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813A - 前端模块 - Google Patents

前端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813A
CN108631813A CN201810185978.8A CN201810185978A CN108631813A CN 108631813 A CN108631813 A CN 108631813A CN 201810185978 A CN201810185978 A CN 201810185978A CN 108631813 A CN108631813 A CN 108631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node
filter
frequency band
duple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59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813B (zh
Inventor
阿比留武
山下耕司
小暮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31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24Frequency- independent attenu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端模块。前端模块(M1)具备双工器(10)、带通滤波器(40)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1)。带通滤波器(40)配置在从对功率放大器(200)的输出端子(202)和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进行连接的信号路径(L1)分支的分支点(B1)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2)。带通滤波器(40)具有使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出的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双工器(10)的接收滤波器(15)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终端电路元件(61)配置在带通滤波器(40)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2)。终端电路元件(61)使通过带通滤波器(40)的发送信号衰减。

Description

前端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端模块。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之中,已知有使用一个共用天线来收发信号的移动通信终端。这种移动通信终端具备将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分离的双工器。双工器具备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发送滤波器具有将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接收滤波器具有将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且将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的频率特性。通过确保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各自的无用波的衰减和隔离度,从而能够抑制由发送信号向接收信号路径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作为提及了这样的双工器的文献,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第5590134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90134号
但是,在发送信号的频带和接收信号的频带接近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充分的隔离度,有可能导致由发送信号向接收信号路径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善由发送信号向接收信号路径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前端模块具备:(i)双工器,具有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公共节点,并具备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通过发送节点以及公共节点的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通过公共节点以及接收节点的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ii)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和发送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一信号路径分支的分支点与接地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具有使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发送滤波器的阻带通过的频率特性;以及(iii)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带通滤波器与接地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使通过带通滤波器的发送信号衰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前端模块,能够改善由发送信号向接收信号路径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双工器中的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隔离度特性的仿真结果。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6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7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8涉及的前端模块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双工器,40、50:带通滤波器,61、62、63:终端电路元件,70:天线开关,8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9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100、110:开关,200:功率放大器,300:低噪声放大器,M1、M2、M3、M4、M11、M12、M21、M22、M31、M32、M41、M42:前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前端模块能够对应多频段,进行频带相互不同的多种发送信号以及频带相互不同的多种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路径的切换等。例如,在区分三种发送信号时,将它们称为发送信号A、发送信号B、以及发送信号C。在不需要区分三种发送信号时,仅称为发送信号。同样地,例如,在区分三种接收信号时,将它们称为接收信号A、接收信号B、以及接收信号C。在不需要区分三种接收信号时,仅称为接收信号。在此,所谓两个频带相互不同,不仅包括在两个频带之间不存在重复的波段的情况,还包括虽然在两个频带之间存在重复的波段但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是按照给定的通信方式进行了调制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参照图5至图13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各实施例相当于对应的实施方式的下位概念,对应于多频段。另外,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电路元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前端模块M1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1进行经由天线400与基站之间收发的发送信号A以及接收信号A的滤波和信号路径的切换。前端模块M1具备双工器10、带通滤波器40、终端电路元件61以及天线开关70。
功率放大器200具备输入端子201以及输出端子202,对从RFIC(Radio FrequencyIntegrated 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输入到输入端子201的发送信号A进行功率放大,并将它们从输出端子202输出。低噪声放大器300具备输入端子301以及输出端子302,对输入到输入端子301的接收信号A进行低噪声放大,并将其从输出端子302输出。
双工器10是对发送信号A以及接收信号A进行分离的分波器,具备发送节点11、接收节点12、公共节点13、发送滤波器14以及接收滤波器15。发送节点11与功率放大器200的输出端子202连接。将对功率放大器200的输出端子202和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之间进行连接的信号路径称为信号路径L1。接收节点12与低噪声放大器300的输入端子301连接。将对低噪声放大器300的输入端子301和双工器10的接收节点12之间进行连接的信号路径称为信号路径L3。公共节点13经由天线开关70与天线400连接。发送滤波器14具有将发送信号A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接收信号A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接收滤波器15具有将接收信号A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发送信号A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从功率放大器200经由信号路径L1输入到发送节点11的发送信号A通过发送滤波器14从公共节点13输出。从公共节点13输出的发送信号A通过天线开关70从天线400进行发送。另一方面,从天线400接收的接收信号A通过天线开关70输入到公共节点13。输入到公共节点13的接收信号A通过接收滤波器15从接收节点12输出。从接收节点12输出的接收信号A经由信号路径L3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带通滤波器40配置在从信号路径L1分支的分支点B1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将分支点B1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称为信号路径L2。带通滤波器40具有使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出的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在此,所谓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例如是指发送信号A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接收滤波器15的通带(Rx波段)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终端电路元件61配置在带通滤波器40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2,使通过带通滤波器40的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衰减。在此,终端电路元件可以是电阻元件,或者也可以是像电感器元件或电容器元件这样的电路元件。此外,终端电路元件也可以是与电阻元件并联地连接有电感器元件或电容器元件的终端电路元件。
