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9059B - 车辆的底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底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9059B
CN108609059B CN201710879078.9A CN201710879078A CN108609059B CN 108609059 B CN108609059 B CN 108609059B CN 201710879078 A CN201710879078 A CN 201710879078A CN 108609059 B CN108609059 B CN 108609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panel
plate
rib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9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9059A (zh
Inventor
李文燮
闵宪植
赵正敏
金昌东
宋建河
林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Hanwha Advanced Materials Corp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Hanwha Advanced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Hanwha Advanced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8609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9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9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9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6Connections by glue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1Under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3Super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底架结构,其可以包括:下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具有沿所述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向上弯曲的中央部;上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结合于所述下板件,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面对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而在其间形成内部隔间;以及肋部,其设置在所述内部隔间中,并且具有从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整体地向上突出的下肋部和从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整体地向下突出的上肋部。

Description

车辆的底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地板板件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的下板件与上板件相结合以形成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肋部的内部隔间。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使用压机压制含有钢材料的下板件和上板件,然后利用点焊和粘合剂组装下板件和上板件而形成地板板件。该方法提供了改善冲击强度的优点,但存在重量重及零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因此,提供了一种车辆底架结构,通过使用复合材料构成的地板板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同等性能,并且可以实现重量减轻及燃油经济性,由于采用刚性肋部,使得所提供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具有在碰撞时吸收冲击能量的高效结构。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底架,其结构具有减轻的重量,且在碰撞时高效吸收冲击能量,同时保有普通车辆底架的功能。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的底架结构,其具有地板板件,所述地板板件中的下板件与上板件相结合以形成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肋部的内部隔间。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的底架结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包括:下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具有沿所述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向上弯曲的中央部;上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结合于所述下板件,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面对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而在其间形成内部隔间;以及肋部,其设置在所述内部隔间中,并且具有从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整体地向上突出的下肋部和从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整体地向下突出的上肋部。
所述下板件可以包括: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下板件弯曲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加热器保护装置支座,其以从所述下板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相对的横向两侧;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一对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下盖板支座,其以从所述下板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分别设置在以横向距离与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间隔开的位置处;以及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消音器吊架支座,其以沿所述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之间延伸。
所述上板件可以包括: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中央弯曲部,其对应于所述中央部设置,所述中央弯曲部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所述上板件的前端部沿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后端部,限定在中央弯曲部与中央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式内部隔间配置成用于TGS电缆和控制台的支座;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其以向上弯曲的形式设置,并且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中央弯曲部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第一上板件弯曲部的上部配置为同时用于前排座椅的前侧的支座和后管道的通道的导向件;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其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下板件的所述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的相对的横向两侧并位于所述一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下方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中央弯曲部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第二上板件弯曲部的上部配置为用于前排座椅的后部的支座。
所述上板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三上板件弯曲部,其从所述下板件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向上设置,所述第三上板件弯曲部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一上板件弯曲部沿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前端部,第三上板件弯曲部的前端部连接至车辆的前围板;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四上板件弯曲部,其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三上板件弯曲部沿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
所述下肋部可以包括:第一下肋部,其具有第一下肋部轴部和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所述第一下肋部从所述下板件的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一下肋部轴部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分别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一下肋部轴部相交;第二下肋部,其具有第三下板件下肋部轴部和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所述第二下肋部从所述第三下板件弯曲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三下肋部轴部在所述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分别在所述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三下肋部轴部相交。
所述上肋部可以包括:第一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一上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一上肋部包括:第一上肋部轴部,其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一上肋部轴部相交。
所述上肋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二上肋部包括:第三上肋部轴部,其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三上肋部轴部相交;以及第三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三上肋部包括:第五上肋部轴部,其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五上肋部轴部相交。
