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5729A - 蒸发冷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蒸发冷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5729A
CN108775729A CN201810915572.0A CN201810915572A CN108775729A CN 108775729 A CN108775729 A CN 108775729A CN 201810915572 A CN201810915572 A CN 201810915572A CN 108775729 A CN108775729 A CN 108775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valve
heat exchanger
cold
evaporat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5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5729B (zh
Inventor
李国斌
李博
李一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55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5729B/zh
Priority to CN202311636428.0A priority patent/CN117870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5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5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蒸发冷换热单元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储液器连通,储液器与第一膨胀阀连接,第一膨胀阀通过第四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与室内换热器另一端连通;第一接口A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及第五电磁阀与蒸发冷换热单元另一端及第三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连通;蒸发冷换热单元另一端及第三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通过第九电磁阀连通于第四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第一膨胀阀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五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第二单向阀通过第六电磁阀与储液器及第三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连通;储液器及第三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通过第十电磁阀连通于第四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之间连接管道。便于使用,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蒸发冷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在空调的三种冷却方式中,获得相同的冷量,采用蒸发冷方式的机组(蒸发冷机组)较风冷却的机组(风冷机组包括多联机组)节能30%以上,较采用水冷却方式的机组(水冷机组)节能15%以上,蒸发冷却效能最高。
其中,空调机组热力循环的过程即是冷量、热量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转移的过程,制冷的逆循环过程即为制热,蒸发冷制冷机组只实现了制冷,无法实现热泵功能。
传统多联热泵机组实现了制冷、制热,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热泵机组效能大大降低,在低于-12度时机组效能几乎为“0”。
而多联机组(热泵)、蒸发冷机组在制冷运行时,需要把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能排放到室外环境中,这些被排放的大量热量(热能)是消耗电能产生的,因此存在你要浪费现象。
目前,喷汽增涵技术提高了风冷(多联)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效率使其在-25℃环境下高效制热尤其是在-15℃时制热能力低提高20%-50%,使多联热泵进入“强冷热”时代。但正是由于喷汽增涵技术使用,一方面对主循环回路制冷剂进行节流前过冷,增大焓差;另一方面,对辅助回路(这路制冷剂将由压缩机中部导入直接参与压缩)中经过电子膨胀阀降压后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进行适当的预热,以达到合适的中压,提供给压缩机进行二次压缩,而导致压缩机经常会出现高温保护而“死机”现象发生,甚至造成压缩机“烧毁”,因此解决方案多为:1、关闭二次回路减少二次中温蒸汽回流量降低压缩腔温度从而降低排气温度;2、增加旁路H加大回液量降低压缩机汽腔温度从而降低排气温度;3、室外环境温度高于安全运行温度时(25℃-29℃)时关掉二次回路减小涵差降低回液温度。上述方式虽都能达到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目的但都致使机组降低了效率。
在空调领域热回收无外乎两种方式:即非全热回收和全热回收。两种回收方式各有优点但都有缺陷:
(1)非全热回收是在压缩机喷汽出口加装热水回收器,串联与蒸发器、冷凝器之间,在空调运行时,热水循环泵启动即可吸收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能生产热水,无需进行工作模式的转换即可实现非全热回收热水,其机组结构简单、管件少、控制系统单一因此机组运行稳定性较强;但其缺点为当机组在正常运行时由于热回收器中来自水箱冷水吸收了一部分制冷剂热量而破环了机组原有热交换平衡从而影响室内机组的使用效果造成室内温度出现较大波动,而且回收热水量与温度不稳定,因此需要配置热水辅助加热设备,造成能源二次浪费。
(2)全热回收是通过多个阀件组合搭配的方式、特殊的管路设计使热回收器与蒸发器、冷凝器以并联的方式实现独立供冷、独立供暖、独立热水等多种功能的转换,在满足供冷的前提下可实现热水的100%全热回收,无需辅助热水加热设备机组综合效能极高。但其缺点为部件多、管路复杂、控制系统繁琐,机组功能转换频率高导致机组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在压缩机非满负荷运行时,压缩机的热量不能回收,降低了机组综合效率。
目前,多联机组在整个空调市场份额中占比70%左右,因此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多联机的节能具有巨大意义;其次,制冷功能的机组占比空调的50%以上,而蒸发冷凝作为最节能的制冷方式急需要普及推广。
从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开发一种具有行业最高制热效率、制冷效率、热能可回收利用,功能强大且运行稳定、应用范围广的热泵机组,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热能二次利用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在满足多种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了使用成本。
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四通阀、蒸发冷换热单元、室内换热器、储液器、第二膨胀阀、第一膨胀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九电磁阀、第十电磁阀、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
所述压缩机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经过所述热回收器与所述出流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B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D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
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依次通过所述第四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五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所述第九电磁阀连通于所述第四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膨胀阀还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五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磁阀与所述储液器及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器及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所述第十电磁阀连通于所述第四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道上。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经济器,所述压缩机还具有EVI喷射口;
所述经济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
