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7151A -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7151A
CN108727151A CN201810884028.4A CN201810884028A CN108727151A CN 108727151 A CN108727151 A CN 108727151A CN 201810884028 A CN201810884028 A CN 201810884028A CN 108727151 A CN108727151 A CN 108727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processed
olefin hydrocarbon
passed
ole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40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园
马鹏
保雄飞
李宗荣
郭维斌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Baofeng Energy Grou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Baofeng Energy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Baofeng Energy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Baofeng Energy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40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7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7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7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ne or more compounds, none of them being a hydrocarbon
    • C07C1/2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ne or more compounds, none of them being a hydrocarbon starting from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oxy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2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sing bio-feedst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40Ethylene produ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制造领域,提供了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将作为循环氮气重新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用以在MTO反应器内置换其中空气。该方法将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循环利用,降低氮气用量,节约能耗,减少氮气排放量,保护环境。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该方法包括上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该甲醇制烯烃方法能耗低,经济效益高。

Description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醇制烯烃技术经过几年的商业化应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开车顺序是:投料试车条件准备→三塔气密、水联运→反再两器升温→反应器氮气置换→两器加剂、转剂→两器流化升温→投料→合格产品。而MTO(由合成气经过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工艺)装置开车投料期间需80000Nm3/h氮气对反应器进行烘衬、升温和置换,根据生产要求,需要144h才能达到投料条件;烯烃分离车间反应气压缩机系统置换时需30000Nm3/h氮气,根据反应气系统化验分析,需60h才能达到接料条件。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客观缺点:
烯烃厂开车投料期间MTO装置反应器需80000Nm3/h氮气和反应气压缩机系统置换期间需要的30000Nm3/h氮气,需求量大,达到投料以及接料的所需时间长,降低制作效率,同时废气易造成空分负荷增加、能源浪费,以及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能够降低氮气用量,节约能耗,减少氮气排放量,保护环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其能耗低,经济效益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包括:
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将作为循环氮气重新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用以在MTO反应器内置换其中空气。
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该方法包括上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由于将制烯烃系统中排出的氮气再次循环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使得开工投料期间,制烯烃系统排出的约30000Nm3/h氮气来置换自身系统中的空气,使得整个制烯烃过程的氮气形成闭路循环,使引入的氮气不断对制烯烃系统作用,而不是直接放空排放,从而有效节省低压氮气的消耗量,每小时可节约氮气量50000Nm3;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同时也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甲醇制烯烃方法,该方法由于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故该甲醇制烯烃方法能耗低,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氮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烯烃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氮气回收系统;110-开工加热炉;111-补气管;120-MTO装置反应器;130-换热器;140-水洗急冷塔;150-烯烃分离装置;151-多段离心压缩机;153-吸收罐;1511-压缩机的四段出口;1512-第一管道;1513-第一阀门;1514-第一单向阀;1515-压缩机的三段出口;1516-第二管道;1517-第二阀门;1518-第二单向阀;1519-第三阀门;160-废气排出机构;161-废气加热器;165-火炬;166-第三管道;167-第四阀门;168-第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具体说明。
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包括:
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将作为循环氮气重新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用以在MTO反应器内置换其中空气。
具体地,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需要经烯烃分离装置处理后排出,而由于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中含有较多热量,不能直接通入烯烃分离装置中,因此,在进入烯烃分离装置前需要降温。优选地,降温过程可以将氮气的热量回收,故从MTO反应器内排出的氮气可以通入换热器中,进行降温,使氮气温度降低。优选地,为了保证氮气中的热量降至足够低而不影响烯烃分离装置,在通入烯烃分离装置之前,将换热后的氮气通入至水洗急冷塔中冷却后再通入烯烃分离装置内。
具体地,烯烃分离装置包括吸收罐,冷却的循环氮气首先通入吸收罐中,再通入至多段离心压缩机中。
烯烃分离装置包括多段离心压缩机,多段离心压缩机为四段离心压缩机,经冷却后的循环氮气通入至多段离心压缩机后,从多段离心压缩机的三段出口和四段出口排出并再次循环进入至制烯烃系统内。
三段出口和四段出口通过循环管连通,循环管将三段出口和四段出口排出的循环氮气通入制烯烃系统内。
优选地,从循环管通出的氮气为循环氮气,循环管与新通入氮气管连通使得循环氮气与新通入氮气一同进入至制烯烃系统内。更优选地,在通入至MTO反应器内时,需要先将氮气通过开工加热炉加热后再通入至MTO反应器内并对其中的空气进行置换。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除了提供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制烯烃系统10。
制烯烃系统10适用于甲醇合成烯烃的反应。具体地,制烯烃系统10包括MTO反应器120、换热器130、烯烃分离装置150、水洗急冷塔140以及开工加热炉110。
具体地,本方案中,开工加热炉110主要用于加热氮气,开工加热炉110与MTO反应器120连接,进而将加热后的氮气输送至MTO反应器120,对MTO反应器120进行升温以及置换其内部的空气,为后续的甲醇合成烯烃做预备工作。
开工加热炉110通过补气管111连通有氮气发生装置用于向开工加热炉110补加氮气,其中,氮气发生装置为氮气管网。补气管111设有第五阀门168。
由于从MTO反应器120中出来的氮气具有一定的热量,为了提高整体的制烯烃系统10的节能作用,MTO反应器120与换热器130连接,用于回收一定的热量进行在甲醇合成烯烃的反应系统的其他部分中进行利用。可选地,换热器130为立式换热器130,其稳定安全,占地少,结构紧凑,配管容易,不易结垢;同时传热系数较大,换热效果较好。
为了保护烯烃分离装置150,防止含有热量的氮气对其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可选地,换热器130与水洗急冷塔140连接,用于将从换热器130输出的氮气输送至水洗急冷塔140进行冷却,防止过热的氮气对烯烃分离装置150造成影响。其中,水洗急冷塔140的进气口位于其底部,其出气口位于水洗急冷塔140的顶部,也即是换热器130与水洗急冷塔140的底部的进气口连通,水洗急冷塔140的顶部的出气口与烯烃分离装置150连通。
其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2,烯烃分离装置150包括多段离心压缩机151以及吸收罐153,压缩机的入口与吸收罐153连通,吸收罐153与换热器130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开工加热炉110的入气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多段离心压缩机151为四段离心压缩机,为了使得压缩,以及置换其本身的系统最佳化,可选地,压缩机的四段出口1511与补气管111通过第一管道1512连通,第一管道1512设有第一阀门1513。第五阀门168位于补气管111及氮气发生装置的连接处与补气管111及第一管道1512的连通处之间。
为了防止开工加热炉110内加热后的氮气回流,造成压缩机的损耗以及破坏,因此第一管道1512设有第一单向阀1514,第一单向阀1514的出口位于其远离压缩机的一端。同时为了使得当第一阀门1513关闭后,第一管道1512位于第一阀门1513至压缩机的之间可进行氮气的存储,提高第一管道1512的利用率,因此第一阀门1513位于第一单向阀1514靠近压缩机的一端。
进一步地,压缩机的三段出口1515与第一管道1512通过第二管道1516连通,进一步充分回收置换后的氮气。
同时,为了防止影响第一管道1512以及增加第二管道1516的利用率,第一管道1512与第二管道1516的连通处位于第一单向阀1514远离第一阀门1513的一侧,第二管道1516设有第二阀门1517以及第二单向阀1518,第二阀门1517位于第二单向阀1518靠近压缩机的一端,第二单向阀1518的出口位于其远离压缩机的一端,有效提高第二管道1516的利用率。
也即是,压缩机的三段出口1515与压缩机的四段出口1511并联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513以及第二阀门1517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压缩机的三段出口1515和压缩机的四段出口1511的分别单独输送氮气或一起输送氮气的选择。
为了整体的控制压缩机与补气管111之间是否连通,因此,第一管道1512设有第三阀门1519,第二阀门1517位于第一管道1512及第二管道1516的连接处和第一管道1512及补气管111的连接处之间。
综上,MTO反应器120、换热器130、水洗急冷塔140、烯烃分离装置150以及开工加热炉110依次连接形成用于氮气流通的闭合回路,从而MTO反应器120开工投料期间反应气烘衬、升温和置换后的30000Nm3/h氮气经过水洗急冷塔140冷却降温后,作为烯烃分离装置150的反应气压缩机系统置换的原料氮气使用,置换后的氮气送至开工加热炉110加热后,继续输送至MTO反应器120,从而形成氮气的闭路循环。
氮气的闭路循环的设置,使得热氮气能够循环利用,不断为MTO反应器120加热,而不是直接放空排放,从而有效节省低压氮气的消耗量,每小时可节约氮气量50000Nm3;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同时也减少了MTO反应器120开车成本。同时能够降低MTO反应器120开车期间空分负荷,延长空分使用寿命。
当停车后,为了使得系统中的氮气排出,防止氮气一直在系统中造成安全隐患,可选地,制烯烃系统10还包括废气排出机构160,其中,废气排出机构160包括废气加热器161以及火炬165,废气加热器161以及火炬165依次连通,废气加热器161通过第三管道166与烯烃分离装置150的出口连通。
具体地,第三管道166与第一管道1512连通,第三管道166设有第四阀门167,同时第三管道166与第一管道1512的连通处位于第三阀门1519与第一管道1512及第二管道1516的连接处之间。
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
将从MTO反应器120通出的氮气,经换热器130一次冷却后,再通入水洗急冷塔140中再次冷却后通入至烯烃分离装置150中,在烯烃分离装置150中被压缩,然后从烯烃分离装置150的三段出口1515和四段出口1511排出至循环管(即与第一管道1512和第二管道1516同时连通的管道),再与补气管111排入的新通入氮气汇合后进入制烯烃系统中的开工加热炉110,经加热后进入MTO反应器中120中。