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0530B -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0530B
CN108870530B CN201710343589.9A CN201710343589A CN108870530B CN 108870530 B CN108870530 B CN 108870530B CN 201710343589 A CN201710343589 A CN 201710343589A CN 108870530 B CN108870530 B CN 108870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ir
generating device
wind generating
ion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35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0530A (zh
Inventor
关婷婷
闫宝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35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05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852 priority patent/WO20182101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0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0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0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0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包括:网状电极,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延伸;多个针状电极,沿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分布在网状电极的下游侧,且针状电极的尖端指向网状电极;针架,用于固定多个针状电极;以及屏蔽网,设置于针架的背对网状电极的一侧,且屏蔽网与针架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针状电极朝向背离网状电极的一侧放电。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Description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具有该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在针电极(即电晕极)与接收极(即网电极)之间加上一定高压后,产生前向电晕放电,针电极的针尖附近的气体发生电离,形成数以亿级的离子,结合空气分子或尘埃颗粒,使其带电,并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迅速被接收极吸引,保持惯性而继续运动,形成有益的离子风。
为了减少噪音,现有的一些空调室内机通常采用离子风模块代替送风风机实现送风,或者采用离子风模块和送风风机同时驱动送风。无论如何,离子风模块的性能和送风效果都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设计人在对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在产生离子风的同时,负高压电晕极(即针状电极)会产生少量的后向放电、打火等现象。如果对这些现象不做处理,金属材质的换热装置会成为后向放电的接收极。这样就会出现换热装置带电、高压漏电等问题,具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针状电极后向放电,消除漏电隐患的离子风发生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每个针状电极与网状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并保持恒定不变。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又一个目的是保证针状电极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良好、噪音较低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
网状电极,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延伸;
多个针状电极,沿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分布在所述网状电极的下游侧,且所述针状电极的尖端指向所述网状电极;
针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针状电极;以及
屏蔽网,设置于所述针架的背对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且所述屏蔽网与所述针架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所述针状电极朝向背离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放电。
可选地,所述针架具有用于与所述针状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杆,至少所述导电杆的背离所述针状电极的侧向表面设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屏蔽网与所述针架之间的间隙为范围在3mm~10mm之间的任一值。
可选地,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设有定型架,所述定型架固定在所述放电模组的壳体上,以使所述网状电极始终保持在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的平面状态。
可选地,所述针架还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筋,多个所述导电杆相互平行,所述导电杆和所述加强筋交错设置,每个所述导电杆与每个所述加强筋的相交处均设有一个所述针状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
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可选地,具有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送风口呈圆形,且每个所述开闭结构均包括:
中央挡板,其固定不动地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中央,且其外周缘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出风区域;以及
多个曲形叶片,沿所述中央挡板的周向依次设置,配置成可向所述中央挡板的中心聚拢以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出风区域,以及配置成可向背离所述中央挡板中心的方向展开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出风区域。
可选地,每个所述曲形叶片包括:
外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二圆弧形区段;以及
内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三圆弧形区段和第四圆弧形区段,所述内轮廓边缘部在所述多个曲形叶片聚拢时朝向所述中央挡板的中心;其中
所述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四圆弧形区段沿指向所述曲形叶片的根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所述曲形叶片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所述第二圆弧形区段和第三圆弧形区段沿指向所述曲形叶片的末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所述曲形叶片的末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
可选地,设有所述开闭机构的送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设有所述开闭机构的送风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轴流风机。
可选地,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深方向上,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每个所述送风口的后侧均设有一导风结构,每个所述导风结构均包括:
转动环,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正对相应的一个所述送风口设置,所述转动环配置成可控地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以及
