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1614B -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1614B
CN108861614B CN201810752836.5A CN201810752836A CN108861614B CN 108861614 B CN108861614 B CN 108861614B CN 201810752836 A CN201810752836 A CN 201810752836A CN 108861614 B CN108861614 B CN 108861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aterial
static
adsorption
face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28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1614A (zh
Inventor
刘小英
侯鹏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528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1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1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4/00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54/02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ostatic, electric, or magne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启动静电发生装置,将天然生物薄膜材料吸附至吸附端面;b、将薄膜材料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启动静电消除,使薄膜材料脱离吸附端面,准确到达目标位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可简化规模化生产的操作步骤,避免因静电吸附造成的操作缓慢以及不当操作造成的材料破损,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成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快速、准确地对患者创面进行覆盖修复,避免了因材料“翘边”、“重叠”造成的二次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支架构建、促进组织再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加强缺损部位的结构强度;阻止周围组织长入;作为接种细胞在体内增殖的支架;作为细胞、生长因子和基因的载体等。
天然生物材料因其来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天然生物膜材即其中一类,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天然来源的膜类材料普遍存在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在生产和临床使用时易因为静电作用,从而与生产、手术器具产生吸附,或因空气流动导致材料的漂浮,造成“撕裂材料”、“粘刀”、“翘边”等不利于生产和临床操作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天然生物膜材的上述特点,使得其临床治疗操作难度极高,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材料覆盖创面的位置发生偏离,需要对材料进行二次位移处理,增加了患者痛苦,不利于应用推广。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随着技术的发展,物体表面因静电产生的各种效应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物理学范畴。现代科学实验和工业技术中,静电效应具有极为重要的利用价值。而在某些情况下,又需对静电效应产生的危害加以消除(高立晟,静电产生和静电消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月第18卷第6期)。目前将静电应用于生物领域非常少,如米红波等(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及其在脂溶性功能因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7,Vol.38,No,08)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合物电解质沉积在带电油滴表面形成多层乳液可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消化吸收率。
目前尚无将静电应用于天然生物膜材领域的报道,有必要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天然生物膜材的生产、临床操作效率及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生产和临床操作的静电吸附/消除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静电发生装置,将天然生物薄膜材料吸附至吸附端面;
b、将薄膜材料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启动静电消除,使薄膜材料脱离吸附端面,准确到达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的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为0~80kV。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的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为1~8kV。
其中,所述的目标位置是组织创面。
其中,所述天然生物薄膜材料为小肠粘膜下层、真皮基质膜、羊膜、心包膜、黏膜、角膜、结膜。
其中,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是由静电消除组件、静电发生/消除切换开关、静电吸附端面构成。
其中,所述的静电吸附端由静电吸附铸片、防静电组件构成。
其中,所述的防静电组件位于包被静电吸附铸片外边缘;防静电组件的水平高度高于静电吸附铸片的水平高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采用所述的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将薄膜材料吸附至吸附端面,使用冲压工件对吸附端面的膜材冲压成型;
b、将薄膜材料/冲压成型后的制品准确移动至生产工序对应位点,启动静电消除,使膜材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进行后续操作。
其中,所述的冲压工件的材质为防静电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可简化规模化生产的操作步骤,避免因静电吸附造成的操作缓慢以及不当操作造成的材料破损,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成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快速、准确的对患者创面进行覆盖修复,避免了因材料“翘边”、“重叠”造成的二次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可显著改善目前的生产和临床操作,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静电吸附/消除装置示意例图(其中,1-静电消除组件、2-静电发生/消除切换开关、3-静电吸附端、4-防静电组件、5-静电吸附铸片)。
图2静电吸附端合并/分离示意例图。
图3静电吸附端分离-材料包装示意例图。
图4生产使用示意例图。
图5临床使用示意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干燥SIS表面,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7kV将SIS膜吸附。将吸附SIS膜的端面朝上,使用陶瓷冲压刀将SIS膜冲压为直径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33
规格的制品(如图4)。启动装置的静电消除功能,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5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常规操作:将干燥SIS膜水平放置于不锈钢操作台面,使用冲压刀将SIS膜冲压为直径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34
规格的制品,再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5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31
实施例2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干燥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6kV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吸附。将吸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端面朝上,使用陶瓷冲压刀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冲压为3cm×3cm规格的制品。
将吸附了干燥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吸附端头移动至包装材料上端,调整相对位置后启动装置的静电消除,脱细胞真皮基质自动脱落至包装材料中,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常规操作:将干燥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水平放置于不锈钢操作台面,使用冲压刀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冲压为3cm×3cm规格的制品,再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32
实施例3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干燥心包膜表面,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8kV将心包膜吸附。将吸附心包膜的端面朝上,使用陶瓷多孔冲压刀将心包膜冲压为1cm×1cm规格的制品。消除静电,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4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常规操作:将干燥心包膜水平放置于不锈钢操作台面,使用多孔冲压刀将心包膜冲压为1cm×1cm规格,再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4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41
实施例4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干燥异种真皮基质表面,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3kV将异种真皮基质吸附。将壳聚糖溶液喷涂于异种真皮基质表面后,再吸附一张干燥的异种真皮基质,使两张材料重叠,常温干燥。
使用多孔陶瓷冲压刀将已重叠的异种真皮基质冲压为2cm×2cm规格的制品。消除静电,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5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常规操作:将干燥的异种真皮基质水平放置于不锈钢操作台面,壳聚糖溶液喷涂于异种真皮基质表面,取另一张干燥的异种真皮基质与第一张重叠,常温干燥。
使用多孔陶瓷冲压刀将已重叠的异种真皮基质冲压为2cm×2cm规格的制品,再进行装袋操作。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5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制品收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42
实施例5
创面模型的建立:
参考狄海萍等(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分析)建立SD大鼠的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大小为2cm×2cm,共建立60组模型。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
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2.5cm×2.5cm的脱细胞羊膜表面,其防静电部件的水平高度较静电吸附铸片的水平高度高0.2cm,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1kV将羊膜吸附,再将吸附端面边缘与创周正常组织贴合,启动静电消除,覆盖创面。若创面未全覆盖,需对材料进行位移,确保创面被全覆盖。(见图5)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一次创面全覆盖成功率。
常规操作:
取出2.5cm×2.5cm的脱细胞羊膜,常规手术操作,将羊膜覆盖于创面。若创面未全覆盖,需对材料进行位移,确保创面被全覆盖。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一次创面全覆盖成功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51
实施例6
创面模型的建立:
参考张姝江等(两种生物衍生材料修复兔角膜浅层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建立兔角膜浅层缺损创面,创面直径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53
为7.5mm,共建立30组模型。
静电吸附/消除方法:
将装置的静电吸附铸片水平贴合至规格为10mm×10mm的脱细胞羊膜表面,其防静电部件的水平高度较静电吸附铸片的水平高度高0.2cm,启动静电发生开关,调节输出电压至2kV将羊膜吸附,再将吸附端面边缘与眼表正常组织贴合,消除静电,覆盖创面。若创面未全覆盖,需对材料进行位移,确保创面被全覆盖。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一次创面全覆盖成功率。
常规操作:
取出规格为10mm×10mm脱细胞羊膜,常规手术操作,将羊膜覆盖于创面。若创面未全覆盖,需对材料进行位移,确保创面被全覆盖。
以上操作连续重复30次,记录每次的操作时间、一次创面全覆盖成功率。
Figure BDA0001725994650000052
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常规的生产和临床使用操作,本发明的方法显著提升了生产、临床操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天然生物膜材制品的成品率和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次性创面全覆盖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静电吸附/消除方法,简化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减少人工,避免因不当操作造成的材料破损,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快速、准确地将天然生物膜材覆盖于患者创面,提高临床操作效率、赢得治疗时间,同时避免因材料“翘边”、“重叠”造成的二次操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顺应性。因此,该方法显著优于常规的生产和临床操作,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Claims (7)