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经济器的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七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与所述经济器的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第二连接口与所述EVI喷射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高温保护管路,所述高温保护管路上具有热力膨胀阀、附加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
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七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通过所述附加电磁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及所述热力膨胀阀与所述EVI喷射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直接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与所述热回收器连接的生活水箱、设置于所述生活水箱内的感温探头及连接于所述热回收器的出水口及所述生活水箱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回流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包括:风冷换热器、使空气流经所述风冷换热器的风机、蒸发冷换热器及向所述蒸发冷换热器喷淋冷却水的喷淋组件。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串联设置,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侧,所述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
或,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串联设置,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侧,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
或,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一端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阀。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风冷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
和/或,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为板管式换热器。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风冷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外侧。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之间的挡水板。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还包括室外机罩壳,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冷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
所述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室外机罩壳的顶壁具有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孔板连接;
所述护板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水泵、设置有喷嘴的喷淋器及水箱,所述喷淋水泵的出液口和所述喷淋器连通,所述喷淋水泵的进液口与所述水箱连通;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用于回收经过所述蒸发冷换热器换热的冷却水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水箱上方,所述回收装置的回收出口与所述水箱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及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所述回收出口位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与所述集水箱或所述集水槽连通的补水管道。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干燥过滤器与所述经济器的第四连接口及所述第七电磁阀连通。
优选地,上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中,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为蒸发冷低温型全效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通过采用蒸发冷换热单元,以便于提高制冷效能,通过热回收器串、并联两种结构设计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并且,能够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及电磁阀的控制,能够实现全热回收与非全热回收的制冷及制热等多种模式,满足离客户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使其可完全替代传统空调、锅炉及热水炉三套设备的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种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一种制冷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二种制热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三种热水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四种全热回收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五种制冷运行时的热回收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六种制热运行时的热回收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七种化霜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及图12中B-B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热泵机组的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八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第九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换热单元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换热单元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换热单元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热回收器2、四通阀3、蒸发冷换热单元4、室内换热器5、储液器7、第二膨胀阀92、第一膨胀阀91、第一电磁阀121、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七电磁阀127、第九电磁阀129、第十电磁阀120、第一单向阀111及第二单向阀112。
压缩机1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经过热回收器2与出流口连通,四通阀3的第二接口B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四通阀3的第三接口C及回流口连通,四通阀3的第四接口D与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连通。
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123与储液器7连通,储液器7与第一膨胀阀91连接,第一膨胀阀91依次通过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与室内换热器5的另一端连通;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还依次通过第一电磁阀121、第一单向阀111及第五电磁阀125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及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及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第九电磁阀129连通于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第一膨胀阀91还通过第二单向阀112连通于第一单向阀111与第五电磁阀12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第二单向阀112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六电磁阀126与储液器7及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储液器7及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第十电磁阀120连通于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通过采用蒸发冷换热单元4,以便于提高制冷效能,通过热回收器2串、并联两种结构设计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且,能够通过四通阀3的切换及电磁阀(第一电磁阀121、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七电磁阀127、第九电磁阀129及第十电磁阀120)的控制,能够实现全热回收与非全热回收的制冷及制热等多种模式,满足离客户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使其可完全替代传统空调、锅炉及热水炉三套设备的使用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实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第二接口B、第三接口C及第四接口D中两两接口连通。
