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4259B -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4259B
CN108824259B CN201810765451.2A CN201810765451A CN108824259B CN 108824259 B CN108824259 B CN 108824259B CN 201810765451 A CN201810765451 A CN 201810765451A CN 108824259 B CN108824259 B CN 108824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groove
limiting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54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24259A (zh
Inventor
杨华
黄佳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54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4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4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4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24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42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6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by swinging into open position about a vertical or horizontal axis parallel to the road direction, i.e. swinging gat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它包括第一路柱机构、第二路柱机构,其中第一路柱机构和第二路柱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路口两侧的地面上;当折叠限宽柱的人不是路柱的管理者时,限宽柱不会被折叠;只有路柱的管理者作用于手动杆时,路柱才会被折叠入折叠槽中;当汽车从道路的一侧斜着撞向路柱时,第一轴带动限宽柱发生横向移动;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脱离;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脱离;限宽柱将不受任何限制地摆动一定角度,进而缓冲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当汽车从道路中心斜着撞向路柱时,由于涡卷弹簧急剧储能,限宽柱也只摆动一定角度,最大限度地缓冲了限宽柱与汽车的碰撞,尽可能地减小路柱和汽车的二次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路柱结构简单,通常用钢材制作而成;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路口两侧的地面上;路柱一旦被安装在路面上就很难再被移动,即使可以移动也比较麻烦;如果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在路口遇到特殊情况必须通过路柱限制的路口时,要么毁掉路柱,要么人工花费很长时间对路柱进行拆除;而且这种路柱一旦被汽车撞坏,就得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增加道路管理维护成本。
本发明设计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路柱机构、第二路柱机构,其中第一路柱机构和第二路柱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路口两侧的地面上。
上述第一路柱机构和第二路柱机构的内部结构关于路面的中心面对称,对于第一路柱机构它包括基座、折叠槽、切口、滑槽、第一轴孔、挡板、滑板、限宽柱、手动活动槽、杆槽、复位腔、第二轴孔、第一轴、环形槽、第一方槽、方孔、第二方槽、第三齿轮、第三轴孔、旋转腔、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弹簧、涡卷弹簧、第一齿轮、第四轴孔、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弹簧、第二齿轮、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第七轴、第八轴、第九轴、第十轴、第十一轴、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压块、连接块、传递杆、手动杆、连接圆板、复位弹簧、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其中基座上端面开有折叠槽,折叠槽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滑槽;折叠槽未开有滑槽的一个侧面上开有切口;基座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一轴孔,且第一轴孔位于靠近切口的位置;第一轴孔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两个第一限位槽,且两个第一限位槽位于折叠槽的两侧;基座通过混凝土安装固定在地面以下,且基座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第一轴的外圆面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环形槽;第一轴的外圆面上沿第一轴截面半径方向开有第一方槽;第一方槽的一个侧面上沿第一轴轴向开有第二方槽;第二方槽未与第一方槽相通的一端的底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孔;连接块安装在第二方槽中;压块一端插入方孔中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限宽柱的一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二轴孔;限宽柱中开有复位腔;限宽柱的一个侧面上开有手动活动槽;手动活动槽的底面上开有杆槽,且杆槽穿过复位腔与第二轴孔相通;第一轴一端穿过第二轴孔并与限宽柱固定连接,且第一方槽的槽口与第二轴孔内圆面上的杆槽槽口对接;传递杆一端插入杆槽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圆板的端面上开有杆孔;连接圆板通过杆孔嵌套在传递杆外侧并与传递杆固定连接;连接圆板位于复位腔内上端;复位弹簧嵌套于传递杆外侧;复位弹簧一端与连接圆板连接,另一端与复位腔内壁连接;手动杆一端穿过手动活动槽与传递杆侧面固定连接;第三齿轮内开有旋转腔;旋转腔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限位槽;第三齿轮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且第三轴孔与旋转腔相通;第三齿轮通过第三轴孔安装在第一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一轴之间为轴承配合;第二限位块一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另一端与压块的下端面接触配合;第二限位弹簧位于第二限位槽中,且第二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槽内壁和第二限位块下端面连接;两个涡卷弹簧位于旋转腔中,且两个涡卷弹簧分布于压块的两侧;每个涡卷弹簧一端与第一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同一侧面相配合;第一齿轮的外圆面上只开有半圈齿牙;第一齿轮未开有齿牙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三限位槽,且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齿轮的第一个齿牙相邻;第三限位块一端开有斜面;第三限位块未开有斜面的一端插入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弹簧位于第三限位槽中,且第三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限位槽内壁和第三限位块连接;第一齿轮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四轴孔;第一齿轮通过第四轴孔安装在第一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一轴之间为固定连接;限宽柱、第三齿轮和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轴两端与第一轴孔的配合安装在折叠槽中,且限宽柱和第一齿轮分别位于第三齿轮的两侧;第一轴两端沿第一轴截面半径方向水平滑动于第一轴孔中;限宽柱与基座上的切口相配合;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通过其一端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限位槽中,两个第一限位块的另一端则分别嵌入第一轴两端的环形槽中;第一限位块与环形槽相配合;第一限位弹簧位于第一限位槽中,且第一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槽内壁和第一限位块端面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和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三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二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第三限位块开有斜面的一端嵌入第二齿轮的两个齿牙之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固定块安装在折叠槽的内壁上;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和第六齿轮通过第七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四锥齿轮和第六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通过第八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通过第九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相啮合;第十一齿轮和第十二齿轮通过第十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一齿轮和第十二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一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通过第十一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三齿轮和第十四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三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啮合。
