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0300U -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0300U
CN209310300U CN201821597847.2U CN201821597847U CN209310300U CN 209310300 U CN209310300 U CN 209310300U CN 201821597847 U CN201821597847 U CN 201821597847U CN 209310300 U CN209310300 U CN 209310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wet film
wa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78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run United Hi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78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0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0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0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室内换热单元为多联室内机或壳管式换热器;室外换热单元包括:水冷换热器、与水冷换热器连接的风冷换热器、使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的风机、湿膜换热器、向湿膜换热器喷淋冷却水的喷淋装置、与喷淋装置连接的喷淋水泵、位于湿膜换热器下方且向喷淋水泵供水的冷却水箱及连通喷淋装置与喷淋水泵的喷淋管路;水冷换热器的水冷换热管路连接于喷淋管路上,水冷换热器的冷媒换热管路连接于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冷媒管路上;热回收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热回收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室内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实现高效制冷及制热,降低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冷却技术可分为三种形式:
1、风冷机组:利用冷凝器中冷媒蒸汽与室外环境空气的温度差通过翅片换热器使冷媒液化达到降低冷媒温度的目的——利用室外环境空气与冷媒蒸汽热交换使冷媒降温;
2、水冷机组:利用冷却塔获得的冷却水使壳管式(套管式)换热器中冷媒蒸汽液化达到降低冷媒温度的目的——采用的是冷却水与冷媒蒸汽热交换方式给冷媒降温;
3、蒸发冷机组:将冷凝器裸露于冷却塔中采用喷淋水的方式通过水的汽化蒸发使冷媒蒸汽液化达到降温的目的——饱和水蒸汽降温。蒸发冷机组板管式换热器易结垢降低了换热效率,造成机组制冷效能增高且板管换热器腐蚀严重;并且,但在温度较低的环境(如冬季)不能制热(或制热效率低)。
其中,多联机组作为风冷机组中的一种独立机种,采用冷媒直接换热无需二次热交换,是风冷机组中效较最高的一种机型。而湿膜式机组是将冷水机组与冷却塔合二为一,采用类似于蒸发冷的填料+喷淋方式的水冷机组。
其中,蒸发冷却虽然能够高效制冷,但温度较低的环境制热效率不高且结垢严重;多联热泵虽然可制热但夏季制冷效率低于蒸发冷机组;并且,传统的多联机在低温环境下效能低。水冷机组制冷效果好但需要机房外加冷却+ 塔造成机房重复建设浪费空间,冷却管网长投资高,冷却水泵的能耗高,冷却塔冷却水消耗量大,冬季不能制热。因此,多联机组在夏季较蒸发冷机组及水冷机组制冷效率低;冬季制热效率低且低温寒冷地区使用受限。
并且,压缩机排出的热量无法回收利用,进一步造成了能源消耗。
因此,如何达到高效制冷热的效果,使热能可回收利用,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以达到高效制冷热的效果,使热能可回收利用。
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室外换热单元、室内换热单元、储液器、第一膨胀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主单向阀、副单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
所述压缩机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及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接口B均与所述回流口连通,协助单向阀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单元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接口C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及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接口D均与所述出流口连通;辅助单向阀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向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室内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接口C与所述热回收器的一端连通;
所述主单向阀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向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副单向阀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单元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向所述储液器流通;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膨胀阀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室内换热单元为多联室内机或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包括:水冷换热器、与所述水冷换热器连接的风冷换热器、使空气流经所述风冷换热器的风机、湿膜换热器、向所述湿膜换热器喷淋冷却水的喷淋装置、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的喷淋水泵、位于所述湿膜换热器下方且向所述喷淋水泵供水的冷却水箱及连通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喷淋水泵的喷淋管路;
所述水冷换热器的水冷换热管路连接于所述喷淋管路上,所述水冷换热器的冷媒换热管路连接于所述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冷媒管路上;
所述热回收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热回收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还包括经济器、第二膨胀阀及主电磁阀,所述压缩机还具有EVI喷射口;
所述经济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
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通过所述主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EVI 喷射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还包括与所述热回收器连接的生活水箱、设置于所述生活水箱内的感温探头及连接于所述热回收器的出水口及所述生活水箱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水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串联。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水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并联。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风冷换热器为U翅片式换热器,所述湿膜换热器位于所述U翅片式换热器形成的凹槽内。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室外机罩壳及挡水板,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湿膜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
