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PVC膜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氯乙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PVC膜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PVC膜在加工过程中,因其易变形,在加工期间出现褶皱、边缘弯曲以及表面粗糙等问题;但是现有的加工工序无法在加工过程中解决同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对PVC膜需进行多次加工,造成加工成本高,加工耗时长。
加工过程中会采用冷却辊对PVC膜进行降温处理,但传统的冷却辊内的水体在内外侧之间基本不会发生流动,进而使得外侧的水温容易升温,但内部的水均未升温,不仅冷却效果较差,也较为浪费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冷却效果好的加工PVC膜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PVC膜的系统,包括送料装置、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及用于对加热后的PVC膜降温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冷却机构及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机构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机构上的冷却件、设于所述冷却件上的入液开口及加液部件;所述冷却件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内转动件,该内转动件与外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一冷却腔;所述转动件可相对外壳体转动。本发明通过将冷却件设置为外壳体和内转动件,减小了冷却件内容纳的水量,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且由于内转动件可相对外壳体转动,进而使得冷却件内的水能够在传送PVC膜的过程中被搅动,进而冷却腔内外侧的水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对流,避免外侧的水温度升高过快,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温度上,实现对PVC膜的良好冷却;
其次,设置送料装置可自动将待加工的PVC膜送入至加工工序中,而且无需人工送料,提高了送料的效率,保障送料的进度;设置加热装置可便于对PVC膜进行加热,避免PVC膜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褶皱;而加湿装置则可在PVC膜加热之后对其进行加湿,提高PVC膜的湿度,避免因PVC膜太干燥而弯曲变形;设置冷却装置则可在加湿之后对PVC膜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避免后续加工过程中因PVC膜的温度高而造成表面膜表面粗糙,提高生产出的PVC膜的品质;而加液部件可向冷却部件当中添加冷却液,无需人工加液,同时该方式还可便于实现冷却部件当中的液体流通,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第一送料机构和与第一送料机构相配合的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间供PVC膜穿过的送料间距;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配合,可夹紧PVC膜,使PVC膜随着第一送料机构转动而向前运动。
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转动件和套设于转动件上的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转动件止转连接;设置转动件可自动转动,从而带动压辊一同转动,该转动过程中可将PVC膜向前推进,使PVC膜运动速率恒定,且转动件与压辊止转连接,可避免压辊相对转动件发生打滑。
所述压辊上设有一形变层,该形变层上等间距隔设有多个弧形凸部;设置形变层可在压辊工作时发生形变,从而保持压辊对PVC膜压紧,避免PVC膜相对压辊发生打滑;设置弧形凸部可增大压辊对PVC膜的压力,进一步的保障压辊运输PVC膜的效率。
所述内转动件外表面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有多个搅拌桨;通过搅拌桨的设置进一步增强冷却腔内的水体对流情况,提高对PVC膜的冷却效果。
所述内转动件端部设有凹部,所述外壳体内设有与该凹部相配合的连接凸部。
所述加液部件与所述冷却部件通过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本发明设置冷却机构可对PVC膜进行冷却处理,加快对PVC膜降温处理的效果,避免PVC膜快速干燥而造成PVC膜卷曲;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冷却机构旋转可提高冷却机构的冷却效率,冷却部件可便于在该冷却部件当中填充冷却液,提高冷却效果;加液部件可向冷却部件当中添加冷却液,无需人工加液,同时该方式还可便于实现冷却部件当中的液体流通,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加液部件包括用于向冷却件通入液体的加液件,该加液件部分穿过所述入液开口;设置加液件可向冷却件当中加入冷却液,加液夹部分穿入至入液开口当中,使冷却液全部都进入冷却件当中,避免冷却液浪费。