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3744B -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3744B
CN108613744B CN201711247055.2A CN201711247055A CN108613744B CN 108613744 B CN108613744 B CN 108613744B CN 201711247055 A CN201711247055 A CN 201711247055A CN 108613744 B CN108613744 B CN 108613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adiation energy
infrared radiation
portable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70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3744A (zh
Inventor
孝桥靖雄
杉本博子
池田洋一
渡边一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13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3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3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3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80Calib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程序。红外线检测装置取得通过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的测定信息,取得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基于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表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被测定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基准温度和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测定对象物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并将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了以非接触方式检测人等测定对象物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检测从对象物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将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外观的温度,对表示温度分布的图像进行显示。例如,能够根据温度分布信息来检测人的体温的异常。
在红外线检测装置中,为了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使用了使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相关联的变换表。在红外线检测装置中,为了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正确的温度值,在工厂出货时进行将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特性差异考虑在内的变换表的校正作业。
然而,工厂出货时的校正作业是不考虑环境条件的理想条件下的校正作业。因此,在实际使用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环境下,存在如下问题:若没有制作将周围温度的影响、与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测定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相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衰减量、以及因测定场所的房间的布局产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反射的影响等考虑在内的变换表,则无法取得准确的温度值。以往提出了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校正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4-1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398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7257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取得通过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的测定信息;取得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基于所述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表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被测定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述基准温度和所检测出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中的温度校正处理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3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1流程图。
图4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2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1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2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在便携终端的温度为上限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和在便携终端的温度为低于阈值温度的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便携终端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1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在工厂出货时之后经时变化后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2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2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移动模式的识别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1变形例的移动模式的识别的图。
图1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2变形例的把持形状的识别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3变形例的把持形状的识别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便携终端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在工厂出货时之后经时变化后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2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标号的说明
10 用户
100、400、600、700 便携终端
101 校正开始指示部
102、401、604 处理执行部
103 温度测定部
104 上限温度保持部
105 上限温度检测部
106、402 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
107、403、603 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
108 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
110、410、610、710 红外线检测装置
111 校正开始指示部
112 红外线测定部
113、411 阈值保持部
114、412 阈值检测部
115 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
116、414 像素群保持部
117、613 周期判定部
118 延迟时间保持部
119 第1变换表保持部
120、416、614 变换表生成部
121、417 第2变换表保持部
413 移动模式保持部
415 动体识别部
601 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
602 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
611 第1延迟时间保持部
612 第2延迟时间保持部
701 通信部
711 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具有放射与周围温度相当的红外线的黑体部、产生已知温度的热量的发热部、和使来自测定对象物的红外线透过的透明部的校正部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在需要进行校正作业时,使用校正部的黑体部以及发热部来进行校正作业。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温度记录仪(thermography)以黑体包覆物所表示的周边温度作为参考来进行人的面部或者没有头发的头部的温度的校正,所述温度记录仪在中央部形成设有作为受试者的人的面部尺寸的空洞的框状框架,将确定要进行温度测定的区域的黑体包覆物设置于框架的至少一部分,测定作为受试者的人的面部或者没有头发的头部的温度的变化。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微波炉:基于对放置于红外线传感器的测定视野内的已知的预定温度的样品检测的检测温度来校正该红外线传感器的热电堆(thermopile)的各元件的基于检测的温度数据,已知的预定温度的样品是冰刚溶解之后的0℃的水或者冰水。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如下问题点:由于校正作业并非一直需要的作业,因此将在通常测定时并不需要的校正部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会导致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成本上升。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存在如下问题点:需要专门制作设置有人的面部尺寸的空洞的框状框架,并且需要将框状框架设置于测定场所,作为校正作业而言会成为大件的装置,费工夫。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存在如下问题点:因为在微波炉的箱体内只存在已知的预定温度的样品,所以能够使用该样品来进行校正作业,但由于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房间中会存在多个热源,因此难以检测哪个热源是已知的预定温度的样品。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取得通过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的测定信息;取得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基于所述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表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被测定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述基准温度和所检测出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取得通过测定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而获得的测定信息。取得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基于测定信息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因此,可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由此,即使是存在很多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系统也能够进行它们的温度校正,能够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取得表示所述便携终端的大小的信息,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所述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与所述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第1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取得表示便携终端的大小的信息。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第1区域。
因此,通过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便携终端的大小的第1区域,可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2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基于由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表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从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2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变换表。
因此,通过使便携终端的温度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能够容易地从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2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能够基于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将作为所述第1区域的、且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2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将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区域的、且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变换表。
因此,通过使便携终端的温度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能够容易地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作为与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区域的、且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能够基于该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所述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第1基准温度与所述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高的时间点的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第2基准温度与所述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低的时间点的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基于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高的时间点的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低的时间点的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变换表。
因此,因为基于2个对应关系校正变换表,所以能够更准确地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基于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检测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能够基于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将作为所述第1区域的、且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便携终端所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将作为与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区域的、且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区域检测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因此,通过使便携终端以预定的移动模式进行移动,能够容易地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作为便携终端的大小的、且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能够基于该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所述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所述移动模式包括第1移动模式和与所述第1移动模式不同的第2移动模式,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在以所述第1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之后以所述第2移动模式进行移动的所述第3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第1基准温度与以所述第1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第2基准温度与以所述第2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移动模式包括第1移动模式和与第1移动模式不同的第2移动模式。基于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时间上的变化,从测定范围中检测在以第1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之后以第2移动模式进行移动的第3区域来作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以第1移动模式移动时的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以第2移动模式移动时的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因此,因为基于2个对应关系校正变换表,所以能够更准确地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
