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7418A -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7418A
CN108867418A CN201810812798.8A CN201810812798A CN108867418A CN 108867418 A CN108867418 A CN 108867418A CN 201810812798 A CN201810812798 A CN 201810812798A CN 108867418 A CN108867418 A CN 108867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unit block
frame unit
ba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27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翔
张军伟
李学军
阳长江
李丽萍
张庆明
张六红
刘剑兴
李晓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NGONG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 Ltd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NGONG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 Ltd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NGONG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 Ltd,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NGONG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27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7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7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7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5/00Draining the sub-base, i.e. subgrade or ground-work, e.g. embankment of roads or of the ballastway of railways or draining-off road surface or ballastway drainage by trenches, culverts, or conduits or other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 E01F5/005Culverts ; Head-structures for culverts, or for drainage-conduit outlets in slo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板支撑架现浇箱涵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支撑高度≦6.5m、截面尺寸变化小、纵坡小于2%、直线段现浇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模板支架施工,如地下通道、涵洞等构筑物的现浇施工;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6m,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小于1.5,相邻的两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利用系杆和连接扣件可拆卸连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支撑架单元组件设计→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的连接及验收→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验收移动完成后的支撑架单元组件;该技术减少架体拆除和组装,有效提升施工速度,具有安装方便、移动快捷、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板支撑架现浇箱涵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支撑高度≦6.5m、截面尺寸变化小、纵坡小于2%、直线段现浇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模板支架施工,特别适用于长距离的箱型结构,如地下通道、涵洞等构筑物的现浇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逐年加速,在城市地下通道、涵洞等构筑物的施工中,目前多采用“搭架、浇筑、拆架”至下一段重复的施作顺序,因为常规的搭设支撑架的钢管最长为6m,在每个地下通道、涵洞等构筑物的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地情况来搭设支撑架,很多施工地超过6m的距离,那么在搭设支撑架的时候在钢管之间会产生很多接头,支撑架搭设的越长稳定性越差,还要随时维护钢管之间连接的接头,避免出现支撑架倒塌的情况,如此一来在不同施工地搭设、拆卸支撑架耗费了较高的人力、物力,也使施工效率降低,增加了施工成本。
针对上述支撑架搭设情况,也有部分支撑架采用了整体移动式施工,但每个地下通道、涵洞的距离长度不一样,搭设同一组支撑架无法适用其他施工地,因用尺寸受限,所以灵活性不足。并且,在不断的移动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和震动,造成过长支撑架上的连接接头松动,还是需要动用人工来检查连接接头的固定情况,支撑架架体过大过长还不好调节,同样耗费人力、无力,稳定性还不好,也并没有较好的提高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本技术在现有的扣件式模板支撑架施工的基础上,将整体式支撑架转化成支撑架单元,采用液压千斤顶和设置移动轮使单元体独立进行移动,从而减少架体拆除和架体重新组装的重复工作,有效提升施工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安装方便、移动快捷、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包括至少两组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单元组件、系杆、千斤顶以及移动轮脚架,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主要由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支撑扣件、垫板和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组成,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之间相互交车垂直连接,三者的交叉连接处用支撑扣件固定连接,所述垫板置于立杆的底部,所述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垫板高度小于200mm处的横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6m,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小于1.5,相邻的两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利用系杆和连接扣件可拆卸连接;
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编制支撑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土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现浇箱型结构,待底板施工完成,再进行单元支撑架施工;
步骤2、支撑架单元组件设计:计算受力情况,确定立杆之间的纵、横间距,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的步距;
步骤3、支撑架单元组件的搭设: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在底板钢筋混凝土上放出所有梁底轴线,再根据模板支撑架体搭设平面图,放出各立杆搭设点位,标明垫板安放的位置并示出定位线;
