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4402A -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4402A
CN108674402A CN201810499811.9A CN201810499811A CN108674402A CN 108674402 A CN108674402 A CN 108674402A CN 201810499811 A CN201810499811 A CN 201810499811A CN 108674402 A CN108674402 A CN 108674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pressure
brake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98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4402B (zh
Inventor
何贤剑
呼延宏
高振家
卢佩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998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4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03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ontrol devices
    • B60T11/105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ontrol devices with brake locking after actuation, release of the brake by a different control device, e.g. gear lever
    • B60T11/106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ontrol devices with brake locking after actuation, release of the brake by a different control device, e.g. gear lever locking and release of the brake by the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28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系统刹车过程中动力切断时机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包括油泵、制动阀、制动器和变速装置,制动阀通过进油路一与油泵连通,制动阀通过工作油路一与制动器连通,制动阀控制制动器反向制动,进油路一和制动器之间设置有液控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二通过进油路二与进油路一连通,工作油口二通过工作油路二与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连通,控制油口与工作油路一连通,且当工作油路一的压力下降到液控换向阀的设定值时液控换向阀换向使进油路二和工作油路二连通。本发明能够在刹车过程中的合适时机下切断动力,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液压制动离合系统,特别是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制动系统是指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强制降低的装置。制动系统主要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主要功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现有的制动系统中,液压是较为常见的制动能量来源,通过驾驶员操作控制元件,将压力介质传递到传动装置并带动制动器动作,实现制动。目前最常见的制动器是摩擦制动器,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运动表面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将汽车运动时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使汽车减速或停车,根据结构不同又细化为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等结构形式。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80057902.8;授权公告号CN103958916B】公开了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该盘式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缸装置,其利用压力流体进行工作而使杆移动并从与杆一起移动的制动输出部输出制动力,通过向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使该活塞克服杆施力弹簧的施力而相对于缸主体向缩回方向移动,增力机构,在活塞向缩回方向移动时,该增力机构使杆向伸出方向移动,使来自活塞的驱动力增加并作用于杆;以及制动输出部,其以能够与杆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能够通过使杆向伸出方向移动来输出制动力,装备有该制动缸装置且以能够相对于车辆沿车轴方向位移的方式安装的卡钳主体,通过制动缸装置工作,利用安装于卡钳主体的一对制动衬块夹住车轴侧的盘而产生制动力。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903325.X;授权公告号CN207064523U】公开的一种全封闭多盘湿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制动器盖、动摩擦片、静摩擦片、制动压板、制动活塞和制动弹簧,制动器盖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相间并行排列在制动器盖与壳体之间,动摩擦片与轮毂连接,壳体内设置有凹槽,制动弹簧安装在凹槽内,制动压板设置在制动弹簧与动摩擦片之间,制动压板与制动弹簧的一端相抵,制动器盖与壳体之间设有液压油腔,液压油腔内安装有制动活塞,制动活塞与制动压板的端部相抵。制动缸接回油时油缸失去压力由制动弹簧制动,进液压油时制动器松开,因此与上文的制动方式相对比,又被称为反向制动。反向制动能有效地防止现有车辆制动管路破裂或工作油路一泄漏而造成制动油压下降,车辆制动失灵引发事故的现象。
