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0719A - 开闭器 - Google Patents

开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0719A
CN108780719A CN201780015998.4A CN201780015998A CN108780719A CN 108780719 A CN108780719 A CN 108780719A CN 201780015998 A CN201780015998 A CN 201780015998A CN 108780719 A CN108780719 A CN 108780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fixed
arc runner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9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0719B (zh
Inventor
堀田克辉
稻口隆
高桥和希
竹本智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8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0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能够防止电弧残留于可动触点上的开闭器。开闭器具有:固定接触件,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其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成为接触及非接触的可动触点;以及电弧滚环,其通过电磁力对在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驱动,所述电弧滚环由平面壁和侧面壁构成,该平面壁连接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该侧面壁从所述平面壁向所述可动触点侧凸出,覆盖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通电方向平行的两侧面,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凸出至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接合面位置为止、或者比其凸出得更长。

Description

开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器,特别是涉及该开闭器的电弧驱动单元中的电弧滚环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开闭器,存在下述开闭器,其通过配置为将由磁体构成的电弧滚环安装于固定接触件,电弧滚环将触点周围覆盖,从而对作用于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进行强化,能够将电弧从触点上迅速地拉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公开了下述开闭器,其将可动接触件与由磁体构成的招弧角进行连接,使可动触点上的电弧迅速地向招弧角驱动,能够减少触点消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346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开闭器中,将触点周围覆盖的构造的电弧滚环安装于固定接触件,在通过触点断开使可动接触件及可动触点从固定接触件及固定触点分离的情况下,可动触点成为从电弧滚环分离的状态。
于是,在刚断开后电弧滚环向固定触点上电弧、可动触点上电弧两者作用强的电磁力,但在电弧切断中途、触点断开后的电弧重燃时,电弧滚环作用于可动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变得不充分。
由此,相对于固定触点,可动触点上电弧的驱动延迟,产生可动触点残留电弧。
特别地,与作为导体构造而电弧驱动被加速的固定接触件不同,在大多为单纯板形状的可动接触件中该电弧驱动力降低的影响大,容易成为驱动力不足。
另外,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不同,大多成为在热学上严格的状态,在连续切断时等与固定触点相比,可动触点一方的残留电弧的影响大,存在下述课题,即,不仅由于可动触点残留电弧的电弧热而增大可动触点的消耗,根据情况,还会损害电弧切断可靠性。
在现有的将可动接触件和由磁体形成的招弧角设为一体的构造的开闭器中,不是电弧滚环将可动接触件和触点的周围覆盖,与可动接触件的电流方向平行地设置磁体板的构造,因此没有使通过流过可动接触件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集中于电弧的效果,存在电弧驱动力变得不充分的课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开闭器,该开闭器在从刚断开后至触点解离后都能够对作用于可动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进行强化,防止可动触点残留电弧。
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器具有:固定接触件,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其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成为接触及非接触的可动触点;以及电弧滚环,其通过电磁力对在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驱动,所述电弧滚环由平面壁和侧面壁构成,该平面壁连接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该侧面壁从所述平面壁向所述可动触点侧凸出,覆盖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通电方向平行的两侧面,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凸出至