另外,在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将作为所述第1区域的、且在所述第1区域的外侧检测到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第4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4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将作为第1区域的、且在所述第1区域的外侧检测到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第4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因此,若通过以特定的形状把持便携终端,从测定范围中检测到与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第1区域、且在该第1区域的外侧检测到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则能够容易地将第1区域检测为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能够基于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具备便携终端和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便携终端具备:温度测定部,其测定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和处理执行部,其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红外线测定部,其测定包含所述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基准温度的信息;检测部,其基于所测定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表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被测定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以及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基准温度和所检测出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在便携终端中测定便携终端的温度。在便携终端中,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在红外线检测装置中,测定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红外线检测装置的存储部存储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在红外线检测装置中,基于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红外线检测装置中,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因此,可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由此,即使是存在很多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系统,也能够进行它们的温度校正,能够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便携终端,具备:通信部,其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温度测定部,其测定便携终端的温度;以及处理执行部,其在表示处理开始的所述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
根据该构成,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测定便携终端的温度。在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
因此,可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由此,即使是存在很多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系统,也能够进行它们的温度校正,能够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红外线测定部,其对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基准温度的信息;检测部,其基于所测定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表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被测定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以及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基准温度和所检测出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根据该构成,对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存储部存储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基于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因此,可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由此,即使是存在很多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系统,也能够进行它们的温度校正,能够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程序,使便携终端所具备的计算机作为通信部、温度测定部以及处理执行部发挥功能,所述通信部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所述温度测定部测定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所述处理执行部在表示处理开始的所述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
根据该构成,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测定便携终端的温度。在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
因此,可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由此,即使是存在很多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系统,也能够进行它们的温度校正,能够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上述的程序中,所述处理执行部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下述处理之后,控制所述运算处理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维持所述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通过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所述运算处理停止或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根据该构成,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下述处理之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的温度维持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或使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便携终端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因此,通过使便携终端的温度周期性地变化,能够容易地从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对应的区域,能够基于该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基准温度的相对关系来校正变换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使本公开具体化的一例,并非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中的温度校正处理的图。在本实施方式1的温度校正处理中,用户拿着便携终端100,红外线检测装置110检测从便携终端100放射的红外线。此外,红外线检测系统例如在老年人等特定人的照料或者监护中利用。
便携终端100例如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红外线检测装置110对测定对象物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将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红外线检测装置110存储有使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相关联的变换表,基于变换表将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
在温度校正处理中,便携终端100通过使内部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执行运算处理,使CPU和/或电池发热。另外,便携终端100具备温度传感器,进行管理以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红外线检测装置110测定以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基于所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基准温度来校正变换表。
此外,便携终端100不一定需要被用户10拿着,也可以放置于能够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110测定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场所。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图2所示的红外线检测系统具备便携终端100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110。
便携终端10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处理执行部102、温度测定部103、上限温度保持部104、上限温度检测部105、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106、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和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CPU通过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温度控制程序,作为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处理执行部102、上限温度检测部105以及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发挥功能。
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将便携终端100切换到校正模式,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处理执行部102。例如,便携终端100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来启动用于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应用,切换到校正模式。
处理执行部102在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执行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变化的温度控制处理。处理执行部102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或者减少来控制便携终端100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成为预定的校正用基准温度。处理执行部102通过增加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100的发热量增加,通过减少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100的发热量减少。另外,处理执行部102通过停止运算处理来自然冷却便携终端100。
温度测定部103测定便携终端100自身的温度。此外,温度测定部103既可以测定CPU的温度来作为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也可以测定电池的温度来作为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还可以测定CPU的温度与电池的温度的平均温度来作为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进而,温度测定部103也可以根据CPU的温度和电池的温度来算出便携终端100表面的温度。
上限温度保持部104预先保持有表示便携终端100的上限温度的信息。上限温度检测部105对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上限温度这一情况进行检测。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106预先保持有表示便携终端100的校正用基准温度的信息。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对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预先保持有表示反复进行温度变化处理的周期的信息,所述温度变化处理是,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100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来冷却便携终端100以使其温度低于预定的阈值温度。即,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预先保持有表示进行温度变化处理的预定时间和进行温度变化处理的预定次数的温度变化周期。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周期性地变化,能够在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拍摄区域中确定与红外线放射能量周期性地变化的区域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能够将该温度变化区域确定为便携终端100的位置。
处理执行部102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温度变化处理之后,增加或减少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维持校正用基准温度,所述温度变化处理是,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100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来冷却便携终端100以使其温度低于预定的阈值温度。
处理执行部102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如下处理之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维持校正用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100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或者使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便携终端100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红外线检测装置110检测从包含对象物的拍摄区域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将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外观的温度,输出温度分布图像。此外,拍摄区域也是后述的红外线测定部112的测定范围。因此,拍摄区域也称为测定范围。所输出的温度分布图像也可以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器。
温度分布图像例如是使用矩阵表示的数据,将该矩阵所包含的要素称为像素。温度分布图像具有多个像素。多个像素分别与测定范围所包含的区域对应。与不同的像素对应的上述区域互不相同。
