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9046A -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9046A
CN108749046A CN201810373275.8A CN201810373275A CN108749046A CN 108749046 A CN108749046 A CN 108749046A CN 201810373275 A CN201810373275 A CN 201810373275A CN 108749046 A CN108749046 A CN 108749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ler wheel
processing method
board
composite board
board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32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小雄
杜晓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enniao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enniao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enniao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enniao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32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490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49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7/00Use of polyvinylhalogen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7/12Use of polyvinylhalogen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containing fluorine
    • B29K2027/18PTFE, i.e. polytetrafluorethene, e.g. ePTFE, i.e. expanded polytetrafluoreth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本发明通过在复合板材设置扩散层,并在扩散层打孔的方式,达到了传统网版丝印在板材涂布油墨的相同效果,同时工序更少,更加环保,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透明材质做成的灯罩,都是用透明塑料注塑出厚度比较薄的灯罩或者是玻璃灯罩,为了使照出来的光线比较均匀、柔和,和避免看到灯罩内的光源或元器件,人们往往会在灯罩的内表面喷上遮光层或在注塑时直接形成出磨砂层。当前的这种透明材质的灯罩,在亮灯时,在灯罩上只呈现出灯珠本身的发光颜色或喷涂层材料的颜色,其光照效果比较单一、普通,当人们不管是从灯罩正面还是侧面看,都是一样的灯光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灯罩的光照效果,通过丝印的技术在灯罩表面增加涂层,以使灯罩具有不同的光照效果。一般是先在挤出机形成板材,再通过网版丝印在板材表面涂布油墨形成涂层,但这种方法工序较多,同时使用油墨成本较高,不够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复合板材设置扩散层,并在扩散层打孔的方式,达到了传统网版丝印在板材涂布油墨的相同效果,同时工序更少,更加环保,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滚轮机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混料部、成型部,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圆形、矩形、棱形、椭圆形、三角形中的任一种结构。可依据不同的设计,在板材上形成圆形、矩形、棱形、椭圆形、三角形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4-12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本发明采用的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其中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PSAf/PTFE复合材料)的长期使用温度均高于250℃,芳砜纶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纤维通过对基体的增强作用,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纤维含量越高,对基体的增强效果越显著,而增加纤维长度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进而提高材料的耐磨性。特别的,所述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本发明中,利用混料机构成型复合板材,由于刚成型的板材未冷却,硬度较低,将刚成型的板材送入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之间,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压辊件向下,压辊件在复合板材一侧的扩散层转动,在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接触的位置由于压杆部具有受力点会形成开孔,同时可以依据板材的特性,升降机构的高度,控制压杆部与板材之间的力的作用的大小,在板材上形成全孔或半孔,待板材冷却后即可成型。特别的,本发明可以在扩散层一层或扩散层和透明层两层形成全孔或半孔的结构。
本发明将板材的成型与打孔工序一体连接,极大的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采用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配合的方式进行打孔,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机械冲压的缺点,同时能够依据板材的材料特性进行不同深度的打孔,可在复合板材的扩散层上打出细致均匀,具有不同形状的全孔或者半孔,达到不同的光照效果,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复合板材设置扩散层,并在扩散层打孔的方式,达到了传统网版丝印在板材涂布油墨的相同效果,同时工序更少,更加环保,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加工的复合板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1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7;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71和透明层72,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滚轮机构3、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5,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51;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31,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部41、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44,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5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第一进料部11、第二进料部12、混料部13、成型部14,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进料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1,所述第二进料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51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32,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3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6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
本发明中,利用混料机构成型复合板材,由于刚成型的板材未冷却,硬度较低,将刚成型的板材送入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之间,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压辊件向下,压辊件在复合板材一侧的扩散层转动,在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接触的位置由于压杆部具有受力点会形成开孔,同时可以依据板材的特性,升降机构的高度,控制压杆部与板材之间的力的作用的大小,在板材上形成全孔或半孔,待板材冷却后即可成型。
本发明将板材的成型与打孔工序一体连接,极大的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采用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配合的方式进行打孔,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机械冲压的缺点,同时能够依据板材的材料特性进行不同深度的打孔,可在复合板材的扩散层上打出细致均匀,具有不同形状的全孔或者半孔,达到不同的光照效果,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1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7;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71和透明层72,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滚轮机构3、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5,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51;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31,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部41、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44,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5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第一进料部11、第二进料部12、混料部13、成型部14,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进料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1,所述第二进料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51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32,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3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4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1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7;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71和透明层72,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滚轮机构3、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5,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51;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31,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部41、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44,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5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第一进料部11、第二进料部12、混料部13、成型部14,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进料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1,所述第二进料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51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棱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32,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3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8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
