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0009A -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0009A
CN108860009A CN201810669671.5A CN201810669671A CN108860009A CN 108860009 A CN108860009 A CN 108860009A CN 201810669671 A CN201810669671 A CN 201810669671A CN 108860009 A CN108860009 A CN 108860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unit
battery management
mounting bracket
unit mount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96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王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96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该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至少一端延设固定体和弯折体;所述固定体用以固定在车仓后梁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弯折体用以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后梁边角处且固定于所述后梁边角相邻的第二侧壁上。本发明通过固定体固定在车仓后梁的第一侧壁上,通过弯折体挂设于后梁边角处且固定于第二侧壁上,弯折体挂设于车仓后梁上,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固定的稳定性,固定体和弯折体固定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两个方向均固定,避免单方向振动引起的两者之间的分离和脱落。

Description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能量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纯电动汽车日益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处在车辆的能源转换时期,新能源车辆目前正在日益增加,在各大企业中,作为新能源车辆中的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提高,决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而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均设有电池管理单元 (BatteryManagement Unit,BMU),以便对电池模组进行控制以满足汽车行驶需求。
参见图1,目前,电池管理单元2´通过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固定在车仓后梁3´上,通过侧面的四颗螺栓固定,由于整车运行时,振动会造成螺栓的松动,造成电池管理单元的移位。另外安装时从侧面四个点位固定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工艺操作上需先预拧上两个孔位后,才能基本固定在车仓后梁3´上。螺栓松动时,车身前后的振动会加剧松动而导致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的掉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旨在解决现有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易松动掉落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该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至少一端延设固定体和弯折体;所述固定体用以固定在车仓后梁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弯折体用以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后梁边角处且固定于所述后梁边角相邻的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弯折体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固定体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用以将所述第二弯折部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固定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用以将所述固定体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固定体与所述弯折体的第一弯折部之间设有减重槽。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减重槽为U型槽,其设置于所述固定体与所述弯折体的第一弯折部所在平面内。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上凹设有间隔槽;所述固定体和所述弯折体设置于所述间隔槽的槽底壁端部。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所述间隔槽两侧的连接体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端部,用以安装电池管理单元。
进一步地,上述BMU安装支架,所述固定体、所述弯折体和所述BMU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体固定在车仓后梁的第一侧壁上,通过弯折体挂设于第一侧壁相邻的后梁边角处且固定于后梁边角相邻的第二侧壁上,弯折体挂设于车仓后梁上,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固定的稳定性,且固定体和弯折体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以使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两个方向均固定连接,进而避免单方向振动引起的两者之间的分离和脱落,从而确保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之间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弯折体可以直接挂在车仓后梁上,进而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初步定位至车仓后梁上,即对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进行初步定位,避免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倾斜,进而减化安装工艺,安装螺栓无需操作人员边安装边手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以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管理单元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电池管理单元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2至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为板状支架,其外轮廓形状与电池管理单元2相对应,以便将电池管理单元2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仓后梁3上。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两侧沿该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侧边(如图2所示的上下两个侧边)均设有连接体12,用以安装电池管理单元2;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中间位置即连接体12之间凹设有间隔槽11,通过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固定至车仓后梁3上,并通过间隔槽11两侧的连接体12固定电池管理单元2,以使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安装的电池管理单元2与车仓后梁3间隔设置,进而避免车仓后梁3的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池管理单元2上,以避免车仓后梁3、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和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的脱落。电池管理单元2通过螺栓4固定至间隔槽11两侧的连接体12上,优选地,间隔槽11两侧的连接体12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121,用以安装电池管理单元2;为进一步确保电池管理单元2安装稳定性,连接体12上设置的固定孔121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间隔槽11两侧,以使电池管理单元2的四个位置均通过螺栓与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相连接,进而避免电池管理单元2的脱落。其中,固定孔121可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优选地,固定孔121为圆形通孔,以便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精度。固定孔121上设置的固定螺母122与电池管理单元2的安装螺栓相对应,以便与安装螺栓相螺接以将电池管理单元2固定至该支架1上。
