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3460B -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3460B
CN108603460B CN201780008245.0A CN201780008245A CN108603460B CN 108603460 B CN108603460 B CN 108603460B CN 201780008245 A CN201780008245 A CN 201780008245A CN 108603460 B CN108603460 B CN 108603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oles
sensible heat
wall
base member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82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3460A (zh
Inventor
吉村章宏
佐藤绚也
藤田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s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03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3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4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1Cooling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特征在于,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在该背面金属板附设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对感热膨胀后的该感热膨胀橡胶朝向缸孔壁施力。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之间的密合性较高、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不易发生错位且容易制造的保温用具。

Description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孔壁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侧的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保温用具和包括该保温用具的内燃机以及具有该内燃机的汽车。
背景技术
针对内燃机而言,在孔内的活塞的上止点发生燃料爆炸,通过该爆炸压下活塞,由于是这样的构造,缸孔壁的上侧的温度较高,下侧的温度较低。因此,在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热变形量不同,上侧较大程度地膨胀,而下侧的膨胀程度较小。
其结果,活塞与缸孔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这成为燃料消耗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期望减小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因此,以往,为了使缸孔壁的壁温均匀,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间隔件,调节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水流,控制冷却水对缸孔壁的上侧的冷却效率及下侧的冷却效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其配置在形成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从而将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划分成多个流路,该流路划分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分割构件,其成为壁部,形成为高度小于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该流路分割构件将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分割成孔侧流路和孔相反侧流路;以及挠性唇构件,其以自所述流路分割构件朝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开口部方向的方式形成,并且由挠性材料以顶端缘部超过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一侧内表面的形态形成,从而在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插入结束后在自身的挠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顶端缘部与所述内表面在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接触,从而将所述孔侧流路和所述孔相反侧流路分离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采用专利文件1的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能够谋求一定程度上的缸孔壁的壁温均匀化,因此能够减小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但近年来,期望进一步减小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因此,近年来,通过利用保温用具积极地对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的缸孔侧的壁面进行保温,从而谋求缸孔壁的壁温的均匀化。并且,为了有效地对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的缸孔侧的壁面进行保温,期望保温用具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的缸孔侧的壁面之间的密合性较高。
并且,近年来,想要选择性地对缸孔侧的壁面的特定部分进行保温的需求高涨。对于这样的需求,需要的不是对缸孔侧的壁面的周向上的全部进行保温的整周式保温用具,而是对周向上的局部进行保温的局部式保温用具。然而,局部式保温用具存在与整周式保温用具相比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容易发生错位这样的问题。并且,整周式保温用具虽然与局部式相比不易发生错位,但也并非完全不发生错位。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之间的密合性较高且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不易发生错位的保温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以下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在该背面金属板附设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对感热膨胀后的该感热膨胀橡胶朝向缸孔壁施力。
并且,本发明(2)提供一种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附设有抵接构件,该抵接构件自该基体构件的背面突出,用于与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
并且,本发明(3)提供一种基于技术方案(1)或(2)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热膨胀橡胶由基础泡沫材料和热塑性物质形成,该基础泡沫材料是硅橡胶、氟橡胶、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该热塑性物质是树脂或金属材料。
并且,本发明(4)提供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该内燃机具有形成有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体,
在该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有(1)~(3)中的任一个缸孔壁的保温用具。
并且,本发明(5)提供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具有(4)的内燃机。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之间的密合性较高且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不易发生错位的保温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供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的形态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缸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供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的形态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对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从上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7是对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8是对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从背面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9是图7的y-y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5中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组装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图。
图12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缸体11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设置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之后且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有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的情形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对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从上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20是对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21是对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从背面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0的y-y线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18中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表示组装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图。