红外线检测装置11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11、红外线测定部112、阈值保持部113、阈值检测部114、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像素群保持部116、周期判定部117、延迟时间保持部118、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变换表生成部120和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
校正开始指示部111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10切换到校正模式,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红外线测定部112。例如,红外线检测装置110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来切换到用于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校正模式。
红外线测定部112例如是红外线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或者热图像传感器,当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测定从包含对象物的测定范围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红外线测定部112例如也可以测定并输出从与温度分布图像所包含的多个像素分别对应的测定范围内的区域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此外,与多个像素分别对应的上述区域的大小,与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相比足够小。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红外线测定部112通过按与多个像素分别对应的上述的各区域测定红外线放射能量,可获得表示与多个像素分别对应的上述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测定信息还表示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多个像素分别对应的上述区域也称为像素。
此外,在便携终端100的位置被预先决定的情况下,将测定范围的大小设为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红外线测定部112若以使便携终端100包含在测定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测定,则也能够获得仅表示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测定信息。另外,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便携终端100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另外,红外线测定部112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刻反复取得测定信息。如此,也能够使用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来研究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
阈值保持部113预先保持有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的信息。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例如是与比常温高的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是能够判断对象物是否正在发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阈值检测部114检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是否超过了阈值保持部113所保持的阈值。
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预先保持有能量变化周期来作为表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到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这一情况的时间间隔和次数的信息。即,便携终端100基于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所保持的温度变化周期,将温度变化处理以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预定的次数。因此,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将表示时间间隔和次数的信息作为能量变化周期进行保持,所述时间间隔是在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与阈值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之后、新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得小于与阈值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然后到又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接着超过与阈值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为止的间隔,所述次数是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与阈值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的次数。
像素群保持部116预先保持有表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且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像素群的面积的信息所对应的终端面积来作为表示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的信息。
延迟时间保持部118预先保持有延迟时间,该延迟时间与表示从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开始,到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成为校正用基准温度为止的时间的信息对应。
周期判定部117从红外线测定部112取得通过测定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而获得的测定信息。周期判定部117根据通过测定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而获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检测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是指,在测定范围内测定出从便携终端100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
周期判定部117从像素群保持部116取得表示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的信息。周期判定部117从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便携终端100的大小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第1区域)。另外,周期判定部117从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区域(第2区域)。
周期判定部117从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中,将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的温度变化区域、且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区域检测为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例如,周期判定部117也可以使用多个测定信息来研究测定范围内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时间上的变化,从测定范围中,将便携终端100的大小的区域、且在该区域内红外线放射能量发生变化、且该变化按预定周期发生的温度变化区域检测为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或者,例如,周期判定部117也可以从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上述的第2区域来作为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周期判定部117从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温度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区域。周期判定部117判断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周期判定部117将与该像素群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
周期判定部117判定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变化是否按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所保持的能量变化周期发生。周期判定部117在判定为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变化按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所保持的能量变化周期发生的情况下,在经过了延迟时间保持部118所保持的延迟时间的时间点,向变换表生成部120输出用于指示生成变换表的变换表生成信号。
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保持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工厂出货时的校正而生成的第1变换表。第1变换表使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相关联。
变换表生成部120基于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120基于在经过延迟时间之后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120基于所检测出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120在被输入来自周期判定部117的变换表生成信号时,基于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的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
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保持由变换表生成部120生成的第2变换表。
此外,在测定对象物的温度的温度测定模式中,在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中保持有第2变换表的情况下,使用第2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在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中未保持第2变换表的情况下,使用第1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对应的温度值。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10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1流程图,图4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10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2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处理执行部102。
接着,在步骤S2中,上限温度检测部105从上限温度保持部104读出上限温度,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从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106读出校正用基准温度,处理执行部102从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读出温度变化周期。
接着,在步骤S3中,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通过运算处理量增加,CPU和/或电池的温度上升,便携终端100的表面的温度上升。
接着,在步骤S4中,上限温度检测部105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上限温度。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为上限温度的情况下,上限温度检测部105检测到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上限温度,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上限温度这一情况通知给处理执行部102。
在此,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不是上限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否),返回到步骤S3的处理,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为上限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是),在步骤S5中,处理执行部102停止运算处理。通过运算处理停止,CPU和/或电池的温度下降,便携终端100的表面的温度下降。
接着,在步骤S6中,处理执行部102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处理执行部102判断从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温度的时间点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预定时间。预定的阈值温度是能够测定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发生了上升的温度,例如是比上限温度以及校正用基准温度低且比常温高的温度。另外,预定时间是到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变得比阈值温度低为止的时间。在此,在判断为经过时间未达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否),反复进行步骤S6的处理,直到经过时间达到预定时间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经过时间达到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是),在步骤S7中,处理执行部102判断在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上升至上限温度之后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下降的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了预定次数。在此,在判断为处理的次数未到达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7:否),返回到步骤S3的处理,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处理的次数达到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7:是),在步骤S8中,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
接着,在步骤S9中,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检测到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通知给处理执行部102。
在此,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不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9:否),返回到步骤S8的处理,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9:是),在步骤S10中,处理执行部102停止运算处理。通过运算处理停止,便携终端100的表面的温度可被控制为不会高于校正用基准温度。
接着,在步骤S11中,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检测到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通知给处理执行部102。
在此,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不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1:否),返回到步骤S8的处理,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在步骤S12中,处理执行部102判断是否结束校正。如此,通过反复进行使运算处理量增加的处理、判断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处理、和停止运算处理的处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可被维持为校正用基准温度。此外,例如,处理执行部102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来结束用于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应用,由此判断为结束校正。另外,处理执行部102也可以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判断为结束校正。
在此,在判断为未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12:否),返回到步骤S11的处理,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1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12:是),处理执行部102结束便携终端100中的温度校正处理。
