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271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2710A
CN108622710A CN201710160632.8A CN201710160632A CN108622710A CN 108622710 A CN108622710 A CN 108622710A CN 201710160632 A CN201710160632 A CN 201710160632A CN 108622710 A CN108622710 A CN 108622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per discharge
dischar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06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06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2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2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65H29/2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5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for copy sheets in 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图像信息;和排纸单元,其用于排出纸张,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下侧,并包括用于实施排纸动作的排纸辊对和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排纸盒,其位于上述排纸托盘下方。由此,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借助空余空间来存储排纸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所示,公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在用于读取图像信息的扫描台(图像读取部)101和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103之间设置有排纸口102,排纸量由排纸口(排纸辊中间)102和排纸托盘103之间的距离限定。
然而,图1所示的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排纸托盘处上方有图像读取部,所以高度有限,所以只能够应对有限的量排纸任务,如果需要应对大量排纸任务,那么需要操作人员定时取走堆叠在排纸托盘103上的排纸、或者增加后处理装置。然而,这样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或者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占地空间)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借助空余空间来存储排纸的图像形成装置。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图像信息;和排纸单元,其用于排出纸张,位于上述图像读取部下侧,并包括用于实施排纸动作的排纸辊对和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排纸盒,其位于上述排纸托盘下方。
根据该结构,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
(2)在上述(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排纸单元包括第一排纸位置和第二排纸位置,在排纸方向上,上述第二排纸位置位于上述第一排纸位置的下游侧,上述排纸盒位于上述第二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排纸位置的存在,所以相比仅具有第一排纸位置的情况而言,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
(3)在上述(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碳粉盒载置位置,该碳粉盒载置位置位于上述第一排纸位置的上述排纸托盘下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所以能够利用原本用作黄红蓝三色的碳粉盒的空间,应对大量排纸。
(4)在上述(2)或(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第一排纸位置具备:第一排纸托盘,其用于接受借助上述排纸辊对排出的纸张;和纸张移动机构,其将位于上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上述第二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纸张移动机构实现排纸的转移,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5)在上述(4)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第二排纸位置分为位于上述排纸盒内部的纸盒内排纸位置和位于上述排纸盒外部的纸盒外排纸位置,上述纸张移动机构将排放到上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上述纸盒内排纸位置后,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上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上述纸盒外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纸盒内排纸位置和纸盒外排纸位置存储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6)在上述(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第二排纸位置具备第二排纸托盘,其与上述第一排纸托盘水平配置,上述纸张移动机构将位于上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上述第二排纸托盘。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排纸移动至第二排纸托盘上,这样第一排纸托盘可以继续接收排纸。而且,由于两个托盘水平配置,所以纸张易移动。
(7)在上述(4)~(6)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纸张移动机构在上述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对纸张进行移动,上述设定值为上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或为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