图25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缸体11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设置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之后且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有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的情形的放大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及本发明的内燃机。图1~图4表示供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的形态例,图1和图4是表示供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x-x线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缸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对图5中的保温用具36a从上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7是对图5中的保温用具36a从侧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是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8是对图5中的保温用具36a从侧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9是图7的y-y线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5中的保温用具36a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图,是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11是表示组装图5中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图。图12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缸体11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设置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之后且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有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4的(A)是图13中的z-z线剖面图,是表示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图,图14的(B)是表示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后的情形的图。图15是表示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之后的情形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在供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车辆搭载用内燃机的敞开式缸体11形成有供活塞上下运动的孔12以及供冷却水流动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并且,将孔12和槽状冷却水流路14隔开的壁是缸孔壁13。并且,在缸体11还形成有用于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1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口15以及用于从槽状冷却水流路11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16。
两个以上的孔12以直列排列的方式形成于该缸体11。因此,孔12包括与一个孔相邻的端孔12a1、12a2以及被两个孔夹着的中间孔12b1、12b2(其中,在缸体的孔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只有端孔。)。直列排列的孔中的端孔12a1、12a2是两端的孔,并且,中间孔12b1、12b2是位于一端的端孔12a1和另一端的端孔12a2之间的孔。端孔12a1与中间孔12b1之间的壁、中间孔12b1与中间孔12b2之间的壁以及中间孔12b2与端孔12a2之间的壁(孔间壁191)是被两个孔夹着的部分,因此其受到从两个缸孔传递来的热量,因此相比其他壁而言其壁温较高。因此,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孔间壁191的附近的温度最高,因此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的位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部分的温度最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靠缸孔13侧的壁面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记作缸孔壁相反侧壁18。
另外,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是指将缸体沿着缸孔排列的方向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的一半。因此,在本发明中,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指将所有缸孔壁沿着缸孔排列的方向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的一半的孔壁。例如,在图4中,缸孔排列的方向为Z-Z方向,在沿着该Z-Z线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一半的孔壁分别是所有缸孔的孔壁的单侧一半的孔壁。即,在图4中,比Z-Z线靠20a侧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单侧一半的孔壁21a,比Z-Z线靠20b侧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另一单侧一半的孔壁21b。并且,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是指单侧一半的孔壁21a和单侧一半的孔壁21b中的任一者,单侧的局部是指单侧一半的孔壁21a的局部或单侧一半的孔壁21b的局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缸孔的孔壁是指与各缸孔相对应的各孔壁部分,在图4中,双箭头22a1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a1的孔壁23a1,双箭头22b1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1的孔壁23b1,双箭头22b2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2的孔壁23b2,双箭头22a2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a2的孔壁23a2,双箭头22b3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1的孔壁23b3,双箭头22b4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2的孔壁23b4。即,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1、缸孔12b2的孔壁23b2、缸孔12a2的孔壁23a2、缸孔12b1的孔壁23b3及缸孔12b2的孔壁23b4分别是各缸孔的孔壁。
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是用于对图4中的一单侧一半(20b侧)的孔壁21b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附设有冷却水流分隔构件45。冷却水流分隔构件45是如下这样的构件:用于将冷却水的供给口15和排出口16之间分隔开,以使在图4所示的缸体11中从冷却水供给口15供给至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冷却水不会立即从附近的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而是首先在20b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朝向与冷却水供给口15的位置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流动,在到达20b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与冷却水供给口15的位置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时,转向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接着,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朝向冷却水排出口16流动,最后,从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另外,在图4中图示了如下这样的形态的缸体: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流动至端部的冷却水从形成于缸体11的侧面的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但除此之外,还存在例如如下这样的形态的缸体: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从一端流动至另一端的冷却水不从缸体的侧面排出,而是流入形成于缸盖的冷却水流路。
如图5~图9所示,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包括:基体构件34a,其是合成树脂的成型体,成型为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呈四个圆弧连续的形状,该基体构件34a是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一半相匹配的形状;感热膨胀橡胶35;以及背面金属板31,其为金属板的成型体。
在基体构件34a中,在各孔部分别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用于使配置在基体构件34a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35在感热膨胀时能够穿过基体构件从而以比基体构件34a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是用于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b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b包括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3、缸孔12b2的孔壁23b4及缸孔12a2的孔壁23a2这4个各缸孔的孔壁。并且,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配置有感热膨胀橡胶35,以用于对该4个各缸孔的孔壁进行保温。因此,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分别与作为保温对象的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3、缸孔12b2的孔壁23b4及缸孔12a2的孔壁23a2相对应的位置均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
在图10中,利用附图标记42的虚线表示位于基体构件34a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35的轮廓,利用附图标记41的虚线表示背面金属板31,如图10所示,感热膨胀橡胶35从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并且,背面金属板31从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35。因此,针对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而言,通过固定背面金属板31,并利用固定于基体构件34的背面金属板31和基体构件34a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周缘部46来夹持感热膨胀橡胶35的外缘部40,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35固定于基体构件34a。
感热膨胀橡胶35是如下这样的橡胶材料,即:在膨胀前为利用热塑性物质将基础泡沫材料压缩、约束的状态,通过对其进行加热,使得热塑性树脂的约束解除,其膨胀至压缩之前的状态、即释放状态。感热膨胀橡胶35配置在基体构件34a的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针对该感热膨胀橡胶35而言,在将其设置于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之后对其进行加热其会膨胀,在因加热而膨胀(感热膨胀)时,其穿过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而以比基体构件34a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膨胀至接触面26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接触。由此,感热膨胀橡胶35因感热膨胀而覆盖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的壁面,从而对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进行保温。针对感热膨胀橡胶35而言,通过将其外缘部40夹在基体构件34a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周缘部46与背面金属板31之间,从而将其固定于基体构件34a。并且,通过将感热膨胀橡胶35固定于基体构件34a,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35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位置定位。
