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9734B - 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69734B CN108869734B CN201810106787.8A CN201810106787A CN108869734B CN 108869734 B CN108869734 B CN 108869734B CN 201810106787 A CN201810106787 A CN 201810106787A CN 108869734 B CN108869734 B CN 1088697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r
- gear
- variable
- control
- peripheral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11/1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 B62M11/1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built in, or adjacent to, the ground-wheel hub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3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being transmitted by a cab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3089—Spring assisted shift, e.g. springs for accumulating energy of shift movement and release it when clutch teeth are align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79—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using freewheel type mechanisms, e.g. freewheel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包括:杆控制环,其在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限制凸部和单向倾斜凹槽;角度控制部件,其位于驱动器的内周侧,且在外周形成有容纳所述旋转限制凸部的旋转限制凹部;加压部件,其支撑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而位于所述单向倾斜凹槽与所述驱动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连接体,其连接于所述杆控制环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之间而弹性支撑所述杆控制环;固定支撑部件,其定位于所述轴而以轴承为媒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器;以及复位弹簧,其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之间,并弹性地逆向旋转所述角度控制部件而使其复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尤其,涉及一种一方面提高耐久性,另一方面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行驶的稳定性,且能够使对变速器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的装置,以提供一种在控制为行星齿轮组的变速而选择性地限制太阳齿轮的旋转的杆的平放时,能够根据加压摩擦力适当地进行强制变速,另一方面具备这种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设置有车轮而接受引力的传递或利用电动力等各种驱动力行驶的自行车、轮椅、汽车、滑板车等运输装置设置有用于提高行驶性能的变速器。
这种变速器能够随搭乘人员或用户的操作以低速至高速的两个以上的多级实施变速,来适当地获得行驶环所要求的转矩或速度。
尤其,就近来的现状而言,将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环形齿轮以及承载架构成的行星齿轮组设置于毂外壳内而通过紧凑的结构使速度多级地变速的同时,还防止齿轮向外部露出。
然而,由于利用行星齿轮组的以往的变速器在负荷驱动行驶状态下,因驱动负荷使得杆处于被形成于太阳齿轮的内周面的棘齿强力地约束的状态,因而存在所谓的由于进行变速操作时杆未从太阳齿轮解除而不能进行顺畅的变速的以往技术上的问题。
不仅如此,由于未进行对强制变速时旋转体与约束体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的考察,还存在所谓的无法通过过于微弱的加压摩擦力适当地执行强制变速功能,或因通过太过度的加压摩擦力的强制变速导致构成部件的损伤或产生大的变速冲击的以往技术上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422135号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行星齿轮组的变速器中能够顺畅地进行变速控制的同时,根据加压摩擦力适当地进行强制变速,从而一方面预防构成部件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另一方面防止变速冲击而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行驶稳定性,且能够使对变速器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技术方案
这样的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可以如下实现,即,包括:杆控制环,其内周面根据旋转角度控制设置于轴的控制杆的平放,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限制凸部和单向倾斜凹槽;角度控制部件,其位于支撑于所述轴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来旋转的驱动器的内周侧而随变速操作旋转,且在外周形成有具有圆周方向的游隙地容纳所述旋转限制凸部的旋转限制凹部;加压部件,其形成为球或圆柱形状而能够向半径方向游动地支撑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而位于所述杆控制环的单向倾斜凹槽与所述驱动器的内周面之间;弹性连接体,其连接于所述杆控制环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之间而弹性支撑所述杆控制环以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为基准旋转;固定支撑部件,其不能够旋转地定位于所述轴而以轴承为媒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器;以及复位弹簧,其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之间,并弹性地将随变速操作而向一方向旋转的所述角度控制部件向逆向旋转而使所述角度控制部件复位,且随着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与所述杆控制环之间向圆周方向产生相角差,所述加压部件沿着所述单向倾斜凹槽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加压摩擦接触于所述驱动器的内周面,从而能够根据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的大小选择性地向所述杆控制环传递所述驱动器的旋转力而调节所述控制杆的强制平放。
此时,优选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的倾斜角越小或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越大,能够增大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的倾斜角越大或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越小,能够减小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
与此同时,优选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的倾斜角为12~20度。
另外,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可以如下实现,即,包括:固定于车身的轴;能够旋转地位于所述轴的外周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的驱动器和输出旋转力的毂外壳;变速部,其设置于所述毂外壳的内部而包括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环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组,且所述驱动器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行星齿轮而作为承载架发挥功能,在所述驱动器设置有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被弹性支撑的弹性杆,在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周面进一步一同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型和用于与所述弹性杆啮合的第二齿型,来使输入至所述驱动器的旋转力变速而输出至所述毂外壳;以及控制部,其随着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向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控制位于形成于所述轴的外周面的杆位部的控制杆而选择性地限制所述太阳齿轮的旋转来控制所述变速部的变速,且包括上述变速操作助力装置。
