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1929A -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21929A CN109021929A CN201810769536.8A CN201810769536A CN109021929A CN 109021929 A CN109021929 A CN 109021929A CN 201810769536 A CN201810769536 A CN 201810769536A CN 109021929 A CN109021929 A CN 109021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phase
- cetylamine
- storage material
- base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09K5/063—Materials absorbing or liberating heat during crystallisation; Heat storag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焓高,并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封装效果,有效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液相泄漏的问题。该材料由以下方法制得:将十六胺加入异丙醇中混合得到溶液Ⅰ,将硅源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溶胶Ⅱ,将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溶胶Ⅱ中,搅拌均匀后干燥制得。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简单易得,克服了十六胺难以被包覆的技术难题,无需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愈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材料的节能和环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热能储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潜热储存是热能储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潜热储存,是指材料通过熔融或者凝固过程,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实现对热量的储存和释放,即,材料能够利用自身发生相态变化来实现能量的储存、转化和利用,这类材料称为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相变储能材料(PCM)用于潜热储存,不仅能够实现能量供应和需求一致性的目的,还能达到节能的要求,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制冷系统、恒温织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CM具有相变潜热大、腐蚀性小、无毒、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与显热相比,潜热储存的主要优点是随着储存和释放热量之间的较小温差而增加了更高的储存密度。
根据相变机理,可将相变储能材料分为固-固、固-气、液-气、固-液四类,其中固-液相变材料因其在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小、相变温度范围广、相变潜热大、稳定性好而成为近年来相变材料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出现液相,易发生泄漏,故需封装使用,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定形相变材料。定形相变材料是利用胶囊、多孔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等作为支撑将相变材料包容在一个个微小空间中,以保证相变时维持一定的形状。即,选择一种熔点较高的材料为基体,将相变材料分散其中,构成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这种材料在发生相变时,由于基体材料的支撑作用,虽然相变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但整个复合相变材料仍然维持在原固体状态。这类材料不需封装器具,减少了封装成本和封装难度,避免了材料泄漏的危险,增大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容器的传热热阻,有利于相变材料与传热流体间的换热。
基体与相变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变储能材料与基体的结合方法是制备高性能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关键。目前基体所用材料是以熔点较高的无机物或高分子材料为主,相变材料与基体的结合方法主要有胶囊化技术、大表面积微孔吸附以及高聚物交联等。例如: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石蜡为相变材料构成的新型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将这两种材料在高于它们熔点的温度下共混溶,然后降温,HDPE首先凝固,此时仍然呈液态的石蜡则被束缚在凝固的HDPE所形成的空间中。也有报道采用胶囊化技术将相变材料封装在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壳体内制成相变材料微粒。由以上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都用高分子材料做基体,存在导热系数低的缺点,同时相变材料在发生固-液相变时,由于体积变化,长时间运行时将会导致高分子材料的破裂。相对而言,无机材料作为壳材(壁材)具有不释放有害气体、导热快、不燃和热稳定性高等的优势,故而,无机材料用于相变储能材料的包覆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提高储能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尖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还是在普通的厂房换热网络,制备高性能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成为提高储能效率和拓宽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焓高,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封装效果,有效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液相泄漏的问题。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简单易得,克服了十六胺难以被包覆的技术难题,无需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
上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012~0.045mol十六胺加入20~60mL异丙醇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形成溶液Ⅰ,溶液Ⅰ为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将0.004~0.09mol硅源和5~20mL去离子水混合,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形成溶胶Ⅱ;
(3)将所述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40~8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02~0.045mol十六胺加入30~40mL异丙醇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形成溶液Ⅰ,溶液Ⅰ为均一无色透明混合溶液;
(2)将0.004~0.045mol硅源和5~15mL去离子水混合,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形成溶胶Ⅱ;
(3)将所述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充分搅拌;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50~8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优选为15~30分钟,采取优选的搅拌时间,既能够使得十六胺均匀分散并充分溶于异丙醇中,有利于在后续步骤中十六胺被包覆,也能尽可能减少异丙醇的挥发。
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的硅源优选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丁酯或硅酸钠,进一步优选为正硅酸乙酯。
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优选为0.5~24小时,采取优选的搅拌时间,既能够使得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充分反应,又能够避免溶液中发生团聚现象而影响后续对十六胺的包覆。
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优选采取逐滴滴加的方式进行,以控制溶液Ⅰ在体系中的瞬时浓度,有利于十六胺在硅溶胶中被均匀有效包覆。
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搅拌时间优选为6~12小时,能够使得十六胺在硅溶胶中充分有效包覆,又避免发生团聚。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干燥时间优选为24~96小时。
