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2485A - 帘式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帘式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2485A
CN108602485A CN201780009610.XA CN201780009610A CN108602485A CN 108602485 A CN108602485 A CN 108602485A CN 201780009610 A CN201780009610 A CN 201780009610A CN 108602485 A CN108602485 A CN 108602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m
room
gas
curtain airbag
se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6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2485B (zh
Inventor
田村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ublication of CN108602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2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当缓冲垫膨胀展开时能够防止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的破损。帘式气囊装置(100)具备:供气通路(134),膨胀展开时在缓冲垫(104)内部的上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延伸、使得气体至少流通于车辆前方;第1室(136),经具有横宽与供气通路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同的第1气体导入口(142),与供气通路前端连通而设置,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前支柱(116)与支柱装饰件(124)之间;第2室(144),位于供气通路下方,经具有横宽比第1气体导入口更大的第2气体导入口(150)与供气通路连通而设置;临时缝制部(146),其通过缝制使第2气体导入口的横宽缩小,在经第2气体导入口流入至第2室的气体的作用下被断裂。

Description

帘式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式气囊装置,该帘式气囊装置具备缓冲垫,该缓冲垫用于当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或翻车时,沿车辆室内侧面上部膨胀展开以保护乘员。
背景技术
帘式气囊装置具备袋状的缓冲垫,紧急时刻在气体的作用下膨胀展开,护住乘员免受伤害。为了即使车辆从侧面冲撞处于翻车的情况下,也能保护乘员头部或上半身等有可能发生冲撞的所有的部位,缓冲垫需要沿着车辆的侧面展开。
为此,缓冲垫收容在车辆室内的侧上方跨越车辆前后方向,不仅收容在顶部边梁上,也收容在位于顶部边梁的车辆前方的前支柱和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之间,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收容空间内收容缓冲垫,一般来说将缓冲垫以卷成卷轴状或折叠状安装在车辆室内的侧上方。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保护膨胀部的气囊,该保护膨胀部利用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在乘员头部的侧方膨胀。保护膨胀部具有车内壁部和车外壁部,利用流入至它们之间的气体一边膨胀一边从被折叠并收容在车辆室内的侧上方开始展开。此外,保护膨张部具有临时连接部,该临时连接部在气囊膨胀初期连接车内壁部和车外壁部之间,完全展开后内压上升时,使车内壁部和车外壁部相分离。
因此,在气囊膨胀初期,保护膨胀部在临时连接部连接车内壁部和车外壁部之间的状态下展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保护膨张部以轻薄状态完成展开,并能确保气囊膨胀初期的迅速展开。并且,当保护膨胀部完成展开后,伴随着保护膨张部的内压上升,临时连接部就将车内壁部和车外壁部相互分离开来。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保护膨张部能够使配置有临时连接部的部位充分膨胀,并能够确保对冲击的充分的吸收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19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的气囊,只是在保护膨张部设置了临时连接部,因此仅仅是调整在气囊膨胀初期的保护膨胀部的厚度、展开时间以及展开结束后的保护膨张部的厚度而已。也就是说,该气囊并未将保护膨张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各部位的膨胀展开时间列入考虑范围内。
