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062B -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062B
CN108605062B CN201680080528.1A CN201680080528A CN108605062B CN 108605062 B CN108605062 B CN 108605062B CN 201680080528 A CN201680080528 A CN 201680080528A CN 108605062 B CN108605062 B CN 108605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ressing
hook
hol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5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5062A (zh
Inventor
张建勇
张垚磊
靳宏伟
周金锋
郭玉坤
王郑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5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5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模块(200),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按键槽(11),所述按键槽(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3)上具有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4),以连通所述壳体(1)的外部与所述按键槽(11);印刷电路板(2),收容于所述按键槽(11)内,所述印刷电路板(2)上设有按键电路(20);以及按键(31,32),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按压部(311,321)、以及通过所述多个通孔(14)伸入所述按键槽(11)内以触发所述按键电路(20)的触发部(313,315,324),所述触发部(313,315,324)用于将所述按压部(311,321)接收到的按压力传递至所述按键电路(20)。所述按键模块(200)的手感良好。所述按键模块(200)还用于一种移动终端(100)中。

Description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模块以及一种应用所述按键模块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侧面按键模块的组装方案通常为:将侧键电路板组装在前壳,按键组装在后壳,通过前壳和后壳的组装,实现按键与侧键电路板的尺寸配合。
由于按键是活动件,且按键与侧键电路板分开组装,因此需要靠组装精度去确保按键与侧键电路板位置的准确性,组装尺寸链过长,容易导致按键的手感不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感良好的按键模块,以及一种应用所述按键模块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按键槽,所述按键槽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以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按键槽;
印刷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按键槽内,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按键电路;以及
按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按压部、以及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伸入所述按键槽内以触发所述按键电路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将所述按压部接收到的按压力传递至所述按键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所述壳体的外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从而控制所述按键电路。由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按键均组装在所述壳体上,组装尺寸链短,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具有良好的手感,按键控制动作准确。
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硬性印刷电路板或者柔硬结合印刷电路板。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壁;
所述按键包括第一子按键,所述第一子按键包括第一按压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两端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按压部通过第一抵压部抵接至所述第一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所述第一抵压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勾部以及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子按键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动作简单、牢靠且稳定,不易脱落。
其中,所述第一抵压部采用泡棉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抵压部贴合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上,以简化所述按键模块的组装工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形成第二支撑壁,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之间形成第三支撑壁;
所述按键包括第二子按键,所述第二子按键包括第二按压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两端的第三勾部和第四勾部,所述第三勾部和所述第四勾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按压部通过第二抵压部抵接所述第二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且通过第三抵压部抵接所述第三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三勾部、所述第四勾部、所述第二抵压部以及所述第三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子按键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动作简单、牢靠且稳定,不易脱落。
其中,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均采用泡棉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均贴合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上,以简化所述按键模块的组装工艺。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壁;
所述按键包括第一子按键,所述第一子按键包括第一按压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两端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按压部通过第一抵压部抵接至所述第一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所述第一抵压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多个通孔还包括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形成第二支撑壁,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之间形成第三支撑壁;
所述按键还包括第二子按键,所述第二子按键包括第二按压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两端的第三勾部和第四勾部,所述第三勾部和所述第四勾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按压部通过第二抵压部抵接所述第二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且通过第三抵压部抵接所述第三支撑壁的远离所述按键槽的表面,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所述第一子按键和所述第二子按键。所述第一子按键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勾部以及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配合,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动作简单、牢靠且稳定,不易脱落。所述第二子按键通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三勾部、所述第四勾部、所述第二抵压部以及所述第三抵压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配合,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动作简单、牢靠且稳定,不易脱落。
其中,所述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二抵压部以及所述第三抵压部均采用泡棉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抵压部贴合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上,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均贴合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上,以简化所述按键模块的组装工艺。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模块还包括卡位夹子,所述卡位夹子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抵压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壁抵压所述第二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夹子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压紧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发生损伤,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强。