所述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
所述室外机罩壳的顶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所述湿膜换热器之间。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所述风冷换热器位于所述湿膜换热器下部的外侧,所述湿膜换热器上部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护板,所述孔板与所述风冷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护板与所述孔板连接;
所述护板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所述冷却水箱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与所述集水箱或所述集水槽连通的补水管道及用于检测集水箱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喷淋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箱的排水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及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接口B均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回流口连通;
和/或,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端。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通过采用湿膜换热器对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经过水冷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并且,使得水冷换热器结合风冷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有效提高了制冷效率;并且,避免采用蒸发冷换热器,从而杜绝蒸发冷换热器因制热效率低而导致冬季不能制热的问题,也解决了蒸发冷换热器结垢严重的问题,且提高了冬季制热效率。进而实现了高效制冷及制热操作。并且,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第三四通阀与热回收器的一端连通,以便于使热回收器对流出压缩机的冷媒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使热能可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一种制冷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二种制热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三种热水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四种全热回收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五种制冷运行时的化霜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第六种热水化霜模式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换热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换热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A-A面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B-B面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换热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换热器与风冷换热器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换热器与风冷换热器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换热器与风冷换热器的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7及图15、图16及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热回收器51、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第三四通阀8、室外换热单元、室内换热单元4、储液器15、第一膨胀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2、主单向阀20、副单向阀21、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1及第四电磁阀13;
压缩机1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及第三四通阀8的第二接口B 均与回流口连通,协助单向阀9控制室内换热单元4的一端向第一四通阀6 的第三接口C连通,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及第三四通阀8的第四接口D均与出流口连通;辅助单向阀10控制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向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三接口C及室内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三接口C与热回收器51的一端连通;
主单向阀20控制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经过第一电磁阀24向储液器15 连通,副单向阀21控制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磁阀12向储液器15流通;储液器15与第一膨胀阀18连接,第一膨胀阀18通过第一电磁阀24及第一单向阀19与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并且,第一膨胀阀18 通过第二电磁阀12及第二单向阀22与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连通;
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或壳管式换热器;室外换热单元包括:水冷换热器31、与水冷换热器31连接的风冷换热器32、使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32的风机34、湿膜换热器36、向湿膜换热器36喷淋冷却水的喷淋装置35、与喷淋装置35连接的喷淋水泵33、位于湿膜换热器36下方且向喷淋水泵33 供水的冷却水箱37及连通喷淋装置35与喷淋水泵33的喷淋管路;
水冷换热器31的水冷换热管路连接于喷淋管路上,水冷换热器31的冷媒换热管路连接于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冷媒管路上;
