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6103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6103A
CN108826103A CN201810711950.3A CN201810711950A CN108826103A CN 108826103 A CN108826103 A CN 108826103A CN 201810711950 A CN201810711950 A CN 201810711950A CN 108826103 A CN108826103 A CN 108826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backlight module
black
area
rubb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1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26103B (zh
Inventor
刘广平
朱志强
柯耀作
王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19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6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6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6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26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6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光源;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功能组件,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位于所述通孔四周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黑色;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黑色,所述第二区域为白色,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尽可能的扩大显示区域,如图1或图2所示,会在显示区域内的区域A挖孔,以在孔中安置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但由于孔的存在,导致背光模组中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前往该孔远离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B1的路径被遮挡,导致进入该孔远离光源一侧沿远离光源的方向延伸至背光模组边缘的显示区域B1光线稀少,显示区域B1的亮度暗于孔靠近光源的一侧沿靠近光源的方向延伸至背光模组边缘的显示区域B2的亮度,显示区域B1在视觉上会形成暗影,进而导致显示装置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显示装置显示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光源,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所述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经由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进入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功能组件,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位于所述通孔四周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
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黑色;以及
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黑色,所述第二区域为白色,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孔四周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设置第一遮光胶带,将第一遮光胶带与背光模组贴合的第二表面设置成黑白复合色,即将第二表面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一区域设置成黑色,将第二表面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二区域设置成白色,这样第一遮光胶带的白色面即第二区域会反射更多的光线到背光模组内部,以此增加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减少光线的吸收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黑白胶,所述黑白胶的白色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所述黑白胶的黑色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
本实现方式,第一遮光胶带可反射可更多的光线到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内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而成的复合胶;所述复合胶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为黑黑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所述第二胶层为白白胶,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
本实现方式,第一遮光胶带可反射可更多的光线到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内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胶带,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一侧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外边缘;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黑色;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为白色。
本实现方式,在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遮光胶带,使得第二遮光胶带白色面反射更多的光线到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内部,以此进一步增加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减少光线的吸收损失,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为黑白胶。
本实现方式,第二遮光胶带可反射可更多的光线到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内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为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而成的复合胶;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包括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所述第三胶层为黑黑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所述第四胶层为白白胶,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
本实现方式,第二遮光胶带可反射可更多的光线到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内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预设区域设置有局部微结构,用于提升所述预设区域的光线出射率,所述预设区域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局部微结构,可进一步提升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局部微结构具体为多个凸起和/或沟槽。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多个凸起和/或沟槽,可进一步提升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凸起的形状具体为点状或线状。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点状或线状凸起,可进一步提升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功能组件为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中之一或组合。
本实施方式,可以在通孔中安装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组件,进而扩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扩散片、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扩散片、所述下增光膜及所述上增光膜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方;其中,所述扩散片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邻,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相邻。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通孔四周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设置第一遮光胶带,将第一遮光胶带与背光模组贴合的第二表面设置成黑白复合色,即将第二表面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一区域设置成黑色,将第二表面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二区域设置成白色,这样第一遮光胶带的白色面即第二区域会反射更多的光线到背光模组内部,以此增加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率,减少光线的吸收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的存在导致的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区域内设置通孔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区域内设置通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31第二表面312所在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31第二表面312所在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3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3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31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第四表面322所在的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21的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微结构211的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微结构211为点状凸起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微结构211为点状凸起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微结构211为线状凸起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微结构211为线状凸起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目前,采用侧入式光源的背光模组中,光源可以设于背光模块的上边、下边,或任意的侧边。以光源D设于背光模组下边为例,参照图1和图2,由于通孔所在区域A对光源D发出的光线的遮挡,导致通孔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沿远离光源的方向延伸至背光模组边缘的显示区域B1受到的光线照射少于通孔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沿靠近光源的方向延伸至背光模组边缘的显示区域B2,显示区域B1的亮度暗于显示区域B2的亮度,显示区域B1在视觉上会形成暗影,进而导致显示装置存在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区域B1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与背光模组的结构相关,除了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和形状外,还显示区域B1可以有其它位置和形状,本文不做限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显示装置显示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照图3,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01和与显示面板01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02。背光模组02包括侧入式光源。其中,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01相对,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进入显示面板01;背光模组02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2,通孔22贯穿背光模组02。