图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1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1流程图,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1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第2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1中,校正开始指示部111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红外线测定部112。
接着,在步骤S22中,阈值检测部114从阈值保持部113读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周期判定部117从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读出能量变化周期,从延迟时间保持部118读出延迟时间,从像素群保持部116读出终端面积。另外,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01所具备的的计数器(未图示)的值设为0。
接着,在步骤S23中,阈值检测部114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接着,在步骤S24中,阈值检测部114判断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是否存在于测定范围内。阈值例如是与比常温高的阈值温度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在此,在判断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不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24:否),返回到步骤S2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24:是),在步骤S25中,周期判定部117判断温度变化区域是否存在于测定范围内。周期判定部117判断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周期判定部117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
此外,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终端面积,不需要完全一致,只要实质上一致即可。另外,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像素群的面积会根据红外线检测装置110与便携终端100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因此红外线检测装置110与便携终端100的距离优选为预先确定的预定距离。
另外,像素群保持部116也可以将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且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像素群的形状作为与表示便携终端100的形状的信息对应的终端形状进行预先保持。周期判定部117也可以判断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形状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形状一致。该情况下,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形状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形状一致的情况下,周期判定部117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
在此,在判断为温度变化区域不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25:否),返回到步骤S2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25:是),对计数器(未图示)的值加上1。在步骤S26中,周期判定部117基于计数器的值来判断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次数是否为预定次数。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例如是温度变化区域的中心的像素。
在此,在判断为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次数不是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26:否),返回到步骤S2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次数是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26:是),将测定范围内的上述的温度变化区域检测为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步骤S27中,周期判定部117使计时器(未图示)开始工作,判断从开始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延迟时间。
在此,在判断为未经过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7:否),反复进行步骤S27的处理,直到经过延迟时间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经过了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在步骤S28中,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接着,在步骤S29中,阈值检测部114判断是否存在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在此,在判断为不存在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29:否),返回到步骤S28的处理,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存在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29:是),在步骤S30中,周期判定部117判断是否存在温度变化区域。周期判定部117判断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周期判定部117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
在此,在判断为不存在温度变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否),返回到步骤S28的处理,阈值检测部114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是),将该温度变化区域检测为测定范围内的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在步骤S31中,变换表生成部120从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读出第1变换表。
接着,在步骤S32中,变换表生成部120基于在步骤S30中确定出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120将所生成的第2变换表存储于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在便携终端的温度为上限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和在便携终端的温度为比阈值温度低的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所示的温度分布图像301是在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为上限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温度高这一情况。另外,温度分布图像302是在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为比阈值低的温度的情况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温度低这一情况。在温度分布图像301、302中,用颜色的不同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7中,用阴影来表现温度分布。温度分布图像301的温度变化区域201是被测定出表示上限温度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温度分布图像302的温度变化区域202是被测定出表示比阈值低的温度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
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按预定次数交替地测定温度分布图像301和温度分布图像302,能够确定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并且,在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控制成为校正用基准温度之后,基于从新取得的测定信息所表示的测定范围中确定出的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便携终端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3次温度变化处理,该温度变化处理是: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100发热至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来冷却便携终端100。然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维持校正用基准温度。此外,上限温度例如是45℃,校正用基准温度例如是40℃。
首先,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上升。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阈值温度的时刻设为t0。在当前温度成为上限温度时,处理执行部102停止运算处理,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下降。然后,在从时刻t0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时刻t1,处理执行部102再次增加运算处理量,便携终端100的温度再次上升。在温度变化处理被进行了3次的时刻t3,处理执行部102增加运算处理量,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上升。当便携终端100的温度成为校正用基准温度时,处理执行部102控制运算处理量以维持校正用基准温度。然后,在作为校正工作点的时刻t4,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110进行变换表的校正。
此外,在图8中,进行温度变化处理的周期为3次,但本公开并不特别限定于此,进行温度变化处理的周期也可以是2次或4次以上等其他次数。
另外,对于由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从便携终端100放射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成为与图8相同的坐标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1变换表的一例的图。如图9所示,第1变换表使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相关联。此外,在图9中,红外线测定部112的输出分辨率为8比特。第1变换表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110的工厂出货时的校正来生成。如图9所示,例如,0x5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被变换成40℃的温度值。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在图10中,横轴表示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值,纵轴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在工厂出货时之后红外线测定部112的输出值没有变更的情况下,当由红外线测定部112对以40℃的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100进行测定时,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成为0x50,能够使用第1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正确地变换成温度值。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在工厂出货时之后经时变化后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在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了以40℃的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100的情况下,设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60。该情况下,当使用第1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时,温度值成为48℃,被变换成了与实际的温度值不同的温度值。本来的话,应被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50,因此需要校正第1变换表以使所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被变换成正确的温度值。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2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如图12所示,变换表生成部120在红外线测定部112的输出值即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60的情况下,以使温度值成为40℃的方式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此时,第1变换表的表示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的关系的函数的斜率、和第2变换表的表示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的关系的函数的斜率相同。
若将与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了以作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40℃发热的便携终端100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对应的第1变换表的温度值设为T1,将作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40℃设为T2,则变换表生成部120基于下述的式(1)来算出第2变换表的温度值。
第2变换表的温度值=第1变换表的温度值+(T2-T1)…(1)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2变换表的一例的图。图13所示的第2变换表与图9所示的第1变换表同样,使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相关联。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了以作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40℃发热的便携终端100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对应的第1变换表的温度值T1为48℃,T2为作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40℃,因此根据上述的式(1),第2变换表的温度值成为从第1变换表的温度值减去8℃而得到的值。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便携终端100作为成为校正基准的热源来使用,使成为基准的热源的温度周期性地变化,由此红外线检测装置110能够确定成为基准的热源的位置,能够容易地校正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红外线检测装置110通过检测成为基准的热源即便携终端100的温度的周期性的变化,确定作为热源的便携终端100的位置,而在实施方式2中,红外线检测装置110通过识别成为基准的热源即便携终端100进行移动的模式,由此检测该模式,确定作为热源的便携终端100的位置。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图14所示的红外线检测系统具备便携终端400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410。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便携终端400例如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便携终端40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处理执行部401、温度测定部103、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402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
处理执行部401在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执行使便携终端400的温度变化的温度控制处理。处理执行部401通过增加或减少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400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400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处理执行部401通过增加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400的发热量增加,通过减少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400的发热量减少。另外,处理执行部401通过停止运算处理来自然冷却便携终端400。