无论正向或者反向制动都存在的问题是,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力仍然正常输出,导致制动装置既要克服车辆原来的惯性,又要转化车辆继续加速的动力,造成制动装置负荷过大而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制动效果,特别是对于惯性较大和动力较强的工程类车辆。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在制动过程中切断动力的控制策略,并在2015年7月出版的第7期(总第469期)的《金属矿山》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矿用车辆传动与制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作者为南黄河。该篇论文提出了在制动过程中切断变速箱动力输出的方案,并通过减压装置将矿用车辆远大于1MPa的制动压力减压到满足矿用车辆动力切断阀小于1MPa的控制压力要求。通过在制动过程中切断动力,减小了传动系磨损严重的问题。
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存在操作中轻点刹车、刹车之后需要马上提供动力或者下坡过程中仍需要借助发动机减速的情况下,仅仅像《矿用车辆传动与制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这一批论文中提到的一开始制动就切断车辆的动力输出,会导致变速器频繁动作降低变速器实用寿命,亦或是在车辆刹车之后急需要动力时出现动力不足影响驾驶员正常的操作,甚至在下坡时出现制动力不足导致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制动离合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合适时机下切断车辆动力提高制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包括油泵、制动阀、制动器和变速装置,所述制动阀通过进油路一与油泵连通,所述制动阀通过工作油路一与制动器连通,所述制动阀控制制动器反向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路一和制动器之间设置有液控换向阀,所述液控换向阀具有进油口二、工作油口二和控制油口,所述进油口二通过进油路二与进油路一连通,所述工作油口二通过工作油路二与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连通,所述控制油口与工作油路一连通,且当工作油路一的压力下降到液控换向阀的设定值时液控换向阀换向使进油路二和工作油路二连通。
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是基于反向制动系统,也就是通过工作油路一向制动器持续供油,此时制动器解除制动,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当踩下刹车时,工作油路一的油压随着制动阀的行程增加而逐渐降低,使得制动器的制动力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通过在进油路一和变速装置之间设置液控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与工作油路一连通,通过工作油路一的压力变化控制动力的切断。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正常减速或者下坡时,刹车不踩到底,液控换向阀不动作,变速装置输出动力,保证车辆正常的动力供给,改善车辆操作舒适性,并能在车辆刹车后能够立即进行加速或者转向以应对突发情况,操作更为方便灵活。当遇到紧急刹车的情况下,急踩刹车使得工作油路一的压力降到液控换向阀的设定压力以下,液控换向阀动作使进油路二和工作油路二连通并向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供油,切断变速装置的动力输出,减轻制动器的负担,缩短车辆制动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延长制动器使用寿命。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在合适时机下切断车辆动力,在驾驶员对车况习惯之后,能够兼顾操纵性能和制动效果,从而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液控换向阀的复位弹簧一的压力可调。通过调节复位弹簧一的压力能够调整液控换向阀工作压力的设定值,能够控制刹车时切断动力的时机;特别是针对重型机械,一方面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路况选择刹车时切断动力的时机,例如在下坡较多或者路况复杂的环境下降低整液控换向阀工作压力的设定值,使得液控换向阀对于刹车敏感度降低,避免动力切断导致的失控问题;另一方面在重型机械的维护保养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调整液控换向阀工作压力。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换向阀腔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内的换向阀芯,所述复位弹簧一通过限压阀套安装在换向阀腔的一端,所述限压阀套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所述复位弹簧一一端抵靠在换向阀芯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上,所述调压丝杆穿出限压阀套外端。通过旋拧调压丝杆穿出限压阀套外端的部分能够改变复位弹簧一的原始压缩量,从而调整复位弹簧一的压力,对于液压元件来说调节更为方便。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所述工作油口二和工作油路二之间设置有相互并联的减压阀(13)和单向阀。通过并联设置减压阀能够使得工作油路一的液压油经过减压之后能够满足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压力要求,通过单向阀能够实现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回油。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减压阀的复位弹簧二的压力可调。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二能够根据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压力要求对工作油路一的油压进行调节。