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8948B -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8948B
CN108798948B CN201810553675.7A CN201810553675A CN108798948B CN 108798948 B CN108798948 B CN 108798948B CN 201810553675 A CN201810553675 A CN 201810553675A CN 108798948 B CN108798948 B CN 108798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duct
air intake
plate
ai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36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8948A (zh
Inventor
陈俊梅
吴文海
付永超
原小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5536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8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8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8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2Flow guides, obstructions, deflecto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使得从进气格栅进入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排水口直接排出,而气体则不受影响,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温度适当的空气进行燃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磨损并保持最佳的发动机性能。由于轻型卡车的工作环境较恶劣,目前轻型卡车普遍采用高位进气的取气方式,进气道成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道作为轻卡进气系统的第一道关,对进气系统的提供干燥空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第一道关——进气道的防水功能至关重要。
现有的进气道外形结构由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和谐振腔组成。进气道外格栅固定在进气道主体上,进气道内格栅固定在进气道内部,两者中间部分加有拉丝布,拉丝布位于进气道右侧,即整车的外侧。
在工作过程中,进气格栅处处于负压状态,雨雪经进气道右侧吸入进气道外格栅时遭遇拉丝布的阻挡。拉丝布是一种阻力系数小、吸水性强的材料,能够有效阻挡雨雪的吸入。当达到拉丝布的吸水极限时,水分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进气道内壁下流,经进气道下端的排尘孔排除,而不会跟随气流进入后面的管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雨雪大部分由进气道靠近车辆外侧的一面吸入,为降低进气道的进气阻力,因此仅在进气道靠近车辆外侧的一面装有拉丝布,另外一侧将进气道内格栅设计为菱形方格。
由于轻卡空间限制,拉丝布和内格栅的设计,将本就很小的进气道的进气口面积缩小,导致进气阻力增加,进而增加油耗,降低动力性经济性;而且,拉丝布的防水结构,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进水量本就很大,很难起到吸水、进而让水沿着进气道内壁下流的作用,反而大部分水仍然随气流一起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两端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形导流板、人字形导流板,所述L形导流板的水平部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的下边沿,所述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人字形导流板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人字形导流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板的第二端分别向互相远离的斜下方向延伸,且第一板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第二板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一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板的第二端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所述积水槽位于第二板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槽内设置有排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的长度小于第二板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到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处到第一板的第二端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第一板和第二板上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窗口,窗口上均设置有百叶窗,百叶窗的上端与对应窗口的上端连接,百叶窗的下端向斜下方向延伸,且百叶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该百叶窗所在的第一板或第二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在进气道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相贴,两个凸起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凸起与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上端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形成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内设置有固定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的入口处,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的出口处。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使得从进气格栅进入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两端的排水口直接排出,而气体则不受影响,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人字形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格栅,2-进气道主体,21-L形导流板,22-水平部,23-竖直部,24-人字形导流板,25-第一板,26-第二板,27-百叶窗,3-出气管,4-凹槽,5-排水口,6-积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1、进气道主体2、出气管3,所述进气格栅1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侧部,所述出气管3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2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两端下方的进气道主体2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5,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5排出。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2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气体从出气管3排出不受导流机构的影响,而使得从进气格栅1进入进气道主体2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排水口5直接排出,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3,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形导流板21、人字形导流板24,所述L形导流板21的水平部22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1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1的下边沿,所述L形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2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人字形导流板24位于所述水平部22的下方,人字形导流板24包括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第一板25的第一端和第二板26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板25的第二端和第二板26的第二端分别向互相远离的斜下方向延伸,且第一板25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之间、第二板26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一板25的第二端和第二板26的第二端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2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5。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3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2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3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2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3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2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6,所述积水槽6位于第二板26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槽6内设置有排水口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25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的长度小于第二板26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的连接处到L形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处到第一板25的第二端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上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窗口,窗口上均设置有百叶窗27,百叶窗27的上端与对应窗口的上端连接,百叶窗27的下端向斜下方向延伸,且百叶窗2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该百叶窗27所在的第一板25或第二板2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分别向左右两侧的斜向下的方向延伸,使得液体可顺流而下,第一板25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一板25的第二端与左侧的进气道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液体通过的间隙,同理,第二板26的第二端与右侧的进气道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液体通过的间隙,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的末端下方设置对应的排水口5,直接将水排出,排水口5位于出气管3两侧,即不与出气管3干涉。
