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8929B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8929B
CN108798929B CN201810380447.4A CN201810380447A CN108798929B CN 108798929 B CN108798929 B CN 108798929B CN 201810380447 A CN201810380447 A CN 201810380447A CN 108798929 B CN108798929 B CN 108798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injection
cylinder
condens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0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8929A (zh
Inventor
万寿良则
高千穗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9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8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8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8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1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2Multiple inj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3/0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 F02B23/08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 F02B23/1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with separate admission of air and fuel into cylinder
    • F02B23/101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with separate admission of air and fuel into cylinder the injector being placed on or close to the cylinder centre axis, e.g. with mixture formation using spray guided concep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3/0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 F02B23/08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 F02B23/1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with separate admission of air and fuel into cylinder
    • F02B23/104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with separate admission of air and fuel into cylinder the injector being placed on a side position of th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5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according to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65Specific aspects of external EGR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04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 F02D41/047Taking into account fuel evaporation or wall wet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1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 F02D41/1438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us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Sensors therefor
    • F02D41/144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us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Sens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2041/389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for injecting directly into th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06Intake manifol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14Ai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18Air 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by measuring intake air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3809Common rail control systems
    • F02D41/3836Controlling the fue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02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02M26/04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with a single turbochar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17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intak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该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具备向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和火花塞,并构成为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朝向火花塞,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预测部,其预测在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的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内;和喷射控制部,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喷射控制部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述第一喷射控制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流入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燃料喷射的控制,所述第二喷射控制是在点火前的压缩行程中进行燃料喷射的控制。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技术:在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中,在有进气所包含的冷凝水流入的一部分汽缸和抑制冷凝水的流入的剩余汽缸中,将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条件设定为不同的条件,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根据汽缸内的水的检测来执行冷凝水抑制控制的技术。在该冷凝水抑制控制中,对EGR系统和/或进气加热器进行控制来抑制冷凝水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24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4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089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835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已知通过抑制冷凝水的产生来抑制冷凝水流入汽缸内的技术。但是,根据内燃机的系统构成和/或内燃机的运转期间的大气条件,有时难以抑制冷凝水的产生。
另外,已知如下技术:对于有冷凝水流入的汽缸,通过对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正时、燃料喷射量、燃料喷射次数进行变更来改善该汽缸中的燃烧状态。但是,在适当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的技术上,还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利用向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实现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