根据该结构,当设定值为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时,不仅当接收到任务时就能获知排纸的张数,而且无需再追加其他感知传感器。另外,由于纸张薄厚不一,所以仅仅是检测张数可能无法准确地限制排纸量。若是检测纸张高度,虽会不得已增加高度传感器这样的新感知传感器,但这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排纸。
(8)在上述(6)或(7)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第二排纸托盘为可升降托盘,上述可升降托盘可以在上述第一排纸托盘所处水平面与上述排纸盒底面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借助可升降托盘将排纸移动至纸盒内排纸位置,并通过纸盒外排纸位置继续接受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9)在上述(6)或(7)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第二排纸托盘可以在上述第二排纸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二排纸托盘在第二排纸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而实现排纸的进一步接受,换句话说,在排纸被转移至纸盒内排纸位置之后,能够通过纸盒外排纸位置继续接受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10)在上述(1)~(9)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排纸盒可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向外抽出。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抽出纸盒而方便地取出存放在纸盒中的纸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折叠托盘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排纸托盘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四排纸托盘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500≤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打印A3纸时的排纸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101…扫描台;102…排纸口;103…排纸托盘;20…图像形成装置;201…图像读取部;203…第一排纸位置;204…第二排纸位置;205…排纸辊对;206…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7…第一排纸托盘;208…推纸杆;210…马达;211…输入齿轮;212…轴;213…皮带;214…输出齿轮;215…可升降托盘;216…可折叠托盘;217…抽屉;218…第四排纸托盘;219…排纸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它们的多种替代方式,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包括:图像读取部201,其用于读取图像信息;纸张收纳单元,其例如为供纸盒,用于收纳纸张;供纸单元,其由供纸辊对构成,用于供给收纳在收纳部的纸张;图像形成单元,其在从收纳部搬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具备作为转印辊的加压辊和作为定影辊的加热辊,将转印用物质例如碳粉等定影在纸张上;以及用于排出纸张的排纸单元。
该排纸单元位于图像读取部201下侧,包括用于实施排纸动作的排纸辊对205和在排纸方向上位于排纸辊对205的下游侧并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对该排纸托盘在后面进行详述。(应予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也将排纸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排纸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如图2所示,该排纸单元包括第一排纸位置203和第二排纸位置204,在排纸方向上,第二排纸位置204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下游侧。
第一排纸位置203具备:用于接受借助排纸辊对205排出的纸张的作为排纸托盘的构成部件的第一排纸托盘207;和用于推动(虽在本发明中为推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能够移动纸张的其他动作方式)堆叠于第一排纸托盘207的纸张的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第二排纸位置204具有第二排纸托盘,该第二排纸托盘与第一排纸托盘207水平配置,用于接受借助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推来的排纸。
当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纸张推至第二排纸位置204。该设定值例如是针对排纸量进行设定的第一排纸托盘207可承受的最大纸张张数(例如500张)或者第一排纸托盘207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应予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检测纸张张数的机构,若该设定值为第一排纸托盘207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则不仅当接收到任务时就能获知排纸的张数,而且无需再追加其他感知传感器。此外,由于纸张薄厚不一,所以仅仅是检测张数可能无法准确地限制排纸量。若是检测纸张高度,虽会不得已增加高度传感器这样的新感知传感器,但这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排纸。
具体而言,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具备:马达210,其用于输出旋转;作为传动机构的输入齿轮211、轴212、输出齿轮214以及皮带213,它们同轴设置,并伴随马达210旋转而旋转;以及推纸杆208,其与皮带213联动而相对于第一排纸托盘207沿排纸方向移动或沿相反方向回位。从图3中可以看出,推纸杆208分别设置于两条滑槽中,这样有助于校准推纸杆208的移动方向,精确其移动轨迹,但推纸杆20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当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马达210转动并经由输入齿轮211、轴212、输出齿轮214以及皮带213带动推纸杆208相对于第一排纸托盘207沿排纸方向移动,由此将第一排纸位置203的纸张推至第二排纸位置204。
当上述操作结束后,马达210反转并经由输入齿轮211、轴212、输出齿轮214以及皮带213带动推纸杆208相对于第一排纸托盘207沿排纸方向的相反方向回位。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能够应对原排量的2倍的排纸)。