其中,所述通孔22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长圆形,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等。并且,所述通孔22可以位于背光模组02任意的位置,例如可以开设于所述背光模组02的中央、边缘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在本文接下来的描述中,主要以所述通孔22设置在背光模组左上区域(如图4、图5所示)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3,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02和显示面板01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31,该第一遮光胶带31具体位于通孔22四周的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上,可用于固定显示面板01和背光模组02,同时防止漏光。
参照图3,第一遮光胶带31包括与显示面板01贴合的第一表面311,第一表面311为黑色;以及与背光模组02贴合的第二表面312,第二表面312包括第一区域C1和第二区域C2,其中第一区域C1为黑色,第二区域C2为白色,第一区域C1位于通孔22靠近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第二区域C2位于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图4和图5为第一遮光胶带31第二表面312所在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中第二表面312上有阴影填充的部分即为第二区域C2,颜色为白色,图4和图5中第二表面312上无阴影填充的部分即为第一区域C1,颜色为黑色。图6为垂直于第一遮光胶带31的第一表面311或第二表面312所在平面方向截取获得的剖视图(图4和图5中带双箭头的虚线为剖视图的截取方向示意)。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通孔22四周的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上设置第一遮光胶带31,将第一遮光胶带31与背光模组02贴合的第二表面312设置成黑白复合色,即将第二表面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一区域C1设置成黑色,将第二表面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第二区域C2设置成白色,这样第一遮光胶带31的白色面即第二区域C2会反射更多的光线到背光模组02内部,如图3所示,带方向的箭头即为白色面返回光线,以此增加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光线出射率,减少光线的吸收损失,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B1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一遮光胶带31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方式1:参照图7,第一遮光胶带31在第一区域C1的部分为黑黑胶,第一遮光胶带31在第二区域C2的部分为黑白胶,黑白胶的白色面与背光模组02粘接,黑白胶的黑色面与显示面板01粘接。
方式2:参照图8,第一遮光胶带31在第一区域C1的部分为黑黑胶,第一遮光胶带31在第二区域C2的部分为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而成的复合胶;复合胶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第一胶层为黑黑胶,与显示面板01粘接;第二胶层为白白胶,与背光模组02粘接。
以上实施方式,第一遮光胶带31可反射可更多的光线到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背光模组02内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B1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并且,以上实施方式针对第一遮光胶带31提供了至少两种的实现方式,工艺简单,成本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胶带31的设置方式进行灵活选择,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适用场景广泛的优点。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参照图9和图10,显示装置背光模组02和显示面板0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32。第二遮光胶带32具体位于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的外边缘。
参照图9和图10,第二遮光胶带32具体包括:与显示面板01贴合的第三表面321,第三表面321为黑色;以及与背光模组02贴合的第四表面322,第四表面322为白色。其中,图9为沿着垂直于第二遮光胶带32的第三表面321或者第四表面322所在平面方向获得的剖视图,图10为第二遮光胶带32的第四表面322所在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遮光胶带,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白色面反射更多的光线到背光模组02内部,如图9所示,带方向的箭头即为白色面返回光线,以此增加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光线出射率,减少光线的吸收损失,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方式1:参照图11,采用黑白胶制作第二遮光胶带32,黑白胶的黑色面作为第三表面321,黑白胶的白色面作为第四表面322。
方式2:参照图12,将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获得复合胶,该复合胶具体包括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第三胶层为黑黑胶,与显示面板01粘接;第四胶层为白白胶,与背光模组02粘接。复合胶的黑色面即为第三表面321,复合胶的白色面即为第四表面322。
以上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遮光胶带32,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白色面反射更多的光线到背光模组02内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并且,以上实施方式针对第二遮光胶带32提供了至少两种的实现方式,工艺简单,成本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二胶带32的设置方式进行灵活选择,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适用场景广泛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02的出光面的其它外边缘位置也可以设置遮光胶带,如使用黑黑胶来固定显示面板01和背光模组02以及避免漏光。上述在显示面板01和背光模组02中间设置第二遮光胶带32的方案可以和上述在显示面板01和背光模组02中间设置第一遮光胶带31的方案同时实施,也可以分别单独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参照图13,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21,所述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01相对,参照图14,导光板21的出光面的预设区域设置有局部微结构211,以提升该预设区域的光线出射率,其中该预设区域位于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图4、图5、图10等图中显示区域B1处导光板21出光面。
以上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上设置局部微结构,可提升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光线出射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显示装置显示亮度均匀。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局部微结构211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凸起,或者沟槽,或者凸起和沟槽的组合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所述沟槽具体可以是连续的条形沟槽,也可以是断续的条形沟槽,或者是能够提升光线出射率的其它任意形状结构的沟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凸起具体可以是线状凸起,也可以是点状凸起,或者是能够提升光线出射率的其它任意形状结构的凸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参照图15、图16,局部微结构211的形状为点状凸起,又例如,参照图17、图18,局部微结构211的形状为线状凸起。
以上实施方式,通过在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上设置凸起,或者沟槽,或者凸起和沟槽的组合等,可提升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背光模组02的光线出射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孔22的存在导致的通孔22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度较低的问题。并且,以上实施方式提供了至少两种局部微结构211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局部微结构211的设置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适用场景广泛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在导光板21出光面设置局部微结构211的方案可以和上述在显示面板01和背光模组02中间设置第一遮光胶带31和/或第二遮光胶带32的方案同时实施,也可以分别单独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通孔22可用于安装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功能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02还可以包括反射片、扩散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例如,参照图19,反射片23设置在导光板21远离显示面板01的一侧;扩散片24、下增光膜25及上增光膜26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上方,其中扩散片24与导光板21的出光面相邻,上增光膜26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邻。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棱镜片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光源,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所述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经由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进入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功能组件,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位于所述通孔四周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