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402预先保持有表示便携终端100的校正用基准温度的信息。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对便携终端1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红外线检测装置410检测从包含对象物的测定范围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将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外观的温度,输出温度分布图像。此外,拍摄区域也是红外线测定部112的测定范围。因此,拍摄区域也称为测定范围。所输出的温度分布图像也可以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器。
温度分布图像例如是使用矩阵表示的数据,将该矩阵所包含的要素称为像素。温度分布图像具有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的各像素与测定范围所包含的区域对应。与不同的像素对应的上述区域互不相同。
红外线检测装置41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11、红外线测定部112、阈值保持部411、阈值检测部412、移动模式保持部413、像素群保持部414、动体识别部415、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变换表生成部416和第2变换表保持部417。
阈值保持部411预先保持有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
阈值检测部412检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是否超过了阈值保持部411所保持的阈值。
移动模式保持部413预先保持有由阈值检测部412判断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移动模式的信息。
像素群保持部414预先保持有表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且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像素群的面积的信息所对应的终端面积来作为表示便携终端400的大小的信息。
动体识别部415根据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检测与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动体识别部415检测便携终端400的大小的、且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温度变化区域。在本实施方式2中,动体识别部415通过由用户使便携终端400以预定的移动模式进行移动,从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以移动模式移动的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用户在拿着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使该便携终端以预定的移动模式进行移动。动体识别部415判断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动体识别部415将该像素群确定为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用户使便携终端400以预定的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但本公开并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机器人使便携终端400以预定的移动模式进行移动。
动体识别部415判断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是否与预先保持的移动模式一致。动体识别部415对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是移动模式保持部413所保持的移动模式这一情况进行识别。动体识别部415在识别到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是移动模式保持部413所保持的移动模式的情况下,将温度变化区域检测为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将指示生成变换表的变换表生成信号向变换表生成部416输出。与便携终端100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是指,在测定范围中测定出从便携终端100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区域。
变换表生成部416基于所测定出的便携终端1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416基于所检测出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416在被输入来自动体识别部415的变换表生成信号时,基于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
第2变换表保持部417保持由变换表生成部416生成的第2变换表。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移动模式的识别的图。
图15所示的温度分布图像501,是在用户纵向拿着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温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另外,温度分布图像502是在用户横向拿着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在温度分布图像501、502中,用颜色的不同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15中,用阴影来表现温度分布。温度分布图像501、502的温度变化区域511是被测定出比阈值高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
在本实施方式2中,通过识别温度变化区域511反复变化为纵向状态和横向状态的移动模式,能够确定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511。所确定出的温度变化区域511被检测为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即,用户进行使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把持方式在纵向状态、横向状态、纵向状态及横向状态之间反复的动作。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动体识别部415通过识别反复变化为纵向状态和横向状态的移动模式,确定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温度变化区域511。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1变形例的移动模式的识别的图。
图16所示的温度分布图像521~524是在用户纵向拿着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温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在温度分布图像521~524中,用颜色的不同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16中,用阴影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16中,通过由红外线检测装置410识别以描画圆的方式使便携终端400移动的用户的动作,确定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位置。温度分布图像521~524的温度变化区域531是被测定出比阈值高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
在本实施方式2的第1变形例中,通过识别温度变化区域531以描画圆的方式变化的移动模式,能够确定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531。
即,用户进行用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描画圆的动作。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动体识别部415通过识别描画圆而变化的移动模式,确定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温度变化区域53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除了使便携终端400变化为纵向状态和横向状态的移动模式以及用便携终端400描画圆的移动模式之外,也可以由红外线检测装置410识别用便携终端400描画字母等特定文字或者特定图形的移动模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
图1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便携终端40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41中,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处理执行部401。
接着,在步骤S42中,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从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402读出校正用基准温度。
接着,在步骤S43中,处理执行部401增加运算处理量。通过运算处理量增加,CPU和/或电池的温度上升,便携终端400的表面的温度上升。
接着,在步骤S44中,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4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检测到便携终端4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将便携终端4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通知给处理执行部401。
在此,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不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4:否),返回到步骤S43的处理,处理执行部401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4:是),在步骤S45中,处理执行部401停止运算处理。通过运算处理停止,便携终端400的表面的温度可被控制为不会高于校正用基准温度。
接着,在步骤S46中,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4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检测到便携终端4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将便携终端400的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通知给处理执行部401。
在此,在判断为当前温度不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6:否),返回到步骤S43的处理,处理执行部401增加运算处理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46:是),在步骤S47中,处理执行部401判断是否结束校正。如此,通过反复进行使运算处理量增加的处理、判断当前的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处理、和停止运算处理的处理,便携终端400的温度可被维持为校正用基准温度。此外,例如,处理执行部401通过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来结束用于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应用,由此判断为结束校正。另外,处理执行部401也可以在判断为当前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经过之后,判断为结束校正。
用户在便携终端400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期间,进行使便携终端400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动作。此外,便携终端400也可以在当前温度达到了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情况下,通过声音或者图像向用户通知便携终端400正在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这一情况。
在此,在判断为未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47:否),返回到步骤S46的处理,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403判断由温度测定部103测定的便携终端400的当前温度是否为校正用基准温度。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47:是),处理执行部401结束便携终端400中的温度校正处理。
图1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2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红外线检测装置410中的温度校正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61中,校正开始指示部111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红外线测定部112。
接着,在步骤S62中,阈值检测部412从阈值保持部411读出红外线放射能量的阈值,动体识别部415从移动模式保持部413读出表示红外线放射能量比阈值大的像素群的移动模式的移动模式信息,从像素群保持部414读出终端面积。
接着,在步骤S63中,阈值检测部412取得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测定范围内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接着,在步骤S64中,阈值检测部412判断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是否存在于测定范围内。在此,在判断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不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64:否),返回到步骤S6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412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内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64:是),在步骤S65中,动体识别部415判断温度变化区域是否存在于测定范围内。动体识别部415判断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动体识别部415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
此外,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终端面积,不需要完全一致,只要实质上一致即可。另外,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像素群的面积,根据红外线检测装置410与便携终端400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因此红外线检测装置410与便携终端400的距离优选为预先确定的预定距离。
另外,像素群保持部414也可以预先保持有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且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像素群的形状来作为与表示便携终端400的形状的信息对应的终端形状。动体识别部415也可以判断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形状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形状一致。该情况下,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412检测出的像素群的形状与像素群保持部414所保持的终端形状一致的情况下,动体识别部415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
在此,在判断为温度变化区域不存在于测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65:否),返回到步骤S6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412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存在温度变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65:是),在步骤S66中,动体识别部415判断是否识别到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即,动体识别部415在测定范围内所确定出的温度变化区域进行移动的移动模式(温度变化区域的轨迹)与由从移动模式保持部413读出的移动模式信息表示的移动模式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识别到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
在此,在判断为未识别到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66:否),返回到步骤S63的处理,阈值检测部412重新取得表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新测定出的测定范围的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识别到温度变化区域的移动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66:是),在步骤S67中,变换表生成部416从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读出第1变换表。
