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04A -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04A CN1086304A CN 92112527 CN92112527A CN1086304A CN 1086304 A CN1086304 A CN 1086304A CN 92112527 CN92112527 CN 92112527 CN 92112527 A CN92112527 A CN 92112527A CN 1086304 A CN1086304 A CN 1086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rner
- heat
- liquid
- pip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以燃烧为热源的内热式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盛放液体的保温桶形主体,装在主体内的燃烧器和发
泡盘,供应燃料和空气的配量泵。工作时,燃烧器和
发泡盘均浸没在液体中,燃烧器内燃烧产生的高温气
体经发泡盘被分割成大量的气泡,在液体内部渗透升
腾并与之换热。
由于燃烧器除少数管道外完全被液体加保温层
封闭,几乎没向外界散热的通路,且气-液间直接大
面积动态换热,无换热器及其损耗,故该加热装置外
部热损耗低,内部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加热液体的燃烧加热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的以燃烧为热源的加热装置,其燃烧器均处于被加热液体之外,自身就有大量的热能向外界无效损耗,且因其外表面温度极高,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温同时其换热器受到制造工艺和成本的制约,换热面积不能做得足够大,而且随着换热面上污垢的出现和增厚,还将使原有不高的换热效率进一步降低,所以现有的这类装置外部热损耗大,内部换热效率低,结构复杂。
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新工作原理的燃烧加热装置,该装置在加热液体时可以大幅度降低热能向外界的损耗,提高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
发明的内容和最佳实施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燃烧为热源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燃烧器部分,完全浸没在被加热的液体中工作,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与液体进行换热,取消了结构复杂而换热效率不高的传统的换热器。
参照附图所示本发明基本构思的一个实施例。
盛放被加热液体的主体(19)是一个密闭圆桶,其顶盖上装有排气孔(1),桶壁上装有进水口(16)和出水口(2),底板上外沿装有泄水口(12)。整个主体(19)的外表面除管口外均有保温层(18)包封。
主体(19)底板上有一金属输气管(15)无接缝地穿过,支撑且无接缝地伸入燃烧器(3),燃烧器(3)是一个上、下部呈半球状,中部呈筒状金属罐,其中轴线与主体(19)的中轴线重合。
输气管(15)伸入燃烧器(3)的一端上装有燃烧头(4),输气管(15)处于主体(19)外的另一端接至燃气一空气配量泵(10)的输出口(11)上。输出口(11)内装有压力单向阀,只允许具有一定压强的气体自输出口(11)排出,不允许气体漏入。
燃烧器(3)内还装有耐高温的点火电极(5),电极(5)不漏气且电绝缘地穿出燃烧器(3)和主体(19),与外电源(7)相接。燃烧器(3)下半球的侧面上,沿围周方向均匀排列地向斜下方辐射出若干根金属热气管(6),与环形空腹发泡盘(13)的内沿相接,将发泡盘(13)轴对称地固定在燃烧器(3)下方的水平面上,并将燃烧器(3)和发泡盘(13)的内部接通。发泡盘(13)的上板开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小孔(14),整个盘体与主体(19)的桶壁和底板之间有一适当距离。
工作时,被加热的水(20)从进水口(16)注入主体(19),燃烧器(3)和发泡盘(13)将完全浸没在水(20)中。由于燃烧器(3)高于由热气管(6)连通的发泡盘(13),且输气管(15)的外端又被配量泵(10)的输出口(11)关闭,因此燃烧器(3)内的气体无路排出,从而将水(20)阻隔在燃烧器(3)外,保证了燃烧器(3)的正常工作状态。当主体(19)内的水(20)注到适当量时不再增加,配量泵(10)将由入气口(8)进入的燃气和由入气口(9)进入的新鲜空气按适当比例混合,并以大于主体(19)底部水压一定值的压力将混合气体从输出口(11)压入输气管(15),再输送到燃烧头(4)。此时,点火电极(5)在外电源(7)的作用下产生电火花,点燃从燃烧头(4)冒出的混合燃气,使燃烧正常进行。
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经热气管(6)推进到发泡盘(13)的腹腔内,并源源不断地通过上板的小孔(14)排到水(20)中,形成大量的细小气泡(17)。这些气泡在水(20)中上浮并与之换热,每一个气泡的气-水面就是一个换热面,而气泡体积小,数量极多,且与水(20)相互渗透并伴有强烈的搅拌,因此构成了
总面积远超过传统换热器的“动态”换热面,使整个换热过程迅速而充允。升出水(20)表面的气体温度已接近水温,并从顶盖的排气孔(1)排放掉。同时环形发泡盘(13)与主体(19)间保有适当距离,中间又是敞通的,为水(20)提供了一个中部高温区上升,四周底温区下降的对流通道,不仅使整体加热更均匀,还可以冷却输气管(15)和电极(5)。
燃烧器(3)自身的热量除经输气管(15)和电极(5)有极少量的流失外,绝大部分都做为有效热能被水(20)吸收。虽然燃烧器(3)的外表面也会产生水垢,但不影响整体换热效率。主体(19)的外表面即是加热装置的散热面,且是温度最低的部分,因此可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做主体(19)外表面的保温层(18)进一步降低了热能外损耗。
水(20)被加热后经出水口(2)排出,向外部需求者提供热能。由于加热后的水溶有一定量的燃烧生成物,故只能用于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和用途。
当加热装置停止工作时,配量泵(10)停止输送燃气,输出口(11)关闭输气管(15),燃烧熄灭。燃烧器(3)内仍有气体阻隔水而保证燃烧器安全。如果需要主体(19)内的水(20)可经泄水口(12)放掉。
发明的作用:
如上述的发明,由于燃烧器全部浸没在被加热的液体中,因此燃烧器自身耗散的热能绝大部份被液体吸收,同时高温气体与液体间直接渗透换热,比传统换热器具有远为庞大的换热面积,增加了强烈的搅拌作用,并从根本上消除了换热器自身材料和附着污垢物的热阻,最后,加热装置的外表面温度低,可以有效地采取保温措施进一步降低热耗。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的发明,整个加热装置的外部热损耗低,内部换
热效率高。结构简单。
Claims (7)
1、一种以燃烧为热源的内热式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Ⅰ)盛放被加热液体主体为一带有若干管口的密闭桶
(Ⅱ)主体外表面上附着有保温层
(Ⅲ)燃烧器安装在主体内部
(Ⅳ)燃烧器下方连通有发泡盘
(Ⅴ)由配量泵向燃烧器提供燃料和空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若干管口包括液体的输入管口,输出管口和泄放管口,燃料-空气供应管口,换热冷却后气体排放管口。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为一个罐状容器,其内部装有燃烧头和点火装置,对外只与所述发泡盘和所述配量泵相通。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盘为一个空腹盘,其上板开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小孔,且所述发泡盘与所述燃烧器接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量泵包括,燃料输送装置,空气计量泵,配合比例控制器,单向输出阀。
6、按照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输送装置和所述的空气计量泵,其工作时输出大于所述主体内底部的液压。
7、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的燃烧器和所述的发泡盘工作时均完全浸没在被加热的液体之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12527 CN1086304A (zh) | 1992-10-30 | 1992-10-30 |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
PCT/EP1993/002974 WO1994010511A1 (en) | 1992-10-30 | 1993-10-27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 liquid |
AU53711/94A AU5371194A (en) | 1992-10-30 | 1993-10-27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 liqui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12527 CN1086304A (zh) | 1992-10-30 | 1992-10-30 |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04A true CN1086304A (zh) | 1994-05-04 |
Family
ID=494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2112527 Pending CN1086304A (zh) | 1992-10-30 | 1992-10-30 |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0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1975C (zh) * | 2006-08-09 | 2008-12-10 | 李伟成 | 一种涡轮浸燃锅炉的工作方法及其装置 |
-
1992
- 1992-10-30 CN CN 92112527 patent/CN108630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1975C (zh) * | 2006-08-09 | 2008-12-10 | 李伟成 | 一种涡轮浸燃锅炉的工作方法及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68766U (zh) | 一种氢钠工艺中具有热循环利用结构的焚硫炉 | |
CN1086304A (zh) | 浸燃式液体加热装置 | |
JP2004520563A (ja) | 熱交換式ボイラー | |
CN208205406U (zh) | 一种燃气节能锅炉 | |
CN105167597A (zh) | 一种温差发电热水壶 | |
CN218820529U (zh) | 一种环保型燃气炉炉膛 | |
CN206145965U (zh) | 一种水加热装置 | |
CN220852094U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 | |
CN215914136U (zh) | 一种拥有燃气蒸汽发生器的高效率蒸箱 | |
CN211177431U (zh)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热液热水油炉 | |
CN221279450U (zh) | 一种防管板裂纹的回水装置 | |
CN218295691U (zh) | 一种燃气型高效能的蒸汽发生器 | |
CN210179594U (zh) | 一种电力锅炉密封机构 | |
CN211925717U (zh) | 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 | |
CN212456777U (zh) | 一种商用燃气冷凝式汽水两用炉 | |
CN216744494U (zh) | 一种多功能灶台 | |
CN214276144U (zh) |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9243650U (zh) | 燃气灶托架、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和系统 | |
CN219414876U (zh) | 一种炉灶双区换热系统 | |
CN211659989U (zh) | 石墨反应釜的高效传热结构 | |
CN106642671A (zh) | 一种复合式供热设备 | |
CN208764980U (zh) | 一种家庭取暖炉 | |
CN217685224U (zh) | 一种燃气节能型灶台 | |
CN220852097U (zh) | 一种单回程水管蒸汽锅炉结构 | |
CN215001701U (zh) | 一种柴火灶可降低灶台面温度的燃烧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