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接合面位置为止、或者比其凸出得更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器,能够得到下述开闭器,即,将可动接触件及可动触点覆盖的电弧滚环使由流过可动接触件的电流形成磁通集中于电弧,由此能够对电磁力进行强化,并且可动接触件和电弧滚环成为一体而动作,由此能够防止在电弧驱动中途作用于可动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不足,能够防止电弧残留于可动触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的正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是图1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是图2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a)表示闭合状态,(b)表示断开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的通电路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可动接触件周边的磁场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消弧过程的动作图,(a)表示刚断开后的状态,(b)表示进一步进行断开的状态,(c)表示进一步进行电弧驱动的状态。
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的正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电弧滚环的俯视图,(b)是表示电弧滚环的组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横杆构造的展开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电弧滚环的俯视图,(b)是表示电弧滚环的组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消弧构造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消弧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部位,标注同一标号而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的正视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是图1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是图2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a)表示闭合状态,(b)表示断开状态。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的通电路径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可动接触件周边的磁场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消弧过程的动作图,(a)表示刚断开后的状态,(b)表示进一步进行断开的状态,(c)表示进一步进行电弧驱动的状态。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
在图1及图2中,图1表示开闭器1的正视图,具有第一相消弧室2a、第二相消弧室2b、第三相消弧室2c及对应于这三相的端子3a~3f。构造基本上成为上下对称、各相对称,在端子3a~3c连接电源侧,在端子3d~3f连接负载侧的配线。图2表示该开闭器1的图1的II-II线处的剖面。因此,图2表示第二相消弧室2b内部,但第一相消弧室2a及第三相消弧室2c的内部也基本上是相同的构造。
在第二相消弧室2b内具有作为固定接触件的第1固定接触件4b和第2固定接触件4e、在第1固定接触件4b及第2固定接触件4e中分别设置的作为固定触点的第1固定触点5b和第2固定触点5e、与第1固定触点5b和第2固定触点5e分别接触及非接触的作为可动触点的第1可动触点6b和第2可动触点6e、具有作为可动触点的第1可动触点6b和第2可动触点6e的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电弧电极9、电弧换流板10、横杆11,这些部件通过被电弧罩12覆盖而构成第二相消弧室2b。
第1固定接触件4b、4e分别与端子3b、3e电连接,第1固定接触件4b、第2固定接触件4e具有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第1可动触点6b与第1固定触点5b相对,第2可动触点6e与第2固定触点5e相对,第1可动触点6b和第2可动触点6e设置于可动接触件7。
电弧滚环8通过电磁力对在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和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各自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驱动。电弧滚环8由下述部件构成:平面壁22,其连接于可动接触件7的与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相反侧的面;以及侧面壁21,其从该平面壁22向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侧凸出,将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的两侧面覆盖,侧面壁21的凸出端21a与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的表面相比凸出得更长。电弧滚环8与可动接触件7电连接。
在从第1固定触点5b、第1可动触点6b观察时与第2固定触点5e、第2可动触点6e的相反方向是在第1固定触点5b、第1可动触点6b之间产生的电弧的驱动方向,在第2固定触点5e、第2可动触点6e之间产生的电弧的驱动方向是其反方向。