热回收器5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11与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热回收器5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磁阀13与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通过采用湿膜换热器36对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经过水冷换热器31对冷媒进行换热,并且,使得水冷换热器31结合风冷换热器32对冷媒进行换热,有效提高了制冷效率;并且,避免采用蒸发冷换热器,从而杜绝蒸发冷换热器因制热效率低而导致冬季不能制热的问题,也解决了蒸发冷换热器结垢严重的问题,且提高了冬季制热效率。进而实现了高效制冷及制热操作。并且,压缩机1 的出流口通过第三四通阀8与热回收器51的一端连通,以便于使热回收器51对流出压缩机1的冷媒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使热能可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实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A、第二接口B、第三接口C及第四接口D中两两接口连通。
如图1-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还包括经济器14、第二膨胀阀17及主电磁阀23,压缩机1还具有EVI喷射口;经济器14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储液器15与第一膨胀阀18的连接方式为:储液器15通过主电磁阀23和第二膨胀阀17与第一连接口连通;第二连接口与EVI喷射口连通;第三连接口与第一膨胀阀18连通,储液器15的出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
压缩机1可为喷汽增焓涡旋压缩机、可为喷汽增焓螺杆压缩机;可为非喷汽增焓涡旋压缩机,可为非喷汽增焓螺杆压缩机。
优选地,压缩机1为喷汽增涵压缩机。通过上述设置,确保了压缩机1 在运行中的节能高效,并且,可以在严寒温度下性能稳定,确保了机组能够在南方及北方的寒冷天气下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为EVI涡旋压缩机。也可以采用EVI 螺杆压缩机作为压缩机1,同样可以实现上述作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压缩机,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也可以采用普通压缩机,即,没有EVI喷射口,因此,也不需要设置经济器14,如图15及图1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也可以使室内换热单元4为壳管式换热器,如图16及图17所示,即,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为风冷热泵机组。
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冷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24 及第二电磁阀12开启,第三电磁阀11及第四电磁阀13关闭。热水循环泵52 关闭。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33启动,风机34启动,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均处于换热状态,湿膜换热器36对水冷换热器31 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进而确保室外换热单元向室外的排热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处于串联状态。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外换热单元及室内换热单元4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汽态高温高压冷媒开始大量冷凝从而使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单元的作用将热量释放在外界空气中;室外换热单元的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串联,冷媒经过水冷换热器31 及风冷换热器32并进行热量释放。冷凝变为常压常温液态冷媒之后经过第一电磁阀24及主单向阀20之后进入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进一步降温过冷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并通过第二单向阀22及第二电磁阀12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其中,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水冷换热器31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单向阀10,辅助单向阀10控制第二四通阀7向水冷换热器31连通。
因此,上述第一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制冷功能模式。
如图3所示,在第二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24 及第二电磁阀12开启,第三电磁阀11及第四电磁阀13关闭。热水循环泵52 关闭。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33关闭,风机34启动,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均处于换热状态,湿膜换热器36对水冷换热器31 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进而确保室外换热单元向室外的排热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处于串联状态。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外换热单元及室内换热单元4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冷媒经过第二四通阀7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高温高压汽态气态冷媒将热量释放给室内后冷凝液化,变为高压常温液态冷媒从室内换热单元4流出,实现室内供暖。高压液态冷媒依次通过第二电磁阀12及副单向阀21之后进入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过冷降温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19及第一电磁阀24后进入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其中,室外换热单元的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串联,冷媒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32及水冷换热器31并吸收热量,使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一四通阀6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在该过程中,冷媒从室外换热单元中吸收热量将热量释放给室内换热单元4,来实现单独供暖的目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因此,上述第二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制热模式。
如图4所示,在第三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水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 24及第四电磁阀13开启,第三电磁阀11及第二电磁阀12关闭。热水循环泵 52开启,风机34启动。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33关闭,此时,室外换热单元吸收空气热量。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 31处于串联状态。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外换热单元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工作状态,室内换热单元4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第三四通阀8后进入热回收器51进行热回收,然后经过第四电磁阀13及副单向阀21之后进入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进一步过冷降温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22及第一电磁阀19进入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其中,室外换热单元的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串联,冷媒依此经过风冷换热器32及水冷换热器31并吸收热量;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一四通阀6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三种模式可以作为单独的生活热水模式。室外换热单元吸收空气中热量制取热水。