第十五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通过第六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五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五锥齿轮通过第五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第五齿轮和第八锥齿轮通过第四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五齿轮和第八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通过第三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且第四齿轮同时与第五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
滑板下表面具有齿牙;滑板通过其上的两个端面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基座上;滑板的下表面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挡板安装在折叠槽槽口处,且挡板的三个端面分别与折叠槽内壁固定连接;挡板位于基座未开切口的一端,且挡板位于滑板的上方;挡板的下表面与滑板的上表面滑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接块在第二方槽中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限位块伸出第二限位槽的部分的长度;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块对涡卷弹簧进行限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初始状态,第一齿轮的齿牙与第二齿轮的齿牙处于即将啮合或即将分离的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手动活动槽位于限宽柱上靠近路面中心的侧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初始状态时,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点与各自转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一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齿轮的直径与第六齿轮的直径相等;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的传动比为1:4;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的传动比为1:5;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六齿轮与第十五齿轮的传动比为2:1。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外观尺寸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十四齿轮的周长大于限宽柱长度的1/40。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限位弹簧和涡卷弹簧只有在汽车撞击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形变。
本发明中第一限位块的端面与第一轴的环形槽相配合的设计目的是,第一限位块限制第一轴沿第一轴孔轴向滑动而不影响第一轴绕第一轴孔的旋转运动。
本发明中第一轴两端沿第一轴截面半径方向水平滑动于第一轴孔中的设计目的是,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时,汽车对限宽柱的撞击力在基座长度方向上的分力使得限位柱整体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第一限位弹簧被压缩,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离,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分离;限宽柱在汽车撞击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轴摆动,从而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之间的碰撞冲击,减小汽车与限宽柱的进一步损坏。
本发明中手动活动槽位于限宽柱上靠近路面中心的侧面上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在折叠路柱的过程中,路柱的管理者始终用手拉着手动杆;直到限宽柱被完全折叠入折叠槽中,然后路柱的管理者放手。
本发明中连接块在第二方槽中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限位块伸出第二限位槽的部分的长度;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块对涡卷弹簧进行限制的设计目的是,当紧急情况下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必须通过路柱限制的路口时,路柱的管理者用钥匙打开手动活动槽后,用手拉动手动杆向第一轴方向滑动,手动杆通过传递杆和连接块带动压块运动,复位弹簧被压缩;压块压迫第二限位块向下运动,第二限位弹簧被压缩;第二限位块伸出第二限位槽的部分完全回缩至第二限位槽中,压块的下端面刚好运动至旋转腔的内圆面处;此时,第二限位块刚好解除对涡卷弹簧的限制;人作用于限宽柱,使得限宽柱绕第一轴向折叠槽折叠,第一齿轮绕第一轴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六齿轮旋转,第六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旋转方向相同;第六齿轮通过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旋转,第十四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向基座上未开切口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通过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此时压块对第三齿轮不构成限制;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不对涡卷弹簧构成限制;涡卷弹簧随第一轴一起旋转;涡卷弹簧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对限宽柱的摆动不构成阻碍;这时,折叠槽打开,限宽柱摆动并折叠入折叠槽中,然后放开手动杆,复位弹簧复位,第二限位弹簧的恢复力使得第二限位块向第二限位槽外弹出并与涡卷弹簧的外弧面接触;待车通过后,路柱的管理者把限宽柱拉出折叠槽,当限宽柱被拉到初始的竖直位置时,涡卷弹簧的外弧面与第二限位块端面的接触结束,第二限位块进一步弹出回到初始位置并与涡卷弹簧的端面接触,第二限位块恢复对涡卷弹簧的限位。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的外圆面上只开有半圈齿牙;初始状态,第一齿轮的齿牙与第二齿轮的齿牙处于即将啮合或即将分离的状态,第三限位块开有斜面的一端嵌入第二齿轮的两个齿牙之间的设计目的是,当人用手推动限宽柱向道路中心摆动时,第一限位弹簧不会发生形变;限宽柱连同第一轴不会发生横向移动;限宽柱带动第一齿轮欲发生旋转;由于第三限位块的上端面与第二齿轮的齿牙相互作用,使得第二齿轮欲发生旋转;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旋转,第十四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向道路中心的方向滑动;由于滑板滑动速度远远大于限宽柱摆动的线速度,所以限宽柱阻挡了滑板的滑动;滑板依次通过第十四齿轮、第十三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齿轮、第九齿轮、第八齿轮、第七齿轮、第六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反作用于限宽柱并限制限宽柱的摆动;使得路柱不会在人力作用下向路中心摆动,从而进一步实现阻挡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时,限宽柱在撞击力沿基座长度方向分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移动,第一限位弹簧被压缩;第三限位块远离第二齿轮并脱离第二齿轮的限制;由于第一齿轮下半圈没有齿牙;第一齿轮不被第二齿轮限制;此时,限宽柱在撞击力的继续作用下发生摆动;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涡卷弹簧随第一轴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不对涡卷弹簧构成限制;涡卷弹簧不发生形变;限宽柱摆动一定角度,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尽可能地减小汽车与限宽柱的损坏程度。当汽车从与限宽柱撞击的位置挪开以后,第一轴连同限宽柱在第一限位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至初始位置;路柱的管理者用手推动限宽柱;限宽柱向其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的斜面与第二齿轮的齿牙相互作用;第三限位块在第二齿轮齿牙的作用下向第三限位槽中收缩;第三限位弹簧被压缩;继续推动限宽柱向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再一次嵌入第二齿轮的齿牙之间;限宽柱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竖直状态。