在此假设,在保护膨张部中,收容在位于支柱装饰件的车辆后方的顶部边梁的部位,相比收容在前支柱和支柱装饰件之间的部位,提前膨胀展开的状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收容了后膨胀部位的状态下的支柱装饰件,例如车辆后方的端部,因提前膨胀的部位破裂或缺失的情况。由于这种现象可能给乘员的安全带来危害,因此需要防止在缓冲垫展开时支柱装饰件受破损。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缓冲垫膨胀展开时能够防止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破损的帘式气囊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是一种帘式气囊装置,沿车辆前后方向收容于车辆室内的车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式气囊装置具备:缓冲垫,其为袋状,利用来自充气器的气体沿车体侧壁膨胀展开;供气通路,其形成于缓冲垫内部,膨胀展开时在缓冲垫上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延伸,并使得气体至少流通于车辆前方;第1室,经具有横宽与供气通路的上下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第1气体导入口,与供气通路的前端连通而设置,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前支柱与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之间;第2室,位于供气通路的下方,经具有横宽比第1气体导入口更大的第2气体导入口与供气通路连通而设置;以及临时缝制部,其通过缝制使第2气体导入口的横宽缩小、在经第2气体导入口流入至第2室的气体的气压的作用下被断裂。
根据上述结构,缓冲垫在膨胀展开时,经气体提供通路流入至车辆前方的气体先到达第2气体导入口,并由此欲将流入至位于供气通路下方的第2室。之后,气体到达供气通路前端的第1气体导入口,并由此欲将流入至第1室。此时,由于相比流向第1室的第1气体导入口,流向第2室的第2气体导入口横宽更大,因此,气体先流入第2室的倾向更加明显。
然而,根据本发明,欲流入第2室内部的气体,被为缩小第2气体导入口横宽而缝制的临时缝制部暂时受阻碍。临时缝制部中设有多条临时缝制线,该临时缝制线针对欲流入该室内部的气体的方向,在阻扰它的方向上彼此分隔一段距离而设置。其结果,气体会经第1气体导入口最先供应至第1室内部,收容在前支柱和支柱装饰件之间的第1室,将会先于第2室而膨胀展开,并将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推开。之后,临时缝制部被气压扯断,第2室则晚于第1室膨胀展开。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避免处于收容了第1室的状态的支柱装饰件的例如车辆后方端部,因提前膨胀展开的第2室而破裂和缺失的现象。
另外,临时缝制部缩小第2气体导入口的横宽即可,没有必要完全堵塞其横宽。与其完全堵塞该横宽,不如缝制临时缝制部时使得临时缝制部两端和中途产生缝隙,在临时缝制部被断裂之前,就通过这些缝隙向第2室内部导入若干气体。这与断裂临时缝制部之前完全不向第2室内部导入气体相比,临时缝制部更容易被断裂,使第2室要晚于第1室导入气体,但能够确保其确切地膨胀展开。
上述临时缝制部最好设置在第2室中的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的宽幅最大的部位上。换言之,布置供气通路和第2气体导入口,使得第2气体导入口位于上述部位即可。如上所述,在第2室中的车宽方向的宽幅最大的部位上,即横宽变得最大的部位上设置能成为障碍物的临时缝制部,就能有效阻止气体的流入。因此,有效延迟第2室的膨胀展开时间,就能迅速向第1室提供气体。因而,第1室就先于第2室膨胀展开。
上述帘式气囊装置还具备第3室,该第3室位于第2室的车辆前方,在缓冲垫前端与第1室连通,在缓冲垫下端与第2室连通;临时缝制部则最好位于第2室和第3室连通部位的上方。这样一来,在第1室膨胀展开后,第3室就会流入来自第1室的气体,虽然会稍微膨胀,但在临时缝制部被断裂后,还会有来自第2室的气体流入,因而能够充分膨胀展开。因此,第3室晚于作为主室的第2室而膨胀展开,能够作为延迟室发挥作用。
上述临时缝制部最好在上下方向上包含多条临时缝制线。通过将临时缝制部设为多条临时缝制线,即便有一条临时缝制线断裂,也可由其他的临时缝制线来阻止气体。由此,第2室朝车宽方向的展开一边受到抑制,一边缓慢地膨胀展开。因而,第1室确切地先于第2室膨胀展开,并推开支柱装饰件,能够确切地防止支柱的破损。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最好基本上平行设置。这样一来,多条临时缝制线就在车辆前后方向的整个范围阻止朝向车辆下方的气体。于是,各条线断裂稳定,而且还容易调整第2室的膨胀展开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最好以规定间隔来设置。如此一来,通过调整规定间隔就能够调整各线的断裂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设有3条以上,多个规定间隔大致相同即可。这样就能够确保各线稳定断裂,也容易调整第2室的膨胀展开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设有3条以上,多个规定间隔最好随着沿气体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通过改变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各条线的间隔,就能够调整各条线被断裂的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最好包含缝合间隔不同的部分。在此,若将各条线的缝合间隔扩大则容易断裂;若将各条线的缝合间隔缩小则难以断裂。因此,通过包含缝合间隔不同的部分,就能够调整各条线在气压的作用下断裂的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的缝合间隔,最好随着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这样使得缝合间隔越靠近车辆下方越大,则位于车辆下方的线越容易被断裂。另外,使得缝合间隔越靠近车辆下方越小,则位于车辆下方的线越不容易被断裂。因此,通过调整各条线的缝合间隔,就能够调整各条线在气压的作用下断裂的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最好包含线的粗细不同的部分。在此,若各条线的线较粗,则就难以断裂,若各条线的线较细则容易断裂。因此,通过包含线的粗细不同的部分,就能够调整各条线在气压的作用下被断裂的时间。
