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2356A -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2356A
CN108602356A CN201780009510.7A CN201780009510A CN108602356A CN 108602356 A CN108602356 A CN 108602356A CN 201780009510 A CN201780009510 A CN 201780009510A CN 108602356 A CN108602356 A CN 108602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image
picture point
laser irradia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5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2356B (zh
Inventor
泽村郎
泽村一郎
堀田吉彦
植竹和幸
古川隆弘
石见知三
横田泰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0412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3545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602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2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glass fibre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分析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S1),并且检查在下一个待执行记录的点的上游侧相邻的下一个点与所述点是否具有相同的颜色(S2)。当具有从黑点至白点的点颜色改变时(在S2处为是和在S3处为是),设定结束激光照射的定时早于黑点的正常结束定时(S4)。在点颜色从白点改变为黑点的情况中(在S2处为是和在S3处为否),当对黑点执行记录时,设定进行激光照射的定时晚于正常定时(S5)。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图像记录设备,其通过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来加热记录目标而在记录目标上记录可视图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为这些图像记录设备之一的是包括激光照射装置比如激光器阵列的图像记录设备,该激光器阵列具有用作以阵列布置的激光发射元件的多个半导体激光器,并且其利用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以预定方向照射彼此不同的位置。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这种图像记录设备通过利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在记录目标上记录可视图像,该记录目标以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于激光照射装置移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具有以下问题:在记录目标上形成的轮廓图像是破碎的,或引起所谓的图像增厚,其中在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形成比其图像数据的图像更大;并且因此不可能记录高质量图像。
鉴于上述,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其能够使着色部分的边缘平滑,并且防止轮廓图像的图像变胖(fattening)和破碎。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常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且在其上记录图像,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激光照射装置,其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用从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记录目标;照射条件调节单元,其引起激光照射装置发射激光,使得相对于激光照射装置移动的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和输出控制单元,其基于由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控制通过激光照射装置用激光照射。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着色部分的边缘能够被平滑,并且能够防止轮廓图像的图像增厚和破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系统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解记录装置的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1是光纤42的放大示意图。
图3-2是围绕阵列头的放大视图。
图4-1是图解阵列头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4-2是图解阵列头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4-3是图解阵列头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4-4是图解阵列头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4-5是图解阵列头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5是图解图像记录系统中的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6是图解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其中使得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与其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相同。
图7是图解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其中使得图像点G的Z轴方向宽度大于其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
图8是图7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是用于调节激光照射定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10-1是常规的激光照射的接通/断开定时图。
图10-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激光照射的接通/断开定时图。
图11是用于阐释图像点的半径R的测量的图。
图12是用于阐释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的测量的图。
图13是用于防止图像点与未着色部分Z轴方向重叠的控制流程图。
图14是图解通过根据实施方式的装置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
图15-1是在验证试验中在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的放大视图。
图15-2是在验证试验中在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的放大视图。
图16-1是图解根据第一改进实施例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实例的图。