继续参见图2至图6,各固定孔121处均设有固定螺母122,用以将电池管理单元2安装至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上,仅需通过旋拧螺栓4以将电池管理单元2固定至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上,避免了扳手固定螺母122与另一扳手固定螺栓4以便两者相对转动拧紧,即简化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和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安装和拆卸的操作,即简化装配和拆卸工序,使得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和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拆卸简单快捷,以减少装配和拆卸时间,提高效率;固定螺母122置于连接体12与电池管理单元2相背的侧面上,以便螺栓4依次穿设于电池管理单元2的穿设孔和固定孔121后与固定螺母122相螺接,进而进一步提高两者安装的稳定性。优选地,固定螺母122通过焊接固定至连接体12与电池管理单元2相背的侧面上,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进一步优选地,固定螺母122与连接体12之间的焊接强度大于固定螺母122相螺接的螺栓4的紧固扭矩,以便避免固定螺母122和螺栓4旋拧时致使固定螺母122的脱落。为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连接体12上设有第二减重孔123,以便减轻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质量且减少其使用材料,进而减轻了车辆整体的重量,减少车辆的油耗和成本,同时简化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加工工艺,提高了对其精度的控制以及其加工的效率。两个连接体12的两个第二减重孔123沿连接体12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以便使得两个连接体12上下对称,避免该安装支架1的应力集中;其中,第二减重孔123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优选地,第二减重孔123为沿连接体12长度方向设置的方形通孔。
继续参见图2至图6,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至少一端延设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优选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两端均延设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两端的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分别设置于电池管理单元2的两侧,即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右端的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设置于电池管理单元2的右侧,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左端的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设置于电池管理单元2的左侧,以便将安装有电池管理单元2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安装至车仓后梁3上,避免电池管理单元2将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遮盖影响安装有电池管理单元2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安装;优选地,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设置于槽底壁111的端部,即槽底壁111的至少一端延设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以使该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便于安装且提高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固定体13用以固定在车仓后梁3的第一侧壁31上,弯折体14用以挂设于第一侧壁31相邻的后梁边角32处且固定于后梁边角32相邻的第二侧壁33上,即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固定于车仓后梁3的不同侧壁上,弯折体14挂设于车仓后梁3上,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当出现螺栓松动的风险时,仍可以保证支架固定在车仓后梁3上而不会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2固定的稳定性,且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3上,以使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两个方向均固定连接,进而避免单方向振动引起的两者之间的分离和脱落,从而确保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之间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弯折体14可以直接挂在车仓后梁3上,进而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初步定位至车仓后梁3上,即对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进行初步定位,避免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倾斜,进而减化安装工艺,安装螺栓无需操作人员边安装边手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安装效率。其中,固定体13、所述弯折体14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一体成型,以便减小该支架的生产成本。
继续参见图2至图6,为便于安装,优选地,固定体1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31,以便通过螺栓或者其他连接零部件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固定至车仓后梁3的第一侧壁31上。为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之间设有减重槽15,以便减轻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质量且减少其使用材料,进而减轻了车辆整体的重量,减少车辆的油耗和成本,同时简化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加工工艺,提高了对其精度的控制以及其加工的效率。其中,减重槽15为U型槽,其设置于所述固定体13与所述弯折体14的第一弯折部141所在平面内,即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上。
继续参见图2至图6,弯折体14包括:第一弯折部141和第二弯折部142;其中,第一弯折部141和固定体13均与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共面设置,且第一弯折部141和固定体13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第二弯折部142与第一弯折部141呈夹角设置,以挂设于车仓后梁3的后梁边角32处,以使第一弯折部141和第二弯折部142分别抵接于车仓后梁3的不同侧壁上,即第一弯折部141抵接于第一侧壁31上,第二弯折部142抵接于第二侧壁33上,进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安装至车仓后梁3的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安装效率。为便于安装,优选地,第二弯折部14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421,用以将第二弯折部142固定至车仓后梁3的第二侧壁33上,即固定体13通过螺栓固定至第一侧壁31上,第二弯折部142通过螺栓固定至第二侧壁33上,以使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两个方向均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固定体13和第二弯折部142分别确保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不同方向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单方向振动引起的两者之间的分离和脱落,即固定体13上第一安装孔131的螺栓可承受上下振动(相对于图4所示的位置而言),第二安装孔1421的螺栓可承受前后振动(相对于图4所示的位置而言),从而确保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之间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二弯折部142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421不同于第一安装孔131的方向,以便第二安装孔1421安装螺栓的方向与第一安装孔131处安装的螺栓方向不同,进而避免同相同时安装的干涉和不便利性,从而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安装的便利性和效率。其中,第一安装孔131和/或第二安装孔1421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以便螺栓穿设固定至车仓后梁3上。