上述多条临时缝制线的线最好随着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粗或逐渐变细。这样一来,使得线越靠近车辆下方越粗,则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线越难以断裂。另外,使得线越靠近车辆下方越细,则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线越容易被断裂。因此,通过调整各条线的线的粗细,就能够调整各条线在气压的作用下被断裂的时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当缓冲垫膨胀展开时能够防止从车内侧覆盖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的示例简图。
图2是图1中的帘式气囊装置被卷起来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缓冲垫的截面及其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帘式气囊装置的缓冲垫和比较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缓冲垫的展开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图1及图4(a)中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帘式气囊装置;102...充气器;104、104A~104F...缓冲垫;106...车辆;108...前座;110...后座;112、114...侧窗;116...前支柱;118...中支柱;120...后支柱;122...顶部边梁;123...罩盖;124...支柱装饰件;126...支柱装饰件后端部;128...接头片;130...带子;134...供气通路;136...第1室;142...第1气体导入口;144...第2室;146、146A~146F...临时缝制部;148...第3室;150...第2气体导入口;152、152A~152F、154、154A~154F、156、156A~156F...临时缝制线;158...第2室部位;160、161...连通口;162、164...缝合部;166...临时缝制线端部;167...临时缝制线与缝合部的间隙;168...前支柱和支柱装饰件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所表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据等,只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举的示例,除非有特意说明的情况,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的成分附上同一符号来省略反复说明,且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成分省略图示。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的示例简图。图中展示的是帘式气囊装置处于非展开即收容状态下的样子。另外,图中显示的帘式气囊装置是用于车辆右侧的,但省略图示的左侧用的帘式气囊装置也具有同样的对称结构。
帘式气囊装置100具备气体发生装置即充气器102。帘式气囊装置100在发生侧面冲撞等紧急时刻,通过从充气器102提供的气压,使缓冲垫104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缓冲垫104呈袋状,是将构成其表面的底布缝制于表里两侧,或使用一片式的织造手法(OPW One-Piece Woven)进行纺织而成。
车辆106是自车辆前方具备前座108和后座110的双排座椅车辆。在车辆106的侧面部,自车辆前方设置有侧窗112、114。在各侧窗112、114的车辆前后方向设有支撑顶部即天花板的支柱。这些支柱自车辆106前方依次被称作:前支柱116、中支柱118、后支柱120。
车辆106还具备顶部边梁122、将顶部边梁122自车内侧覆盖的罩盖123、支柱装饰件124。另外,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罩盖123和支柱装饰件124。顶部边梁122位于车辆108的车辆室内的侧上方并形成了车辆的侧壁。支柱装饰件124是一种将前支柱116自车内侧覆盖的树脂制的构件。支柱装饰件124的车辆后方的后端部126靠近顶部边梁122。
帘式气囊装置100的缓冲垫104,在车辆前后方向整体上以卷状或折叠状,被收容在顶部边梁122和罩盖123之间,以及在顶部边梁122的车辆前方还收容于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
收容在这些有限的收容空间的缓冲垫104,利用多个接头片被安装在车辆室内的侧上方。另外,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还收容有带子130。带子130是线绳构件,其前段部被安装于前支柱116上,后段部被安装于缓冲垫104的前端。
图2是图1中的帘式气囊装置100被卷起来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帘式气囊装置100还具备形成于缓冲垫104的内部供气通路134,以及,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的第1室136。为明确图示,图2的第1室136被涂上了影线。
供气通路134形成于缓冲垫104内部,是膨胀展开时在缓冲垫104上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条通路,使气体至少流入车辆前方。第1室136经第1气体导入口142与供气通路134前端连通而设置,是利用气体膨胀的膨胀区域。第1气体导入口142所具有的横宽的尺寸与供气通路13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同。