图16-2是图解根据第一改进实施例的图像记录系统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描述已经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的实施方式。图像记录设备通过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来执行图像的记录。
图像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因此可以是任何视觉上可识别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图像可以是例如字符、符号、线条、图形、实心图像、这些中的任何组合,或二维码,比如条形码或QR码(注册商标)。
此外,记录目标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因此可以是用激光可记录的任何事物,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记录目标可以是能够吸收光,将光转换为热并形成图像的任何事物,并且例如包括在金属上的雕刻。此外,记录目标可以是热敏记录介质、具有热敏记录部分的结构等。
热敏记录介质具有载体和载体上的图像记录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具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层。这些层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分层结构,并且可以在载体的另一侧上。
图像记录层
图像记录层包含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组分。
无色染料没有具体限制,并且根据目的适当地选自通常用于热敏记录材料的无色染料。例如,优选地使用三苯甲烷染料;荧烷(fluoran)染料;吩噻嗪染料;金胺染料;螺吡喃染料;吲哚啉苯酞(indolinophthalide)染料等的无色化合物作为无色染料。
可以使用接触后显现无色染料的颜色的各种受电子化合物或氧化剂中的任一种。
其它组分可以是粘合剂树脂、光热转换材料、热熔性物质、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填料等。
载体
载体的形状、结构、尺寸等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形状可以是例如平板形状。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分层结构。尺寸可以根据热敏记录介质的尺寸等适当地选择。
其它层
其它层可以是光热转换层、保护层、下层、紫外吸收层、氧阻挡层、中间层、背层、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等。
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根据其用途加工成期望的形状。该形状可以是例如卡片形状、标牌形状、标签形状、片材形状、卷形等。加工成卡片形状的热敏记录介质可以是例如预付卡、点卡、信用卡等。加工成小于卡片尺寸的标牌形状尺寸的热敏记录介质可用于价格标牌等。此外,加工成大于卡片尺寸的标牌形状尺寸的热敏记录介质可用于过程控制、装运说明、票据等。因为加工成标签形状的热敏记录介质能够被粘贴,该热敏记录介质能够通过加工成任意的各种尺寸并粘贴在重复使用的手推车、箱子、盒子、容器等用于过程控制、货物管理等。此外,加工成大于卡片尺寸的片材尺寸的热敏记录介质具有更宽的图像记录范围,并且因此能够用于一般文件、过程管理说明等。
该结构具有的热敏记录部分可以是例如:其中标签形热敏记录介质已被粘贴在结构表面上的部分;其中热敏记录材料已被涂布在结构表面上的部分;等等。此外,具有热敏记录部分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因此可以是在结构表面上具有热敏记录部分的任何结构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具有热敏记录部分的结构可以是例如:任意的各种产品,比如塑料袋、PET瓶和罐装食品;运输箱,比如纸板箱或容器;未完成的产品(a product inprogress);工业产品;等等。
在下文中,作为实例,将描述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记录设备,该记录目标是具有热敏记录部分的结构,该记录目标具体地为具有热敏记录标签粘贴于其上的用于运输的容器C。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作图像记录设备的图像记录系统100的示意性透视图。在以下描述中,用于运输的容器C的输送方向将被称为X轴方向,上下方向被称为Z轴方向,和正交于输送方向和上下方向二者的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
图像记录系统100通过用激光照射用作记录目标的粘贴在用于运输的容器C上的热敏记录标签RL来执行图像的记录。
如图1中所图解的,图像记录系统100包括:用作记录目标输送设备的输送器装置10;记录装置14;系统控制装置18;读取装置15;屏蔽罩11;等等。
记录装置14通过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将为可视图像的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并且对应于激光照射装置。记录装置14布置在输送器装置10的-Y侧,即在输送路径的-Y侧。
屏蔽罩11通过屏蔽从记录装置14发射的激光减少激光的漫射,并且在屏蔽罩11的表面上涂布有黑铝石(black almite)。在屏蔽罩11的一部分中——该部分面向记录装置14,提供了用于使激光由此通过的开孔11a。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输送器装置10是辊式输送器,但是输送器装置10可以是带式输送器。
输送器装置10、记录装置14、读取装置15等被连接至系统控制装置18,系统控制装置18控制整个图像记录系统100。此外,如稍后所描述的,读取装置15读取已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代码图像,比如二维码,如条形码或QR码。系统控制装置18基于由读取装置15读取的信息执行是否已记录了正确图像的核对。
现在将描述粘贴在容器C上的热敏记录标签RL。
热敏记录标签RL是热敏记录介质,并且通过加热改变色调在其上记录图像。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其上执行一次图像记录的热敏记录介质,但是在其上能够执行多次记录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用作热敏记录标签RL。
被用作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热敏记录标签RL的热敏记录介质是如此热敏记录介质,其包含吸收激光并将激光转换为热(光热转换材料)的材料和通过加热改变色相、反射率等的材料。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被广义地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可以是例如炭黑或下列中的至少任一种的颗粒:金属硼化物;和Ge、Bi、In、Te、Se、Cr等的金属氧化物。无机材料优选地为大量地吸收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和较少地吸收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材料,并且优选地为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无机材料例如适当地为选自下列的至少一种类型:六硼化合物;钨氧化物化合物;锑锡氧化物(ATO);铟锡氧化物(ITO);和锑酸锌。
六硼化合物可以是例如LaB6、CeB6、PrB6、NdB6、GdB6、TbB6、DyB6、HoB6、YB6、SmB6、EuB6、ErB6、TmB6、YbB6、LuB6、SrB6、CaB6、(La、Ce)B6等。
钨氧化物化合物可以是例如:由通式WyOz(其中W是钨,O是氧,并且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颗粒,如在WO 2005/03793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187323等中所描述的;或由通式MxWyOz(其中:M是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和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W是钨;O是氧、0.001≤x/y≤1;和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颗粒。
