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8744U -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8744U
CN211788744U CN202020402059.4U CN202020402059U CN211788744U CN 211788744 U CN211788744 U CN 211788744U CN 202020402059 U CN202020402059 U CN 202020402059U CN 211788744 U CN211788744 U CN 211788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hole
elastic wall
wall
movab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20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桂斌
李博
邓伟
晏升福
苏荣飞
潘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20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8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8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8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按键、第一弹性壁及第二弹性壁。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安装通孔。按键穿设于安装通孔内,并可操作地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第一弹性壁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一活动端。第一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活动端沿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第二弹性壁包括第二固定端及第二活动端。第二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二活动端沿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按键包括初始状态及按键用于与按键开关相抵持并驱使按键开关伸缩的压持状态。由此,第一弹性壁及第二弹性壁的设置,使得按键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时平衡性更好,进而使得移动充电电源具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越来越频繁,经常需要利用外部电源或移动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特别是外出时,移动充电电源的使用越来越多。而移动充电电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过按压按键来实现移动充电电源的打开及关闭。
但是,传统的移动充电电源的按键,在按压受力后反弹不均匀,很容易造成按压按键时卡键、手感不良等情况,使得移动充电电源用户体验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移动充电电源的用户体验不强的问题,提供一种用户体验感较强的移动充电电源及电源外壳。
一种外壳组件,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壳体,侧壁开设有安装通孔;
按键,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可操作地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壁,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及所述第一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按键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活动端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及
第二弹性壁,包括第二固定端及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及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按键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二活动端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
其中,所述按键包括初始状态及按键用于与按键开关相抵持并驱使所述按键开关伸缩的压持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壁由所述第一活动端指向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延伸路径呈弯曲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端指向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延伸路径呈S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热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热熔柱,所述第二固定端及所述壳体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热熔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壁热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端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活动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一端均朝所述第一弹性壁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第二弹性壁呈U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端、所述按键及所述第二活动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移动充电电源,包括:
上述外壳组件;
控制主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背离所述壳体一侧的表面抵接;
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及
按键开关,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按键相对设置,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处于压持状态时,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开关抵持并驱动所述按键开关可伸缩。
上述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当按键处于压持状态时,按键驱动按键开关可伸缩,进而使得按键开关实现其功能。而按键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壁及第二弹性壁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操作者按压按键,以使按键带动第一活动端及第二活动端沿指向按键开关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活动端及第二活动端发生弹性形变,以分别为按键的两端提供背离按键开关方向的反弹力。由此,第一弹性壁及第二弹性壁的设置,使得按键按压时受到的反弹力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按键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时平衡性更好,大大降低了按压按键时发生卡键、按压不灵敏、手感不良等情况的概率,使得移动充电电源具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移动充电电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充电电源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电源10及其外壳组件100。其中,移动充电电源10包括外壳组件100、控制主板200及按键开关300。
外壳组件100呈中空结构,主要起支撑及连接作用。控制主板200、电芯组件(图未示)及按键开关300均收容于外壳组件100内,故外壳组件100对控制主板200、电芯组件及按键开关300起防护作用。电芯组件与控制主板200电连接。电芯组件主要用于存储电能,控制主板200可实现向线芯组件内充电及将电芯组件内的电能输出出去的功能。按键开关300与控制主板200电连接,并通过控制按键开关300伸缩以实现对板上电路的通断的控制,故按键开关300主要起连通及断开控制主板200上电路的作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00也可以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电子产品的外壳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10、按键120、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
壳体110呈中空结构。壳体110主要用于安装外壳组件100内部的零部件,并可对内部的零部件起防护作用。壳体110的侧壁开设有安装通孔(图未示)。在移动充电电源10中,控制主板200、电芯组件及按键开关300均收容于壳体110内。