接着,在步骤S68中,变换表生成部416基于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和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416将所生成的第2变换表存储于第2变换表保持部417。此外,实施方式2中的第2变换表的生成方法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2变换表的生成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通过将便携终端400作为成为基准的热源来使用,由红外线检测装置410识别成为基准的热源即便携终端400的移动模式,由此红外线检测装置410能够确定成为基准的热源的位置,能够校正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红外线检测装置410对使便携终端400移动的移动模式进行了识别,但本公开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由红外线检测装置410来识别把持便携终端400的用户的手的形状。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2变形例的把持形状的识别的图。
图19所示的温度分布图像541是在用户竖起两根手指把持着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进行了测定时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所对应的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在温度分布图像541中,用颜色的不同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19中,用阴影来表现温度分布。温度分布图像541的温度变化区域551是被测定出比阈值高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
在本实施方式2的第2变形例中,通过在温度变化区域551的附近识别特定的形状,能够确定温度分布图像中的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551。
该情况下,动体识别部415检测便携终端400的大小的、且在外侧存在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温度变化区域(第4区域)。变换表生成部416基于所检测出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
即,用户在竖起两根手指的状态下把持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动体识别部415通过识别竖起了两根手指的形状,确定在所识别出的形状的附近存在的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温度变化区域551。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第3变形例的把持形状的识别的图。
图20所示的温度分布图像542是在用户用两手比划环的状态下把持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的状态下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出的温度分布图像,用阴影示出了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部分的像素的红外线放射能量所对应的温度是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在温度分布图像542中,用颜色的不同来表现温度分布。在图20中,用阴影来表现温度分布。温度分布图像542的温度变化区域552是被测定出比阈值高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像素群。
在本实施方式2的第3变形例中,在温度变化区域552的外侧识别到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将温度分布图像中的温度变化区域552确定为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温度变化区域。动体识别部415将所确定出的温度变化区域552检测为与便携终端400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即,用户在用两手比划环的状态下把持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红外线检测装置410的动体识别部415通过在温度变化区域552的两端的外侧识别大致圆形状的区域,确定在所识别到的大致圆形状的区域的附近存在的校正用基准温度的温度变化区域552。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的红外线检测系统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红外线检测装置基于一个校正用基准温度和以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对第1变换表进行了校正,而在实施方式3中,红外线检测装置基于2个校正用基准温度和以2个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的2个红外线放射能量来校正第1变换表。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图21所示的红外线检测系统具备便携终端600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610。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便携终端600例如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便携终端60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01、温度测定部103、上限温度保持部104、上限温度检测部105、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1、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2、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603、处理执行部604和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
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1预先保持有表示便携终端100的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信息。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2预先保持有表示便携终端100的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信息。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和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是互不相同的温度,例如,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比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低。此外,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也可以比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高。
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603对便携终端600的温度达到了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对便携终端600的温度达到了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处理执行部604在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执行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变化的温度控制处理。处理执行部604通过增加或减少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600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成为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或者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处理执行部604通过增加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600的发热量增加,通过减少运算处理量来使便携终端600的发热量减少。另外,处理执行部604通过停止运算处理来自然冷却便携终端600。
处理执行部604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如下的温度变化处理: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600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来冷却便携终端600以使其变得比预定的阈值温度低。处理执行部604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温度变化处理之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在预定期间维持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在将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维持了预定期间之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在预定期间维持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
红外线检测装置610检测从包含对象物的拍摄范围放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将所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外观的温度,输出表示温度分布的图像。此外,拍摄范围也称为测定范围。所输出的温度分布图像也可以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器。
红外线检测装置61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11、红外线测定部112、阈值保持部113、阈值检测部114、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像素群保持部116、第1延迟时间保持部611、第2延迟时间保持部612、周期判定部613、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变换表生成部614和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
第1延迟时间保持部611预先保持有表示从便携终端600按预定周期使温度发生变化到便携终端600的温度成为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为止的时间的第1延迟时间。
第2延迟时间保持部612预先保持有表示从经过了第1延迟时间的时间点到便携终端600的温度成为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为止的时间的第2延迟时间。
周期判定部613根据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检测温度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区域。具体而言,例如,周期判定部613判断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超过了阈值的像素群的面积是否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在判断为由阈值检测部114检测出的像素群的面积与像素群保持部116所保持的终端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周期判定部613将该像素群确定为温度变化区域。
周期判定部613判定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变化是否按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所保持的能量变化周期发生。周期判定部613在判定为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变化按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所保持的能量变化周期发生的情况下,在经过了第1延迟时间保持部611所保持的第1延迟时间的时间点,将对经过了第1延迟时间这一情况进行通知的第1经过通知信号向变换表生成部614输出。周期判定部613在从经过了第1延迟时间的时间点起经过了第2延迟时间保持部612所保持的第2延迟时间的时间点,将对经过了第2延迟时间这一情况进行通知的第2经过通知信号向变换表生成部614输出。
变换表生成部614基于所测定出的便携终端6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和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第1变换表。变换表生成部614基于便携终端600的温度为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时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第1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便携终端600的温度为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时的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第2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
变换表生成部614基于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高的时间点的温度变化区域(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低的时间点的温度变化区域(第2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
变换表生成部614在被输入来自周期判定部613的第1经过通知信号时,存储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第1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表生成部614在被输入来自周期判定部613的第2经过通知信号时,基于所存储的第1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温度变化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的第2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便携终端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在图22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中,进行3次如下的温度变化处理:在通过使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便携终端600发热至上限温度之后,通过停止运算处理来冷却便携终端600。然后,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维持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进而,控制运算处理量以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维持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此外,上限温度例如是45℃,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例如是40℃,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例如是35℃。
首先,处理执行部604增加运算处理量,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上升。将便携终端600的温度达到了阈值温度的时刻设为t0。在当前的温度成为上限温度时,处理执行部604停止运算处理,使便携终端100的温度下降。然后,在从时刻t0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时刻t1,处理执行部604再次增加运算处理量,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再次上升。在进行了3次温度变化处理的时刻t3,处理执行部604增加运算处理量,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上升。当便携终端600的温度成为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时,处理执行部604控制运算处理量以维持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然后,在作为第1校正工作点的时刻t4,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610取得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
接着,在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被维持了预定期间之后,处理执行部604停止运算处理,使便携终端600的温度下降。当便携终端600的温度成为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时,处理执行部604控制运算处理量以维持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然后,在作为第2校正工作点的时刻t5,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610取得温度变化区域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变换表的校正。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在工厂出货时之后经时变化后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1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3中的工厂出货时的第1变换表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1变换表相同。