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所述第一卡位部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通孔,以卡住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卡位部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通孔,以卡住所述第三勾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夹子可以同时勾住所述第一子按键和所述第二子按键,缩短了所述第一子按键与所述第二子按键之间的间距,有益于所述按键模块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所述第一子按键和所述第二子按键的固定动作也能够一次性实现,简化了所述按键模块的组装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结合第四种或者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夹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卡位卡子采用弹性材料,因此当所述卡位夹子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按键槽内、所述卡位夹子受到挤压时,所述第一壁向所述印刷电路板施加弹性力,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侧壁施加弹性力,使得所述卡位夹子和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固定在所述按键槽内。
结合第三种至第六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设置,所述多个通孔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并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触发部、第二触发部以及第三触发部,使得所述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以及所述第三触发部均能够独自地改变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电路状态。
结合第一种以及第三种至第七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按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上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所述第二触发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使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或所述第二触发部按压所述按键电路。
使用时,用户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或所述第二触发部按压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按键电路,改变所述按键电路的电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部以及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按压连接动作简单、可靠且准确度高,所述第一子按键的使用手感及性能良好。
其中,所述第一子按键为音量键或亮度键。
结合第一种以及第三种至第八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按压部呈长条形,所述第一抵压部呈长条形,所述第一抵压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抵压部呈长条形,并且所述第一抵压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所述第一子按键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结合第八种或者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所述第二触发部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一抵压部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子按键的手感更佳、控制动作更准确。
结合第八种至第十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发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外的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二触发部包括第二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外的第二保护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和所述第二保护套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撞伤所述印刷电路板,提高所述按键模块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结合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二勾部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所述第一子按键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位精度,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具有良好的手感,所述第一子按键的控制动作准确。
结合第二种至第七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按键还包括第三触发部,所述第三触发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上且对应所述第四通孔,通过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使所述第三触发部按压所述按键电路。
使用时,用户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或所述第三抵压部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第三触发部按压所述按键电路,改变所述按键电路的电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发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按压连接动作简单、可靠且准确度高,所述第二子按键的使用手感及性能良好。
所述第二子按键为开关键或电源键。
结合第二种至第七种以及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按压部呈长条形,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第三抵压部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三触发部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二子按键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且手感佳、控制动作准确。
结合第十三种或者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触发部包括第三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部外的第三保护套。所述第三保护套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三定位部撞伤所述印刷电路板,提高所述按键模块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结合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三勾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以及所述第四勾部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所述第二子按键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位精度,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具有良好的手感,所述第二子按键的控制动作准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的所述壳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以封闭所述按键槽。
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模块具有良好的手感,按键控制动作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用以密封所述连接处的间隙,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具有防水功能,特别是所述按键模块所在区域的防水性能良好。
其中,所述密封件采用防水泡棉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第一子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第二子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卡位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模块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B-B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按键模块200,包括壳体1、印刷电路板2以及按键(31、32)。其中,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按键槽11,所述按键槽11的内部设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3上开设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4,所述多个通孔14用以连通所述壳体1的外部与所述按键槽11。所述印刷电路板2收容于所述按键槽11内,所述印刷电路板2上设有按键电路20。所述按键(31、32)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按压部(311、321)及通过所述多个通孔14伸入所述按键槽11内并用于触发所述按键电路20的触发部(313、315、324),所述触发部(313、315、324)用于将所述按压部(311、321)接收到的按压力传递至所述按键电路20。也即用户可以在所述壳体1的外部按压所述按压部(311、321),从而控制所述按键电路2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和所述按键(31、32)均组装在所述壳体1上,组装尺寸链短,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200具有良好的手感,按键(31、32)控制动作准确。
本实施例所述按键槽11一侧开口,所述印刷电路板2自所述开口置入所述按键槽11内。所述印刷电路板2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硬性印刷电路板或者柔硬结合印刷电路板。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通孔14包括第一通孔141和第二通孔142,所述第一通孔141与所述第二通孔142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壁131。所述按键(31、32)包括第一子按键31,所述第一子按键31包括第一按压部311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上的第一勾部312、第一触发部313、第二触发部315以及第二勾部316,所述第一勾部312和所述第二勾部316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311的两端。所述第一勾部312和所述第二勾部316分别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41和所述第二通孔142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所述第一触发部313和所述第二触发部315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41和所述第二通孔142。所述第一按压部311通过第一抵压部314抵接至所述第一支撑壁131的远离所述按键槽11的表面,所述第一抵压部314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使用时,用户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311,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第一触发部313和/或所述第二触发部315按压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所述按键电路20,改变所述按键电路20的电路状态。
