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4119A -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4119A
CN108734119A CN201810456680.6A CN201810456680A CN108734119A CN 108734119 A CN108734119 A CN 108734119A CN 201810456680 A CN201810456680 A CN 201810456680A CN 108734119 A CN108734119 A CN 108734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ensing element
display module
under
work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66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凯
何宗文
朱华胜
张克成
赵红超
何光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566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4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4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4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屏支架和屏下感应元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屏支架相对设置,所述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屏支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能够经由所述显示屏感应外部信息,并且由于屏下感应元件设置在屏支架上,因此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和维修都不需要频繁拆卸显示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便于屏下感应元件的维修和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设备的占屏比要求也越来越高。屏下传感器技术,将电子设备的功能组件设置于显示屏下,避免功能组件占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占屏比。
现有技术的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方案中,将屏下感应元件直接与显示屏的非显示面贴合成整体器件,再将贴合后的显示屏固定到屏支架上。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和拆卸都要依赖于显示屏,导致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较差,不易维修或者拆卸。
可见,现有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案存在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案存在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灵活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屏支架和屏下感应元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屏支架相对设置,所述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屏支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模组的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并将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就能够经由所述显示屏感应外部信息,实现屏下感应功能。本实施例中,由于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而不需要依赖于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和维修都不需要频繁拆卸显示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便于屏下感应元件的维修和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屏100、屏支架200和屏下感应元件300;
所述显示屏100与所述屏支架200相对设置,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所述屏支架200,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朝向所述显示屏100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屏支架200为基本的支撑部件,为显示屏100和屏下感应元件300提供固定支撑。显示屏100为显示模组10的基本功能部件,实现显示模组10的显示功能。
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110和非显示面120,显示面110用于执行显示模组10的显示功能,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屏100与屏支架200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将显示屏100的非显示面120贴合到屏支架200上,依赖屏支架200实现固定装配。
屏下感应元件300为显示模组10的附属功能部件,用于经由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显示模组10进行装配时,将显示屏100贴合于屏支架200固定,且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屏支架200上,并使得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朝向显示屏100设置,即为将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信息感应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屏100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300的装配、维修和拆卸依赖于屏支架200而非显示屏100,提高了屏下感应元件300的装配灵活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用于感应显示屏100外部的光信息的光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显示屏100外部的声信息的声感应元件等。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可以为屏下光感应元件;
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的工作区310能够经由所述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感应元件300为屏下光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显示屏100外部的光信息。具体的,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可以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元件、屏下光敏传感器、屏下红外传感器、屏下摄像头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的,若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为屏下指纹识别元件,则屏下指纹识别元件的工作区能够感应到在显示屏100的指纹识别区域输入的指纹信息,并能够通过识别该指纹信息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中,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屏支架200,且将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朝向显示屏100,以使得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能够经由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
具体的,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将屏支架200的部分结构向远离显示屏100的一侧凹陷的方式设置容纳凹槽,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显示屏100与屏支架200之间的容纳凹槽内,且将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朝向显示屏100设置,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远离工作区310的一侧固定到屏支架200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屏下感应元件300也可以设置到屏支架200远离显示屏100的一侧,不作限定。
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屏支架200上,因此屏下感应元件300的拆卸和装配都不依赖于显示屏100,可以避免装配和维修屏下感应元件300时,频繁拆卸显示屏100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显示屏100的折损率。由于屏下感应元件300没有直接贴合到显示屏100上,这样,显示屏100对应屏下感应元件300的位置就不会产生暗影,即可有效避免显示屏100的暗影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将显示模组的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并将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就能够经由所述显示屏感应外部信息,实现屏下感应功能。本实施例中,由于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而不需要依赖于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和维修都不需要频繁拆卸显示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为光感应元件,考虑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属性,则需要保证光感应元件的工作区310与对应显示屏100区域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为直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若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200朝向显示屏100的一侧,且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的工作区310直接朝向显示屏100设置,那就不需要另外开设光传输通道。如图3所示,若所述屏下光感应元件与所述显示屏100之间还包括电路板400及其附属结构,则需要在该电路板400及其附属结构对应屏下光感应元件的工作区310的位置开设光传输通道,即为所述第二通道410。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为光感应元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可以设置于所述屏支架2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的一侧;
所述屏支架200对应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道210。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屏下感应元件300为光感应元件,且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屏支架2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的一侧。这样,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与显示屏100之间存在所述屏支架200,阻挡了屏下感应元件300与显示屏100之间的直线光传输通道。在屏支架200上对应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位置开设第一通道210,则该第一通道210可以连通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和显示屏100,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到显示屏100之间的直线光传输通道,以使得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通道210和所述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400,所述电路板400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00与所述屏支架200之间;