有时在电弧的驱动方向设置有电弧电极9,在与电弧电极9接近的位置设置有电弧换流板10。电弧电极9、电弧换流板10与成为通常电路的第1固定接触件4b、第2固定接触件4e、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电绝缘,安装于电弧罩12。
横杆11具有固定件13i、13j、按压弹簧14,通过固定件13i而与可动接触件7连结,通过固定件13j而与按压弹簧14连结。横杆11进一步与可动铁心15连接,可动铁心15经由跳闸弹簧16而与操作线圈17连接,操作线圈17固定于固定铁心18。
可动铁心15和固定铁心18在相对的位置,成为板状、剖面为E型形状,通过将铁等磁体单一或者进行层叠而构成。固定铁心18固定于安装台19,安装台19与基座20连接,成为通过安装台19和基座20将可动铁心15、跳闸弹簧16、操作线圈17、固定铁心18覆盖的构造。
安装台19、基座20是由绝缘物成型的箱型形状的部件,特别地在基座20安装有端子3b、3e,因此使用在合成树脂、刚性树脂中添加有玻璃材料等耐热性、绝缘性优异的材料。
图3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可动接触件和与其连接的电弧滚环的示意图,示出安装于第二相的例子。电弧滚环8的材质例如为铁等磁体,有时在表面进行镀敷处理。电弧滚环8由下述部件构成;平面壁22,其连接于可动接触件7的与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相反侧的面;以及侧面壁21,其从平面壁22例如弯折而向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侧凸出,将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的两侧面覆盖,侧面壁21的凸出端21a与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的表面相比凸出得更长。如上所述,成为通过电弧滚环8的平面壁22及侧面壁21将可动接触件7及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的两侧面覆盖的结构。
此外,示出电弧滚环8从板状的部件通过折弯加工而形成的情况,将平面壁22的延长部分进行折弯而形成侧面壁21。侧面壁21和可动接触件7的侧面有时接触。
另外,在电弧滚环8的前端同样地,有时通过弯折加工,在电弧滚环8的平面壁22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可动触点相反侧伸长的电弧行进部33,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其一个例子而示出形成有平板上的电弧行进部33的情况。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开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闭合动作,如果操作线圈17被励磁,则抵抗跳闸弹簧16而可动铁心15被固定铁心18吸引。因此,固定于可动铁心15的横杆11也向固定铁心18侧移动,与横杆11联动而可动接触件7及与可动接触件7连接的电弧滚环8也向固定铁心18侧移动,第1可动触点6b与第1固定触点5b接触,第2可动触点6e与第2固定触点5e接触。
图4表示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可动接触件7和可动铁心15进行连结的横杆11的内部,表示图2中的IV-IV线处的剖面。由于会变得繁琐,因此将可动接触件7和横杆11的内部及可动铁心15以外的部件省略。
在图2中,在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和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分别接触后,可动铁心15、横杆11仍朝向固定铁心18继续移动,但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与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接触,因此可动接触件7的移动被限制。此时,固定件13i与可动接触件7连接,通过固定件连结部23而与固定件13j成为一体。
此外,固定件13i和固定件连结部23是从一张板材通过弯折加工而制作的,大多成为一体的部件。按压弹簧14与横杆11的上壁24和固定件13j连接,被与移动受到了限制的可动接触件7联动而移动受到限制的固定件13j和继续移动的横杆11的上壁24夹着,按压弹簧14收缩。由此,可动接触件7向可动铁心15的方向被加压。
因此,图2中的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向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侧被加压,在触点间的接触电阻充分低的状态下在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和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之间流过电流。由此端子3b、第1固定接触件4b、第1固定触点5b、第1可动触点6b、可动接触件7、第2可动触点6e、第2固定触点5e、第2固定接触件4e、端子3e成为电连接的状态,成为电路闭合的状态。
接下来,作为断开动作,如果图2中的操作线圈17的励磁被中止,则可动铁心15通过跳闸弹簧16而从固定铁心18分离。因此,固定于可动铁心15的横杆11也向从固定铁心18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与横杆11联动而可动接触件7也向从固定铁心18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从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分离。在各触点开始分离的瞬间,在第1可动触点6b、第2可动触点6e和第1固定触点5b、第2固定触点5e之间分别产生高温的电弧25。