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减压阀包括减压阀腔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内的减压阀芯,所述复位弹簧二通过限压阀套安装在减压阀腔的一端,所述限压阀套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所述复位弹簧二一端抵靠在减压阀芯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上,所述调压丝杆穿出限压阀套外端。通过旋拧调压丝杆穿出限压阀套外端的部分调整复位弹簧二的压力,对于液压元件来说调节更为方便。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所述液控换向阀、减压阀和单向阀均设置在同一个阀体内;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换向阀腔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内的换向阀芯,所述换向阀腔具有进油槽、工作油槽和回油槽;所述减压阀包括减压阀腔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内的减压阀芯,所述减压阀腔具有减压油槽和通油槽;所述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腔、钢球和复位弹簧三;所述进油口二、工作油口二和控制油口均位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二与进油槽连通,所述工作油槽与减压油槽连通,所述回油槽与回油口连通,所述通油槽与工作油口二连通,所述控制油口连通换向阀腔一端,所述单向阀腔靠近复位弹簧三的一端与工作油口二连通,远离复位弹簧三的一端与回油口连通。
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控制油口油压较高使得换向阀芯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簧力沿着换向阀腔滑动阻断进油槽和工作油槽,工作油口二没有液压油进入工作油路一,变速装置正常动力输出。刹车时,控制油口油压持续下降直到难以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簧力,换向阀芯在复位弹簧一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沿着换向阀腔滑动使进油槽和工作油槽开通,进油路一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口二进入到进油槽,并通过工作油槽进入到减压阀腔的减压油槽内,经过减压之后以恒定的压力通过通油槽从工作油口二进入到工作油路二,最终进入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切断变速装置的动力输出。当刹车抬起时,控制油口油压升高并使得换向阀芯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簧力沿着换向阀腔滑动阻断进油槽和工作油槽,工作油口二停止通过切断油路向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供油,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液压油通过工作油口二并经过单向阀从回油口回油。液控换向阀、减压阀和单向阀均设置在同一个阀体内形成整体式的反向制动离合阀,实现了刹车过程中的动力切断动作,反向制动离合阀的安装方便,便于生产装配和对现有车辆的改装。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换向阀芯上的外表面具有能够连通工作油槽和回油槽的回油开槽;所述减压阀腔一端具有减压控制油腔,所述减压阀芯上具有通油路,所述通油路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减压阀芯上的通油孔与减压阀腔连通;所述单向阀腔靠近复位弹簧三的一端与减压油槽连通,并通过减压油槽连通通油槽和工作油口二,所述单向阀腔远离复位弹簧三的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连通。单向阀的这种设置方式,当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回油时,液压油先通过工作油口二和通油槽进入减压阀腔内,同时通过通油孔和通油路进入减压控制油腔,由于单向阀两端压力平衡,单向阀此时不打开;随着减压控制油腔内的压力升高,减压阀芯克服复位弹簧二沿着减压阀腔滑动,并将通油槽和减压油槽阻挡,此时从工作油口二回油的液压油通过通油孔和通油路进入到减压控制油腔并顶开单向阀,进入到减压油槽内,再进入换向阀腔的工作油槽并通过换向阀芯上的回油开槽进入回油槽内,继而通过回油口回油。这种结构通过调节减压阀的压力能够同时改变变速装置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回油压力。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阀体上连接有液控接头,所述控制油口位于液控接头上,所述液控接头通过阻尼孔连通液控接头和换向阀腔的一端。通过液控接头连接在阀体上,便于连接控制油口和工作油路一的管路安装。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换向阀芯和减压阀芯相互平行设置。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阀体内油路布置,节省阀体空间,缩小阀体体积。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限压阀套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调压丝杆伸出限压阀套的部分螺纹连接有密封锁紧螺母。通过设置密封锁紧螺母提高了限压阀套密封性,并能够保证复位弹簧压力因为车辆行驶中的颠簸而发生变化。
在上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所述进油路一上设置有安全阀。当进油路一的油压超过安全数值时通过安全阀回油,保证系统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的优点是:
1、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与现有的制动系统相比,在正常减速或者下坡时,变速装置输出动力,保证车辆正常的动力供给,改善车辆操作舒适性,并能在车辆刹车后立即加速或者转向以应对突发情况,操作更为方便灵活。当遇到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切断变速装置的动力输出,减轻制动器的负担,缩短车辆制动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延长制动器使用寿命。