本发明中初始状态时,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点与各自转轴的距离相等;第一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的设计目的是,当汽车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撞击限宽柱时,限宽柱绕第一轴轴线摆动;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和第十五齿轮带动第一椭圆齿轮旋转;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线速度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在第一椭圆齿轮的作用下,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角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的旋转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通过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加速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轴带动涡卷弹簧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随第三齿轮加速旋转并加速限制涡卷弹簧的旋转;由于涡卷弹簧一端与第一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配合;使得涡卷弹簧在第一轴和第三齿轮反向旋转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变形;涡卷弹簧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限制第一轴的大角度旋转,进而限制限宽柱的大角度摆动;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阻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一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齿轮的直径与第六齿轮的直径相等;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的传动比为1:4;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的传动比为1:5;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六齿轮与第十五齿轮的传动比为2:1;第十四齿轮的周长大于限宽柱长度的1/40的设计目的是,当限宽柱向折叠槽折叠时,限宽柱摆动的最大角度为90度;第一齿轮只旋转了1/4圈;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刚好旋转四十圈;由于第十四齿轮的周长大于限宽柱长度的1/40,那么,当限宽柱摆动90度向折叠槽折叠时,滑板刚好或者已经滑出足够的距离使得限宽柱能不受滑板阻碍进入折叠槽中。
本发明中涡卷弹簧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下才发生形变的作用是,当不是路柱的管理者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推动限宽柱时,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六齿轮旋转;第六齿轮通过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欲随第三齿轮一起旋转;由于涡卷弹簧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作用下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阻止了第三齿轮的旋转,进而阻止了限宽柱的摆动,从而限制了非管理人员随便折叠限宽柱,更好地对非允许通过的车辆的限制。
当紧急情况下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必须通过路柱限制的路口时,路柱的管理者用钥匙打开手动活动槽后,用手拉动手动杆向第一轴方向滑动,手动杆通过传递杆和连接块带动压块运动,复位弹簧被压缩;压块压迫第二限位块向下运动,第二限位弹簧被压缩;第二限位块伸出第二限位槽的部分完全回缩至第二限位槽中,压块的下端面刚好运动至旋转腔的内圆面处;此时,第二限位块刚好解除对涡卷弹簧的限制;人作用于限宽柱,使得限宽柱绕第一轴向折叠槽折叠,第一齿轮绕第一轴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六齿轮旋转,第六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旋转方向相同;第六齿轮通过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旋转,第十四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向基座上未开切口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通过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此时压块对第三齿轮不构成限制;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不对涡卷弹簧构成限制;涡卷弹簧随第一轴一起旋转;涡卷弹簧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对限宽柱的摆动不构成阻碍;这时,折叠槽打开,限宽柱摆动并折叠入折叠槽中,然后放开手动杆,复位弹簧复位,第二限位弹簧的恢复力使得第二限位块向第二限位槽外弹出并与涡卷弹簧的外弧面接触;待车通过后,路柱的管理者把限宽柱拉出折叠槽,当限宽柱被拉到初始的竖直位置时,涡卷弹簧的外弧面与第二限位块端面的接触结束,第二限位块进一步弹出回到初始位置并与涡卷弹簧的端面接触,第二限位块恢复对涡卷弹簧的限位。当不是路柱的管理者想要折叠限宽柱时,人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推动限宽柱时,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六齿轮旋转;第六齿轮通过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欲随第三齿轮一起旋转;由于涡卷弹簧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作用下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阻止了第三齿轮的旋转,进而阻止了限宽柱的摆动,从而限制了非管理人员随便折叠限宽柱,更好地对非允许通过的车辆的限制。
当汽车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斜着撞击限宽柱时,限宽柱绕第一轴轴线摆动;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六齿轮旋转;第六齿轮通过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旋转,第十四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向基座上未开切口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通过第十五齿轮带动第一椭圆齿轮旋转;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线速度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在第一椭圆齿轮的作用下,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角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的旋转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通过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带动第三齿轮加速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轴带动涡卷弹簧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随第三齿轮加速旋转并加速限制涡卷弹簧的旋转;由于涡卷弹簧一端与第一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配合;使得涡卷弹簧在第一轴和第三齿轮反向旋转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变形;涡卷弹簧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限制第一轴的大角度旋转,进而限制限宽柱的大角度摆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阻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当车辆从撞击限宽柱的位置移走后,限宽柱在涡卷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限宽柱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和第十四齿轮带动滑板滑动到初始位置。
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时,限宽柱在撞击力沿基座长度方向分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移动,第一限位弹簧被压缩;第三限位块远离第二齿轮并脱离第二齿轮的限制;由于第一齿轮下半圈没有齿牙;第一齿轮不被第二齿轮限制;此时,限宽柱在撞击力的继续作用下发生摆动;限宽柱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涡卷弹簧随第一轴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不对涡卷弹簧构成限制;涡卷弹簧不发生形变;限宽柱摆动一定角度,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尽可能地减小汽车与限宽柱的损坏程度。当汽车从与限宽柱撞击的位置挪开以后,第一轴连同限宽柱在第一限位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至初始位置;路柱的管理者用手推动限宽柱;限宽柱向其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的斜面与第二齿轮的齿牙相互作用;第三限位块在第二齿轮齿牙的作用下向第三限位槽中收缩;第三限位弹簧被压缩;继续推动限宽柱向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再一次嵌入第二齿轮的齿牙之间;限宽柱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竖直状态。
相对于传统的路柱,本发明中折叠限宽柱的人不是路柱的管理者时,限宽柱不会被折叠;只有路柱的管理者作用于手动杆时,才会使得限宽柱折叠入基座的折叠槽中;当汽车从道路的一侧斜着撞向路柱时,第一轴带动限宽柱发生横向移动;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脱离;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脱离;限宽柱将不受任何限制地摆动一定角度,进而缓冲汽车与限宽柱的碰撞冲击;当汽车从道路中心斜着撞向路柱时,由于涡卷弹簧急剧储能,限宽柱也只摆动一定角度,最大限度地缓冲了限宽柱与汽车的碰撞,尽可能地减小路柱和汽车的二次损坏;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路柱整体透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路柱机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第一路柱机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轴及限宽柱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第一限位块及基座配合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一椭圆齿轮及第二椭圆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7是第一路柱机构内部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8是第一路柱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配合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椭圆齿轮及第二椭圆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12是传递杆及限宽柱配合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是限宽柱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基座示意图。