在这些中,钨氧化物化合物优选地为含铯的钨氧化物,具体而言,因为含铯的钨氧化物在近红外区域中具有大的吸收和在可见区域中具有小的吸收。
此外,在锑锡氧化物(ATO)、铟锡氧化物(ITO)和锑酸锌中,钨氧化物化合物优选地为ITO,具体而言,因为ITO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大的吸收和在可见区域中具有小的吸收。这些材料通过真空气相淀积方法或颗粒材料与树脂的粘合等分层形成。
任意的各种染料可以根据待吸收的光波长被适当地用作有机材料,但是如果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则使用具有大约600nm至1,200nm的吸收峰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具体而言,有机材料可以是菁染料、醌染料、吲哚萘酚(indonaphthol)的喹啉衍生物、苯二胺镍络合物、酞菁颜料等。
作为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类型的光热转换材料,或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热转换材料。此外,光热转换材料可以被提供在图像记录层上或可以被提供在除图像记录层以外的构件上。如果光热转换材料被用在除图像记录层以外的构件上,光热转换层优选地与热可逆记录介质相邻地提供。光热转换层包含至少光热转换材料和粘合剂树脂。
已知的材料,比如例如,给电子染料前体和受电子显色剂的组合,可以被用作通过加热改变色相、反射率等的材料,该组合已经用于常规的热敏纸。此外,通过加热改变色相、反射率等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例如如此材料,其经历变化比如热和光之间的复合反应,例如与通过加热联乙炔化合物和紫外照射造成的固相聚合相关的变色反应。
图2是图解记录装置14的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纤维阵列记录装置——其通过使用具有多个光纤的激光发射部分的纤维阵列执行图像的记录——被用作记录装置14,激光发射部分在正交于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的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中以阵列布置,所述副扫描方向是用作记录目标的容器C的移动方向。纤维阵列记录装置通过用经由纤维阵列从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记录目标来记录由绘图单元形成的图像。具体而言,记录装置14包括激光器阵列单元14a、纤维阵列单元14b和光学单元43。
激光器阵列单元14a包括:以阵列布置的多个激光发射元件41;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的冷却单元50;多个驱动器45,其对应于激光发射元件41提供并且用于驱动对应的激光发射元件41;和控制多个驱动器45的控制器46。将用于向激光发射元件41供应电力的电源48和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比如个人电脑连接至控制器46。
激光发射元件41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或染料激光器可以被用作激光发射元件41。激光发射元件41优选地为半导体激光器,因为在这些中,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宽波长选择性,能够由于其小尺寸而缩小尺寸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由激光发射元件41发射的激光的波长没有具体限制,因此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优选地为700nm至2000nm,并且更优选地为780nm至1600nm。
在用作发射设备的激光发射元件41中,并非施加的所有能量都转换为激光。通常,在激光发射元件41中,通过将能量转换为热产生热,该能量没有被转换为激光。因此,激光发射元件41通过用作冷却设备的冷却单元50被冷却。此外,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中,通过使用纤维阵列单元14b,激光发射元件41能够彼此分开地布置。从而,能够降低来自任何相邻激光发射元件41的热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激光发射元件41的冷却;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激光发射元件41中的温度升高和变化,能够降低激光的输出变化,并且能够改善浓度不均匀性和白点(void)的形成。激光输出是由功率计测量的平均输出。存在两种类型的激光输出控制方法,该两种类型是其中控制峰值功率的方法,和其中控制脉冲发射比(占空(duty):激光发射时间/周期时间)的方法。
冷却单元50是通过循环液体冷却剂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的液体冷却型,并且包括:热接收单元51,其中液体冷却剂从激光发射元件41接收热;和释放液体冷却剂的热的热释放单元52。热接收单元51和热释放单元52通过冷却管道53a和53b连接。热接收单元51具有在由高导热构件形成的壳体内部提供的冷却管,冷却管由高导热构件形成并且用于使液体冷却剂通过其流过。多个激光发射元件41以阵列布置在热接收单元51上。
热释放单元52包括散热器和用于循环液体冷却剂的泵。由热释放单元52的泵送出的液体冷却剂通过冷却管道53a,并流入热接收单元51。当在热接收单元51内部的冷却管中移动时,液体冷却剂通过带走(take over)布置在热接收单元51上的激光发射元件41中的热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从热接收单元51流出并且通过带走激光发射元件41中的热而使温度升高的液体冷却剂在冷却管道53b中移动,流入热释放单元52的散热器,并且通过散热器冷却。已经通过散热器冷却的液体冷却剂再次通过泵被送出到热接收单元51。
纤维阵列单元14b包括:对应于激光发射元件41提供的多个光纤42;和阵列头44,其将这些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42a(见图3-2)周围的部分以阵列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中持有。光纤42的激光进入部分被附着至其对应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激光发射表面。
图3-1是光纤42的放大示意图。图3-2是阵列头44周围的放大视图。
光纤42是用于从激光发射元件41发射的激光的光波导管。光纤42的形状、尺寸(直径)、材料、结构等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
每个光纤42的尺寸(直径d1)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5μm并且等于或小于1000μm。光纤42的直径d1等于或大于15μm并且等于或小于1000μm在图像清晰度方面是有利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具有125μm的直径的光纤被用作光纤42。
此外,光纤42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可以是例如玻璃、树脂或石英。
光纤42的结构优选地为由以下形成的结构:使激光通过其的中央芯部分;和提供在芯部分的外周上的包覆层。
芯部分的直径d2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μm并且等于或小于500μm。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直径d2为105μm的芯部分的光纤。此外,芯部分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可以是例如掺杂锗或磷的玻璃。
包覆层的平均厚度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并且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μm并且等于或小于250μm。包覆层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包覆层的材料可以是例如掺杂硼或氟的玻璃。