2、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与现有的能够切断动力的制动系统相比,通过调节复位弹簧一的压力能够调整液控换向阀工作压力的设定值,既能够控制刹车时切断动力的时机,又方便在维护保养时调整液控换向阀工作压力。
3、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通过旋拧调压丝杆穿出限压阀套外端的部分能够改变复位弹簧一的原始压缩量,从而起到调整复位弹簧一的压力,对于液压元件来说调节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2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动作时的液压原理图。
图3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初始状态的液压原理图。
图4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反向制动离合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泵;2、制动阀;3、制动器;4、变速装置;5、进油路一;6、工作油路一;7、反向制动离合阀;8、液控换向阀;8a、复位弹簧一;8b、换向阀腔;8b1、进油槽;8b2、工作油槽;8b3、回油槽;8c、换向阀芯;8c1、回油开槽;9、进油路二;10、工作油路二;11、限压阀套;12、调压丝杆;13、减压阀;13a、复位弹簧二;13b、减压阀腔;13b1、减压油槽;13b2、通油槽;13b3、减压控制油腔;13c、减压阀芯;13c1、通油路;13c2、通油孔;14、单向阀;14a、单向阀腔;14b、钢球;14c、复位弹簧三;15、阀体;16、液控接头;16a、阻尼孔;17、密封锁紧螺母;18、安全阀;19、油箱;20、弹簧座;P1、进油口一;A1、工作油口一;P2、进油口二;A2、工作油口二;K、控制油口;T、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包括油泵1、制动阀2、制动器3、变速装置4和反向制动离合阀7。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油泵1的进油端接油箱19,出油端与制动阀2的进油口一P1通过进油路一5相连,进油路一5上还设置有安全阀18,制动阀2的工作油口一A1通过工作油路一6与制动器3连通。本实施例中的制动阀2是指能够根据刹车机构的行程增大而使工作油路一6的油压减小的阀结构。工作油路一6向制动器3供油使制动器3解除制动,工作油路一6油压降低时制动器3进行制动。反向制动离合阀7进油路一5和制动器3之间,本实施例中,反向制动离合阀7包括液控换向阀8、减压阀12和单向阀14。液控换向阀8的进油口二P2通过进油路二9与进油路一5连通,液控换向阀8的工作油口二A2通过工作油路二10向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供油,液控换向阀8的控制油口K与工作油路一6连通,且当工作油路一6的压力下降到液控换向阀8的设定值时液控换向阀8动作使进油路二进油路二进油路二9和工作油路二10连通。在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制动器3可以为液力变矩器、能够通过液压控制动力切断的变速箱或者是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的组合结构。
如图2和图5所示,液控换向阀8包括换向阀腔8b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8b内的换向阀芯8c,复位弹簧一8a通过限压阀套11安装在换向阀腔8b的一端,限压阀套11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12,复位弹簧一8a一端抵靠在换向阀芯8c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12上,调压丝杆12穿出限压阀套11外端。通过旋拧调压丝杆12穿出限压阀套11外端的部分能够改变复位弹簧一8a的原始压缩量,起到调整复位弹簧一8a的压力,从而调整液控换向阀8工作压力的设定值,能够控制刹车时切断动力的时机;特别是针对重型机械,一方面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路况选择刹车时切断动力的时机,例如在下坡较多或者路况复杂的环境下降低整液控换向阀8工作压力的设定值,使得液控换向阀8对于刹车敏感度降低,避免动力切断导致的失控问题;另一方面在重型机械的维护保养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调整液控换向阀8工作压力。并且,对于液压元件来说调节更为方便。作为优选方案,复位弹簧一8a与换向阀芯8c抵靠的端部处以及与调压丝杆12抵靠的端部分别安装有弹簧座20,从而使得复位弹簧一8a的作用方向更为稳定。
如图1所示,减压阀12和单向阀14并联连接在液控换向阀8的工作油口二T2上。通过并联设置减压阀12能够使得工作油路一6的油压经过减压之后能够满足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压力要求,通过单向阀14能够实现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回油。减压阀12包括减压阀腔13b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13b内的减压阀芯13c,复位弹簧二13a通过限压阀套11安装在减压阀腔13b的一端,限压阀套11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12,复位弹簧二13a一端抵靠在减压阀芯13c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12上,调压丝杆12穿出限压阀套11外端。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二13a能够根据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压力要求对工作油路一6的油压进行调节。并且,对于液压元件来说调节更为方便。作为优选方案,复位弹簧二13a与减压阀芯13c抵靠的端部处以及与调压丝杆12抵靠的端部分别安装有弹簧座20,从而使得复位弹簧二13a的作用方向更为稳定。
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油泵1压力较高的液压油通过制动阀2并经过工作油路一6输送到制动器3,使得制动器3保持解除制动的状态。此时反向制动离合阀7中液控换向阀8的控制油口K油压较高并能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使得工作油口二A2没有液压油向工作油路二10,如图3所示,变速装置4正常动力输出。