此处,优选所述控制部包括:缆绳连接部件,其连接有根据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引出的缆绳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轴的外周面;以及中间连接部件,其啮合于所述缆绳连接部件的内周面而一体地旋转,所述角度控制部件无旋转干扰地贯通所述固定支撑部件而组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内周面,来向一方向传递旋转力。
并且,优选所述行星齿轮由一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行星齿轮构成,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的级数对应地追加设置,从而能够变速为“行星齿轮的级数+1”的变速级数。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在具备行星齿轮组的变速器中顺畅地进行变速控制的同时,能够任意调节加压摩擦力而适当地进行进行变速,从而一方面预防构成部件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另一方面防止大的变速冲击而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行驶稳定性,且使对变速器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的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左侧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右侧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动作的右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中的杆控制环的右侧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左侧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右侧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正面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正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左侧紧固机构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左侧紧固机构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右侧紧固机构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右侧紧固机构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毂外壳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毂外壳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环形齿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环形齿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驱动器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驱动器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太阳齿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太阳齿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轴,101-杆位部,200-驱动器,210-链轮,220-弹性杆,221-支撑轴,222-螺旋弹簧,300-毂外壳,301-孔,310-防尘罩,400-变速部,410-行星齿轮组,411a、411b-太阳齿轮,412-行星齿轮,412a-大径部,412b-小径部,413-环形齿轮,413a-第一齿型,413b-第二齿型,420-弹性杆,500-控制部,501-第一控制杆,502-第二控制杆,510-杆控制环,511-旋转限制凸部,512-单向倾斜凹槽,513、514-槽部,515-卡止槽,520-角度控制部件,521-旋转限制凹部,522-组装孔,523-突起,530-加压部件,540-弹性连接体,550-缆绳连接部件,560-中间连接部件,561-结合槽,570-复位弹簧,601-锥形螺母,603、604、60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左侧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右侧立体图。
此外,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动作的右侧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中的杆控制环的右侧面图。
此外,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左侧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右侧立体图。
与此同时,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正面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正剖视图。
并且,图11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左侧紧固机构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左侧紧固机构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右侧紧固机构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右侧紧固机构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15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毂外壳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16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毂外壳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此外,图17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环形齿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环形齿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并且,图19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驱动器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20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驱动器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最后,图21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太阳齿轮的左侧分解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分解太阳齿轮的右侧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示的规定的结构及功能性说明只是以说明本发明的概念所涉及的实施例的目的而例示的,本发明的概念所涉及的实施例可以以多样化的形态实施。此外,不应解释为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而是应理解为包括落入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物、均等物及替代物。
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第一和/或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这些所述构成要素不限于所述这些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作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外的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所涉及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
当提及某种构成要素“连结”或“连接”于另外的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连接于该另外的构成要素,但中间也可以存在别的构成要素。相反,当提及某种构成要素“直接连结”或“直接接触”于另外的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别的构成要素。用于说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达方式,即“在……之间”、“正好在……之间”或“与……相邻的”、“与……直接相邻的”等表达方式也应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意欲限定本发明。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另行定义,单数的表达方式包括复数的表达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所实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而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可附加性。