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出的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在输入到双工器10之前,从分支点B1经由信号路径L2通过带通滤波器40,并被终端电路元件61衰减。由此,能够避免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输入到双工器10,因此能够改善由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泄漏到信号路径L3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前端模块M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2具备双工器10、带通滤波器50、终端电路元件62以及天线开关70。前端模块M2与前端模块M1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带通滤波器50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2。以下,以前端模块M1、M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将从对低噪声放大器300的输入端子301和双工器10的接收节点12进行连接的信号路径L3分支的分支点B2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称为信号路径L4。带通滤波器50配置在信号路径L4。带通滤波器50具有使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在此,所谓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是指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出并输入到发送节点11的发送信号A的频率分量中的与发送滤波器14的通带(Tx波段)的至少一部分一致且从接收节点12输出的频率分量。终端电路元件62配置在带通滤波器50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4。终端电路元件62使通过带通滤波器50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衰减。
从双工器10输出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在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之前,从分支点B2经由信号路径L4通过带通滤波器50,并被终端电路元件62衰减。由此,能够避免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因此能够改善由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向信号路径L3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前端模块M3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3具备双工器10、带通滤波器40、50、终端电路元件61、62、以及天线开关70。前端模块M3具有组合了前端模块M1、M2的结构,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1、M2各自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前端模块M4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4具备双工器10、带通滤波器40、50、终端电路元件63、以及天线开关70。前端模块M4的终端电路元件63兼具前端模块M3的终端电路元件61、62的功能。以下,以前端模块M3、M4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终端电路元件63配置在带通滤波器40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2,并且配置在带通滤波器50与接地GND之间的信号路径L4。即,终端电路元件63的一端与带通滤波器40、50进行分支连接,终端电路元件63的另一端与接地GND连接。终端电路元件63使通过带通滤波器40的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衰减,并且使通过带通滤波器50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衰减。前端模块M4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3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前端模块M11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11具备双工器10、20、终端电路元件61、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以及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前端模块M11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前端模块M1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1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5未图示图1的带通滤波器40,但是双工器20的发送滤波器24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以前端模块M1、M1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双工器20是对发送信号B以及接收信号B进行分离的分波器,具备发送节点21、接收节点22、公共节点23、发送滤波器24、以及接收滤波器25。发送滤波器24具有将发送信号B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接收信号B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接收滤波器25具有将接收信号B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发送信号B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发送滤波器24具有使发送信号A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接收滤波器15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即,发送滤波器24的通带与接收滤波器15的通带一部分重复。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在这些节点81、82、8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与双工器20的发送节点21连接。
天线开关70具备节点71、72、73、74,在这些节点71、72、73、7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天线开关70将从公共节点13输入到节点7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73输出。此外,例如,天线开关70将从公共节点23输入到节点72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73输出。节点73与天线400连接,从节点73输出的发送信号A、B从天线400进行发送。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在这些节点91、92、9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3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节点22输入到节点92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3输出。节点93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3输出的接收信号A、B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发送滤波器24)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3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4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1。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3、发送滤波器2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1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1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1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
像这样,通过使用未被用于发送信号B的滤波的双工器20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从而能够改善由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向信号路径L3的泄漏造成的接收特性的劣化。此外,无需设置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的专用的带通滤波器,只要使用现有的双工器20即可,因此成本低。除此以外,因为能够使用现有的双工器20,所以无需设置专用的滤波器,因此能够小型化。
另外,作为双工器10,例如,能够使用频段26用的双工器,作为双工器20,例如,能够使用频段8用的双工器。频段26的接收波段是859至894MHz。频段8的发送波段是880至915MHz。频段26的接收波段与频段8的发送波段一部分重复,因此能够使用频段8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26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此外,例如,能够使用频段26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20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此外,例如,能够使用频段26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27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此外,例如,能够使用频段27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20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此外,例如,能够使用频段23、频段34、或者频段36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2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
图6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双工器10中的发送信号A与接收信号A之间的隔离度特性的仿真结果。附图标记601表示未使用双工器20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时的曲线图。附图标记602表示使用双工器20除去了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时的曲线图。根据这些结果,通过使用双工器20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从而隔离度特性改善了大约8dB。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前端模块M1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12具备双工器10、20、终端电路元件61、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以及开关100。前端模块M12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前端模块M1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1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7未图示图1的带通滤波器40,但是双工器20的接收滤波器25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以前端模块M11、M1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84,在这些节点81、82、83、8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与双工器20的发送节点21连接。
