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1919B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1919B
CN108691919B CN201810233795.9A CN201810233795A CN108691919B CN 108691919 B CN108691919 B CN 108691919B CN 201810233795 A CN201810233795 A CN 201810233795A CN 108691919 B CN108691919 B CN 108691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al engagement
axial dire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clutch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37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1919A (zh
Inventor
铃木一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1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6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adjustment for wear or 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具备:摩擦接合部(23),其由多个压力板(23a)和多个摩擦板(23b)沿着第1旋转轴(51)的轴向交替地层叠而成,多个压力板(23a)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1)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多个摩擦板(23b)相对于离合器毂(22)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气缸活塞(33),其按压摩擦接合部(23),从而使离合器壳体(21)与离合器毂(22)接合;以及施力部件(35),其对压力板(23a)向沿着所述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摩擦接合部(23)在所述轴向上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具有间隔调整部件(36)。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摩擦接合而传递动力的摩擦接合部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通过将由动力源产生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来行驶。在动力源与驱动轮之间具有进行动力的传递或阻断的离合器。离合器具有通过摩擦接合而传递动力的摩擦接合部。
这样的离合器具备:输入轴,其被输入来自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其与输入轴同轴地设置,向车轮输出动力;离合器引导件,其与输入轴一体旋转;离合器毂,其与输出轴一体旋转;摩擦接合部,其由多个外板和多个内板沿着输入轴的轴向交替地层叠而成,多个外板相对于离合器引导件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多个内板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毂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并具有摩擦件;活塞部件,其按压摩擦接合部,从而使离合器引导件与离合器毂接合;活塞壳体,其容纳活塞部件;油室,其形成在活塞壳体的内部,通过油压使活塞部件动作;以及复位弹簧,其配置于活塞壳体,当活塞部件对摩擦接合部的按压力下降时对活塞部件向初始位置施力。
在该结构的离合器中,当使油室的油压上升时,活塞部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而按压摩擦接合部。并且,当摩擦接合部摩擦接合时,动力从离合器引导件向离合器毂传递。另一方面,当使油室的油压下降时,活塞部件对摩擦接合部的按压力下降。于是,设置在活塞壳体内的复位弹簧抵抗油压,而使活塞部件返回初始位置。由此,从离合器引导件向离合器毂的动力传递被阻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这样的离合器中,作为用于对活塞部件向离开摩擦接合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不仅有像上述复位弹簧那样设置于活塞壳体的,还有设置在外板与内板之间的。在该结构中,当伴随着离合器的使用,附带于内板的摩擦件磨损时,外板与摩擦件的间隔(离合器间隙)增大。其结果是,存在动力传递所必需的活塞部件的移动量伴随着离合器的使用而增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5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第1旋转轴(51);第2旋转轴(52),其与所述第1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第1动力传递要素(离合器壳体21),其固定于所述第1旋转轴;第2动力传递要素(离合器毂22),其固定于所述第2旋转轴;摩擦接合部(23),该摩擦接合部中,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压力板23a)和多个第2摩擦接合要素(摩擦板23b)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的轴向交替地层叠,并借助摩擦件(41)完成摩擦接合,所述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相对于所述第1动力传递要素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第2摩擦接合要素相对于所述第2动力传递要素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施力部件(35),其配置在所述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的所述轴向之间,对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向沿着所述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按压部件(气缸活塞33),其按压所述摩擦接合部,从而使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与所述第2摩擦接合要素接合;壳体(活塞壳体31),其容纳所述按压部件;以及流体室(活塞室32),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利用流体的压力使所述按压部件动作,所述摩擦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之间具有间隔调整部件(36)。