具体而言,当用户按压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勾部312与所述第一抵压部314之间时,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勾部316勾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防止脱落,所述第一勾部312和所述第一触发部313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一触发部313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当用户按压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勾部316与所述第一抵压部314之间时,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发生形变,所述第一勾部312勾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防止脱落,所述第二勾部316和所述第二触发部315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二触发部315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当用户按压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抵压部314时,所述第一勾部312、所述第一触发部313、所述第二触发部315以及所述第二勾部316均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一触发部313和所述第二触发部315均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
所述第一子按键31可用作音量键、亮度键等可实现双向控制的功能键。例如,所述第一触发部313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的动作可设为增加(或减小)的动作,所述第二触发部315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的动作可设为减小(或增加)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部313以及所述第二触发部315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按压连接动作简单、可靠且准确度高,所述第一子按键31的使用手感及性能良好。
应当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部312和所述第二勾部316可以直接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也可以通过其他零件间接地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部311呈长条形,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呈长条形,所述第一抵压部3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按压部31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抵压部314被挤压在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与所述第一支撑壁13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呈长条形,并且所述第一抵压部3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按压部311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所述第一子按键31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所述第一抵压部314被挤压在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与所述第一支撑壁131之间,故而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对所述第一按压部311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子按键31具有更佳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发部313和所述第二触发部315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一抵压部314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子按键31的手感更佳、控制动作更准确。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发部313包括第一定位部3131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部3131外的第一保护套3132,所述第二触发部315包括第二定位部3151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部3151外的第二保护套31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3132和所述第二保护套3152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一定位部31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151撞伤所述印刷电路板2,提高所述按键模块200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部311、所述第一勾部312、所述第一定位部3131、所述第二定位部3151以及所述第二勾部316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所述第一子按键3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对位精度,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200具有良好的手感,所述第一子按键31的控制动作准确。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按键31可通过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部314采用泡棉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压部314也可以采用其他轻质的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部314可预先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上,以简化所述按键模块200的组装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压部311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壁131上。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通孔14还包括第三通孔143、第四通孔144以及第五通孔145,所述第三通孔143与所述第四通孔144之间形成第二支撑壁132,所述第四通孔144与所述第五通孔145之间形成第三支撑壁133。所述按键(31、32)还包括第二子按键32,所述第二子按键32包括第二按压部321和依次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321上的第三勾部322、第三触发部324以及第四勾部326,所述第三勾部322和所述第四勾部326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321的两端。所述第三勾部322和所述第四勾部326分别伸入所述第三通孔143和所述第五通孔145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所述第三触发部324对应所述第四通孔144。所述第二按压部321通过第二抵压部323抵接所述第二支撑壁132的远离所述按键槽11的表面,且通过第三抵压部325抵接所述第三支撑壁133的远离所述按键槽11的表面,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使用时,用户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321,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或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改变所述按键电路20的电路状态。
具体而言,当用户按压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三勾部322时,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发生形变(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可能同时发生较小的形变或者不发生形变),所述第四勾部326勾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防止脱落,所述第三勾部322和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当用户按压的位置靠近所述第四勾部326时,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发生形变(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可能同时发生较小的形变或者不发生形变),所述第三勾部322勾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防止脱落,所述第四勾部326和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当用户按压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时,所述第三勾部322、所述第三触发部324以及所述第四勾部326均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移动,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
可以理解的,由于只设置单一的触发部(324),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二按压部321设置成小体积的,当用户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321时,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同时发生形变,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
所述第二子按键32可用作开关键、电源键等可实现单一控制的功能键。例如,所述第三触发部324按压所述按键电路20的动作可设为开机、关机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发部324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按压连接动作简单、可靠且准确度高,所述第二子按键32的使用手感及性能良好。