开关100具备节点101、102、103,在这些节点101、102、10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00将从接收节点22输入到节点101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102输出。节点102与节点92连接。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在这些节点91、92、9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接收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3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22经由开关100输入到节点92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3输出。节点93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3输出的接收信号A、B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接收滤波器25)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4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此外,此时,开关100在节点103与节点101之间建立信号路径。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4、开关100、接收滤波器2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1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1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1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12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11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能够使用频段4、频段10、或者频段23用的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除去频段1的发送波段的无用分量。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前端模块M21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21具备双工器10、30、终端电路元件62、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以及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前端模块M21相当于实施方式2的前端模块M2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2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8未图示图2的带通滤波器50,但是双工器30的接收滤波器35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以前端模块M2、M2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双工器30是对发送信号C以及接收信号C进行分离的分波器,具备发送节点31、接收节点32、公共节点33、发送滤波器34、以及接收滤波器35。发送滤波器34具有将发送信号C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接收信号C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接收滤波器35具有将接收信号C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发送信号C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3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C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30(例如,接收滤波器35)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2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4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2。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2、接收滤波器3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2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2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2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
像这样,通过使用未被用于发送信号C的滤波的双工器30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而能够避免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此外,无需设置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的专用的带通滤波器,只要使用现有的双工器30即可,因此成本低。除此以外,因为能够使用现有的双工器30,所以无需设置专用的滤波器,因此能够小型化。
另外,能够使用频段2、频段3、或者频段25用的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除去频段1的发送波段的泄漏分量。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涉及的前端模块M2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22具备双工器10、30、终端电路元件62、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以及开关110。前端模块M22相当于实施方式2的前端模块M2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2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9未图示图2的带通滤波器50,但是双工器30的发送滤波器34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以前端模块M21、M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将省略说明。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在这些节点81、82、8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经由开关110与双工器30的发送节点31连接。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94,在这些节点91、92、93、9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接收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4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32输入到节点93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4输出。节点94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4输出的接收信号A、B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开关110具备节点111、112、113,在这些节点111、112、11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10将从节点83输入到节点111的发送信号C从节点113输出。节点113与发送节点31连接。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3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C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30(例如,发送滤波器34)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2输出。此时,开关110在节点112与节点113之间建立信号路径。此外,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4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2。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2、开关110、发送滤波器3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2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2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2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22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21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能够使用频段2、频段23、或者频段25用的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除去频段1的发送波段的泄漏分量。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涉及的前端模块M31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31具备双工器10、20、30、终端电路元件61、62、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以及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前端模块M31相当于实施方式3的前端模块M3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3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10未图示图3的带通滤波器40、50,但是双工器20的发送滤波器24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30的接收滤波器35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前端模块M31具有组合了前端模块M11、M21的结构。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84,在这些节点81、82、83、8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与双工器20的发送节点2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C从节点84输出。节点84与双工器30的发送节点31连接。
天线开关70具备节点71、72、73、74、75、76,在这些节点71、72、73、74、75、76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天线开关70将从公共节点13输入到节点7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74输出。此外,例如,天线开关70将从公共节点23输入到节点72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74输出。此外,例如,天线开关70将从公共节点33输入到节点73的发送信号C从节点74输出。节点74与天线400连接,从节点74输出的发送信号A、B、C从天线400进行发送。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94,在这些节点91、92、93、9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接收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4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22输入到节点92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4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32输入到节点93的接收信号C从节点94输出。节点94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4输出的接收信号A、B、C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30分别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C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发送滤波器24)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同样地,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30(例如,接收滤波器35)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3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5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5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1。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3、发送滤波器2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5、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1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1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1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