步骤4、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及验收:利用系杆将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按施工地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连接,组成整体支撑体系,连接时沿着连接接头处纵、横向逐一连接固定,并且系杆的端头要深入两侧支撑架单元组件内至少两跨;
步骤5、模板工程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先进行模板定位安装,在进行模板加固,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按照“从下至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侧,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梁板砼从中间向两边进行浇筑;
步骤6、模板拆除,解除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拆除模板、斜撑杆和系杆,拆除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规则进行;
步骤7、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在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边方向,将四个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架单元组件外侧的四个角点向内两跨处,千斤顶的顶盘与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交叉处连接的直角扣件顶紧,然后四个千斤顶同时起顶,当顶升到10cm后,锁紧千斤顶,人工安防四个移动轮脚架,移动轮脚架安放在支撑架单元组件的架体外侧长边1/4处的两根纵向扫地杆或者横向扫地杆下,移动轮脚架与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结合部位应绑扎牢固;千斤顶松开后由人工牵引支撑架单元组件缓慢移动,移动前在地上标明移动路线及移动位置,待支撑架单元组件移动就位后,重复千斤顶顶起作业,移除移动轮脚架,松开千斤顶,至此完成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作业;
步骤8、验收移动完成后的支撑架单元组件:逐一将各支撑架单元组件移动就位后,按照上述步骤4的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及验收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进一步限定,支撑架单元组件侧面和顶面设置剪刀撑杆,并且在横向扫地杆和纵向扫地杆的安装层也设置水平的剪刀撑杆,在支撑架单元组件侧面还设有斜撑杆。
进一步限定,立杆、垫板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采用长度至少为2跨、厚度至少为50mm、宽度至少为200mm的木垫板。
进一步限定,剪刀撑杆随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同步搭设;每搭完一步,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偏差,每步的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进一步限定,系杆在连接支撑架单元组件时偏离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三者之间交叉连接处的距离小于300cm。
进一步限定,在千斤顶与直角扣件连接处的立杆上设有一组防滑扣件,移动轮脚架与纵、横向扫地杆和立杆的连接处同样设有一组抗滑扣件。
进一步限定,当支撑架单元组件在移动的时候移动速率小于3m/min,当移动路线的地面纵坡大于1%时,移动支撑架单元组件过程中,设置地锚与手动葫芦进行临时固定。
进一步限定,在千斤顶顶起的时候,每顶起一个循环,量测千斤顶伸长量,四个千斤顶之间的伸长量小于5mm。
进一步限定,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的尺寸为6m×4.8m×5.6m,支撑架单元组件中的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均为独立的钢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传统的满堂支撑架转化为多个支撑架单元组件,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用系杆连接,在地下通道、涵洞等构筑物地方拼凑连接成一个适合施工地的支撑整体,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内的纵、横水平杆均为单杆杆件,在杆件轴上没有直接或搭接扣,减少整个支撑架在构造上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整个支撑架的整体性。
2、整个支撑架单元组件体系采用普通扣件式脚手架,对作业人员仅需岗前培训即可施工,对材料及人员均无特殊要求。
3、因为整个支撑架单元组件可以利用千斤顶和移动轮脚架从一个施工地整体运送到另一个施工地,所以避免了重复的搭建、拆架施工,减少用工数量及架料投入量,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节省工期。
4、支撑架单元组件可以根据纵、横水平杆的长度自由组合,纵横水平杆都是建筑用钢管,钢管的最大长度为6m,搭设的最长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度也为6m,为了稳定性,在纵横水平杆的端头不连接固定接头,这样根据钢管的长度规格和施工地的需要,可以调节搭设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的尺寸,灵活组成各类整体式支撑架,比如一个涵洞长10m,那么在组合支撑架单元组件的时候就搭设一个6m和4m的,规格的变化更适合不同的施工需要。
5、采用小型千斤顶托架一组支撑架单元组件,安放移动轮脚架,理由人工牵引方式进行一个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相对于以前技术中从一个施工地不断拆卸、转移、安装至另一个施工地来说,此移动过程快捷、安全、简便。并且在移动就位后只需要利用系杆再次组装连接,相对于以前的钢管之间连接接头在移动时易松动来说,本方法更牢固,避免了支撑架零件之间易松动倒塌的危险。
6、整个支撑架单元组件不需要在来回拆装,减少工人进行支撑架的搭设,降低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并且现场的架料投入量较少,便于统一堆放,现场整齐,除开必要的连接零件不会出现多余的钢管,文明施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六组支撑架单元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架单元组件与剪刀撑杆和系杆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单元组件与移动轮脚架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轮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包括六组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单元组件1、系杆2、千斤顶和移动轮脚架6,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1主要由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支撑扣件、垫板5和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组成,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之间相互交车垂直连接,三者的交叉连接处用支撑扣件固定连接,各个杆件的端头伸出支撑扣件的盖板边缘长度不小于100mm,所述垫板5置于立杆的底部,所述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垫板5高度小于200mm处的横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以上所述的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零件均为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只是长宽高的规格有固定限制,所以在此实施例中不具体表述以上零件的连接关系,具体连接图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长度为6m,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小于1.5,在移动的时候先用千斤顶顶起支撑架单元组件1,然后将移动轮脚架6放入支撑架单元组件的四个角点底部,人工牵引拉走整个支撑架单元组件1(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其中移动轮脚架6包括万向轮61、支撑臂62、支撑板63和固定扣件64,所述支撑臂62置于万向轮61两侧通过连接臂65固定在万向轮61的轮轴上,所述支撑板63设置在支撑臂62上端,所述支撑板63上设有连接固定扣件64的安装条形孔66,所述固定扣件64的中间部呈拱形、两端部为设有螺钉孔的平面翼板,所述固定扣件64的中间部为半圆弧形,组装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钢管直径与半圆弧形的中间部内径相等。
