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2438A -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52438A CN108652438A CN201710207856.XA CN201710207856A CN108652438A CN 108652438 A CN108652438 A CN 108652438A CN 201710207856 A CN201710207856 A CN 201710207856A CN 108652438 A CN108652438 A CN 1086524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heating
- liquid
- heating element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56 test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86 esse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47J27/21058—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 A47J27/21083—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with vari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or boiling peri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用于检测壶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加热元件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其中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加热元件以第三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其中第三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加热功率。在本发明的加热控制系统中,在壶内液体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以较小的第二加热功率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有利于降低壶底壁(1)的过热度,从而降低汽泡脱离壶底壁的频率,达到降噪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电水壶的壶底壁多采用水平壶底壁,电热盘安装于水平壶底壁的底面,直接对水平壶底壁进行加热,进而加热电水壶内的液体。其中,电热盘的热源来自电热管,通过电热管对水平壶底壁进行集中加热进而加热壶内液体。
在电水壶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壶内液体的温度持续上升。其中,当壶内液体的温度介于某一较高的温度区间(例如55℃~85℃)时,此时壶底壁的电热管集中加热区域的过热度较大,致使在该区域生成的汽泡小且脱离频率高,脱离壶底壁的小汽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热量传递给周边的液体,使小汽泡较易因失热而破裂,产生较大噪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能够减少汽泡在水中破裂的频次,达到降噪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水壶的壶内液体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加热元件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以第三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其中所述第三加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
优选地,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不小于55℃且不大于65℃,优选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0℃。
优选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不小于75℃且不大于85℃,优选为不小于80℃且不大于85℃。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热功率不小于100W且不大于800W,优选为不小于400W且不大于600W。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功率均不小于500W且不大于3000W,优选为均不小于800W且不大于2000W。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变功率加热元件。
优选地,所述电水壶的壶底壁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共同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关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中的一者,并通过另一者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共同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优选地,所述电水壶的壶底壁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的固定加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固定加热功率;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加热片,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为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加热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呈同心环状布置在所述壶底壁的底面。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包括上述的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中,在电水壶工作时,采用温度传感器对壶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以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有利于降低壶底壁的过热度,从而降低汽泡脱离壶底壁的频率,减少汽泡在水中破裂的频次,进而降低壶内液体处于控制温区时的噪音值,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发热元件安装于壶底壁时的仰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发热元件安装于壶底壁时的仰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在壶内液体处于控制温区时,加热元件以大功率加热壶内液体时的壶底壁的顶面汽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在壶内液体处于控制温区时,加热元件以小功率加热壶内液体时的壶底壁的顶面汽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壶底壁 2 加热元件
21 第一加热元件 22 第二加热元件
3 基板 4 壶身
5 壶盖 6 外壳
7 手柄 8 蒸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电水壶的壶内液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
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其中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
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三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其中第三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加热功率。
在现有技术的电水壶中,参照图1,在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置用于加热壶内液体的电热管,在电水壶的整个加热过程中,该电热管以恒定的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壶内液体的温度持续上升,当壶内液体的温度介于55℃至85℃之间时,在壶底壁1上的电热管集中加热区域的热流密度较大,致使该区域的过热度也较大。具体地,壶底壁与电热管的热接触区域的过热度越大,液体气化后产生的气体补充进入汽泡所产生的蒸发动力就越大,则该气体给予汽泡的垂直向上的抬升力也越大,进而不等该小汽泡长大就脱离壶底壁1,如此,参见图4,当壶内液体的温度在55℃至85℃时,在壶底壁1上生成的汽泡较难长大且脱离该壶底壁1的频率也较高,从而使脱离壶底壁1进入水中的汽泡小且密集,且该小汽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也较易因失热而在水中破裂,产生较大噪音。
