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3256A -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3256A
CN108753256A CN201810769537.2A CN201810769537A CN108753256A CN 108753256 A CN108753256 A CN 108753256A CN 201810769537 A CN201810769537 A CN 201810769537A CN 108753256 A CN108753256 A CN 108753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tylamin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material
phase
chang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95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53256B (zh
Inventor
翟兰兰
王瑞芳
李炳蒙
邹超
刘若望
兰云军
柴玉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695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3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3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3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53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3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十六胺溶解于异丙醇,再将硅源分散于其中,最后向其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制得。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无需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本发明制得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焓高,且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和导热能力,产品运输简单,有效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液相泄漏的问题。

Description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变储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愈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材料的节能和环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热能储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潜热储存是热能储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潜热储存,是指材料通过熔融或者凝固过程,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实现对热量的储存和释放,即,材料能够利用自身发生相态变化来实现能量的储存、转化和利用,这类材料称为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相变储能材料(PCM)用于潜热储存,不仅能够实现能量供应和需求一致性的目的,还能达到节能的要求,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制冷系统、恒温织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CM具有相变潜热大、腐蚀性小、无毒、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与显热相比,潜热储存的主要优点是随着储存和释放热量之间的较小温差而增加了更高的储存密度。
根据相变机理,可将相变储能材料分为固-固、固-气、液-气、固-液四类,其中固-液相变材料因其在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小、相变温度范围广、相变潜热大、稳定性好而成为近年来相变材料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出现液相,易发生泄漏,故需封装使用,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定形相变材料。定形相变材料是利用胶囊、多孔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等作为支撑将相变材料包容在一个个微小空间中,以保证相变时维持一定的形状。即,选择一种熔点较高的材料为基体,将相变材料分散其中,构成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这种材料在发生相变时,由于基体材料的支撑作用,虽然相变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但整个复合相变材料仍然维持在原固体状态。这类材料不需封装器具,减少了封装成本和封装难度,避免了材料泄漏的危险,增大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容器的传热热阻,有利于相变材料与传热流体间的换热。
基体与相变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变储能材料与基体的结合方法是制备高性能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关键。目前基体所用材料是以熔点较高的无机物或高分子材料为主,相变材料与基体的结合方法主要有胶囊化技术、大表面积微孔吸附以及高聚物交联等。例如: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石蜡为相变材料构成的新型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将这两种材料在高于它们熔点的温度下共混溶,然后降温,HDPE首先凝固,此时仍然呈液态的石蜡则被束缚在凝固的HDPE所形成的空间中。也有报道采用胶囊化技术将相变材料封装在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壳体内制成相变材料微粒。由以上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都用高分子材料做基体,存在导热系数低的缺点,同时相变材料在发生固-液相变时,由于体积变化,长时间运行时将会导致高分子材料的破裂。相对而言,无机材料作为壳材(壁材)具有不释放有害气体、导热快、不燃和热稳定性高等的优势,故而,无机材料用于相变储能材料的包覆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提高储能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尖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还是在普通的厂房换热网络,制备高性能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成为提高储能效率和拓宽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新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相变焓高、热稳定性好、导热能力和封装性能好等优点,有效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液相泄漏的问题。其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控制,无需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所述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呈圆形颗粒状,粒径为200~300nm。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六胺加入到异丙醇中,在50~80℃以500~1250r/min的转速充分搅拌,形成十六胺浓度为0.2~1.0mol/L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为均一无色透明溶液;
(2)将硅源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调节pH值在7~10,在50~80℃以500~1250r/min的转速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其中,所述硅源与十六胺的摩尔比为(0.1~1.2):1
(3)将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500~125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其中,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每mol硅源对应0.2~4.5L去离子水;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40~80℃干燥,得到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能够使得十六胺均匀分散并充分溶于异丙醇中,并尽可能减少异丙醇的挥发。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丁酯或硅酸钠,优选为正硅酸乙酯。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使得硅源均匀分散在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使得十六胺和硅源在整个体系中呈均匀分散的状态,在后续水解形成溶胶-凝胶的过程中,有利于十六胺的被包覆,并且避免发生二氧化硅团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2)中,所述pH值调节采用质量百分数为25~28%的氨水或者浓度为10~12mol/L的盐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3)中,将所述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优选采取逐滴滴加的方式进行,以控制硅源的水解速度,避免出现团聚,促使形成均匀的硅溶胶,从而保持十六胺在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形式并在水解形成溶胶凝胶的过程中被包覆。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3)中,所述搅拌时间为5~24小时,以保证硅源的充分水解且又不会出现团聚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例中,步骤(4)中,所述干燥时间为24~96小时。
本发明中,首次合成了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其在常温下为结晶态,以二氧化硅作为无机基质载体,在测试范围内不发生相变。本发明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焓可达208J/g,相变温度为45~50℃,封装测试中没有发生十六胺渗透,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而且,经过100次循环,性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本发明方法中,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文献公开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合成中普遍采取的方法:先以硅源、乙醇和水合成硅溶胶,再向其中加入相变物质制得,而是在深入研究相变物质以及整个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以异丙醇为溶剂,先行配制十六胺-异丙醇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硅源,使得硅源和十六胺在体系中混合均匀,然后以缓慢滴加的方式将水加入其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在硅源水解形成二氧化硅三维网络结构的过程中,十六胺被充分均匀包覆,从而使得产物具有更高的相变焓。即,本发明方法中,二氧化硅三维网络结构的生成和十六胺的包覆是同时进行的,十六胺被包覆的量和分散程度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解决了十六胺难以被包覆的技术难题。