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中,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被背面金属板31覆盖。由此,通过使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被背面金属板31覆盖,使得感热膨胀橡胶35朝向缸孔壁相反侧壁18的膨胀被阻碍。
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中,在背面金属板31附设有施力构件32。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中,在背面金属板31的两侧形成有金属板簧,通过弯折该金属板簧,从而形成施力构件32。由此,在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设置于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且感热膨胀橡胶35感热膨胀而使得施力构件32接触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相反侧壁18且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施力构件32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将感热膨胀橡胶35从背面侧朝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推压。由此,感热膨胀橡胶35的接触面26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贴紧。
在缸孔壁的保温部36a中,在基体构件34a的上部自基体构件34a朝向上方地立起设置有压紧构件39。在将缸孔壁的保温部36a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时,压紧构件39的上端与缸盖或缸盖垫片接触。由此,能够限制缸孔壁的保温部36a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例如设置于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如图12所示那样向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如图13所示那样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时,感热膨胀橡胶35还没有膨胀,因此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的宽度小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流路宽度。因此,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时,能够在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的前提下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
并且,在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之后,且在加热之前,如图14的(A)所示,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与缸孔壁17之间存在间隙301,但如图14的(B)所示,在感热膨胀橡胶被加热时,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至与缸孔壁17接触。此时,施力构件32发生弹性变形,产生施力构件32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背面金属板31从背面侧朝向缸孔壁17推压感热膨胀橡胶35。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例如是通过如下这样的过程制作成的,即:如图11所示,准备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基体构件34a、成型为能将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覆盖的形状的感热膨胀橡胶35、以及在上侧和下侧形成有弯折部37且在右侧和左侧形成有嵌合口38和板簧部32的背面金属板31,接着,将感热膨胀橡胶35和背面金属板31依次重叠于基体构件34a,接着,将背面金属板31的嵌合口38与形成在基体构件34a的背面侧的嵌合突起44嵌合起来,并且弯折背面金属板31的弯折部37,从而将背面金属板31固定于基体构件34a。另外,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并不限定于通过以上所示的方法而制造成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在该背面金属板附设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对感热膨胀后的该感热膨胀橡胶朝向缸孔壁施力。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供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是形成有两个以上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在缸体是形成有两个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孔形成的缸孔。另外,在缸体是形成有三个以上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孔和一个以上的中间孔形成的缸孔。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直列排列的缸孔中的两端的孔称作端孔,将两侧被其他缸孔夹着的孔称作中间孔。
供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位置是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大多数内燃机中,缸孔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相当的位置是活塞的速度变快的位置,因此优选对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进行保温。在图2中,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最上部9和最下部8之间的中间附近的位置10由虚线示出,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比该中间附近的位置10靠下侧的部分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其中,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并不是指比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最上部和最下部之间的正中间的位置靠下侧的部分,而是指比最上部和最下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的附近靠下侧的部分。另外,根据内燃机的构造的不同,还存在活塞的速度变快的位置是缸孔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相当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对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进行保温。由此,能够恰当地选择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对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从其最下部到哪个位置为止的部分进行保温,即,使橡胶构件的上端的位置位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上下方向上的哪个位置。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是用于对在沿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全部壁面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即,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是用于对在沿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作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例如能够列举出如图5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如图16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如图17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或单侧的一部分是指缸孔壁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上的单侧一半或单侧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具有基体构件、感热膨胀橡胶以及背面金属板。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基体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基体构件具有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两个以上的圆弧连续的形状,具有在利用感热膨胀橡胶进行保温的范围内圆弧连续地连结而形成的形状。即,基体构件是成型为与供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的合成树脂的成型体。
基体构件是用于固定背面金属板的构件,并且是用于将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夹在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以将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基体构件的构件。即,基体构件是用于固定感热膨胀橡胶的构件。并且,基体构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在感热膨胀后,在感热膨胀橡胶的弹性力和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基体构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感热膨胀橡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定位。
在基体构件的各孔部分别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基体构件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而以比基体构件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以使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能够接触。因此,在与作为保温对象的各缸孔的孔壁分别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缸孔的孔壁是指与各缸孔相对应的各孔壁部分。并且,基体构件的各孔部是基体构件的靠各缸孔的一个孔壁侧的部分,是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形成基体构件的一个圆弧形状。