本发明中,首次合成了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物质十六胺在常温下为结晶态,二氧化硅作为无机基质载体,在测试范围内不发生相变。本发明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焓可达211J/g,相变温度为40~50℃,封装测试中没有发生十六胺渗透,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而且,经过100次循环,性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本发明方法中,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文献公开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合成中普遍采取的方法:先以硅源、乙醇和水合成硅溶胶,再向其中加入相变物质制得,而是在深入研究相变物质以及整个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以异丙醇为溶剂,先行配制十六胺-异丙醇混合溶液Ⅰ,再以缓慢滴加的方式将其加入到硅源和水混合配制的溶胶Ⅱ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当分散溶解在异丙醇中的十六胺以溶液的形式加入到硅溶胶中,能够均匀分散在硅溶胶的三维网络中,提高十六胺的被包覆量,从而提高焓值;且十六胺末端的铵根离子和带负电的SiO2三维网络结构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力,十六胺嵌入SiO2三维网络结构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在互穿网络结构中,十六胺分子或部分链段运动受到限制,即使在熔点以上,十六胺分子也不能摆脱SiO2三维网络的束缚而渗出,由此,交联结构的形成限制了十六胺的宏观流动,所以在十六胺熔融温度以上时,其整个分子链也不能自由运动,导致材料宏观上仍然呈现固态,表现为固-固相变过程,可以作为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以十六胺作为相变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其相变焓高,储能性能好,工作介质十六胺封装良好,十六胺发生相变时储能材料在宏观上呈现固体的形态,有效防止了十六胺的泄漏,性能稳定。
(2)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克服了十六胺难以被包覆的技术难题,并且实现将十六胺嵌入SiO2三维网络结构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以此来限制十六胺的宏观流动。
(3)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不需要加入任何表面活性剂即可成型。
(4)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简单易获得,实用性好,成本低,适合工业上大规模推广生产,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十六胺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DSC曲线图。
图6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图7为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图8为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的DSC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的实施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0.02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15分钟,形成均一无色透明的混合溶液Ⅰ。
分别量取10毫升(0.045mol)正硅酸乙酯(TEOS)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分钟,形成溶胶Ⅱ。
将溶液Ⅰ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溶胶Ⅱ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对最终产物进行IR测试,红外谱图参见图1。图1中,3336.87cm-1处有一尖锐的单峰,是N-H基团的伸缩振动峰,2965.14cm-1是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2896.20cm-1是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峰,2927.54cm-1是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2859.55cm-1是亚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051.06cm-1是Si-O键的振动吸收峰。可见,最终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没有新的吸收峰产生,说明复合材料中没有新的基团生成,在制备过程中,十六胺与二氧化硅仅仅是物理复合的关系,没有产生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对最终产物及十六胺进行核磁共振氢谱(HNMR)检测,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所示,由图2中最终产物(HDA@SiO2)及十六胺(HD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对比可知,十六胺中氢的化学位移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最终产物中吸收强度略有降低,是十六胺被二氧化硅包覆所致,这也说明制备过程中十六胺与二氧化硅仅仅是物理复合的关系,没有产生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综合上述IR以及HNMR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最终产物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对最终产物进行SEM测试,扫描电镜照片如图3a和图3b所示。对最终产物进行TEM测试,透射电镜照片如图4所示。从扫描电镜照片中可看出材料呈块状,透射电镜照片中颜色较暗呈黑色的是十六胺,呈灰色的外层是二氧化硅,根据图4中的分布状况,结合图3a和图3b,进而可以推断出块状材料是由小颗粒堆积形成的,十六胺被成功包裹到二氧化硅三维网状结构中。
产物的性能分析:
按照以下步骤对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
高纯氮气气氛下,试样量5~10mg,升温速率10℃/min,气流量为50mL/min,扫描温度范围从-10℃~110℃。采用美国TA公司的Q-1000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样品升温-降温过程中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先以10℃/min从-10℃~110℃,保持恒温3min,消除热历史;然后以10℃/min从110℃降温至-10℃(降温过程);再以10℃/min从-10℃升温至110℃(升温过程),分析测试降温过程和升温过程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
DSC曲线如图5所示,从DSC曲线可以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143.3391J/g,载体基质二氧化硅在测试范围内不发生相变。经历了100次循环后,DSC测试所得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该复合材料可用作相变储能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对最终产物进行封装性能分析:
称取5g制得的最终产物,平铺于干净的表面皿中,形成一薄层样品粉末,在100℃中放置1小时,取出后在表面皿中表面未观察到有十六胺粘附,说明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形状保持能力,达到定形目的。
由此,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发现:
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值为143.3391J/g,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其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封装性能。
对比例1
取10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40毫升乙醇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调节pH值为3.5,60℃下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90分钟,形成硅溶胶;将硅溶胶置于80℃下烘烤60分钟后,再在80℃下干燥6小时,形成固体干凝胶。将5克十六胺(HDA)加入到干凝胶中,在60℃的温度下继续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90分钟,在80℃下干燥1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6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几乎为零。
对比例2
取10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40毫升异丙醇(IPA)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并调节pH值为3.5,60℃下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90分钟,形成硅溶胶;将硅溶胶置于80℃下烘烤60分钟后,在80℃下干燥6小时,形成固体干凝胶。将5克十六胺(HDA)加入到干凝胶中,在60℃的温度下继续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90分钟,在80℃下干燥1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7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接近零。由图7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2.3602J/g。