如图1-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经济器10,压缩机1还具有EVI喷射口;经济器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储液器7与第一膨胀阀91的连接方式为:储液器7与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连通,储液器7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和第二膨胀阀92与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连通;经济器10的第二连接口与EVI喷射口连通;第三连接口与第一膨胀阀91连通。
优选地,压缩机1为喷汽增涵压缩机。通过上述设置,确保了压缩机1在运行中的节能高效,并且,可以在严寒温度下性能稳定,确保了机组能够在南方及北方的寒冷天气下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为EVI涡旋压缩机。也可以采用EVI螺杆压缩机作为压缩机1,同样可以实现上述作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压缩机,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冷功能模式。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一电磁阀121、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第十电磁阀120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水循环泵16关闭。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启动,风机41启动,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均处于换热状态,进而确保蒸发冷换热单元4向室外的排热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处于串联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及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入四通阀3之后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汽态高温高压制冷剂开始大量冷凝从而使制冷剂通过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作用将热量释放在外界空气中;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蒸发冷换热器43及风冷换热器42并进行热量释放。冷凝变为常压常温液态制冷剂之后经过第三电磁阀123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进一步降温过冷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并通过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进入室内换热器5,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一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制冷功能模式。
如图3所示,在第二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功能模式。第二电磁阀122、第十电磁阀120、第五电磁阀125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一电磁阀121、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水循环泵16关闭、风机41启动。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关闭,蒸发冷换热单元4吸收空气热量。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处于串联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二接口B与其第三接口C连通。即,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连通,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及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入四通阀3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5。高温高压汽态气态制冷剂将热量释放给室内后冷凝液化,变为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5流出,实现室内供暖。高压液态制冷剂依次通过第十电磁阀120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过冷降温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单向阀112及第五电磁阀125后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并吸收热量,使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在该过程中,制冷剂从蒸发冷换热单元4中吸收热量将热量释放给室内换热器5,来实现单独供暖的目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因此,上述第二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制热模式。
如图4所示,在第三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水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121、第四电磁阀124、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十电磁阀120、第五电磁阀125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回收器与室内机处于并联状态,热水循环泵16开启、风机41启动。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关闭,此时,蒸发冷换热单元4吸收空气热量。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处于串联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二接口B与其第三接口C连通。即,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连通,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工作状态,室内换热器5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行热回收,然后不经过四通阀3而直接经过第一电磁阀121、第一单向阀111及第六电磁阀126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进一步过冷降温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通过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九电磁阀129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并吸收热量;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三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生活热水模式。蒸发冷换热单元4吸收空气中热量制取热水。
如图5所示,在第四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全热回收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121、第二电磁阀122、第四电磁阀124、第六电磁阀126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三电磁阀123、第十电磁阀120、第五电磁阀125、第九电磁阀129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回收器与蒸发冷换热器组4处于并联状态,热水循环泵16开启。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关闭、风机41停机,此时,蒸发冷换热单元4完全停止工作,机组最大限度吸收室内热量制取热水。在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及第二电磁阀47均处于关闭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工作状态,蒸发冷换热单元4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行热回收,然后不经过四通阀3而直接经过第一电磁阀121、第一单向阀111及第六电磁阀126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通过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进入室内换热器5,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