两个摆叶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每个所述摆叶组件包括摆叶驱动机构和多片摆叶,所述多片摆叶设置于所述转动环的内侧,每片所述摆叶均具有一自转轴,所述摆叶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每片所述摆叶自传,且使所述多片摆叶同步运动。
本发明的离子风发生装置通过在其每个放电模组的针架的背对网状电极的一侧设置屏蔽网,当针状电极出现后向放电现象时,屏蔽网可作为后向放电的接收极,以中和后向带电离子,避免出现换热装置或其他金属部件带电的问题,消除了漏电隐患。并且,本发明还使屏蔽网与针架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利用该间隙可有效地进行电荷中和,进一步保证了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由于至少导电杆的背离针状电极的侧向表面设有绝缘层,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防止针状电极产生后向放电或打火现象,避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额外增加的绝缘层还可以提高导电杆的结构强度,对针状电极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针状电极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确保了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定型架对网状电极进行位置和形状固定,能够避免网状电极产生弯曲或变形,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一平面结构,形成平面电极网。由于定型架相比于细丝网状的网状电极的结构强度大得多,其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或变形,因此保证了每个针状电极距网状电极的距离均相同,即保证了针网的间距恒定不变,有效避免了因放电距离不等导致放电不均,从而产生摩擦打火、出现异味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由于放电模组的针状电极布置在导电杆和加强筋的相交点上。也即是,导电杆和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根据针状电极的数量需求不同而产生变化,以保证每个针状电极均能够通过导电杆和加强筋的双重作用得到固定。在针状电极的数量确定后,导电杆和加强筋之间的间距和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且导电杆和加强筋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大,几乎不会因外力作用发生位移或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保证每个针状电极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保证了离子风发生装置始终具有较好的性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有针状电极的导电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和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11和图1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结构的曲形叶片的不同方位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图3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100,每个放电模组100均包括网状电极110、多个针状电极120、用于固定多个针状电极120的针架130以及屏蔽网180。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多个意指两个、三个或多于三个的更多个。
网状电极110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延伸。网状电极110 可以为具有方形孔、菱形孔、圆形孔或其他形状通孔的金属网。
多个针状电极120沿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分布在网状电极110 的下游侧,且针状电极120的尖端指向网状电极110。针状电极120可以为金属材质的放电针,其具有放电尖端,该放电尖端可指向网状电极110的某一通孔的中心。当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为由后向前时,多个针状电极120 分布在网址电极110的后侧。
屏蔽网180设置于针架130的背对网状电极110的一侧,且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针状电极120朝向背离网状电极110的一侧放电。屏蔽网18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金属,以便于进行电荷中和。当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为由后向前时,屏蔽网180位于针架130的后侧。由此,当针状电极120出现后向放电现象时,屏蔽网180可作为后向放电的接收极,以中和后向带电离子,避免当离子风发生装置10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出现室内机的换热装置或其他金属部件带电的问题,消除了漏电隐患。并且,本发明还使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利用该间隙可有效地进行电荷中和,进一步保证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后向放电”是针对离子风发生装置10所期望出现的“前向放电”而言的。“前向放电”指的是针状电极120朝向网状电极110放电,从而产生所需要的离子风。“后向放电”指的是针状电极120朝向背离网状电极110的一侧放电,如前所述,后向放电可能会导致位于针状电极120背离网状电极110一侧的金属部件带电。本发明利用屏蔽网180中和后向放电的电荷,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屏蔽网180的尺寸可与整个多个针状电极120所分布的整个区域的尺寸相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针架130具有用于与针状电极120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杆131。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有针状电极的导电杆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5,至少导电杆131的背离针状电极120的侧向表面设有绝缘层1311。当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为由后向前时,至少导电杆131 的后向表面设有绝缘层。该绝缘层1311可以为涂覆在导电杆131侧向表面上的绝缘材料,也可以为通过胶黏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在导电杆131侧向表面上的绝缘板。绝缘层13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防止针状电极120产生后向放电或打火现象,避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额外增加的绝缘层1311还可以提高导电杆131的结构强度,对针状电极1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针状电极12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确保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绝缘层1311的厚度可根据耐高压防击穿绝缘材料的选取不同而有所不同。绝缘层的这一厚度要求也进一步保证了导电杆131具有较高的强度,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或变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导电杆131的整个外部均设有绝缘层,其内部为与针状电极120电连接的导通层,以进一步防止乱放电现象和打火现象的出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为范围在 2mm~8mm之间的任一值。具体地,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可以为 2mm、3mm、4mm、5mm、6mm、7mm或8mm。由此,既能够避免屏蔽网180 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过小而不能全面有效地中和电荷,又能够避免屏蔽网180 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导致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体积过大,占用空间较大。进一步地,当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在3mm~6mm之间取值时,效果更佳。