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置送料装置可自动将待加工的PVC膜送入至加工工序中,提高了送料的效率;内转动件可相对外壳体转动,进而使得冷却件内的水能够在传送PVC膜的过程中被搅动,进而冷却腔内外侧的水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对流,避免外侧的水温度升高过快,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温度上,实现对PVC膜的良好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送料机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图7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8所示,一种加工PVC膜的系统,包括送料装置7、加热装置8、加湿装置9及冷却装置6;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8包括箱体81和加热部件82;加热部件82设在箱体81内;所述加热部件82包括第一加热件821和第二加热件822,所述的第一加热件821由一金属管、套设在金属管上橡胶套及螺旋设在金属管内部的电阻丝组成,通过电阻丝发热,从而热量传递至金属管壁上,然后经金属管传递至橡胶套上;所述的第二加热件822和第一加热件821的构成相同;该第二加热件822设在第一加热件821的正下方,且两加热件之间留有供PVC膜穿过的活动间距;所述的加湿装置9为外层包裹有海绵层的金属辊,该金属辊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在海绵层上具有水,从而加湿装置9在电机驱动下转动与聚乙烯膜接触对聚乙烯膜进行加湿。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料装置7包括第一送料机构71和第二送料机构72,所述第一送料机构71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2间供PVC膜穿过的送料间距73;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送料机构71包括转动件711和压辊712,所述的转动件711为一金属杆,该转动件711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所述的压辊712为塑料套,该压辊712套设在所述转动件711上,并且所述的转动件711上设有止转凸部713,所述的压辊712上设有止转凹部714,所述的止转凸部713穿入至止转凹部714内从而实现压辊712与转动件711止转连接;所述的压辊712上设有一形变层715,该形变层715为一层橡胶,在形变层715上设置了多个弧形凸部716,该该弧形凸部716与形变层715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送料机构72为一橡胶制成的橡胶辊,该橡胶辊可随着第一送料机构71转动一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冷却机构2及驱动机构3,其中所述的支撑机构1为一金属架,所述的冷却机构2和驱动机构4分别设在该支撑机构1上;所述的驱动机构4为电机,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冷却机构2包括冷却部件21和加液部件22,在对PVC膜加工过程中,PVC膜通过与冷却部件21接触,PVC膜上的热量被冷却部件21吸收掉,从而实现PVC膜温度降低;具体的,所述的冷却部件21包括冷却件211、入液开口212及出液开口219,所述冷却件211包括金属的中空筒状的外壳体2112和设于外壳体内的内转动件2113,该内转动件2113为金属制成的柱形辊,该内转动件2112外表面与外壳体2112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一冷却腔2114;冷却液进入至冷却腔2114中临时存储,然后PVC膜与冷却件211的外壁接触,温度传递至冷却液中,从而实现PVC膜快速降温。
具体的,所述内转动件211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了柱形的凹部51,所述外壳体211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柱形的连接凸部52,该连接凸部52可穿入至所述凹部内,且可先对凹部转动,进而实现转动件2113可相对外壳体2112转动;作为优选,连接凸部52与凹部51之间设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内转动件2112外表面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有多个搅拌桨2115;所述入液开口212设置在左侧位置的连接凸部52上,且与冷却腔2114相连通,冷却液从入液开口212中进入冷却腔2114中;所述的出液开口219设在右侧的连接凸部52上,冷却腔2114内的冷却液从出液开口219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液部件22包括加液件221,所述的加液件221为一与水泵连接的金属管道;所述的出液开口219处连接有一金属管道,当加液件221中的冷却液送入至冷却腔2114之后,原冷却腔2114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开口219处的金属管道排出,从而实现了冷却腔2114内的冷却液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部件31和防脱部件32,所述的固定部件31包括固定件311,该固定件311为圆形金属块,该固定件311的中间为圆形通孔,固定件311穿入至所述加液件221当中并与加液件221的外壁无缝焊接;设置固定件固定在加液件上,可通过对固定件实现固定而实现对加液件进行固定,保持加液件悬浮于入液口当中,避免加液件影响冷却液转动;在所述的加液件221端部穿过入液开口进入至冷却腔2114内时,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与冷却件211侧壁相接触限制了加液件221持续进入至冷却腔2114内;所述的防脱部件32包括防脱件321和密封件322,所述的防脱件321为一直径大于固定件311的圆形金属片,该防脱件321活动套设在加液件221上,在所述加液件221从入液开口212穿入冷却腔2114内后,将防脱件321通过螺钉固定在冷却件211的侧壁上,在固定完成之后,所述的密封件322被夹在防脱件321和冷却件211侧壁之间,该密封件322为一橡胶块;同时在防脱件321安装完成之后,固定件311位于防脱件321与冷却件211侧壁之间,从而防脱件321有效的限制了固定件311向外脱落;防脱件可对固定件实现限位,保障固定件所处的位置恒定不晃动;将密封件设在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之间,可在固定件固定在冷却件侧壁上时,对固定件与冷却件的侧壁进行密封,提高密封性能。