刹车时,制动阀2动作使得工作油路一6中的油压下降,使得制动器3进行制动,而油压越低制动力越大。此时,反向制动离合阀7中液控换向阀8的控制油口K油压持续下降直到难以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液控换向阀8换向,如图2所示,使进油路一5的液压油通过工作油口二A2进入到工作油路二10,并进入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切断变速装置4的动力输出。
当刹车抬起时,制动阀2换向使得工作油路一6中的油压上升,使得制动器3逐渐解除制动。此时,反向制动离合阀7中液控换向阀8的控制油口K油压升高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液控换向阀8换向,如图3所示,工作油口二A2停止通过切断油路向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供油,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14回油。
本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在合适时机下切断车辆动力,在驾驶员对车况习惯之后,能够兼顾操纵性能和制动效果,从而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反向制动离合阀7为整体式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反向制动离合阀7还包括阀体15,液控换向阀8、减压阀12和单向阀14均设置在阀体15内。
如图5所示,液控换向阀8包括换向阀腔8b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8b内的换向阀芯8c,换向阀腔8b具有进油槽8b1、工作油槽8b2和回油槽8b3。减压阀12包括减压阀腔13b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13b内的减压阀芯13c,减压阀腔13b具有减压油槽13b1和通油槽13b2。单向阀14包括单向阀腔14a、钢球14b和复位弹簧三14c。作为优选方案,换向阀芯8c和减压阀芯13c相互平行设置,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阀体15内油路布置,节省阀体15空间,缩小阀体15体积。
如图4至图8所示,进油口二P2、工作油口二A2和控制油口K均位于阀体15上,阀体15上还开设有回油口T。如图5所示,进油口二P2与进油槽8b1连通,工作油槽8b2与减压油槽13b1连通,回油槽8b3与回油口T连通,通油槽13b2与工作油口二A2连通,控制油口K连通换向阀腔8b一端。单向阀腔14a靠近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工作油口二A2连通,远离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回油口T连通(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的设置方式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阀体15上连接有液控接头16,控制油口K位于液控接头16上,液控接头16通过阻尼孔16a连通液控接头16和换向阀腔8b的一端。
作为优选方案,限压阀套11与阀体15螺纹连接,调压丝杆12伸出限压阀套11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密封锁紧螺母17,通过设置密封锁紧螺母17提高了限压阀套11密封性,并能够保证复位弹簧压力因为车辆行驶中的颠簸而发生变化。
反向制动离合阀7的工作原理是: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控制油口K油压较高使得换向阀芯8c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沿着换向阀腔8b滑动阻断进油槽8b1和工作油槽8b2,工作油口二A2没有液压油进入工作油路一6,变速装置4正常动力输出。刹车时,控制油口K油压持续下降直到难以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换向阀芯8c在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沿着换向阀腔8b滑动使进油槽8b1和工作油槽8b2开通,进油路一5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口二P2进入到进油槽8b1,并通过工作油槽8b2进入到减压阀腔13b的减压油槽13b1内,经过减压之后以恒定的压力通过通油槽13b2从工作油口二A2进入到工作油路二10,最终进入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切断变速装置4的动力输出。当刹车抬起时,控制油口K油压升高并使得换向阀芯8c克服复位弹簧一8a的弹簧力沿着换向阀腔8b滑动阻断进油槽8b1和工作油槽8b2,工作油口二A2停止通过切断油路向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供油,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液压油通过工作油口二A2并经过单向阀14从回油口T回油。通过整体式的反向制动离合阀7实现了刹车过程中的动力切断动作,反向制动离合阀7的安装方便,便于生产装配和对现有车辆的改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三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向阀芯8c上的外表面具有能够连通工作油槽8b2和回油槽8b3的回油开槽8c1,减压阀腔13b一端具有减压控制油腔13b3,减压阀芯13c上具有通油路13c1,通油路13c1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13b3连通,另一端通过减压阀芯13c上的通油孔13c2与减压阀腔13b连通,单向阀腔14a靠近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减压油槽13b1连通,并通过减压油槽13b1连通通油槽13b2和工作油口二A2,单向阀腔14a远离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13b3连通。