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的技术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能够在具备行星齿轮组410的变速器中顺畅地进行变速控制的同时,能够任意调节加压摩擦力而适当地进行强制变速,从而一方面预防构成部件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另一方面防止大的变速冲击而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行驶稳定性,且能够使对变速器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至图6所图示,优选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包括:杆控制环510,其内周面根据旋转角度控制设置于轴100的控制杆501、502的平放,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限制凸部511和单向倾斜凹槽512;角度控制部件520,其位于支撑于所述轴100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来旋转的驱动器200的内周侧而随变速操作旋转,且在外周形成有具有圆周方向的游隙地容纳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的旋转限制凹部521;加压部件530,其形成为球或圆柱形状而能够向半径方向游动地支撑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而位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单向倾斜凹槽512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之间;弹性连接体540,其连接于所述杆控制环510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之间而弹性支撑所述杆控制环510以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为基准旋转;固定支撑部件580,其不能够旋转地定位于所述轴100而以轴承604为媒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器200;以及复位弹簧570,其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之间,并弹性地将随变速操作而向一方向旋转的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向逆向旋转而使其复位。
亦即,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大体包括杆控制环510、角度控制部件520、加压部件530、弹性连接体540、固定支撑部件580以及复位弹簧570。
这种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设置于基本上包括行星齿轮组的变速器,其具有通过随着未图示的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向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控制设置于轴100的外周面的多个控制杆501、502而选择性地限制太阳齿轮的旋转来实施变速的变速控制功能。
此时,可以加减设定构成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的级数,下面,为便于说明,将基于设置有二级的行星齿轮的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有一级的行星齿轮或三级以上的行星齿轮。
另外,由于在负荷驱动状态下这种控制杆501、502强力地咬合于形成于太阳齿轮的内周面的棘齿,因而曾存在进行变速控制时控制杆501、502无法从太阳齿轮的棘齿脱离而引发无法顺畅地进行变速的现象的忧虑,而根据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即使在这种负荷驱动状态下,用户也能够通过强制变速功能顺畅地执行变速控制。
尤其,根据本发明,由于强制变速时能够适当地加减设定作为旋转体的驱动器200和作为约束体的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因而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适当地执行强制变速功能。
亦即,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基本上持有变速控制功能和强制变速功能,于是,所具有的大的差异在于,能够适当地加减调节能额外执行强制变速功能的加压摩擦力的大小。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中,首先,杆控制环510形成为大致环形状,在其内周面凹陷地形成有槽部513、514。
因此,根据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圆周方向旋转角度,如图5的(c)所示,在槽部513、514位于控制杆501、502的外侧的情况下,该控制杆501、502可以被弹性地立起,如图5的(a)所示,在槽部513、514未位于控制杆501、502的外侧的情况下,该控制杆501、502可以被平放而位于杆位部101内。
另外,在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限制凸部511和单向倾斜凹槽512。
此处,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是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形成的凸出部分,这种旋转限制凸部511将位于待后述的角度控制部件520的旋转限制凹部521内。
另外,单向倾斜凹槽512是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倾斜地形成的凹陷的部分,且两侧以互相不同的倾斜角形成而具有方向性,待后述的加压部件530将位于这种单向倾斜凹槽512内。
尤其,在这种单向倾斜凹槽512中,一侧的倾斜面相当于用于单纯移动待下述的加压部件530的移动倾斜面,相反侧的倾斜面相当于用于在单向倾斜凹槽512内约束加压部件530的约束倾斜面。
亦即,下面提及的所谓的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指图6所例示的约束倾斜面的形成角度。
接下来,角度控制部件520是随着变速操作旋转而将其旋转力传递至上述杆控制环510的构成,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不能够旋转地固定的轴100的外周面上,且将位于从外部接受旋转力的输入而旋转的驱动器200的内周侧。
在这种角度控制部件520的外周形成有具有圆周方向的游隙地容纳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旋转限制凸部511的旋转限制凹部521。
此处,为了使所述旋转限制凹部521具有圆周方向的游隙地容纳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所述旋转限制凹部521的形成角度比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的形成角度或多或少地宽地形成。
另外,加压部件530将位于上述杆控制环510的单向倾斜凹槽512内,图中例示了在一个角度控制部件520设置有4个加压部件530。
所述加压部件530形成为球或圆柱形状,并能够向半径方向游动地支撑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而位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单向倾斜凹槽512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之间。
接下来,在所述杆控制环510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之间连接有图3所例示的弹性连接体540。
此时,可以以使所述弹性连接体540的两端以直角折弯而其折弯部位分别插入于形成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卡止槽515和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的组装孔522而挂住的方式组装。
从而,将能够弹性支撑所述杆控制环510以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为基准向图5和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此,由于凸出形成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旋转限制凸部511的宽度比形成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的旋转限制凹部521或多或少地窄的形成,在所述杆控制环510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之间可能如图5的(d)和(e)在圆周方向上产生规定的相位角度差。
从而,所述杆控制环510在以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为基准从图中右侧观察时,始终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弹性支撑,因而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位于所述旋转限制凹部521内,且除非有外力施作用,将一直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维持相互接触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为进行低速至高速的变速由用户操作变速操纵杆的情况下,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由图5的(a)向(b),或由图5的(b)向(c)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随之,所述杆控制环510也将一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其结果是,随着位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槽部513、514的该控制杆501、502被弹性地立起,能够进行加速变速。