应当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勾部322和所述第四勾部326可以直接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也可以通过其他零件间接地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
优选的,所述第二按压部321呈长条形,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三触发部324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二子按键32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且手感佳、控制动作准确。
优选的,所述第三触发部324包括第三定位部3241和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部3241外的第三保护套3242。所述第三保护套3242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三定位部3241撞伤所述印刷电路板2,提高所述按键模块200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按压部321、所述第三勾部322、所述第三定位部3241以及所述第四勾部326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所述第二子按键32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对位精度,组装准确度高,使得所述按键模块200具有良好的手感,所述第二子按键32的控制动作准确。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按键32可通过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均采用泡棉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也可以采用其他轻质的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可预先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321上,以简化所述按键模块200的组装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压部323和所述第三抵压部325也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二支撑壁132和第三支撑壁133上。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键模块200还包括卡位夹子4,所述卡位夹子4包括相对的第一壁41和第二壁42,所述第一壁41抵压所述印刷电路板2,使所述印刷电路板2压紧在所述第一侧壁12上,所述第二壁42抵压所述第二侧壁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夹子4将所述印刷电路板2压紧在所述第一侧壁12上,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2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发生损伤,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可靠性强。
优选的,所述卡位夹子4的第二壁42包括第一卡位部421,所述第一卡位部421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通孔142,以卡住所述第二勾部316。组装所述第一子按键31时,先将所述第一勾部31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1,并且使所述第一勾部312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此时所述第二侧壁13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勾部312与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之间的空间),再将所述第二勾部316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42,接着使所述第一卡位部421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勾部316与所述第一按压部311之间的空间(此时所述第一卡位部421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通孔142),以卡住所述第二勾部316。所述卡位夹子4的设置,降低了所述第一子按键31的组装难度。
优选的,所述卡位夹子4的第二壁42还包括第二卡位部422,所述第二卡位部422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通孔143,以卡住所述第三勾部322。组装所述第二子按键32时,先将所述第四勾部326穿过所述第五通孔145,并且使所述第四勾部326卡在所述第二侧壁13上(此时所述第二侧壁13的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勾部326与所述第二按压部321之间的空间),再将所述第三勾部322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43,接着使所述第二卡位部422部分伸入所述第三勾部322与所述第二按压部321之间的空间(此时所述第二卡位部422覆盖部分所述第三通孔143),以卡住所述第三勾部322。所述卡位夹子4的设置,降低了所述第二子按键32的组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夹子4可以同时勾住所述第一子按键31和所述第二子按键32,缩短了所述第一子按键31与所述第二子按键32之间的间距,有益于所述按键模块20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所述第一子按键31和所述第二子按键32的固定动作也能够一次性实现,简化了所述按键模块200的组装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卡位夹子4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壁41与所述第二壁42之间的连接部43。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壁41、所述连接部43以及所述第二壁42可以共同形成一个类似U型的结构。同时,所述卡位夹子4可采用弹性材料,当所述卡位夹子4置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按键槽11内、所述卡位夹子4受到挤压时,所述第一壁41向所述印刷电路板2施加弹性力,所述第二壁42向所述第二侧壁13施加弹性力,使得所述卡位夹子4和所述印刷电路板2被固定在所述按键槽11内。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通孔143与所述第二通孔142相邻设置,所述多个通孔14沿第一方向排列,此时,所述第一子按键31和所述第二子按键32并排设置,所述卡位夹子4设在所述第一子按键31和所述第二子按键32之间,所述第一卡位部421与所述第二卡位部422相对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孔14也可以有其他的排布方式,例如,所述第一子按键31和所述第二子按键32可以层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1可通过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进行加工,以提高组装精度。
优选的,所述印刷电路板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以及第三开关23,所述按键电路20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第二开关22以及所述第三开关23。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第二开关22以及所述第三开关2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触发部313、第二触发部315以及第三触发部324,使得所述第一触发部313、所述第二触发部315以及所述第三触发部324均能够独自地改变所述印刷电路板2的电路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5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模块200。所述按键模块200的所述壳体1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也即所述壳体1为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5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以封闭所述按键槽11。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按键模块200具有良好的手感,按键(31、32)控制动作准确。
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车载电脑、相机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5均可通过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CNC)进行加工,以提高组装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5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按键槽11的筋位是平面的,因此所述第二壳体5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间隙,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5的连接处设置所述密封件6,从而密封所述间隙,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具有防水功能,特别是所述按键模块200所在区域的防水性能良好。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6采用防水泡棉材料。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开设按键槽,所述按键槽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与所述按键槽,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
印刷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按键槽内,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按键电路;
第一按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第一按压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两端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以及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伸入所述按键槽内以触发所述按键电路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按压部接收到的按压力传递至所述按键电路;
第二按键,包括第二按压部、第三触发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两端的第三勾部和第四勾部;所述第三触发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上且对应所述第四通孔,通过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使所述第三触发部按压所述按键电路;