更详细而言,第一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内燃机,该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其向内燃机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和火花塞,其对吸入到所述汽缸内的吸入气体与燃料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从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朝向该火花塞。并且,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预测部,其预测在供所述吸入气体流通的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的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和喷射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述第一喷射控制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所述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所述第二喷射控制是在通过所述火花塞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之前的压缩行程中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这里,上述的预测部可以在推定为在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了冷凝水的情况下,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内。或者,可以在推定为在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了预定量以上的冷凝水的情况下,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内。
并且,当冷凝水流入汽缸内时,有时会因喷射到汽缸内的燃料与冷凝水的接触而使该燃料与该冷凝水混合。由此,可能会妨碍汽缸内的均质性较高的混合气体的形成。此外,这里所说的“均质性”这一用语不仅包括遍及汽缸内整体的混合气体的均质性,还包括汽缸内的某个区域中的混合气体的均质性。
因此,在第一发明的第一喷射控制中,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这里,预定期间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任意的期间,例如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来设定。另外,在第一发明中,如上所述,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以,预定期间也可以基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和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条件来设定。并且,当执行第一喷射控制时,冷凝水对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形成的影响被抑制,因而能够形成均质性较高的混合气体。
另外,在冷凝水流入汽缸内的期间中,可能会出现火花塞沾水的情况。另外,在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之后在汽缸内流动的期间中,也可能会出现火花塞沾水的情况。并且,在火花塞沾水那样的状况下,火花塞附近的水密度(“水密度”这一用语不仅包括液相的水的密度,还包括气相的水的密度。以下也相同)容易变得较高,结果,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包括吸入气体、冷凝水(水蒸气)以及燃料)中的燃料的比例容易降低。结果,可能会使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恶化。
因此,在第一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中,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在通过火花塞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之前的压缩行程中进行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这里,第一发明的内燃机构成为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朝向火花塞。因此,当通过第一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燃料时,所喷射出的燃料会使存在于火花塞附近的冷凝水(包括冷凝水蒸发而得的水蒸气)飞散。结果,火花塞附近的水密度降低。也就是说,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体中的燃料的比例变高。另外,通过第一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容易形成火花塞附近的燃料比其周围变浓的分层混合气体(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一喷射控制来尽可能地提高变浓的区域的周围区域中的混合气体的均质性)。结果,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第一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结果,能够在冷凝水流入汽缸内之前尽可能地提高汽缸内的混合气体的均质性。另外,即使在冷凝水流入汽缸内之后也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另外,第二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其向内燃机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和火花塞,其对吸入到所述汽缸内的吸入气体与燃料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配置在该汽缸上部的大致中央位置,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从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从进气口附近的该汽缸的侧方的部分朝向该汽缸的中心轴,所述进气口将所述吸入气体导入所述汽缸。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如下喷射控制部来代替第一发明的喷射控制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喷射控制部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述第一喷射控制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所述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所述第二喷射控制是在进气行程后半部分中的所述冷凝水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期间中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并且,第二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与上述的第一发明的预测部同样的预测部。此外,由第二发明的喷射控制部进行的第一喷射控制与由上述的第一发明的喷射控制部进行的第一喷射控制相同。
这里,在进气行程后半部分,进气门的升程量变小,所以,吸入气体通路中的吸入气体的流速降低。并且,当吸入气体的流速降低时,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速度容易降低。也就是说,在进气行程后半部分中的冷凝水流入汽缸内的期间中,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速度容易降低。另外,第二发明的内燃机构成为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从进气口附近的汽缸的侧方的部分朝向汽缸的中心轴。因此,当通过第二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燃料时,所喷射出的燃料会与存在于汽缸内的进气门附近的冷凝水碰撞,使该冷凝水飞散。结果,抑制了火花塞的沾水。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
另外,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进气门打开之前(所谓的负重叠(negativeoverlap)期间),冷凝水不会流入汽缸内。因此,也可以是,在排气门在进气门打开之前关闭的情况下,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该进气门打开之前开始燃料喷射。通过以这种方式开始燃料喷射,能够适当地抑制冷凝水对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形成带来影响。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进气门打开之后该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