由此,摩擦接合部在轴向上在施力部件与第1摩擦接合要素之间具有间隔调整部件,由此,由于动力传递装置的使用,间隔调整部件在第1摩擦接合要素与施力部件之间磨损或变形。于是,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的轴向间隔变窄相当于间隔调整部件磨损或变形的量,由此在摩擦接合部中的第1摩擦接合要素与第2摩擦接合要素之间的摩擦件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的增大。
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调整部件的耐磨损性不低于所述摩擦件的耐磨损性。由此,通过将间隔调整部件设成与摩擦件相比难以磨损的结构,例如在间隔调整部件比摩擦件小的情况等、从结构上间隔调整部件为比摩擦件容易磨损或变形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间隔调整部件的轴向的磨损与摩擦件的轴向的磨损程度相等。由此,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
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为波形弹簧。波形弹簧是表面呈波形弯曲的板状的结构,容易进入到像第1摩擦接合要素之间那样的狭窄的区域中,适合作为施力部件。
另外,上述括号内的标号和部件名称是将后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构成要素的标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例而示出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摩擦接合部及其周边(图1的X部分)的详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动力传递装置;
20、20A:离合器;
21:离合器壳体(第1动力传递要素);
22:离合器毂(第2动力传递要素);
23:摩擦接合部;
23a:压力板(第1摩擦接合要素);
23b:摩擦板(第2摩擦接合要素);
24:端板;
31:活塞壳体(壳体);
32:活塞室(流体室);
33:气缸活塞(按压部件);
35:施力部件;
36:间隔调整部件;
41:摩擦件;
51:第1旋转轴;
52:第2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侧剖视图。该图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是具备用于向车辆的左右轮分配并传递驱动力的离合器20的动力传递装置1,其具备:第1旋转轴51,其被传递来自动力源的动力;第2旋转轴52,其与第1旋转轴51同轴地并排配置;以及离合器20,其用于以接合脱开自如的方式连结第1旋转轴51与第2旋转轴52。另外,此处的第1旋转轴51是在左右的驱动轮间沿着车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输入轴,第2旋转轴52是与车辆的右驱动轮连接的右车轴。此外,动力传递装置1是用于控制从上述的旋转输入轴向右车轴传递的驱动力的分配的右离合器。
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大致圆筒状的离合器壳体21,其与第1旋转轴51的端部结合;离合器毂22,其在离合器壳体21的内周侧与第2旋转轴52的端部花键结合;以及压力板23a及摩擦板23b,它们在离合器壳体21内沿着第1旋转轴51或第2旋转轴52的轴向交替地层叠多个。
压力板23a的外周端与离合器壳体21花键接合。因此,压力板23a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1,能够沿轴向移动,不能沿周向相对旋转。此外,摩擦板23b的内周端与离合器毂22花键接合。因此,摩擦板23b相对于离合器毂22,能够沿轴向移动,不能沿周向相对旋转。
由这些多个压力板23a及摩擦板23b构成摩擦接合部23。在压力板23a与摩擦板23b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侧(后述的气缸活塞33侧)的端部设置有端板24。离合器壳体21在轴向上的一侧(气缸活塞33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部21a,在所述开口部21a安装有用于防止端板24脱落的卡簧25。另外,在摩擦接合部23的内径侧的离合器壳体21与离合器毂22之间,设置有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它们的离合器轴承26。
与离合器壳体21的开口部21a相对地设置的气缸活塞33容纳于活塞壳体31的容纳部31a。容纳部31a是使活塞壳体31的摩擦接合部23侧的面向轴向凹陷而成的圆形环状的凹部。气缸活塞33是设置在容纳部31a内的具有圆形环状外形的板状部件。在气缸活塞33与端板24之间安插有推力滚针轴承29,气缸活塞33与端板24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向一体地移动。
在活塞壳体31的容纳部31a的内表面与气缸活塞33的间隙内界定出用于产生工作油的油压的活塞室32。此外,尽管省略了图示,活塞室32连通着被导入来自油泵(未图示)的工作油的油路。
气缸活塞33被设置为能够在活塞壳体31的容纳部31a内沿着轴向移动。在气缸活塞33的外周缘33a和与其对置的活塞壳体31的容纳部31a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它们的间隙的O型圈等外径密封部件34a。此外,在气缸活塞33的内周缘33b和与其对置的活塞壳体31的容纳部31a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它们的间隙的O型圈等内径密封部件的34b。
此外,在活塞壳体31的凸缘部31c与离合器毂22的筒状部22a之间,安插有轴承61。此外,在相对于轴承61沿轴向排列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2旋转轴52与活塞壳体31的内径端的间隙的油封62。轴承61及油封62配置在气缸活塞33的内径侧。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摩擦接合部23及其周边(图1的X部分)的详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该图中,为了说明,示出与图1不同的截面。即,示出压力板23a与离合器壳体21花键接合的截面,且示出摩擦板23b与离合器毂22花键接合的截面。
如图2所示,离合器20具有摩擦接合部23。摩擦接合部23由多个压力板23a和多个摩擦板23b构成,多个压力板23a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1被安装成能够沿轴向移动,多个摩擦板23b相对于离合器毂22被安装成能够沿轴向移动,压力板23a与摩擦板23b沿着轴向交替地层叠。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板23b上,在其正面和背面附带有摩擦件41。
另外,摩擦件41在摩擦接合部23中的配置不限于此。即,只要是动力从离合器壳体21经由摩擦件41向离合器毂22传递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在压力板23a和摩擦板23b上分别附带有摩擦件41的结构。
在多个压力板23a的轴向上的间隔S中配置有施力部件35和间隔调整部件36。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35及间隔调整部件36彼此在轴向上相邻地配置。