对在各触点间产生的电弧25产生各种电磁力。作为其一个例子,存在通过流过导体的电流而在电弧周边形成的磁场和通过流过电弧的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在图5中表示在触点间产生了电弧25的情况下的导体构造和作用于电弧25的磁场的通电路径。在图5中以在电源侧的触点间产生的电弧25为例而进行说明,但负载侧也基本上是同样的。流过各部件的电流的朝向考虑从电源侧向负载侧的方向和从负载侧向电源侧的方向这2个方向,但在这里对从电源侧向负载侧流动电流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1固定接触件4b成为U字型,因此流过第1固定接触件4b的电流内、流过电弧25的附近的电流的朝向26p,与流过可动接触件7的电流的朝向26q成为相反朝向。由此,电流的朝向26p和电流的朝向26q在电弧25周边形成的磁场的朝向成为从纸面近端向远端方向28的朝向。
通过该磁场和流过电弧25的电流27而作用于电弧25的电磁力,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而成为箭头29的朝向。由此电弧25向箭头29的方向进行移动。
将如上所述通过电磁力使电弧25移动或伸长的情况表现为对电弧25进行驱动,将作用于电弧25的上述的电磁力变现为电弧驱动力。另外,后面记述的电弧滚环8是用于对如上述产生的磁场进行控制,提高电弧驱动力的机构。
以上对第1固定接触件4b侧进行了叙述,但对第2固定接触件4e侧也是同样的,省略说明。
图6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例如在第2可动触点6e上产生了电弧25的情况下的示意图,示出从端子3e侧观察到的仰视图。可动接触件7、第2可动触点6e、电弧滚环8的整体构造参照图3。当前,如果电流以箭头30的朝向流过电弧25,则电流以从纸面近端向远端方向31的朝向流过可动接触件7。
于是,在可动接触件7的周围形成顺时针的磁场32,但通过由磁体形成的平面壁22和侧面壁21构成的电弧滚环8的内部的磁阻小,因此几乎全部磁通经过电弧滚环8的内部,集中地作用于电弧25。因此,能够增强作用于电弧25的磁场,由此电弧驱动力变大。
图7示意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可动接触件7的断开动作和电弧驱动的情况。为了使触点上电弧的举动容易理解,通过图1的II-II线处的剖面进行表示,为了不变得繁琐而对负载侧的触点进行表示。
图7(a)表示刚断开后,在第2可动触点6e和第2固定触点5e之间产生电弧25。此时,与可动接触件7成为一体的电弧滚环8对向电弧25的驱动力进行强化,电弧25以箭头34的朝向被驱动。通过该电弧驱动力,第2固定触点5e上的电弧25迅速地向第2固定接触件4e的电弧行进部35被驱动,第2可动触点6e上的电弧25迅速地向可动接触件7被驱动。
图7(b)表示进一步进行断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可动接触件7成为一体的电弧滚环8成为从第2固定触点5e分离的状态,但电弧25从第2固定触点5e向第2固定接触件4e的电弧行进部35移动,通过由导体产生的电磁力向箭头34的朝向被驱动,与电弧电极9接触而被截断。
可动接触件7上的电弧25通过与可动接触件7成为一体的电弧滚环8对电磁力进行强化,并且向可动接触件7的电弧滚环8方向,即箭头36的方向被驱动。在电弧滚环与固定接触件成为一体的现有的开闭器中,如果可动接触件从与固定接触件成为一体的电弧滚环分离,则作用于可动接触件上的电弧的驱动力变弱。与作为导体构造而电弧驱动被加速的固定接触件不同,在大多为单纯板形状的可动接触件中该驱动力降低的影响大,容易成为驱动力不足。
另外,可动接触件上的电弧与固定接触件上的电弧不同,在刚断开后向箭头36的朝向对电弧进行驱动,但需要在驱动至可动接触件的端部为止向箭头36的朝向产生驱动力。在现有的开闭器中,在与固定接触件连接的电弧滚环中没有向箭头36的朝向产生驱动力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在现有的开闭器中电弧残留于可动接触件。
图7(c)表示进一步进行电弧驱动的状态。电弧滚环8与可动接触件7成为一体,因此可动接触件7上的电弧25容易向电弧滚环8进行移动,即使从可动接触件7分离,也会在电弧滚环8的平面壁22的前端部分向伸长至与可动触点相反侧的电弧行进部33被驱动,延伸得更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是电弧滚环8通过侧面壁21将第2可动触点6e和可动接触件7覆盖的构造,设为了最单纯的形状,但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为将可动接触件7的一部分覆盖的形状,同样地具有对作用于可动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进行强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由电弧滚环的侧面壁将可动触点的周围覆盖的构造中,有时电弧通过与电弧滚环的侧面壁接触而向电弧滚环换流。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设为下述构造,即,在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的前端部分设置电弧行进部33,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和电弧行进部33相连续,由此在电弧从触点向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换流后,容易从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向电弧行进部33进行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切断性能。
以上对在第2可动触点6e上产生了电弧25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对在第1可动触点6b上产生了电弧25的情况也是同样的,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能够防止在电弧驱动中途作用于可动触点上电弧的电磁力不足,防止电弧残留于可动触点。另外,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电连接,因此形成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的通电路径,电弧容易向电弧滚环8换流,由此能够提高电弧消弧性能。并且,通过在电弧滚环8的平面壁22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与可动触点相反侧伸长的电弧行进部33,从而能够通过电弧行进部33使电弧延伸得更长,提高电弧消弧性能。
实施方式2.