形成基体构件的合成树脂只要是通常设置在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水冷套间隔件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恰当地选择。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感热膨胀橡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用于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感热膨胀至接触面接触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而将缸孔壁覆盖,从而对缸孔壁进行保温。该感热膨胀橡胶成型为能够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形状,通过将其以外缘部被夹在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的方式固定于基体构件,从而将其配置为从背面侧覆盖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并且,在感热膨胀橡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感热膨胀时,感热膨胀橡胶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朝向内侧地穿过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进而以比基体构件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膨胀至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接触。
感热膨胀橡胶是如下这样的橡胶材料,即:在膨胀前为利用热塑性物质将基础泡沫材料压缩、约束的状态,通过对其进行加热,使得热塑性树脂的约束解除,其膨胀至压缩之前的状态、即释放状态。感热膨胀橡胶(压缩状态)是通过使相比基础泡沫材料而言熔点较低的热塑性物质浸渗于基础泡沫材料并进行压缩而形成的复合体,是在常温下利用至少存在于表层部的热塑性物质的固化物来保持压缩状态并且在被加热时热塑性物质的固化物软化而使得压缩状态被释放的材料。作为感热膨胀橡胶,能够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4-143262号公报所记载的感热膨胀橡胶。
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基础泡沫材料,能够列举出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各种高分子材料,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天然橡胶、氯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丙烯酸橡胶等各种合成橡胶、软质聚氨酯等各种弹性体、硬质聚氨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各种热固化性树脂。
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热塑性物质,优选玻璃化转变点、熔点和软化温度中的任一者低于120℃的热塑性物质。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热塑性物质,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尼龙、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氯丁二烯、聚丁二烯、热塑性聚酰亚胺、聚缩醛、聚苯硫醚、聚碳酸酯、热塑性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低熔点玻璃粉、淀粉、软钎料、蜡、铸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等各种热塑性物质。
感热膨胀橡胶的厚度能够结合感热膨胀橡胶的膨胀系数、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宽度、基体构件的内侧面与缸孔壁之间的距离、背面金属板的内侧面与缸孔壁之间的距离等恰当地选择。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背面金属板为金属制,是金属板的成型体。背面金属板覆盖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针对背面金属板的形状而言,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为弧状。背面金属板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由其与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夹持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基体构件,并且阻碍感热膨胀橡胶向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膨胀。
形成背面金属板的金属只要是通常设置在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水冷套间隔件所使用的金属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恰当地选择。作为背面金属板的材质,能够列举出例如不锈钢(SUS)、铝合金、软钢、硬钢、合金钢等。
作为将背面金属板固定于基体构件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在背面金属板形成弯折部并且通过弯折该弯折部而将基体构件的端部夹在弯折了的弯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从而进行固定的方法、在背面金属板形成嵌合口并且将该嵌合口与形成于基体构件的嵌合突起嵌合起来从而进行固定的方法、利用配件进行固定的方法、利用铆钉进行固定的方法、上述方法的组合等。即,背面金属板借助形成于背面金属板的固定用部位而固定于基体构件。
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中,在背面金属板附设有施力构件。施力构件的形态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板状的施力构件、螺旋状的施力构件、叠合板簧、扭簧、弹性橡胶等。施力构件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制,但从耐LLC性良好以及强度较高这一方面而言,优选不锈钢(SUS)、铝合金等。作为施力构件,优选金属板簧、螺旋弹簧、叠合板簧、扭簧等金属制施力构件。
在图5所示的形态例中,施力构件是在利用金属板加工背面金属板时与用于将背面金属板固定于基体构件的固定用部位(在图11中,附图标记37所示的弯折部和附图标记38所示的嵌合口)一起形成的金属板簧,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制于此。作为施力构件,既可以是在将金属板加工成背面金属板时与背面金属板和固定用部位一起形成的施力构件,或者,也可以是与背面金属板分开地制作之后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物理方式的固定等恰当的附设方法而附设于背面金属板的施力构件。施力构件的附设位置能够恰当地选择。从能够容易地将施力构件附设于背面金属板这一方面而言,优选施力构件是在加工金属板而制作背面金属板时与背面金属板一起被加工、制作成的施力构件、即在金属板上与背面金属板一起一体成型的施力构件。
附设构件的附设位置能够恰当地选择,除了例如背面金属板的右侧及左侧、背面金属板的上侧及下侧、背面金属板的上侧、下侧、左侧及右侧这些位置之外,还能够列举出背面金属板的中央或其附近等位置。并且,附设构件的附设数量能够恰当地选择。
在将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之后,在感热膨胀橡胶感热膨胀时,施力构件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相反侧壁接触并且弹性变形。于是,在因施力构件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感热膨胀橡胶被从背面侧隔着背面金属板地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由此,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贴紧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将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覆盖,从而对缸孔壁进行保温。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部能够具有自基体构件朝向上方地立起设置在基体构件的上部的压紧构件。压紧构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在将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部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时,其上端与缸盖或缸盖垫片接触,从而限制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部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为了将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而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插入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时,感热膨胀橡胶还没有膨胀,因此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宽度小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流路宽度。因此,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插入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时,能够在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的前提下将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如图5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地在一端侧具有冷却水流分隔构件。并且,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还能够具有其他用于调节冷却水的流动的构件等。
图5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a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但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列举出如图16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对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的一部分孔壁进行保温用的保温用具。图16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b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a中的一部分、即缸孔12b1、12b2的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6的(A)是从内侧斜上方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图16的(B)是从背面侧斜上方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列举出如图17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图17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c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即,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既可以是对缸体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也可以是对缸体的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例如单侧一半、单侧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