在该过程中,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5中吸收热量,实现室内制冷,热回收器2吸收热量以便于制取热水。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四种模式可以实现全热回收。即,将室内换热器5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热回收器2的热回收,实现全热回收模式。
如图6所示,在第五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冷模式下非全热回收功能模式。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一电磁阀121、第十电磁阀120、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处于串联状态,热水循环泵16开启。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关闭,减小冷却水蒸发量,降低蒸发冷换热单元4向室外排热量,无需模式转换最大限度回收压缩机排放热量制取热水。
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由于喷淋水泵44关闭,因此,蒸发冷换热器43仅处于风冷冷凝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及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行热回收,然后经过四通阀3后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并经过第三电磁阀123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通过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二电磁阀122进入室内换热器5,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在该过程中,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5中吸收热量,实现室内制冷,热回收器2吸收热量以便于制取热水。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以下为制冷模式下非全热回收制热水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与热回收器2连接的生活水箱14、设置于生活水箱14内的感温探头15及连接于热回收器2的出水口及生活水箱14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16。上述部件在所有制热水模式中启动。
此时,第一电磁阀121关闭,热回收器2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及室内换热器5处于串联状态,此时感温探头15检测到生活水箱14的温度低于设定值T1(如:45℃)时,第一电磁阀121关闭,热水循环泵16开启直至热水达到设定温度终止,循环泵16关闭,机组无需模式转换进入制冷模式二;当热水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当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降低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t1(如:90℃)运行△T1(预设定20分钟)后时,蒸发冷换热单元4中的喷淋组件关闭,减小冷却水蒸发量,降低蒸发冷换热单元4向室外的排热量最大程度热回收,从而降低过冷度,有效提高了回液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1的回液压力,保证了压缩机1排气温度,直至感温探头15检测到生活水箱14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如45℃)时,热水循环泵16停止工作,机组无需转换进入制冷模式。
进一步地,当此状态(感温探头15检测到生活水箱14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T1的状态)机组运行,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最低允许温度t2(如85℃)运行△T2(预设定10分钟)后,蒸发冷换热单元4中的风机41关闭,以便于减小蒸发冷换热单元4向室外的排热量,最大限度进行热回收,直至感温探头15检测到生活水箱14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如45℃)时,循环泵16停止工作,机组直接进入制冷状态;
更进一步地,在达到上述此状态运行△T3(预设定5分钟)后,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仍然小于或等于最低允许温度t2(如85℃)时,压缩机1停机于设定时间后(如:10分钟),蒸发冷换热单元4全部停止工作状态,机组启动全热回收模式(如图5所示的第四种模式).直至生活水箱14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如45℃);无需热水或热水达到设定温度后(如45℃),待压缩机1停机持续设定时间后(如:10分钟),热水循环泵16关闭,风机41及喷淋泵44按程序依次启动,进入制冷模式(如图2所示的第一种模式),即,直接进入制冷模式。此模式下优先非全热回收模式,以便于保证满足室内制冷情况下减小室外换热器(蒸发冷换热单元4)散热量进行最大限度热量回收。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减少了模式的频率转换,避免了阀门部件频繁动作,以便于确保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机组稳定性延长机组使用寿命。
因此,上述第五种模式可以作为制冷功能下的非全热回收生活热水模式。
如图7所示,在第六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模式下非全热回收功能模式。第二电磁阀122、第五电磁阀125第十电磁阀120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一电磁阀121、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回收器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处于串联状态,热水循环泵16开启。热水循环泵16开启。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关闭,风机4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吸收空气中热量。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二接口B与其第三接口C连通。即,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连通,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及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为多联室内机(组)。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行热回收,然后经过四通阀3后进入室内换热器5。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将热量释放给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降温后变为高压常温制冷剂液态从内机5流出;实现室内供暖。中温中压制冷剂依次通过第十电磁阀120之后进入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经过第一膨胀阀91降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单向阀112及第五电磁阀125后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并吸收。通过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作用,使制冷剂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四通阀3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制冷剂通过储液器7及干燥过滤器8之后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及第二膨胀阀92,之后通过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完成一个循环。
在该过程中,制冷剂从蒸发冷换热单元4中吸收空气热量将热量释放给室内换热器5,来实现供暖及同时提供生活热水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与热回收器2连接的生活水箱14、设置于生活水箱14内的感温探头15及连接于热回收器2的出水口及生活水箱14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16。