图5中的(a)是控制杆501、502均被平放的状态,图5的(b)是第一控制杆501被立起,第二控制杆502被平放的状态,图5的(c)是控制杆501、502均被立起的状态。
与此相反,为进行高速至低速的变速由用户而减速操作变速操纵杆的情况下,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这种角度控制部件520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通过待下述的固定支撑部件580和复位弹簧570进行。
随之,通过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杆控制环510之间的弹性连接体540,所述杆控制环510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其结果是,随着使原本位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槽部513、514的控制杆501、502由图5的(c)向(b),或由图5的(b)向(a)平放,能够进行减速变速。
然而,在如同负荷驱动状态控制杆501、502强力地咬合于太阳齿轮的棘齿的情况下,有可能所述杆控制环510因弹性连接体540的弹性复原力无法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一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有可能如图5的(d)在圆周方向上产生规定的相位角度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加压部件530将接触于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面而向外侧凸出,并加压摩擦接触于在其外侧旋转着的驱动器200的内周面。
从而,通过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通过所述加压部件530被传递至所述杆控制环510。
因此,不仅仅是依赖于所述弹性连接体540的弹性复原力,如图5的(e),将向顺时针方向强力地向所述杆控制环510传递驱动器200的旋转力而强制性地旋转所述杆控制环510。
其结果是,所述杆控制环51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强制性地平放原本强力地咬合于太阳齿轮的棘齿的该控制杆501、502,从而能够完成减速变速。
从而,随着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杆控制环510之间在圆周方向上产生相角差,所述加压部件530沿着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加压摩擦接触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从而能够加压旋转所述杆控制环510而进行控制杆501、502的强制平放。
接下来,固定支撑部件580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状,其不能够旋转地定位于所述轴100。
为此,如图3和图4,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的内周面形成有凹凸582,且这种凹凸582轴向地组装于形成于轴100的凹凸102,从而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不能够旋转地位于轴100。
与此同时,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的外周设置有轴承604,从而使从外部接受旋转力的输入而旋转的驱动器200能够独立于所述轴100旋转地被支撑。
最后,复位弹簧570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之间,其起进行减速变速操作时弹性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原本随着加速变速操作如上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而使其复位的作用。
为此,可以以使所述复位弹簧570的两端也直角折弯而其折弯部位如图3和图4分别插入于形成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的组装孔524和形成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的组装孔581而挂住的方式组装。
其结果是,如上述,随着加速变速操作,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和所述杆控制环5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且随着进行减速变速操作,所述复位弹簧570能够使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向顺时针方向弹性复位。
从而,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能够基本地执行对利用变速操纵杆的加速和减速变速的变速控制功能和负荷驱动时的强制变速功能。
如上述,强制变速功能通过作为旋转体的驱动器200和作为约束体的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执行。
本申请人在进一步开发如上述持有强制变速功能的变速器的过程中了解到驱动器200和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的调节在变速器中成为重要的变数。
例如,若单纯高地设定驱动器200和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则在施作用的负荷大的状态下实施强制变速的情况下,控制杆501、502受损或因大的变速冲击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
与此相反,若单纯地较低地设定驱动器200与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则驱动器200与加压部件530之间不产生期望的加压摩擦力,甚至曾发生其接触面光滑而无法进行期望的强制变速的现象。
从而,在本发明中了解到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或所述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来适当地调整所述驱动器200和所述加压部件530彼此间施作用的加压摩擦力。
此处,所谓的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指如前述约束倾斜面和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所形成的角度。
亦即,在杆控制环510,通过适当地设定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和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将能够适当地调节驱动器200和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
换言之,在本发明中,优选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越小或所述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越大,能够加大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越大或所述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越小,能够减少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
由此,例如,在随着在规定角度以上的高的倾斜路上行驶,旋转负荷大地施作用的状态下,引导为驱动器200和加压部件530彼此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在规定水准以上滑动,从而不实施强制变速,来预防构成部件的损伤的的同时防止因大的变速冲击导致的安全事故。
不仅如此,即使在旋转负荷较小地施作用的状态下,也可以引导驱动器200和加压部件530相互间的加压摩擦力而容易进行强制变速,来引导顺畅的变速。
与此同时,本申请人经尝试多样化地变更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而进行试验,确认到尤其在本发明中,最优选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为12~20度。
在将这种所述倾斜角的角度设计为小于12度的情况下,确认到因驱动器200与加压部件530之间所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的强度变得过大导致构成部件的损伤或严重地产生变速冲击。
另外,在将所述倾斜角的角度设计为超过20度的情况下,发成了由于单向倾斜凹槽512与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之间过于容易发生滑动无法顺畅地进行通过加压摩擦力的加压部件530的约束的现象。
亦即,在本发明中显示为最优选将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限定为12~20度。
下面对上述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实际适用于毂内置式变速器的例进行说明。