参照图1~图4及图18~图2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及本发明的内燃机。图1~图4表示供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的形态例。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对图18中的保温用具36d从上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20是对图18中的保温用具36d从侧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是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21是对图18中的保温用具36d从侧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22是图20的y-y线剖视图。图21是表示图18中的保温用具36d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图,是从内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图24是表示组装图18中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图。图25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缸体11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示意图。图2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设置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之后且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示意图。图2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有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情形的示意图,图27的(A)是图26中的z-z线剖面图,是表示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前的情形的图,图27的(B)是表示感热膨胀橡胶膨胀之后的情形的图。图28是表示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之后的情形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在供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车辆搭载用内燃机的敞开式缸体11形成有供活塞上下运动的孔12以及供冷却水流动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并且,将孔12和槽状冷却水流路14隔开的壁是缸孔壁13。并且,在缸体11还形成有用于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1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口15以及用于从槽状冷却水流路11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16。
两个以上的孔12以直列排列的方式形成于该缸体11。因此,孔12包括与一个孔相邻的端孔12a1、12a2以及被两个孔夹着的中间孔12b1、12b2(其中,在缸体的孔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只有端孔。)。直列排列的孔中的端孔12a1、12a2是两端的孔,并且,中间孔12b1、12b2是位于一端的端孔12a1和另一端的端孔12a2之间的孔。端孔12a1与中间孔12b1之间的壁、中间孔12b1与中间孔12b2之间的壁以及中间孔12b2与端孔12a2之间的壁(孔间壁191)是被两个孔夹着的部分,因此其受到从两个缸孔传递来的热量,因此相比其他壁而言其壁温较高。因此,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孔间壁191的附近的温度最高,因此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的位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部分的温度最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靠缸孔13侧的壁面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记作缸孔壁相反侧壁18。
另外,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是指将缸体沿着缸孔排列的方向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的一半。因此,在本发明中,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指将所有缸孔壁沿着缸孔排列的方向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的一半的孔壁。例如,在图4中,缸孔排列的方向为Z-Z方向,在沿着该Z-Z线垂直地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单侧一半的孔壁分别是所有缸孔的孔壁的单侧一半的孔壁。即,在图4中,比Z-Z线靠20a侧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单侧一半的孔壁21a,比Z-Z线靠20b侧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另一单侧一半的孔壁21b。并且,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是指单侧一半的孔壁21a和单侧一半的孔壁21b中的任一者,单侧的局部是指单侧一半的孔壁21a的局部或单侧一半的孔壁21b的局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缸孔的孔壁是指与各缸孔相对应的各孔壁部分,在图4中,双箭头22a1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a1的孔壁23a1,双箭头22b1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1的孔壁23b1,双箭头22b2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2的孔壁23b2,双箭头22a2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a2的孔壁23a2,双箭头22b3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1的孔壁23b3,双箭头22b4所示的范围是缸孔12b2的孔壁23b4。即,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1、缸孔12b2的孔壁23b2、缸孔12a2的孔壁23a2、缸孔12b1的孔壁23b3及缸孔12b2的孔壁23b4分别是各缸孔的孔壁。
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是用于对图4中的一单侧一半(20b侧)的孔壁21b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附设有冷却水流分隔构件45。冷却水流分隔构件45是如下这样的构件:用于将冷却水的供给口15和排出口16之间分隔开,以使在图4所示的缸体11中从冷却水供给口15供给至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冷却水不会立即从附近的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而是首先在20b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朝向与冷却水供给口15的位置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流动,在到达20b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与冷却水供给口15的位置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时,转向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接着,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朝向冷却水排出口16流动,最后,从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另外,在图4中图示了如下这样的形态的缸体: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流动至端部的冷却水从形成于缸体11的侧面的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但除此之外,还存在例如如下这样的形态的缸体:在20a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从一端流动至另一端的冷却水不从缸体的侧面排出,而是流入形成于缸盖的冷却水流路。
如图18~图22所示,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包括:基体构件34b,其是合成树脂的成型体,成型为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呈四个圆弧连续的形状,该基体构件34b是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一半相匹配的形状;感热膨胀橡胶35;以及背面金属板31,其为金属板的成型体。
在基体构件34b中,针对各孔部分别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用于使配置在基体构件34b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35在感热膨胀时能够穿过基体构件从而以比基体构件34b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是用于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b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b包括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3、缸孔12b2的孔壁23b4及缸孔12a2的孔壁23a2这4个各缸孔的孔壁。并且,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配置有感热膨胀橡胶35,以用于对该4个各缸孔的孔壁进行保温。因此,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分别与作为保温对象的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3、缸孔12b2的孔壁23b4及缸孔12a2的孔壁23a2相对应的位置均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
在图23中,利用附图标记42的虚线表示位于基体构件34b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35的轮廓,利用附图标记41的虚线表示背面金属板31,如图23所示,感热膨胀橡胶35从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并且,背面金属板31从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35。因此,针对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而言,通过固定背面金属板31,并利用固定于基体构件34的背面金属板31和基体构件34a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周缘部46来夹持感热膨胀橡胶35的外缘部40,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35固定于基体构件34b。
感热膨胀橡胶35是如下这样的橡胶材料,即:在膨胀前为利用热塑性物质将基础泡沫材料压缩、约束的状态,通过对其进行加热,使得热塑性树脂的约束解除,其膨胀至压缩之前的状态、即释放状态。感热膨胀橡胶35配置在基体构件34b的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针对该感热膨胀橡胶35而言,在将其设置于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之后对其进行加热其会膨胀,在因加热而膨胀(感热膨胀)时,其穿过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而以比基体构件34b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膨胀至接触面26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接触。由此,感热膨胀橡胶35因感热膨胀而覆盖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的壁面,从而对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壁17进行保温。针对感热膨胀橡胶35而言,通过将其外缘部40夹在基体构件34b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周缘部46与背面金属板31之间,从而将其固定于基体构件34b。并且,通过将感热膨胀橡胶35固定于基体构件34b,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35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位置定位。
