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568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5681A
CN109725681A CN201811608312.5A CN201811608312A CN109725681A CN 109725681 A CN109725681 A CN 109725681A CN 201811608312 A CN201811608312 A CN 201811608312A CN 109725681 A CN109725681 A CN 109725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uld group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8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5681B (zh
Inventor
谢香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83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5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5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5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5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5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主板、柔性电路板和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所述显示屏的一端翻折后叠设电性连接在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板相层叠的位置处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由于指纹识别模组设置的位置实现了下移,便实现了电池安装空间的增大,使电池的容量得到了增加,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由于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位置的下移,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用于实现电子设备指纹解锁的技术,从实体按键指纹识别发展到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而屏下指纹是指在显示屏下隐藏式设置指纹识别模组,并在显示屏背面的主板上对应开设有通孔,用于传输供指纹识别模组采集识别的指纹信息,手指直接按下通孔所对应的显示屏区域就能解锁。
现今,电子设备内部各零件的设置方式,相对于显示屏的下端,从下往上依次是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相叠设的位置区、指纹识别模组和电池。与指纹识别模组相对的通孔开设的位置是在位于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相叠设位置的上方,与显示屏的下端的距离较长,而在屏幕整体尺寸的限定下,使得电池的长度受到了限制,从而电池容量无法进一步的扩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受限无法扩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主板、柔性电路板和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所述显示屏的一端翻折后叠设电性连接在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板相层叠的位置处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匹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孔,所述第二孔为圆形孔。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和电池,所述中框叠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电池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中框内,所述中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三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准所述第三通孔连接在所述中框上;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形状匹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中框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安装台阶的底部上。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安装台阶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厚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柔性电路板和主板相层叠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从而通过通孔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指纹信息的有效采集及识别,还实现了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位置的整体下移,,该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位置更加靠近于显示装置的下端,便能够为电池提供了更多的安装空间,有利于将电池尺寸做大而提高容量,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并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位置的下移,也便于用户进行指纹识别时的操作,给用户带来更快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除去显示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显示屏;12、主板;121、第二通孔;13、柔性电路板;131、第一通孔;14、指纹识别模组;15、透光通道;15、芯片;16、中框;161、第三通孔;162、安装台阶;17、电池;18、芯片;19、支撑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11、主板12、柔性电路板13和指纹识别模组14,主板12叠设在显示屏11上,柔性电路板13的一端连接于显示屏11的一端,柔性电路板13的另一端经显示屏11的一端翻折后叠设在主板12上。主板12最靠近于显示屏11,柔性电路板13的一端与显示屏11之间的连接为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13的另一端在经过翻折叠设在主板12上后,与主板实现电性连接。
具体地,以指纹识别模组14所在的显示屏11一端为显示屏11的下端,相对的另一端则为显示屏11的上端,由于传统的电子设备,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的位置相较于显示屏11下端的位置距离较长,在电子设备整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指纹识别模组14与显示屏11上端的距离就较短,而现有的电子设备,通常将电池17安装在位于指纹识别模组14与显示屏11上端之间的区域内。因而,指纹识别模组14与显示屏11上端之间的距离长短便影响电池的尺寸,进而影响电池17整体的容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能够提高电池17的安装空间,达到增大电池体积,使电池的容量得到增加的目的,采用在柔性电路板13和主板12相层叠的位置处的柔性电路板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1,同时在主板1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21,而指纹识别模组14正对于第一通孔13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3上,指纹识别模组14通过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能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第二通孔121和第一通孔131相连通形成有透光通道15,透光通道15与指纹识别模组14对准,从而确保了指纹识别模组14通过透光通道15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具体地,指纹识别模组14设置于主板12与柔性电路板13相对的一侧,即指纹识别模组14和柔性电路板13位于主板12相同的一侧。由于柔性电路板13整体的长度不变。因而,通过这样的设置后,柔性电路板13翻折后叠设在主板12上的位置与现有电子设备上的柔性电路板翻折后叠设在主板上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开设在柔性电路板13与主板12相叠设的位置处,那么,相较于现有电子设备将通通孔开设在柔性电路板13与主板12相叠设的位置的上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此种设置方式下,实现了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的位置更靠近于显示屏11的下端,缩短了与显示屏11下端的距离,进而起到了扩大指纹识别模组14与显示屏11上端的距离。即实现了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位置的整体下移(图中为向左侧移,远离电池安装区),使与指纹识别模组14相邻设置的电池17能够获得更长的安装空间,进而能够通过增加电池17的长度而实现提高电池17容量的目的。另外,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位置的下移,便也缩短了用户在识别指纹时手指需要伸出的长度,识别操作方便性得到提高,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快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均为通孔,从而能够组合形成供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穿过的透光通道15。而且,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两者间的设置方式多样,可以是同轴设置。进一步的,垂直于该轴线方向,可将第一通孔131的截面宽度设置成大于第二通孔121的截面宽度。这样,指纹信息先由第二通孔121进入,并经过第一通孔131的而传送给指纹识别模组14,便可以由第二通孔121来限定指纹信息所能够穿过的面积,确保穿过的指纹信息能够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而采用此种设置方式时,需要确保第二通孔121的面积应该大于或者至少等于用于供待识别指纹按压区域的面积,确保能够可靠采取到指纹信息。