图15是基座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第一轴透视示意图。
图17是基座剖面示意图。
图18是第三齿轮透视示意图。
图19是第三齿轮剖面示意图。
图20是第二限位块及涡卷弹簧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21是第三限位块、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22是第一齿轮透视示意图。
图23是第一轴孔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24是连接圆板示意图。
图25是连接块、压块及第二限位块配合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路柱机构;2、第二路柱机构;3、基座;4、折叠槽;5、切口;6、滑槽;7、第一轴孔;8、挡板;9、滑板;10、限宽柱;11、手动活动槽;12、杆槽;13、复位腔;14、第二轴孔;15、第一轴;16、环形槽;17、第一方槽;18、方孔;19、第二方槽;20、第三齿轮;21、第三轴孔;22、旋转腔;23、第二限位槽;24、第二限位块;25、第二限位弹簧;26、涡卷弹簧;27、第一齿轮;28、第四轴孔;29、第三限位槽;30、第三限位块;31、第三限位弹簧;32、第二齿轮;33、第二轴;34、第三轴;35、第四轴;36、第五轴;37、第六轴;38、第七轴;39、第八轴;40、第九轴;41、第十轴;42、第十一轴;43、第四齿轮;44、第五齿轮;45、第八锥齿轮;46、第一锥齿轮;47、第二锥齿轮;48、第七锥齿轮;49、第二传动轴;50、第一传动轴;51、第三锥齿轮;52、第四锥齿轮;53、第六齿轮;54、第七齿轮;55、第八齿轮;56、第九齿轮;57、第十齿轮;58、第十一齿轮;59、第十二齿轮;60、第十三齿轮;61、第十四齿轮;62、第十五齿轮;63、第一椭圆齿轮;64、第二椭圆齿轮;65、第五锥齿轮;66、第六锥齿轮;67、压块;68、连接块;69、传递杆;70、手动杆;71、连接圆板;72、复位弹簧;73、第一限位块;74、第一限位弹簧;75、第二固定块;76、第一固定块;77、第一限位槽;78、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第一路柱机构1、第二路柱机构2,其中第一路柱机构1和第二路柱机构2对称地安装在路口两侧的地面上。
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路柱机构1和第二路柱机构2的内部结构关于路面的中心面对称,如图2所示,对于第一路柱机构1它包括基座3、折叠槽4、切口5、滑槽6、第一轴孔7、挡板8、滑板9、限宽柱10、手动活动槽11、杆槽12、复位腔13、第二轴孔14、第一轴15、环形槽16、第一方槽17、方孔18、第二方槽19、第三齿轮20、第三轴孔21、旋转腔22、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块24、第二限位弹簧25、涡卷弹簧26、第一齿轮27、第四轴孔28、第三限位槽29、第三限位块30、第三限位弹簧31、第二齿轮32、第二轴33、第三轴34、第四轴35、第五轴36、第六轴37、第七轴38、第八轴39、第九轴40、第十轴41、第十一轴42、第四齿轮43、第五齿轮44、第八锥齿轮45、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七锥齿轮48、第二传动轴49、第一传动轴50、第三锥齿轮51、第四锥齿轮52、第六齿轮53、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第十三齿轮60、第十四齿轮61、第十五齿轮62、第一椭圆齿轮63、第二椭圆齿轮64、第五锥齿轮65、第六锥齿轮66、压块67、连接块68、传递杆69、手动杆70、连接圆板71、复位弹簧72、第一限位块73、第一限位弹簧74、第二固定块75、第一固定块76,其中如图14所示,基座3上端面开有折叠槽4,折叠槽4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滑槽6;折叠槽4未开有滑槽6的一个侧面上开有切口5;如图15所示,基座3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一轴孔7,且第一轴孔7位于靠近切口5的位置;如图23所示,第一轴孔7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两个第一限位槽77,且两个第一限位槽77位于折叠槽4的两侧;如图1所示,基座3通过混凝土安装固定在地面以下,且基座3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如图16所示,第一轴15的外圆面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环形槽16;第一轴15的外圆面上沿第一轴15截面半径方向开有第一方槽17;如图17所示,第一方槽17的一个侧面上沿第一轴15轴向开有第二方槽19;第二方槽19未与第一方槽17相通的一端的底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孔18;如图4所示,连接块68安装在第二方槽19中;压块67一端插入方孔18中并与连接块68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限宽柱10的一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二轴孔14;限宽柱10中开有复位腔13;限宽柱10的一个侧面上开有手动活动槽11;手动活动槽11的底面上开有杆槽12,且杆槽12穿过复位腔13与第二轴孔14相通;如图4所示,第一轴15一端穿过第二轴孔14并与限宽柱10固定连接,且第一方槽17的槽口与第二轴孔14内圆面上的杆槽12槽口对接;如图3所示,传递杆69一端插入杆槽12并与连接块68固定连接;如图24所示,连接圆板71的端面上开有杆孔78;如图12所示,连接圆板71通过杆孔78嵌套在传递杆69外侧并与传递杆69固定连接;连接圆板71位于复位腔13内上端;复位弹簧72嵌套于传递杆69外侧;复位弹簧72一端与连接圆板71连接,另一端与复位腔13内壁连接;如图12所示,手动杆70一端穿过手动活动槽11与传递杆69侧面固定连接;如图19所示,第三齿轮20内开有旋转腔22;旋转腔22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限位槽23;如图18所示,第三齿轮20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21,且第三轴孔21与旋转腔22相通;如图4所示,第三齿轮20通过第三轴孔21安装在第一轴15上,且第三齿轮20与第一轴15之间为轴承配合;如图20所示,第二限位块24一端插入第二限位槽23,另一端与压块67的下端面接触配合;第二限位弹簧25位于第二限位槽23中,且第二限位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槽23内壁和第二限位块24下端面连接;如图4所示,两个涡卷弹簧26位于旋转腔22中,且两个涡卷弹簧26分布于压块67的两侧;如图20所示,每个涡卷弹簧26一端与第一轴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24的同一侧面相配合;如图22所示,第一齿轮27的外圆面上只开有半圈齿牙;第一齿轮27未开有齿牙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三限位槽29,且第三限位槽29与第一齿轮27的第一个齿牙相邻;如图21所示,第三限位块30一端开有斜面;第三限位块30未开有斜面的一端插入第三限位槽29;第三限位弹簧31位于第三限位槽29中,且第三限位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限位槽29内壁和第三限位块30连接;如图22所示,第一齿轮27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四轴孔28;如图21所示,第一齿轮27通过第四轴孔28安装在第一轴15上,且第一齿轮27与第一轴15之间为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限宽柱10、第三齿轮20和第一齿轮27通过第一轴15两端与第一轴孔7的配合安装在折叠槽4中,且限宽柱10和第一齿轮27分别位于第三齿轮20的两侧;如图5所示,第一轴15两端沿第一轴15截面半径方向水平滑动于第一轴孔7中;如图2所示,限宽柱10与基座3上的切口5相配合;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限位块73分别通过其一端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限位槽77中,两个第一限位块73的另一端则分别嵌入第一轴15两端的环形槽16中;第一限位块73与环形槽16相配合;第一限位弹簧74位于第一限位槽77中,且第一限位弹簧7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槽77内壁和第一限位块73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第二齿轮32和第一锥齿轮46通过第三轴34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如图7所示,第二齿轮32和第一锥齿轮46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2与第一齿轮27相配合;如图9所示,第三限位块30开有斜面的一端嵌入第二齿轮32的两个齿牙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轴50通过第一固定块76安装在折叠槽4的内壁上;如图7所示,第二锥齿轮47和第三锥齿轮51分别安装在第一传动轴50的两端;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46相啮合;如图2所示,第四锥齿轮52和第六齿轮53通过第七轴38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如图7所示,第四锥齿轮52和第六齿轮53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52与第三锥齿轮51相啮合;如图8所示,第七齿轮54和第八齿轮55通过第八轴39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七齿轮54和第八齿轮55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七齿轮54与第六齿轮53相啮合;如图7所示,第九齿轮56和第十齿轮57通过第九轴40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九齿轮56和第十齿轮57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九齿轮56与第八齿轮55相啮合;如图8所示,第十一齿轮58和第十二齿轮59通过第十轴41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十一齿轮58和第十二齿轮59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一齿轮58与第十齿轮57相啮合;第十三齿轮60与第十四齿轮61通过第十一轴42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十三齿轮60和第十四齿轮61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三齿轮60与第十二齿轮59相啮合。