这里,在进气门打开之后的短暂的期间,吸入气体通路中的吸入气体的流速较慢,从吸入气体作用于冷凝水的力较小。并且,由于冷凝水比吸入气体重,所以,即使此时在吸入气体通路存在冷凝水,也主要是吸入气体流入汽缸内。另一方面,当进气门的升程量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冷凝水容易流入汽缸内。并且,像这样冷凝水变得容易流入汽缸内的情况当进气门的升程量为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以上时容易产生。因此,在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冷凝水对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形成带来影响。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流入量越多,则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这里,流入量越多,则在冷凝水流入汽缸内的期间中和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之后在汽缸内流动的期间中,火花塞越容易沾水,因而火花塞附近的水密度容易变高。另一方面,当使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增加时,容易通过喷射出的燃料使冷凝水飞散。因此,流入量越多则使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粒径推定部,所述粒径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粒径即流入粒径进行推定。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流入粒径越大,则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这里,当流入粒径较大时,在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在汽缸内流动的期间中,该冷凝水的状态难以从液相变化为气相。结果,在冷凝水在汽缸内流动的期间中火花塞容易沾水,因而火花塞附近的水密度容易变高。另一方面,当使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增加时,容易通过喷射出的燃料使冷凝水飞散。因此,流入粒径越大则使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内燃机还具备EGR装置,所述EGR装置具有使作为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从该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向进气通路再循环的EGR通路。在该情况下,吸入到汽缸内的吸入气体包括外部气体和EGR气体。另外,供该吸入气体流通的吸入气体通路包括所述进气通路和所述EGR通路。
这里,当使EGR气体向进气通路再循环时,有时会在进气通路中产生起因于该EGR气体的冷凝水。另外,也有时会在EGR通路中产生冷凝水。因此,在对于这样产生的冷凝水也预测到向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汽缸的剖视示意图的图。
图3A是示意地示出在内燃机的进气行程中向汽缸内流入的冷凝水的图。
图3B是示意地示出在内燃机的压缩行程中在汽缸内流动的冷凝水的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第一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图。
图6是示出预测冷凝水向汽缸内的流入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进行算出第二喷射控制中的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条件的处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流入量与燃料喷射量的关系的图。
图9B是示出流入粒径与燃料喷射量的关系的图。
图10A是示出流入量与燃料喷射次数的关系的图。
图10B是示出流入粒径与燃料喷射次数的关系的图。
图11A是示出流入量与燃料喷射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11B是示出流入粒径与燃料喷射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汽缸的剖视示意图的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燃机
2 汽缸
3 燃料喷射阀
4 火花塞
5 进气通路
6 排气通路
7 增压器
8、9 EGR装置
10 ECU
30 进气门
31 进气口
40 排气门
41 排气口
50 进气歧管
52 中冷器
54 空气流量计
55 湿度传感器
56 增压压力传感器
57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性的详细说明。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就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这些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
(第一实施方式)
<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构成>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所示的内燃机1是具备包括四个汽缸2的汽缸组的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汽油发动机)。在内燃机1设置有向各汽缸2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3。另外,在内燃机1设置有对各汽缸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火花塞4。
这里,在图2中示出了内燃机1的汽缸2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内燃机1具备汽缸体21和汽缸盖22。在汽缸体21形成有圆柱状的汽缸2,活塞23滑动自如地收纳在该汽缸2内。另外,在汽缸盖22形成有进气口31和排气口41。汽缸盖22具备:进气门30,其用于开闭进气口31的与汽缸2相连的开口端;和进气凸轮轴32,其用于驱动该进气门30的开闭。另外,汽缸盖22具备:排气门40,其用于开闭排气口41的与汽缸2相连的开口端;和排气凸轮轴42,其用于驱动该排气门40的开闭。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中,汽缸盖22在进气口31与排气口41之间具备燃料喷射阀3和火花塞4。这里,燃料喷射阀3被设置成能够从形成于汽缸盖22的燃烧室的上方壁中央部附近进行燃料喷射。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是所谓的中央(center)喷射式的内燃机。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朝向火花塞4那样的位置关系配置燃料喷射阀3和火花塞4。此外,上述的燃料喷射阀3与火花塞4的位置关系当然并不是仅通过中央喷射式的内燃机来实现。例如,即使是从汽缸2的侧方的部分朝向汽缸2的中心轴喷射燃料的所谓侧方(side)喷射式的内燃机,也能够使得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指向火花塞4。
这里,回到图1,内燃机1与进气歧管50和排气歧管60连接。在进气歧管50连接有进气通路5。在该进气通路5的中途设置有增压器7的压缩机壳体71,所述增压器7以排气的能量为驱动源而工作。压缩机71a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压缩机壳体71。并且,在比压缩机壳体71靠上游的进气通路5设置有空气滤清器51。另外,在比压缩机壳体71靠下游的进气通路5设置有节气门53。节气门53通过变更进气通路5内的通路截面积来调整内燃机1的进气量。并且在比节气门53靠下游的进气通路5设置有利用进气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中冷器52。本实施方式的中冷器52是水冷式的中冷器,但并不意在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空冷式的中冷器作为中冷器52。
进而,在空气滤清器51设置有空气流量计54和湿度传感器55。空气流量计54输出与在进气通路5内流动的进气(空气)的量(质量)相应的电信号。湿度传感器55输出与外部气体的湿度相应的电信号。另外,在压缩机壳体71与节气门53之间的进气通路5设置有增压压力传感器56。增压压力传感器56输出与从压缩机壳体71流出的进气的压力相应的电信号。另外,在中冷器52与进气歧管50之间的进气通路5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7。温度传感器57输出与通过中冷器52后的进气的温度相应的电信号。
另一方面,在排气歧管60连接有排气通路6。并且,在排气通路6的中途按照排气的流动依次设置有增压器7的涡轮壳体70、空燃比传感器62、以及催化剂盒61。涡轮70a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涡轮壳体70。另外,在催化剂盒61收纳有排气净化催化剂61a。排气净化催化剂61a例如是三元催化剂。另外,空燃比传感器62输出与从内燃机1排出的排气的空燃比相应的电信号。
并且,在内燃机1一并设有电子控制单元(ECU)10。ECU10是控制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等的单元。ECU10除电连接有上述的空气流量计54、湿度传感器55、增压压力传感器56、温度传感器57、以及空燃比传感器62以外,还电连接有曲轴位置传感器11和加速器开度传感器12等各种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11是输出与内燃机1的内燃机输出轴(曲轴)的旋转位置相关的电信号的传感器。加速器开度传感器12是输出与加速器踏板的操作量(加速器开度)相关的电信号的传感器。并且,向ECU10输入这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ECU10基于曲轴位置传感器11的输出信号来导出内燃机1的内燃机转速,基于加速器开度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来导出内燃机1的内燃机负荷。
另外,ECU10电连接有燃料喷射阀3、火花塞4、节气门53等各种装置。通过ECU10来控制以上的各种装置。例如,ECU10控制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正时。另外,对燃料喷射量、燃料喷射次数、燃料喷射压力等进行控制。
<预测冷凝水的产生>