以下为制热模式下非全热回收制热水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模式下,热回收器2与室内换热器5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处于串联状态,此时感温探头15感知生活水箱14温度低于设定值T1(如:45℃)时,第一电磁阀121关闭,热水循环泵16打开,机组处于制热兼热水回收模式,直至生活水箱14达到设定温度T1,热水循环泵16关闭,机组无需模式转换直接进入制热模式;在制热热水回收工作状态下感温探头15感知生活水箱14温度低于设定值T1(如:45℃)时,而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最低允许温度t2(如85℃)运行时△T2(预设定10分钟)后,热水循环泵16关闭,热水加热终止,机组停机于设定时间(10分钟)后则机组进入独立热水模式三运行,直至温度达到设定值T1(如:45℃)时循环泵16关闭,退出热水模式三,停机于设定时间后(10分钟)进入制热模式二。此模式能最大限度保证满足制热采暖情况下热量充分回收。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减少了模式的频率转换,避免了阀门部件频繁动作,以便于确保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机组稳定性延长机组使用寿命。
因此,上述第六种模式可以作为制热功能下的生活热水模式。
如图8所示,在第七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化霜功能模式。
机组可以通过运行制冷模式(如图2所示的第一种模式)实现化霜功能。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及第七电磁阀127开启,而第一电磁阀121、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九电磁阀129、第十电磁阀120及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水循环泵16关闭。在此状态下,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喷淋水泵44及风机41均关闭,即,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均处于冷凝化霜状态。其中,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的另一侧。第一电磁阀46开启而第二电磁阀47关闭,因此,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制冷剂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进行化霜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处于串联状态。
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出流口经过热回收器2与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蒸发冷换热单元4中的风机41与喷淋水泵44关闭,室内换热器5运行,热回收器2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经过热回收器2进入四通阀3之后进入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汽态高温高压制冷剂开始大量冷凝,此时风机41关闭,因此,热量释放给蒸发冷换热43与风冷换热器42以便于达到化霜目的,而不释放给空气,以便于实现对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进行化霜操作。
因此,上述第七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化霜功能模式。
还可以启动高温保护模式。本实施例中,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经济器10及高温保护管路H,高温保护管路H上具有附加电磁阀128、第三单向阀113及作为高温保护组的热力膨胀阀13(即毛细管13),压缩机1还具有EVI喷射口;经济器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储液器7与第一膨胀阀91的连接方式为:储液器7、干燥过滤器8与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连通,储液器7通过第七电磁阀127和第二膨胀阀92与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连通;经济器10的第二连接口与EVI喷射口连通;第三连接口与第一膨胀阀91连通。还包括热力膨胀阀13、附加电磁阀128及第三单向阀113;储液器7与第七电磁阀127之间的连接管路通过附加电磁阀128、第三单向阀113及热力膨胀阀13与EVI喷射口连通。
也可以不增设高温保护管路H。
当机组在制冷模式(如图2所示的第一种模式)或制热模式(如图3所示的第二种模式)下,压缩机1排气温度高于设定正常排气温度t0(100℃)设定值t3(如105℃)时,第一电磁阀121并不打开,热回收器2(热水循环泵16打开)启动,制冷剂气体与生活水箱14中的冷水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制冷剂过冷度,有效降低了压缩机1的回液温度,从而降低排气温度;当热回收器2回收足够热量(此时,感温探头15检测生活水箱14中的水温高于热水温度上限T2(如55℃,因为最高可设为60-65℃)时,热水循环泵16关闭,第七电磁阀127关闭,附加电磁阀128打开,进而通过热力膨胀阀13作用加大了制冷剂的汽液回流量,降低了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与压力。待压缩机1排气温度低于设定温度t1(如≤90℃)时,第七电磁阀127打开,附加电磁阀128关闭,热水循环泵16依次关闭。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0为安全工作温度;t1(如90℃)为第一下限值;t2(如85℃)为第二温度下限值;t3(如105℃)为温度上限值。其中,t2≤t1≤t0≤t3,T1为水箱终止设定值;T2为水箱最高设定值;T1≤T2,以上所有值根据需要可调。
当机组处于热水模式(如图4所示的第三种模式)或全热回收模式下(如图5所示的第四种模式)下,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3(如105℃)时,第七电磁阀127关闭,附加电磁阀128打开,进而通过热力膨胀阀13作用增大压缩机1的回液量,降低了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
优选地,本机组中还包含压缩机1出流口处设置的针阀、高压表、高压保护开关、排气感温探头等部件;压缩机的回流口所设针阀、低压表、低压保护开关、风冷翅片感温探头及环境温度感温探头等部件,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17及图19所示,储液器7与第一膨胀阀91的连接方式为储液器7、干燥过滤器8与第一膨胀阀91直接连通。即,可以不采用经济器10,此种机组采用一次回路的压缩机,同样可以通过运行上述模式实现上述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四通阀3的第三接口C及第二四通阀39的第一接口A通过气液分离器6与回流口连通。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6,确保了压缩机1的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中优选蒸发冷换热器43与风冷换热器42串联方式,蒸发冷换热单元4包括:风冷换热器42、使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42的风机41、蒸发冷换热器43及向蒸发冷换热器43喷淋冷却水的喷淋组件。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共同作用或单独作用,提高了换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在蒸发冷换热器43与风冷换热器42并联的结构中,在上述第一种运行模式、第二种运行模式及第三种运行模式的运行中,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可以选择状态启动或关闭,但至少有一个换热器启动。因此,存在三种运行状态:
第一种是风冷换热器42启动而蒸发冷换热器43关闭的状态,即,独立风冷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风机41运行,而喷淋组件关闭。制冷介质流经风冷换热器42,通过风机41运行使得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42,空气与风冷换热器42内部的制冷介质进行换热。
第二种是蒸发冷换热器43启动而风冷换热器42关闭的状态,即,独立蒸发冷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喷淋组件运行,而风机41开启。制冷介质流经蒸发冷换热器43,通过喷淋组件运行使得向蒸发冷换热器43喷淋冷却水,冷却水与蒸发冷换热器43内部的制冷介质进行换热。
第三种是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均启动,即,风冷却及蒸发冷共同运行的工作状态。可分为两种状态:(1)制冷状态:风机41及喷淋组件均运行。制冷介质流经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通过风机41运行使得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42,空气与风冷换热器42内部的制冷介质进行换热;并且,通过喷淋组件运行使得向蒸发冷换热器43喷淋冷却水,冷却水与蒸发冷换热器43内部的制冷介质进行换热。(2)制热状态:风机41运行,喷淋组件停止运行。制冷介质流经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通过风机41运行使得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42、蒸发冷换热器43,与换热器内部的制冷介质进行换热。