如图6所示,第十五齿轮62和第一椭圆齿轮63通过第六轴37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十五齿轮62和第一椭圆齿轮63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第十五齿轮62与第六齿轮53相啮合;如图6所示,第二椭圆齿轮64和第五锥齿轮65通过第五轴36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二椭圆齿轮64和第五锥齿轮65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第二椭圆齿轮64和第一椭圆齿轮63相啮合;如图2所示,第二传动轴49通过第二固定块75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六锥齿轮66与第七锥齿轮48分别安装在第二传动轴49的两端;如图10所示,第六锥齿轮66与第五锥齿轮65相啮合;如图7所示,第五齿轮44和第八锥齿轮45通过第四轴35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第五齿轮44和第八锥齿轮45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八锥齿轮45与第七锥齿轮48相啮合;第四齿轮43通过第三轴34安装在折叠槽4内壁上,且第四齿轮43同时与第五齿轮44和第三齿轮20相啮合。
如图2所示,滑板9下表面具有齿牙;滑板9通过其上的两个端面与滑槽6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基座3上;滑板9的下表面与第十四齿轮61相啮合;挡板8安装在折叠槽4槽口处,且挡板8的三个端面分别与折叠槽4内壁固定连接;挡板8位于基座3未开切口5的一端,且挡板8位于滑板9的上方;挡板8的下表面与滑板9的上表面滑动配合。
如图25所示,上述连接块68在第二方槽19中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限位块24伸出第二限位槽23的部分的长度;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块24对涡卷弹簧26进行限制。
如图9所示,上述初始状态,第一齿轮27的齿牙与第二齿轮32的齿牙处于即将啮合或即将分离的状态。
如图2所示,上述手动活动槽11位于限宽柱10上靠近路面中心的侧面上。
如图11所示,上述初始状态时,第一椭圆齿轮63和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点与各自转轴的距离相等。
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椭圆齿轮63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64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在运动中,第一椭圆齿轮与第二椭圆齿轮的旋转角度不超过45度,这样能够保证对涡卷弹簧的旋转圈数与复位力成增长趋势,后续对齿轮的传动比的约定也保证了这样的角度要求。
如图7、10、11所示,上述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32的传动比为1:2;第一锥齿轮46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52的直径相等,第二锥齿轮47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52的直径相等;第二齿轮32的直径与第六齿轮53的直径相等;第六齿轮53与第七齿轮54的传动比为1:4;第八齿轮55与第九齿轮56的传动比为1:2;第十齿轮57与第十一齿轮58的传动比为1:5;第十二齿轮59与第十三齿轮60的传动比为1:2;第六齿轮53与第十五齿轮62的传动比为2:1。
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椭圆齿轮63和第二椭圆齿轮64外观尺寸相等。
如图8所示,上述第十四齿轮61的周长大于限宽柱10长度的1/40。
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限位弹簧74和涡卷弹簧26只有在汽车撞击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形变。
本发明中第一限位块73的端面与第一轴15的环形槽16相配合的设计目的是,第一限位块73限制第一轴15沿第一轴孔7轴向滑动而不影响第一轴15绕第一轴孔7的旋转运动。
本发明中第一轴15两端沿第一轴15截面半径方向水平滑动于第一轴孔7中的设计目的是,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10时,汽车对限宽柱10的撞击力在基座3长度方向上的分力使得限位柱整体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第一限位弹簧74被压缩,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32分离,第三齿轮20与第四齿轮43分离;限宽柱10在汽车撞击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轴15摆动,从而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10之间的碰撞冲击,减小汽车与限宽柱10的进一步损坏。
本发明中连接块68在第二方槽19中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限位块24伸出第二限位槽23的部分的长度;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块24对涡卷弹簧26进行限制的设计目的是,当紧急情况下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必须通过路柱限制的路口时,路柱的管理者用钥匙打开手动活动槽11后,用手拉动手动杆70向第一轴15方向滑动,手动杆70通过传递杆69和连接块68带动压块67运动,复位弹簧72被压缩;压块67压迫第二限位块24向下运动,第二限位弹簧25被压缩;第二限位块24伸出第二限位槽23的部分完全回缩至第二限位槽23中,压块67的下端面刚好运动至旋转腔22的内圆面处;此时,第二限位块24刚好解除对涡卷弹簧26的限制;人作用于限宽柱10,使得限宽柱10绕第一轴15向折叠槽4折叠,第一齿轮27绕第一轴15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和第四锥齿轮52带动第六齿轮53旋转,第六齿轮53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旋转方向相同;第六齿轮53通过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和第十三齿轮60带动第十四齿轮61旋转,第十四齿轮6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61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9向基座3上未开切口5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53通过第十五齿轮62、第一椭圆齿轮63、第二椭圆齿轮64、第五锥齿轮65、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旋转,此时压块67对第三齿轮20不构成限制;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24不对涡卷弹簧26构成限制;涡卷弹簧26随第一轴15一起旋转;涡卷弹簧26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26对限宽柱10的摆动不构成阻碍;这时,折叠槽4打开,限宽柱10摆动并折叠入折叠槽4中,然后放开手动杆70,复位弹簧72复位,第二限位弹簧25的恢复力使得第二限位块24向第二限位槽23外弹出并与涡卷弹簧26的外弧面接触;待车通过后,路柱的管理者把限宽柱10拉出折叠槽4,当限宽柱10被拉到初始的竖直位置时,涡卷弹簧26的外弧面与第二限位块24端面的接触结束,第二限位块24进一步弹出回到初始位置并与涡卷弹簧26的端面接触,第二限位块24恢复对涡卷弹簧26的限位。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27的外圆面上只开有半圈齿牙;初始状态,第一齿轮27的齿牙与第二齿轮32的齿牙处于即将啮合或即将分离的状态,第三限位块30开有斜面的一端嵌入第二齿轮32的两个齿牙之间的设计目的是,当人用手推动限宽柱10向道路中心摆动时,第一限位弹簧74不会发生形变;限宽柱10连同第一轴15不会发生横向移动;限宽柱10带动第一齿轮27欲发生旋转;由于第三限位块30的上端面与第二齿轮32的齿牙相互作用,使得第二齿轮32欲发生旋转;第二齿轮32通过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第四锥齿轮52、第六齿轮53、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和第十三齿轮60带动第十四齿轮61旋转,第十四齿轮6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61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9向道路中心的方向滑动;由于滑板9滑动速度远远大于限宽柱10摆动的线速度,所以限宽柱10阻挡了滑板9的滑动;滑板9依次通过第十四齿轮61、第十三齿轮60、第十二齿轮59、第十一齿轮58、第十齿轮57、第九齿轮56、第八齿轮55、第七齿轮54、第六齿轮53、第四锥齿轮52、第三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47、第一锥齿轮46、第二齿轮32和第一齿轮27反作用于限宽柱10并限制限宽柱10的摆动;使得路柱不会在人力作用下向路中心摆动,从而进一步实现阻挡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在撞击力沿基座3长度方向分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移动,第一限位弹簧74被压缩;第三限位块30远离第二齿轮32并脱离第二齿轮32的限制;由于第一齿轮27下半圈没有齿牙;第一齿轮27不被第二齿轮32限制;此时,限宽柱10在撞击力的继续作用下发生摆动;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涡卷弹簧26随第一轴15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24不对涡卷弹簧26构成限制;涡卷弹簧26不发生形变;限宽柱10摆动一定角度,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10的碰撞冲击,尽可能地减小汽车与限宽柱10的损坏程度。当汽车从与限宽柱10撞击的位置挪开以后,第一轴15连同限宽柱10在第一限位弹簧74恢复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至初始位置;路柱的管理者用手推动限宽柱10;限宽柱10向其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30的斜面与第二齿轮32的齿牙相互作用;第三限位块30在第二齿轮32齿牙的作用下向第三限位槽29中收缩;第三限位弹簧31被压缩;继续推动限宽柱10向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30再一次嵌入第二齿轮32的齿牙之间;限宽柱10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竖直状态。