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长度不同,且两个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度,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的连接处靠左一侧,因此第一板25短一些,并与左侧进气道内壁留有空间,形成左侧通道;第二板26长一些,并与右侧进气道内壁留有空间,形成右侧通道。由于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的连接处靠左,因此进入右侧通道的气体和水分较多,因此在第二板26的第二端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2底部的内壁设置局部凹陷,形成一个局部的积水槽6,并在积水槽6底部设有两个较大的排水口5,避免水量堆积。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2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在进气道主体2内部形成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相贴,两个凸起与进气道主体2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凸起与L形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上端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2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形成两个凹槽4,其中一个凹槽4内设置有固定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格栅1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侧部的入口处,所述出气管3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底部的出口处。
其中,L形导流板21与人字形导流板24,对从进气栅格进来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形成限制,即进入进气道主体2的雨水主要有三条路线可走:
第一条路线:较大的雨点、雨滴重量较大,在进入进气格栅1后,气流流速无法带动重量较大的雨点雨滴一起上升,或者上升高度有限,无法翻越竖直部23,雨水下沉至水平部22、进气格栅1、竖直部23形成的空间内,由于水平部22与进气格栅1连接密闭,且水平部22和进气格栅1的下边沿齐平,使得雨水分离,即气体继续在进气道主体2内前进,而重量较大的雨点雨滴则从进气格栅1溢出至进气格栅1外部,此为第一道防水结构,分离大部分的水分。
第二条路线:稍轻的雨点、雨滴随气流翻越竖直部23,即从凸起与竖直部23上端之间的间隙,随气流进入进气道主体2内部,即进气格栅1相对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与竖直部23之间的空间。
第三条路线:更轻的雨点、雨滴随气流进入凸起与进气道主体2顶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沿该间隙进入进气道主体2内部,即进气格栅1相对一侧的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与竖直部23之间的空间;在气流上升过程中,雨点雨滴碰撞进气道主体2内壁,凝结成较重的雨滴,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经过第一条路线排出,其余水分随气流进入进气道主体2内部。
第二条路线和第三条路线的气流和水分在进气道主体2内部的气流通道中汇合,两股气流碰撞使水分凝结为较大的水珠,和未凝结的水分一起向下流动至人字形导流板24。
在人字形导流板24上设置有窗口,窗口上均设置有百叶窗27,即盖板,百叶窗27角度朝向斜下,百叶窗27既可以增大水气混合物的撞击面积,又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水能够沿着人字形导流板24流动,又起着水气分离的作用,避免水垂直流下进入出气管3又能保证气流能够通过。
人字形导流板24将到达此处的水、气混合物一分为二,水气混合物在经过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时,与百叶窗27撞击,水气凝结为大水珠,继续向下,气流通过窗口垂直向下进入出气管3进而进入空滤器,水珠则沿着人字形的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向下流,越来越多的水汇集形成水流。左侧的水流沿着第一板25,经由第一板25下方的排水口5排出水分,达到水气分离的目的。右边的水流沿着第二板26流动,在第二板26下方的排水口5排出水分,由于第一板25和第二板26的连接处靠左,因此右边的水量较大,如进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时,多余的水分继续向下流,汇入积水槽6中,经由积水槽6底部的排水口5排出,达到水气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对进气道结构的设计,在进气道上、下两部分设计不同的水道和气道,上部分两条气道、三条水道,下部分两条气道,三条水道,其中气道、水道有单独部分,也有相互交叉融合部分,利用水分的重力、利用气流与进气道内壁的撞击、利用气流与气流的相互撞击,将水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避免水分进入下游的进气系统;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能保证排水速度,排水效果较好。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两端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形导流板、人字形导流板,所述L形导流板的水平部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的下边沿,所述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人字形导流板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人字形导流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板的第二端分别向互相远离的斜下方向延伸,且第一板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第二板的第二端与其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一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板的第二端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
第一板和第二板上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窗口,窗口上均设置有百叶窗,百叶窗的上端与对应窗口的上端连接,百叶窗的下端向斜下方向延伸,且百叶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该百叶窗所在的第一板或第二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所述积水槽位于第二板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积水槽内设置有排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的长度小于第二板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到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处到第一板的第二端延伸方向一侧的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在进气道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相贴,两个凸起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凸起与L形导流板的竖直部上端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形成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内设置有固定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的入口处,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的出口处。
CN201810553675.7A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Active CN108798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675.7A CN108798948B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3675.7A CN108798948B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8948A CN108798948A (zh) 2018-11-13
CN108798948B true CN108798948B (zh) 2019-10-25

Family

ID=6408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3675.7A Active CN108798948B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8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5616B (zh) * 2019-12-28 2021-04-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水分离结构及进气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4334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Donaldson Company, Inc. Water separator assembly for use with air cleaner; assembly;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321303A (zh) * 2016-11-07 2017-01-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汽车用进气道总成
CN206681877U (zh) * 2017-04-05 2017-11-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溅水型进气系统
CN107781074A (zh) * 2017-10-10 2018-03-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道总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4334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Donaldson Company, Inc. Water separator assembly for use with air cleaner; assembly;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321303A (zh) * 2016-11-07 2017-01-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汽车用进气道总成
CN206681877U (zh) * 2017-04-05 2017-11-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溅水型进气系统
CN107781074A (zh) * 2017-10-10 2018-03-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道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8948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088U (zh) 吸尘器的旋风除尘装置
JP5899378B2 (ja) オイルミスト分離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ヘッドカバーのバッフルシステム
JP3954754B2 (ja) 吸気ダクト
CN108204617B (zh) 一种滤油网及安装有该滤油网的吸油烟机
CN108798948B (zh)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WO2017183269A1 (ja) 吸気ダクト
CN109538530A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的叶片以及集成灶风机
CN208389571U (zh) 一种带翅片的高效旋流器
CN109072829A (zh) 吸气管道
WO2017086261A1 (ja) 吸気ダクト
JP6660801B2 (ja) 吸気ダクト
CN108757239A (zh)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CN105972787A (zh) 一种风口及使用该风口的换气系统
CN108798947A (zh)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JP2588807B2 (ja) 自動車の新鮮空気吸込み通路
CN206560766U (zh) 一种一体化气水分离过滤器
CN109959147A (zh) 一种防堵结构、底座及空调器
CN208943752U (zh) 一种水力除尘装置
CN206278106U (zh) 轨道车辆空调负压腔排水口防飞水装置
JP2001219871A (ja) タイヤハウス
CN207311046U (zh) 一种防水侧围通风器
CN207153283U (zh) 基于文氏效应的自激式消烟除尘装置
CN108204618B (zh) 一种滤油网及安装有该滤油网的吸油烟机
CN208965472U (zh) 清扫车垃圾箱和清扫车
JP6120329B2 (ja) ドアミラ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No. 669 Shixin Road,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