在上述的图1所示的构成中,在供从压缩机壳体71流出的进气流通的中冷器52中容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CU10来预测在中冷器52中是否产生冷凝水。此外,本发明中的供相当于吸入气体的空气(包含水蒸气)流通的空气滤清器51、进气通路5、压缩机壳体71、节气门53、中冷器52、进气歧管50以及进气口3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吸入气体通路,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在中冷器52中产生冷凝水的情况为例。
ECU10首先基于流入中冷器52的进气(以下,也有时称为“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算出该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这里,可以使用大气压、大气温度以及增压压力(由增压压力传感器56来计测)来推定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温度。或者,也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来进行计测。另外,基于湿度传感器55的输出值来算出中冷器流入进气的相对湿度。然后,ECU10基于预先存储的映射或函数,算出以这样算出的水蒸气压力为饱和水蒸气压力的温度来作为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
进而,ECU10基于温度传感器57的输出值来取得通过中冷器52后的进气的温度(以下,也有时称为“中冷器后进气温度”)。并且,在中冷器后进气温度比露点温度低的情况下,ECU10预测为在中冷器52中产生了冷凝水。
另外,ECU10能够推定中冷器52中的冷凝水的每单位时间的产生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冷凝水产生量”)。详细而言,ECU10基于中冷器后进气温度来算出从中冷器52流出的进气(以下,也有时称为“中冷器流出进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并且,基于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中冷器流出进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进气流量(由空气流量计54来计测)以及增压压力来推定冷凝水产生量。
另外,ECU10能够推定在中冷器52中产生的冷凝水的粒径(以下,也有时称为“产生粒径”)。这里,产生粒径存在进气流量越少则变得越大的倾向。另外,产生粒径存在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与中冷器52的芯的壁温(该壁温例如可以基于向中冷器52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来算出)之间的温度差越大则变得越大的倾向。因此,ECU10基于这些关系来推定产生粒径。
<燃烧恶化抑制控制>
当冷凝水流入内燃机1的汽缸2内时,存在汽缸2中的燃烧状态恶化的倾向。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第一理由是:当冷凝水流入汽缸2内时,存在在汽缸2中妨碍均质性高的混合气体的形成的倾向。当冷凝水流入汽缸2内时,有时因喷射到汽缸2内的燃料与冷凝水接触而使该燃料与该冷凝水混合。由此,会妨碍汽缸2中的均质性高的混合气体的形成,因而存在汽缸2中的燃烧状态恶化的倾向。
第二理由是:冷凝水会导致火花塞4沾水,因而存在火花塞4附近的水密度变得较高的倾向。这里,图3A表示示意地示出在内燃机1的进气行程中向汽缸2内流入的冷凝水的图,图3B表示示意地示出在内燃机1的压缩行程中在汽缸2内流动的冷凝水的图。如图3A所示,冷凝水与进气一起向汽缸2内流入。并且,伴随于进气通过火花塞4附近,冷凝水也通过火花塞4附近。结果,可能会出现冷凝水导致火花塞4沾水的情况。另外,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例如因形成在汽缸2内的进气的涡流流动、活塞23的往复运动而存在在汽缸2内流动的倾向。并且,当冷凝水在汽缸2内流动时,可能会出现像图3B所示出的那样冷凝水导致火花塞4沾水的情况。并且,在火花塞4沾水那样的状况下,火花塞4附近的水密度容易变得较高,结果,火花塞4附近的混合气体中的燃料的比例容易降低。结果,基于火花塞4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恶化,因而存在汽缸2中的燃烧状态恶化的倾向。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ECU10预测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并且,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2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包括以下所说明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的燃烧恶化抑制控制。
首先,对第一喷射控制进行说明。第一喷射控制是如下控制: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2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在排气门40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这里,预定期间是在排气门40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之前的期间中的任意的期间,例如,根据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来设定所述预定期间。或者,预定期间也可以基于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和后述的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条件来设定。在该情况下,例如,基于根据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量确定的第一喷射控制与第二喷射控制的喷射量比例来设定。
并且,图4是示意地示出第一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图。这里,图4是进气行程前半部分的、进气门30的升程量较小且进气的流速较慢的状态下的上述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进气门30的升程量较小时,冷凝水主要滞留于进气口31,主要是吸入空气流入汽缸2内。这是因为:冷凝水比吸入空气重,所以,当进气的流速较慢时,冷凝水难以随着吸入空气的流动而流入汽缸2内。这样,即使在进气行程中,在冷凝水流入汽缸2内之前也需要一段期间。并且,当在冷凝水流入汽缸2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时,冷凝水对汽缸2内的混合气体形成的影响被抑制,因而能够形成均质性高的混合气体。
此外,第一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开始正时被设定在排气门40关闭之后,由此,能够抑制通过第一喷射控制喷射出的燃料向排气口41的流出。另外,在内燃机1的气门正时中存在所谓的负重叠期间的情况下,冷凝水不会在该期间流入汽缸2内。因此,当第一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开始正时被设定在该期间时,冷凝水对汽缸2内的混合气体形成的影响被适当地抑制。
另外,在第一喷射控制中,也可以在进气门30打开之后该进气门30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这里,当进气门30的升程量成为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以上时,进气的流速变得较快,冷凝水容易随着吸入空气的流动而流入汽缸2内。因此,在进气门30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冷凝水对汽缸2内的混合气体形成带来影响。
接着,对第二喷射控制进行说明。第二喷射控制是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2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在通过火花塞4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之前的压缩行程中进行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控制。并且,图5是示意地示出第二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构成为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朝向火花塞4,所以,如图5所示,通过使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朝向火花塞4,使得存在于火花塞4附近的冷凝水向排气门40侧飞散。结果,火花塞4附近的水密度降低,火花塞4附近的混合气体中的燃料的比例变高。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二喷射控制来形成使火花塞4附近的燃料变浓的分层混合气体。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4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ECU10所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预测冷凝水向汽缸2内的流入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CU10,在内燃机1的运转期间按照预定的运算周期反复执行本流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在中冷器52中产生冷凝水的情况为例。
在本流程中,首先,在S101中算出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在S101中,如上所述,基于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算出该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并算出以所算出的水蒸气压力为饱和水蒸气压力的温度来作为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并且,在S101中,也可以基于其他周知的方法来取得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之后,在S102中算出中冷器后进气温度Tc。在S102中,基于温度传感器57的输出值来算出中冷器后进气温度Tc。