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屏蔽网180与针架130之间的间隙为4.5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10的一侧设有定型架150,定型架 150固定在放电模组100的壳体140上,以使网状电极110始终保持在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的平面状态。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定型架150 对网状电极110进行位置和形状固定,能够避免网状电极110产生弯曲或变形,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一平面结构,形成平面电极网。由于定型架150相比于细丝网状的网状电极110的结构强度大得多,其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或变形,因此保证了每个针状电极120距网状电极110的距离均相同,即保证了针网的间距恒定不变,有效避免了因放电距离不等导致放电不均,从而产生摩擦打火、出现异味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具体地,定型架150可采用硬度较大的塑料、橡胶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当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为由后向前时,壳体140仅具有上、下、左、右四个侧壁,其前侧和后侧均敞开。网状电极110在进深方向上位于针状电极120的前侧,以保证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方向为由后向前。定型架150在进深方向上位于网状电极110的前侧,由此既能够通过定型架150 将网状电极110固定在壳体140上,又能够保证整个放电模组100的外形美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10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在定型架150 上。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10还可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在定型架150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针架130还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筋132,多个导电杆131相互平行,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交错设置,每个导电杆131 与每个加强筋132的相交处均设有一个针状电极120。也即是,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的数量可以根据针状电极120的数量需求不同而产生变化,以保证每个针状电极120均能够通过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的双重作用得到固定。在针状电极120的数量确定后,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之间的间距和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且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大,几乎不会因外力作用发生位移或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保证每个针状电极120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保证了离子风发生装置始终具有较好的性能。
具体地,加强筋132和导电杆13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胶黏、螺钉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当加强筋132和导电杆131一体成型时,二者的材质相同;当加强筋132和导电杆131通过胶黏、螺钉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时,二者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加强筋132可以采用硬度较高的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导电杆131优选为杆状或细长条状的PCB板。每个导电杆131均具有形成其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和形成其内部的导电层,该导电层与分布在该导电杆上的针状电极120电连接。由此,可避免导电层裸露于外部,从而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进一步地,每个导电杆131的朝向网状电极110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针状电极120的针孔,该针孔的围绕针状电极120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由此,可保证针状电极120与导电杆131内的导电层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同时又可严格地避免导电层裸露于外部,从而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具体地,针孔的尺寸可稍小于针状电极的尺寸,以使二者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杆131与加强筋132相互垂直,以使针架 130不易变形,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可靠地保证了每个针状电极120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导电杆131 与加强筋13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钝角或锐角,即导电杆131与加强筋132之间可围成多个菱形的格子。
进一步地,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为其进深方向。针架130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导电条133,每个导电杆131均与导电条133电连接,并由导电条133竖直向上延伸,每个加强筋132均沿横向延伸。具体地,离子风发生装置10可由后向前送风,即其产生的离子风的流动方向为由后向前。每个放电模组100还包括前后贯穿的壳体140,导电条132与壳体140卡接,以使固定有多个针状电极120的导电条132和导电杆131固定在壳体140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导电杆13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每相邻两个加强筋132之间的距离均相同。由此,能够使得针状电极120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送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具体地,相邻两个导电杆13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加强筋13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多个导电杆131与多个加强筋132之间可围成多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导电杆131和加强筋132的数量和间距设置可根据针状电极120的数量需求不同而有所改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模组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放电模组100 沿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且多个放电模组100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具体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放电模组1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放电模组100沿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送风方向依次排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模组10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多于三个的更多个。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6,每个放电模组100的针状电极120均与一正极性或负极性高压端子电连接,每个放电模组100的网状电极110均与接地端子电连接,以使多个放电模组100并联连接。也就是说,图6所示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为并联式多级离子风送风装置。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7,位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其中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100的针状电极120与一正极性或负极性高压端子电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100的网状电极110与接地端子电连接,从离子风发生装置 10的其中一端向其另一端排列的除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100之外的其余每个放电模组100的网状电极110均与相邻地位于其下游的放电模组100的针状电极120电连接,以使多个放电模组100串联连接。也就是说,图7所示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为串联式多级离子风送风装置。