如图3-2中所图解,围绕多个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42a的部分通过阵列头44以阵列持有,使得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42a的节距为127μm。在记录装置14中,激光发射部分42a的节距设定为127μm,以便能够记录具有200dpi的分辨率的图像。
如果所有光纤42试图通过一个阵列头44持有,则阵列头44变得太长并且容易变形。结果,一个阵列头44难以保持束阵列(beam array)的线性度和束节距的均匀性。因此,通过阵列头44持有的光纤42的数量是100至200。另外,在记录装置14中,每个持有100至200个光纤42的多个阵列头44优选地在Z轴方向上布置成一行,所述Z轴方向为正交于容器C的输送方向的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200个阵列头44在Z轴方向上布置成一行。
图4-1至图4-5是图解阵列头44的布置的实例的图。
图4-1是其中记录装置14中的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多个阵列头44在Z轴方向上以阵列布置的实例。图4-2是其中记录装置14中的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多个阵列头44以之字形布置的实例。
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在组装方面优选地为如图4-2中所图解的之字形布置,而不是如图4-1中所图解的在Z轴方向上的线性布置。
此外,图4-3是其中记录装置14中的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多个阵列头44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地布置的实例。通过如图4-3中所图解的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能够使得光纤42的Z轴方向节距P比图4-1和图4-2中图解的布置的那些节距更窄,并且因此能够增加分辨率。
此外,图4-4是其中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布置两个阵列头组的实例,两个阵列头组中的每个具有记录装置14中的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多个阵列头44,多个阵列头44以之字形布置,阵列头组之一被布置成相对于另一个阵列头组在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偏移阵列头44的光纤42的布置节距的一半。通过如图4-4中所图解的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能够使得光纤42的Z轴方向节距P比图4-1和图4-2中图解的布置中的那些节距更窄,并且因此能够增加分辨率。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根据系统控制装置18的控制,通过在正交于粘贴在用于运输的容器C上的用作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标签RL的扫描方向的方向上传输图像信息来执行记录。因此,因为记录装置14将图像信息累积在存储器中,如果在热敏记录标签RL的扫描时间和图像信息在正交方向上的传输时间之间存在差异,则累积的图像的量增加。在该情况中,与图4-3中图解的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实例相比,图4-4中图解的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实例能够使得系统控制装置18的存储器中累积的信息量的减少更大。
此外,图4-5是其中图4-4中图解的两个阵列头组——每个阵列头组具有以之字形布置的多个阵列头44——彼此层叠(layered)为单个阵列头组的实例。这种具有两个阵列头组彼此层叠为单个阵列头组的阵列头44在制造方面能够容易地制作,并且能够使分辨率增加。另外,与图4-4中图解的多个阵列头44的布置实例相比,图4-5中图解的阵列头44的布置实例能够使得系统控制装置18中累积的信息量的减少更大。
此外,如图2中所图解的,为光学系统的实例的光学单元43具有:准直透镜43a,其将从光纤42发射的激光的发散光束转换为平行光束;和聚光透镜43b,其将激光会聚到热敏记录标签RL的表面,该表面是待用激光照射的表面。此外,是否提供光学单元43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
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比如个人电脑将图像信息输入至控制器46。控制器46基于输入的图像信息生成用于驱动每个驱动器45的驱动信号。控制器46将生成的驱动信号传输到每个驱动器45。具体而言,控制器46包括时钟发生器。当由时钟发生器振荡的时钟数目达到规定的时钟数目时,控制器46将用于驱动每个驱动器45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每个驱动器45。
当驱动器45接收驱动信号时,驱动器45分别地驱动对应的激光发射元件41。根据驱动器45的驱动,激光发射元件41发射激光。从激光发射元件41发射的激光进入对应的光纤42,并且从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42a发射。在通过光学单元43的准直透镜43a和聚光透镜43b传输之后,从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42a发射的激光被发射到容器C的用作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标签RL的表面上。通过由发射到热敏记录标签RL的表面上的激光加热,将图像记录在热敏记录标签RL的表面上。
如果通过使用检流计反射镜并且偏转激光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装置被用作记录装置,则通过旋转检流计反射镜以单次行程用激光照射来记录字符等的图像。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如果在记录目标上记录了一定量的信息,除非停止记录目标的输送,否则不能及时进行记录。相反,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中,通过使用具有以阵列布置的多个激光发射元件41的激光器阵列,通过分别对应于像素的激光发射元件的接通/断开控制,能够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从而,即使信息量大,在不停止容器C的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因此,即使在记录目标上记录大量信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能够记录图像而不降低生产力。
如稍后所描述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通过发射激光和加热记录目标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并且因此需要使用具有高到一定程度的输出的激光发射元件41。因此,通过激光发射元件41生成的热量大。在不具有纤维阵列单元14b的常规激光器阵列记录装置中,激光发射元件41需要在根据分辨率的间隔下以阵列布置。因此,在常规激光器阵列记录装置中,为了使分辨率为200dpi,激光发射元件41需要以非常窄的节距布置。结果,在常规激光器阵列记录装置中,激光发射元件41中的热难以逸出,并且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变高。当在常规激光器阵列记录装置中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变高时:激光发射元件41的波长和光学输出波动;记录目标不能被加热至规定的温度;并且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此外,在常规激光器阵列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激光发射元件41的这种温度升高,需要降低记录目标的输送速度,并且需要增加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间隔,并且因此生产力不能不能充分地提高。