施力部件35由圆环状的弹性体构成,被设置成使压力板23a的外径侧彼此分离。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35使用表面呈波形弯曲的板状的波形弹簧。本实施方式的波形弹簧的匝数为一匝。施力部件35对压力板23a向沿着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35的作用力经由端板24传递到气缸活塞33,对气缸活塞33向沿着轴向从摩擦接合部23离开的方向施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力板23a的轴向上的所有间隔S中配置有施力部件35,但不限于此,在至少任意一个间隔S中配置即可。
间隔调整部件36配置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的轴向上的间隔S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调整部件36是与施力部件35同径的圆环状。间隔调整部件36相对于施力部件35不固定,且相对于压力板23a一体地固定。
在使用离合器时,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没有进行动力传递,但在离合器接合时,摩擦接合部23上施加有轴向的压力。由此,间隔调整部件36压缩变形并且在与施力部件35或压力板23a之间产生摩擦。于是,伴随着离合器的持续使用,间隔调整部件36发生磨损或压缩变形,轴向的厚度逐渐减小。其结果是,伴随着离合器的持续使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的间隔缩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调整部件36的材质使用如下材质:伴随离合器的使用而引起的间隔调整部件36的轴向的厚度减小量与摩擦件41的磨损或变形所引起的厚度减小量相同。由此,即使持续使用离合器,也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的增大,因而是优选的。
间隔调整部件36的材质是综合判断摩擦件41在动力传递时的磨损量、摩擦接合部23上的摩擦件41的接触面积、摩擦接合部23上的间隔调整部件36的接触面积、离合器接合时的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产生的按压力等而选择的。
间隔调整部件36的耐磨损性优选不低于摩擦件41的耐磨损性。例如,可以使间隔调整部件36的材质为耐磨损性与摩擦件41的材质相比高达同等以上的材质。此外,也可以将间隔调整部件36的材质设置为与摩擦件41的材质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调整部件36的轴向的厚度构成为比摩擦件41厚。通过将间隔调整部件36构成为比摩擦件41厚,间隔调整部件36所产生的压缩变形的幅度大于摩擦件41所产生的压缩变形。另一方面,间隔调整部件36的轴向的磨损量比直接进行动力传递的摩擦件41的磨损量小。于是,能够将压缩变形量大且磨损量小的间隔调整部件36与压缩变形量小且磨损量大的摩擦件41的、持续使用离合器时的轴向厚度减小量构成为相同。另外,间隔调整部件36的压缩变形量在离合器的使用初期比较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摩擦接合部23在轴向上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具备间隔调整部件36。由此,由于动力传递装置1的使用,间隔调整部件36在压力板23a与施力部件35之间磨损或压缩变形。于是,多个压力板23a的轴向间隔变窄相当于间隔调整部件36磨损或压缩变形的量,由此在摩擦接合部23中的压力板23a与摩擦板23b之间的摩擦件41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的增大。
此外,间隔调整部件36的耐磨损性可以设为不低于摩擦件41的耐磨损性。由此,通过将间隔调整部件36设成与摩擦件41相比难以磨损的结构,例如在间隔调整部件36比摩擦件41小的情况等、从结构上间隔调整部件36为比摩擦件41容易磨损或压缩变形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间隔调整部件36的轴向的磨损量与摩擦件41的轴向的磨损量相等。由此,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
此外,施力部件35的特征在于是波形弹簧。波形弹簧为表面呈波形弯曲的板状的结构,容易进入到像压力板23a之间那样的狭窄的区域中,适合作为施力部件3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和附图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间隔调整部件36设为与压力板23a一体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间隔调整部件36设为与施力部件35一体的结构,相对于压力板23a不固定,而是独立于压力板23a的结构。此外,可以将间隔调整部件36设为独立于施力部件35和压力板23a这两者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35及间隔调整部件36配置在压力板23a的轴向之间的外径侧,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施力部件35及间隔调整部件36设为配置在摩擦板23b之间的结构,也可以设为配置在摩擦接合部23的内径侧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波形弹簧的匝数设为一匝,但不限于此,可以将匝数设为多匝。

Claims (3)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1旋转轴;
第2旋转轴,其与所述第1旋转轴同轴地设置;
第1动力传递要素,其固定于所述第1旋转轴;
第2动力传递要素,其固定于所述第2旋转轴;
摩擦接合部,该摩擦接合部中,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和多个第2摩擦接合要素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的轴向交替地层叠,并借助摩擦件完成摩擦接合,所述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相对于所述第1动力传递要素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第2摩擦接合要素相对于所述第2动力传递要素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
施力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多个第1摩擦接合要素的所述轴向之间,对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向沿着所述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
按压部件,其按压所述摩擦接合部以使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与所述第2摩擦接合要素接合;
壳体,其容纳所述按压部件;以及
流体室,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利用流体的压力使所述按压部件动作,
所述摩擦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之间具有使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1摩擦接合要素之间的间隔缩窄的间隔调整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调整部件的耐磨损性不低于所述摩擦件的耐磨损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波形弹簧。