帘式气囊装置100还具备用来固定乘员的作为主室的第2室144、临时缝制部146、第3室148。第2室144位于供气通路134的下方,是利用气体膨胀的膨胀区域。第2室144经横宽比第1气体导入口142更大的第2气体导入口150,与供气通路134连通而设置。
临时缝制部146包含为缩小第2气体导入口的横宽而缝制的3条缝制线152、154、156,且在经过第2气体导入口150流入至第2室144的气体的气压的作用下被断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临时缝制部146虽然包含3条缝制线152、154、156,但不仅限于此,临时缝制线可具有1条以上且位于上下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临时缝制线152、154、156虽然被设定为“每100毫米的针数为40针、线为M30”,但不局限于此。另外,上述标记表明,缝制时在100毫米之间的缝合数量为40针,所使用的线的粗细为M30。如图所示,临时缝制线152、154、156基于规定的等间距,基本上是平行设计的。
图3是图2的缓冲垫104的截面及其一部分的示意图。图3(a)是缓冲垫104B-B的截面。图中,用一点划线来表示缓冲垫104的第2室144在膨胀展开时,被断裂的临时缝制线152、154、156的位置。如图所示,被设计在最靠近车辆下方的临时缝制线156,被设置在第2室144中的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的宽幅变得最大的部位,即变得最厚的部位158上。
图2中所示的第3室148位于第2室144的车辆前方,是利用气体膨胀的膨胀区域,且被收容在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第3室148在缓冲垫104前端附近的连通口160与第1室136相连通,在缓冲垫104下端附近的连通口161与第2室144相连通。临时缝制线156如图2所示,位于连通第2室144和第3室148的连通口161的上方位置。
作为这些膨胀区域的第1室136、第2室144以及第3室148,如图所示被缝合部162划分开来。另外,第3室148的车辆后侧被缝合部164划分开来。另外,缝合部162、164通过接合缓冲垫104表里的底布等形成。
此外,临时缝制线152、154、156的两端与图2所示的缝合部162、164分离而产生了间隙。例如图3(b)是将图2的C区域扩大后的示意图。图中,作为典型例子,表示了间隙167位于临时缝制线156的端部166和缝合部164之间的状态。另外,间隙167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虽然例如设为5毫米左右,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设定。
在此,就缓冲垫104膨胀展开时,由充气器102提供气体在缓冲垫104内部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缓冲垫104在膨胀展开时,经过供气通路134流入至车辆前方的气体,首先到达第2气体导入口150。因此,气体欲经第2气体导入口150,流入位于供气通路134下方的第2室144。之后,气体到达位于供气通路134前端的第1气体导入口142,并经第1气体导入口142欲流入第1室136。此时,相比流向第1室136的第1气体导入口142,流向第2室144的第2气体导入口150的横宽更大,因而,气体优选流向第2室144的倾向更为明显。
然而,根据帘式气囊装置100,欲流入第2室144内部的气体暂时遭到为缩小第2气体导入口150的横宽而缝制的临时缝制部146的阻碍。其结果,气体经过第1气体导入口142,首先被提供至第1室136内部。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就缓冲垫104的具体展开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帘式气囊装置100的缓冲垫104和比较例的帘式气囊装置200的缓冲垫202在展开时的具体动作的示意图。图5是图1及图4(a)中的帘式气囊装置100的截面图。图5(a)是图1A-A的截面图,图5(b)是图4(a)D-D的截面图。
如上所述,气体因暂时受到临时缝制部146的阻碍,先于第2室144内部,经过第1气体导入口142被提供至第1室136内部。图5(a)所示的收容于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的第1室136,通过经第1气体导入口142被供给的气体,先于第2室144膨胀展开。
如图5(b)所示,第1室136推开支柱装饰件124,在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之间形成间隙168,第3室148则能通过此间隙168,朝着车辆下方膨胀展开。
之后,在流入第2室144的气体压力作用下,临时缝制部146被断裂后,如图4(a)所示,第2室144就会晚于第1室136而膨胀展开。特别是,因为在将临时缝制部146设有多条临时缝制线152、154、156,即便有一条临时缝制线152被断裂,剩余的2条临时缝制线154、156也会阻止气体。因此,第2室144朝着车宽方向的展开一边被阻止一边缓慢地膨胀展开。即,第1室136则确切地先于第2室144膨胀展开。另外,在图4(a)中表示的是,第2室144推开从车内侧覆盖顶部边梁122的罩盖123而膨胀展开的样子。
第1室136膨胀展开后,气体从第1室136流入至第3室148中,其将少许膨胀,且临时缝制部146被断裂后,从第2室144也有气体流入第3室148,从而使其完全膨胀展开。因此,如图4(a)所示,第3室148相比作为主室的第2室144而延迟膨胀展开,发挥其作为延迟室的作用。
另一方面,图4(b)中所示的作为比较例的帘式气囊装置200的缓冲垫202,在第2室204中没有设置上述临时缝制部146的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100的缓冲垫104不一样。
比较例的缓冲垫202,由于没设有临时缝制部146,因而无法抑制气体向第2室204内部流入,而气体率先流入至第2室204。结果,第2室204会相比收容于前支柱116和支柱装饰件124A之间的第1室206提前膨胀展开。