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在于,在电弧滚环8的一部分形成有用于与横杆11连接的固定件37。
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示,如果与可动接触件7连接的电弧滚环8成为复杂的形状,则在大多的开闭器中将可动接触件7和电弧滚环8固定于横杆11的作业变得复杂。例如,在将图3的可动接触件7及电弧滚环8连接于图4的横杆11的情况下,需要将横杆11进行分解,使固定件13i和固定件13j分离的作业。
通常在开闭器中触点成为消耗品,因此优选可动接触件、固定接触件能够通过简易的作业进行安装、拆下。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2中,如果将电弧滚环8通过固定件37固定于横杆11,则仅通过将可动接触件7内插至电弧滚环8内就能够容易地将可动接触件7安装于电弧滚环8及横杆11。在拆下时将电弧滚环8提起,将可动接触件7拔出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使可动接触件7及电弧滚环8向开闭器框体的安装、拆下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3.
基于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仰视图。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差异点在于,在电弧滚环8中具有散热用的翅片38。翅片38是从对电弧滚环8进行成型的一张板材通过弯折加工而成型的。
在本实施方式3所示的电弧滚环构造中,通过增大电弧滚环8的表面积,促进与周边气体的热交换,从而能够进行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的冷却。在连续切断时由于电弧所产生的热,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容易被加热,根据情况,有时导致触点的消耗、电弧切断可靠性的降低。如上所述,能够通过翅片38对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进行冷却,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开闭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还具有下述效果,即,促进可动接触件7及电弧滚环8的散热,提高电弧消弧性能,并且防止电弧滚环8的磁性降低。
实施方式4.
基于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的正视图。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差异点在于,在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之间插入有绝缘板39。绝缘板39使用合成树脂等。
在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构造中,在电弧向电弧滚环8移动时,在电弧滚环8内流过电流。通过向电弧滚环8移动的电弧所产生的电流由于绝缘板39而难以流过可动接触件7,电弧滚环8使用导电率比可动接触件7低的材料,因此通过其电阻对电流进行限流,得到有助电弧消弧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在电弧完全地换流至电弧滚环8时,通过在电阻大的电弧滚环8流过电流而进行限流,还具有提高电弧消弧性能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4的差异点在于,取代在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之间设置绝缘板39,而是设置有对电弧滚环8的与可动接触件7的接触面、或者可动接触件7的与电弧滚环8的接触面、或者其两者实施了氧化处理的氧化膜。
在本实施方式5所示的构造中,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电连接,由此同时实现下述效果,即,电弧容易向电弧滚环8进行移动的效果、以及由于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通过向电弧滚环8移动的电弧所产生的电流难以流过可动接触件7的效果,并且由于可动接触件7和电弧滚环8面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连结。
另外,也可以通过喷砂处理等将电弧滚环8的与可动接触件7的接触面、或者可动接触件7的与电弧滚环8的接触面、或者其两者的接触面变得粗糙,设为在接触面设置凸凹这样的构造,具有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该根据实施方式5,能够同时实现下述效果,即,电弧容易向电弧滚环8换流的效果、以及在电弧换流至电弧滚环8后,通过电弧滚环8和可动接触件7的界面的接触电阻而对电流进行限流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基于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12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相关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电弧滚环的俯视图,(b)是表示电弧滚环的组合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图1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相关的开闭器中的横杆的构造的展开图,各部件的记号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4相对应。
图12中的电弧滚环基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8中示出的电弧滚环形状,但也可以是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3所示的电弧滚环形状。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在于,设为将电弧滚环8分割为大于或等于2个部件的构造,将分割电弧滚环40a组合大于或等于2个而构成一个电弧滚环8。即,示出将电弧滚环8分割为电源侧消弧室和负载侧消弧室这2个部件的情况。在分割电弧滚环40a、40a中具有爪41,以组合的状态形成贯通孔42。另外,在固定件13i设置有通过冲压等形成的凸起43,在凸起43所接触的可动接触件7上表面形成有对应的槽。
在本实施方式6所示的构造中,通过将分割电弧滚环40a、40a从横杆11的两端进行插入,从而不将横杆11完全分解,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分割电弧滚环40a、40a的安装、拆下。
分割电弧滚环40a、40a成为下述构造,即,在组合时形成的贯通孔42中,紧固件13i的凸起43进行贯通,在以对应的方式设置的可动接触件的槽中将紧固件13i的凸起43陷入,由此进行位置固定,彼此的分割电弧滚环40a、40a的爪41之间、及爪41和凸起43啮合。
由此,能够同时实现下述效果,即,不会发生分割电弧滚环40a、40a的脱落、电磁力的降低,电弧容易向电弧滚环8换流的效果、以及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弧滚环8的安装、拆下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基于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图14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相关的开闭器中的电弧滚环构造,(a)是电弧滚环的俯视图,(b)是表示电弧滚环的组合状态的俯视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6中,如图12所示,示出将电弧滚环8分割为电源侧消弧室和负载侧消弧室这2个部件的实施例,但在本实施方式7中,如图14所示,示出遍及可动接触件的通电方向而对电弧滚环8进行了分割的实施例。即,在各个分割电弧滚环40b、40b分别形成有切口42h,在将2个分割电弧滚环42b组合时形成贯通孔42。