在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了以40℃的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600的情况下,设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60。该情况下,当使用第1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时,温度值成为48℃,被变换成了与实际的温度值不同的温度值。本来的话,应被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50,因此需要校正第1变换表以使所测定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被变换成正确的温度值。
另外,在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了以35℃的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600的情况下,设为由红外线测定部112测定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54。该情况下,当使用第1变换表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时,温度值成为42℃,被变换成了与实际的温度值不同的温度值。因此,需要校正第1变换表以使所测定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被变换成正确的温度值。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红外线测定部的输出值与第2变换表使用后的温度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如图24所示,变换表生成部614以使得在作为红外线测定部112的输出值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60的情况下温度值成为40℃、在红外线放射能量为0x54的情况下温度值成为35℃的方式,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此时,表示第1变换表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的关系的函数的斜率、和表示第2变换表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温度值的关系的函数的斜率不同。如此,变换表生成部614生成由下述直线表示的第2变换表,该直线是连接横轴(x轴)的值为40℃且纵轴(y轴)的值为0x60的坐标点和横轴(x轴)的值为35℃且纵轴(y轴)的值为0x54的坐标点的直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将便携终端600作为成为校正基准的热源来使用,使成为基准的热源的温度周期性地变化,由此红外线检测装置610能够确定成为基准的热源的位置,能够容易地校正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另外,便携终端600被控制成以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和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不同的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这2个温度进行发热。并且,红外线检测装置610测定从以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600放出的第1红外线放射能量,并且测定从以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600放出的第2红外线放射能量。红外线检测装置610基于第1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第2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生成第2变换表。
因此,因为基于2个对应关系对第1变换表进行了校正,所以能够更准确地校正红外线检测装置610的温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3也能够适用于实施方式2所示的红外线检测系统。即,移动模式也可以包括以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进行移动的第1移动模式、和以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不同的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发热的便携终端400进行移动的与第1移动模式不同的第2移动模式。该情况下,动体识别部415从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以第1移动模式移动的便携终端400对应的第1温度变化区域来作为便携终端4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且从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与以第1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后以第2移动模式进行移动的便携终端400对应的第2温度变化区域来作为便携终端4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变换表生成部416也可以基于所检测出的第1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所检测出的第2温度变化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
动体识别部415也可以从测定信息所表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以第1移动模式移动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然后,动体识别部415也可以从测定信息所表示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测定范围中,检测以第2移动模式移动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例如,动体识别部415也可以基于使用在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表示的测定范围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的时间上的变化,在以第1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后,检测以第2移动模式移动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来作为便携终端400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并且,变换表生成部416也可以基于所检测出的以第1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和所检测出的以第2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温度变化区域(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与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正第1变换表。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的红外线检测系统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红外线检测装置和便携终端独立地开始校正处理,但在本实施方式4中,红外线检测装置和便携终端合作来开始校正处理。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红外线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图25所示的红外线检测系统具备便携终端700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710。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便携终端70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处理执行部102、温度测定部103、上限温度保持部104、上限温度检测部105、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106、校正用基准温度检测部107、温度变化周期保持部108和通信部701。
通信部701与红外线检测装置710通信。具体而言,通信部701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或者有线通信方式对与校正处理有关的信息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701使用WiFi(注册商标)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来与红外线检测装置710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也可以在通信路的途中经由访问接入点等中继器。作为与校正处理有关的信息,例如存在校正开始指示。通信部701与红外线检测装置710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通信部701例如也可以包括通信电路来作为硬件结构。
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基于通信部701接收到的信息将便携终端700切换到校正模式,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7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处理执行部102。例如,校正开始指示部101在通信部701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将便携终端700切换到校正模式。此外,校正开始指示部101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根据来自用户的操作将便携终端700切换到校正模式,使通信部701向红外线检测装置710发送校正开始指示。
处理执行部102在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便携终端700的发热量,以使便携终端700的温度成为预定的校正用基准温度。
红外线检测装置710具备校正开始指示部111、红外线测定部112、阈值保持部113、阈值检测部114、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像素群保持部116、周期判定部117、延迟时间保持部118、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变换表生成部120、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和通信部711。
通信部711与便携终端700通信。具体而言,通信部711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或者有线通信方式对与校正处理有关的信息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711使用WiFi(注册商标)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来与红外线检测装置710通信。通信部711例如也可以包括通信电路来作为硬件结构。
校正开始指示部111将红外线检测装置710切换到校正模式,将用于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710的校正的校正开始指示发送给红外线测定部112。进而,校正开始指示部111使通信部711向便携终端700发送校正开始指示。此外,校正开始指示部111也可以基于通信部711接收到的信息将红外线检测装置710向校正模式切换。例如,校正开始指示部111在通信部711从便携终端700接收到校正开始指示时,将红外线检测装置710向校正模式切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中,使用通信来控制便携终端700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710的校正处理。因此,仅通过操作便携终端700和红外线检测装置710的一方就能够开始红外线检测装置710的校正。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工作负担。另外,由于能够使校正处理的时刻一致,因此能够使便携终端700高效地发热。因此,能够实现便携终端700的省电。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中,说明了红外线检测系统是以实施方式1的结构为基础的系统的例子。但是,本实施方式4的红外线检测系统也可以是以实施方式2或者3的结构为基础的系统。
在本公开中,单元、装置、部件或者功能部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者图示的框图的功能块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由包含半导体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IC)或者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来执行。LSI或者IC既可以集成到一个芯片,也可以组合多个芯片来构成。例如,存储元件以外的功能块也可以集成到一个芯片。虽然在此称为LSI或IC,但称呼会根据集成的程度而变化,也可以称为系统LSI、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或ULSI(Ultra Large Scale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能够进行LSI内部的接合关系的重构或者LSI内部的电路区划的设定(setup)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也能够以相同目的来使用。
进而,单元、装置、部件或功能部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功能或操作可以通过软件处理来执行。该情况下,软件被记录于一个或者多个ROM、光学盘、硬盘驱动器等非瞬时性记录介质,在软件被处理装置(Processor)执行时,由该软件确定的功能被处理装置(Processor)以及外围装置执行。系统或者装置也可以具有记录有软件的一个或者多个非瞬时性记录介质、处理装置(Processor)、以及所需的硬件设备、例如接口。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阈值保持部113、能量变化周期保持部115、像素群保持部116、延迟时间保持部118、第1变换表保持部119和第2变换表保持部121,例如也可以分别包含存储器来作为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402例如也可以包含存储器来作为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1和第2校正用基准温度保持部602,也可以包含存储器来作为硬件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程序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进行实际使用的环境下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温度校正,作为对测定对象物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并将所测定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程序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在不同的时刻取得通过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的测定信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取得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
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1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取得表示所述便携终端的大小的信息,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所述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与所述便携终端的大小对应的第2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将作为所述第2区域的、且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1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所述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第1基准温度与所述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高的时间点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第2基准温度与所述预定周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低的时间点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
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将作为所述第1区域的、且从所述测定范围中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在不同的时刻取得所述测定信息,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将作为所述第1区域且作为所述第2区域的、且以预定的移动模式移动的第3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便携终端所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基准温度包括第1基准温度和比所述第1基准温度低的第2基准温度,