所述第六上肋部轴部可以形成为向下突出到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从而在所述内部隔间中形成封闭的分段结构。
所述下板件可以具有从所述下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一弯折部,所述车辆的底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钢制的一对侧密封件,其配置成与所述一对第一弯折部接触并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弯折部。
所述上板件可以具有从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二弯折部,所述车辆的底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加强部,所述一对加强部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上表面倾斜延伸到所述第二弯折部。
所述下板件和所述上板件可以由包含有短链型增强纤维和配混物的复合材料制成,其中增强纤维分撒在该配混物中。
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由于肋部设置在由下板件和上板件形成的内部隔间中,因此可以增加包含有下板件和上板件的地板板件的刚度。
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得以更为具体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下板件的顶部表面的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上板件的背面的视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视图;
图5为示出了沿图4的A-A线截取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6为示出了沿图4的B-B线截取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为示出了沿图4的C-C线截取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肋部的视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的加强部的视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而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的预期应用以及使用环境所确定。
在这些图中,在附图中的各幅图,附图标记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可以包括下板件100、上板件200和肋部300,下板件100包括复合材料,并且具有沿其纵向方向向上弯曲的中央部110;上板件200包括复合材料,并且结合于下板件100上,其中上板件200的下表面面对下板件的上表面并在其间形成内部隔间10;肋部300设在内部隔间10中,并且具有从下板件100的上表面整体地向上突出的下肋部320以及从上板件200的下表面整体地向下突出的上肋部310。
下板件100是构成车身的地板板件的构件。下板件具有平面形状,下板件的中央部110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下板件的前端部纵向地延伸到下板件的后端部。下板件100包括含有增强纤维和树脂的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树脂可以是包含不饱和聚酯或类似物的热固性树脂。
本文所使用的纵向方向(或纵向地)是与图1中由“L”所示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因此,它可以表示在车身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方向。另一方面,本文所使用的宽度方向可以是与图1中由“W”所示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
上板件200具有平面形状,并且结合于下板件100上而形成地板板件(其中上板件200的下表面面对下板件100的上表面)。在此,由于上板件200的下表面与下板件100的上表面当彼此结合时在各个部分并没有彼此紧靠,因此,在这些部分处形成了内部隔间10。
同样,上板件200包括含有增强纤维和树脂的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树脂可以是包含不饱和聚酯或类似物的热固性树脂。
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可以使用粘合剂、抽芯铆钉等固定地结合在一起。
肋部300整体地形成在内部隔间10中的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上,从而增加构成车身的地板板件的刚性。因此,肋部300可以在下板件100或上板件200的成型过程中形成。下肋部310从下板件1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而形成,上肋部320从上板件20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而形成。
下板件100具有在其上表面的一对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一对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以及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该对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以从下板件100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设置在中央部110的相对侧。该对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分别设置在以横向距离与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间隔开的位置处(采用从下板件100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以沿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之间延伸设置。
该对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分别设置在中央部110的相对侧。第一下板件弯曲部以向下弯曲的形式从下板件100的前端部延伸到下板件100的后端部。因此,当下板件100与上板件200组合在一起时,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可以使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形成。
下板件100的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的下部配置为加热器保护装置支座。
该对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分别设置在以横向距离与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分开的位置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以从下板件100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延伸。因此,当下板件100与上板件200组合在一起时,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可以使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形成。
下板件100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下部配置为下盖板支座。
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以向下弯曲的形式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之间横穿中央部110沿下板件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的形成使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形成在中央部110中。这样的内部隔间10使得由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形成的各内部隔间彼此连通。
在此,宽度方向可以表示在相对于车身的下板件100水平地延伸的方向。
下板件100的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的下部配置为消音器吊架支座。
下肋部310可以形成为从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和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向上突出,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和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形成下板件100的上表面,并且也与上板件200的下表面一起限定内部隔间10。形成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和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下肋部310配置成在其纵向方向增强地板板件的冲击强度,形成在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的下肋部310配置成在其宽度方向增加地板板件的冲击强度。
上板件200具有在其下表面的中央弯曲部201、一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和一对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它们都是向上弯曲的。中央弯曲部201对应于中央部110设置,其中中央弯曲部从上板件200的前端部沿上板件200的纵向方向延伸到上板件200的后端部。该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从上板件200的中央弯曲部201延伸到上板件200的相对的端部。该对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设置在对应于下板件的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的相对侧并位于该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下方的位置处,其中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在其宽度方向从上板件200的中央弯曲部延伸到上板件200的相对的端部。
中央弯曲部201设置在中央部110的上方,其中中央弯曲部201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上板件200的前端部沿纵向方向延伸到上板件200的后端部,该向上弯曲的形式与中央部110的向上弯曲的形式相对应。
限定在中央弯曲部201与中央部110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式内部隔间10配置成用于TGS电缆和控制台的支座。
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成对设置。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上板件200的中央弯曲部201延伸到上板件200的相对的横向两侧。因此,当下板件与上板件结合在一起时,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可以使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形成。