接着,在S103中判别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在S103中,可以在推定为在中冷器52中产生了冷凝水的情况下,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这里,可以在S102中算出的中冷器后进气温度Tc比在S101中算出的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低的情况下,推定为在中冷器52中产生了冷凝水。或者也可以是,在S103中,在推定为在中冷器52中产生了预定量以上的冷凝水的情况下,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并且,在S10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ECU10进入S104的处理,在S10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ECU10进入S105的处理。
在S10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着在S104中将流入标志nflag设定为1。这里,流入标志nflag是在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的标志。并且,在S104的处理之后结束本流程的执行。另一方面,在S10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接着在S105中将流入标志nflag设定为0。并且,在S105的处理之后结束本流程的执行。
另外,图7是示出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在图7所示的控制流程中,执行上述的燃烧恶化抑制控制或作为通常时的燃料喷射控制的通常喷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CU10,在内燃机1的运转期间按照预定的运算周期反复执行本流程。
在本流程中,首先,在S201中读入通过上述的图6所示的S104或S105的处理设定的流入标志nflag。并且,在S202中,判别流入标志nflag是否为1。并且,在S202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该情况是预测为冷凝水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的情况,ECU10进入S20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20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ECU10进入S207的处理。
在S202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着执行燃烧恶化抑制控制的控制流程。在该控制流程中,首先,在S203中判别是否为第一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开始正时。这里,该燃料喷射开始正时是被设定为第一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在排气门40关闭之后且在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之前的期间中结束的正时。并且,在S20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ECU10进入S204的处理,在S20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的执行。
在S20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着在S204中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在S204中,在预定期间执行第一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
接着,在S205中判别是否为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正时。这里,该燃料喷射开始正时是火花塞4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之前的压缩行程中的正时,是能够通过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使存在于火花塞4附近的冷凝水在点火前飞散的正时。并且,在S20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ECU10进入S206的处理,在S20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ECU10反复进行S205的处理。
在S20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着在S206中执行第二喷射控制。并且,在S206的处理之后结束本流程的执行。此外,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在能够使存在于火花塞4附近的冷凝水在点火前飞散的喷射条件下执行。这可以根据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来设定,例如可以是,在进行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时的汽缸2内的压力高的情况下,将该燃料喷射的喷射压力设定得高。
另外,在S20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接着执行通常喷射控制的控制流程。在该控制流程中,首先在S207中判别是否为通常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开始正时。这里,该燃料喷射开始正时是根据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而设定的预定的正时。并且,在S207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着在S208中执行通常喷射控制。在S208中执行通常时的燃料喷射控制。并且,在S208的处理之后结束本流程的执行。另一方面,在S2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也结束本流程的执行。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通过执行上述的控制流程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CU10执行上述的图6所示的流程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预测部。另外,通过ECU10执行上述的图7所示的流程的S201到S206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喷射控制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着,基于图8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控制处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8是示出进行算出第二喷射控制中的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条件的处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CU10,在内燃机1的运转期间按照预定的运算周期反复执行本流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在中冷器52中产生冷凝水的情况为例。
在图8所示的流程中,在S104的处理之后,在S301中算出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的量(以下,也有时称为“流入量”)Qin。在S301中,推定中冷器52中的冷凝水的每单位时间的产生量(冷凝水产生量),基于该冷凝水产生量来算出流入量Qin。这里,流入量Qin按照冷凝水产生量越多则该流入量Qin越多的方式算出。此外,如上所述,冷凝水产生量基于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中冷器流出进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进气流量以及增压压力来算出。另外,在S301中,也可以基于其他周知的方法来取得流入量Qin。
接着,在S302中算出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的粒径(以下,也有时称为“流入粒径”)Din。在S302中,推定在中冷器52中产生的冷凝水的粒径(产生粒径),基于该产生粒径来算出流入粒径Din。这里,流入粒径Din按照产生粒径越大则该流入粒径Din越大的方式算出。此外,如上所述,产生粒径基于进气流量、和/或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与中冷器52的芯的壁温之间的温度差来算出。进而,在S302中,流入粒径Din也可以按照冷凝水产生量越多则该流入粒径Din越大的方式算出。另外,在S302中,也可以基于其他周知的方法来取得流入粒径Din。
接着,在S303中算出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量Q2。在S303中,基于在S301中算出的流入量Qin、或者基于在S302中算出的流入粒径Din、或者基于流入量Qin和流入粒径Din来算出燃料喷射量Q2。这里,图9A是示出流入量Qin与燃料喷射量Q2的关系的图。另外,图9B是示出流入粒径Din与燃料喷射量Q2的关系的图。并且,如图9A所示,燃料喷射量Q2按照流入量Qin越多则该燃料喷射量Q2越多的方式算出。另外,如图9B所示,燃料喷射量Q2按照流入粒径Din越大则该燃料喷射量Q2越多的方式算出。
接着,在S304中算出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次数N2。在S304中,基于在S301中算出的流入量Qin、或者基于在S302中算出的流入粒径Din、或者基于流入量Qin和流入粒径Din来算出燃料喷射次数N2。这里,图10A是示出流入量Qin与燃料喷射次数N2的关系的图。另外,图10B是示出流入粒径Din与燃料喷射次数N2的关系的图。并且,如图10A所示,燃料喷射次数N2按照在等量的喷射量中流入量Qin越多则该燃料喷射次数N2越多的方式算出。另外,如图10B所示,燃料喷射次数N2按照在等量的喷射量中流入粒径Din越大则该燃料喷射次数N2越多的方式算出。