因此,支柱装饰件124A的车辆后方的后端部126A,会因先于第1室206膨胀展开的第2室204,如图4(b)所示,发生破裂缺失的现象。在缓冲垫202膨胀展开时,支柱装饰件124A一旦破损,则缓冲垫202的展开动作将发生出乎预料的情况,且有可能支柱装饰件的残片等伤及乘员而造成乘员安全受到危害。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帘式气囊装置100,通过设置临时缝制部146,第1室136先于第2室144而膨胀展开,从而能够防止缓冲垫104在膨胀展开时造成支柱装饰件124的破损,并确保乘员的安全。
另外,如图3(a)所示,临时缝制部146设置在第2室144中的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的宽幅最大的部位158处。换言之,在缓冲垫104上设计供气通路134和第2气体导入口时,使得第2气体导入口位于该部位158处。这样一来,因为在第2室144中车宽方向的宽幅最大的部位158,即横宽最大处设置作为障碍物的临时缝制部146,可以有效阻止气体流入。也就是说,临时缝制部146针对要流入第2室144内部的气体的方向,而在将其阻止的方向上形成多条临时缝制线152、154、156,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结果,能够确实延缓第2室144的膨胀展开时间并迅速向第1室136提供气体。因而,就能确保第1室136先于第2室144膨胀展开。
临时缝制部146只需要将第2气体导入口150的横宽缩小即可,没有必要完全堵塞其横宽。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制临时缝制部146时,使临时缝制部146的两端产生间隙。具体说来,如图3(b)所示,临时缝制线152、154、156的两端与图2所示的缝合部162、164之间有间隔形成了间隙167。这样一来,从临时缝制部146被断裂之前,就经这些间隙167往第2室144内部导入若干气体。其结果,与完全堵塞第2气体导入口150的横宽,从而事前根本不向第2室144内导入气体的情况相比,临时缝制部146更容易断裂,因此,第2室144虽然相比第1室136延迟膨胀,但也能确保第2室144确切地膨胀展开。
此外,由于多条临时缝制线152、154、156基本上被平行设计,因此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全面阻止朝向车辆下方的气体。因此,临时缝制线152、154、156可以稳定断裂,从而第2室144的膨胀展开时间也容易调整。而且,多条临时缝制线152、154、156由于以规定的等间距而被设计,因而能稳定断裂,且第2室144的膨胀展开时间也容易调整。
虽然在此多条临时缝制线152、154、156以规定的等间距基本上被平行设计,但只要在缓冲垫104膨胀展开时,在流入至第2室144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被断裂,那么也可以适当设定各条线之间的规定间隔、各条线的缝合间隔、各条线的线的粗细。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缓冲垫104A~104F的示意图。设在图6(a)所示的缓冲垫104A处的临时缝制部146A包含了多条临时缝制线152A、154A、156A。临时缝制线152A、154A、156A之间的间隔,如图所示,随着沿气体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
设在图6(b)所示的缓冲垫104B处的临时缝制部146B包含了多条临时缝制线152B、154B、156B。临时缝制线152B、154B、156B之间的间隔,如图所示,随着沿气体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小。因此,根据临时缝制部146A、146B,通过使临时缝制线152A、154A、156A、152B、154B、156B的间隔随车辆上下方向变化,就能够调整各条线断裂时间。
设在图6(c)所示的缓冲垫104C处的临时缝制部146C包含了多个缝合间隔不同的部分,即多条临时缝制线152C、154C、156C。临时缝制线152C、154C、156C的缝合间隔随着沿气体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并且,若增大缝合间隔,则容易断裂;若减小缝合间隔,则难以断裂。因此,在临时缝制部146C中,缝合间隔越靠近车辆下方越大,因此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缝制线就越容易被断裂。
设在图6(d)所示的缓冲垫104D处的临时缝制部146D包含了多个缝合间隔不同的部分,即多条临时缝制线152D、154D、156D。临时缝制线152D、154D、156D之间的缝合间隔随着沿气体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小。因此,在临时缝制部146D中,缝合间隔越靠近车辆下方越小,因此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缝制线就越难以被断裂。因此,根据临时缝制部146C、146D,通过使各条临时缝制线的缝合间隔发生变化,就能够调整在气压的作用下的各条线的断裂时间。
设在图6(e)所示的缓冲垫104E处的临时缝制部146E包含了线的粗细不同的部分,即多条临时缝制线152E、154E、156E。临时缝制线152E、154E、156E的线随着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细。并且,若线较粗,则难以断裂;若线较细,则容易断裂。因此,在临时缝制部146E中,线越靠近车辆下方越细,那么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缝制线就越容易被断裂。
设在图6(f)所示的缓冲垫104F处的临时缝制部146F包含了线的粗细不同的部分,即多条临时缝制线152F、154F、156F。临时缝制线152F、154F、156F的缝合间隔随着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粗。因此,在临时缝制部146F中,线越靠近车辆下方越粗,因此越靠近车辆下方的缝制线就越难以被断裂。所以,根据临时缝制部146E、146F,通过使各条临时缝制线的线的粗细发生变化,就能够调整在气压的作用下的各条线的断裂时间。