正常地,冷却器型冷却单元通常被用作冷却单元50,并且利用该类型,仅进行冷却,而没有加热。因此,光源的温度不会变得高于冷却器的设定温度,但是冷却单元50和为与其接触的激光光源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波动。当半导体激光器被用作激光发射元件41时,发生其中激光输出根据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而变化的现象(当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变低时,激光输出变高)。因此,为了控制激光输出,图像形成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合适地执行:测量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或冷却单元50的温度;和根据测量结果控制至驱动器45的输入信号,用于控制激光输出,使得激光输出变得恒定。
关于这一点,根据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是使用纤维阵列单元14b的纤维阵列记录装置。通过使用纤维阵列记录装置,纤维阵列单元14b的激光发射部分42a只需要以根据分辨率的节距布置,并且激光器阵列单元14a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节距不再需要根据图像分辨率的节距。从而,根据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能够使得激光发射元件41之间的节距足够宽,以便能够充分地从激光发射元件41辐射热。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能够使得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减小,并且能够使得激光发射元件41的波长和光学输出的波动减小。结果,根据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能够使得令人满意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目标上。此外,即使缩短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间隔,能够减小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能够增加容器C的输送速率,并且因此能够增加生产力。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中,通过提供冷却单元50并且液体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能够使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甚至更大地减小。结果,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能够缩短激光发射元件41的发射间隔,增加容器C的输送速率,并且因此甚至更多地增加生产力。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4中,激光发射元件41被液体冷却,但是激光发射元件41可以被通过使用冷却风扇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的冷却效率高于空气冷却的冷却效率,并且具有能够很好地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的优势。然而,尽管空气冷却的冷却效率低于液体冷却的冷却效率,但是空气冷却具有能够廉价地冷却激光发射元件41的优势。
图5是图解图像记录系统100中的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在图5中,系统控制装置18:包括CPU、RAM、ROM、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控制图像记录系统100中各种装置的驱动;并且执行各种算法处理。输送器装置10、记录装置14、读取装置15、操作面板181、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等被连接至该系统控制装置18。
操作面板181具有触摸板式显示器或各种按键,其通过操作者的按键操作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接收各种信息输入。
如图5中所图解的,通过根据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操作的CPU,系统控制装置18起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和输出控制单元1812的作用。
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调节通过记录装置14记录图像点时的从记录装置14的激光发射元件41发射的激光的激光照射条件。例如,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引起激光由记录装置14发射,使得相对于记录装置14移动的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点的一部分与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当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
此外,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X轴方向(相对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晚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开始定时,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X轴方向的下游侧——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此外,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基于图像点的X方向节距和图像点的半径由记录装置14设定激光照射定时。此外,当通过记录装置14的激光功率改变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改变激光照射定时。
此外,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记录在记录目标的Z轴方向(相交于(正交于)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低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此外,如果在X轴方向上存在与在Z轴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相邻的图像点,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通过记录装置14连续点亮激光来连续地记录多个图像点。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根据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设定从记录装置14发射的激光的功率。
当通过记录装置14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时,输出控制单元1812控制分别对应于激光发射部分42a的激光发射元件41的输出。基于由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输出控制单元1812控制用通过记录装置14的激光照射。
接下来,将通过参考图1描述图像记录系统100的操作实例。首先,操作者将其中容纳有行李的容器C放置在输送器装置10上。操作者将容器C放置在输送器装置10上,使得容器C的主体的侧表面被定位在-Y侧,即,使得侧表面面向记录装置14,该侧表面具有粘贴于其上的热敏记录标签RL。