此外,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3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3与节点76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6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2。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3、接收滤波器3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3、节点76、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2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2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2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31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11、M21各自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也可以是,双工器20的发送滤波器24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30的发送滤波器34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6涉及的前端模块M3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32具备双工器10、20、30、终端电路元件61、62、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以及开关100、110。前端模块M32相当于实施方式3的前端模块M3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3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11未图示图3的带通滤波器40、50,但是双工器20的接收滤波器25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30的发送滤波器34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前端模块M32具有组合了前端模块M12、M22的结构。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84、85,在这些节点81、82、83、84、85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与双工器20的发送节点2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C从节点85输出。节点85经由开关100与双工器30的发送节点31连接。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94、95,在这些节点91、92、93、94、95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接收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5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22经由开关110输入到节点92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5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32输入到节点94的接收信号C从节点95输出。节点95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5输出的接收信号A、B、C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开关110具备节点111、112、113,在这些节点111、112、11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10将从接收节点22输入到节点113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111输出。节点111与节点92连接。
开关100具备节点101、102、103,在这些节点101、102、10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00将从节点85输入到节点101的发送信号C从节点103输出。节点103与发送节点31连接。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30分别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C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接收滤波器25)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同样地,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30(例如,发送滤波器34)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4输出。此时,开关110在节点112与节点113之间建立信号路径。此外,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5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5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1。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4、开关110、接收滤波器2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5、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1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1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1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
此外,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3输出。此时,开关100在节点102与节点103之间建立信号路径。此外,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3与节点76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6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2。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3、开关100、发送滤波器3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3、节点76、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2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2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2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32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31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电可以是,双工器20的接收滤波器25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30的接收滤波器35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7涉及的前端模块M41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41具备双工器10、20、终端电路元件63、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以及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前端模块M41相当于实施方式4的前端模块M4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4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12未图示图4的带通滤波器40、50,但是双工器20的发送滤波器24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20的接收滤波器25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发送滤波器24)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同样地,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接收滤波器25)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3输出。此时,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4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3。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3、发送滤波器2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3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4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4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
此外,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2输出。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2、接收滤波器2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3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4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4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41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31、M32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8涉及的前端模块M4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前端模块M42具备双工器10、20、终端电路元件63、天线开关70、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以及开关100、110。前端模块M42相当于实施方式4的前端模块M4的实施例,具备前端模块M4的全部构成元件。在此,虽然在图13未图示图4的带通滤波器40、50,但是双工器20的接收滤波器25作为带通滤波器40而发挥功能,且双工器20的发送滤波器24作为带通滤波器50而发挥功能,这一点需要注意。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具备节点81、82、83、84,在这些节点81、82、83、8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输出。节点82经由信号路径L1与双工器10的发送节点11连接。此外,例如,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从功率放大器200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83输出。节点83经由开关110与双工器20的发送节点21连接。