<第二实施方式>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在排纸托盘下侧放置有黄红蓝黑四色的碳粉盒,而单色图像形成装置(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只放置有黑色碳粉盒,所以放置黄红蓝三色碳粉盒的空间变空。换句话说,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存在空余空间,该空间可以用来存储排纸。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基于这一观点而产生的,其在作为第二排纸托盘具有可升降托盘或/和可折叠托盘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以下,参照图4~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折叠托盘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第一排纸位置203的第一排纸托盘207下方具有碳粉盒载置位置,在该碳粉盒载置位置放置有单色碳粉盒(黑碳粉盒)。
图像形成装置20'在第二排纸位置204处具有排纸盒219,该排纸盒219位于第一排纸托盘207下方,具体而言,位于第一排纸托盘207侧下方,其与单色碳粉盒水平设置。该排纸盒219是借助原本用于黄红蓝三色的碳粉盒的空间而形成的,如上所述,由于在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不会使用到黄红蓝三色的碳粉盒,所以借助这一空间用作排纸盒219能够实现存储更多的排纸。与该排纸盒219相对应,在第二排纸位置204处还设置有可升降托盘215或/和可折叠托盘216。此处,举具有可升降托盘215和可折叠托盘216双方的情况进行说明。应予说明,第二排纸托盘并不限定于可升降托盘215或/和可折叠托盘216,也可以代之使用其他形式的托盘,例如可抽拉托盘等。
如图5、图6所示,由于排纸盒219的存在,第二排纸位置204被分为位于该排纸盒219内部的纸盒内排纸位置和位于该排纸盒219外部的纸盒外排纸位置。可升降托盘215和可折叠托盘216设置于该第二排纸位置204。可升降托盘215与第一排纸托盘207水平配置,能够在第一排纸托盘207所处水平面与排纸盒219底面之间移动。可折叠托盘216是可折叠部件,其能够在第二排纸位置204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其能够展开移动至第一排纸托盘207所处水平面而覆盖排纸盒219的上方、或收缩退回至图5中位于内侧的侧壁而进行避让。
当排纸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排纸托盘207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时,在借助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推来的纸张移动至可升降托盘215后,可升降托盘215下降而将纸张移动至排纸盒219内。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可升降托盘215下降前,可折叠托盘216沿图示箭头方向以折叠状态停留于第二排纸位置204的侧壁上即图5中位于内侧的侧壁上。在可升降托盘215下降后,如图6所示,可折叠托盘216展开而移动至可升降托盘215的上方、并与第一排纸托盘207齐平,用以进一步接收借助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推来的纸张。
应予说明,此处,虽举可升降托盘215和可折叠托盘216双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第二排纸托盘仅具备其中任一方即可。例如,可以仅具备可升降托盘215用以接受搬送来的纸张,并在可升降托盘215下降后,借助推纸机构206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207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外排纸位置;或者也可以在可升降托盘215下降后,利用其他形式的托盘例如可抽拉托盘覆盖排纸盒219的上方,然后借助推纸机构206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207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外排纸位置;或者也可以仅具备可折叠托盘216,首先手动或利用常用的移动机构将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207上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内排纸位置后,将可折叠托盘216展开至可升降托盘215的上方,最后借助推纸机构206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207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外排纸位置。
另外,排纸盒219形成为可抽出的纸盒,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将其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向外抽出。
此外,为了应对型号较大的纸张例如A3纸,例如图7所示,也可在排纸方向上,在第二排纸位置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第四排纸托盘218,该第四排纸托盘218具有收起状态和打开状态。
当排纸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排纸托盘207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时,并且,当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第四排纸托盘218打开,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位于第一排纸位置203的纸张推至第二排纸位置204,之后可升降托盘215下降。
应予说明,第四排纸托盘218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能够发挥其功能的其他结构的托盘,例如可折叠托盘、可抽拉托盘等。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更大量的排纸(能够应对原排量的3倍的排纸)。
<排纸流程>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流程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流程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500≤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打印A3纸时的排纸流程图。在各流程图中,举检测所设定的纸张张数例如为500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所设定的纸张张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大于或小于500张。
如图8所示,在步骤S01中,排纸任务开始,并进入步骤S02。
在步骤S02中,对排纸大小进行判定,当判定为排纸为A4纸时进入步骤S03,选择A4打印模式;当判定为排纸为A3纸时,进入图11所示的排纸流程。
在步骤S03中,对排纸数量是否小于1000张进行判定,当判定结果为“是”时,即当排纸数量<1000张时,进入步骤S04;当判定结果为“否”时,即当排纸数量≥1000张时,进入图10所示的排纸流程。