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如下:
如图图1、图2所示,将传统的满堂支撑架转化为多个支撑架单元组件1,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通过系杆2连接,形成整体的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受力特性与传统满堂支撑架一致,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纵、横水平杆均有单根钢管采用直角扣件连接,钢管之间没有接长或搭接的情况,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稳定性好,通过千斤顶和移动轮脚架6的设置,使支撑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均减小,支撑架单元组件1移动便捷,移动就位后,支撑架单元组件1通过简易连接,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形成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
本实施例设计出6m×4.8m×5.6m的支撑架单元组件1,相邻的两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利用系杆2和连接扣件可拆卸连接,系杆2在连接支撑架单元组件1时偏离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三者之间交叉连接处的距离小于300cm,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是将以前的满堂支撑架转化为六个支撑架单元组件1,以前的满堂支撑架是连接成长宽高为18m×10.4m×5.6m,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单元组件1将其分卡,利用整体常规尺寸的纵、横水平杆将满堂支撑架在长度方向分为3个单元,每个长6m,搭设宽度为10.4m,宽度方向分为2个单元,每个宽4.8m,由此将满堂架转化为6个单元架,每个单元架的尺寸为6m×4.8m×5.6m。
以下是单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搭设方法和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如图5所述,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编制支撑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土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现浇箱型结构,待底板施工完成,再进行单元支撑架施工;
步骤2、支撑架单元组件1设计:计算受力情况,确定立杆之间的纵、横间距,针对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尺寸6m×4.8m×5.6m,立杆纵横距为0.6m,立标步距为1.2m,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的步距,进行计算时,搭设高度在6m以内,可不考虑风载影响;
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构造要求:纵、横向立杆间距及步距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的数值进行搭设,间距不宜大于0.9m,步距不宜大于1.2m,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纵、横水平杆和立杆为单杆组成,均不得接长,在每根立杆的底部应设置垫板5,支撑架单元组件1侧面和顶面设置倾斜的剪刀撑杆3(如图2所示),并且在横向扫地杆和纵向扫地杆的安装层也设置水平的剪刀撑杆4,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侧面还设有斜撑杆;剪刀撑的设置应满足规范JGJ130第6.9.3条对于加强型支撑架的要求。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纵、横向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随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同步搭设;每搭完一步,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偏差,每步的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步骤3、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搭设: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在底板钢筋混凝土上放出所有梁底轴线,再根据模板支撑架体搭设平面图,放出各立杆搭设点位,标明垫板5安放的位置并示出定位线;
底座安放应符合如下规定:立杆、垫板5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垫板5采用长度至少为2跨、厚度至少为50mm、宽度至少为200mm的木垫板5;
步骤4、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的连接及验收:利用系杆2将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1按施工地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连接,组成整体支撑体系,连接时沿着连接接头处纵、横向逐一连接固定,并且系杆2的端头要深入两侧支撑架单元组件1内至少两跨,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组合完成后,因组织对架体按规范JGJ130第8.2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步骤5、模板工程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先进行模板定位安装,模板安装前应进行位置和高度定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墙、柱、板边线划线并设定位点,用以控制模板边线,安装第一模时用线锤反复校核模板垂直度和水平缝的水平控制,铺设模板过程中,应经常性校核控制线和钢卷尺配合检查模板高度偏差,及时进行调校,模板侧墙、柱完成后检查无误才能进行梁、板模板安装;再进行模板加固,模板主次背楞按模板技术参数进行设置,严格控制主次背楞材料和间距,特别是针对不同规格的梁体,必须按照梁板分类大样图布置具体位置和根数,确保受力准确;
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两侧侧墙砼对称浇筑,高度偏差控制在30cm以内;严格控制砼浇筑速度,控制砼上升速度小于1m/h。