实施例4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1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7;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71和透明层72,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滚轮机构3、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5,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51;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31,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部41、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44,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5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第一进料部11、第二进料部12、混料部13、成型部14,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进料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1,所述第二进料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51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32,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3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12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
实施例5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1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7;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71和透明层72,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滚轮机构3、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5,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51;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31,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部41、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44,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5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第一进料部11、第二进料部12、混料部13、成型部14,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15。所述第一进料部设有第一进料口111,所述第二进料部设有第二进料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部51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32,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3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10个。可通过固定加工件数量的设置,在滚轮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固定加工件与压辊件接触的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传送机构的进料速度,可在板材上控制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加工件表面设有阻力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层为芳砜纶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层。通过阻力层的设置,可避免在打孔的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打孔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不同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构中,通过成型机构获得复合板材结构;
S2.将复合板材送入打孔装置中,在复合板材的一侧形成通孔;
S3.通过压合机构将复合板材进一步的压合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材包括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位于扩散层的中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为不透光的扩散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滚轮机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压辊件,所述压辊件表面对称设有压杆部;所述混料机构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混料机构的出料口后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方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内对称设有固定加工件,所述压辊件与固定加工件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轴设于压辊件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固定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后方设有第二传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混料部、成型部,所述第一进料部、第二进料部分别与混料部连接,所述混料部连接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部的末端的水平截面为圆形、矩形、棱形、椭圆形、三角形中的任一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之间对称平行设置有固定加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加工件的数量为4-12个。
CN201810373275.8A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87490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75.8A CN108749046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75.8A CN108749046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9046A true CN108749046A (zh) 2018-11-06

Family

ID=64011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3275.8A Pending CN108749046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4904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3541A (en) * 2006-11-21 2008-06-01 Pontex Polyblend Co Ltd High-divergence ultra-slim light guide pl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545987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扩散板
CN102878531A (zh) * 2012-09-13 2013-01-16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变色扩散结构
CN10335851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林世平 五层熔融共挤纤维增强塑料板材的制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4398473U (zh) * 2014-12-31 2015-06-17 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的打孔装置
CN206469206U (zh) * 2017-03-02 2017-09-05 吴明春 一种仿真叠影灯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3541A (en) * 2006-11-21 2008-06-01 Pontex Polyblend Co Ltd High-divergence ultra-slim light guide pl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545987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扩散板
CN10335851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林世平 五层熔融共挤纤维增强塑料板材的制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78531A (zh) * 2012-09-13 2013-01-16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变色扩散结构
CN204398473U (zh) * 2014-12-31 2015-06-17 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的打孔装置
CN206469206U (zh) * 2017-03-02 2017-09-05 吴明春 一种仿真叠影灯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4342B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外壳、显示组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1302115Y (zh) 一种led日光灯
CN103872227B (zh) 一种360度发光的led灯丝光源的制造方法
CN204925440U (zh) 导光板及其生产装置
CN105300022B (zh) 用于冰箱内部照明或发光装饰的灯板
CN201204213Y (zh) 芯片型led
CN108749046A (zh) 一种新型板材的加工方法
CN206818903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CN103857092A (zh) 一种el冷光片制作方法
CN208110085U (zh) 一种直下式玻璃扩散板结构
CN204577027U (zh) 一种带金属膜的广告标识牌
CN202613324U (zh) 导光扩散板及具有该导光扩散板的led平面光源
CN112659658A (zh) 一种低维卡高拉伸聚碳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7408620U (zh) 一种双面凸球点的导光板
CN206502773U (zh) 电致发光复合涂料膜
CN206096705U (zh) 一种新型超窄边框背光源
CN206932472U (zh) 一种led基板用白色覆盖膜及使用该白色覆盖膜的led基板
CN206920643U (zh) 一种新型导光板
CN206222025U (zh) 一种新型led路灯模组
CN204577028U (zh) 一种可透光标识牌
CN207496156U (zh) 一种钢化玻璃屏幕保护片
CN208148660U (zh) 加强型装饰吊顶板
CN108995197A (zh) 一种有效提高背光源辉度及改善热点的导光板制作工艺
CN207214004U (zh) 触摸式发光工艺玻璃
CN215152742U (zh) 一种高强度的复合pc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0 No. 309 Longsheng Third Road, Daya Bay West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2 Workshop)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Silly Bird First Flying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No. 309 Longsheng Third Road, Daya Bay West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2 Workshop)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BENNIAO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