对比例3
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十六胺(HDA)于混合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
量取10毫升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上述均一混合溶液中,然后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完全相同的步骤对上述最终产物进行DSC分析,DSC曲线如图8所示,该DSC测试表明: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变焓值极低。由图8计算得到产物的相变焓值为24.5251J/g。
称取5g制得的上述最终产物粉末,平铺于干净的表面皿中,形成一薄层样品粉末,在100℃中放置1h,取出后在表面皿中观察到有少量十六胺粘附,说明十六胺发生了渗透。
实施例2
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10克(0.04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均一无色透明的混合溶液Ⅰ。
分别量取5毫升(0.022mol)正硅酸乙酯(TEOS)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溶胶Ⅱ。
将溶液Ⅰ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溶胶Ⅱ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48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实施例2所得最终产物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值为154.8268J/g,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其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封装性能。
实施例3
量取3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0.02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均一无色透明的混合溶液Ⅰ。
分别量取1毫升(0.0045mol)正硅酸乙酯(TEOS)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溶胶Ⅱ。
将溶液Ⅰ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溶胶Ⅱ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72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实施例3所得最终产物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值为180.3229J/g,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其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封装性能。
实施例4
量取40毫升异丙醇(IPA)于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5克(0.02mol)十六胺(HDA)加入到异丙醇溶剂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均一无色透明的混合溶液Ⅰ。
分别量取3毫升(0.013mol)正硅酸乙酯(TEOS)和10毫升去离子水(H2O)于100毫升的烧杯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0min,形成溶胶Ⅱ。
将溶液Ⅰ按1滴/秒(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逐滴缓慢加入到溶胶Ⅱ中,在温度为50℃,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继续均匀搅拌12小时后,在温度为50℃的干燥箱中干燥96小时,得到最终产物。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实施例4所得最终产物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为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相变焓值为211.5980J/g,没有十六胺发生渗透,其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二氧化硅对十六胺起到了很好的定形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封装性能。
将上述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2~3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数据进行汇总和比较,如下表1所示(对比例1无明显相变峰,无法计算其焓值,故而在表1中未列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产物的材料性能数据
结晶峰温(℃) | 结晶热焓(J/g) | 熔融峰温(℃) | 熔融热焓(J/g) | |
实施例1 | 35.14 | 142.7274 | 47.49 | 143.3391 |
对比例2 | 27.48 | 1.6463 | 41.01 | 2.3602 |
对比例3 | 56.44 | 16.6027 | 67.03 | 24.5251 |
实施例2 | 32.24 | 151.4331 | 46.85 | 154.8268 |
实施例3 | 34.89 | 175.0649 | 47.94 | 180.3229 |
实施例4 | 32.66 | 207.3065 | 49.33 | 211.5980 |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实施例1~4),其相变焓显著高于各对比例。而且,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实施例1~4),在相转变过程中都呈现出固体到固体的转变,无液体出现,封装性能明显优于各对比例。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被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9)
1.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以十六胺为相变物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012~0.045mol十六胺加入20~60mL异丙醇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形成溶液Ⅰ;
(2)将0.004~0.09mol硅源和5~20mL去离子水混合,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形成溶胶Ⅱ;
(3)将所述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40~8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02~0.045mol十六胺加入30~40mL异丙醇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形成溶液Ⅰ;
(2)将0.004~0.045mol硅源和5~15mL去离子水混合,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形成溶胶Ⅱ;
(3)将所述溶液Ⅰ缓慢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在50~80℃下,在400~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在50~8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丁酯或硅酸钠。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0.5~24小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所述溶液Ⅰ逐滴加入到所述溶胶Ⅱ中。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搅拌时间为6~12小时。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干燥时间为24~96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69536.8A CN109021929B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69536.8A CN109021929B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21929A true CN109021929A (zh) | 2018-12-18 |
CN109021929B CN109021929B (zh) | 2020-06-30 |
Family
ID=6464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69536.8A Active CN109021929B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一种二氧化硅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2192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9021A (zh) * | 2012-10-23 | 2014-05-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囊壁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WO2014209235A1 (en) * | 2013-06-26 | 2014-12-31 |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