所述电路板400对应所述工作区31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道410;
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通道210、所述第二通道410和所述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考虑到实际装配过程中,显示屏100的电路板400一般贴合于显示屏100,且设置于显示屏100与屏支架200之间,因此电路板400也会阻挡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到显示屏100之间的光传输路线。因此,在所述电路板400上对应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位置,开设通道,设为第二通道410,并使得所述第一通道210和所述第二通道410均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对准,以使得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能够依次经由所述第一通道210、所述第二通道410和所述显示屏100感应外部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显示屏100与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之间的直线路径上还包括其他元器件,则可以将该其他元器件移位到直线路径之外,或者在该其他与器件上开设对应工作区310的通道,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与显示屏100之间的光传输路径最短,光感应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与从所述第一通道210指向所述工作区310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如图中S1所示);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2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工作区的宽度,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与从所述第二通道410指向所述工作区310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如图中S2所示);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工作区的宽度,且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宽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设定与从第一通道210指向所述工作区310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屏支架200上开设的第一通道210的宽度,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宽度,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能穿过所述第一通道进行光信号感应。此外,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还需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整体的宽度,以避免较大开孔影响屏支架200的正常支撑作用,以及屏下感应元件300与屏支架200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设定与从第二通道410指向所述工作区310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电路板400上开设的第二通道410的宽度,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310的宽度,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工作区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光信号感应。此外,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还需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整体的宽度,以避免较大开孔影响电路板的正常走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置该第一通道210的宽度和第二通道410的宽度等于工作区310的宽度,或者略大于工作区310的宽度。相较于直接在显示屏100邻接的电路板400及其附属结构上开设与屏下感应元件300及其附属固定件的总宽度对应的容纳通道的方案,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电路板400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开孔尺寸。
这样,既能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与显示屏100之间的直线光传输通道,又能避免较大开孔影响屏支架200的正常支撑功能以及电路板400的正常走线,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10的装配灵活性。
显示模组10的屏支架200、显示屏100与屏下感应元件30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将结合具体附图解释多种可能实施方式。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可以通过胶粘层与所述屏支架200贴合连接。
屏下感应元件300设置于屏支架200远离显示屏100的一侧,可以通过胶粘层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贴合到屏支架200上,定义该胶粘层为第一胶粘层320。在屏下感应元件300与屏支架200的贴合面上,除了工作区310的位置,涂覆胶粘层,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贴合到屏支架200上。
用于连接屏下感应元件300的第一胶粘层320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一胶粘层320可以为防尘背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通过所述防尘背胶固定到所述屏支架200上;或者
所述第一胶粘层320可以为防尘泡棉,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通过防尘泡棉固定到所述屏支架200上。
通过防尘背胶或者防尘泡棉,将屏下感应元件300贴合到屏支架200上。既能实现屏下感应元件300与屏支架200的贴合面之间的固定连接,且能达到较好的防尘效果,优化保护屏下感应元件300的信息感应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板400通过屏泡棉420贴合到所述显示屏100的非显示面120。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0与显示屏100之间通过屏泡棉420贴合固定,实现固定连接,且能达到保护缓冲效果。在电路板400上开设光第二通道410时,在所贴合的泡棉上开设同样尺寸的通道,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与显示屏100之间的直线光传输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路板400还可以通过第二胶粘层430与所述屏支架20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0与屏支架200之间通过第二胶粘层430贴合固定,以实现电路板400到屏支架200的贴合固定。在电路板400上开设第二通道410时,在所贴合的第二胶粘层430上也开设同样尺寸的通道,以保证屏下感应元件300与显示屏100之间的直线光传输通道。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屏支架200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边缘的限位部220。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在屏支架200远离显示屏100的侧面上,位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的外侧边缘的位置,即围合屏下感应元件300的位置设置限位部220,用于限制屏下感应元件300在屏支架200上的移动,进一步提高屏下感应元件300的装配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屏下感应元件300还设置有延伸部230,所述延伸部230与所述限位部220搭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在屏下感应元件300的边缘设置延伸部230,并将延伸部230搭接到屏下感应元件300外侧的限位部上。此外,还可以通过螺栓240固定到屏支架200上的限位部上,进一步将屏下感应元件300固定到屏支架200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屏下感应元件300到屏支架200的固定方案也可以为卡扣等结构,其他能实现将屏下感应元件300固定到屏支架200的固定方案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图1至图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任何具有包含屏下感应元件的显示模组的设备,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显示模组的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并将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就能够经由所述显示屏感应外部信息,实现屏下感应功能。本实施例中,由于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屏支架上,而不需要依赖于显示屏设置。这样,屏下感应元件的装配和维修都不需要频繁拆卸显示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装配灵活性,便于屏下感应元件的维修和装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屏支架和屏下感应元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屏支架相对设置,所述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屏支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为光感应元件,所述屏下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屏支架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所述屏支架对应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工作区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屏支架之间;