CN201810233795.9A 2017-03-30 2018-03-21 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08691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9157 2017-03-30
JP2017069157A JP2018169035A (ja) 2017-03-30 2017-03-30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1919A CN108691919A (zh) 2018-10-23
CN108691919B true CN108691919B (zh) 2020-03-27

Family

ID=6384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3795.9A Active CN108691919B (zh) 2017-03-30 2018-03-21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69035A (zh)
CN (1) CN1086919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4045A1 (de) * 2019-05-27 2020-12-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Kopplungseinrichtung sowie Kraftfahrzeug
JP2020197274A (ja) * 2019-06-05 2020-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クラッチのリユース判定方法
KR102262105B1 (ko) * 2019-11-22 2021-06-08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용 클러치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748U (zh) * 1975-10-18 1977-04-20
CN2703917Y (zh) * 2002-04-23 2005-06-08 林崇传 离合器改进结构
CN103498882A (zh) * 2013-10-22 2014-01-0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自动变速器用制动器
CN104074958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8527A (ja) * 1991-02-07 1992-09-14 Nissan Motor Co Ltd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
JPH04285331A (ja) * 1991-03-14 1992-10-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動力取出装置のクラッチ機構
JPH04366031A (ja) * 1991-04-04 1992-12-17 Fuji Univance:Kk 油圧多板クラッチ
JP2007315551A (ja) * 2006-05-29 2007-12-06 Komatsu Ltd 油圧クラッチ
JP6387702B2 (ja) * 2014-06-23 2018-09-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多板摩擦締結要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748U (zh) * 1975-10-18 1977-04-20
CN2703917Y (zh) * 2002-04-23 2005-06-08 林崇传 离合器改进结构
CN104074958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N103498882A (zh) * 2013-10-22 2014-01-0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自动变速器用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69035A (ja) 2018-11-01
CN108691919A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191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9016455B2 (en)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O2006085613A1 (ja) 皿ばね
US20150345570A1 (en) Power Transfer Device
US7455161B2 (en) Clutch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659251B2 (en) Multiple plate clutch device
EP4336060A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20020055409A1 (en) Differential limiting device for a differential device
CN108626262B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20130186715A1 (en) Separator plate for brake assembly
KR20220136802A (ko) 차량의 차동제한장치
JP673143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7387590B (zh) 一种可状态保持的离合装置
CN113710913A (zh) 湿式摩擦板及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
JP4901304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6381587B2 (ja) 遠心油圧キャンセラ構造
JP2020094599A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
JP2008037303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内蔵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KR100811710B1 (ko) 자동변속기의 유압 밸런스 장치
WO202400977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4710951B2 (ja) 摩擦係合装置
AU2017376250B2 (en) Mounting seal for power take off
JP6580006B2 (ja) オイル供給構造
JP4925784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12682436A (zh) 可变作用直径活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