在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放电模组100中的针状电极120与对应的网状电极110之间将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可以使得风经过多个放电模组 100进行多次加速,实现风速的叠加,进而在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地增大进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10 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8和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30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10。机壳30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31,该至少一个送风口31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31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20。也即是,送风口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送风口31处设有开闭机构20。或者,送风口31的数量为多个,仅有部分送风口31处有开闭机构20或全部送风口31处设有开闭机构20。
上述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10设置于机壳30内,以用于提供送往上述至少一个送风口31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31的离子风。离子风发生装置10 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10具有压损小、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噪音。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设置于机壳30内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空气的温度。换热装置可以为平板式蒸发器、多折式蒸发器、多段式蒸发器或其他类型的蒸发器。空调室内机1可单独通过离子风发生装置10驱动送风,也可以与风机类组件相配合共同驱动送风。离子风发生装置10产生的离子风可以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送出,也可不经换热装置换热直接送出,以单独送风或与风机类组件驱动的气流相混合后送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开闭机构20的送风口31呈圆形。不具有开闭机构20的送风口1可以呈圆形、方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每个开闭结构 30均包括中央挡板21和多个曲形叶片22。
中央挡板21固定不动地设置于相应的一个送风口31的中央,其外周缘与相应的一个送风口31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出风区域。例如,上述中央挡板21可以为圆形,则相应的出风区域为环形。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上述中央挡板21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其它形状。
多个曲形叶片22沿中央挡板21的周向依次设置,多个曲形叶片22配置成可以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聚拢以至少部分地打开出风区域,并且可以完全聚拢收缩至中央挡板21的前侧或后侧。由此,可在空调室内机1停机时,使得多个曲形叶片22向送风口31边缘展开,并可以完全封闭出风区域,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和杂质进入风道内部,从而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工作效果。在空调室内机1工作时,多个曲形叶片22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聚拢收缩,以完全打开出风区域,以便于空调室内机1送风。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曲形叶片22的数量可以为6个,而且沿中央挡板21的周缘均匀地设置。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的数量还可以为6个以下或6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叶片大小、中央挡板21的大小和送风口31大小进行设定。优选地,参见图9,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聚拢收缩至中央挡板21 的后侧,也就是说,多个曲形叶片22处于完全收拢状态时,中央挡板21可以遮蔽多个曲形叶片22,用户无法从送风口外部观察到曲形叶片22,使得送风口处的外形更加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收拢至中央挡板 21的后侧,不占用额外的风道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参见图8,多个曲形叶片22还可以向背离中央挡板21中心的方向展开以至少部分地封闭出风区域。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展开至完全覆盖上述环形出风区域,以实现送风口的全面封闭。
图11和图1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闭结构的曲形叶片的不同方位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曲形叶片22近似成月牙形,其具有一外轮廓边缘部和一内轮廓边缘部,外轮廓边缘部呈凸形,内轮廓边缘部呈凹形。内轮廓边缘部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时朝向中央挡板21的中心设置,则相应地,外轮廓边缘部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时可朝向送风口31的内周缘。外轮廓边缘部和内轮廓边缘部共同限定出曲形叶片22的根端和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曲形叶片22的外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内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三圆弧形区段223 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朝向曲形叶片22的根端逐渐靠近,从而使得曲形叶片22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和第三圆弧形区段223朝向曲形叶片22的末端逐渐靠近,从而使得曲形叶片22的末端同样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四圆弧形区段224沿指向曲形叶片22的根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曲形叶片22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第二圆弧形区段222和第三圆弧形区段223沿指向曲形叶片22的末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曲形叶片22的末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圆弧形区段221的曲率与中央挡板 21的外周缘的曲率相等。也就是说,当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聚拢至中央挡板 21后侧时,多个曲形叶片22的第一圆弧形区段221与中央挡板21的外周缘重合。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后,每个曲形叶片22的部分区域位于与该曲形叶片22的相邻的两个曲形叶片22之间。第二圆弧形区段222的曲率与送风口31 的内周缘曲率相等。也就是说,当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展开至覆盖出风区域时,多个曲形叶片22的第二圆弧形区段222与送风口31的内侧周缘重合。如此设计,多个曲形叶片22可以完全收拢至中央挡板21后侧或完全展开遮蔽出风区域,使得送风口31处的外形更加完整、美观。