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工作区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与从所述第一通道指向所述工作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工作区的宽度,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与从所述第二通道指向所述工作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工作区的宽度,且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元件、屏下光敏传感器、屏下红外传感器、屏下摄像头、屏下闪光灯中的至少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支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的边缘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限位部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感应元件通过胶粘层与所述屏支架贴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为防尘背胶或防尘泡棉。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810456680.6A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734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6680.6A CN108734119A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6680.6A CN108734119A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4119A true CN108734119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3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6680.6A Pending CN108734119A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411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5681A (zh) * 2018-12-27 2019-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474997A (zh) * 2019-07-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599905A (zh) * 2019-08-29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677982A (zh) * 2019-10-31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90522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
WO2021003842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模组
US11232317B2 (en) 2018-12-29 2022-01-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23194A (zh) * 2021-11-11 2022-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917763B2 (en) 2018-12-13 2024-02-2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7899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Peter Sleema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CN105072218A (zh) * 2014-12-19 2015-1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5302359A (zh) * 2015-07-13 2016-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移动电子产品
CN106200056A (zh) * 2016-08-28 2016-12-07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354325A (zh) * 2016-09-06 2017-01-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终端
CN107170384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7193412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70300736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70364188A1 (en) * 2014-11-12 2017-12-21 Crucialte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apable of image scanning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796885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323207A (zh) * 2018-02-06 2018-07-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7899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Peter Sleema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US20170364188A1 (en) * 2014-11-12 2017-12-21 Crucialte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apable of image scanning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072218A (zh) * 2014-12-19 2015-1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5302359A (zh) * 2015-07-13 2016-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移动电子产品
US20170300736A1 (en) * 2016-04-19 2017-10-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8008778A (zh) * 2016-04-19 2018-05-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指纹验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6200056A (zh) * 2016-08-28 2016-12-07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354325A (zh) * 2016-09-06 2017-01-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终端
CN107170384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7193412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6885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323207A (zh) * 2018-02-06 2018-07-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0522B (zh) * 2018-12-10 2022-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
CN111290522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
US11917763B2 (en) 2018-12-13 2024-02-2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25681B (zh) * 2018-12-27 2022-01-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25681A (zh) * 2018-12-27 2019-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232317B2 (en) 2018-12-29 2022-01-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03842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模组
WO2021018192A1 (zh) * 2019-07-30 2021-0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474997A (zh) * 2019-07-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599905A (zh) * 2019-08-29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677982A (zh) * 2019-10-31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3194A (zh) * 2021-11-11 2022-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83111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4119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US879772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ith outer glass surfaces
CN107958237A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7065440A1 (en) Ca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662900A (zh) 具有指纹模组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777817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06774689A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07705716B (zh) 一种oled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10824203B2 (en) Routing of flex circuit for touch panel
CN108491761B (zh) 指纹感光识别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462767A (zh) 一种光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0049161A (zh) 移动终端
CN108429826A (zh) 电子设备
CN107046588A (zh) 显示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03842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409124A (zh) 整合式背光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9409332A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
US2011023951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7728846A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电子设备及触摸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9376697B (zh) 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47154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148870U (zh) 光学式指纹传感器及终端设备
CN207557980U (zh) 显示组件与终端设备
CN107864586B (zh) 电子设备
EP4344372A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comprising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waterproof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