亦即,如图7至图10所图示,优选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包括:固定于车身的轴100;能够旋转地位于所述轴100的外周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的驱动器200和输出旋转力的毂外壳300;变速部400,其设置于所述毂外壳300的内部而包括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412,环形齿轮413构成的行星齿轮组410,且所述驱动器200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行星齿轮412而作为承载架发挥功能,在所述驱动器200设置有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被弹性支撑的弹性杆220,在所述环形齿轮413的内周面进一步一同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行星齿轮412啮合的第一齿型413a和用于与所述弹性杆220啮合的第二齿型413b,来使输入至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变速而输出至所述毂外壳300;以及控制部500,其随着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向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控制位于形成于所述轴100的外周面的杆位部101的控制杆501、502而选择性地限制所述太阳齿轮的旋转来控制所述变速部400的变速,且包括上述变速操作助力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大体由轴100、驱动器200、毂外壳300、变速部400以及包括上述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控制部500构成。
首先,所述轴100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母等紧固机构不能够旋转地固定支撑于要求变速的滑板车、自行车、人力车等(以下称“行驶装置”)的车身。
此时,如图21和图22,所述轴100根据部位以各自不同的直径形成,尤其,在所述轴100的中央外周面,与控制杆501、502的个数对应地间隔规定相角差凹陷地形成有杆位部101,且控制杆501、502分别位于所述杆位部101内。
这样的轴100构成本发明的骨架,下面待说明的构成要素均能够旋转地或不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轴100的外周。
接下来,驱动器200是接受从行驶装置的引力或电动力等旋转力而输入至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的结构,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轴100的一侧。
如上述,在驱动器200的图中右侧内周面,如图17和图18,设置有不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轴100的固定支撑部件580和设置于该固定支撑部件580的外周的轴承604,从而所述驱动器200能够独立于所述轴100旋转地被支撑。
尤其,链轮210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驱动器200,所述链轮210例如通过诸如链条等动力传递机构从外部接受驱动力的输入而一体地旋转所述驱动器200。
另外,毂外壳300是位于所述轴100的最外围而向行驶装置的轮子等输出被变速的从动力的结构。
这种毂外壳30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外周可以形成有能够连接轮子的条的多个孔301,在其内部可以插入各种构成要素而组装。
此处,在所述毂外壳300的左侧内周面,如图11和图12,设置有结合于所述轴100的锥形螺母601和轴承603,从而所述毂外壳300能够独立于所述轴100旋转地被支撑。
接下来,变速部400位于所述毂外壳300内而将通过所述驱动器200输入的旋转变速为多级后,通过所述毂外壳300输出,且包括行星齿轮组410。
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行星齿轮组410进行实质性的变速,之后向毂外壳300输出被变速的旋转力。
此时,所述行星齿轮组410由太阳齿轮411a、411b、行星齿轮412、环形齿轮413构成,尤其,本发明中未设置有特殊的承载架,而是由上述驱动器200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行星齿轮412而作为承载架发挥功能。
在图19和图20中,附图标记201是用于将行星齿轮412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驱动器200的支撑轴,图中例示了在一个驱动器200设置有3个行星齿轮412,但可以适当地增减这种行星齿轮412的个数。
当然,也可以构成特殊的承载架,并将其构成为能够与驱动器200一体地旋转。
从而,所述行星齿轮412能够自转地支撑于所述驱动器200,太阳齿轮411a、411b位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侧而在所述行星齿轮412的里侧啮合,在所述驱动器200外侧设置有环形齿轮413而在所述行星齿轮412的外侧啮合。
尤其,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驱动器200设置有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被弹性支撑的弹性杆220。
这种弹性杆220通过支撑轴221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驱动器200,与此同时,通过另外的螺旋弹簧222,所述弹性杆220以向一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弹性支撑。
从而,所述弹性杆220将能够执行与周知的单向离合器相似的功能,图中例示了在一个驱动器200设置有三个弹性杆220。
与此同时,在所述环形齿轮413的内周面,如图17和图18,进一步一同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行星齿轮412啮合的第一齿型413a和用于与所述弹性杆220啮合的第二齿型413b。
其结果是,在行星齿轮组410被变速的旋转力通过所述行星齿轮412传递至所述环形齿轮413的第一齿型413a。
与此同时,输入至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也可以无另外的变速地通过所述弹性杆220被传递至所述环形齿轮413的第二齿型413b。
亦即,若在所述行星齿轮组410未进行加速变速,则驱动器200的旋转力通过弹性杆220直接输出至环形齿轮413,若在所述行星齿轮组410进行加速变速,由于通过行星齿轮412变速而传递的旋转速度比驱动器200的旋转速度更快,因而将不存在通过上述弹性杆220的旋转力的传递。
如此,传递至环形齿轮413的旋转力被原原本本地传递至位于其外周的毂外壳300,为此,所述环形齿轮413的外周面和所述毂外壳300的内周面相互啮合。
因此,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可以被无加速地原原本本地传递至毂外壳300,或在行星齿轮组410被加速变速而传递至毂外壳300。
此时,在从所述驱动器200接受旋转力的输入而经由行星齿轮412输出至环形齿轮413的情况下,进行加速。
亦即,在本发明中,所述行星齿轮组410的变速与否将可以根据太阳齿轮411a、411b能否旋转而决定,为此,可以由下面待说明的控制部500决定太阳齿轮411a、411b能否旋转。
尽管上面对这种决定所述太阳齿轮411a、411b能否旋转的控制杆501、502的控制进行了描述,后面将在讲控制部500时再次进行说明。
从而,在所述变速部400被加速的旋转力通过所述行星齿轮412经由环形齿轮413输出至毂外壳300,直接连接的旋转力通过所述驱动器200的弹性杆220经由环形齿轮413输出至毂外壳300。
此外,在所述环形齿轮413的内周面与所述驱动器200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轴承605而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且通过图15和图16所例示的防尘罩310防止异物侵入其之间的空间。
尽管就上述轴承603、604、605例示了滚珠轴承,但其种类不限,例如可以是滑动轴承等。
最后,控制所述变速部400的变速的控制部500包括上述变速操作助力装置。
所述变速操作助力装置根据未图示的变速操纵杆的操作执行控制基本地设置于所述轴100的外周面的多个控制杆501、502而选择性地限制所述太阳齿轮411a、411b的旋转的变速控制功能和上述强制变速功能。
如上述,本发明中,根据驾驶人员的变速操纵杆的操作,由变速操作助力装置控制设置于轴100的杆位部101的控制杆501、502,来决定行星齿轮组410中的变速与否而选择性地向毂外壳300输出通过驱动器200的无变速的直接连接输出或通过行星齿轮组410的被加速的输出中更快速旋转的旋转力。
尤其,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行星齿轮412由一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行星齿轮412构成,且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级数对应地追加设置所述控制杆501、502和所述太阳齿轮411a、411b,从而能够变速为“行星齿轮的级数+1”的变速级数。
亦即,虽然未图示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410的行星齿轮,但可以构成为仅由一个直径形成的一级行星齿轮,也可以如图中所例示构成为具有大径部412a和小径部412b的二级行星齿轮412,虽然未图示,不但可以构成为由三个直径形成的三级行星齿轮,而且还可以采用四级以上的行星齿轮。
例如,在采用一级行星齿轮的情况下,在轴的杆位部设置有1个控制杆,且可以仅凭一个太阳齿轮实现直接连接和加速的二级变速比。
此外,如图中所例示,若采用二级行星齿轮412,则将在轴100形成有2个杆位部101,在杆位部101分别设置有控制杆501、502,且与行星齿轮412的大径部412a和小径部412b对应地具有2个太阳齿轮411a、411b,从而能够实现直接连接和加速二级的共三级变速比。
此时,对应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大径部412a的第一太阳齿轮411a形成为直径比对应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小径部412b的第二太阳齿轮411b的直径小。
当然,虽然未图示,也可以通过采用三级行星齿轮,并相应地将控制杆的个数和太阳齿轮的个数分别增加至3个来实现直接连接和加速三级的共四级变速比,也可以以与此相同的形态适用四级以上的多级行星齿轮。
亦即,可以在行星齿轮组410适用包括一级在内的二级以上的多级行星齿轮412,来对直接连接和加速分别获得多级的不同加速变速比。
