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6688B -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6688B
CN108726688B CN201810381991.0A CN201810381991A CN108726688B CN 108726688 B CN108726688 B CN 108726688B CN 201810381991 A CN201810381991 A CN 201810381991A CN 108726688 B CN108726688 B CN 108726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resin
biodegradable polymer
porous carrier
porous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19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26688A (zh
Inventor
马雪华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YU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y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y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y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19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6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6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6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26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6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1/00Carrier-bound or immobilised enzymes; Carrier-bound or immobilised microbial cells; Preparation thereof
    • C12N11/02Enzymes or microbial cells immobilised on or in an organic carrier
    • C12N11/08Enzymes or microbial cells immobilised on or in an organic carrier the carrier being a synthetic polym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载体,其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且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都是连续相。本发明的多孔载体既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又能够保持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后保持形态的完整;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后,多孔载体中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依然能够提供负载能力,且由于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产生了额外的空间,所以扩展了有益菌的负载量,持续发挥微生物的有益效果,在使用完后,易于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水十条文件的发布,国家对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视,而现阶段我国的地表水和景观水的污染主要是COD和氨氮的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低,水质黑臭问题严重。但是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存在COD去除效率低、硝化反硝化效率差等问题,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地表水和景观水的处理效果不好。
载体是水处理过程中提供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固体材料,一般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在载体表面能形成一层生物膜,提高微生物的体积浓度,提高水处理效果。多孔载体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有更多的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微生物的含量,提高水处理工艺的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并且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龄长、污泥量少和运行灵活等特点。
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处理的载体都是疏水性材料,微生物亲和性差,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缓慢,挂膜时间长,生物膜粘附性差等缺点。同时载体不能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在微生物除氮的反硝化阶段,微生物需要足够的有机碳源和能源来用于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如果碳源和能源的含量不足,会影响反硝化除氮的速率,达不到除氮的效果。为此需要外加碳源(目前,一般为甲醇)来保证反硝化细菌具有足够的碳源,但是外加碳源会溶于水中,造成水的二次污染而要在后续添加碳源的去除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液体碳源的二次污染,人们想到通过运用可生物降解的固体有机物作为水处理特别是反硝化脱氮的载体,在提供反硝化细菌附着场所的同时,为其提供碳源。中国专利CN106186284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载体,其含有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在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同时,提供反硝化细菌生长繁殖和脱氮所需的碳源。但是,其机械强度尚不足,特别是在多孔载体部分被有益菌消耗后,多孔载体破碎而流失,导致除氮等有益菌的有益效果降低,且会造成水中COD含量大大增加,造成二次污染。
为此,急需要一种提高载体高机械强度的持续性,延长载体工作时间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水处理中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的多孔载体机械强度的持续性,延长多孔载体的工作时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载体,其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且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都是连续相。
其中,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是指在适宜的环境下,能被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聚合物树脂。本发明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一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体包含但不限于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聚酯、脂肪族聚碳酸酯、多糖类聚合物、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水处理提供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处理废水的速率和效果。
脂肪族聚酯是指分子中不含有芳香族成分的、主链上含有酯键的聚合物,具体如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酸丁二醇酯等。脂肪族-芳香族聚酯是既含有芳香族成分的、又含有脂肪族成分的、主链上含有酯键的聚合物,具体如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
脂肪族聚碳酸酯是分子中不含有芳香族成分的、主链上含有碳酸酯键的聚合物,具体如聚丙撑碳酸酯、聚碳酸乙二醇酯、聚碳酸丁二醇酯、聚碳酸甘油酯等。
多糖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主链上含有糖苷键的高分子聚合物,具体如淀粉、纤维素、糖元、阿拉伯胶等。
聚乙烯醇是聚醋酸乙烯酯全部或部分醇解后的产物。