接着,在S305中算出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压力P2。在S305中,基于在S301中算出的流入量Qin、或者基于在S302中算出的流入粒径Din、或者基于流入量Qin和流入粒径Din来算出燃料喷射压力P2。这里,图11A是示出流入量Qin与燃料喷射压力P2的关系的图。另外,图11B是示出流入粒径Din与燃料喷射压力P2的关系的图。并且,如图11A所示,燃料喷射压力P2按照流入量Qin越多则该燃料喷射压力P2越高的方式算出。另外,如图11B所示,燃料喷射压力P2按照流入粒径Din越大则该燃料喷射压力P2越高的方式算出。并且,在S305的处理之后结束本流程的执行。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既可以执行S303到S305的处理中的全部的处理,也可以仅执行一部分处理。并且,通过ECU10执行S301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流入量推定部,通过ECU10执行S302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流入粒径推定部。另外,可以是,通过ECU10基于利用S303到S305的处理算出的参数来执行第二喷射控制,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喷射控制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基于图12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控制处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2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2所示的构成除具备上述的图1所示的构成以外,还具备EGR装置8。本变形例的EGR装置8具有使EGR气体从比催化剂盒61靠下游的排气通路6向比压缩机壳体71靠上游的进气通路5再循环的EGR通路80。并且,EGR通路80由EGR管81、和被设置成顺着EGR气体的回流的流动而与该EGR管81连接的EGR冷却器82以及EGR阀83构成,所述EGR冷却器82对EGR气体进行冷却,所述EGR阀83对回流的EGR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上述的EGR管81、EGR冷却器82、EGR阀83来形成EGR装置8。此外,为了实现根据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而设定的要求EGR率,ECU10对EGR阀83进行控制。
这里,EGR气体中含有量较多的水蒸气。另外,与仅包括通过空气滤清器51后的外部气体的吸入空气相比,包括通过空气滤清器51后的外部气体和向进气通路5回流的EGR气体的吸入气体存在温度变高的倾向。因此,流入中冷器52的进气(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得较高,结果,存在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变高的倾向。这样的话,中冷器52中的冷凝水的每单位时间的产生量(冷凝水产生量)容易变多,在中冷器52中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流入汽缸2内。另外,当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水蒸气压力变高时,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变高,所以,该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与中冷器52的芯的壁温之间的温度差容易变大。结果,在中冷器52中产生的冷凝水的粒径(产生粒径)容易变大。
这里,在本变形例中,在上述的图6的S101中的中冷器流入进气的露点温度Td的算出中,可以使用大气压、大气温度、增压压力以及EGR阀83的开度来推定中冷器流入进气的温度。另外,可以使用湿度传感器55的输出值和EGR阀83的开度来推定中冷器流入进气的相对湿度。详细而言,在本变形例中,在这些推定中考虑了基于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来推定的EGR气体的温度、组成和基于EGR阀83的开度来推定的EGR气体量。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上述的图8的S301中算出的流入量Qin容易变得较多。这是因为冷凝水产生量容易变多。另外,在S302中算出的流入粒径Din容易变得较大。这是因为产生粒径容易变大。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S303中,除流入量Qin、流入粒径Din之外还要考虑要求EGR率来算出燃料喷射量Q2。此时,燃料喷射量Q2按照EGR阀83的开度越大则该燃料喷射量Q2越多的方式算出。换言之,燃料喷射量Q2按照EGR气体量越多则该燃料喷射量Q2越多的方式算出。另外,在S304和S305中也要考虑要求EGR率。此时,燃料喷射次数N2按照在等量的喷射量中EGR阀83的开度越大(EGR气体量越多)则该燃料喷射次数N2越多的方式算出,燃料喷射压力P2按照EGR阀83的开度越大(EGR气体量越多)则该燃料喷射压力P2越高的方式算出。
并且,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通过执行上述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着,基于图13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控制处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内燃机和其进气排气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3所示的构成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构成不同,不具备增压器7和中冷器52。并且,具备进气压力传感器58代替增压压力传感器56。进气压力传感器58输出与进气歧管50内的进气的压力相应的电信号。
另外,图13所示的构成具备EGR装置9。本变形例的EGR装置9具有使EGR气体从排气歧管60向进气歧管50再循环的EGR通路90。并且,EGR通路90由EGR管91、被设置成顺着EGR气体的回流的流动而与该EGR管91连接的EGR冷却器92、EGR阀93以及喷嘴部95构成,所述EGR冷却器92对EGR气体进行冷却,所述EGR阀93对回流的EGR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喷嘴部95与进气歧管50的各进气口连接。另外,在EGR冷却器92与EGR阀93之间的EGR管91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4,所述温度传感器94输出与通过EGR冷却器92后的EGR气体的温度相应的电信号。通过上述的EGR管91、EGR冷却器92、EGR阀93、温度传感器94以及喷嘴部95形成EGR装置9。
在这样的构成中,虽然不具备中冷器,但EGR气体被EGR冷却器92冷却,所以,在该EGR冷却器92中容易产生冷凝水。另外,也有时会在喷嘴部95中产生冷凝水。也就是说,在EGR通路90中可能会产生冷凝水。此外,EGR通路90相当于本发明的吸入气体通路。
因此,ECU10预测所产生的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汽缸2内。例如,以在EGR冷却器92中产生冷凝水的情况为例,ECU10基于内燃机1的运转状态来推定流入EGR冷却器92的EGR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算出其水蒸气压力。进而,ECU10基于温度传感器94的输出值来取得通过EGR冷却器92后的EGR气体的温度。并且,ECU10基于这些参数来推定在EGR冷却器92中是否产生了冷凝水,并进行上述的预测。
并且,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预测到冷凝水向汽缸2内的流入的情况下,通过执行上述的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4和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控制处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汽缸2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中,汽缸盖22在进气口31与排气口41之间具备火花塞4。也就是说,火花塞4配置在汽缸2上部的大致中央位置。另外,汽缸盖22在比进气口31靠下侧的位置具备燃料喷射阀3。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阀3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是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从进气口31附近的汽缸2的侧方的部分朝向汽缸2的中心轴的位置。并且,燃料喷射阀3被设置成其喷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详细而言,汽缸体21与汽缸盖22之间的密封垫面)朝向下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中,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不指向火花塞4。因此,ECU10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不同的正时下执行第二喷射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喷射控制同样的第一喷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与上述的图7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流程。但是,上述的图7的S205中的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正时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不同。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图7的S205中的第二喷射控制下的燃料喷射正时是进气行程后半部分中的冷凝水流入汽缸2内的期间中的预定的正时。并且,基于图15对在这样的正时下执行的第二喷射控制进行说明。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下的来自燃料喷射阀3的燃料喷射的图。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中,从燃料喷射阀3喷射出的燃料从进气口31附近的汽缸2的侧方的部分朝向汽缸2的中心轴。