有鉴于此,为降低壶内液体处于控制温区时的壶底壁1的过热度,从而降低汽泡脱离壶底壁1的频率,达到降噪的效果,参照图5,在本发明的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中,采用温度传感器对壶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壶底壁1的顶面的过热度,从而使液体气化产生的气体进入汽泡产生的蒸发动力也随之降低,相应地该气体给予汽泡的垂直向上的抬升力也随之越小,进而使汽泡可在壶底壁1上成长成较大的汽泡后再脱离壶底壁1,如此,可有效降低汽泡脱离壶底壁1的频率,减少汽泡在水中破裂的频次,从而降低壶内液体处于控制温区时的噪音值,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此外,在电水壶启动加热后,先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2以较大功率(即第一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到达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2以较小功率(即第二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降噪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到达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再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元件2以较大功率(即第三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直至沸腾。如此,不仅可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缩短电水壶的工作时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加热功率、第二加热功率及第三加热功率可以是恒定值,即电水壶以恒定功率加热,也可以是变化值,例如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的变量值。当为变量值时,上述的“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应理解为第一加热功率的变量区间的下限值大于第二加热功率的变量区间的上限值;上述的“第三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加热功率”应理解为第三加热功率的变量区间的下限值大于第二加热功率的变量区间的上限值。
其中,控制温区的下阈值应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5℃,进一步地该值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0℃。控制温区的上阈值应为不小于75℃且不大于85℃,进一步地该值为不小于80℃且不大于85℃。当然,该控制温区的上阈值和下阈值的取值范围也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包括本发明的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
其中,该电水壶还包括壶底壁1及位于壶底壁1底部的加热元件2,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水温检测信号控制位于壶底壁1的加热元件2对壶内的液态水进行加热。
具体地,用于快速加热壶内液体的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均大于第二加热功率。其中,第二加热功率应不小于100W且不大于800W,可以理解地,该第二加热功率值越小,加热元件2对处于控制温区的壶内液体进行加热所产生的噪音值也越小,则越有利于降噪;反之,该第二加热功率值越大,壶内液体的升温速率也随之增大,则越有利于缩短电水壶的工作时间。进一步地,第二加热功率可为不小于400W且不大于600W,但不限于此。此外,电水壶的工作时间随着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少,但电水壶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值却随着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加,为平衡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对电水壶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值的影响,第一加热功率和第三加热功率均应不小于500W且不大于3000W,优选为不小于800W且不大于2000W。
具体地,参照图2,电水壶的壶底壁1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其中,采用温度传感器对壶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电水壶开始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共同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中的一者,并通过另一者单独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第一加热元件21与第二加热元件22共同加热液体。当然,还可为壶底壁1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第一加热元件21的固定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加热元件22的固定加热功率;其中,当电水壶开始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元件21单独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元件22单独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元件21单独加热壶内液体。
其中,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可以为设置于壶底壁1的下方的电热管,也可以为附着于壶底壁1的电热膜(即红外加热膜)或厚膜,还可以为设置在壶底壁1的下方的线圈盘或PTC加热片。但电热管通常呈环状,以接触导热方式传热,且与壶底壁1的热接触面积小,相对于其它的加热元件2而言,电热管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性和传热方式的缘故,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对壶底壁1的传热不均匀,使得壶底壁1产生小且密集的汽泡,从而使电水壶容易产生很大的噪音,相应的用电热管加热的电水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可使噪音降低得到更好的改善。
为使设置于壶底壁1的底面上的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可更均匀地通过壶底壁1加热壶内液体,参见图2,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第二加热元件22呈同心环状布置在壶底壁1的底面。
另外,在壶底壁1的底面的加热元件2还可为变功率加热元件,参照图3,该变功率加热元件为电热管,其中,当电水壶开始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该单根电热管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该单根电热管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该单根电热管以第三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
参考图2和图3,电热管可直接焊接于壶底壁1的底部,也可通过基板3以焊接或紧固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壶底壁1的底面,通常,电热管、基板3、壶底壁1之间优选为钎焊连接。其中,基板3通常为导热系数大于100W/m.k的高导热系数金属板,如铜板、铝板等,厚度方向导热快,方便了电热管的安装,但基本不影响电热管的传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基板3上通常具有干烧片,还可起到防止干烧的目的。
以下以若干优选实施方式来具体阐述本发明。
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电水壶的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设置的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参见图2,电水壶启动加热后,控制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以总功率为18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55℃时,控制内侧电热管以4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85℃时,再控制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以总功率为1800W加热壶内液体直至沸腾。
在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设置的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参见图2,电水壶启动加热后,控制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以总功率为30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65℃时,控制外侧电热管以6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75℃时,再控制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以总功率为2000W加热壶内液体直至沸腾。