按键120穿设于安装通孔内,并可操作地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在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在壳体110外按压按键120,可使按键120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壁130包括第一固定端131及第一活动端132。第一固定端131及第一活动端132分别与壳体110的内壁及按键12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壁130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活动端132沿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当按压按键120时,按键120可带动第一活动端132相对于第一固定端131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弹性壁130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弹性壁130为按键120提供一个反弹力。
第二弹性壁140包括第二固定端141及第二活动端142。第二固定端141及第二活动端142分别与壳体110的内壁及按键120远离第一弹性壁130的一端固定连接。由此,按键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壁140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二活动端142沿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当按压按键120时,按键120可带动第二活动端142相对于第二固定端141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二弹性壁140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第二弹性壁140为按键120提供一个反弹力。
在移动充电电源10中,控制主板200与第一固定端131背离壳体110内壁一侧的表面抵接。由此,第一固定端131夹持于控制主板200及壳体110内壁之间,故控制主板200对第一弹性壁130还起支撑作用,以降低第一固定端131从壳体110内壁上脱离的概率,进而降低了按键120从壳体110的掉落的概率,不但延长了外壳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提高了按键120使用的可靠性。按键开关300设置于控制主板200上,并与按键120相对设置。由此,按键120收容于壳体110内,并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与按键120相对设置。
按键120包括初始状态及按键120用于与按键开关300相抵持并驱使按键开关300伸缩的压持状态。
当按键120处于初始状态时,按键120并没有受到外力的按压,按键120与按键开关300处于分离状态,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均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按键120并不会触发按键开关300打开或关闭。当按键120处于按压状态时,按键120受到外力的按压,并带动第一活动端132及第二活动端142朝向按键开关300的方向移动,至按键120与按键开关300抵接,并且按键120给按键开关300一个按压力,在该按压力的作用下,按键开关300相对于壳体110伸缩,从而使得按键开关300能够实现其功能。
由于按键1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与壳体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故当按键120处于压持状态时,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分别为按键120的两端提供一个背离按键开关300方向的反弹力,使得按键120按压时受到的反弹力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按键120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时平衡性更好,大大降低了按压按键120时发生卡键、按压不灵敏、手感不良等情况的概率,使得移动充充电电源具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大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第一固定端131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在移动充电电源10中,第一固定端131位于控制主板200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将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使得第一活动端132即使与控制主板200相对设置,第一活动端132与控制主板200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第一活动端132具有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按键120按压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按键开关300的工作行程值。具体的,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之间的差值范围为0.65mm至0.85mm,按键开关300的工作行程为0.5mm。具体的,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之间的差值为0.7mm。
由此,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将第一固定端131的厚度与第一活动端132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按键开关300的工作行程值,以保证按键120与按键开关300之间的有效接触,并可有效地驱动按键开关300的伸缩,以保证按键开关300功能的实现。
在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壁130由第一活动端132指向第一固定端131的延伸路径呈弯曲设置。由此,第一弹性壁130可以为弯曲杆或弯曲板。将第一弹性壁130由第一活动端132指向第一固定端131的延伸路径弯曲设置,以增加第一弹性壁130的长度,从而可提高第一活动端132相对于第一固定端131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不但增加了按键120在安装通孔方向移动的行程,而且还使得按压按键120时按键12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壁130由第一活动端132指向第一固定端131的延伸路径呈S形设置。具体的,第一活动端132可以为呈S形延伸的薄片,也可以为呈S形延伸的长条形的杆件。由此,将第一活动端132在安装孔径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S形,不但增加了第一弹性壁130的长度,以提高第一弹性壁130的弹性,而且还使得第一弹性壁的成型较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壁130还可以直杆或直板结构,更可以为弧形等其他形状的弯板或弯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131与壳体110一体成型。具有的,在壳体110成型时,可将第一弹性壁130与壳体110一起成型。故将第一固定端131与壳体1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但使得第一弹性壁130与壳体110内壁的连接更为牢固,而且还使得外壳组件100的加工更为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端141与壳体110之间热熔连接。由于在电子产品中,外壳组件100通常都是非金属材料。其中,热熔连接是指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经过加热水温至熔点后的一种连接方式。由此,热熔连接的方式,可增加第二弹性壁140与壳体1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降低了第二固定端141从壳体110上脱落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按键120从壳体110上脱落的概率,不但进一步延长了外壳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还进一步提高了按键120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00还包括热熔柱150。第二固定端141及壳体110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11及第二连接孔(图未示)。热熔柱150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411及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1411及第二连接孔的孔壁热熔连接。
当需要将第二弹性壁140与壳体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时,只需要将热熔柱150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411及第二连接孔,并对热熔柱150加热,待冷却后即可实现第二弹性壁140与壳体110之间的固定连接。由此,热熔柱150的设置,使得第二弹性壁140向壳体110上的安装过程更为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端142为两个。两个第二活动端142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端141的两端。两个第二活动远离第二固定端141的一端均朝第一弹性壁130的方向弯折,以使第二弹性壁140呈U形。由此,两个第二活动端142及第一活动端132分别与连接的位置呈三角形排布,此时按键120按压时受到的反弹力也呈三角形分布,进一步提高按键120按压时的平衡性,进一步降低了按压按键120时发生卡键、按压不灵敏、手感不良等情况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移动充电电源10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端132、按键120及第二活动端142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将第一活动端132、按键120及第二互动端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但使得第一弹性壁130与按键120之间及按键120与第二弹性壁140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而且还使得外壳组件100的加工更为简单。