当机组在冬季制热模式时,可以选择独立风冷工作状态或风冷却及蒸发冷共同运行的工作状态。优选的即使风冷却及蒸发冷共同运行的工作状态,也是以风冷换热器42为主要蒸发换热器,以蒸发冷换热器43为辅助蒸发换热器。在独立风冷工作状态下,风冷换热器42作为唯一的蒸发换热器,不存在因冷却水冻结而无法制热的问题,因此,热泵机组可以在0℃以下的环境中进行制热。并且,风冷换热器42为主要换热器,以蒸发冷换热器43为辅助换热器。在此模式下,喷淋组件关闭,即喷淋组件的喷淋水泵44处于关闭状态,所以不存在蒸发冷换热器43因喷淋结冰状态,此时蒸发冷换热器43作为辅助蒸发器吸收空气热量从而使蒸发冷机组实现热泵功能。
当机组在夏季制冷模式时,可以优先选择风冷却及蒸发冷共同运行的工作状态或独立蒸发冷工作状态。即,以蒸发冷换热器43为主要冷凝换热器,以风冷换热器42为辅助冷凝换热器。在独立蒸发冷工作状态下,利用喷淋组件喷出的冷却水对蒸发冷换热器43喷淋汽化蒸发吸热,确保了蒸发冷换热器43内制冷剂降温冷凝;在风冷却及蒸发冷共同运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的共同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冷凝效果。无论采用哪种冷却方式都改变了多联机组冷却方式,使机组具有更高效率。
如图20所示,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设置,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b,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b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b的一侧,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b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同样可以实现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的切换。
如图21所示,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设置,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c,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c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c的一侧,风冷换热器4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6c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同样可以实现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的切换。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位于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上方。
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位于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下方。
由如20及图21的描述可知,上述两种布置方式均可以实现换热操作,仅为制冷剂进入风冷换热器42及蒸发冷换热器43的先后位置调整。在此不做具体显示,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且在制热模式时,风冷换热器42串联于蒸发冷换热器43之前的结构中,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先经过蒸发冷换热器43进行换热,再经过风冷换热器42进行换热。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制冷剂在经过蒸发冷换热器43进行散热降温后,再经过风冷换热器42进行散热降温,有效确保了制冷效率。进一步地,风冷换热器42可以为翅片式换热器。以便于确保换热效果,实现风冷换热器冷暖双向的作用。更进一步地,风冷换热器42为U翅片式换热器。蒸发冷换热器43可以为板管板片式换热器。降低蒸发冷换热器43结垢的机率。
如图22所示,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是并联的,并且风冷换热器42所在的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6a,蒸发冷换热器43所在的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7a。通过第一电磁阀46a与第二电磁阀47a的切换,实现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的切换。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之间的切换,以便实现制冷、制热及热水等功能,提高机组效率。
本实施例中,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水泵44及设置有喷嘴的喷淋器45,喷淋水泵44的出液口和喷淋器45连通。通过启动喷淋水泵44,以便于向喷淋器45供水。也可以直接设置位于蒸发冷换热器43上方的水箱,在水箱底部或侧壁设置漏孔,水箱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喷淋至蒸发冷换热器43上。
为了提高结构紧凑性,确保换热效果,风冷换热器42位于蒸发冷换热器43外侧。
如图13及图14所示,风冷换热器42为U形结构,两组风冷换热器42的开口相对设置,蒸发冷换热器43位于两组风冷换热器42围成的空间内。
如图11-图1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之间的挡水板43a。通过上述设置,有效避免了风冷换热器42与冷却水直接接触。
如图9及图10所示,蒸发冷换热单元4还包括室外机罩壳,风冷换热器42和蒸发冷换热器43均位于室外机罩壳内;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51。通过设置孔板51,以便于供外界气体流入室外机罩壳内。
如图15及图16所示,室外机罩壳的顶壁60具有出风口,风机41设置于出风口处。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确保出风的顺畅程度。
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52,护板52与孔板51连接;护板52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50。通过设置发泡填充层50,进而起到了填充隔离的作用。
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水泵44、设置有喷嘴的喷淋器45及水箱,喷淋水泵44的出液口和喷淋器45连通,喷淋水泵44的进液口与水箱连通;还包括设置于室外机罩壳内,用于回收经过蒸发冷换热器43换热的冷却水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位于水箱上方,回收装置的回收出口59与水箱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回收冷却水,使得冷却水循环利用,有效提高了利用效率,避免水源浪费。
更进一步地,回收装置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57及与集水槽57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58,回收出口59位于集水箱58的底部。
为了便于补充水源,还包括与集水箱58或集水槽57连通的补水管道c。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干燥过滤器8,储液器7通过干燥过滤器8与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第七电磁阀127连通。通过干燥过滤器8对制冷剂的过滤作用,有效提高了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蒸发冷热泵机组为多联机组。与目前常用的风冷多联机组相比,将蒸发冷换热单元4引入具有多联机组的蒸发冷热泵机组中,使得多联机组在夏季制冷模式下,采用蒸发冷却方式,有效提高了多联机制冷效率。并且,采用EVI低温准二次增压的压缩机1,使得热泵功能在-25℃工况下高效制热,进而确保多联机的制热效率;通过增加热回收器2串联与并联两种方式,以便于实现非全热回收及全热回功能,通过增大回液量与热回收器2的热回收冷凝两种方式,解决了压缩机1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而解决高温过载保护的问题,确保了多联机组运行稳定性。并且,在蒸发冷换热单元4包括风冷换热器42与蒸发冷换热器43的实施例中,使得风冷热泵多联技术与蒸发冷技术相结合,使得蒸发冷制热功能得以完善,推动蒸发冷技术的普及应用,降低热泵机组使用的局限性。在当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源紧缺的历史环境下,有效节省了能源。
当然,此机组也可以适用于非二次增焓值的一次压缩机的多联机组中。本实施例的流程如图17所示。
也可以设置为如图18的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及图19的普通型蒸发冷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中,即,室内侧换热器5为管壳式换热器,通过换热后制热水或冷水,以便于调节室内温度。并且,室内换热器5具有与其对应的循环泵17。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压缩机1还可以采用螺杆式单级或螺杆喷汽增涵压缩机。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室外机外壳内具有机组工作腔53,机组工作腔53中可以用于放置空调的其他部件。其中,a为室内侧循环出口,b为室内侧循环进口。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蒸发冷热泵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热回收器(2)、四通阀(3)、蒸发冷换热单元(4)、室内换热器(5)、储液器(7)、第二膨胀阀(92)、第一膨胀阀(91)、第一电磁阀(121)、第二电磁阀(122)、第三电磁阀(123)、第四电磁阀(124)、第五电磁阀(125)、第六电磁阀(126)、第七电磁阀(127)、第九电磁阀(129)、第十电磁阀(120)、第一单向阀(111)及第二单向阀(112);