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中,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被背面金属板31覆盖。由此,通过使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被背面金属板31覆盖,使得感热膨胀橡胶35朝向缸孔壁相反侧壁18的膨胀被阻碍。
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中,在基体构件34b的背面侧附设有抵接构件30,该抵接构件30自基体构件34b的背面突出,用于与缸孔壁相反侧壁18抵接。由此,在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设置于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且感热膨胀橡胶35感热膨胀时,抵接构件30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相反侧壁18抵接。并且,在抵接构件30与缸孔壁相反侧壁18抵接的状态下、即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的位置被固定了的状态下,感热膨胀橡胶35进一步膨胀所产生的弹性力会将感热膨胀橡胶35的接触面26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由此,感热膨胀橡胶35的接触面26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17贴紧。
在缸孔壁的保温部36d中,在基体构件34b的上部自基体构件34b朝向上方地立起设置有压紧构件39。在将缸孔壁的保温部36d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时,压紧构件39的上端与缸盖或缸盖垫片接触。由此,能够限制缸孔壁的保温部36d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例如设置于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如图25所示那样向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如图26所示那样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时,感热膨胀橡胶35还没有膨胀,因此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宽度小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流路宽度。因此,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插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时,能够在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的前提下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
并且,在将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之后,且在加热之前,如图27的(A)所示,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与缸孔壁17之间存在间隙301,但如图27的(B)所示,在感热膨胀橡胶被加热时,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至与缸孔壁17接触。并且,在感热膨胀橡胶35膨胀时,附设在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的背面侧且朝向缸孔壁相反侧壁18突出的抵接构件30跨背面金属板31地压靠于缸孔壁相反侧壁18。并且,通过使抵接构件30与缸孔壁相反侧壁18抵接,从而使感热膨胀橡胶35的背面侧的位置固定,因此感热膨胀橡胶35自身膨胀会产生弹性力。并且,在该弹性力的作用下,感热膨胀橡胶35的接触面26被推向缸孔壁17。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例如是通过如下这样的过程制作成的,即:如图24所示,准备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的基体构件34b、成型为能将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3覆盖的形状的感热膨胀橡胶35、以及在上侧和下侧形成有弯折部37且在右侧和左侧形成有嵌合口38的背面金属板31,接着,将感热膨胀橡胶35和背面金属板31依次重叠于基体构件34b,接着,将背面金属板31的嵌合口38与形成在基体构件34b的背面侧的嵌合突起44嵌合起来,并且弯折背面金属板31的弯折部37,从而将背面金属板31固定于基体构件34b。另外,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并不限定于通过以上所示的方法而制造成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附设有抵接构件,该抵接构件自该基体构件的背面突出,用于与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供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缸体是形成有两个以上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在缸体是形成有两个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孔形成的缸孔。另外,在缸体是形成有三个以上直列排列的缸孔的敞开式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孔和一个以上的中间孔形成的缸孔。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直列排列的缸孔中的两端的孔称作端孔,将两侧被其他缸孔夹着的孔称作中间孔。
供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位置是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大多数内燃机中,缸孔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相当的位置是活塞的速度变快的位置,因此优选对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进行保温。在图2中,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最上部9和最下部8之间的中间附近的位置10由虚线示出,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比该中间附近的位置10靠下侧的部分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其中,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并不是指比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最上部和最下部之间的正中间的位置靠下侧的部分,而是指比最上部和最下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的附近靠下侧的部分。另外,根据内燃机的构造的不同,还存在活塞的速度变快的位置是缸孔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相当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对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进行保温。由此,能够恰当地选择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对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从其最下部到哪个位置为止的部分进行保温,即,使橡胶构件的上端的位置位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上下方向上的哪个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是用于对在沿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全部壁面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即,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是用于对在沿周向进行观察时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作为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例如能够列举出如图18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如图29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如图30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或单侧的一部分是指缸孔壁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上的单侧一半或单侧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具有基体构件、感热膨胀橡胶以及背面金属板。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基体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基体构件具有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两个以上的圆弧连续的形状,具有在利用感热膨胀橡胶进行保温的范围内圆弧连续地连结而形成的形状。即,基体构件是成型为与供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的合成树脂的成型体。
基体构件是用于固定背面金属板的构件,并且是用于将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夹在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以将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基体构件的构件。即,基体构件是用于固定感热膨胀橡胶的构件。并且,基体构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在感热膨胀后,在感热膨胀橡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将基体构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感热膨胀橡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定位。
在基体构件中,针对各孔部分别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基体构件的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而以比基体构件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以使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能够接触。因此,在与作为保温对象的各缸孔的孔壁分别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缸孔的孔壁是指与各缸孔相对应的各孔壁部分。并且,基体构件的各孔部是基体构件的靠各缸孔的一个孔壁侧的部分,是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形成基体构件的一个圆弧形状。
形成基体构件的合成树脂只要是通常设置在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水冷套间隔件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恰当地选择。
在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中,在基体构件的背面侧附设有抵接构件,该抵接构件自基体构件的背面突出,用于与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抵接构件既可以是与基体构件一起一体成型的构件,或者,也可以是与基体构件分开地制作成的构件。即,既可以是,在成型基体构件时,将基体构件和抵接构件一体成型,从而将抵接构件附设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也可以是,预先成型基体构件,接下来,将与该基体构件分开地制作的抵接构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从而将抵接构件附设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抵接构件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制,在抵接构件与基体构件一体成型的情况下,抵接构件的材质是与基体构件相同的材质的合成树脂,另外,在将与基体构件分开地制作的抵接构件固定于基体构件的情况下,作为抵接构件的材质,能够列举出合成树脂、不锈钢(SUS)、铝合金等。