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是指在环境中几乎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聚合物树脂。本发明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具体包含但不限于聚烯烃、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芳香族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醚树脂或聚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由于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可以在污染物治理中保持载体结构不变,减少载体在污染物治理中因为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降解而破碎或发生形状和结构的变化,并可以回收反复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聚烯烃是由一种或多种单烯烃或多烯烃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具体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等。
聚氨酯是指分子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聚合物,由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聚合制备得到。其中,二异氰酸酯包含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多元醇包含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等。
环氧树脂是一个分子中含有多个环氧基的树脂混合物经固化剂固化交联得到的树脂,其中固化前的环氧树脂包含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四缩水甘油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等。环氧树脂固化剂包含乙二胺、二乙烯三胺、间苯二胺、双马来酰亚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间二甲苯二胺和二氨基二苯砜、孟烷二胺、异氟尔酮二胺和2-乙基-4-甲基咪唑等。
不饱和树脂是指由饱和或不饱和的多元酸与饱和或不饱和的多元醇酯化反应得到分子中还有不饱和双键的线型聚合物,具体包含甲基顺丁烯二酸乙二醇酯、甲基顺丁烯二酸丙二醇酯、甲基顺丁烯二酸丁二醇酯、甲基反丁烯二酸乙二醇酯、己二烯二酸乙二醇酯等。
芳香族聚酯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聚酯化合物,具体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丙烯酸树脂是指由丙烯酸酯类聚合制备得到的树脂,具体如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聚甲基丙烯酸辛酯等。
聚醚树脂是指高分子主链中含有多个醚键的有机聚合物,具体如聚甲醛、聚二甲基苯醚、聚苯硫醚等。
聚酰胺是指高分子主链中含有多个酰胺基的有机聚合物,具体如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46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含有聚乳酸、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丙撑碳酸酯、淀粉、纤维素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保证多孔载体的机械强度,并提高水处理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含有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或聚聚丙撑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是聚乳酸。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提高多孔载体的机械强度,延长载体的使用时间,优选的,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的,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的,在多孔载体中,以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为100重量份计,所述的多孔载体中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为150~300重量份。当载体中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小于150重量份,载体的结构和强度会随着微生物的分解而结构发生变化,甚至会破碎,影响水处理的效果并不易回收造成二次污染;当载体中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大于300重量份,载体提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水处理所需的营养物质变少,水处理效果不好,使用周期太短。
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是连续相,有助于提高载体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降解后的机械强度,使载体不易破碎。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以层的形式在存在于多孔载体中。拥有两个连续相的物质有多种制备方法,其中两相都是层结构的物质的制备较简单、快捷。比如,可以将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层和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层叠层、卷绕即可。而且,具有这种结构的多孔载体也具有较好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孔载体的孔隙率为30%~80%。当多孔载体的孔隙率小于30%,比表面小,载体上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的量较少,污染治理的效果较差;当多孔载体的孔隙率大于80%,载体的机械强度较差,在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破碎的风险,不易回收,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相中含有直径为0.1~20μm的孔,且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含有直径为5~50μm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相中直径为0.1~2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小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这样可以保证微生物能够通过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微孔而附着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并充分利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还含有直径为51~300μm的孔,且孔密度为1~10个/cm2。这个直径范围内微孔可以促进污染物在载体中流通,载体上微生物能更多的与污染物的接触,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孔密度大于10个/cm2,载体的强度较低,容易破碎。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孔载体还可以含有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体如Na+、Mg2 +、Ca2+、Fe2+、Fe3+、Zn2+、Cu2+、K+、PO4 3-、SO4 2-、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维生素、核苷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孔载体还含有微生物,具体如好氧细菌、厌氧细菌、硝化细菌或反硝化细菌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i:将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叠层;
步骤ii:将叠层后的多层薄膜卷绕成卷状物;
步骤iii:将卷状物热压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多孔载体;
其中,所述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指具有多孔结构的片、薄膜、织物、无纺布等二维材料。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可以使用已知的任何一种方法制备得到,具体如溶胶凝胶法、浓乳液模板法、盐析法、溶蚀法、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编织、水刺、热合、纺粘、熔喷、针刺等方法制备得到。多孔结构可以通过对层状物进行打孔得到。打孔可以使用激光打孔机、针辊等设备。
所述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的厚度可以是任意的,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优选的,所述的多孔性层状物厚度为1~100μm,更优选的,所述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的厚度为10~50μm。
叠层是指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沿着厚度方向叠放。
卷绕是指叠层好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或D环绕一个轴卷成圈状物。