如图5所示,在第四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全热回收功能模式。第二电磁阀12及第三电磁阀11开启,第一电磁阀24及第四电磁阀13关闭。热回收器与蒸发冷换热器组4处于并联状态,热水循环泵52开启。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33关闭、风机34停机,此时,室外换热单元完全停止工作,机组最大限度吸收室内热量制取热水。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内换热单元4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工作状态,室外换热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第三四通阀8到达热回收器51进行热回收,然后经过第三电磁阀11之后进入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22及第二电磁阀12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组)。
在该过程中,冷媒从室内换热单元4中吸收热量,实现室内制冷,热回收器51吸收热量以便于制取热水。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四种模式可以实现全热回收。即,将室内换热单元4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热回收器51的热回收,实现全热回收模式。
如图6所示,在第五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冷运行时的化霜模式。第一电磁阀24及第二电磁阀12开启,第三电磁阀11及第四电磁阀13关闭。热水循环泵52关闭。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33关闭,风机34 关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均处于非工作状态。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处于串联状态。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外换热单元及室内换热单元4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汽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汽态高温高压冷媒开始大量冷凝从而使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单元的作用将热量释放在外界空气中;室外换热单元的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串联,冷媒经过水冷换热器31 及风冷换热器32并进行热量释放,对室外换热单元进行化霜操作。冷凝变为常压常温液态冷媒之后经过第一电磁阀24及主单向阀20之后进入储液器15 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后进一步降温过冷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并通过第二单向阀22及第二电磁阀12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其中,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水冷换热器31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单向阀10,辅助单向阀10控制第二四通阀7向水冷换热器31连通。
因此,上述第五种模式可以作为制冷模式下的化霜操作功能。
如图7所示,在第六种模式下,该状态为制热水状态下的化霜功能模式。第一电磁阀24及第四电磁阀13开启,第三电磁阀11及第二电磁阀12关闭。热水循环泵52开启,风机34启动。在此状态下,室外换热单元的喷淋水泵 33关闭,此时,室外换热单元吸收空气热量。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处于串联状态。
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四接口D连通,其第三接口C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
在此状态下,压缩机1启动,室外换热单元运行,热回收器51处于工作状态,室内换热单元4处于非工作状态。
压缩机1通电工作,从压缩机1出气口喷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6及第二四通阀7进入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吸收热量后进入经过第一电磁阀24及主单向阀20之后进入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并分为主回路及辅助EVI回路:
主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四连接口及其第三连接口进一步过冷降温后,经过第一膨胀阀18降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22及第四电磁阀13进入热回收器51的另一端,热回收器51吸收冷媒中的热量后;冷媒汽化蒸发成低温低压蒸汽后经由第三四通阀8进入压缩机1的回流口,进行下一个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冷媒通过储液器15及干燥过滤器16之后通过主电磁阀23及第二膨胀阀17,之后通过经济器14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进一步汽化蒸发后变为中温中压蒸汽经过压缩机1的EVI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 完成一个循环。
因此,上述第六种模式可以作为制热水化霜模式。室外换热单元吸收空气中热量制取热水。
优选地,本机组中还包含压缩机1出流口处设置的针阀、高压表、高压保护开关、排气感温探头等部件;压缩机的回流口所设针阀、低压表、低压保护开关、风冷翅片感温探头及环境温度感温探头等部件,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1-7所示,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还包括与热回收器 51连接的生活水箱53、设置于生活水箱53内的感温探头54及连接于热回收器51的出水口及生活水箱53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52。
本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31与风冷换热器32串联,使得水冷换热器31 的冷媒换热管路串联于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冷媒管路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流出压缩机1的冷媒依次经过水冷换热器31与风冷换热器32。当然,也可以先经过风冷换热器32,再经过水冷换热器31。
如图19所示,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 串联设置,风冷换热器32的一端具有风冷电磁阀38b,水冷换热器31的一端通过水冷电磁阀39b连接于风冷电磁阀38b的一侧,水冷换热器31的另一端连接于风冷电磁阀38b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同样可以实现风冷换热器 32和水冷换热器31的切换。