本发明中初始状态时,第一椭圆齿轮63和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点与各自转轴的距离相等;第一椭圆齿轮63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64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的设计目的是,当汽车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撞击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绕第一轴15轴线摆动;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第四锥齿轮52、第六齿轮53和第十五齿轮62带动第一椭圆齿轮63旋转;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线速度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在第一椭圆齿轮63的作用下,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角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65的旋转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65通过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加速旋转;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轴15带动涡卷弹簧26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24随第三齿轮20加速旋转并加速限制涡卷弹簧26的旋转;由于涡卷弹簧26一端与第一轴1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24配合;使得涡卷弹簧26在第一轴15和第三齿轮20反向旋转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变形;涡卷弹簧26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限制第一轴15的大角度旋转,进而限制限宽柱10的大角度摆动;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10的碰撞冲击,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阻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32的传动比为1:2;第一锥齿轮46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52的直径相等,第二锥齿轮47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52的直径相等;第二齿轮32的直径与第六齿轮53的直径相等;第六齿轮53与第七齿轮54的传动比为1:4;第八齿轮55与第九齿轮56的传动比为1:2;第十齿轮57与第十一齿轮58的传动比为1:5;第十二齿轮59与第十三齿轮60的传动比为1:2;第六齿轮53与第十五齿轮62的传动比为2:1;第十四齿轮61的周长大于限宽柱10长度的1/40的设计目的是,当限宽柱10向折叠槽4折叠时,限宽柱10摆动的最大角度为90度;第一齿轮27只旋转了1/4圈;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第四锥齿轮52、第六齿轮53、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和第十三齿轮60带动第十四齿轮61刚好旋转四十圈;由于第十四齿轮61的周长大于限宽柱10长度的1/40,那么,当限宽柱10摆动90度向折叠槽4折叠时,滑板9刚好或者已经滑出足够的距离使得限宽柱10能不受滑板9阻碍进入折叠槽4中。
本发明中涡卷弹簧26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下才发生形变的作用是,当不是路柱的管理者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推动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和第四锥齿轮52带动第六齿轮53旋转;第六齿轮53通过第十五齿轮62、第一椭圆齿轮63、第二椭圆齿轮64、第五锥齿轮65、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旋转;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24欲随第三齿轮20一起旋转;由于涡卷弹簧26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作用下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26阻止了第三齿轮20的旋转,进而阻止了限宽柱10的摆动,从而限制了非管理人员随便折叠限宽柱10,更好地对非允许通过的车辆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当紧急情况下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必须通过路柱限制的路口时,路柱的管理者用钥匙打开手动活动槽11后,用手拉动手动杆70向第一轴15方向滑动,手动杆70通过传递杆69和连接块68带动压块67运动,复位弹簧72被压缩;压块67压迫第二限位块24向下运动,第二限位弹簧25被压缩;第二限位块24伸出第二限位槽23的部分完全回缩至第二限位槽23中,压块67的下端面刚好运动至旋转腔22的内圆面处;此时,第二限位块24刚好解除对涡卷弹簧26的限制;人作用于限宽柱10,使得限宽柱10绕第一轴15向折叠槽4折叠,第一齿轮27绕第一轴15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和第四锥齿轮52带动第六齿轮53旋转,第六齿轮53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旋转方向相同;第六齿轮53通过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和第十三齿轮60带动第十四齿轮61旋转,第十四齿轮6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61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9向基座3上未开切口5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53通过第十五齿轮62、第一椭圆齿轮63、第二椭圆齿轮64、第五锥齿轮65、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旋转,此时压块67对第三齿轮20不构成限制;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24不对涡卷弹簧26构成限制;涡卷弹簧26随第一轴15一起旋转;涡卷弹簧26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26对限宽柱10的摆动不构成阻碍;这时,折叠槽4打开,限宽柱10摆动并折叠入折叠槽4中,然后放开手动杆70,复位弹簧72复位,第二限位弹簧25的恢复力使得第二限位块24向第二限位槽23外弹出并与涡卷弹簧26的外弧面接触;待车通过后,路柱的管理者把限宽柱10拉出折叠槽4,当限宽柱10被拉到初始的竖直位置时,涡卷弹簧26的外弧面与第二限位块24端面的接触结束,第二限位块24进一步弹出回到初始位置并与涡卷弹簧26的端面接触,第二限位块24恢复对涡卷弹簧26的限位。当不是路柱的管理者想要折叠限宽柱10时,人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推动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和第四锥齿轮52带动第六齿轮53旋转;第六齿轮53通过第十五齿轮62、第一椭圆齿轮63、第二椭圆齿轮64、第五锥齿轮65、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旋转;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限位块24欲随第三齿轮20一起旋转;由于涡卷弹簧26只有在汽车的撞击力作用下才发生形变,涡卷弹簧26阻止了第三齿轮20的旋转,进而阻止了限宽柱10的摆动,从而限制了非管理人员随便折叠限宽柱10,更好地对非允许通过的车辆的限制。
当汽车从道路中心向道路一侧斜着撞击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绕第一轴15轴线摆动;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第一齿轮27通过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和第四锥齿轮52带动第六齿轮53旋转;第六齿轮53通过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和第十三齿轮60带动第十四齿轮61旋转,第十四齿轮6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齿轮27的旋转方向相同;第十四齿轮61带动与之啮合的滑板9向基座3上未开切口5的一端滑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53通过第十五齿轮62带动第一椭圆齿轮63旋转;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一椭圆齿轮63的啮合线速度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在第一椭圆齿轮63的作用下,第二椭圆齿轮64的啮合角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65的旋转速度急剧增大;第五锥齿轮65通过第六锥齿轮66、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5、第五齿轮44和第四齿轮43带动第三齿轮20加速旋转;第三齿轮20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轴15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轴15带动涡卷弹簧26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24随第三齿轮20加速旋转并加速限制涡卷弹簧26的旋转;由于涡卷弹簧26一端与第一轴1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24配合;使得涡卷弹簧26在第一轴15和第三齿轮20反向旋转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变形;涡卷弹簧26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限制第一轴15的大角度旋转,进而限制限宽柱10的大角度摆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10的碰撞冲击,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阻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的通行;当车辆从撞击限宽柱10的位置移走后,限宽柱10在涡卷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限宽柱10通过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32、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51、第四锥齿轮52、第六齿轮53、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59、第十三齿轮60和第十四齿轮61带动滑板9滑动到初始位置。