抵接构件的附设位置能够恰当地选择,除了例如基体构件的各孔部的上侧的沿着圆弧方向进行观察时的中央及其附近的范围和基体构件的各孔部的下侧的沿着圆弧方向进行观察时的中央及其附近的范围这些位置之外,还能够列举出基体构件的各孔部的上侧的沿着圆弧方向进行观察时的端侧的附近和基体构件的各孔部的下侧的沿着圆弧方向进行观察时的端侧的附近。并且,抵接构件的附设数量能够恰当地选择。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感热膨胀橡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用于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感热膨胀至接触面接触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而将缸孔壁覆盖,从而对缸孔壁进行保温。该感热膨胀橡胶成型为能够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形状,通过将其以外缘部被夹在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的方式固定于基体构件,从而将其配置为从背面侧覆盖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并且,在感热膨胀橡胶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感热膨胀时,感热膨胀橡胶从基体构件的背面侧朝向内侧地穿过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进而以比基体构件的内侧面靠内侧的方式鼓出,膨胀至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接触。
感热膨胀橡胶是如下这样的橡胶材料,即:在膨胀前为利用热塑性物质将基础泡沫材料压缩、约束的状态,通过对其进行加热,使得热塑性树脂的约束解除,其膨胀至压缩之前的状态、即释放状态。感热膨胀橡胶(压缩状态)是通过使相比基础泡沫材料而言熔点较低的热塑性物质浸渗于基础泡沫材料并进行压缩而形成的复合体,是在常温下利用至少存在于表层部的热塑性物质的固化物来保持压缩状态并且在被加热时热塑性物质的固化物软化而使得压缩状态被释放的材料。作为感热膨胀橡胶,能够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4-143262号公报所记载的感热膨胀橡胶。
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基础泡沫材料,能够列举出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各种高分子材料,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天然橡胶、氯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丙烯酸橡胶等各种合成橡胶、软质聚氨酯等各种弹性体、硬质聚氨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各种热固化性树脂。
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热塑性物质,优选玻璃化转变点、熔点和软化温度中的任一者低于120℃的热塑性物质。作为感热膨胀橡胶的热塑性物质,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尼龙、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氯丁二烯、聚丁二烯、热塑性聚酰亚胺、聚缩醛、聚苯硫醚、聚碳酸酯、热塑性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低熔点玻璃粉、淀粉、软钎料、蜡、铸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等各种热塑性物质。
感热膨胀橡胶的厚度能够结合感热膨胀橡胶的膨胀系数、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宽度、基体构件的内侧面与缸孔壁之间的距离、背面金属板的内侧面与缸孔壁之间的距离等恰当地选择。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背面金属板为金属制,是金属板的成型体。背面金属板覆盖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针对背面金属板的形状而言,在从上侧进行观察时为弧状。背面金属板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由其与基体构件的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夹持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基体构件,并且阻碍感热膨胀橡胶向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膨胀。
形成背面金属板的金属只要是通常设置在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水冷套间隔件所使用的金属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恰当地选择。作为背面金属板的材质,能够列举出例如不锈钢(SUS)、铝合金、软钢、硬钢、合金钢等。
作为将背面金属板固定于基体构件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在背面金属板形成弯折部并且通过弯折该弯折部而将基体构件的端部夹在弯折了的弯折部与背面金属板之间从而进行固定的方法、在背面金属板形成嵌合口并且将该嵌合口与形成于基体构件的嵌合突起嵌合起来从而进行固定的方法、利用配件进行固定的方法、利用铆钉进行固定的方法、上述方法的组合等。即,背面金属板借助形成于背面金属板的固定用部位而固定于基体构件。
在将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之后,在感热膨胀橡胶感热膨胀时,抵接构件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然后,在抵接构件与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的状态下、即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的位置被固定了的状态下,感热膨胀橡胶进一步膨胀所产生的弹性力会将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由此,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紧贴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将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壁覆盖,对缸孔壁进行保温。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部能够具有自基体构件朝向上方地立起设置在基体构件的上部的压紧构件。压紧构件是如下这样的构件,即:在将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部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时,其上端与缸盖或缸盖垫片接触,从而限制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部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为了将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而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插入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时,感热膨胀橡胶还没有膨胀,因此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宽度小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流路宽度。因此,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插入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时,能够在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的前提下将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如图18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地在一端侧具有冷却水流分隔构件。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还能够具有其他用于调节冷却水的流动的构件等。
图18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d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但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列举出如图29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对所有缸孔壁中的单侧的一部分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图29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e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单侧一半的孔壁21a中的一部分、即缸孔12b1、12b2的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9的(A)是从内侧斜上方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9的(B)是从背面侧斜上方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能够列举出如图30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用的保温用具。图30所示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6f是对图4所示的缸体11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即,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既可以是对缸体的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也可以是对缸体的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例如单侧一半、单侧的一部分进行保温的保温用具。其中,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形态例的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该内燃机具有形成有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体,
在该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有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或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缸体与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缸体同样。
除了缸体和设置于该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本发明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之外,本发明的内燃机还具有缸盖、凸轮轴、阀、活塞、连杆、曲轴。
本发明的汽车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内燃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与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之间的密合性较高且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不易发生错位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
附图标记说明