以下,为便于说明,将以适用了大径部412a和小径部412b的二级行星齿轮412的行星齿轮组410为基准,参照附图对变速部400和控制部500的详细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并省略适用了一级行星齿轮或三级以上的行星齿轮的实施例的重复说明。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随着采用二级行星齿轮412,所述太阳齿轮将由啮合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大径部412a的第一太阳齿轮411a和啮合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小径部412b的第二太阳齿轮411b构成,在轴100设置有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
其中,由第一控制杆501选择性地限制所述第一太阳齿轮411a的旋转,由第二控制杆502选择性地限制所述第二太阳齿轮411b的旋转。
亦即,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所述轴100,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将分别位于杆位部101内,这种控制杆501、502以通过分别位于两侧的环形弹簧503在杆位部101内弹性地立起的方式设置。
在如此设置的控制杆501、502的外侧设置有在内周缘凹陷地形成有槽部513、514的杆控制环510,在如图5根据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圆周方向旋转角度,该槽部513、514位于控制杆501、502的外侧的情况下,控制杆501、502被立起,在槽部513、514未位于控制杆501、502的外侧的情况下,控制杆501、502被平放而位于杆位部101内。
所述槽部513、514在图5和图6中由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杆控制环510时使控制杆501、502能够通过环形弹簧503自由地立起的余裕空间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杆控制环510时压制控制杆501、502而予以平放的倾斜面构成。
另外,在所述控制杆501、502被立起的情况下,啮合于位于其外侧的太阳齿轮411a、411b的棘齿而限制该太阳齿轮411a、411b的旋转,来进行变速控制。
此时,在由所述杆控制环510控制的各个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间隔互相不同的间距而凸出形成有控制部位和卡止部位,如图3所图示,在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的图中右侧形成有控制部位,所述杆控制环51将位于该控制部位的外侧。
另外,在从这样的控制部位向图中左侧间隔规定间距而形成有控制杆501、502的卡止部位。
此时,所述第二控制杆502的控制部位和卡止部位相邻,而在所述第一控制杆501,控制部位和卡止部位相较于所述第二控制杆502或多或少地隔有间距而形成。
此处,所述第一太阳齿轮411a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杆501的卡止部位外侧且从所述杆控制环510或多或少地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二太阳齿轮411b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杆502的卡止部位外侧且位于与所述杆控制环510相邻的位置。
在图21和图22中,附图标记401是防止太阳齿轮411a、411b分离的卡环,附图标记402是用于维持太阳齿轮411a、411b相互间的间距的垫片。
亦即,所述第一控制杆501和所述第二控制杆502将大致互相对置而分别位于所述轴100的杆位部101内。
从而,所述杆控制环510将位于形成于各个控制杆501、502的控制部位外侧,所述第一太阳齿轮411a或第二太阳齿轮411b将位于形成于各个控制杆501、502的卡止部位外侧。
从而,在根据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旋转角度要弹性地立起的控制杆501、502的控制部位位于槽部513、514的情况下,该控制杆501、502的卡止部位被立起而啮合于形成于太阳齿轮411a、411b的内周面的棘齿,来限制该太阳齿轮411a、411b的旋转。
下面分析用于这种控制的用户的变速操作如何被传递至杆控制环510。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部500包括:缆绳连接部件550,其连接有随着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引出的缆绳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轴100的外周面;以及中间连接部件560,其啮合于所述缆绳连接部件550的内周面而一体地旋转,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无旋转干扰地贯通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而组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件560的内周面,来向一方向传递旋转力。
此时,所述缆绳连接部件550连接有随着驾驶人员的变速操纵杆的加速操作被拉动的未图示的缆绳,因而在进行变速操纵杆的加速操作时,所述缆绳连接部件550在从右侧面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中间连接部件560位于该缆绳连接部件550的内周面,所述缆绳连接部件550的内周面和所述中间连接部件560的外周面将相互啮合而一体地旋转。
与此同时,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件560的内周面组装有上述角度控制部件520。
亦即,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的右侧如图17和图18凸出形成有两个突起523而组装于如图13和图14形成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件560的内周面的结合槽561内,此时,优选所述结合槽561形成为在右侧观察时仅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向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传递旋转力。
此时,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的突起523可以贯通前述固定支撑部件580的内部而组装于中间连接部件560,所述突起523在旋转时不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的内周面产生干扰。
另外,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和固定支撑部件58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70,从而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以在右侧观察时通过所述复位弹簧57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弹性支撑。
从而,在对原本随着变速操纵杆的加速操作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控制部件520进行减速操作时,由所述复位弹簧570向顺时针方向弹性旋转。
与此同时,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50的图中左侧组装有杆控制环510,因而所述杆控制环510将随着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50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选择性地立起或平放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
此时,在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513、514,随着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旋转,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分别依次从杆位部101脱离至所述槽部513、514,从而各个控制杆501、502能够被立起。
亦即,根据所述杆控制环510的旋转角度分别控制控制杆501、502来选择性地限制太阳齿轮411a、411b的旋转,从而进行变速。
另外,在负荷驱动状态下,在所述第一控制杆501或第二控制杆502强有力地咬合于形成于太阳齿轮411a、411b的内周面的棘齿的情况下,控制杆501、502不能被平放于轴100的杆位部101内而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变速的现象可以如上述通过强制变速功能防止。
图5中详细地示出了根据上述杆控制环510的控制角度的所述第一控制杆501和第二控制杆502的控制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将本发明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中适用了包括二级的行星齿轮412的行星齿轮组410的实施例的作用区分为直接连接、加速一级、加速二级来进行说明。
<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是无变速操纵杆的操作的初始状态,如图5的(a),是以控制杆501、502均被平放于轴100的杆位部101内的状态,即太阳齿轮411a、411b均未被约束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通过链轮210传递驱动力,则驱动器200将一体地旋转。
此时,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弹性杆220啮合于形成于环形齿轮413的内周面的第二齿型413b,从而无变速地向环形齿轮413传递驱动器200的旋转力,被传递至环形齿轮413的旋转力通过毂外壳300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在行星齿轮组410中,由于太阳齿轮411a、411b不能自由地旋转,因而不进行另外的加速变速而空转。