热压成型是在一定温度下,对卷状物进行加压,使之形成一定的形状。加压成型不但可以控制多孔载体的形状,也可以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排除部分空气,调节多孔载体结构的紧密度,提高多孔载体的机械强度。
这样处理可以保证多孔载体中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具有连续性和均匀性,多孔载体的结构和性能更加优异,机械强度更强,除氮效果更好,且操作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的孔隙率比为1∶2~2∶1。当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与含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的孔隙率不在上述范围内时,多孔载体中的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两者结构差异性较大,会导致多孔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差,影响多孔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多孔载体的回收。
热压成型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需要根据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的性质、结构以及所需成型的形状进行合理地选择。在热压成型过程中,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尺寸收缩,适度的尺寸收缩有利于调节多孔载体结构的紧密度,提高多孔载体的机械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的卷状物热压成型后的载体的层间剥离强度为0.5~3N/cm。过低的层间剥离强度造成多孔载体结构松散,不利于后续的加工、装载和应用;过高的层间剥离强度会造成多孔载体结构过于紧密,不利于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多孔材料中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可以达成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都是连续相的目的,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本发明的多孔载体既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等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又能提高载体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后的机械性能,不易破碎,保持载体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而且,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后,本发明的多孔载体中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依然能够提供负载能力,且由于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被消耗产生了额外的空间,所以扩展了有益菌的负载量,持续发挥微生物的有益效果;在使用完后,易于回收;最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的导入还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本发明的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设备投资小,易于推广和运用。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等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物质、成分、性能、状态、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大于”、“小于”都不包含数值本身,“以上”、“以下”都包含数值本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制备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叠层后的多层材料卷绕成卷状物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孔载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实施例范围之中。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本发明涉及的测试项目及其测定方法如下,如无特别说明,各测试都在25℃下进行。
1、孔隙率:按GB/T 21650.1-2008中压汞法测定。
2、孔直径和平均孔直径dn:孔直径(d):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表面,随机拍摄不同位置放大倍率1000倍的照片5张,用笔勾出孔的轮廓后,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各表面孔的面积S,再按式1计算各孔的直径d(一种等价的直径,即与孔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Figure BSA0000162737920000061
平均孔直径dn:按照式2的计算相应孔径范围内的孔直径平均值,
Figure BSA0000162737920000071
其中,∑d为相应孔径范围内孔的孔径和,n为相应孔径范围内孔总数。
3、孔密度:用SEM随机观察多孔载体表面上面积为5cm×5cm的区域,计算此区域相应孔径范围内的孔数,在相同表面测定10个不同区域的相同孔径范围内的孔数并取平均值。
4、层间剥离强度D:将试样裁剪成长100mm×宽30mm,沿任意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结合处将试样剥离15mm,将剥离后的两层分别夹持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上,设定夹具的移动速度为100mm/min,测定剥离力平均值N,层间剥离强度D=N/30mm。
5、总氮(TN):按照HJ/T636-2012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试。
6、化学需氧量(COD):按HJ/T399-2007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进行测试。
7、微生物负载率:将载体上的生物膜冲刷到容器中,于60℃干燥至恒重。测定生物膜的干重,再除以载体的干重,得到微生物负载率。
8、破碎度:使用标准实验筛对微生物负载率测试后的样品进行筛分,按以下指标对破碎度进行评价:
○:无法透过3#标准筛的样品的重量百分比为95%以上;
Δ:无法透过3#标准筛的样品的重量百分比大于90%,小于95%;
×:无法透过3#标准筛的样品的重量百分比为90%以下。
9、厚度:用测厚仪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如下。
<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
C1:聚乳酸多孔薄膜,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乳酸。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质量比3∶1的聚乳酸和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溶于氯仿中,搅拌12小时均匀制成聚合物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聚乙烯薄膜上,用刮膜器制成聚乳酸/聚环氧乙烷薄膜,风干1小时,再将薄膜浸泡到水中48小时,刻蚀其中的聚环氧丙烷,干燥去除水分制得聚乳酸多孔薄膜,测得薄膜的厚50μm,孔隙率为30%,直径为0.1~20μm的孔平均直径为10μm;
C2:聚乳酸无纺布,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乳酸。温州永宏化纤有限公司产,厚100μm,孔隙率为63%,直径为0.1~20μm的孔平均直径为8μm;
C3: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多孔薄膜,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质量比1∶1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聚环氧乙烷溶于氯仿中,搅拌12小时均匀制成聚合物质量分数为7%的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聚乙烯薄膜上,用刮膜器制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环氧乙烷薄膜,风干1小时,再将薄膜浸泡到水中48小时,刻蚀其中的聚环氧丙烷,干燥去除水分制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多孔薄膜,测得薄膜的厚50μm,孔隙率为78%,直径为0.1~20μm的孔平均直径为6μm;
C4:聚碳酸乙二醇酯薄膜,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碳酸乙二醇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质量比3∶1的聚碳酸乙二醇酯和聚环氧乙烷溶于氯仿中,搅拌12小时均匀制成聚合物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聚乙烯薄膜上,用刮膜器制成聚碳酸乙二醇酯/聚环氧乙烷薄膜,风干1小时,再将薄膜浸泡到水中48小时,刻蚀其中的聚环氧丙烷,干燥去除水分制得聚乳酸多孔薄膜,测得薄膜的厚50μm,孔隙率为84%,直径为0.1~20μm的孔平均直径为15μm。