并且,当执行第二喷射控制时,所喷射出的燃料的液滴与存在于汽缸2内的进气门30附近的冷凝水碰撞。结果,该冷凝水会飞散。这里,在燃料的液滴与冷凝水碰撞而该冷凝水飞散的期间中,该冷凝水存在微粒化的倾向。另外,冷凝水的粒径越小,则在冷凝水在汽缸2内流动的期间中,该冷凝水的状态越容易从液相变化为气相。鉴于以上情况,当通过第二喷射控制使冷凝水飞散而微粒化时,抑制了在冷凝水在汽缸2内流动的期间中的火花塞4的沾水。结果,火花塞4附近的水密度降低,因而能够提高基于火花塞4的混合气体的初期着火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控制中,也能够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算出燃料喷射量Q2、燃料喷射次数N2以及燃料喷射压力P2。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也能够通过一起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这样的第二喷射控制来尽可能地抑制因流入汽缸2内的冷凝水而引起的燃烧恶化。

Claims (22)

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内燃机,
该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其向内燃机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和火花塞,其对吸入到所述汽缸内的吸入气体与燃料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从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朝向该火花塞,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
预测部,其预测在供所述吸入气体流通的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的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和
喷射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述第一喷射控制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所述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所述第二喷射控制是在通过所述火花塞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之前的压缩行程中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门在进气门打开之前关闭的情况下,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该进气门打开之前开始燃料喷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进气门打开之后该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进气门打开之后该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粒径推定部,所述流入粒径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粒径即流入粒径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粒径越大,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还具备EGR装置,所述EGR装置具有使作为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从该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向进气通路再循环的EGR通路,
所述吸入气体包括外部气体和EGR气体,
所述吸入气体通路包括所述进气通路和所述EGR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还具备EGR装置,所述EGR装置具有使作为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从该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向进气通路再循环的EGR通路,
所述吸入气体包括外部气体和EGR气体,
所述吸入气体通路包括所述进气通路和所述EGR通路。
12.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内燃机,
该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其向内燃机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和火花塞,其对吸入到所述汽缸内的吸入气体与燃料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配置在该汽缸上部的大致中央位置,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从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从进气口附近的该汽缸的侧方的部分朝向该汽缸的中心轴,所述进气口将所述吸入气体导入所述汽缸,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
预测部,其预测在供所述吸入气体流通的吸入气体通路中产生的冷凝水是否会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和
喷射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喷射控制和第二喷射控制,所述第一喷射控制是在排气门关闭之后且在所述冷凝水在进气行程中流入所述汽缸内之前的期间中的预定期间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所述第二喷射控制是在进气行程后半部分中的所述冷凝水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期间中进行来自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门在进气门打开之前关闭的情况下,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该进气门打开之前开始燃料喷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进气门打开之后该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喷射控制中,在进气门打开之后该进气门的升程量达到该升程量的最大量的大致1/3之前结束燃料喷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量推定部,所述流入量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即流入量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量越多,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流入粒径推定部,所述流入粒径推定部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到所述冷凝水向所述汽缸内的流入的情况下,对流入所述汽缸内的所述冷凝水的粒径即流入粒径进行推定,
所述流入粒径越大,则所述喷射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喷射控制中的燃料喷射的喷射量或喷射次数或喷射压力越增加。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还具备EGR装置,所述EGR装置具有使作为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从该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向进气通路再循环的EGR通路,
所述吸入气体包括外部气体和EGR气体,
所述吸入气体通路包括所述进气通路和所述EGR通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还具备EGR装置,所述EGR装置具有使作为从该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从该内燃机的排气通路向进气通路再循环的EGR通路,
所述吸入气体包括外部气体和EGR气体,
所述吸入气体通路包括所述进气通路和所述EGR通路。
CN201810380447.4A 2017-04-28 2018-04-25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98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9852A JP6717776B2 (ja) 2017-04-28 2017-04-28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7-089852 2017-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8929A CN108798929A (zh) 2018-11-13
CN108798929B true CN108798929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79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04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98929B (zh) 2017-04-28 2018-04-25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0522B2 (zh)