单向阀14的这种设置方式,当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回油时,液压油先通过工作油口二A2和通油槽13b2进入减压阀腔13b内,同时通过通油孔13c2和通油路13c1进入减压控制油腔13b3,由于单向阀14两端压力平衡,单向阀14此时不打开;随着减压控制油腔13b3内的压力升高,减压阀芯13c克服复位弹簧二13a沿着减压阀腔13b滑动,并将通油槽13b2和减压槽阻挡,此时从工作油口二A2回油的液压油通过通油孔13c2和通油路13c1进入到减压控制油腔13b3并顶开单向阀14,进入到减压油槽13b1内,再进入换向阀腔8b的工作油槽8b2并通过换向阀芯8c上的回油开槽8c1进入回油槽8b3内,继而通过回油口T回油。这种结构通过调节减压阀12的压力能够同时改变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的回油压力。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本实施例中,制动进油路进油路一5和制动器3之间设置有液控换向阀8,液控换向阀8的进油口二P2通过进油路二9与进油路一5连通,液控换向阀8的工作油口二A2通过工作油路二10与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连通,液控换向阀8的控制油口K与工作油路一6连通。初始状态时,进油路二9和工作油路二1断开;当制动油路工作油路6的压力下降到液控换向阀8的设定值时液控换向阀8换向使进油路二9和工作油路二10连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包括油泵(1)、制动阀(2)、制动器(3)和变速装置(4),所述制动阀(2)通过进油路一(5)与油泵(1)连通,所述制动阀(2)通过工作油路一(6)与制动器(3)连通,所述制动阀(2)控制制动器(3)反向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路一(5)和制动器(3)之间设置有液控换向阀(8),所述液控换向阀(8)具有进油口二(P2)、工作油口二(A2)和控制油口(K),所述进油口二(P2)通过进油路二(9)与进油路一(5)连通,所述工作油口二(A2)通过工作油路二(10)与变速装置(4)的动力切断控制油口连通,所述控制油口(K)与工作油路一(6)连通,且当工作油路一(6)的压力下降到液控换向阀(8)的设定值时液控换向阀(8)换向使进油路二(9)和工作油路二(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换向阀(8)的复位弹簧一(8a)的压力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换向阀(8)包括换向阀腔(8b)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8b)内的换向阀芯(8c),所述复位弹簧一(8a)通过限压阀套(11)安装在换向阀腔(8b)的一端,所述限压阀套(11)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12),所述复位弹簧一(8a)一端抵靠在换向阀芯(8c)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12)上,所述调压丝杆(12)穿出限压阀套(11)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油口二(A2)和工作油路二(10)之间设置有相互并联的减压阀(13)和单向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13)的复位弹簧二(13a)的压力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13)包括减压阀腔(13b)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13b)内的减压阀芯(13c),所述复位弹簧二(13a)通过限压阀套(11)安装在减压阀腔(13b)的一端,所述限压阀套(11)上螺纹连接有调压丝杆(12),所述复位弹簧二(13a)一端抵靠在减压阀芯(13c)上,另一端抵靠在调压丝杆(12)上,所述调压丝杆(12)穿出限压阀套(11)外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换向阀(8)、减压阀(13)和单向阀(14)均设置在同一个阀体(15)内;所述液控换向阀(8)包括换向阀腔(8b)和滑动设置在换向阀腔(8b)内的换向阀芯(8c),所述换向阀腔(8b)具有进油槽(8b1)、工作油槽(8b2)和回油槽(8b3);所述减压阀(13)包括减压阀腔(13b)和滑动设置在减压阀腔(13b)内的减压阀芯(13c),所述减压阀腔(13b)具有减压油槽(13b1)和通油槽(13b2);所述单向阀(14)包括单向阀腔(14a)、钢球(14b)和复位弹簧三(14c);所述进油口二(P2)、工作油口二(A2)和控制油口(K)均位于阀体(15)上,所述阀体(15)上还开设有回油口(T);所述进油口二(P2)与进油槽(8b1)连通,所述工作油槽(8b2)与减压油槽(13b1)连通,所述回油槽(8b3)与回油口(T)连通,所述通油槽(13b2)与工作油口二(A2)连通,所述控制油口(K)连通换向阀腔(8b)一端,所述单向阀腔(14a)靠近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工作油口二(A2)连通,远离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回油口(T)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芯(8c)上的外表面具有能够连通工作油槽(8b2)和回油槽(8b3)的回油开槽(8c1);所述减压阀腔(13b)一端具有减压控制油腔(13b3),所述减压阀芯(13c)上具有通油路(13c1),所述通油路(13c1)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13b3)连通,另一端通过减压阀芯(13c)上的通油孔(13c2)与减压阀腔(13b)连通;所述单向阀腔(14a)靠近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减压油槽(13b1)连通,并通过减压油槽(13b1)连通通油槽(13b2)和工作油口二(A2),所述单向阀腔(14a)远离复位弹簧三(14c)的一端与减压控制油腔(13b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5)上连接有液控接头(16),所述控制油口(K)位于液控接头(16)上,所述液控接头(16)通过阻尼孔(16a)连通液控接头(16)和换向阀腔(8b)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套(11)与阀体(15)螺纹连接,所述调压丝杆(12)伸出限压阀套(11)的部分螺纹连接有密封锁紧螺母(17)。