在步骤S04中,对排纸数量是否小于500张进行判定,当判定结果为“是”时,即当排纸数量<500张(例如10张)时,进入步骤S05;当判定结果为“否”时,即当排纸数量≥500张时,进入图9所示的排纸流程。
在步骤S05、S06中,打印并排出规定数量的纸张(例如打印并排出10张A4纸),之后排纸操作结束。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500≤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
如图9所示,在步骤S04中,当判定结果为“否”时,即当500≤排纸数量<1000(例如600张)时,打印并排出500张纸(步骤S101),并暂时停止打印(步骤S102),在停止打印的期间,利用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500张纸推至可升降托盘(步骤S103),之后,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回位并继续打印并排纸,在打印并排出剩余数量的纸张(例如打印并排出100张A4纸)(步骤S104)之后,排纸操作结束(步骤S105)。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排纸数量≥1000时的排纸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03中,当判定结果为“否”时,即当排纸数量≥1000张(例如1200张)时,打印并排出500张纸(步骤S201),并暂时停止打印(步骤S202),在停止打印的期间,利用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500张纸推至可升降托盘215(步骤S203),之后,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回位并继续打印并排纸,在再次打印并排出500张纸(步骤S204)之后,再次暂时停止打印(步骤S205),可升降托盘215下降,而且可折叠托盘216展开而移动至可升降托盘215的上方、并与第一排纸托盘207齐平(步骤S206),利用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500张纸推至可折叠托盘216(步骤S207),之后,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回位并继续打印并排纸,在打印并排出剩余数量的纸张(例如打印并排出200张A4纸)(步骤S208)之后,排纸操作结束(步骤S209)。
应予说明,第一排纸托盘、可升降托盘215以及可折叠托盘216均可承载500张纸,如果打印的纸张数超过1500张,也就是说在第一排纸托盘、可升降托盘215以及可折叠托盘216都已满载的情况下仍有未排出的纸张时,则机器报警。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当打印A3纸时的排纸流程图。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02中,当判定为排纸为A3纸时,进入步骤S301。在步骤S301中,对排纸数量是否小于500张进行判定,当排纸数量<500张(例如10张)时,打印并排出规定数量的纸张(例如打印并排出10张A3纸)(步骤S302),之后排纸操作结束(步骤S303)。
当排纸数量≥500张(例如600张)时,打印并排出500张纸(步骤S304),并暂时停止打印(步骤S305),在停止打印的期间,第四排纸托盘218打开(步骤S306),利用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将500张纸推至第二排纸位置204(步骤S307),之后可升降托盘215下降(步骤S308),而且作为纸张移动机构的推纸机构206回位并继续打印并排纸,在打印并排出剩余数量的纸张(例如打印并排出100张A3纸)(步骤S309)之后,排纸操作结束(步骤S310)。
应予说明,当打印A3纸时,只有两处可以承载500张纸,如果打印的纸张数超过1000张,也就是说在两处都已满载的情况下仍有未排除的纸张时,则机器报警。
本发明的一种构思可以理解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单元包括第一排纸位置和第二排纸位置,在排纸方向上,第二排纸位置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下游侧,第一排纸位置具备:第一排纸托盘,其用于接受借助排纸辊对排出的纸张;和纸张移动机构,当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将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纸张移动至第二排纸位置。根据该结构,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根据上述论述可知,至少能够应对原排量的2倍甚至是3倍的排纸。
设定值可以为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当排出的纸张达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时,纸张移动机构会将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纸张推至第二排纸位置。不仅当接收到任务时就能获知排纸的张数,而且无需再追加其他感知传感器。
第一排纸位置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高度传感器,此时,设定值为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由于纸张薄厚不一,所以仅仅是检测张数可能无法准确地限制排纸量。若是检测纸张高度,虽会不得已增加高度传感器这样的新感知传感器,但这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排纸。
第二排纸位置也可以具有第二排纸托盘,该第二排纸托盘与第一排纸托盘水平配置。在第一排纸托盘上纸张达到设定值后,可以将排纸移动至第二排纸托盘上,这样第一排纸托盘可以继续接收排纸。而且,由于两个托盘水平配置,所以纸张易移动。
也可以在第二排纸位置,在第一排纸托盘所处水平面的下方具有用于收纳排纸的排纸盒,第二排纸位置具有可升降托盘,可升降托盘可以在排纸盒底面与第一排纸托盘所处水平面之间移动,当排纸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排纸托盘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时,在纸张移动至可升降托盘后,可升降托盘下降而将纸张移动至排纸盒内,由此可以存储更多排纸。
也可以在第二排纸位置具有可折叠托盘,在可升降托盘下降后,可折叠托盘移动至可升降托盘的上方、并与第一排纸托盘齐平。由此,第二排纸托盘能够在可升降托盘下降后继续用于承载排纸。
当可升降托盘下降至该排纸盒的底面时,可升降托盘与抽屉形成可抽出的纸盒。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抽出纸盒而方便地取出存放在纸盒中的纸张。