所得的复合材料呈圆形颗粒状,颗粒大小均一,粒径约为200~300nm,十六胺末端的铵根离子和带负电的SiO2三维网络结构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力,十六胺嵌入SiO2三维网络结构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在互穿网络结构中,十六胺分子或部分链段运动受到限制,即使在熔点以上,十六胺分子也不能摆脱SiO2三维网络的束缚而渗出,由此,交联结构的形成限制了十六胺的宏观流动,所以在十六胺熔融温度以上时,其整个分子链也不能自由运动导致材料宏观上仍然呈现固态,表现为固-固相变过程,可以作为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其相变焓高,储能性能好,工作介质十六胺封装良好,十六胺发生相变时储能材料在宏观上呈现固体的形态,有效防止十六胺的泄漏,性能稳定。
(2)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克服了十六胺难以被包覆的技术难题,并且实现将十六胺嵌入SiO2三维网络结构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以此来限制十六胺的宏观流动。
(3)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不需要加入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
(4)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简单易获得,实用性好,成本低,适合工业上大规模推广生产,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十六胺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DSC曲线图。
图6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图7为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图8为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的实施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量取8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7克(29.0m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15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量取1毫升(4.5mmo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中,测得pH值为7,然后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3)量取10毫升去离子水(H2O)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上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24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表征:
对最终产物进行IR测试,红外谱图参见图1。图1中,1077和799cm-1处是Si-O键的弯曲振动吸收峰,968cm-1处是Si-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3355cm-1处是N-H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960和2870cm-1处分别是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2920和2846cm-1分别是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最终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没有新的吸收峰产生,说明复合材料中没有新的基团生成,在制备过程中十六胺与二氧化硅仅仅是物理复合的关系,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因而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对最终产物及十六胺进行核磁共振氢谱(HNMR)检测,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2所示,由图2中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HDA@SiO2)及十六胺(HD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对比可知,十六胺中氢的化学位移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吸收强度略有降低,这是十六胺被二氧化硅包覆所致,即制备过程中十六胺与二氧化硅仅仅是物理复合的关系,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因而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综合上述,可以确定最终产物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对最终产物进行SEM测试,扫描电镜照片如图3a和图3b所示。对最终产物进行TEM测试,透射电镜照片如图4所示。从图3a和图3b的扫描电镜照片看,最终产物呈圆形颗粒状,粒径为200~300nm;图4的透射电镜照片中颜色较暗呈黑色的是十六胺,呈灰色的外层是二氧化硅外壳,根据图4中的分布状况,结合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十六胺被成功包裹到二氧化硅中。
产物的性能分析:
按照以下步骤对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
高纯氮气气氛下,试样量5~10mg,升温速率10℃/min,气流量为50mL/min,扫描温度范围从-10℃~110℃。采用美国TA公司的Q-1000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样品升温-降温过程中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先以10℃/min从-10℃~110℃,保持恒温3min,消除热历史;然后以10℃/min从110℃降温至-10℃(降温过程);再以10℃/min从-10℃升温至110℃(升温过程),分析测试降温过程和升温过程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
DSC曲线如图5所示,从DSC曲线可以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208.0669J/g,载体基质二氧化硅在测试范围内不发生相变。经历了100次循环后,DSC测试所得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该复合材料可用作相变储能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对最终产物进行封装性能分析:
称取5g制得的最终产物,平铺于干净的表面皿中,形成一薄层样品粉末,在100℃中放置1h,取出后在表面皿中表面未观察到有十六胺粘附,说明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形状保持能力,达到定形目的,即,所得最终产物十六胺/SiO2复合材料为十六胺/SiO2定形相变材料。
由此,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发现:
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值为208.0669J/g,纳米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封装性能。
对比例1
取1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80毫升乙醇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调节pH值为3.5,60℃下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90分钟,形成硅溶胶;将硅溶胶在80℃下烘烤约60分钟后,在80℃下干燥6小时,形成固体干凝胶。将7克十六胺(HDA)加入到干凝胶中,在60℃的温度下继续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90分钟,在80℃下干燥1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6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几乎为零。
对比例2
取1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80毫升异丙醇(IPA)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调节pH值为3.5,60℃下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90分钟,形成硅溶胶;将硅溶胶在80℃下烘烤约60分钟后,在80℃下干燥6小时,形成固体干凝胶。将7克十六胺(HDA)加入到干凝胶中,在60℃的温度下继续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90分钟,在80℃下干燥1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7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接近零。由图7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9.7423J/g。
对比例3
量取80毫升异丙醇(IPA)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7克十六胺(HDA)于混合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90分钟,形成混合溶液。
量取1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调节pH值为3.5,然后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8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接近零。由图8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6.3058J/g。
称取5g制得的上述最终产物粉末,平铺于干净的表面皿中,形成一薄层样品粉末,在100℃中放置1h,取出后在表面皿中观察到有少量十六胺粘附,说明十六胺发生了渗透。
实施例2