另外,也可以是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组合形成的透光通道15在保证采集的指纹信息能够完全穿过传送给指纹识别模组14的前提下,两者错位而不同轴设置。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21的形状匹配。即,第一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21的形状可以保持相同的设置方式。如第一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21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而且第一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21可以是同轴设置,或者不同轴设置。同时,由于第二通孔121相较于第一通孔131更加靠近于显示屏11,可以将第一通孔131的孔径设置成大于第二通孔121的孔径,这样,便能够确保由第二通孔121传入的指纹信息不会被柔性电路板13遮挡,能够完全穿过第一通孔131而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21也可以设置成形状不相同的形式,如第一通孔131设置为方形孔,而第二通孔131设置为圆形孔。这样设置,使第一通孔131的形状与指纹识别模组14的形状保持匹配,便于指纹识别模组14与柔性电路板13之间的配合安装。而且,采用此种设置方式,只需确保第二通孔121完全处在第一通孔131的范围内,确保指纹信息能够顺利穿过而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不会被阻挡。当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将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设置成其它不一样的形状。总之,无论采取何种设置方式,确保由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组合形成的透光通道15能够满足待识别的指纹信息可以顺利穿过而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识别。
如图3和图4所示,为实现在满足其它零件安装的前提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用于安装电池的空间,可采用将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在沿显示屏11的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设置成小于沿显示屏1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即当将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设置为椭圆形通孔或腰圆通孔等其它外形轮廓不规则的通孔时,那么,在沿显示屏11的长度方向上,并垂直于显示屏11的正面,在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长度方向上所获得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尺寸不相同,所谓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在其中的各截面里,长度尺寸最大的那一个。同样,在沿显示屏11的宽度方向上,并垂直于显示屏11的正面,在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宽度方向上所获得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尺寸不相同,所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在其中的各截面里,宽度尺寸最大的那一个。这样设置,以使指纹识别模组14采集待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的采集面积尽量大。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可以为腰圆形,腰圆形即为在长方形的基础上,长方形的两端设置有圆弧形。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长方形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形的形状。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条形。
如果不考虑通孔的形状为电池容置空间带来的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者,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示例并非是对于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同轴设置。即,作为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开设位置及开设形状完全相同。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如第二通孔121的面积大于第一通孔131的面积,第二通孔12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第一通孔131的面积;只要保证指纹识别模组14通过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21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即可。
如图1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通孔131位于第二通孔121的上方,即第一通孔131位于更远离于显示屏侧,这样便可以由第一通孔131来限定指纹信息所能够穿过的面积,确保穿过的指纹信息能够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而采用此种设置方式时,需要确保第一通孔131的面积应该大于或者至少等于用于供待识别指纹按压区域的面积,确保能够可靠采取到指纹信息。
在具体设置当中,可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来设置第二通孔121和第一通孔131的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等。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16和电池17,中框16叠设在柔性电路板13上,指纹识别模组14和电池17相邻设置、且位于中框16内,并且在中框16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1相对的第三通孔161,指纹识别模组14对准第三通孔161连接在中框16上,指纹识别模组14能通过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61而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此种设置方式下,该中框16不仅能够为指纹识别模组14提供安装支撑的作用,而且在装配完成后,中框16压设在柔性电路板13上,起到绑定柔性电路板13位置的作用。而中框16上开设的第三通孔161与透光通道15相连通,指纹识别模组14对准第三通孔161。这样,指纹识别模组14通过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61而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
具体地,在实际设置当中,将第三通孔161与第二通孔121以及与第一通孔131同轴设置。并且,垂直于该轴线方向,可将第三通孔161的截面宽度设置成等于或者小于第一通孔131的截面宽度。这样,由于第三通孔161位于第一通孔131的上方,便可以由第三通孔161来限定指纹信息所能够穿过的面积,确保指纹识别模组14通过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61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
具体地,为确保待识别的指纹信息能够可靠传送,将第三通孔161设置成与第一通孔131及第二通孔121形状匹配。如第三通孔161的形状可以为腰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等。第三通孔161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正方形、多边形等,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只需确保在具体设置方式下,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61设置的形状保持相同,而各通孔之间面积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可以同轴或不同轴。而无论采取何种设置方式,只需确保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61能够满足待识别的指纹信息可以顺利穿过而被指纹识别模组14接收识别。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中框16上设置有安装台阶162,第三通孔161开设在该安装台阶162的底部上,而指纹识别模组14则设置在安装台阶162上,并与第三通孔161对准。并且,在具体设置当中,可将安装台阶162的深度设置成大于或等于指纹识别模组14的厚度,使指纹识别模组14能够完全处在安装台阶162中,从而能够为指纹识别模组14提供保护。
具体地,该显示屏11可以是OLED显示屏或LCD显示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1优选为OLED屏,(OLED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缩写,中文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如图1所示,柔性电路板13与显示屏11以及与电路板11相连接的方式为:柔性电路板13的第一端连接于显示屏11的的一端(图中为左端),柔性电路板13的另一端经显示屏11的端面(图中为左端断面)翻折至电路板11上并固定。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模组14为屏下指纹识别方式,主要利用超声波、光学等穿透技术,可以穿透各种不同的材质,从而达到识别指纹的目的,无需手指与指纹模块接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由于该柔性电路板13上封装有芯片18,为了避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该芯片18压坏,可采用在柔性电路板13与电路板11之间设置有支撑元件19。该支撑元件19的厚度大于芯片18的厚度,从而能够在柔性电路板13与电路板11之间形成有支撑空间,芯片18位于该支撑空间内,避免在受压时将芯片18压坏的情况发生,确保芯片18使用的可靠性。该支撑元件19可以是空心的环状结构,芯片18位于空心环内。也可以是将支撑元件19设置为条状结构,然后在芯片18相对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有该支撑元件19,为芯片18提供支撑保护。