所述移动模式包括第1移动模式和与所述第1移动模式不同的第2移动模式,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在以所述第1移动模式进行了移动之后以所述第2移动模式进行移动的所述第3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第1基准温度与以所述第1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第2基准温度与以所述第2移动模式移动时的所述第3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
在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检测中,将作为所述第2区域的、且在所述第2区域的外侧检测到特定形状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的第4区域检测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
在所述变换表的校正中,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4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所述变换表。
8.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具备:
便携终端;和
红外线检测装置,
所述便携终端具备:
温度测定部,其测定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和
处理执行部,其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所述处理执行部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下述处理之后,控制所述运算处理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维持所述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通过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或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
红外线测定部,其在不同的时刻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测定信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
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基准温度的信息;
检测部,其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1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以及
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9.一种便携终端,具备:
通信部,其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
温度测定部,其测定便携终端的温度;以及
处理执行部,其在表示处理开始的所述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所述处理执行部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下述处理之后,控制所述运算处理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维持所述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通过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或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10.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
红外线测定部,其在不同的时刻对包含便携终端的测定范围的红外线放射能量进行测定而获得测定信息,所述测定信息表示所述测定范围内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分布;
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基准温度的信息;
检测部,其基于在所述不同的时刻取得的测定信息,从所述测定范围中检测红外线放射能量按预定周期发生变化的第1区域来作为与所述便携终端对应的红外线放射能量分布区域;以及
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基准温度与所检测出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红外线放射能量的对应关系,校正用于将红外线放射能量变换成温度值的变换表。
11.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便携终端所具备的计算机作为通信部、温度测定部以及处理执行部发挥功能,
所述通信部与红外线检测装置通信表示处理开始的信息,
所述温度测定部测定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
所述处理执行部在表示处理开始的所述信息的通信之后,通过控制运算处理量来控制所述便携终端的发热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
所述处理执行部在按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了下述处理之后,控制所述运算处理量,以使所述便携终端的温度维持所述基准温度,上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通过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增加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发热至预定的上限温度之后,通过使运算处理停止或使所述运算处理量减少来使所述便携终端冷却至预定的下限温度。
CN201711247055.2A 2016-12-13 2017-12-01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Active CN108613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1141 2016-12-13
JP2016241141 2016-12-13
JP2017161361A JP6917574B2 (ja) 2016-12-13 2017-08-24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赤外線検知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61361 2017-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3744A CN108613744A (zh) 2018-10-02
CN108613744B true CN108613744B (zh) 2021-05-28

Family

ID=6263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7055.2A Active CN108613744B (zh) 2016-12-13 2017-12-01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7574B2 (zh)
CN (1) CN108613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1657B (zh) * 2020-07-07 2022-05-2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纠正人脸测温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38215B (zh) * 2020-07-21 2020-11-24 深圳市视美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温度测量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15885883B (zh) * 2022-12-06 2024-04-05 西南大学 一种畜牧养殖用智能保温灯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0037A (zh) * 2010-11-17 2013-08-14 株式会社伊西特姆 用于使用红外阵列传感器测量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4216489A (zh) * 2013-06-04 2014-12-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量控制方法及热量控制模块
WO2015166265A1 (en) * 2014-05-01 2015-11-05 Crowcon Detection Instruments Limited Self-correcting gas camera
CN105074610A (zh) * 2013-03-01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基于感知模型的热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0258A (ja) * 1995-05-25 1996-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画像情報と位置情報を利用した物体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68090A (zh) * 1995-11-13 1997-12-17 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辐射体温计
JP2001349786A (ja) * 2000-06-06 2001-12-21 Denso Corp 非接触温度センサの校正方法
US7646312B2 (en) * 2006-08-11 2010-01-12 Michael Ros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mobile telephone usage by drivers of vehicles
FR2936052B1 (fr) * 2008-09-16 2014-09-05 Ulis Dispositif pur la detection d'un rayonnement infrarouge comportant un bolometre resistif d'imagerie, systeme comprenant une matrice de tels bolometres, et procede de lecture d'un bolometre d'imagerie integre dans un tel system
US9716843B2 (en) * 2009-06-03 2017-07-25 Flir Systems, Inc. Measurement device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749629B2 (en) * 2011-02-09 2014-06-10 Siemens Ener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mapping a turbine component in a high temperature combustion environment
JP5398784B2 (ja) * 2011-06-09 2014-01-29 学校法人帝京平成大学 サーモグラフィによるヒトの動的顔面温度変化測定のための装置
CN202631114U (zh) * 2012-03-09 2012-12-2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红外图像处理装置及系统
JP2014179788A (ja) * 2013-03-14 2014-09-25 Sharp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6001183B2 (ja) * 2014-02-17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熱画像センサシステム
CN204286600U (zh) * 2014-09-09 2015-04-2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两点校正红外热像仪的非均匀性的模块
EP3062074A1 (en) * 2015-02-27 2016-08-31 Axis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need for recalibrating a microbolometer,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alibrating a microbolometer
CN104767855B (zh) * 2015-04-02 2017-09-2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恒温箱的手机功耗检测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4992411A (zh) * 2015-06-03 2015-10-21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一种红外多光谱原始图像处理方法
CN105049575A (zh) * 2015-08-20 2015-11-1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手机温度和功耗检测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0037A (zh) * 2010-11-17 2013-08-14 株式会社伊西特姆 用于使用红外阵列传感器测量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74610A (zh) * 2013-03-01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基于感知模型的热管理
CN104216489A (zh) * 2013-06-04 2014-12-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量控制方法及热量控制模块
WO2015166265A1 (en) * 2014-05-01 2015-11-05 Crowcon Detection Instruments Limited Self-correcting gas camer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6971A (ja) 2018-06-21
CN108613744A (zh) 2018-10-02
JP6917574B2 (ja)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1748B (zh) 一种体温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613744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便携终端、红外线检测装置和记录介质
CN211262493U (zh) 温度测量系统和温度测量主系统
US925915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easuring eardrum temperature
US20160065848A1 (en) Thermography for 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KR20140144423A (ko) 발열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5310659A (zh) 用于提高无接触体温测量的精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7532944A (zh) 用于非接触式热电堆温度计中使用接近度传感器的温度校正的设备以及方法
WO20172099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3d scene reconstruction with dual complementary pattern illumination
US1121550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emperature without contact, and infrared measuring system
US10816404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emperature without contact, and infrared measuring system
US100675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ouch screen
JP6355850B2 (ja) 判定支援装置、判定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0566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obile terminal, infrared detect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190194593A1 (en) Observation system,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US20200366805A1 (en)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70034859A1 (en) Operating environment setting system of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environment setting method and operating environment setting program
RU2019120412A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калибровк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чистки полости рта
KR102129954B1 (ko) 3d 스캔이 가능한 이동 단말
JP5520562B2 (ja) 立体形状測定システム及び立体形状測定方法
KR102305869B1 (ko) 비접촉 체온계 및 비접촉 체온계의 구동방법
US20210350577A1 (en) Image analysis device, image analysis method, and program
CN117795365A (zh) 位置估计系统和位置估计方法
CN103900705A (zh) 热像选择通知装置和热像选择通知方法
CN117677860A (zh) 位置估计系统和位置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