整理而言,在直接连接状态下,由于无任何控制杆501、502约束太阳齿轮411a、411b,因而以链轮210→驱动器200→弹性杆220→环形齿轮413→毂外壳300的顺序传递旋转力而无旋转力的变速地进行输出。
<加速一级>
加速一级是通过变速操纵杆的操作使杆控制环510以规定角度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如图5的(b),是第一控制杆501被立起而约束第一太阳齿轮411a,但第二控制杆502被维持平放于杆位部101内而不未约束第二太阳齿轮411b的状态。
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链轮210传递驱动力,则驱动器200将旋转。
此时,在行星齿轮组410中,第一太阳齿轮411a的旋转被约束,在行星齿轮412中,大径部412a啮合于第一太阳齿轮411a而高速地加速旋转,这种行星齿轮412的被加速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啮合于第一齿型413a的环形齿轮413,且被传递至环形齿轮413的旋转力通过毂外壳300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形齿轮413的旋转速度更快,因而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弹性杆220将并不能向环形齿轮413传递旋转力。
整理而言,在加速一级中,由于只有第一控制杆501约束第一太阳齿轮411a,因而以链轮210→驱动器200→行星齿轮412的大径部412a→环形齿轮413的第一齿型413a→毂外壳300的顺序传递旋转力而使旋转力被加速变速而输出。
<加速二级>
加速二级是通过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如图5的(c)使杆控制环510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状态,是控制杆501、502均被立起使得太阳齿轮411a、411b均被约束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通过链轮210传递驱动力,则驱动器200将旋转。
此时,在行星齿轮组410中,由于第二太阳齿轮411b的旋转被约束,在行星齿轮412中,小径部412b啮合于第二太阳齿轮411b而更高速地加速旋转,这种行星齿轮412的被加速的旋转力被传递至啮合于第一齿型413a的环形齿轮413,且被传递至环形齿轮413的旋转力通过毂外壳300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由于环形齿轮413的旋转速度更快,因而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弹性杆220将并不能向环形齿轮413传递旋转力。
整理而言,在加速二级中,由于控制杆501、502均分别约束太阳齿轮411a、411b,因而以链轮210→驱动器200→行星齿轮412的小径部412b和大径部412a→环形齿轮413的第一齿型413a→毂外壳300的顺序传递旋转力而使旋转力被更进一步加速变速而输出。
减速时,可以以与上述逆序地控制,在负荷驱动状态下,同样,如前述,能够通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顺畅地执行强制变速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是具有如下卓越优点的发明,即,一方面能够在具备行星齿轮组410的变速器中顺畅地进行变速控制的同时,能够任意地调节加压摩擦力而适当地进行强制变速,从而预防构成部件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大的变速冲击而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和行驶稳定性且使对变速器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
上述实施例是用于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附图或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控制环(510),其内周面根据旋转角度控制设置于轴(100)的控制杆(501、502)的平放,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限制凸部(511)和单向倾斜凹槽(512);
角度控制部件(520),其位于支撑于所述轴(100)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来旋转的驱动器(200)的内周侧而随变速操作旋转,且在外周形成有具有圆周方向的游隙地容纳所述旋转限制凸部(511)的旋转限制凹部(521);
加压部件(530),其形成为球或圆柱形状而能够向半径方向游动地支撑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而位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单向倾斜凹槽(512)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之间;
弹性连接体(540),其连接于所述杆控制环(510)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之间而弹性支撑所述杆控制环(510)以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为基准旋转;
固定支撑部件(580),其不能够旋转地定位于所述轴(100)而以轴承(604)为媒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器(200);以及
复位弹簧(570),其连接于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之间,并将随变速操作而向一方向旋转的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弹性地向逆向旋转,而使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复位,
且随着在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与所述杆控制环(510)之间向圆周方向产生相角差,所述加压部件(530)沿着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加压摩擦接触于所述驱动器(200)的内周面,从而能够根据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的大小选择性地向所述杆控制环(510)传递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而调节所述控制杆(501)、(502)的强制平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越小或所述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越大,能够增大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
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越大或所述复位弹簧(570)的弹性系数越小,能够减小所述驱动器(200)与所述加压部件(530)之间产生的加压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杆控制环(510)的外周面的所述单向倾斜凹槽(512)的倾斜角为12~20度。
4.一种毂内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于车身的轴(100);
能够旋转地位于所述轴(100)的外周而接受旋转力的输入的驱动器(200)和输出旋转力的毂外壳(300);
变速部(400),其设置于所述毂外壳(300)的内部而包括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412),环形齿轮(413)构成的行星齿轮组(410),且所述驱动器(200)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行星齿轮(412)而作为承载架发挥功能,在所述驱动器(200)设置有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被弹性支撑的弹性杆(220),在所述环形齿轮(413)的内周面进一步一同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行星齿轮(412)啮合的第一齿型(413a)和用于与所述弹性杆(220)啮合的第二齿型(413b),来使输入至所述驱动器(200)的旋转力变速而输出至所述毂外壳(300);以及
控制部(500),其随着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向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控制位于形成于所述轴(100)的外周面的杆位部(101)的控制杆(501、502)而选择性地限制所述太阳齿轮的旋转来控制所述变速部(400)的变速,且包括权利要求1的变速操作助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500)包括:
缆绳连接部件(550),其连接有根据变速操纵杆的操作引出的缆绳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轴(100)的外周面;以及
中间连接部件(560),其啮合于所述缆绳连接部件(550)的内周面而一体地旋转,
所述角度控制部件(520)无旋转干扰地贯通所述固定支撑部件(580)而组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件(560)的内周面,来向一方向传递旋转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变速操作助力装置的毂内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412)由一级行星齿轮或二级以上的多级行星齿轮构成,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412)的级数对应地追加设置,从而能够变速为“行星齿轮的级数+1”的变速级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57441A KR101817629B1 (ko) | 2017-11-23 | 2017-11-23 | 변속 조작 조력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허브 내장형 변속기 |