优选地,该支撑元件19为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支撑可靠性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在柔性电路板13和主板12相层叠的位置处的柔性电路板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1,同时在主板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指纹识别模组14对准第一通孔131安装,同时该第一通孔131与电路板11上的第二通孔121相连通而组合形成透光通道15。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可靠识别指纹的使用需求,还实现了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位置的下移,从而具有更大的空间来安装电池17,便可以通过将电池17尺寸做大而提高电池17的容量,满足对电池17大容量的使用需求。同时,指纹识别模组14安装位置的下移,也便于用户进行指纹识别时的操作,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主板、柔性电路板和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的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所述显示屏的一端翻折后叠设电性连接在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板相层叠的位置处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孔,所述第二孔为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和电池,所述中框叠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电池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中框内,所述中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三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准所述第三通孔连接在所述中框上;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能够采集识别对象的指纹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形状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安装台阶的底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阶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厚度。
CN201811608312.5A 2018-12-27 2018-12-2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725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312.5A CN109725681B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312.5A CN109725681B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5681A true CN109725681A (zh) 2019-05-07
CN109725681B CN109725681B (zh) 2022-01-28

Family

ID=66296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8312.5A Active CN109725681B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568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7113A (zh) * 2019-07-11 2019-10-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0490097A (zh) * 2019-07-31 2019-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599905A (zh) * 2019-08-29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02997U (zh) * 2014-12-26 2015-04-29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手机的防水指纹识别装置
JP2016130788A (ja) * 2015-01-14 2016-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CN206249351U (zh) * 2016-12-09 2017-06-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313842U (zh) * 2017-01-10 2017-07-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7039678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039677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7123851U (zh) * 2017-09-2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19834A (zh) * 2016-08-16 2018-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以及加工方法
CN207799709U (zh) * 2018-01-31 2018-08-31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led屏的光学指纹识别系统
CN108734119A (zh) * 2018-05-14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989503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8283964U (zh) * 2018-04-04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02997U (zh) * 2014-12-26 2015-04-29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手机的防水指纹识别装置
JP2016130788A (ja) * 2015-01-14 2016-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CN108319834A (zh) * 2016-08-16 2018-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以及加工方法
CN206249351U (zh) * 2016-12-09 2017-06-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313842U (zh) * 2017-01-10 2017-07-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7039678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039677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7123851U (zh) * 2017-09-2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799709U (zh) * 2018-01-31 2018-08-31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led屏的光学指纹识别系统
CN208283964U (zh) * 2018-04-04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CN108734119A (zh) * 2018-05-14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989503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7113A (zh) * 2019-07-11 2019-10-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0490097A (zh) * 2019-07-31 2019-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490097B (zh) * 2019-07-31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599905A (zh) * 2019-08-29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5681B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681A (zh) 电子设备
CN101103488B (zh) 天线构造以及备有此的无线通信机
KR960012610A (ko) 2 상태 폴드-오버 쌍극성 안테나
CN106132087A (zh) 电路板组件与移动终端
CN204424426U (zh)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天线
CN106330246B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电路、装置和移动通讯终端
CN105207025A (zh) 便于更换卡片的手机卡座
CN105811123A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92429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3281883B (zh) 可切换扩展子机的手持终端设备
CN10865036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738228A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终端
CN109597514A (zh) 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及触摸屏
CN208888836U (zh) 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5792540U (zh) 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
CN207799700U (zh) 指纹模组及设有指纹模组的电子设备
CN205016804U (zh) 便于更换卡片的手机卡座
CN201004662Y (zh) 一种双卡槽手机
KR100690780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3481376U (zh) 切换式天线模块及无线通信装置
CN202587056U (zh) 一种便携式终端及无线模块
CN205723929U (zh) Lte手机天线高频段带宽拓展装置
CN101420468B (zh) 电子装置
CN207557974U (zh) 指纹模组及设有指纹模组的电子设备
CN209731319U (zh) 智能手机及手机主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