也可以在排纸方向上,在第二排纸位置的下游侧具有第四排纸托盘,该第四排纸托盘具有收起状态和打开状态,当排纸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排纸托盘的沿排纸方向的长度时,并且,当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第四排纸托盘打开,纸张移动机构将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纸张移动至第二排纸位置,之后可升降托盘下降。这样一来,不受纸张大小的限制,即便是例如A3纸等其他类型的纸张,也可以大量排纸。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种构思可以理解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图像信息;和排纸单元,其用于排出纸张,位于图像读取部下侧,并包括用于实施排纸动作的排纸辊对和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排纸盒,其位于排纸托盘下方。
根据该结构,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排纸单元包括第一排纸位置和第二排纸位置,在排纸方向上,第二排纸位置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下游侧,排纸盒位于第二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排纸位置的存在,所以相比仅具有第一排纸位置的情况而言,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碳粉盒载置位置,该碳粉盒载置位置位于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托盘下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所以能够利用原本用作黄红蓝三色的碳粉盒的空间,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在第一排纸位置具备:第一排纸托盘,其用于接受借助排纸辊对排出的纸张;和纸张移动机构,其将位于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第二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纸张移动机构实现排纸的转移,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第二排纸位置分为位于排纸盒内部的纸盒内排纸位置和位于排纸盒外部的纸盒外排纸位置,纸张移动机构将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内排纸位置后,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纸盒外排纸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纸盒内排纸位置和纸盒外排纸位置存储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在第二排纸位置具备第二排纸托盘,其与第一排纸托盘水平配置,纸张移动机构将位于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第二排纸托盘。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排纸移动至第二排纸托盘上,这样第一排纸托盘可以继续接收排纸。而且,由于两个托盘水平配置,所以纸张易移动。
另外,纸张移动机构在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对纸张进行移动,设定值为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或为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
根据该结构,当设定值为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时,不仅当接收到任务时就能获知排纸的张数,而且无需再追加其他感知传感器。另外,由于纸张薄厚不一,所以仅仅是检测张数可能无法准确地限制排纸量。若是检测纸张高度,虽会不得已增加高度传感器这样的新感知传感器,但这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排纸。
另外,第二排纸托盘为可升降托盘,可升降托盘可以在第一排纸托盘所处水平面与排纸盒底面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借助可升降托盘将排纸移动至纸盒内排纸位置,并通过纸盒外排纸位置继续接受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第二排纸托盘可以在第二排纸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二排纸托盘在第二排纸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而实现排纸的进一步接受,换句话说,在排纸被转移至纸盒内排纸位置之后,能够通过纸盒外排纸位置继续接受排纸,由此实现应对大量排纸。
另外,排纸盒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向外抽出。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抽出纸盒而方便地取出存放在纸盒中的纸张。
无论从上述哪一种构思出发,都能够在不增加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应对大量排纸。
以上,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排纸流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本发明的纸张移动机构不限于图3所示的推纸机构,可以是将排纸水平移动至第二排纸托盘的任意机构。
另外,也可以在可折叠托盘和可升降托盘上沿排纸方向设置多条筋条,便于纸张的移动。
另外,可以在第一排纸托盘的下游侧或/和用户侧设置纸张规制板,当移动纸张时,下游侧的规制板回避;可以在第二排纸托盘的下游侧或/和用户侧设置纸张规制板,当使用第四排纸托盘时,下游侧的规制板回避;也可以在可升降托盘的下游侧或/和用户侧设置纸张规制板。
另外,可折叠托盘的移动方式不限于折叠和展开的方式,也可以向上移动、或向排纸方向下游侧滑动或转动。
另外,排纸盒不仅可以是抽屉式的,而且也可以是门式的,并上下或左右打开拿取纸张。或者不设置抽屉或门,而在取走可折叠托盘上的排纸之后,打开可折叠托盘,让可升降托盘上升,来获取纸张。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图像信息;和
排纸单元,其用于排出纸张,位于所述图像读取部下侧,并包括用于实施排纸动作的排纸辊对和用于接受排纸的排纸托盘,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排纸盒,其位于所述排纸托盘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纸单元包括第一排纸位置和第二排纸位置,在排纸方向上,所述第二排纸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排纸位置的下游侧,所述排纸盒位于所述第二排纸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碳粉盒载置位置,该碳粉盒载置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排纸位置的所述排纸托盘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排纸位置具备:
第一排纸托盘,其用于接受借助所述排纸辊对排出的纸张;和
纸张移动机构,将位于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所述第二排纸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纸位置分为位于所述排纸盒内部的纸盒内排纸位置和位于所述排纸盒外部的纸盒外排纸位置,