当汽车从道路一侧斜着撞向限宽柱10时,限宽柱10在撞击力沿基座3长度方向分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移动,第一限位弹簧74被压缩;第三限位块30远离第二齿轮32并脱离第二齿轮32的限制;由于第一齿轮27下半圈没有齿牙;第一齿轮27不被第二齿轮32限制;此时,限宽柱10在撞击力的继续作用下发生摆动;限宽柱10通过第一轴15带动第一齿轮27旋转;涡卷弹簧26随第一轴15一起旋转;第二限位块24不对涡卷弹簧26构成限制;涡卷弹簧26不发生形变;限宽柱10摆动一定角度,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冲了汽车与限宽柱10的碰撞冲击,尽可能地减小汽车与限宽柱10的损坏程度。当汽车从与限宽柱10撞击的位置挪开以后,第一轴15连同限宽柱10在第一限位弹簧74恢复力的作用下横向移动至初始位置;路柱的管理者用手推动限宽柱10;限宽柱10向其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30的斜面与第二齿轮32的齿牙相互作用;第三限位块30在第二齿轮32齿牙的作用下向第三限位槽29中收缩;第三限位弹簧31被压缩;继续推动限宽柱10向初始位置回摆,第三限位块30再一次嵌入第二齿轮32的齿牙之间;限宽柱10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竖直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折叠限宽柱10的人不是路柱的管理者时,限宽柱10不会被折叠;只有路柱的管理者作用于手动杆70时,才会使得限宽柱10折叠入基座3的折叠槽4中;当汽车从道路的一侧斜着撞向路柱时,第一轴15带动限宽柱10发生横向移动;第三齿轮20与第四齿轮43脱离;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32脱离;限宽柱10将不受任何限制地摆动一定角度,进而缓冲汽车与限宽柱10的碰撞冲击;当汽车从道路中心斜着撞向路柱时,由于涡卷弹簧26急剧储能,限宽柱10也只摆动一定角度,最大限度地缓冲了限宽柱10与汽车的碰撞,尽可能地减小路柱和汽车的二次损坏。

Claims (10)

1.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路柱机构、第二路柱机构,其中第一路柱机构和第二路柱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路口两侧的地面上;
上述第一路柱机构和第二路柱机构的内部结构关于路面的中心面对称,对于第一路柱机构它包括基座、折叠槽、切口、滑槽、第一轴孔、挡板、滑板、限宽柱、手动活动槽、杆槽、复位腔、第二轴孔、第一轴、环形槽、第一方槽、方孔、第二方槽、第三齿轮、第三轴孔、旋转腔、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弹簧、涡卷弹簧、第一齿轮、第四轴孔、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弹簧、第二齿轮、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第七轴、第八轴、第九轴、第十轴、第十一轴、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第十五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压块、连接块、传递杆、手动杆、连接圆板、复位弹簧、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其中基座上端面开有折叠槽,折叠槽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端对称地开有两个滑槽;折叠槽未开有滑槽的一个侧面上开有切口;基座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一轴孔,且第一轴孔位于靠近切口的位置;第一轴孔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两个第一限位槽,且两个第一限位槽位于折叠槽的两侧;基座通过混凝土安装固定在地面以下,且基座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第一轴的外圆面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环形槽;第一轴的外圆面上沿第一轴截面半径方向开有第一方槽;第一方槽的一个侧面上沿第一轴轴向开有第二方槽;第二方槽未与第一方槽相通的一端的底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孔;连接块安装在第二方槽中;压块一端插入方孔中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限宽柱的一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二轴孔;限宽柱中开有复位腔;限宽柱的一个侧面上开有手动活动槽;手动活动槽的底面上开有杆槽,且杆槽穿过复位腔与第二轴孔相通;第一轴一端穿过第二轴孔并与限宽柱固定连接,且第一方槽的槽口与第二轴孔内圆面上的杆槽槽口对接;传递杆一端插入杆槽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圆板的端面上开有杆孔;连接圆板通过杆孔嵌套在传递杆外侧并与传递杆固定连接;连接圆板位于复位腔内上端;复位弹簧嵌套于传递杆外侧;复位弹簧一端与连接圆板连接,另一端与复位腔内壁连接;手动杆一端穿过手动活动槽与传递杆侧面固定连接;第三齿轮内开有旋转腔;旋转腔的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限位槽;第三齿轮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且第三轴孔与旋转腔相通;第三齿轮通过第三轴孔安装在第一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一轴之间为轴承配合;第二限位块一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另一端与压块的下端面接触配合;第二限位弹簧位于第二限位槽中,且第二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槽内壁和第二限位块下端面连接;两个涡卷弹簧位于旋转腔中,且两个涡卷弹簧分布于压块的两侧;每个涡卷弹簧一端与第一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同一侧面相配合;第一齿轮的外圆面上只开有半圈齿牙;第一齿轮未开有齿牙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三限位槽,且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齿轮的第一个齿牙相邻;第三限位块一端开有斜面;第三限位块未开有斜面的一端插入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弹簧位于第三限位槽中,且第三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限位槽内壁和第三限位块连接;第一齿轮的两个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第四轴孔;第一齿轮通过第四轴孔安装在第一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一轴之间为固定连接;限宽柱、第三齿轮和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轴两端与第一轴孔的配合安装在折叠槽中,且限宽柱和第一齿轮分别位于第三齿轮的两侧;第一轴两端沿第一轴截面半径方向水平滑动于第一轴孔中;限宽柱与基座上的切口相配合;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通过其一端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限位槽中,两个第一限位块的另一端则分别嵌入第一轴两端的环形槽中;第一限位块与环形槽相配合;第一限位弹簧位于第一限位槽中,且第一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槽内壁和第一限位块端面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和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三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二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第三限位块开有斜面的一端嵌入第二齿轮的两个齿牙之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固定块安装在折叠槽的内壁上;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和第六齿轮通过第七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四锥齿轮和第六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通过第八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通过第九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相啮合;第十一齿轮和第十二齿轮通过第十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一齿轮和第十二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一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通过第十一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三齿轮和第十四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三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啮合;