(1)量取6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20.7m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80℃,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量取1毫升(4.5mmo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中,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盐酸调节pH值为7,然后在温度为80℃,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3)量取15毫升去离子水(H2O)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上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温度为80℃,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5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48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测试表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也是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为159.3890J/g,并且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
实施例3
(1)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9克(37.3m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65℃,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量取1毫升(4.5mmo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质量百分数为28%)调节pH值为10,然后在温度为65℃,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3)量取20毫升去离子水(H2O)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上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温度为65℃,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24小时后,在温度为65℃的干燥箱中干燥96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测试表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也是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为178.8317J/g,并且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
实施例4
(1)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7克(29.0m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80℃,转速为125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量取1毫升(4.5mmo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质量百分数为28%)调节pH值为10,然后在温度为80℃,转速为12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3)量取5毫升去离子水(H2O)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上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温度为80℃,转速为125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后,在温度为80℃的干燥箱中干燥7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测试表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也是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为190.2073J/g,并且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
实施例5
(1)量取8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20.7mmol)十六胺(HDA)加入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65℃,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量取3毫升(13.4mmo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中,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盐酸调节pH值为7,然后在温度为65℃,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量取5毫升去离子水(H2O)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上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温度为65℃,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24小时,在温度为65℃的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测试表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也是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为173.7560 J/g,并且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
将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2~3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数据进行汇总和比较,如下表1所示(对比例1无明显相变峰,无法计算其焓值,故而在表1中未列出)。
表1: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性能数据
熔融峰温(℃) 熔融热焓(J/g) 结晶峰温(℃) 结晶热焓(J/g)
实施例1 49.99 208.0669 33.63 210.7291
对比例2 30.42 9.7423 25.38 9.1106
对比例3 29.80 6.3058 25.59 5.7243
实施例2 45.15 159.3890 34.91 145.6345
实施例3 45.97 178.8317 36.52 169.2774
实施例4 48.87 190.2073 35.03 191.2497
实施例5 47.06 173.7560 35.35 170.2886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实施例1~5),其相变焓显著高于各对比例。而且,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实施例1~5),在相转变过程中都呈现出固体到固体的转变,无液体出现,封装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被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9)

1.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呈圆形颗粒状,粒径为200~300n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六胺加入到异丙醇中,在50~80℃以500~1250r/min的转速搅拌,形成十六胺浓度为0.2~1.0mol/L的混合溶液;
(2)将硅源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调节pH值在7~10,在50~80℃以500~1250r/min的转速搅拌,得到混合液,其中,所述硅源与十六胺的摩尔比为(0.1~1.2):1
(3)将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在500~1250r/min的转速下搅拌,其中,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0.2~4.5L/摩尔硅源;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40~80℃干燥,得到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丁酯或硅酸钠。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所述去离子水逐滴滴加到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搅拌时间为5~24小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干燥时间为24~96小时。
CN201810769537.2A 2018-07-13 2018-07-13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753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9537.2A CN10875325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9537.2A CN10875325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3256A true CN108753256A (zh) 2018-11-06
CN108753256B CN108753256B (zh) 2020-06-30

Family

ID=6397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9537.2A Active CN10875325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325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1929A (zh) * 2018-07-13 2018-12-18 温州大学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8122A (zh) * 2018-12-18 2019-03-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核-壳”型介孔二氧化硅/有机相变材料复合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925A (zh) * 2019-05-21 2019-08-09 温州大学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54696A (zh) * 2020-05-20 2020-07-28 温州大学 十六胺/磷酸铝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521A (zh) * 2020-05-20 2020-08-11 温州大学 十六胺/羟基磷灰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43553A (zh) * 2021-12-01 2022-01-18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储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7935A1 (en) * 2004-04-08 2005-10-20 Kobato Polytechnologie B. V. Polymer composition contains a heat accumul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 coposition and product which includes such a composition