所述纸张移动机构将排放到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所述纸盒内排纸位置后,将之后进一步排放到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到所述纸盒外排纸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排纸位置具备第二排纸托盘,其与所述第一排纸托盘水平配置,
所述纸张移动机构将位于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纸张移动至所述第二排纸托盘。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排纸位置的排纸量达到设定值时,对纸张进行移动,
所述设定值为所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大的纸张张数,或为所述第一排纸托盘可承受的最高的纸张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纸托盘为可升降托盘,
所述可升降托盘可以在所述第一排纸托盘所处水平面与所述排纸盒底面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纸托盘可以在所述第二排纸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纸盒可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向外抽出。
CN201710160632.8A 2017-03-17 2017-03-17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8622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0632.8A CN108622710A (zh) 2017-03-17 2017-03-17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0632.8A CN108622710A (zh) 2017-03-17 2017-03-17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2710A true CN108622710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8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0632.8A Pending CN108622710A (zh) 2017-03-17 2017-03-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271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6330A (ja) * 1992-07-31 1994-03-01 Canon Inc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01206613A (ja) * 2000-01-21 2001-07-31 Ricoh Co Ltd シート積載装置
CN203806817U (zh) * 2013-10-15 2014-09-03 北京印刷学院 不停机收纸装置
US20140333021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 medium finish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6330A (ja) * 1992-07-31 1994-03-01 Canon Inc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01206613A (ja) * 2000-01-21 2001-07-31 Ricoh Co Ltd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20140333021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 medium finishing apparatus
CN203806817U (zh) * 2013-10-15 2014-09-03 北京印刷学院 不停机收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1018B1 (ko) 기록재 수용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후처리 장치, 기록재 처리 장치
CN107571645B (zh) 智能印控打印一体机
US2006021033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278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376470A (zh) 纸张处理装置和纸张处理方法
CN10137763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印刷方法
CN1037928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37958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558931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18906A (zh) 记录设备
CN10862271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KR20130024717A (ko) 화상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208569303U (zh) 手动送纸托盘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34509A (zh) 纸张装载装置、纸张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337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現像剤回収容器
JP2751574B2 (ja) 印刷機の排紙装置
JP6821366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01908B2 (ja) 印刷装置
US201300702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S6143802Y2 (zh)
JP5915357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1757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592039Y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17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71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キャビネ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