在本实施方式7中,通过使分割电弧滚环40b、40b倾斜而能够与可动接触件7同样地插入至横杆11,与上述的实施方式6同样地,在通过将分割电弧滚环40b、40b组合而形成的贯通孔42中,上述的实施方式6的由图13示出的凸起43进行贯通,由此能够进行分割电弧滚环40b、40b的定位。
实施方式8.
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相关的开闭器中的消弧构造的示意图。为了不变得繁琐,在这里对负载侧进行示出。图15中的电弧滚环8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由图8示出的电弧滚环形状,但也可以是例如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3所示的电弧滚环形状。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在于,使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在从可动接触件7和可动触点6的连接面至可动触点7的表面为止的范围进行凸出,在固定接触件4中具有固定电弧滚环44。固定电弧滚环44成为具有与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相对的平面部45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8所示的构造中,对作用于电弧的电磁力进行强化,并且通过在可动接触件侧、固定接触件侧这两者准备电弧的换流目的地,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对电弧进行驱动。由此不仅能够提高电流切断性能,还减少由电弧引起的可动触点6、固定触点5双方的消耗,同时能够防止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和固定电弧滚环44的平面部45在闭合时发生干涉。
实施方式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8中,使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在从固定触点5观察可动触点6的方向缩短,使相对的固定电弧滚环44的平面部45在从可动触点6观察固定触点5的方向降低,由此防止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和固定电弧滚环44的平面部45在闭合时发生干涉,但在本实施方式9中,如图16所示,即使设为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示相同的电弧滚环8进行安装,将相对的固定电弧滚环44向电弧的驱动方向错开而设置的构造,也具有下述效果,即,防止电弧滚环8的侧面壁21和固定电弧滚环44的平面部45在闭合时发生干涉,同时提高电弧驱动力。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第二相消弧室2b为对象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第一相消弧室2a、第三相消弧室2c也同样地适用,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使各实施方式自由地组合,或将实施方式适当地变形、省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于实现能够防止电弧残留于可动触点的开闭器。
标号的说明
1 开闭器,4b、4e 固定接触件,5b、5e 固定触点,6b、6e 可动触点,7 可动接触件,8 电弧滚环,21 侧面壁,22 平面壁,25 电弧,33 电弧行进部,37 固定件,38 翅片,39 绝缘板,40a、40b 分割电弧滚环,41 爪,42 贯通孔,42h 切口,43 凸起,44 固定电弧滚环,45平面部。

Claims (15)

1.一种开闭器,其具有:
固定接触件,其具有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其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成为接触及非接触的可动触点;以及电弧滚环,其通过电磁力对在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驱动,
该开闭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弧滚环由平面壁和侧面壁构成,该平面壁连接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该侧面壁从所述平面壁向所述可动触点侧凸出,覆盖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通电方向平行的两侧面,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凸出至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接合面位置为止、或者比其凸出得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接触件由第1固定接触件和第2固定接触件构成,在所述第1固定接触件具有第1固定触点,在所述第2固定接触件具有第2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点由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成为接触及非接触的第1可动触点、和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成为接触及非接触的第2可动触点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弧滚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弧滚环的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比所述可动触点的表面凸出得更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弧滚环的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位于比所述可动触点的表面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的所述侧面壁的凸出端具有与所述可动触点面平行的平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的所述平面壁的前端部分具有向与可动触点相反侧伸长的电弧行进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的所述侧面壁的前端部分具有向与可动触点相反侧伸长的电弧行进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设置有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弧滚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设置有绝缘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电弧滚环的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面、或者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与所述电弧滚环的接触面形成的氧化膜或者凹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弧滚环分割为大于或等于2个部件,在所述电弧滚环具有分别对它们进行固定的爪或者切口。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电弧滚环,该固定电弧滚环与所述电弧滚环相对,在与所述固定触点表面相比没有凸出至所述可动触点侧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表面平行的平面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固定电弧滚环,所述固定电弧滚环与所述电弧滚环相对,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表面平行的平面部,所述固定电弧滚环与所述侧面壁的电弧驱动方向前端相比进一步位于电弧驱动方向侧。