CN1995264A (zh) * 2006-12-06 2007-07-1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二氧化硅包覆相变储能材料微囊的制备方法
WO2014209235A1 (en) * 2013-06-26 2014-12-3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04449590A (zh) * 2014-12-05 2015-03-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9591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调温调湿性能的纳米级二元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0278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179A (zh) * 2017-01-03 2017-06-09 温州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7935A1 (en) * 2004-04-08 2005-10-20 Kobato Polytechnologie B. V. Polymer composition contains a heat accumul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 coposition and product which includes such a composition
CN1995264A (zh) * 2006-12-06 2007-07-1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二氧化硅包覆相变储能材料微囊的制备方法
WO2014209235A1 (en) * 2013-06-26 2014-12-3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04449590A (zh) * 2014-12-05 2015-03-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9591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调温调湿性能的纳米级二元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0278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179A (zh) * 2017-01-03 2017-06-09 温州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MAS HASL ET 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ENERGY PROCEDIA》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1929A (zh) * 2018-07-13 2018-12-18 温州大学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8122A (zh) * 2018-12-18 2019-03-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核-壳”型介孔二氧化硅/有机相变材料复合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8122B (zh) * 2018-12-18 2020-07-2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核-壳”型介孔二氧化硅/有机相变材料复合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925A (zh) * 2019-05-21 2019-08-09 温州大学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05925B (zh) * 2019-05-21 2020-11-13 温州大学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54696A (zh) * 2020-05-20 2020-07-28 温州大学 十六胺/磷酸铝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521A (zh) * 2020-05-20 2020-08-11 温州大学 十六胺/羟基磷灰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54696B (zh) * 2020-05-20 2021-02-26 温州大学 十六胺/磷酸铝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43553A (zh) * 2021-12-01 2022-01-18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储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43553B (zh) * 2021-12-01 2024-01-09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储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3256B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3256A (zh)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179B (zh)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Novel light–driven CF/PEG/SiO2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Liang 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butyl stearate a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by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in a polyurea system
Yuan et al. Novel slurry containing graphene oxide-graft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
Liu et al. RETRACTED: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form stable paraffin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capsulation
Liu et al. Novel network structural PEG/PAA/SiO2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strong shape stability for storing thermal energy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novel form-stabl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ased on polyethylene glycol/White Carbon Black assisted by super-ultrasound-assisted
Fang et al. Form‐stable Na2SO4· 10H2O‐Na2HPO4· 12H2O eutectic/hydrophilic fumed silica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low supercooling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mprovement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pric-stearic acid/White Carbon Black composite for thermal storage in building envelope
Li et al. Synthesis of shape-stabilized paraffin/silicon dioxide composites as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109868116A (zh) 一种强化传热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76550A (zh) 一种无机水合盐多孔碳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H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EG/Ba (OH) 2· 8 H2O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solar thermal storage
CN102040949B (zh)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xylated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high latent hea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
CN105038720A (zh) 一种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Man et al. Review on the thermal property enhancement of inorganic salt hydra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11059949B (zh) 一种新型强化复合相变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595253C (zh) 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92554A (zh) 一种适用于常温节能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517A (zh) 一种有机相变微胶囊、有机相变微胶囊复合散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Effects of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pe-stabl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ased on silica aerogel
Zhu et al. Preparation, encapsul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ernary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building envelope
Tan et al.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palmitic acid@ silica phase‐change microcapsules using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Assignee: Wenzhou Zhonglian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Wenzhou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etylamine / silica composite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