继续参见图2至图6,为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减重孔1111,以便减轻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质量且减少其使用材料,进而减轻了车辆整体的重量,减少车辆的油耗和成本,同时简化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加工工艺,提高了对其精度的控制以及其加工的效率。为提高连接稳定性,任意两个相邻第一减重孔1111之间设有连接部1112,用以连接第一减重孔1111两侧的连接面以便强化槽底壁111的强度和局部刚度以便抵挡振动测试和使用时的交变应力,进而降低电池管理单元的振动幅度,避免电池管理单元内部零部件的失效;同时增大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的连接面积,以提升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进而减小车仓后梁3和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的振动幅度,以便通过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改变车辆零部件的局部模态频率或整车的局部模态频率,进而使得局部模态频率与整车模态频率分离,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声腔模态耦合即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激励频率耦合,从而有效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异响,提升了整车驾驶的舒适性。图中以两个第一减重孔1111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为三个等其他数量。
继续参见图2至图6,各第一减重孔1111沿槽底壁1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当然,各第一减重孔1111亦可沿槽底壁111的长度方向呈线性排布,以便使得槽底壁1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减重均匀,避免应力集中。
继续参见图2至图6,任意两个相邻第一减重孔1111之间关于其之间的连接部1112左右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左右两个第一减重孔1111关于连接部1112左右对称,以便使得该支架整体上左右对称,避免该支架局部应力集中致使其损坏。其中,各第一减重孔1111可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优选地,第一减重孔1111为方形通孔,在该支架槽底壁111的水平方形的中心线位置沿槽底壁111的长度方向呈线性排布。
继续参见图2至图6,为进一步减轻该支架的重量,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与间隔槽11的两个槽侧壁112之间的两个连接边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1114;其中,穿设孔1114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且穿设孔11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槽底壁111和槽侧壁112上;为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的强度,各穿设孔1114的内周均设有加强筋1113,用以强化该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受力薄弱处的强度,进而强化该支架1的整体强度和局部刚度,以提升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便抵挡振动测试和使用时的交变应力,进而降低电池管理单元2的振动幅度,避免电池管理单元2内部零部件的失效;同时,加强筋1113可减小车仓后梁3和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的振动幅度,以便通过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改变车辆零部件的局部模态频率或整车的局部模态频率,进而使得局部模态频率与整车模态频率分离,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声腔模态耦合即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激励频率耦合,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异响,进一步提升了整车驾驶的舒适性。优选地,加强筋1113置于槽底壁111与间隔槽11的槽侧壁112之间的连接边角位置,以便增大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受力薄弱处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整体刚度。优选地,加强筋1113沿穿设孔1114的内周整周设置,以便进一步提高槽底壁111的强度和局部刚度,以提升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便抵挡振动测试和使用时的交变应力。其中,加强筋1113的厚度大于槽底壁111的厚度,以便提高该支架1受力薄弱处的强度。优选地,加强筋1113在连接边处的厚度大于加强筋1113在槽侧壁112和槽底壁111位置的厚度,以便使得应力集中的槽底壁111与槽侧壁112的连接边处较厚,避免连接边的断裂。
继续参见图2至图6,穿设孔1114沿连接边的长度方向并列均匀设置,则穿设孔1114内周设置的加强筋1113亦同穿设孔1114沿连接边的长度方向并列均匀设置,进而避免该支架1的应力集中。两个连接边上设置的穿设孔1114一一对应设置,以便使得连接边上下对称;优选地,两个连接边上相对应的穿设孔1114沿间隔槽11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布,即使得连接边上的穿设孔1114和加强筋1113上下对称分布,进而进一步避免该支架1的应力集中。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通过固定体13固定在车仓后梁3的第一侧壁31上,通过弯折体14挂设于第一侧壁31相邻的后梁边角32处且固定于后梁边角32相邻的第二侧壁33上,弯折体14挂设于车仓后梁3上,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与车仓后梁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当出现螺栓松动的风险时,仍可以保证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固定在车仓后梁3上而不会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2固定的稳定性,且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分别固定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3上,以使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3两个方向均固定连接,进而避免单方向振动引起的两者之间的分离和脱落,从而确保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与车仓后梁3之间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弯折体14可以直接挂在车仓后梁3上,进而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初步定位至车仓后梁3上,即对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进行初步定位,避免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倾斜,进而减化安装工艺,安装螺栓无需操作人员边安装边手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1的安装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的至少一端延设固定体(13)和弯折体(14);
所述固定体(13)用以固定在车仓后梁(3)的第一侧壁(31)上,所述弯折体(14)用以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1)相邻的后梁边角(32)处且固定于所述后梁边角(32)相邻的第二侧壁(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体(14)包括:第一弯折部(141)和第二弯折部(142);其中,