8、最下部;9、最上部;10、中间附近的位置;11、11a、11b、缸体;12、孔;12a1、12a2、端孔;12b1、12b2、中间孔;13、缸孔壁;14、槽状冷却水流路;15、冷却水供给口;16、冷却水排出口;17、缸孔壁;17a、17b、单侧一半侧的壁面;18、缸孔壁相反侧壁;21a、21b、单侧一半的孔壁;23a1、23a2、23b1、23b2、各缸孔的孔壁;26、感热膨胀橡胶的接触面;30、抵接构件;31、背面金属板;32、施力构件;33、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34a、34b、基体构件;35、感热膨胀橡胶;36a、36b、36c、36d、36e、36f、缸孔壁的保温用具;37、弯折部;38、嵌合口;39、压紧构件;40、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41、背面金属板的轮廓;42、感热膨胀橡胶的轮廓;44、嵌合突起;45、冷却水流分隔构件;46、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的周缘部;191、孔间部;192、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的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O、缸孔的中心轴线。

Claims (5)

1.一种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所述背面金属板和所述基体构件是彼此独立的构件,
所述背面金属板为多个,多个所述背面金属板彼此独立地形成,
在该背面金属板附设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对感热膨胀后的该感热膨胀橡胶朝向缸孔壁施力。
2.一种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设置于内燃机的具有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用于对所有缸孔的全部孔壁或所有缸孔的孔壁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温,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包括:
基体构件,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与该保温用具的设置位置处的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在该基体构件的与缸孔壁的保温部位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供配置在背面侧的感热膨胀橡胶在感热膨胀时穿过基体构件;
感热膨胀橡胶,其配置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鼓出用开口;以及
背面金属板,其覆盖该感热膨胀橡胶的背面侧,固定于该基体构件,通过在该背面金属板与该基体构件之间夹持该感热膨胀橡胶的外缘部,从而将该感热膨胀橡胶固定于该基体构件,
所述背面金属板和所述基体构件是彼此独立的构件,
所述背面金属板为多个,多个所述背面金属板彼此独立地形成,
在该基体构件的背面侧附设有抵接构件,该抵接构件自该基体构件的背面突出,用于与缸孔壁相反侧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热膨胀橡胶由基础泡沫材料和热塑性物质形成,该基础泡沫材料是硅橡胶、氟橡胶、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该热塑性物质是树脂或金属材料。
4.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该内燃机具有形成有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体,
在该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缸孔壁的保温用具。
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该汽车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
CN201780008245.0A 2016-11-21 2017-08-29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03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5848A JP6381610B2 (ja) 2016-11-21 2016-11-21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6-225848 2016-11-21
PCT/JP2017/030911 WO2018092383A1 (ja) 2016-11-21 2017-08-29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3460A CN108603460A (zh) 2018-09-28
CN108603460B true CN108603460B (zh) 2019-09-20

Family

ID=6214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82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03460B (zh) 2016-11-21 2017-08-29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9967B2 (zh)
EP (1) EP3399175B1 (zh)
JP (1) JP6381610B2 (zh)
KR (1) KR101901559B1 (zh)
CN (1) CN108603460B (zh)
WO (1) WO2018092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7531B2 (ja) * 2015-11-05 2018-03-20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KR102474366B1 (ko) * 2017-12-18 2022-12-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JP7087857B2 (ja) * 2018-09-10 2022-06-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バー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KR20200068989A (ko) * 2018-12-06 2020-06-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실린더블록용 워터재킷의 내장 구조물
KR20200098939A (ko) * 2019-02-13 2020-08-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블록 인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엔진의 실린더 구조
KR102180664B1 (ko) * 2019-11-18 2020-11-19 동아공업 주식회사 실린더 블록의 워터자켓 삽입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1039A (ja) * 2005-09-05 2007-03-22 Uchiyama Mfg Corp ウォータ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WO2015151822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JP2015203313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03314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03312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29988A (ja) * 2014-06-06 2015-12-21 Nok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6332A1 (fr) * 2000-03-09 2001-09-1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omposite de resine de caoutchouc
JP4090327B2 (ja) 2002-10-23 2008-05-28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防音シート
JP4851258B2 (ja) 2006-07-31 2012-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冷却用熱媒体流路区画部材、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及び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形成方法
CN102072040B (zh) * 2009-11-19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1039A (ja) * 2005-09-05 2007-03-22 Uchiyama Mfg Corp ウォータ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WO2015151822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JP2015203313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03314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03312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及び自動車
JP2015229988A (ja) * 2014-06-06 2015-12-21 Nok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9175B1 (en) 2021-02-24
EP3399175A4 (en) 2019-01-16
JP2018084145A (ja) 2018-05-31
KR101901559B1 (ko) 2018-09-21
US20190032595A1 (en) 2019-01-31
US10669967B2 (en) 2020-06-02
CN108603460A (zh) 2018-09-28
WO2018092383A1 (ja) 2018-05-24
KR20180091943A (ko) 2018-08-16
JP6381610B2 (ja) 2018-08-29
EP3399175A1 (en)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3460B (zh)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CN108291496A (zh)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CN106170619B (zh) 缸孔壁的保温部件、内燃机以及汽车
CN102906406B (zh) 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内燃机及汽车
US10774779B2 (en) Cylinder bore wall thermal insulat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utomobile
US1078798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6170618B (zh) 缸筒壁的保温部件、内燃机及汽车
CN109790797A (zh)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KR102059412B1 (ko) 실린더 블록의 워터자켓 삽입물
EP3372812B1 (en) Warmer for cylinder bore wal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utomobile
CN103871771B (zh) 定位机构及其定位件与方法以及具有此定位机构的键盘
US20040118388A1 (en) Heating flange
CN109113887A (zh) 水套密封件及利用该水套密封件的水套结合模块
WO2018225733A1 (ja)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
CN110300843A (zh) 缸孔壁的保温用具、内燃机以及汽车
JP4330897B2 (ja) 金属ガスケット
CN111287858A (zh) 安装在用于气缸体的水套中的结构
JP2021127693A (ja) シリンダボア壁の保温具、内燃機関、自動車
JP2006002694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分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