如此循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由于将制烯烃系统中排出的氮气再次循环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使得开工投料期间,制烯烃系统排出的约30000Nm3/h氮气来置换自身系统中的空气,使得整个制烯烃过程的氮气形成闭路循环,使引入的氮气不断对制烯烃系统作用,而不是直接放空排放,从而有效节省低压氮气的消耗量,每小时可节约氮气量50000Nm3;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同时也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甲醛制烯烃方法,该方法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由于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故该甲醛制烯烃方法能耗低,经济效益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烯烃过程排出的氮气将作为循环氮气重新通入至制烯烃系统中,用以在MTO反应器内置换其中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氮气在重新通入制烯烃过程中,与新通入氮气混合后一起进入制烯烃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氮气在制烯烃系统内经压缩后排出所述循环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氮气与所述新通入氮气经加热后再通入至所述MTO反应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氮气为在所述制烯烃系统中的经冷却后通入烯烃分离装置中,在所述烯烃分离装置中压缩后的氮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烯烃系统中的经冷却后的氮气是经过换热器降温后再经水洗急冷塔降温的氮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分离装置包括多段离心压缩机,所述多段离心压缩机为四段离心压缩机,经冷却后的氮气通入至多段离心压缩机后,从多段离心压缩机的三段出口和四段出口排出,排出氮气为所述循环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段出口和所述四段出口通过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管将所述三段出口和所述四段出口排出的所述循环氮气通入制烯烃系统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分离装置包括吸收罐,冷却的氮气首先通入所述吸收罐中,再通入至多段离心压缩机中。
10.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
CN201810884028.4A 2018-08-06 2018-08-06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Pending CN108727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028.4A CN108727151A (zh) 2018-08-06 2018-08-06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028.4A CN108727151A (zh) 2018-08-06 2018-08-06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7151A true CN108727151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4028.4A Pending CN108727151A (zh) 2018-08-06 2018-08-06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715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7217A (zh) * 2011-11-25 2012-03-0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醇制烯烃装置及其开工方法
CN102584515A (zh) * 2012-01-06 2012-07-1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制烯烃反应再生系统的停车方法
CN103588606A (zh) * 2012-08-15 2014-02-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醇制低碳烯烃装置的开工方法
CN106977357A (zh) * 2017-03-16 2017-07-25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制烯烃装置及甲醇制烯烃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7217A (zh) * 2011-11-25 2012-03-0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醇制烯烃装置及其开工方法
CN102584515A (zh) * 2012-01-06 2012-07-1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制烯烃反应再生系统的停车方法
CN103588606A (zh) * 2012-08-15 2014-02-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醇制低碳烯烃装置的开工方法
CN106977357A (zh) * 2017-03-16 2017-07-25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制烯烃装置及甲醇制烯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春华等: "《甲醇制烯烃开工氮气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现代化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7011B (zh) 一种压缩空气蓄能系统
CN108727151A (zh) 制烯烃过程氮气循环利用方法及甲醇制烯烃方法
CN209541167U (zh) 循环油加热装置
CN207413350U (zh) 一种对高温、高压反应进行降温泄压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9621560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供热水循环节水系统
CN208545333U (zh) 一种氮气回收系统
CN204251370U (zh) 酒精沼液脱氨设备
CN108821932A (zh) 一种氮气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204511993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锅炉房给水泵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
CN106837660B (zh) 一种多级热力压水堆循环发电装置及方法
CN107166479A (zh) 核电站余热回收系统
CN106090963A (zh) 一种电炉汽化冷却烟道的冷却段
CN202303904U (zh) 在线汽相热媒添加系统
CN208504353U (zh) 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
CN105478064A (zh) 一种烷烃脱氢装置低低压蒸汽凝结水节能系统及方法
CN215063814U (zh) 一种蒸汽煅烧炉节能增效系统
CN216716271U (zh) 一种聚氨酯原料加热系统
CN107569869B (zh) 一种冷热流动管控节能的蛋黄油萃取系统
CN103322583A (zh) 烟草气流干燥节水并节能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17501A (zh) 一种硫酸生产中鼓风机的降温方法
CN204550428U (zh) 甲醇制烯烃装置
CN209081816U (zh) 一种低耗能环保生产氯化石蜡的系统
CN211612077U (zh) 适用于烘干废气预处理的多级洗涤系统
CN204447991U (zh) 用于生产氯丙氨基甲基酮的低能耗立式反应塔
CN202521850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