在上述各缝制部146,146A~146F中,虽然多条临时缝制线被基本上平行设计,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彼此之间施加些许角度而设计。这样一来,只需要对临时缝制线的角度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针对气压的各线断裂难易的调整。
以上,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举例子。凡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上所记载的范围内,应能想到各种更改或修正的示例,当然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运用于车辆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除车辆外,也同样适用于航空器或船舶等,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具备缓冲垫的帘式气囊装置,当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或侧翻时该缓冲垫沿车辆室内侧面部膨胀展开以保护乘员。

Claims (12)

1.一种帘式气囊装置,沿车辆前后方向收容于车辆室内的车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式气囊装置具备:
缓冲垫,其为袋状,利用来自充气器的气体沿所述车体侧壁膨胀展开;
供气通路,其形成于所述缓冲垫内部,膨胀展开时在该缓冲垫上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延伸,并使得所述气体至少流通于车辆前方;
第1室,经具有横宽与所述供气通路的上下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第1气体导入口,与所述供气通路的前端连通而设置,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前支柱与从车内侧覆盖该前支柱的支柱装饰件之间;
第2室,位于所述供气通路的下方,经具有横宽比所述第1气体导入口更大的第2气体导入口与该供气通路连通而设置;以及
临时缝制部,其通过缝制使所述第2气体导入口的横宽缩小,在经该第2气体导入口流入至所述第2室的气体的气压的作用下被断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缝制部设置在所述第2室中的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的宽幅最大的部位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室,位于所述第2室的车辆前方,在所述缓冲垫的前端与所述第1室连通,在所述缓冲垫的下端与所述第2室连通,
所述临时缝制部位于第2室和第3室连通部位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缝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包含多条临时缝制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被基本上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以规定间隔被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设有3条以上,多个所述规定间隔大致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设有3条以上,多个所述规定间隔随着沿所述气体流动的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9.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包含缝合间隔不同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的所述缝合间隔,随着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11.如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包含线的粗细不同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临时缝制线的线随着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变粗或逐渐变细。
CN201780009610.XA 2016-03-25 2017-01-13 帘式气囊装置 Active CN108602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2330 2016-03-25
JP2016062330 2016-03-25
PCT/JP2017/001046 WO2017163550A1 (ja) 2016-03-25 2017-01-13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485A true CN108602485A (zh) 2018-09-28
CN108602485B CN108602485B (zh) 2020-11-06

Family

ID=5990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610.XA Active CN108602485B (zh) 2016-03-25 2017-01-13 帘式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02577B2 (zh)
CN (1) CN108602485B (zh)