1.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静电发生装置,将天然生物薄膜材料吸附至吸附端面;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的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为1~8kV;
b、将薄膜材料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启动静电消除,使薄膜材料脱离吸附端面,准确到达目标位置;所述的目标位置是组织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生物薄膜材料为小肠粘膜下层、真皮基质膜、羊膜、心包膜、黏膜、角膜、结膜。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是由静电消除组件、静电发生/消除切换开关、静电吸附端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电吸附端由静电吸附铸片、防静电组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静电组件位于包被静电吸附铸片外边缘;防静电组件的水平高度高于静电吸附铸片的水平高度。
6.一种生产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将薄膜材料吸附至吸附端面,使用冲压工件对吸附端面的膜材冲压成型;
b、将薄膜材料/冲压成型后的制品准确移动至生产工序对应位点,启动静电消除,使膜材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进行后续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压工件的材质为防静电材料。
CN201810752836.5A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Active CN108861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2836.5A CN108861614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2836.5A CN108861614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614A CN108861614A (zh) 2018-11-23
CN108861614B true CN108861614B (zh) 2020-11-27

Family

ID=6430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2836.5A Active CN108861614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1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7514A (zh) * 2020-04-20 2020-08-25 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保存新鲜生物组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52391B2 (en) * 1998-10-14 2002-09-19 Delsys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sensing chuck using area matched electrodes
US6295194B1 (en) * 1999-09-10 2001-09-25 Delsys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Bead or particle manipulating chucks
JP2004147358A (ja) * 2002-08-30 2004-05-20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静電吸着装置
US6947274B2 (en) * 2003-09-08 2005-09-20 Axcelis Technologies, Inc. Clamping and de-clamp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on an electrostatic chuck using wafer inertial confinement by applying a single-phase square wave AC clamping voltage
CN203208160U (zh) * 2013-03-14 2013-09-25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羊膜结构
CN104309039A (zh) * 2014-11-17 2015-01-28 重庆市凯福食品有限公司 自送料薄膜冲压成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614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43869B2 (ja) 培養皮膚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EP0462426B1 (en) Biocompatible perforated membranes and their use as artificial skin
NZ602706A (en) Methods of conditioning sheet bioprosthetic tissue
CN108861614B (zh) 一种天然生物薄膜材料的移动方法
US20160166732A1 (en) Skin printing and auto-grafting
JP2010220605A (ja) 細胞培養担体及びその利用
US7815931B2 (en) Artificial skin substitute
JP2016067618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の梱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998444B (zh) 一种皮肤修复气凝胶型敷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50521A (zh) 一种双层胶原真皮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EP3854423B1 (en) Artificial dermis repair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RU2013156844A (ru) Повязка на рану, содержащая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и основу мази, для вакуумной терапии
US20170259449A1 (en) Silicone Membrane Sl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10698694A (zh) 高机械强度丝胶蛋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20774B (zh) 一种拼接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4283B (zh) 一种促进创伤愈合的TSCP-GelMA水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635619A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复合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
Carls et al. Prefabrication of mucosa-lined flaps: a preliminary study in the pig model
CN114259601A (zh) 活细胞仿生角膜前板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92394U (zh) 一种单层含孔乳房补片
CN110025818A (zh) 一种壳聚糖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93274B (zh) 一种增加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数量的挤压装置及其应用
CN112494707B (zh) 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创口止血修复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6756B (zh) 提高美容用理疗贴的粘贴效果及药性的方法
JP3219747U (ja) 生地を圧縮発酵させて手動分割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4 Gaope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4 Gaope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QINGSHAN LIK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