所述第一弯折部(141)与所述固定体(13)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所述第二弯折部(142)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41)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14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421),用以将所述第二弯折部(142)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壁(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1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31),用以将所述固定体(13)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1421)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13)与所述弯折体(14)的第一弯折部(141)之间设有减重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重槽(15)为U型槽,其设置于所述固定体(13)与所述弯折体(14)的第一弯折部(141)所在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上凹设有间隔槽(11);
所述固定体(13)和所述弯折体(14)设置于所述间隔槽(11)的槽底壁(111)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槽(11)两侧的连接体(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121),其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体(12)的端部,用以安装电池管理单元(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13)、所述弯折体(14)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CN201810669671.5A 2018-06-26 2018-06-26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Pending CN108860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9671.5A CN108860009A (zh) 2018-06-26 2018-06-26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9671.5A CN108860009A (zh) 2018-06-26 2018-06-26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009A true CN108860009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9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9671.5A Pending CN108860009A (zh) 2018-06-26 2018-06-26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000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2046A (ja) * 2003-12-03 2005-06-23 Daiwa Kasei Ind Co Ltd 車載用電子制御部品の取付けブラケット
CN103625370A (zh) * 2012-08-28 2014-03-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箱与车身焊接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3753057U (zh) * 2014-04-11 2014-08-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控制单元固定支架以及具有该支架的汽车
CN204641619U (zh) * 2015-06-01 2015-09-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型汽车稳定性系统固定支架
CN205589147U (zh) * 2016-04-06 2016-09-2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线束固定支架和汽车
CN206938664U (zh) * 2017-06-22 2018-01-30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高压保险盒支架
CN206983876U (zh) * 2017-07-14 2018-02-09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数据采集终端安装支架
JP2018043715A (ja) * 2016-09-16 2018-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カウル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2046A (ja) * 2003-12-03 2005-06-23 Daiwa Kasei Ind Co Ltd 車載用電子制御部品の取付けブラケット
CN103625370A (zh) * 2012-08-28 2014-03-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箱与车身焊接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3753057U (zh) * 2014-04-11 2014-08-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控制单元固定支架以及具有该支架的汽车
CN204641619U (zh) * 2015-06-01 2015-09-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型汽车稳定性系统固定支架
CN205589147U (zh) * 2016-04-06 2016-09-2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线束固定支架和汽车
JP2018043715A (ja) * 2016-09-16 2018-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カウル部構造
CN206938664U (zh) * 2017-06-22 2018-01-30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高压保险盒支架
CN206983876U (zh) * 2017-07-14 2018-02-09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数据采集终端安装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43613A (ko) 자동차용 현수 장치
CN103872277A (zh) 车辆用电池托盘
CN205207080U (zh) 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
US20180294768A1 (en) Solar cell assembly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208774685U (zh)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105332896A (zh) 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
CN108860009A (zh) 电池管理单元安装支架
CN212313682U (zh) 纵梁后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2243221U (zh) 一种车载网关控制器安装结构
CN208530549U (zh) 安装支架
CN111048706A (zh) 车载动力电池组件以及新能源车
CN112572482B (zh) 轨道车辆
CN208602333U (zh) 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支架及车辆
CN221393045U (zh) 油箱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08602335U (zh) 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车辆
JPH10119814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トレイ取付部補強構造
CN209401668U (zh) 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具有该电池管理单元支架的车辆
CN217778337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车架以及车辆
CN210706866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安装梁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7623426U (zh) 一种固定支架、线束系统及车辆
CN210706867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安装梁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1918351U (zh) 一种动力总成托架及车辆
CN210116375U (zh) 车辆的电池包后安装支架以及车辆
CN217778547U (zh)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