WO (1) WO20171635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1686B2 (ja) * 2020-09-02 2023-12-1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280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
CN1629015A (zh) * 2003-12-19 2005-06-22 高田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
US20080012274A1 (en) * 2005-02-10 2008-01-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With a Controlled Opening of a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
CN10459019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JP5821776B2 (ja) * 2012-05-17 2015-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6260B2 (ja) * 2003-12-19 2010-01-1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74420B2 (ja) * 2014-03-20 2018-02-0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280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
CN1629015A (zh) * 2003-12-19 2005-06-22 高田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
US20080012274A1 (en) * 2005-02-10 2008-01-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With a Controlled Opening of a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
JP5821776B2 (ja) * 2012-05-17 2015-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59019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63550A1 (ja) 2018-10-18
WO2017163550A1 (ja) 2017-09-28
CN108602485B (zh) 2020-11-06
JP6502577B2 (ja) 2019-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1206B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9573553B2 (en) Airbag apparatus
US9789842B2 (en) Passenger airba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513882B2 (ja) 内部テザーを含む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れらを形成する方法
US7926844B2 (en) Airba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packing
CN205113240U (zh) 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JP540149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CN105579299B (zh) 包括具有扩散器的气囊的气囊模块
CN106103206B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帘式气囊
US20130106079A1 (en) Airbag arrangement for bulkhead seats
EP3088258A1 (en) Air belt and air belt device
WO2014210475A1 (en) Curtain airbag with offset countermeasure
CN101774367B (zh) 气囊装置
JP2017119498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EP1612110B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9713999B2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655472B1 (ko) 커튼에어백 쿠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에어백 모듈
CN108602485A (zh) 帘式气囊装置
US20050167957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204236412U (zh) 车辆的帘式气囊组件、车辆座椅的接合部以及车辆
JP2013141886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10129723A (ko)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JP7322551B2 (ja)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16164A (ja) エアバッグ
CN105644490B (zh) 驾驶员安全气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