另外,第三圆弧形区段223的曲率和长度与第一圆弧形区段221的曲率和长度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曲形叶片22完全展开至覆盖出风区域时,相邻两个曲形叶片22的第一圆弧形区段221和第三圆弧形区段刚好拼合在一起,使得多个曲形叶片22能够完整地覆盖出风区域,同时相邻曲形叶片22之间尽可能不发生交叠,以充分利用曲形叶片的大小,使得送风口处的外形更加完整、美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多个曲形叶片22的聚拢和展开,每个曲形叶片22优选地绕其根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央挡板21的前侧或后侧。而且,在多个曲形叶片22聚拢后,每个曲形叶片22的部分区域位于与该曲形叶片的相邻的两个曲形叶片2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圆弧形区段221上还具有从邻近曲形叶片22根端向远离根端方向渐高的导向凸缘225,以在多个曲形叶片22收缩或扩展运动时,在室内机前后方向上对多个曲形叶片22进行导向,以便于多个曲形叶片22可至少部分重叠。这样设置是因为多个曲形叶片22在收拢的过程当中,相邻的曲形叶片 22可能会发生机械干涉。上述导向凸缘225靠近根端的位置较低,远离根端的位置较高,在相邻的曲形叶片22收拢至相互叠加时,导向凸缘225可以引导相邻叶片朝向后侧略微移动,以使得相邻的曲形叶片22在开闭结构20的前后方向上错开,以防止机械干涉。
在图10中,X轴正方向指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侧,Y轴正方向指向室内机的右侧,Z轴正方向指向室内机的上方。在空调室内机1的进深方向上,送风口 31位于机壳30的前侧,至少部分送风口31的后侧均设有一导风结构50。优选地,具有开闭机构20的圆形送风口31处设有导风机构50。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参见图13,每个导风结构50包括:转动环53和两个摆叶组件。
转动环53设置于机壳30内部且正对相应的一个送风口31设置,转动环53 配置成可控地绕其中心轴线转动。转动环53的内周缘可与送风口31的内周缘在空调室内机1的上下及左右方向上重合,即转动环53的内周缘设置于送风口 31的内周缘的后侧。
两个摆叶组件可间隔设置于转动环53上,每个摆叶组件包括摆叶驱动机构和多片摆叶54,多片摆叶54位于转动环的内侧,且每片摆叶54的根部均具有一自转轴541,自转轴541的末端可穿过一圆孔。摆叶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多片摆叶54绕各自的自转轴541同步自转。且两个摆叶组件的摆叶54也关于转动环53的上述一条直径对称设置,并且相互对称的两片摆叶54的自转轴541 在同一条直线上。摆叶54大小可以根据出风区域的大小进行设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摆叶驱动机构可跟随转动环53旋转,且包括:曲形连杆、多个摇杆、曲柄以及连杆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环53的转动范围优选为0至90°。导风结构50的工作原理为:转动环53先转动至预设位置,以带动多片摆叶54的自转轴541运动到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特定角度的位置,再根据用户需要调节摆叶54的自转角度。具体地,当用户需要空调室内机1上下方向出风时,转动环53先转动至0°。此时,自转轴541处于水平方向的位置,如图9中空调室内机1的右侧送风口 31所示,此时,再驱动两个曲形连杆上下运动,带动多片摆叶54上下翻转。当多片摆叶54上翻时,送风口31则向上出风;当多片摆叶54下翻时,送风口 31则向下出风。当用户需要室内机左右方向出风时,转动环53先转动至90°。此时,自转轴541处于竖直方向,如图9所示空调室内机1的左侧送风口,此时,再驱动两个曲形连杆运动,带动多片摆叶54左右翻转。当多片摆叶54左翻时,送风口31则向左出风;当多片摆叶54右翻时,送风口31则向右出风。
由此可见,本发明导风结构50的摆叶54可以绕其自转轴541自转,还可以跟随转动环绕转动环53的中心公转。在空调室内机1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先调节转动环53旋转,确定送风口31的扫风方向,例如上下扫风、左右扫风、斜45°扫风,再调节摆叶54自转进行扫风。或者,在转动环53转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扫风,以可能地吹出自然风。本发明的摆叶54具有更加多样的摆动角度,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调节送风口的送风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3,设有开闭机构50的送风口31的数量为多个,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与设有开闭机构50的送风口3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轴流风机60。具体地,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数量为一个,轴流风机60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流风机60分别设置在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横向两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
网状电极,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延伸;
多个针状电极,沿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分布在所述网状电极的下游侧,且所述针状电极的尖端指向所述网状电极;
针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针状电极;以及
屏蔽网,设置于所述针架的背对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且所述屏蔽网与所述针架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所述针状电极朝向背离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放电;
所述针架具有用于与所述针状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杆;
所述导电杆为PCB板,每个所述导电杆的朝向所述网状电极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针状电极的针孔,所述针孔的围绕所述针状电极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并且所述针孔的尺寸小于所述针状电极的尺寸;
所述针架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导电条,每个所述导电杆均与所述导电条电连接,并由所述导电条竖直向上延伸;
每个所述放电模组还包括壳体;所述导电条与所述壳体卡接,以使固定有多个所述针状电极的所述导电杆和所述导电条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
至少所述导电杆的背离所述针状电极的侧向表面设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网与所述针架之间的间隙为范围在3mm~10mm之间的任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网状电极的一侧设有定型架,所述定型架固定在所述放电模组的壳体上,以使所述网状电极始终保持在垂直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的平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针架还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筋,多个所述导电杆相互平行,所述导电杆和所述加强筋交错设置,每个所述导电杆与每个所述加强筋的相交处均设有一个所述针状电极。
6.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送风口,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具有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送风口呈圆形,且每个所述开闭结构均包括:
中央挡板,其固定不动地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中央,且其外周缘与相应的所述送风口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出风区域;以及
多个曲形叶片,沿所述中央挡板的周向依次设置,配置成可向所述中央挡板的中心聚拢以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出风区域,以及配置成可向背离所述中央挡板中心的方向展开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出风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每个所述曲形叶片包括:
外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二圆弧形区段;以及
内轮廓边缘部,包括第三圆弧形区段和第四圆弧形区段,所述内轮廓边缘部在所述多个曲形叶片聚拢时朝向所述中央挡板的中心;其中