第十五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通过第六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十五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十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五锥齿轮通过第五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椭圆齿轮和第一椭圆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第五齿轮和第八锥齿轮通过第四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第五齿轮和第八锥齿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通过第三轴安装在折叠槽内壁上,且第四齿轮同时与第五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
滑板下表面具有齿牙;滑板通过其上的两个端面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基座上;滑板的下表面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挡板安装在折叠槽槽口处,且挡板的三个端面分别与折叠槽内壁固定连接;挡板位于基座未开切口的一端,且挡板位于滑板的上方;挡板的下表面与滑板的上表面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块在第二方槽中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限位块伸出第二限位槽的部分的长度;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块对涡卷弹簧进行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第一齿轮的齿牙与第二齿轮的齿牙处于即将啮合或即将分离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手动活动槽位于限宽柱上靠近路面中心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点与各自转轴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二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增大;第二椭圆齿轮在旋转过程中,与第一椭圆齿轮的啮合半径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一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锥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锥齿轮的直径相等;第二齿轮的直径与第六齿轮的直径相等;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的传动比为1:4;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的传动比为1:5;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的传动比为1:2;第六齿轮与第十五齿轮的传动比为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外观尺寸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十四齿轮的周长大于限宽柱长度的1/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限位弹簧和涡卷弹簧只有在汽车撞击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形变。
CN201810765451.2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24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5451.2A CN10882425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5451.2A CN10882425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4259A CN108824259A (zh) 2018-11-16
CN108824259B true CN108824259B (zh) 2020-09-01

Family

ID=6413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54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2425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4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729B (zh) * 2018-12-20 2021-03-19 余笑眉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特定宽度范围内车辆通过的装置
CN109827648B (zh) * 2019-03-19 2020-11-24 哈工大泰州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桥梁的汽车超重检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7884A1 (fr) * 2001-07-27 2003-01-31 Jean Marie Detienne Dispositif permettant un balisage de securite et d'interdiction de circuler sur une section routiere ou autoroutiere comportant plusieurs voies de circulation
DE202004006084U1 (de) * 2003-09-01 2004-07-22 Walther, Thomas Sperr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parkplatz oder Verkehrsweg
CN205742005U (zh) * 2016-05-13 2016-11-30 南昌明和自动门控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电动挡车器
CN107761599A (zh) * 2017-10-27 2018-03-06 成都五七零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伸展式停车位限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7884A1 (fr) * 2001-07-27 2003-01-31 Jean Marie Detienne Dispositif permettant un balisage de securite et d'interdiction de circuler sur une section routiere ou autoroutiere comportant plusieurs voies de circulation
DE202004006084U1 (de) * 2003-09-01 2004-07-22 Walther, Thomas Sperr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parkplatz oder Verkehrsweg
CN205742005U (zh) * 2016-05-13 2016-11-30 南昌明和自动门控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电动挡车器
CN107761599A (zh) * 2017-10-27 2018-03-06 成都五七零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伸展式停车位限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4259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4259B (zh)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双向缓冲路柱
CN112030829B (zh)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缓冲的公路护栏设备
CN101380999B (zh) 风洞模型折叠变形机翼
CN108824260B (zh)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可折叠缓冲路柱
CN107327518A (zh) 驻车机构以及车辆
CN112030828B (zh)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公路护栏装置
CN108842689B (zh) 一种高速公路护栏
CN100522742C (zh) 设定一致的方法和系统及使用其的技术、驱动装置和飞行器
CN108854085B (zh) 一种锥齿轮传动移动拉伸秋千
CN205745000U (zh) 一种有自由行程的自动离合装置及旋转门机构
CN108843001B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潢地板锤
CN109537494B (zh)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警示路墩
CN205468926U (zh) 使用气体发生器作为源动力的手动、自动破窗器
CN109183669B (zh) 一种路柱
DE2821074C2 (zh)
CN111576636A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工程的隔震支座装置
CN109112989B (zh) 一种限宽路柱
CN105840691B (zh) 一种有自由行程的自动离合装置及旋转门机构
CN105292506B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着陆灯的角度可调式收放机构
CN109676377B (zh) 防盗锁凸轮机构的扣帽式装配工具
CN207957437U (zh) 一种升降机用数控传感器
CN109208506B (zh) 一种路柱
CN109794904B (zh) 防盗锁专用简易装配工具
CN202519600U (zh) 一种防撞的道路阻拦器
CN212063808U (zh) 一种带有制动机构的磁力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1

Address after: 210000 Kechuang building, Futian Road, Zhetang street,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Lishui hi tech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Luohu District, Dongmen street, 123 Shennan Road, Shenzhen, department store building, east side, 1-B02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FULAIGUO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