当操作者操作操作面板181并且启动系统控制装置18时,输送启动信号被从操作面板181传输至系统控制装置18。已经接收输送启动信号的系统控制装置18开始驱动输送器装置10。然后通过输送器装置10将放置在输送器装置10上的容器C朝向记录装置14输送。容器C的输送速度的实例是2m/sec。
在容器C的输送方向上的记录装置14的上游,布置有检测在输送器装置10上输送的容器C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容器C时,将检测信号从传感器传输到系统控制装置18。系统控制装置18具有计时器。当系统控制装置18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时,系统控制装置18通过使用计时器开始时间测量。基于从接收检测信号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系统控制装置18然后感知容器C将何时到达记录装置14。
当从接收检测信号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变为T1并且容器C到达记录装置14时,系统控制装置18将记录开始信号输出到记录装置14,使得图像被记录在通过记录装置14的容器C上粘贴的热敏记录标签RL上。
基于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接收的图像信息,已经接收记录开始信号的记录装置14朝向相对于记录装置14移动的容器C上的热敏记录标签RL发射预定功率的激光。从而,图像被无接触地记录在热敏记录标签RL上。
记录在热敏记录标签RL上的图像(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传输的图像信息)的实例包括:容纳在容器C中的行李的内容、字符的图像比如关于运输目的地的信息;和代码图像,比如具有已编码的信息的条形码或二维码(QR码等),该信息是容纳在容器中的行李的内容、关于运输目的地的信息等。
容器C——在穿过记录装置14的过程中已在容器C上记录了图像——通过读取装置15。当容器C通过读取装置15时,读取装置15读取记录在热敏记录标签RL上的代码图像,比如条形码或二维码,并且获得信息,比如容纳在容器C中的行李的内容和关于运输目的地的信息。系统控制装置18核对从代码图像获得的信息与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传输的图像信息,并检查图像是否已被正确地记录。如果图像已被正确地记录,则系统控制装置18经由输送器装置10将容器C发送到后续过程(例如,运输准备过程)。
相反,如果图像没有被正确地记录,则系统控制装置18暂时停止输送器装置10,并且在操作面板181上显示图像没有被正确地记录。此外,如果图像没有被正确地记录,系统控制装置18可以将容器C输送到规定的输送目的地。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预定分辨率的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其中规定的节距为: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点G的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节距P1;和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相交于(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节距P2。通过调节激光的照射定时将X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1设定为规定的节距。根据记录装置14的结构,比如光纤42的激光发射部分的布置节距或光学单元43的配置将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设定为规定的节距。
图6是图解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其中使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2R与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相同。如图6中所图解的,当使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2R与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相同使得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图像点彼此不重叠时,黑色部分和白色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变为锯齿状的,并且因此图像外观变差。在图6中,白色未着色部分是轮廓图像。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边缘平滑,使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通过图像点的一部分与相邻图像点的重叠,减小了由一系列图像点形成的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的锯齿度。从而,能够使在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平滑。
在X轴方向上,通过调节激光的照射时间,使得图像点在X轴方向上的X轴方向长度F(见图8)比X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1长,使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因为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是由记录装置14的结构预先确定的,因此难以通过缩窄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使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用已增加激光功率的激光照射,使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2R大于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并且因此使图像点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
图7是图解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其中使每个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2R大于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图8是图7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如图7和图8中所图解的,通过激光功率的增加使每个图像点G的Z轴方向宽度2R大于Z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2,相邻图像点G在Z轴方向上彼此重叠。从而,与图6中图解的现有情况相比,能够使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在Z轴方向上平滑。
此外,通过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使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F长于X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1,相邻图像点G在X轴方向上也彼此重叠。从而,与图6中图解的现有情况相比,能够使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在X轴方向上平滑。