如图20所示,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与水冷换热器31 串联设置,风冷换热器32的一端具有风冷电磁阀38c,水冷换热器31的一端通过水冷电磁阀39c连接于风冷电磁阀38c的一侧,风冷换热器32的另一端连接于水冷电磁阀39c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同样可以实现风冷换热器 32和水冷换热器31的切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31与风冷换热器32并联。可以使由压缩机1的流出冷媒分流后分别经过水冷换热器31与风冷换热器32,通过两个换热器对冷媒进行换热。
如图18所示,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和水冷换热器31是并联的,并且风冷换热器32所在的支路上设置有风冷电磁阀38ba,水冷换热器31所在的支路上设置有水冷电磁阀39a。通过风冷电磁阀38ba与水冷电磁阀39a的切换,实现风冷换热器32和水冷换热器31的切换。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风冷换热器32和水冷换热器31之间的切换,以便实现制冷、制热及热水等功能,提高机组效率。
为了提高结构紧凑性,确保换热效果,风冷换热器32位于湿膜换热器36 外侧。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32为U翅片式换热器,湿膜换热器36位于所述U翅片式换热器形成的凹槽内。
如图10-图13所示,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室外机罩壳及挡水板36-1,风冷换热器32和湿膜换热器36均位于室外机罩壳内;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91;室外机罩壳的顶壁60上设置有出风口,风机34设置于出风口处;挡水板36-1位于风冷换热器32与湿膜换热器36之间。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确保了风冷换热器32与湿膜换热器36的独立运行,避免了风冷换热器 32与冷却水直接接触,也有效提高了室外换热单元的结构紧凑性。
其中,室外机罩壳的底部为底座结构96,其他组件可以设置于其他组件安装位95,并且,配电箱95a同样位于其他组件安装位95,与冷却水箱隔离设置。
进一步地,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92,风冷换热器32位于湿膜换热器 36下部的外侧,湿膜换热器36上部的外侧设置有护板92,孔板91与风冷换热器32对应设置,护板92与孔板91连接;护板92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 90。通过设置发泡填充层90,进而起到了填充隔离的作用。并且,也使得外界空气能够通过孔板91与风冷换热器32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箱37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与集水槽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94、与集水箱94或集水槽连通的补水管道93及用于检测集水箱94 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喷淋水泵33的进水口与集水箱94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补充水源,确保了冷却水的充足,以便于保证湿膜换热器36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2,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及第三四通阀8的第二接口B均通过气液分离器2与回流口连通。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2,确保了压缩机1的稳定运行。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干燥过滤器16,干燥过滤器16设置于储液器15的出口端。通过干燥过滤器16对冷媒的过滤作用,有效提高了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室内换热单元3为多联室内机,有效提高了多联机制冷效率。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湿膜换热器36包括外壳和填充在外壳内的湿膜 11-2。湿膜11-2一般为高分子复合填料(纤维、树脂或PVC材质等),本身不易结垢、且更换成本低并具有过滤功能。本实施例中,湿膜11-2为蜂窝板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热回收器(51)、第一四通阀(6)、第二四通阀(7)、第三四通阀(8)、室外换热单元、室内换热单元(4)、储液器(15)、第一膨胀阀(18)、第一单向阀(19)、第二单向阀(22)、主单向阀(20)、副单向阀(21)、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1)及第四电磁阀(13);
所述压缩机(1)具有回流口及出流口;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第一接口A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6)、所述第二四通阀(7)及所述第三四通阀(8)的第二接口B均与所述回流口连通,协助单向阀(9)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第三接口C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6)、所述第二四通阀(7)及所述第三四通阀(8)的第四接口D均与所述出流口连通;辅助单向阀(10)控制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第一接口A向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第三接口C及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A与其第二接口B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8)的第三接口C与所述热回收器(51)的一端连通;
所述主单向阀(20)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24)向所述储液器(15)连通,所述副单向阀(21)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12)向所述储液器(15)流通;所述储液器(15)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8)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18)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24)及所述第一单向阀(19)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膨胀阀(18)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12)及所述第二单向阀(22)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为多联室内机或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包括:水冷换热器(31)、与所述水冷换热器(31)连接的风冷换热器(32)、使空气流经所述风冷换热器(32)的风机(34)、湿膜换热器(36)、向所述湿膜换热器(36)喷淋冷却水的喷淋装置(35)、与所述喷淋装置(35)连接的喷淋水泵(33)、位于所述湿膜换热器(36)下方且向所述喷淋水泵(33)供水的冷却水箱(37)及连通所述喷淋装置(35)与所述喷淋水泵(33)的喷淋管路;
所述水冷换热器(31)的水冷换热管路连接于所述喷淋管路上,所述水冷换热器(31)的冷媒换热管路连接于所述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冷媒管路上;