而且,由于第一固定端131与壳体110一体成型,故在壳体110成型时,可将第二弹性壁140、按键120及第一弹性壁130与壳体110一起成型,不但使得外壳组件100更为牢固,而且进一步简化了外壳组件100的加工。
上述移动充电电源10及其外壳组件100,当按键120处于压持状态时,按键120驱动按键开关300可伸缩,进而使得按键开关300实现其功能。而按键1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与壳体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操作者按压按键120,以使按键120带动第一活动端132及第二活动端142沿指向按键开关300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活动端132及第二活动端142发生弹性形变,以分别为按键120的两端提供背离按键开关300方向的反弹力。由此,第一弹性壁130及第二弹性壁140的设置,使得按键120按压时受到的反弹力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按键120在沿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时平衡性更好,大大降低了按压按键120时发生卡键、按压不灵敏、手感不良等情况的概率,使得移动充电电源10具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壳体,侧壁开设有安装通孔;
按键,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可操作地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壁,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及所述第一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按键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活动端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及
第二弹性壁,包括第二固定端及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及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按键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壁可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二活动端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可移动;
其中,所述按键包括初始状态及按键用于与按键开关相抵持并驱使所述按键开关伸缩的压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壁由所述第一活动端指向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延伸路径呈弯曲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指向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延伸路径呈S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热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熔柱,所述第二固定端及所述壳体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热熔柱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壁热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端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二活动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一端均朝所述第一弹性壁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第二弹性壁呈U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所述按键及所述第二活动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移动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控制主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背离所述壳体一侧的表面抵接;
电芯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及
按键开关,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按键相对设置,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处于压持状态时,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开关抵持并驱动所述按键开关可伸缩。
CN202020402059.4U 2020-03-25 2020-03-25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Active CN211788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059.4U CN211788744U (zh) 2020-03-25 2020-03-25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059.4U CN211788744U (zh) 2020-03-25 2020-03-25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8744U true CN21178874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3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2059.4U Active CN211788744U (zh) 2020-03-25 2020-03-25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8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4568B2 (en) Key button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2403147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740245A (zh) 侧键组件及具有该侧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908428A (zh)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8605062B (zh)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CN103187193A (zh) 按键结构及应用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KR101457337B1 (ko) Lds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의 측면 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1788744U (zh) 移动充电电源及其外壳组件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680577U (zh) 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终端
US20100046153A1 (en) Key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403149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3963970B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4012793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US8143544B2 (en) Switch
CN108615635B (zh) 一种压电传感器的按压控制模块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1740243A (zh) 侧键组件及具有该侧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0167291U (zh) 超薄自发电无线开关
CN102376477A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9738814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20065505U (zh) 终端设备
CN106298301B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CN206134521U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