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黑色;以及
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黑色,所述第二区域为白色,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黑白胶,所述黑白胶的白色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所述黑白胶的黑色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在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而成的复合胶;
所述复合胶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为黑黑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所述第二胶层为白白胶,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胶带,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一侧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外边缘;
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包括:
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黑色;以及
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为白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为黑白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为黑黑胶和白白胶层叠组合而成的复合胶;
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具体包括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所述第三胶层为黑黑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所述第四胶层为白白胶,与所述背光模组粘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预设区域设置有局部微结构,用于提升所述预设区域的光线出射率,所述预设区域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微结构具体为多个凸起和/或沟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具体为点状或线状。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为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中之一或组合。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扩散片、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
所述扩散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反射片、所述下增光膜及所述上增光膜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方;其中,所述扩散片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邻,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相邻。
CN201810711950.3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826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1950.3A CN108826103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1950.3A CN108826103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6103A true CN108826103A (zh) 2018-11-16
CN108826103B CN108826103B (zh) 2020-12-25

Family

ID=6413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1950.3A Active CN108826103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610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451A (zh) * 2018-11-28 2019-02-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9495624A (zh) * 2019-01-14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634410A (zh) * 2019-10-21 2019-12-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646978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50633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CN111308606A (zh) * 2018-12-12 2020-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CN111443525A (zh) * 2020-04-21 2020-07-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65590A (zh) * 2020-06-28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
CN113628530A (zh) * 2020-05-07 2021-11-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移动装置
CN114153096A (zh) * 2022-01-18 2022-03-08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619776B2 (en) 2018-12-12 2023-04-04 E Ink Holdings Inc. Light guide assembly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3723U (zh) * 2014-08-04 2015-03-18 日照海帝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N108027116A (zh) * 2015-09-15 2018-05-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3723U (zh) * 2014-08-04 2015-03-18 日照海帝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8027116A (zh) * 2015-09-15 2018-05-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451A (zh) * 2018-11-28 2019-02-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20107897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11308606A (zh) * 2018-12-12 2020-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US11619776B2 (en) 2018-12-12 2023-04-04 E Ink Holdings Inc. Light guide assembly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109495624B (zh) * 2019-01-14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9495624A (zh) * 2019-01-14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646978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46978B (zh) * 2019-09-29 2022-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34410A (zh) * 2019-10-21 2019-12-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850633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CN111443525A (zh) * 2020-04-21 2020-07-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443525B (zh) * 2020-04-21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628530A (zh) * 2020-05-07 2021-11-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移动装置
CN113628530B (zh) * 2020-05-07 2023-09-2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移动装置
CN111665590A (zh) * 2020-06-28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
CN114153096A (zh) * 2022-01-18 2022-03-08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153096B (zh) * 2022-01-18 2024-01-23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6103B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610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785498B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75913B (zh) 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14467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57855A (zh) 显示装置
CN10880314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149526A (zh) 面光源装置
CN106842696B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7145998U (zh) 面状照明装置
CN106010336B (zh) 遮光胶带、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897165A (zh) 显示装置
CN105372865B (zh) 一种反射片、应用该反射片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109557719B (zh) 一种具有半反半透导光板的直下式零od背光结构
WO2016045393A1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879685B (zh)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屏
CN10480693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59883A (zh) 液晶显示器装置
CN20776440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32827A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05227035U (zh) 背光模组
CN102155692A (zh)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8292008A (zh)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76191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654133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
CN206757087U (zh) 面状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