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cm~20cm,混凝土浇筑按照“从下至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侧,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梁板砼从中间向两边进行浇筑,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架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步骤6、模板拆除,解除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的连接:拆除模板、斜撑杆和系杆2,拆除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规则进行;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松顶托或卸落块拆除顺序按“先次梁再主梁,从跨中向支座方向,板中间向四周松顶托”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步骤7、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移动: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长边方向,将四个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外侧的四个角点向内两跨处,千斤顶的顶盘与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交叉处连接的直角扣件顶紧,在千斤顶与直角扣件连接处的立杆上设有一组防滑扣件,移动轮脚架6与纵、横向扫地杆和立杆的连接处同样设有一组抗滑扣件,然后四个千斤顶同时起顶,在千斤顶顶起的时候,每顶起一个循环,量测千斤顶伸长量,四个千斤顶之间的伸长量小于5mm;当顶升到10cm后,锁紧千斤顶,人工安防四个移动轮脚架6,移动轮脚架6安放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架体外侧长边1/4处的两根纵向扫地杆或者横向扫地杆下,移动轮脚架6与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结合部位应绑扎牢固;千斤顶松开后由人工牵引支撑架单元组件1缓慢移动,当支撑架单元组件1在移动的时候移动速率小于3m/min,当移动路线的地面纵坡大于1%时,移动支撑架单元组件1过程中,设置地锚与手动葫芦进行临时固定;移动前在地上标明移动路线及移动位置,待支撑架单元组件1移动就位后,重复千斤顶顶起作业,移除移动轮脚架6,松开千斤顶,至此完成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移动作业;
步骤8、验收移动完成后的支撑架单元组件1:逐一将各支撑架单元组件1移动就位后,按照上述步骤4的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1之间的连接及验收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在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时候要注重以下质量要求:
1、当地基基础不平整时,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1用的钢管底座宜铺木板作为垫板5。
2、模板支撑架单元组件1的搭设应做到立杆纵横成线,纵、横水平杆在同一水平面上,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不超过架高的1/200,且不超过100mm。
3、每次移动完支撑架单元组件1完成后,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就位阶段,需按照有关的规范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在支撑架单元组件1就位阶段,系杆2和连接扣件应进行紧固,其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5、应按照JGJ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8.1.1~8.1.5条的规定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6、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并要有成品保护措施,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在重庆某地的排水箱涵工程,本工程主要为明挖地下通道,矩型断面。隧道全长1.35km,净宽2.4m,总净高2.8m,顶板厚40cm,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本工程箱涵主体结构施工中,按每15~20m为一施工段,采用了可移动单元支撑架施工技术,工人利用可移动支撑架单元组件1,反复移动,减少了搭架、拆架的重复工作,缩短了施工周期。工程于2015年5月施工至2016年2月施工完毕,各项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单元组件、系杆、千斤顶以及移动轮脚架,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主要由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支撑扣件、垫板和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组成,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之间相互交车垂直连接,三者的交叉连接处用支撑扣件固定连接,所述垫板置于立杆的底部,所述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垫板高度小于200mm处的横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所述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6m,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小于1.5,相邻的两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利用系杆和连接扣件可拆卸连接;
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编制支撑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土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现浇箱型结构,待底板施工完成,再进行单元支撑架施工;
步骤2、支撑架单元组件设计:计算受力情况,确定立杆之间的纵、横间距,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的步距;
步骤3、支撑架单元组件的搭设:搭设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在底板钢筋混凝土上放出所有梁底轴线,再根据模板支撑架体搭设平面图,放出各立杆搭设点位,标明垫板安放的位置并示出定位线;
步骤4、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及验收:利用系杆将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按施工地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连接,组成整体支撑体系,连接时沿着连接接头处纵、横向逐一连接固定,并且系杆的端头要深入两侧支撑架单元组件内至少两跨;
步骤5、模板工程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先进行模板定位安装,再进行模板加固,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按照“从下至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侧,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梁板砼从中间向两边进行浇筑;
步骤6、模板拆除,解除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拆除模板、斜撑杆和系杆,拆除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规则进行;
步骤7、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在支撑架单元组件的长边方向,将四个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架单元组件外侧的四个角点向内两跨处,千斤顶的顶盘与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交叉处连接的直角扣件顶紧,然后四个千斤顶同时起顶,当顶升到10cm后,锁紧千斤顶,人工安防四个移动轮脚架,移动轮脚架安放在支撑架单元组件的架体外侧长边1/4处的两根纵向扫地杆或者横向扫地杆下,移动轮脚架与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结合部位应绑扎牢固;千斤顶松开后由人工牵引支撑架单元组件缓慢移动,移动前在地上标明移动路线及移动位置,待支撑架单元组件移动就位后,重复千斤顶顶起作业,移除移动轮脚架,松开千斤顶,至此完成支撑架单元组件的移动作业;