<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
D1:聚丙烯无纺布,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丙烯。东莞恒达布业有限公司产,厚50μm,孔隙率为66%,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为27μm;
D2:聚乙烯多孔无纺布,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乙烯。常州市腾龙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产厚100μm,孔隙率为35%,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为18μm;
D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纺布,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杭州华晨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厚100μm,孔隙率为41%,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为12μm;
D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纺布,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东莞恒达布业有限公司产,厚100μm,孔隙率为88%,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为22μm。
实施例1~15
按照表1所示的原料和配方,按照如下办法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多孔载体。
1、使用激光微孔打孔机对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进行打孔处理,使其含有直径如表1所示的微孔,孔密度如表1所示;
2、将一层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和一层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叠层;
3、将叠层后的多层材料卷绕成C和D的卷状物,长100mm,直径60mm;
4、将卷状物在80~120℃、0.5~4MPa的条件范围内热压成型,得到长100mm×宽60mm×厚40mm块状多孔载体。
通过调节热压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使多孔载体的孔隙率和层间剥离强度满足表1所示的要求。其中,实施例8中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中直径为51~300μm的孔密度为0,表示该实施例不经过上述步骤1的打孔处理。
表1:以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为100重量份计。
Figure BSA0000162737920000091
对比例1
使用1层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C1卷绕成卷状物,再将卷状物热压成型制备得到与实施例相同尺寸的多孔载体,测得多孔载体孔隙率为30%。
对比例2
使用1层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D3进行打孔处理,然后卷绕成卷状物,再将卷状物热压成型制备得到与实施例相同尺寸的多孔载体。打孔机打的微孔直径为150μm,孔密度为5个/cm2,测得多孔载体孔隙率40%。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多孔材料取样,并采取反硝化细菌法进行除氮试验。具体实施方法为:在30℃条件下,采取上下两端具有接口的长100mm×宽120mm×高500mm玻璃柱作为反应器。向各玻璃柱腔体内分别加入实施例或对比例制备的多孔载体2kg,再向每个反应器中加入占多孔载体质量的1%的经活化过的质量分数10%的活化的反硝化细菌液(反硝化细菌购自广东海富药业科技公司。活化:将反硝化细菌、红糖和水按照质量比10∶1∶100混合搅拌分散24小时,即得到活化的反硝化细菌液)。将含50mg/L硝态氮的硝酸钾水溶液流从玻璃柱下端接口通入,从上端接口流出。先保持1L/h的较低的水流速率运行48h使细菌生长并附着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再以每隔24h提高水流速率1L/h的方式逐渐将水流速率提升到10L/h。之后,每隔12小时检测出口处的氮含量和COD值,持续运行该装置1个月,计算装置运行中出口处的氮含量的平均值和COD的平均值。然后将载体取出,观察外观,并测算破碎度、微生物负载率,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SA0000162737920000101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多孔载体在水处理特别是微生物除氮领域效果明显,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固体碳源,并且出水COD不高,载体形状能保持完整,能够回收再利用。而对比例1的多孔载体的机械强度太差,在除氮实验的后期,载体破碎,不能回收再利用,且出水COD较高,造成二次污染。对比例2中的多孔载体,没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不能为微生物除氮提供碳源,几乎没有除氮效果。

Claims (6)

1.一种多孔载体,其特征在于,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且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都是连续相,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和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以层的形式在存在于多孔载体中,且所述的多孔载体的孔隙率为30%~80%,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相中含有直径为0.1~20μm的孔,且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含有直径为5~50μm的孔,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相中直径为0.1~2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小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直径为5~50μm的孔的平均直径,且所述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i:将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和含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叠层;
步骤ii:将叠层后的多层薄膜卷绕成卷状物;
步骤iii:将卷状物热压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多孔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含有聚乳酸、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丙撑碳酸酯、淀粉、纤维素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的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或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载体,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为100重量份计,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为150~30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载体,其特征在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相中还含有直径为51~300μm的孔,且孔密度为1~10个/cm2
5.权利要求1~4任一条所述的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A的多孔性层状物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树脂B的多孔性层状物的孔隙率比为1∶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状物热压成型后,层间剥离强度为0.5~3N/cm。
CN201810381991.0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726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1991.0A CN108726688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1991.0A CN108726688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6688A CN108726688A (zh) 2018-11-02
CN108726688B true CN108726688B (zh) 2021-05-04

Family