所述压缩机(1)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
所述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经过所述热回收器(2)与所述出流口连通,所述四通阀(3)的第二接口B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3)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四通阀(3)的第四接口D与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一端连通;
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123)与所述储液器(7)连通,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第一膨胀阀(91)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9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电磁阀(124)及所述第二电磁阀(12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3)的第一接口A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121)、所述第一单向阀(111)及所述第五电磁阀(125)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所述第九电磁阀(129)连通于所述第四电磁阀(124)及所述第二电磁阀(12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膨胀阀(91)还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112)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1)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2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单向阀(112)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磁阀(126)与所述储液器(7)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器(7)及所述第三电磁阀(123)之间的连接管道还通过所述第十电磁阀(120)连通于所述第四电磁阀(124)及所述第二电磁阀(12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济器(10),所述压缩机(1)还具有EVI喷射口;
所述经济器(1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
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第一膨胀阀(91)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储液器(7)通过所述第七电磁阀(127)和所述第二膨胀阀(92)与所述经济器(10)的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10)的第二连接口与所述EVI喷射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9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保护管路(H),所述高温保护管路(H)上具有热力膨胀阀(13)、附加电磁阀(128)及第三单向阀(113);
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第七电磁阀(127)之间的连接管路通过所述附加电磁阀(128)、所述第三单向阀(113)及所述热力膨胀阀(13)与所述EVI喷射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第一膨胀阀(91)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第一膨胀阀(91)直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热回收器(2)连接的生活水箱(14)、设置于所述生活水箱(14)内的感温探头(15)及连接于所述热回收器(2)的出水口及所述生活水箱(14)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所述四通阀(3)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第二四通阀(29)的第一接口A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6)与所述回流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包括:风冷换热器(42)、使空气流经所述风冷换热器(42)的风机(41)、蒸发冷换热器(43)及向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喷淋冷却水的喷淋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2)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设置,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c),所述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c)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46c)的一侧,所述风冷换热器(4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46c)的另一侧;
或,所述风冷换热器(42)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串联设置,所述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具有第一电磁阀(46b),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的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47b)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46b)的一侧,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46b)的另一侧;
或,所述风冷换热器(42)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并联设置,所述风冷换热器(42)的一端设置第一电磁阀(46a),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阀(47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2)为翅片式换热器;
和/或,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为板管式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2)位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2)与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之间的挡水板(43a)。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换热单元(4)还包括室外机罩壳,所述风冷换热器(42)和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均位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
所述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51)。
13.根据权利要求12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罩壳的顶壁(60)具有出风口,所述风机(41)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52),所述护板(52)与所述孔板(51)连接;