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具备节点91、92、93、94,在这些节点91、92、93、94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经由信号路径L3从接收节点12输入到节点91的接收信号A从节点94输出。此外,例如,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从接收节点22经由开关100输入到节点93的接收信号B从节点94输出。节点94与低噪声放大器300连接,从节点94输出的接收信号A、B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开关110具备节点111、112、113,在这些节点111、112、11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10将从节点83输入到节点111的发送信号B从节点113输出。节点113与发送节点21连接。
开关100具备节点101、102、103,在这些节点101、102、103之间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例如,开关100将从接收节点22输入到节点103的接收信号C从节点101输出。节点101与节点93连接。
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双工器20不被用于发送信号B的滤波。因此,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接收滤波器25)除去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无用分量不会输入到双工器10。同样地,在双工器10被用于发送信号A的滤波时,能够使用双工器20(例如,发送滤波器24)除去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使得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不会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300。
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将输入到节点81的发送信号A从节点82、84输出。此时,开关100在节点102与节点103之间建立信号路径。此外,天线开关70在节点72与节点74之间建立信号路径。在节点74与接地GND之间连接有终端电路元件63。由此,建立从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的节点81经由节点84、开关100、接收滤波器25、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3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4的信号路径L2,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作为图4的分支点B1而发挥功能。
此外,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将输入到节点91的发送信号A的泄漏分量从节点92输出。此时,开关110在节点112与节点113之间建立信号路径。由此,建立从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的节点91经由节点92、开关110、发送滤波器24、天线开关70的节点72、节点74、以及终端电路元件63而连接到接地GND的信号路径。该信号路径相当于图4的信号路径L4,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作为图4的分支点B2而发挥功能。前端模块M42能够达到与前端模块M41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区分双工器10、20、30的情况下,有时将双工器10称为第一双工器,将双工器20称为第二双工器,将双工器30称为第三双工器。此外,在区分发送滤波器14、24、34的情况下,有时将发送滤波器14称为第一发送滤波器,将发送滤波器24称为第二发送滤波器,将发送滤波器34称为第三发送滤波器。此外,在区分接收滤波器15、25、35的情况下,有时将接收滤波器15称为第一接收滤波器,将接收滤波器25称为第二接收滤波器,将接收滤波器35称为第三接收滤波器。此外,在区分发送信号A、B、C的情况下,有时将发送信号A称为第一发送信号,将发送信号B称为第二发送信号,将发送信号C称为第三发送信号。此外,在区分接收信号A、B、C的情况下,有时将接收信号A称为第一接收信号,将接收信号B称为第二接收信号,将接收信号C称为第三接收信号。此外,在区分带通滤波器40、50的情况下,有时将带通滤波器40称为第一带通滤波器,将带通滤波器50称为第二带通滤波器。此外,在区分终端电路元件61、62的情况下,有时将终端电路元件61称为第一终端电路元件,将终端电路元件62称为第二终端电路元件。此外,在区分信号路径L1、L2、L3、L4的情况下,有时将信号路径L1称为第一信号路径,将信号路径L2称为第二信号路径,将信号路径L3称为第三信号路径,将信号路径L4称为第四信号路径。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非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或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其等价物。即,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实施方式施加了适当的设计变更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具备的各电路元件及其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各电路元件及其配置等,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所谓电路元件A与电路元件B连接,不仅包括电路元件A与电路元件B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在电路元件A与电路元件B之间能够经由电路元件C(例如,开关元件)而选择性地建立信号路径的情况。此外,只要在技术上可能,实施方式具备的各电路元件就能够进行组合,关于将它们进行组合的实施方式,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使用发送信号切换开关80或接收信号切换开关90、以及根据需要使用开关100、110来建立信号路径L2、L4的各种开关的结构例,但是这样的各种开关的结构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前端模块,具备:
第一双工器,具有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公共节点,并具备第一发送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通过所述发送节点以及所述公共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通过所述公共节点以及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第一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发送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一信号路径分支的分支点与接地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具有使从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阻带通过的频率特性;以及
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路径,使通过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具有使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
3.一种前端模块,具备:
第一双工器,具有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公共节点,并具备第一发送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通过所述发送节点以及所述公共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通过所述公共节点以及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第二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子和所述接收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三信号路径分支的分支点与接地之间的第四信号路径,具有使从功率放大器输出并输入到所述发送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且从所述接收节点输出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以及
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四信号路径,使通过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
4.一种前端模块,具备:
第一双工器,具有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公共节点,并具备第一发送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通过所述发送节点以及所述公共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通过所述公共节点以及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第一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发送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一信号路径分支的第一分支点与接地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具有使从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
第一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路径,使通过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
第二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子和所述接收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三信号路径分支的第二分支点与所述接地之间的第四信号路径,具有使从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并输入到所述发送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且从所述接收节点输出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以及
第二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四信号路径,使通过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
5.一种前端模块,具备:
第一双工器,具有发送节点、接收节点以及公共节点,并具备第一发送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通过所述发送节点以及所述公共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通过所述公共节点以及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第一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发送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一信号路径分支的第一分支点与接地之间的第二信号路径,具有使从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
第二带通滤波器,配置在从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子和所述接收节点进行连接的第三信号路径分支的第二分支点与所述接地之间的第四信号路径,具有使从功率放大器输出并输入到所述发送节点的第一发送信号的频率分量中的与所述第一发送滤波器的通带的至少一部分一致且从所述接收节点输出的频率分量通过的频率特性;以及
终端电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路径,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与所述接地之间的所述第四信号路径,使通过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并且使通过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衰减。