KR10-2017-0157441 | 2017-11-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69734A CN108869734A (zh) | 2018-11-23 |
CN108869734B true CN108869734B (zh) | 2019-08-09 |
Family
ID=6152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06787.8A Active CN108869734B (zh) | 2017-11-23 | 2018-02-02 | 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41547B2 (zh) |
EP (1) | EP3715676A4 (zh) |
JP (1) | JP2021504639A (zh) |
KR (1) | KR101817629B1 (zh) |
CN (1) | CN108869734B (zh) |
WO (1) | WO20191032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17629B1 (ko) | 2017-11-23 | 2018-02-21 | (주)엠비아이 | 변속 조작 조력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허브 내장형 변속기 |
KR102074833B1 (ko) * | 2018-07-10 | 2020-02-07 | 한은수 | 다단 변속장치 |
JP2022144292A (ja) | 2021-03-18 | 2022-10-0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
CN113738840A (zh) * | 2021-11-08 | 2021-12-03 | 杭州新林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自动换档执行器及其自动换挡方法 |
CN114013556B (zh) * | 2021-12-17 | 2023-07-18 | 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内变速器换挡控制机构中的连接结构、内变速器及自行车 |
EP4234384A1 (en) * | 2022-02-23 | 2023-08-30 | New Kailung Gear Co., Ltd. | Gear switching control device of an internal derailleur |
TWI802387B (zh) * | 2022-04-25 | 2023-05-11 | 日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變速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2576C2 (sv) * | 1997-08-25 | 2000-04-03 | Volvo Penta Ab | Anordning för assisterad växling vid transmission |
DE10134842A1 (de) * | 2001-07-17 | 2003-02-06 | Sram De Gmbh | Lastschaltbare Mehrgangnabe |
JP4145808B2 (ja) * | 2004-01-16 | 2008-09-03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ハブ |
JP4073893B2 (ja) * | 2004-05-13 | 2008-04-0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ハブ |
FR2900213B1 (fr) * | 2006-04-24 | 2008-12-12 | Renault Sas | Dispositif d'assistance au passage des vitesses sur boite de vitesses manuelle |
GB0617365D0 (en) * | 2006-09-02 | 2006-10-11 | Bamford Excavators Ltd | Gear shift mechanism |
KR100954300B1 (ko) * | 2010-02-09 | 2010-04-22 | (주)엠비아이 | 자전거 속도변환 보조장치 |
KR101422135B1 (ko) * | 2012-08-09 | 2014-07-22 | (주)엠비아이 | 다단 변속기 |
KR101286204B1 (ko) * | 2013-02-06 | 2013-07-15 | (주)엠비아이 | 허브 내장형 다단 변속기 |
KR101357220B1 (ko) * | 2013-02-06 | 2014-01-29 | (주)엠비아이 | 허브 내장형 다단 변속기 |
DE102015207906A1 (de) * | 2015-04-29 | 2016-11-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Getriebe-Schaltassistenzvorrichtung sowie Schalteinrichtung für ein Motorrad |
JP6302870B2 (ja) * | 2015-05-29 | 2018-03-2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変速機 |
CN106763733B (zh) * | 2017-02-20 | 2018-04-27 | 赣州经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变速器换档泊车机构总成 |
KR101817629B1 (ko) | 2017-11-23 | 2018-02-21 | (주)엠비아이 | 변속 조작 조력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허브 내장형 변속기 |
-
2017
- 2017-11-23 KR KR1020170157441A patent/KR1018176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2-02 CN CN201810106787.8A patent/CN10886973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31 WO PCT/KR2018/010104 patent/WO2019103288A1/ko unknown
- 2018-08-31 EP EP18881805.8A patent/EP371567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8-31 US US16/759,120 patent/US1104154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31 JP JP2020528141A patent/JP2021504639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15676A1 (en) | 2020-09-30 |
WO2019103288A1 (ko) | 2019-05-31 |
EP3715676A4 (en) | 2021-07-28 |
US20200355245A1 (en) | 2020-11-12 |
JP2021504639A (ja) | 2021-02-15 |
US11041547B2 (en) | 2021-06-22 |
CN108869734A (zh) | 2018-11-23 |
KR101817629B1 (ko) | 2018-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69734B (zh) | 变速操作助力装置及具备其的毂内置式变速器 | |
TWI566982B (zh) | 輪轂嵌入式多段變速器 | |
EP3456620B1 (en) | Bicycle transmission hub | |
CN103944305B (zh) | 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装置 | |
KR101357220B1 (ko) | 허브 내장형 다단 변속기 | |
CN105156664B (zh) | 一种多挡变速器及其应用的中心轮棘爪安装结构 | |
CN107690535B (zh) | 马达用变速器 | |
CN106428403A (zh) | 一种变速稳定的三级变速驱动装置 | |
KR101422135B1 (ko) | 다단 변속기 | |
KR102084079B1 (ko) | 자전거용 다단기어 변속모터 | |
KR101147995B1 (ko) | 페달링 어시스트 변속기 | |
JP2009161168A (ja) |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ハブ | |
US20180045279A1 (en) | Adjustable speed gear apparatus | |
EP3045756A1 (en) | Clutch device | |
JP2018534210A (ja) | 自転車のチェーンホイールキャリアとホイールハブとの間で用いる変速機、並びにその変速機を備えた後部アクスルおよび後部ホイール | |
CN109812551A (zh) | 同轴式电动助力的无段变速器 | |
KR101160632B1 (ko) | 자전거 변속기 | |
CN108291629A (zh) | 用于分级行星件的支承装置以及配设有支承装置的、用于机动车驱动单元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 |
KR101552179B1 (ko) | 무단변속기 | |
CN106574696A (zh) | 无级变速器 | |
KR20140017067A (ko) | 감속장치 | |
KR20120018241A (ko) | 유성기어용 드라이버 유닛 | |
CN106415073B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KR20140109189A (ko) | 자전거 변속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