卡位夹子,位于所述按键槽内,并设在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之间,所述卡位夹子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抵压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卡位夹子抵压所述印刷电路板或者所述卡位夹子弹性抵压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卡位夹子包括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以封闭所述按键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
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的所述第一勾部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按键的所述第二勾部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并卡在所述第一卡位部上;所述第二按键的所述第三勾部和所述第四勾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三勾部卡在所述第二卡位部上,所述第四勾部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直接或间接的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直接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勾部沿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延伸方向伸出所述第一按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夹子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所述第一壁抵压或者弹性抵压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壁抵压所述第二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部覆盖部分所述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勾部直接或间接的卡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夹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的触发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上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所述第二触发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使所述第一触发部和/或所述第二触发部按压所述按键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外的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二触发部包括第二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外的第二保护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二勾部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发部包括第三定位部和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部外的第三保护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三勾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以及所述第四勾部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为音量键、开关键或电源键。
14.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键为音量键、开关键或电源键。
CN201680080528.1A 2016-07-29 2016-07-29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605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2258 WO2018018605A1 (zh) 2016-07-29 2016-07-29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062A CN108605062A (zh) 2018-09-28
CN108605062B true CN108605062B (zh) 2021-10-08

Family

ID=61015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528.1A Active CN108605062B (zh) 2016-07-29 2016-07-29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5062B (zh)
WO (1) WO2018018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2578A (zh) * 2018-10-1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键组件的辅助安装卡件、侧键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109119269A (zh) * 2018-10-19 2019-0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160936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
CN113284940B (zh) * 2021-05-13 2023-03-14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02265B (zh) * 2022-08-05 2022-10-25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手机终端的侧键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608A (zh) * 2013-10-31 2014-01-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侧键手机
CN104935691A (zh) * 2015-05-19 2015-09-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14311A (ko) * 2005-07-28 2007-02-01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버튼 구조
CN102376479A (zh) * 2010-08-27 2012-03-1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13168890A (ja) * 2012-02-16 2013-08-29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KR20140007152A (ko) * 2012-07-09 2014-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측면 키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203983097U (zh) * 2014-06-27 2014-12-03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侧键和包括其的手机
CN104505288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侧按键安装结构
CN204792556U (zh) * 2015-06-29 2015-11-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CN205005098U (zh) * 2015-08-14 2016-01-27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120041A (zh) * 2015-08-28 2015-12-02 倪进革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侧键结构
CN105450804B (zh) * 2015-12-17 2019-06-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608A (zh) * 2013-10-31 2014-01-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侧键手机
CN104935691A (zh) * 2015-05-19 2015-09-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062A (zh) 2018-09-28
WO2018018605A1 (zh)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5062B (zh)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JP5051640B2 (ja) 電子機器
US8008591B2 (en) Key butt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284568B2 (en) Key button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KR100313144B1 (ko) 와치 타입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
US20120050962A1 (en)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key assembly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73305B (zh) 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CN112735882A (zh) 电子设备
KR100496960B1 (ko) 디스플레이부 조립장치
CN102148100B (zh) 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WO2009111250A1 (en) Battery interface assembl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10055896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사이드키 연결장치
CN111341582A (zh) 一种具有按键防水结构的终端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JP2013258088A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432870B2 (ja) 携帯端末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2007095577A (ja) 操作部の取付構造
JP4609801B2 (ja) キー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CN220774179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104408U (zh) 一种按键模块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4505321U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9766294U (zh) 一种墙壁开关的键控模组
CN218631748U (zh) 按键防水结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