上板件200的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的上部配置为同时用于前排座椅的前侧的支座和后管道的通道的导向件。
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成对设置在从下板件100的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的相对的端部向上并位于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的下方的位置处。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上板件200的中央弯曲部201延伸到上板件200的相对的横向两侧。因此,当下板件与上板件结合在一起时,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可以使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形成。此外,由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限定的内部隔间10可以形成为与由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限定的内部隔间10连通。
上板件200的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的上部配置为用于前排座椅的后部的支座,并且提供用于腿部空间的环境。
上肋部320可以形成为从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和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向下突出,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和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形成上板件200的下表面,并且也与下板件100的上表面一起限定了内部隔间10。在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和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上形成的上肋部320配置成在其宽度方向增强地板板件的冲击强度。
上板件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其下表面设置的一对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和一对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该对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从下板件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向上设置,其中该对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上板件200的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沿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上板件200的前端部,其中该对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上板件200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沿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到上板件200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
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上板件200的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沿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上板件200的前端部。由于第三上板件弯曲部从下板件100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上部向上设置,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与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前部一起形成内部隔间10。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的前端部连接至车辆的前围板。
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沿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因此,当与下板件100相结合时,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可以与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一起形成内部隔间10的一部分。
上肋部320可以形成为从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和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向下突出,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和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形成上板件200的下表面,并且也与下板件100的上表面一起限定内部隔间10。形成在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的上肋部320配置成在其宽度方向与在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上形成的下肋部310一起增加地板板件的冲击强度。此外,形成在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的上肋部320可以在其宽度方向增加地板板件的冲击强度。
下肋部310可以包括:具有第一下肋部轴部331和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332的第一下肋部330;以及具有第三下肋部轴部341和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342的第二下肋部340。第一下肋部330从下板件的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和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向上突出。第一下肋部轴部331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和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纵向方向延伸。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332分别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和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一下肋部轴部331相交。第二下肋部340从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向上突出。第三下肋部轴部341在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342分别在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三下肋部轴部341相交。
第一下肋部330沿下板件的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和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形成。形成于设置在中央部110的两个横向侧的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的第一下肋部330可以保护安装在车身的TGG电缆和控制台免受施加到车身的纵向冲击。形成在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第一下肋部330可以在纵向冲击施加到车身过程中保护安装在车身的下盖板。
第一下肋部330包括第一下肋部轴部331和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332,第一下肋部轴部331纵向地形成在第一下板件弯曲部101或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上;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332在宽度方向形成,同时与第一下肋部轴部331相交而形成多个中部点。因此,第一下肋部330可以在纵向冲击或横向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
沿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形成的第二下肋部340可以保护消音器吊架免受施加到车身的横向冲击。第二下肋部340包括第三下肋部轴部341和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342,第三下肋部轴部341在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形成在第三下板件弯曲部103上,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342分别在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三下肋部轴部341相交而形成多个中部点。同样,第二下肋部340可以在纵向冲击或横向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
上肋部320可以包括第一上肋部350,第一上肋部350从上板件的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或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向下突出。第一上肋部350可以具有第一上肋部轴部351和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352,第一上肋部轴部351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352分别在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一上肋部轴部351相交。
第一上肋部350沿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或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形成。第一上肋部350从中央弯曲部201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可以保护前排座椅和其上的乘客免受施加到车身的横向冲击。
第一上肋部350包括第一上肋部轴部351和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352,第一上肋部轴部351沿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在第一上板件弯曲部202或第二上板件弯曲部203上形成,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352分别在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一上肋部轴部351相交而形成多个中部点。因此,能够在纵向冲击或横向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