接下来,将要提出用于调节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的具体方法的实例,但是该具体方法不限于下述方法。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接收的图像信息作为位图图像从图5中的系统控制装置18被运送到记录装置14。位图图像具有像素信息,该像素信息是每个像素的层次数据(gradation data)。通常,层次数据被用于记录灰度图像,但是因为层次数据是表示黑色/白色反转的信息,所以不需要记录灰度图像,并且层次数据可以被用作用于调节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的参数。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图像的层次值控制图像的激光照射定时,实现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的调节。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位图图像的层次数据,实现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的调节。另外,通过激光的峰值功率控制实现对于输送速度、环境温度和记录目标之间的差异的处理,其需要能量调节。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位图图像的层次和将调节的位图数据运送到记录装置14的系统控制装置18实施图像记录。
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见图5)到系统控制装置18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传输已添加有标题信息的位图数据来执行。系统控制装置18可以根据通过伴随接收的位图数据的标题信息指示的信息确定待处理的内容,这里的信息是指示通过黑色/白色反转记录图像的黑色/白色反转信息。类似地,当通过记录装置14调节每个图像点G的X轴方向长度时,可以通过在从系统控制装置18向记录装置14数据传输时添加包括黑色/白色反转信息的标题信息来执行传输。
每个图像点G的Z轴方向宽度2R优选地设定为节距P2的1.1倍至1.5倍(1.1P2≤2R≤1.5P2)。如果每个图像点G的Z轴方向宽度2R小于节距P2的1.1倍,则图像边缘平滑效果变得不足。相反,通过增加激光的激光功率或通过降低输送速度等增加激光的照射时间,图像点的Z轴方向宽度2R能够增加。然而,如果激光的激光功率增加太多,则记录目标可能会不必要地加热,并且这可能会导致图像浓度的降低或记录目标的燃烧。此外,由激光发射元件41生成的热量增加和并且可能不会及时冷却,因此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可能变高。此外,输送速度等的降低影响生产力。因此,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设定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每个图像点G的Z轴方向宽度2R变为等于或小于节距P2的1.5倍。从而,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能够被平滑,同时减少激光对记录目标的损坏并且降低激光发射元件41的温度升高。此外,在不降低生产力的情况下,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能够被平滑。
然而,通过使每个图像点G的Z方向宽度2R大于图像点节距P2,使得图像点G的一部分与相邻图像点G重叠,如图7中所图解的,出现其中图像点G的一部分与应该是白色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并且使轮廓图像破碎的问题。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调节激光照射条件,使得每个图像点G的一部分不与未着色部分重叠。具体而言,对于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在容器C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的重叠,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通过使激光照射定时与正常照射定时不同防止重叠。至于在为光纤42的布置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重叠,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通过降低激光功率防止重叠。
首先,将描述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的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重叠。
图9是用于调节激光照射定时的控制流程图,和图10是用于接通/断开激光照射的定时图。图10-1图解了常规的激光照射的接通/断开定时,并且图10-2图解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激光照射的接通/断开定时图。
如图9中所图解,当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S1)接收图像数据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执行在X轴方向上的图像数据分析。具体而言,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感知首先待记录的图像数据点D是黑点(二值化中的“1”)还是白点(二值化中的“0”),点D位于输送方向(+X方向)的最下游。随后,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检查下一个待记录的点与点D是否具有相同的颜色,下一个待记录的点与点D在输送方向上相邻并在其上游(S2)。如果点的颜色从黑点颜色变为白点颜色(在S2处为是并且在S3处为是),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该黑点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正常结束定时(S4)。
如图10中所图解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当正在输送记录目标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持续预定的时间段t来形成图像点G,如图中的虚线所图解的,图像点G具有在输送方向上伸长的近似椭圆形状。
在其中图像数据点D从黑点变为白点(当激光照射现在为接通和下次激光照射将为断开时)的情况中,如果没有使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更早,则发生下述。即,如图10-1中所图解的,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图中从右第二个图像点)的一部分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在其上游并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并使未着色部分破碎,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相反,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图像数据点D从黑点变为白点时,使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正常定时。从而,如图10-2中所图解的,防止图中右侧的第二个图像点G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在其上游并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从而,防止未着色部分破碎。
相反,如图9中所图解的,如果图像数据点D从白点变为黑点(在S2处为是并且在S3处为否),则当记录下一个黑点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激光照射定时晚于正常定时(S5)。
在其中图像数据点D从白点变为黑点(当激光照射现在为断开并且下次激光照射将为接通时)的情况中,如果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没有延迟,则发生下述。即,如图10-1中所图解的,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图中从右第四个图像点)的一部分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在其下游并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并使未着色部分破碎,该部分位于记录目标移动方向的下游侧。
