN202257055U (zh) * 2011-06-09 2012-05-30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机械手表多游丝调速机构
CN202904231U (zh) * 2012-08-14 2013-04-24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钟表指针的调整机构
CN204116818U (zh) * 2014-09-09 2015-01-21 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机芯简单可靠的双层差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H713779A2 (fr) 2018-11-15
JP2018189526A (ja) 2018-11-29
JP6847757B2 (ja) 2021-03-24
CN108873662B (zh) 2021-06-15
CH713779B1 (fr) 2022-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1242B (zh) 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系统的手表
CN104049518A (zh) 转矩调整装置、机芯及机械式钟表
CN103631129B (zh) 钟表显示功能的修正设备
WO2015021765A1 (zh) 一种机械手表的三轴陀飞轮机构
CN108873661A (zh) 机芯和钟表
US4259735A (en) Timepiece movement with differential gear mechanism
CN108873662A (zh) 机芯和钟表
CN101720452B (zh) 包含卡罗素的钟表机芯
CN107850188A (zh) 行星辊驱动型内接式行星齿轮减速装置
CN105404130A (zh) 恒力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4914707B (zh) 特殊显示机构、机芯和钟表
CN110095971A (zh) 机芯和钟表
US3901021A (en) Automatic winding watch
CN101598926A (zh) 一种双陀飞轮机械手表的行星轮系
CN106292242B (zh) 一种手表时分针行星显示传动机构
CN204790321U (zh) 手表时分针行星显示传动机构
CN205176485U (zh)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CN104238339B (zh) 显示机构、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209417527U (zh) 间歇性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CN201007790Y (zh) 世界时手表的二时区24时指针的独立调整机构
JP2988843B2 (ja) 時計の修正機構
JP2022506398A (ja) 時計機構用の、可変幾何形状を持つ回転すい
CN110843996A (zh) 适用于自行车的变速箱
CN202794857U (zh) 一种陀飞轮手表的双摆轮机构
CN201141993Y (zh) 手表调速机构的飞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