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是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送滤波器或者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3、4、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是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送滤波器或者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是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送滤波器或者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是第三双工器的第三发送滤波器或者所述第三双工器的第三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三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三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三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三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三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是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是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是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
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是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送滤波器,
所述第二发送滤波器具有将频带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不同的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频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不同的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具有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作为通带且将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频带作为阻带的频率特性。
CN201810185978.8A 2017-03-15 2018-03-07 前端模块 Active CN108631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9954 2017-03-15
JP2017049954A JP2018157248A (ja) 2017-03-15 2017-03-15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813A true CN108631813A (zh) 2018-10-09
CN108631813B CN108631813B (zh) 2020-10-09

Family

ID=6352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5978.8A Active CN108631813B (zh) 2017-03-15 2018-03-07 前端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1879B2 (zh)
JP (1) JP2018157248A (zh)
CN (1) CN108631813B (zh)
TW (1) TWI6755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2267A (zh) * 2019-08-28 2022-04-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1599B2 (ja) 2019-03-01 2023-09-11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吸収ポート及び送受信分離型アンテナ
US10985796B2 (en) * 2019-07-26 2021-04-2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tranceiver performance using differential filter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424A (zh) * 2002-06-28 2005-09-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增加已调制信号进行交叉调制的盲消除
CN1855713A (zh) * 2005-04-28 2006-11-01 富士通媒体部品株式会社 表面声波滤波器和使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双工器
CN103490834A (zh) * 2013-09-17 2014-01-0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抑制互调干扰的系统和通信装置
CN106487394A (zh) * 2015-07-22 2017-03-08 天工方案公司 具有开关以减少谐波泄露的无线收发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7096B (fi) * 1999-06-03 2001-05-31 Nokia Networks Oy Lähetin-vastaanottimen testaus
TW200713681A (en) * 2005-09-26 2007-04-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High-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and duplexer
US7838309B1 (en) 2007-09-07 2010-11-23 Kla-Tencor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strained devices
DE102008045346B4 (de) * 2008-09-01 2018-06-07 Snaptrack Inc. Duplexer und Verfahren zum Erhöhen der Isolation zwischen zwei Filtern
KR20110130389A (ko) * 2008-12-24 2011-12-05 레이스팬 코포레이션 Rf 전단 모듈 및 안테나 시스템
CN102301609B (zh) 2009-01-29 2016-08-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双工器模块
US8897722B2 (en) * 2009-09-11 2014-11-25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front-end with wideband transmitter/receiver isolation
WO2012043429A1 (ja) 2010-09-29 2012-04-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DE102012107877B4 (de) * 2012-08-27 2016-01-07 Epcos Ag Duplexer
US9231552B2 (en) * 2013-07-09 2016-01-05 Sony Corporation RF front-end module and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US20150295559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er using multiple tuned output impedances for reduced harmonic generation
US9825665B2 (en) * 2015-05-27 2017-11-21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using a phase and gain adjusted transmit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424A (zh) * 2002-06-28 2005-09-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增加已调制信号进行交叉调制的盲消除
CN1855713A (zh) * 2005-04-28 2006-11-01 富士通媒体部品株式会社 表面声波滤波器和使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双工器
CN103490834A (zh) * 2013-09-17 2014-01-0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抑制互调干扰的系统和通信装置
CN106487394A (zh) * 2015-07-22 2017-03-08 天工方案公司 具有开关以减少谐波泄露的无线收发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2267A (zh) * 2019-08-28 2022-04-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4342267B (zh) * 2019-08-28 2023-12-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813B (zh) 2020-10-09
US10211879B2 (en) 2019-02-19
JP2018157248A (ja) 2018-10-04
TW201836312A (zh) 2018-10-01
TWI675577B (zh) 2019-10-21
US20180269922A1 (en)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817B (zh) 高频滤波器
CN1951006B (zh) 在多频段通信中使用的方法、收发机和通信设备
CN100379163C (zh) 发送和接收天线开关
EP2870699B1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CN100536352C (zh) 用于减小便携式通信设备中接收损耗的方法、接收前端模块和便携式通信设备
CN207490882U (zh) 低通滤波器
KR101945798B1 (ko) 고주파 프런트엔드 회로
CN102684732B (zh) 高频开关模块
CN206259922U (zh) 射频前端模块及移动终端
KR101572534B1 (ko) Rf 프론트 앤드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밴드 통신 모듈
WO2003015301A1 (en) Bypass filter, multi-band antenna switch circuit, and layered module composite par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m
ATE419680T1 (de) Vielseitiges hf-frontend für mobile mehrband- endgeräte
KR20110118289A (ko) 송수신용 다이플렉서를 이용한 rf 프런트 엔드 모듈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통신장치
CN108631813A (zh) 前端模块
CN106788472B (zh) 载波聚合的射频前端装置及移动终端
EP1673949A2 (en)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CN108540164B (zh) 一种射频前端系统
US20080101263A1 (en) Single-ended to differential duplexer filter
JP2000349591A (ja)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を用いた分波器
CN109547042A (zh) 多通道发射机射频前端结构和终端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5940613A (zh) 前端电路
WO2012011309A1 (ja) 分波器
CN215186734U (zh) 高频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US8976707B2 (en)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module
CN218829857U (zh) 射频接收模组及射频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