在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设置的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参见图2,电水壶启动加热后,控制外侧电热管以5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60℃时,控制内侧电热管以1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85℃时,再控制外侧电热管以800W加热壶内液体直至沸腾。
在第四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设置的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参见图2,电水壶启动加热后,控制内侧电热管以15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65℃时,控制外侧电热管以8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80℃时,再控制内侧电热管以2500W加热壶内液体直至沸腾。
在第五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变功率的电热管呈环状盘绕设置于壶底壁1的底面上,参见图3,电水壶启动加热后,控制电热管以18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60℃时,控制该电热管以4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达到80℃时,再控制该电热管以2000W加热壶内液体直至沸腾。
以上五种实施方式的电水壶在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先以较大功率(即第一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到达控制温区的下阈值(即55~65℃)时,以较小功率(即第二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以降噪,待壶内液体的温度到达控制温区的上阈值(即75~85℃)时,再以较大功率(即第三加热功率)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直至沸腾,如此在壶内液体的温度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时,可有效降低壶底壁1的过热度,从而降低汽泡脱离壶底壁1的频率,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
对比例1:采用图1所示的电水壶结构,电水壶包括构成壶体的壶底壁1、壶身4和壶盖5,电热管呈环状盘绕设置于壶底壁1的底面上,壶体外侧围设有外壳6,该外壳6上连接有手柄7,壶体内、手柄7中或者壶体与外壳6之间设有蒸汽管8。
其中,该电热管的总功率为1800W,壶内水量:1.7L。
测试步骤:
1)、壶内放入最高水位的水量;
2)、测壶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置于水壶中心的水位高度的中间处,测壶底壁1顶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壶底壁1的顶面;
3)、按“启动”键开始计时测量;
4)、壶内水温上升到100℃时停止计时测量;
5)、剔除声功率值≤45dB的噪声值,对测试噪声值进行A计权,取平均声功率作为判定值。
获得在电水壶工作时,壶内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噪音数据如下方表1。获得壶内水的温度在控制温区(即55~85℃)时,电水壶在不同的壶底壁1过热度下的噪音数据如下方表2。此外,获得电水壶工作时的最大声功率值为67.8dB,平均声功率值为64.9dB。
表1:不同壶内水温下的噪音数据表
壶内水温/℃ | 实时声功率/dB |
25 | 36.2 |
30 | 41.9 |
40 | 53.1 |
50 | 55.7 |
55 | 62.0 |
60 | 64.8 |
65 | 66.1 |
70 | 67.5 |
75 | 67.3 |
80 | 67.1 |
85 | 65.4 |
90 | 63.7 |
100 | 62.6 |
表2:不同壶底壁1过热度下的噪音数据表
过热度/℃ | 最大声功率/dB | 平均声功率/dB |
10 | 41.9 | 38.2 |
20 | 44.3 | 39.8 |
30 | 50.1 | 48.0 |
40 | 54.8 | 53.4 |
50 | 60.2 | 55.7 |
60 | 63.5 | 59.1 |
70 | 64.9 | 60.3 |
80 | 66.4 | 61.9 |
90 | 67.1 | 64.5 |
100 | 68.8 | 66.2 |
从表1可知,电水壶工作时,在壶内水温从常温(即25℃)增升至65℃的过程中,实时的声功率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待水温超过80℃后电水壶的实时声功率值却呈缓慢的下降趋势,其中,壶内的水温介于60℃至85℃时电水壶发出的噪声较大。此外,考虑到待壶内的水温至60℃时再以较小的第二加热功率通过壶底壁1加热壶内的水,壶底壁1的过热度难以立刻下降或下降不明显,不利于降噪,因此,控制温区的范围优选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85℃。
在表2中,当壶内的水温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即55~85℃)时,电水壶发出的最大声功率值和平均声功率值均随着壶底壁1的过热度值的增大而增加,即壶底壁1的顶面过热度越大则电水壶的噪音也越大。
实施例1:采用图2所示的电水壶结构,即在电水壶的壶底壁1的底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布置的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其中,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的总加热功率为1800W,壶内水量:1.7L。
测试步骤:
1)、壶内放入最高水位的水量;
2)、温度传感器置于水壶中心的水位高度的中间处;
3)、按“启动”键后外侧电热管和内侧电热管同时加热壶内液体;
4)、壶内水温上升到55℃时停止外侧电热管加热并保留内侧电热管加热,同时开始计时测量;
5)、壶内水温上升到85℃时启动外侧电热管与内侧电热管同时加热壶内液体,同时停止计时测量;
6)、剔除声功率值≤45dB的噪声值,对测试噪声值进行A计权,取平均声功率作为判定值。
获得壶内水温处于控制温区(即55~85℃)时,电水壶在不同的内侧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下的噪音数据如下方表3。
表3:不同内侧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下的噪音数据表
加热功率/℃ | 最大声功率/dB | 平均声功率/dB |
100 | 49.1 | 47.8 |
200 | 50.9 | 50.2 |
300 | 53.5 | 51.1 |
400 | 54.7 | 52.5 |
500 | 56.3 | 54.0 |
600 | 57.8 | 56.4 |
700 | 60.1 | 58.5 |
800 | 63.3 | 60.9 |
从表3可知,电水壶工作时,当壶内水温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时,设置于壶底壁1的内侧电热管(即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越小,越有利于降噪。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知,当壶内液体的温度处于噪声较大的控制温区(即55~85℃)时,相较于使加热元件2继续以第一加热功率(即1800W)对壶内液体进行加热,控制加热元件2以较小的第二加热功率(即100~800W)加热壶内液体,其产生的最大声功率值均明显小于67.8dB,平均声功率值也均小于64.9dB,降噪效果明显。因此,在电水壶工作中,壶内液体处于噪音较大的控制温区时,控制位于壶底壁1的加热元件2以较小的第二加热功率加热壶内液体,可使最大声功率值和平均声功率值都降低,从而最终达到优化降噪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水壶的壶内液体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加热元件(2)以第一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2)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2)以第三加热功率加热所述壶内液体,其中所述第三加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不小于55℃且不大于65℃,优选为不小于55℃且不大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不小于75℃且不大于85℃,优选为不小于80℃且不大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不小于100W且不大于800W,优选为不小于400W且不大于6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功率均不小于500W且不大于3000W,优选为均不小于800W且不大于200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为变功率加热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水壶的壶底壁(1)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