所述护板(52)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5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水泵(44)、设置有喷嘴的喷淋器(45)及水箱,所述喷淋水泵(44)的出液口和所述喷淋器(45)连通,所述喷淋水泵(44)的进液口与所述水箱连通;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用于回收经过所述蒸发冷换热器(43)换热的冷却水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水箱上方,所述回收装置的回收出口(59)与所述水箱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57)及与所述集水槽(57)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58),所述回收出口(59)位于所述集水箱(58)的底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集水箱(58)或所述集水槽(57)连通的补水管道(c)。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燥过滤器(8),所述储液器(7)通过所述干燥过滤器(8)与所述经济器(10)的第四连接口及所述第七电磁阀(127)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热泵机组为蒸发冷低温型全效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201810915572.0A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热泵机组 Active CN108775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5572.0A CN108775729B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202311636428.0A CN117870204A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5572.0A CN108775729B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热泵机组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6428.0A Division CN117870204A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5729A true CN108775729A (zh) 2018-11-09
CN108775729B CN108775729B (zh) 2023-12-19

Family

ID=6402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5572.0A Active CN108775729B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202311636428.0A Pending CN117870204A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6428.0A Pending CN117870204A (zh) 2018-08-13 2018-08-13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7757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980A (zh) * 2018-12-11 2019-02-2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109916104A (zh) * 2019-03-11 2019-06-21 李国斌 一种蒸发冷多源热泵机组
CN112484251A (zh) * 2020-11-17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外机供水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空调
CN112728712A (zh) * 2021-01-21 2021-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运行能力检测方法、多联机、存储介质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325A (zh) * 2005-11-25 2006-05-24 西安交通大学 高低温可切换分级蒸发空调热泵热水器
CN202915600U (zh) * 2012-11-20 2013-05-01 巢民强 一种风冷水冷复合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
WO2014101225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pump water heater
WO2015027573A1 (zh) * 2013-08-30 2015-03-05 东南大学 利用过冷热量实现溶液低压沸腾再生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8278791A (zh) * 2018-01-19 2018-07-13 江苏科技大学 双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空调系统及除霜方法
CN208901669U (zh) * 2018-08-13 2019-05-24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蒸发冷热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325A (zh) * 2005-11-25 2006-05-24 西安交通大学 高低温可切换分级蒸发空调热泵热水器
CN202915600U (zh) * 2012-11-20 2013-05-01 巢民强 一种风冷水冷复合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
WO2014101225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pump water heater
WO2015027573A1 (zh) * 2013-08-30 2015-03-05 东南大学 利用过冷热量实现溶液低压沸腾再生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8278791A (zh) * 2018-01-19 2018-07-13 江苏科技大学 双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空调系统及除霜方法
CN208901669U (zh) * 2018-08-13 2019-05-24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蒸发冷热泵机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980A (zh) * 2018-12-11 2019-02-2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109916104A (zh) * 2019-03-11 2019-06-21 李国斌 一种蒸发冷多源热泵机组
CN112484251A (zh) * 2020-11-17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外机供水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空调
CN112728712A (zh) * 2021-01-21 2021-04-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运行能力检测方法、多联机、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2728712B (zh) * 2021-01-21 2022-05-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运行能力检测方法、多联机、存储介质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0204A (zh) 2024-04-12
CN108775729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5729A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104235978B (zh) 蓄冷蓄热型空调机
CN107014015B (zh) 热回收型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JP6886214B1 (ja) 低温条件に適した多様なエネルギー相互補完のヒートポンプ乾燥装置
CN103900184A (zh) 水冷媒三管制空调系统
CN110319617A (zh) 基于热源塔的燃气热泵装置
WO2011113295A1 (zh) 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CN108775730B (zh)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N110173913A (zh) 一种超大过冷度的蒸气压缩高温热泵机组
CN109882910A (zh) 一种实现电力调峰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
CN208901669U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207697428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10070102U (zh)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109237833B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109974326B (zh) 一种蒸发冷太阳能与空气热源复合热泵热回收机组
CN110030765A (zh)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CN105890211B (zh) 一种适合寒冷地区供热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N203848548U (zh) 空气源热泵多用机组
CN108489144A (zh) 一种使用复叠多联式热泵的烘干系统
CN207661984U (zh) 一种高效智能空气能热风机组
CN210004618U (zh) 一种蒸发冷太空能双源热泵热回收机组
CN209310300U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208901670U (zh)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N210569337U (zh) 一种蒸发冷热泵冷热两用机组
CN209558717U (zh) 一种多功能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