ID=6393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1991.0A Active CN108726688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66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694A (zh) * 2019-11-30 2020-02-11 苏州和塑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型水净化功能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53834A (zh) * 2020-04-07 2020-07-28 天津科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丙烯泡沫材料的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生物活性填料
CN112390346A (zh) * 2020-10-27 2021-02-23 衡阳师范学院 微生物载体及其用途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2675A (ja) * 1992-03-02 1994-05-24 Farang Fang Kyung Co Ltd 繊毛状生物膜を利用して汚水および廃水を処理する方法ならびに其の装置
CN10338728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用复合材料
CN103951050A (zh) * 2014-04-04 2014-07-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网状载体的反硝化细菌固定化直筒状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
CN105985614A (zh) * 2014-09-26 2016-10-05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中除氮除磷的材料及其应用
CN106365294A (zh) * 2016-08-25 2017-02-01 李勇锋 一种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4490A (zh) * 2017-07-06 2017-11-0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2675A (ja) * 1992-03-02 1994-05-24 Farang Fang Kyung Co Ltd 繊毛状生物膜を利用して汚水および廃水を処理する方法ならびに其の装置
CN10338728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用复合材料
CN103951050A (zh) * 2014-04-04 2014-07-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网状载体的反硝化细菌固定化直筒状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
CN105985614A (zh) * 2014-09-26 2016-10-05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中除氮除磷的材料及其应用
CN106365294A (zh) * 2016-08-25 2017-02-01 李勇锋 一种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4490A (zh) * 2017-07-06 2017-11-0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6688A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6688B (zh) 一种水处理用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9739B (zh) 一种多孔性复合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Tunicate cellulose nanocrystals modified commercial filter paper for efficient oil/water separation
Yu et al. Marriage of membrane filtration and sulfate radical-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SR-AOP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Current developmen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Yu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to improve its antifouling characteristics in an SMBR: N2 plasma treatment
Liao et al.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opposing membrane wetting properties for extractive membrane bioreactors
Zhou et al. High‐flux strategy for electrospun nanofibers in membrane distillation to treat aquaculture wastewater: a review
US20190218125A1 (en) Method for treating a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y with a bionic process
JPWO2008038436A1 (ja) 膜分離方法、浸漬型膜分離装置、及び膜分離プロセス
CN103182254A (zh) 一种mabr用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Kwon et al. Feasibility of the highly-permselectiv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process for the post-treatment of the an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effluent
CN112390347A (zh) 一种具有耐盐功能微生物富集作用的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Aksoy et al. Fabrication of gas-permeabl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ollow-fiber membrane by dry-jet wet spin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s
Moradihamedani et al. Ammonia removal from aquaculture wastewater by high flux and high rejection polysulfone/cellulose acetate blend membrane
Xiao et al. A novel bamboo fiber biofilm carrier and its utilization in the upgrad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N110713253A (zh) 生物反应器膜及制备工艺
CN111203114A (zh) 一种多层生物基中空纳米纤维水处理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Zhao et al. Electrospinning micro-nanofibers immobilized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for efficient nitrogen removal in wastewater
US20210354089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performance mabr hollow fiber composite membrane
CN113731194A (zh) 一种mabr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3139913U (zh) 一种mabr用复合膜
CN109896576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膜/分子印记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98677A (zh) 一种水处理净化装置及其水处理方法
CN114751507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有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3774B (zh) 一种多层生物基纳米纤维重金属过滤膜、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9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603, building 1, 11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QIYU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405, building 91, Lane 4399, Wusi highway, Haiwan Tow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ANJIN BIO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