CN201780015998.4A 2016-03-14 2017-03-07 开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80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9121 2016-03-14
JP2016-049121 2016-03-14
PCT/JP2017/008904 WO2017159442A1 (ja) 2016-03-14 2017-03-07 開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0719A true CN108780719A (zh) 2018-11-09
CN108780719B CN108780719B (zh) 2019-09-24

Family

ID=5985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59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80719B (zh) 2016-03-14 2017-03-07 开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45369B2 (zh)
CN (1) CN108780719B (zh)
WO (1) WO20171594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9864A (ja) * 2020-10-26 2022-05-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5248A (ja) * 1994-02-22 1995-09-05 Nippondenso Co Ltd プランジャ型電磁継電器
JP2001035338A (ja) * 1999-07-21 2001-02-09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固定接触子
JP2010092644A (ja) * 2008-10-06 2010-04-2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可動接触子
CN104285269A (zh) * 2012-05-17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开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6714A (en) * 1981-02-18 1982-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witch
JPH09134660A (ja) * 1995-11-10 1997-05-20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可動接点機構
JP3579246B2 (ja) * 1998-04-28 2004-10-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JP3778081B2 (ja) * 2001-12-25 200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消弧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載用開閉器
JP5990281B2 (ja) * 2012-12-06 2016-09-07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開閉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5248A (ja) * 1994-02-22 1995-09-05 Nippondenso Co Ltd プランジャ型電磁継電器
JP2001035338A (ja) * 1999-07-21 2001-02-09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固定接触子
JP2010092644A (ja) * 2008-10-06 2010-04-2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可動接触子
CN104285269A (zh) * 2012-05-17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开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45369B2 (ja) 2018-06-20
CN108780719B (zh) 2019-09-24
WO2017159442A1 (ja) 2017-09-21
JPWO2017159442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6392B (zh) 電路斷路器
EP2980821A1 (en) Switchgear
KR101670567B1 (ko) 전자 개폐기
CN105340044B (zh) 用于电子开关元件的装置、以及开关元件
CA1146199A (en)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with improved arc extinguishing means
JP2011129385A (ja) 回路遮断器
KR101925643B1 (ko) 고전류의 존재시 전기역학적 보상을 갖는 전력 접점 장치
CN108780719B (zh) 开闭器
KR101232453B1 (ko) 회로차단기
EP1414057B1 (en) Air circuit breaker
CN105140065B (zh) 开闭装置
GB2042268A (en)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magnetic arc stretcher
JPH11162319A (ja) 電磁接触器の接触子装置
US4642429A (en) Switch
KR101922154B1 (ko) 전자접촉기
TWI401719B (zh) 空氣斷路器
CN206003729U (zh) 静触头、灭弧套件以及断路器
CN216435773U (zh) 具有增磁组件的触头系统、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CN214542048U (zh) 电磁继电器
CN1332467A (zh) 电路保护器
JPS5998419A (ja) 電力開閉器
JPS63108622A (ja) 開閉器
JP6213035B2 (ja) 電磁接触器
JP2001126571A (ja) 電力開閉装置
JPS63108623A (ja) 開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