步骤8、验收移动完成后的支撑架单元组件:逐一将各支撑架单元组件移动就位后,按照上述步骤4的多组支撑架单元组件之间的连接及验收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其特在于:支撑架单元组件侧面和顶面设置剪刀撑杆,并且在横向扫地杆和纵向扫地杆的安装层也设置水平的剪刀撑杆,在支撑架单元组件侧面还设有斜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其特在于:剪刀撑杆随立杆、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同步搭设;每搭完一步,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偏差,每步的纵水平杆和横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立杆、垫板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采用长度至少为2跨、厚度至少为50mm、宽度至少为200mm的木垫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系杆在连接支撑架单元组件时偏离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和立杆三者之间交叉连接处的距离小于3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在千斤顶与直角扣件连接处的立杆上设有一组防滑扣件,移动轮脚架与纵、横向扫地杆和立杆的连接处同样设有一组抗滑扣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当支撑架单元组件在移动的时候移动速率小于3m/min,当移动路线的地面纵坡大于1%时,移动支撑架单元组件过程中,设置地锚与手动葫芦进行临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单元支撑架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在千斤顶顶起的时候,每顶起一个循环,量测千斤顶伸长量,四个千斤顶之间的伸长量小于5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每个支撑架单元组件的尺寸为6m×4.8m×5.6m,支撑架单元组件中的纵水平杆、横水平杆均为独立的钢管。
CN201810812798.8A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867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798.8A CN108867418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798.8A CN108867418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7418A true CN108867418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04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2798.8A Pending CN108867418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可移动单元支撑架及用于箱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741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4684A (zh) * 2013-12-02 2015-06-03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现浇涵洞盖板模板支架
CN204662922U (zh) * 2015-06-02 2015-09-2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箱型结构的可移动整体式脚手架
CN104989091A (zh) * 2015-06-02 2015-10-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脚手架及采用该脚手架浇筑框型建筑的施工工艺
CN105803947A (zh) * 2016-05-13 2016-07-27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现浇箱梁门式满堂支架整体横移体系及横移方法
CN106836807A (zh) * 2017-01-25 2017-06-13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拼装和移动的模块化支架的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4684A (zh) * 2013-12-02 2015-06-03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现浇涵洞盖板模板支架
CN204662922U (zh) * 2015-06-02 2015-09-2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箱型结构的可移动整体式脚手架
CN104989091A (zh) * 2015-06-02 2015-10-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式脚手架及采用该脚手架浇筑框型建筑的施工工艺
CN105803947A (zh) * 2016-05-13 2016-07-27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现浇箱梁门式满堂支架整体横移体系及横移方法
CN106836807A (zh) * 2017-01-25 2017-06-13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拼装和移动的模块化支架的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1 January 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 31 December 201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4928B (zh) 一种非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CN107905109A (zh) 跨越式桥梁现浇平台模拟等荷载分段预压施工方法
CN108265885B (zh) 高大非正交大倾角异型混凝土斜柱的施工方法
CN111287095A (zh) 下拖特大桥主梁专项施工工法
CN101781879A (zh) 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方法
CN102787560B (zh) 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方法
CN105040970A (zh) 综合体育馆高支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13160B (zh) 一种地下室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08734119U (zh) 一种钢管柱和贝雷梁组合式承重结构
CN112060307A (zh) 一种节段箱梁短线匹配控制及预制施工方法
CN107905124B (zh) 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CN110512719B (zh) 一种高层住宅大跨度间隔式连廊高空支模钢平台施工工法
CN106013781A (zh) 反吊模板的楼板支撑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CN112900268B (zh) 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
CN106284988A (zh) 斜圆柱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52262A (zh)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CN107386246A (zh)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CN208472973U (zh)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端支撑节点结构
CN109869153A (zh) 快速施工竖井衬砌的整体提升悬臂模板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289748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
CN111424948A (zh)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
CN114277672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96161U (zh) 一种hr重型门架与钢筋混凝土临时结构柱联合支模装置
CN103195079B (zh) 安装式模板、安装式模板组和成套安装式模板装置
CN212866842U (zh) 一种框构式建筑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