CN201810499811.9A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Active CN108674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9811.9A CN108674402B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9811.9A CN108674402B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402A true CN108674402A (zh) 2018-10-19
CN108674402B CN108674402B (zh) 2020-02-18

Family

ID=6380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9811.9A Active CN108674402B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440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7552A1 (de) * 1978-11-28 1980-06-04 Komatsu Mfg Co Ltd Hydraulikkreis fuer ein hydraul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CN101922524A (zh) * 2010-09-17 2010-12-22 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 全封闭多盘湿式制动装置
CN101934789A (zh) * 2010-09-08 2011-01-05 芜湖盛力制动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系统的液压制动阀
CN102501844A (zh) * 2011-11-07 2012-06-2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 一种液压制动控制装置
CN203570756U (zh) * 2013-10-10 2014-04-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挡制动关联的液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7552A1 (de) * 1978-11-28 1980-06-04 Komatsu Mfg Co Ltd Hydraulikkreis fuer ein hydraul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CN101934789A (zh) * 2010-09-08 2011-01-05 芜湖盛力制动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机械全液压制动系统的液压制动阀
CN101922524A (zh) * 2010-09-17 2010-12-22 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 全封闭多盘湿式制动装置
CN102501844A (zh) * 2011-11-07 2012-06-2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 一种液压制动控制装置
CN203570756U (zh) * 2013-10-10 2014-04-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挡制动关联的液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402B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0784B1 (de) Hydraulische Fahrzeugbremsanlage
US9914443B2 (en) Br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2039884B (zh) 液压防抱死制动装置
EP1977943B1 (de) Blockiergeschützte,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 insbesondere für motorisierte Zweiräder
CN101337499A (zh) 车辆制动动能再生装置
CN106627551A (zh) 适用于再生制动的一体化解耦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EP0281769A2 (de) Hydraulische Fahrzeugsbremsanlage mit Blockierschutzeinrichtung
CN101922524A (zh) 全封闭多盘湿式制动装置
JP2008524533A (ja) 流体圧ギヤボックスによって駆動される車両の制動方法及び流体圧駆動
JP2022501248A (ja)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の自動制御されたブレーキ・バイ・ワイヤ式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05715704B (zh) 液体阻尼式制动系统
CN203439004U (zh) 液压控制式消除液力缓速器空损能耗及提高低速性能装置
CN108674402A (zh) 一种全液压反向制动离合系统
CN116080751A (zh) 一种具有能量应急模块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6537272U (zh) 适用于再生制动的一体化解耦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201802789U (zh) 全封闭多盘湿式制动装置
US6082831A (en) Electro-hydraulic brake apply system displacement augmentation
CN205780449U (zh) 液体阻尼式制动系统
CN1050573C (zh) 驱动装置
CN201863829U (zh) 液压防抱死制动装置
CN201636288U (zh) 弹性无级调速装置
CN103906661B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补偿设备以及具有这种补偿设备的制动系统
CN202156400U (zh) 叉车制动系统
CN214366946U (zh)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及车辆
JP2006266443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