如图3所示,上肋部32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上肋部360和第三上肋部370,第二上肋部360从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向下突出,第三上肋部370从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向下突出。第二上肋部360可以具有第三上肋部轴部361和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362,第三上肋部轴部361在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362分别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三上肋部轴部361相交。第三上肋部370可具第五上肋部轴部371和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372,第五上肋部轴部371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372分别在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五上肋部轴部371相交。
图8示出了图3中的D部分。第二上肋部360沿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形成。因此,第二上肋部360可以与形成在下板件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102的第一下肋部330相对,并且因此能够在正面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第二上肋部360具有第三上肋部轴部361和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362,第三上肋部轴部361纵向地形成在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204上,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362横向延伸,同时与第三上肋部轴部361形成多个中部点。因此,能够在纵向冲击或横向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
第三上肋部370沿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形成。因此,可以保护前排座椅和其上的乘客座椅免受横向冲击。第三上肋部370具有第五上肋部轴部371和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372,第五上肋部轴部371横向地形成在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上;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372纵向地延伸,同时与第五上肋部轴部371形成多个中部点。因此,能够在纵向冲击或横向冲击过程中保护车身。
如图5所示,第六上肋部轴部372可以形成为向下突出到下板件100的上表面,从而在内部隔间10中形成封闭的分段结构。
在该配置中,第六上肋部轴部372沿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205形成以向下突出到下板件100的上表面,这可以增加刚度,并且也可以增强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之间的连接。
当切开包括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的地板板件时,可以看到由下板件100、上板件200和第六上肋部轴部372所限定的封闭的分段结构。
如图5至图7所示,优选地,下板件100可以具有从其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一弯折部,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钢制的一对侧密封件400,所述一对侧密封件400与那对第一弯折部接触并连接。
图5示出了沿图4的A-A线截取获得的截面部分,图6示出了沿图4的B-B线截取获得的截面部分,图7示出了沿图4的C-C线截取获得的截面部分。第一弯折部通过向上弯折远离下板件100的中央部110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而形成。钢制的该对侧密封件400连接至第一弯折部,以使钢制的该对侧密封件400连接至包括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的地板板件的相对的横向侧。
该对侧密封件400可以利用粘合剂固定到地板板件。
如图4、图5和图9所示,优选地,上板件200可以具有从其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二弯折部,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加强部500,该对加强部500分别从上板件200的上表面倾斜延伸到第二弯折部。因此,可以提高横向冲击强度。
图9是示出了图5中的E部分的放大视图。上板件200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对应于第一弯折部的形状也向上弯折,从而使上板件200的弯折的横向端部的下表面紧抵下板件100的弯折的横向端部的上表面。同时,上板件200的横向端部的上表面彼此面对。加强构件500形成为朝着上板件200的上表面向上倾斜并连接至第二弯折部。因此,可以提高抗横向冲击的强度。
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可以由包含有短链型增强纤维和配混物的复合材料制成,其中增强纤维分散在该配混物中。
即,提供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的复合材料,其中短链型增强纤维分散在该配混物中。在此,短链型增强纤维可以表示包括长纤维或短纤维的增强纤维。该增强纤维可以包括玻璃纤维,该配混物可以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含有填充剂、固化剂、增稠剂、脱模剂等的添加剂。因此,下板件100和上板件200可以由使用上述成分的片状模塑料(sheetmolding compound,SMC)形成。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方”、“下方”、“内”、“外”、“上”、“下”、“向上”、“向下”、“前”、“后”、“后方”、“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这些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非意欲穷尽,或者将本发明严格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能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底架结构,其包括:
下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具有沿所述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向上弯曲的中央部;
上板件,其包含有复合材料,并且结合于所述下板件上,其中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面对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而在其间形成内部隔间;以及
肋部,其设置在所述内部隔间中,并且具有从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整体地向上突出的下肋部和从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整体地向下突出的上肋部,
其中,所述下板件包括:
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下板件弯曲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加热器保护装置支座,其以从所述下板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相对的横向两侧;
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一对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下盖板支座,其以从所述下板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纵向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分别设置在以横向距离与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间隔开的位置处;以及
在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的下部配置为消音器吊架支座,其以沿所述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的形式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下肋部包括:
第一下肋部,其具有第一下肋部轴部和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其中所述第一下肋部从所述下板件的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一下肋部轴部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下肋部轴部分别在所述第一下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下板件弯曲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一下肋部轴部相交;
第二下肋部,其具有第三下肋部轴部和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其中所述第二下肋部从所述第三下板件弯曲部向上突出,所述第三下肋部轴部在所述下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四下肋部轴部分别在所述下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三下肋部轴部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上板件包括:
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中央弯曲部,其对应于所述中央部设置,其中所述中央弯曲部以向上弯曲的形式从所述上板件的前端部沿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后端部,限定在中央弯曲部与中央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通道式内部隔间配置成用于TGS电缆和控制台的支座;
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其以向上弯曲的形式设置,并且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中央弯曲部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第一上板件弯曲部的上部配置为同时用于前排座椅的前侧的支座和后管道的通道的导向件;
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其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下板件的所述第三下板件弯曲部的相对的横向两侧并位于所述一对第一上板件弯曲部下方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中央弯曲部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第二上板件弯曲部的上部配置为用于前排座椅的后部的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上板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三上板件弯曲部,其从所述下板件的第二下板件弯曲部向上设置,其中所述第三上板件弯曲部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一上板件弯曲部沿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前端部,第三上板件弯曲部的前端部连接至车辆的前围板;