JP (1) JP6717776B2 (zh)
CN (1) CN108798929B (zh)
DE (1) DE10201811023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5707B1 (en) * 2019-12-18 2021-05-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ake air heating with pre-chamber ignition in a gasoline eng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608A (zh) * 2009-08-07 2012-07-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火花点火式内燃机
CN104214000A (zh) * 2013-05-29 2014-12-1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从充气空气冷却器抽取冷凝物的方法
US9145823B2 (en) * 2012-10-19 2015-09-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purging condensate from a charge air cooler
JP2015175351A (ja) * 2014-03-18 2015-10-0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2016089733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CN105683553A (zh) * 2013-11-08 2016-06-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缸内喷射式内燃机的水供给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6524A (en) * 1993-09-01 1996-12-24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2276418A (ja) * 2001-03-23 2002-09-25 Hitachi Ltd ターボ過給機付き筒内噴射エンジン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903305B2 (ja) 2001-12-26 2007-04-11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粘度測定用試薬および粘度測定方法
US7866303B2 (en) * 2007-02-15 2011-01-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irect injection event-based engine starting
US8474432B2 (en) * 2007-02-15 2013-07-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vent-based direct injection engine starting with a variable number of injections
JP2009024685A (ja) 2007-07-24 2009-02-05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692135B2 (ja) 2012-03-22 2015-04-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筒内水分検出装置、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3234616A (ja) * 2012-05-09 2013-11-21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DE102014200057A1 (de) * 2013-01-11 2014-07-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r Partikelrohemission einerfremdgezündeten Brennkraftmaschine
JP6238807B2 (ja) 2014-03-25 2017-11-2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US9810672B2 (en) * 2014-12-04 2017-11-07 Caterpillar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ngine
MX371181B (es) * 2015-06-03 2020-01-22 Nissan Motor Dispositivo de control para motor de combustión interna y método de control para motor de combustión interna.
EP3415747B1 (en) * 2016-02-09 2024-05-08 Hitachi Astemo, Ltd. Engine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608A (zh) * 2009-08-07 2012-07-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火花点火式内燃机
US9145823B2 (en) * 2012-10-19 2015-09-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purging condensate from a charge air cooler
CN104214000A (zh) * 2013-05-29 2014-12-1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从充气空气冷却器抽取冷凝物的方法
CN105683553A (zh) * 2013-11-08 2016-06-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缸内喷射式内燃机的水供给控制装置
JP2015175351A (ja) * 2014-03-18 2015-10-0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2016089733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10230B4 (de) 2022-06-02
JP6717776B2 (ja) 2020-07-08
US10760522B2 (en) 2020-09-01
JP2018188988A (ja) 2018-11-29
CN108798929A (zh) 2018-11-13
US20180313292A1 (en) 2018-11-01
DE102018110230A1 (de)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0454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истемой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варианты)
RU2607707C2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JP6049577B2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US10167791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naturally aspirated gasoline engine
CN105026722B (zh) 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5737262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716519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再循環システム
CN108506117B (zh) 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和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JP5403277B2 (ja) 内燃機関
CN108798929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5999150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JP2016217286A (ja) エンジン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6625002B2 (ja) 凝縮水分散装置
JP5574859B2 (ja) 内燃機関の吸入空気量検出方法
JP2016031063A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JP6237375B2 (ja) 燃料噴霧の広がり角度検出装置
JP2017115647A (ja) 吸気温度制御装置
JP2017115646A (ja) 吸気温度制御装置
JP2010112301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制御装置
JP2014134144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システム
JP2013174219A (ja) 内燃機関
JP5565589B2 (ja) 内燃機関
JP2007327379A (ja) 内燃機関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2014105608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328519B2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と過給機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