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固定件311固定,所述的冷却件211侧壁中间设有第一凹部291和第二凹部292,所述的第一凹部291设在第二凹部292中间,所述的固定件311位于第一凹部291内,所述的防脱件321位于第二凹部292内,所述第一凹部291便于安装固定件311时对固定件311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凹部281便于安装防脱件321时对防脱件321进行定位,第一凹部291和第二凹部292的设置可提高安装效率。
为了固定件311与冷却件211侧壁接触造成磨损,在所述的冷却件211侧壁上设有第一防漏凹部201,该第一防漏凹部201为一圈凹环,所述的第一防漏凹部201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面203和与第一倾斜面203对称设置的第二倾斜面204,在第一倾斜面203和第二倾斜面204上分别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08,该凸起部208为弧形设置;在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301,该第一定位部301为一圈凹环,在该第一定位部301上嵌有一第一耐磨件401,该第一耐磨件401为一圈耐磨塑料制成,所述的第一耐磨件401卡入至第一防漏凹部201内,且第一耐磨件401的端部与第一防漏凹部201的上的第一倾斜面203和第二倾斜面204相接触,在该连接方式下,第一耐磨件401的菱角卡在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因此连在冷却件211转动下,固定件311和第一耐磨件401保持静止不动;以冷却件211为静止参照物的情况下,第一耐磨件401的菱角部分沿着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的缝隙相对冷却件211滑动;设置第一防落凹部可对第一耐磨件进行定位,使得第一耐磨件在相对第一防漏凹部转动时,第一耐磨件转动平稳,不会从第一防漏凹部当中脱落;该设置方式可提高装置的稳性和密封性;同样的,设置第二防漏凹部可对第二耐磨件进行定位,保持第二耐磨件与防脱件配合稳定。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防脱件321侧壁上设有第二防漏凹部402,该第二防漏凹部402为一圈凹环,所述的第二防漏凹部402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三倾斜面205和与第三倾斜面205对称设置的第四倾斜面,在第三倾斜面205和第四倾斜面上分别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08,该凸起部208与第一防漏凹部401上的凸起部相同;在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302,该第二定位部302为一圈凹环,在该第二定位部302上嵌有一第二耐磨件402,该第二耐磨件402为一圈耐磨塑料制成,所述的第二耐磨件402卡入至第二防漏凹部402内,且第二耐磨件402的端部与第二防漏凹部402的上的第三倾斜面205和第四倾斜面206相接触,在该连接方式下,第二耐磨件402的菱角卡在两凸起部208之间,因此防脱件321随着冷却件211共同转动下,固定件311和第二耐磨件402保持静止不动,以冷却件211为静止参照物下,第二耐磨件402的菱角部分沿着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的缝隙相对冷却件211滑动;设置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既可避免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固定件与防脱件侧壁之间直接接触,避免固定件与冷却件、防脱件发生磨损,提高装置使用寿命,设置第一耐磨件可实现对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之间的第一次密封,避免冷却件内的液体泄漏出,设置第二耐磨件可实现固定件与防脱件间的密封,实现二次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件311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机构1上,该活动连接为冷却件31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体积较大的轴承,轴承的内环向外延伸之后和冷却件311的侧壁焊接在一起,轴承的外环和支撑机构1焊接在一起,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易就可实现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便于驱动机构4驱动冷却件311旋转,在所述的冷却件311端部上设有一圈齿环,所述的驱动机构4上设有齿轮,通过齿轮旋转环带动所述的冷却件311旋转,该实施方式为常规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