在所述上板件的下表面上的一对第四上板件弯曲部,其以向上弯曲的形式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三上板件弯曲部沿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上肋部包括:
第一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所述第一上板件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一上肋部包括:
第一上肋部轴部,其在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二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一上肋部轴部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上肋部进一步包括:
第二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第三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二上肋部包括:第三上肋部轴部,其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四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三上肋部轴部相交;以及
第三上肋部,其从所述上板件的第四上板件弯曲部向下突出,所述第三上肋部包括:第五上肋部轴部,其在所述上板件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六上肋部轴部,其分别在所述上板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与所述第五上肋部轴部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第六上肋部轴部形成为向下突出到所述下板件的上表面,从而在所述内部隔间中形成封闭的分段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下板件具有从所述下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一弯折部,所述车辆的底架结构进一步包括钢制的一对侧密封件,其配置成与所述一对第一弯折部接触并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弯折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上板件具有从所述上板件的横向相对的两端部向上弯折的一对第二弯折部,所述车辆的底架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对加强部,所述一对加强部分别从所述上板件的上表面倾斜延伸到所述第二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架结构,其中,所述下板件和所述上板件由包含有短链型增强纤维和配混物的复合材料制成,其中增强纤维分撒在该配混物中。
CN201710879078.9A 2016-12-13 2017-09-26 车辆的底架结构 Active CN108609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69548A KR102588926B1 (ko) 2016-12-13 2016-12-13 차체 하부구조
KR10-2016-0169548 2016-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9059A CN108609059A (zh) 2018-10-02
CN108609059B true CN108609059B (zh) 2022-02-11

Family

ID=62488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9078.9A Active CN108609059B (zh) 2016-12-13 2017-09-26 车辆的底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7022B2 (zh)
KR (1) KR102588926B1 (zh)
CN (1) CN10860905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1900B2 (en) * 2004-01-23 2006-09-2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floor having a unitary inner panel and outer panel
JP2008137589A (ja) * 2006-12-05 2008-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トンネル部構造
JP5046985B2 (ja) * 2008-02-06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3269941A (zh) * 2010-12-28 2013-08-28 Posco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
CN103339021A (zh) * 2011-02-03 2013-10-02 帝人株式会社 车辆底板结构
KR20140024602A (ko) * 2012-08-20 2014-03-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플로어패널의 보강구조
JP5988167B2 (ja) * 2013-09-25 2016-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8588U (ja) * 1983-09-30 1985-04-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US4848835A (en) * 1986-03-14 1989-07-18 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frame rail assembly and underbody construction
US6318794B1 (en) * 1999-06-18 2001-11-20 Planchers Leclair Inc. Flooring panel for a transport vehicle
JP2004026008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電気自動車
US20120104793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Aptera Motors, Inc.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US8696048B2 (en) * 2011-01-05 2014-04-15 Wabash National, L.P. Fiber-reinforced floor system
CN103402858A (zh) * 2011-02-03 2013-11-20 帝人株式会社 车辆框架部件
US9352787B2 (en) * 2011-11-07 2016-05-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sin 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WO2015129110A1 (ja) * 2014-02-25 2015-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および車体フロアの製造方法
JP6112672B2 (ja) * 2014-03-25 2017-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1900B2 (en) * 2004-01-23 2006-09-2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floor having a unitary inner panel and outer panel
JP2008137589A (ja) * 2006-12-05 2008-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トンネル部構造
JP5046985B2 (ja) * 2008-02-06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3269941A (zh) * 2010-12-28 2013-08-28 Posco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
CN103339021A (zh) * 2011-02-03 2013-10-02 帝人株式会社 车辆底板结构
KR20140024602A (ko) * 2012-08-20 2014-03-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플로어패널의 보강구조
JP5988167B2 (ja) * 2013-09-25 2016-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7022B2 (en) 2019-01-01
CN108609059A (zh) 2018-10-02
KR102588926B1 (ko) 2023-10-17
US20180162454A1 (en) 2018-06-14
KR20180068361A (ko)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9268B (zh) 侧车身加强结构
CN106347466B (zh) 车身组装结构
US9132865B2 (en)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6347499B (zh) 用于车辆的底板本体
CN207631172U (zh) 车辆用保险杠加强件
CN106809286B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105745145A (zh) 车辆的框架结构
CN104890732B (zh) 用于车辆的下底板框架系统
JP2014121955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6256657B (zh) 前车身增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07487368B (zh) 前纵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身
JP2019018624A (ja)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体
CN113044117A (zh) 车辆前机舱的上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747521B2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JP6247753B2 (ja) 繊維強化材料からなる補強部材を有する自動車のアクスルキャリア
CN108609059B (zh) 车辆的底架结构
US10822040B2 (en) Roof panel assembly of vehicle
KR101220005B1 (ko) 엔진룸 보강 구조
CN101708737B (zh)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KR20190064170A (ko) 임팩트 빔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KR102621715B1 (ko) 차량용 격벽구조
KR101724897B1 (ko) 리어 사이드 멤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