CN104449591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具有调温调湿性能的纳米级二元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30278A (zh) * | 2015-05-20 | 2015-08-12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53256A (zh) * | 2018-07-13 | 2018-11-06 | 温州大学 |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7-13 CN CN201810769536.8A patent/CN1090219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9021A (zh) * | 2012-10-23 | 2014-05-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囊壁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WO2014209235A1 (en) * | 2013-06-26 | 2014-12-31 |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
CN104449591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具有调温调湿性能的纳米级二元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30278A (zh) * | 2015-05-20 | 2015-08-12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53256A (zh) * | 2018-07-13 | 2018-11-06 | 温州大学 |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21929B (zh) | 2020-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53256A (zh) | 十六胺/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Peng et al. | Effect of fumed silica additive on supercooling, thermal reli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Na2HPO4· 12H2O as inorganic PCM | |
CN106811179B (zh) |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 |
Tang et al. | Light-heat convers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of PEG/SiO2 composite PCM by in situ Ti4O7 doping | |
Yuan et al. | Novel slurry containing graphene oxide-graft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 | |
Liu et al. | Preparation of graphite nanoparticles-modified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s and their dispersed slurry for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s | |
Zhang et al. | Preparation of hydrophobic lauric acid/SiO2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 |
Liang et al. | Microencapsulation of butyl stearate a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by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in a polyurea system | |
Mehrali et al. |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based on paraffin/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 |
Zhang et al. |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energy properties of paraffin/halloysite nanotube composite as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 |
Rathod et al. | Thermal stability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latent heat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 review | |
Tang et al. | Facile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s of PEG/SiO2 composite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 |
Fang et al. | Form‐stable Na2SO4· 10H2O‐Na2HPO4· 12H2O eutectic/hydrophilic fumed silica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low supercooling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mprovement | |
Zhang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novel form-stabl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ased on polyethylene glycol/White Carbon Black assisted by super-ultrasound-assisted | |
Li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pric-stearic acid/White Carbon Black composite for thermal storage in building envelope | |
Wang et al. | A hydrogel-like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high loading efficiency supported by a three dimensional metal–organic network | |
Liu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icro-sca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based on sodium acetate trihydrate for thermal storage | |
Bai et al. | Emerging PEG/VO2 du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 |
Zhang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dium sulfate pentahydrate/sodium pyrophospha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
Fang et al. |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form-stable palmitic acid/active aluminum oxide composites as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latent heat storage | |
Zhang et al.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xylated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high latent hea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 | |
Zho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Cl2· 6H2O/silica aerogel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 |
Li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auric acid-octadecanol/expanded graphite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 |
He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uric acid-myristic acid-based ternary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storage | |
CN106867470A (zh) | 一种四元混合熔盐储热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Assignee: Wenzhou Zhonglian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Wenzhou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ilica bas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103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