所述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四圆弧形区段沿指向所述曲形叶片的根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所述曲形叶片的根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所述第二圆弧形区段和第三圆弧形区段沿指向所述曲形叶片的末端的方向逐渐靠近,以使所述曲形叶片的末端形成渐缩的曲形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设有所述开闭机构的送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设有所述开闭机构的送风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轴流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深方向上,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每个所述送风口的后侧均设有一导风结构,每个所述导风结构均包括:
转动环,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正对相应的一个所述送风口设置,所述转动环配置成可控地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以及
两个摆叶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每个所述摆叶组件包括摆叶驱动机构和多片摆叶,所述多片摆叶设置于所述转动环的内侧,每片所述摆叶均具有一自转轴,所述摆叶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每片所述摆叶自传,且使所述多片摆叶同步运动。
CN201710343589.9A 2017-05-16 2017-05-16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08870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3589.9A CN108870530B (zh) 2017-05-16 2017-05-16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PCT/CN2018/085852 WO2018210152A1 (zh) 2017-05-16 2018-05-07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3589.9A CN108870530B (zh) 2017-05-16 2017-05-16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0530A CN108870530A (zh) 2018-11-23
CN108870530B true CN108870530B (zh) 2020-05-29

Family

ID=6427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3589.9A Active CN108870530B (zh) 2017-05-16 2017-05-16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0530B (zh)
WO (1) WO201821015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76A (zh) * 2012-03-30 2013-10-23 Smc株式会社 电荷发生装置
CN104110807A (zh) * 2013-09-26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04809644U (zh) * 2015-07-14 2015-11-25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串列式电场力空气加速器
CN105387596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6524303A (zh) * 2016-11-01 2017-03-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1946A (ja) * 1984-05-15 1985-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清浄器
JPS6125649A (ja) * 1984-07-16 1986-02-04 Nippon Soken Inc イオン風起風装置
CN2234659Y (zh) * 1995-05-26 1996-09-04 王德英 多功能负离子发生器
WO2007112763A1 (en) * 2006-04-03 2007-10-11 Aureola Swedish Engineering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CN203550151U (zh) * 2013-09-26 2014-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105387599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72947U (zh) * 2015-12-18 2016-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76A (zh) * 2012-03-30 2013-10-23 Smc株式会社 电荷发生装置
CN104110807A (zh) * 2013-09-26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04809644U (zh) * 2015-07-14 2015-11-25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串列式电场力空气加速器
CN105387596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6524303A (zh) * 2016-11-01 2017-03-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0530A (zh) 2018-11-23
WO2018210152A1 (zh)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9335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16651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76555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64232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62686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870532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887053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801991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918131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0906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09061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65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8705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994461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8019822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01981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34403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7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978963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7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WO201818856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83435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8019821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019820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59B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3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