所述热回收器(5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11)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热回收器(5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磁阀(13)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济器(14)、第二膨胀阀(17)及主电磁阀(23),所述压缩机(1)还具有EVI喷射口;
所述经济器(14)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
所述储液器(15)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8)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储液器(15)通过所述主电磁阀(23)和所述第二膨胀阀(17)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EVI喷射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8)连通,所述储液器(15)的出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热回收器(51)连接的生活水箱(53)、设置于所述生活水箱(53)内的感温探头(54)及连接于所述热回收器(51)的出水口及所述生活水箱(53)的进水口之间的热水循环泵(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换热器(31)与所述风冷换热器(32)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换热器(31)与所述风冷换热器(32)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32)为U翅片式换热器,所述湿膜换热器(36)位于所述U翅片式换热器形成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室外机罩壳及挡水板(36-1),所述风冷换热器(32)和所述湿膜换热器(36)均位于所述室外机罩壳内;
所述室外机罩壳上具有孔板(91);
所述室外机罩壳的顶壁(60)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34)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挡水板(36-1)位于所述风冷换热器(32)与所述湿膜换热器(3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罩壳还具有护板(92),所述风冷换热器(32)位于所述湿膜换热器(36)下部的外侧,所述湿膜换热器(36)上部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护板(92),所述孔板(91)与所述风冷换热器(32)对应设置,所述护板(92)与所述孔板(91)连接;
所述护板(92)的内侧具有发泡填充层(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37)包括扩口结构的集水槽、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通的集水箱(94)、与所述集水箱(94)或所述集水槽连通的补水管道(93)及用于检测集水箱(94)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喷淋水泵(33)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箱(94)的排水口(33-9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2),所述第一四通阀(6)、所述第二四通阀(7)及所述第三四通阀(8)的第二接口B均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2)与所述回流口连通;
和/或,还包括干燥过滤器(16),所述干燥过滤器(16)设置于所述储液器(15)的出口端。
CN201821597847.2U 2018-09-28 2018-09-28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Active CN209310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7847.2U CN209310300U (zh) 2018-09-28 2018-09-28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7847.2U CN209310300U (zh) 2018-09-28 2018-09-28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0300U true CN209310300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7847.2U Active CN209310300U (zh) 2018-09-28 2018-09-28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0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833A (zh) * 2018-09-28 2019-01-18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833A (zh) * 2018-09-28 2019-01-18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109237833B (zh) * 2018-09-28 2024-04-09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476B (zh) 一种闭式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108775730A (zh)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N106440578A (zh) 一种冷化霜式风能热泵
CN109237833A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109916104A (zh) 一种蒸发冷多源热泵机组
CN108679871A (zh) 一种管板式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10454897A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207599917U (zh) 间接蒸发供冷装置
CN109974326A (zh) 一种蒸发冷太阳能与空气热源复合热泵热回收机组
CN206094374U (zh) 一种分体低温变频三联供热泵系统
CN110030765A (zh)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CN212253004U (zh) 一种双级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9310300U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CN103148553A (zh) 冰蓄冷式制热水供冷暖气中央空调
CN105890211B (zh) 一种适合寒冷地区供热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N108954899A (zh) 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
CN104296286B (zh) 一种带蓄冰蓄热功能的热源塔制冷供热节能设备
CN209310299U (zh) 湿膜式低温型风冷热泵多联机组
CN111594962A (zh) 一种氟泵节能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07797456U (zh) 直冷式深焓取热乏风热泵系统
CN108759151A (zh) 一种蒸发冷低温型风冷热泵机组
CN108931070A (zh) 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N208901670U (zh)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CN213514206U (zh) 一种氟泵节能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8887153U (zh) 一种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