共同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关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中的一者,并通过另一者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共同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水壶的壶底壁(1)的底面至少设有加热功率分别固定的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的固定加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的固定加热功率;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下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待所述壶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到所述控制温区的上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单独加热所述壶内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为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加热片,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为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加热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呈同心环状布置在所述壶底壁(1)的底面。
11.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电水壶的加热控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7856.XA CN108652438A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7856.XA CN108652438A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2438A true CN108652438A (zh) | 2018-10-16 |
Family
ID=6378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07856.XA Pending CN108652438A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5243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80622A (zh) * | 2018-12-06 | 2019-03-19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水壶 |
US20220015197A1 (en) * | 2019-07-11 | 2022-01-13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with parallel electrical cold conductors |
CN114305089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开水煲的降噪方法 |
CN114364072A (zh) * | 2020-10-14 | 2022-04-15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低噪音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56436A3 (en) * | 2000-02-01 | 2001-12-20 | Strix Ltd | Electric heater for liquids |
CN203226636U (zh) * | 2013-03-26 | 2013-10-09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液体加热装置及开水煲和电热水瓶 |
CN104957976A (zh) * | 2015-06-23 | 2015-10-07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节能水壶及其加热方法 |
CN204931308U (zh) * | 2015-06-23 | 2016-01-06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水壶 |
CN105361696A (zh) * | 2014-09-01 | 2016-03-02 | 李高升 | 玻璃电热水壶的加热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03-31 CN CN201710207856.XA patent/CN1086524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56436A3 (en) * | 2000-02-01 | 2001-12-20 | Strix Ltd | Electric heater for liquids |
CN203226636U (zh) * | 2013-03-26 | 2013-10-09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液体加热装置及开水煲和电热水瓶 |
CN105361696A (zh) * | 2014-09-01 | 2016-03-02 | 李高升 | 玻璃电热水壶的加热控制方法 |
CN104957976A (zh) * | 2015-06-23 | 2015-10-07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节能水壶及其加热方法 |
CN204931308U (zh) * | 2015-06-23 | 2016-01-06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水壶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80622A (zh) * | 2018-12-06 | 2019-03-19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水壶 |
US20220015197A1 (en) * | 2019-07-11 | 2022-01-13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with parallel electrical cold conductors |
CN114081358A (zh) * | 2019-07-11 | 2022-02-25 |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 具有并联电冷导体的食物制备装置 |
US11997765B2 (en) * | 2019-07-11 | 2024-05-28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Food preparation device with parallel electrical cold conductors |
CN114305089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开水煲的降噪方法 |
CN114305089B (zh) * | 2020-09-29 | 2023-10-03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开水煲的降噪方法 |
CN114364072A (zh) * | 2020-10-14 | 2022-04-15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低噪音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52438A (zh) | 电水壶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
CN108567311A (zh) | 一种烹饪器具防干烧方法、装置以及烹饪系统 | |
CN105865033A (zh) | 一种开水器的水温控制方法 | |
CN207168373U (zh) | 电水壶 | |
WO2020147593A1 (zh) | 一种食品蒸锅 | |
CN104026985A (zh) | 即热式百度茶盘机 | |
CN207168372U (zh) | 电水壶 | |
CN101975410A (zh) | 家用燃气灶余热加热热水器 | |
CN102175353B (zh) | 热能表检定装置恒温水箱 | |
CN207341622U (zh) | 电水壶 | |
CN107550268B (zh) | 一种节能型燃气蒸箱 | |
CN108324099A (zh) | 电水壶 | |
CN216569536U (zh) | 一种煮粉系统 | |
CN207778845U (zh) | 一种恒温加热装置 | |
CN201003847Y (zh) | 一种电磁式节能饮水机 | |
CN206729738U (zh) | 电水壶 | |
CN108784337A (zh) | 电水壶 | |
CN108224750A (zh) | 一种饮水设备加热系统 | |
CN204133131U (zh) | 电煨煲 | |
JP2007236423A (ja) | 加熱装置 | |
CN207306548U (zh) | 电水壶 | |
CN205758296U (zh) | 电饭煲 | |
CN205079201U (zh) | 一种电磁加热蒸炉 | |
CN209235769U (zh) | 电水壶 | |
CN205939061U (zh) | 一种石英管即时过热蒸汽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