相反,当图像数据点D从白点变为黑点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晚于正常定时。从而,如图10-2中所图解的,防止图中从右第四个图像点G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在其下游并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从而,防止未着色部分破碎。
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然后结束流程,如先前图9所图解的,此时对于输送方向上最上游的点执行上述过程(在S6处为否)。
如图10-1中所图解的,如下可以找出图像点G的重叠量L。每个图像点G具有在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上伸长的近似椭圆形状。更具体而言,该形状是所谓的koban(旧的日本椭圆形硬币)形状,其具有在X轴方向上的矩形部分的两侧处连接的半圆形部分。半圆形部分的半径为R,并且当激光照射时间为t和记录目标的输送速率为v时,矩形部分的X轴方向长度为tv[mm]。因此,因为X轴方向图像点节距为P1,重叠量L由下述方程给出。
L=0.5tv+R-0.5P1
因此,通过由上述方程计算的重叠量L提前照射结束定时或延迟照射开始定时,能够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重叠。即,照射结束定时提前或照射开始定时延迟(L/v)小时。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基于图像点的X轴方向(图像点移动方向)节距和半径,设定通过记录装置14的激光的照射定时。
图像点G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和图像点节距P2是预先实验上找出的值。图11是用于说明如何找出图像点G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的图。首先,将具有一个点的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宽度的线记录在记录目标上。随后,通过显微光密度计(microdensitometer)(具有5μm的狭缝宽度)测量图像浓度,并且取出(take out)具有最大浓度值和最小浓度值的平均浓度的部分的轮廓并且放大至其尺寸的500倍。随后找出下列之间的交叉点A和A':在线的一个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端部处的圆弧;与一个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端部和另一个Z轴方向端部。随后,找出线段A-A'的中点B。随后,找出平行于线段A-A'并且与圆弧接触的线段C-C',并且找出线段C-C'和圆弧之间的接触点D。然后找出从找出的中点B到找出的接触点D的长度,并且因此找出图像点G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
图12是说明如何找出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P2的图。首先,如图12中所图解的,将主扫描方向上五个点的线记录在记录目标上。随后,通过微型数字仪(具有5μm的狭缝宽度)测量图像浓度,并且取出具有最大浓度值和最小浓度值的平均浓度的部分的轮廓并且放大至其尺寸的500倍。随后,找出这些线的顶点a到e,并绘制通过线的这些顶点的直线。随后,分别找出线的顶点之间的距离(线段a-b、线段b-c、线段c-d和线段d-e),并且因此找出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P2a、P2b、P2c和P2d。由找出的P2a到P2d找出这些图像点节距的平均值,并且将该平均值确定为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P2。
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P1可以通过激光照射周期(脉冲周期)乘以输送速率v找出。
此外,如稍后所描述的,图像点G的X轴方向前端优选地在图10-2中图解的范围T中。在该范围T中的图像点G的X轴方向前端的激光照射定时偏移量W满足下列关系,0.5tv+0.5(R-0.5P1)≤W≤0.5tv+1.5(R-0.5P1)。因此,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设定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满足激光照射定时偏移量W的这种关系。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激光功率能够由用户改变。具体而言,如果用户看到在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并且感觉图像不够密集,则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181进行操作来增加激光功率。此外,如果用户感觉图像太密集,则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181进行操作降低激光功率。通过激光功率的这种改变,图像点G的尺寸改变,并且因此图像点G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改变。因此,如果改变激光功率,则重叠量L=0.5tv+R-0.5P1改变。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激光照射定时基于重叠量L偏移——所述重叠量L基于半径R计算,当改变激光功率(激光的功率)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需要改变激光照射定时,即重新计算照射定时的偏移量。
具体而言,通过实验等预先找出激光功率和图像点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关系表达式或其表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当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181进行操作改变激光功率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基于已经改变的激光功率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关系表达式或表格找出与该激光功率对应的半径R。基于找出的半径R,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计算照射定时偏移量,并且将计算的偏移量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从而,即使在激光功率改变之后,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重叠。此外,防止图像点G从未着色部分和着色部分之间的实际边界凹入;并且因此防止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轮廓图像变得大于图像数据的轮廓图像,并且防止着色部分变得小于图像数据的轮廓图像。
此外,因为显色温度等根据记录目标(热敏记录部分)不同;因此当改变记录目标时,激光功率和图像点的圆形部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可能改变。因此,针对记录目标(热敏记录部分)的类型,多个数据集分别存储在存储器中,每个数据集是指示激光功率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的关系表达式或表格。如果用于记录图像的记录目标将被改变,则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用于记录图像的记录目标的类型信息。基于关于记录目标输入的输入信息,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指定指示激光功率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的关系表达式或表格,该关系表达式或表格与输入记录目标对应。基于指示激光功率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的指定关系表达式,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增加激光功率,使得实现规定的半径。从而,即使改变记录目标,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能够被平滑。
接下来,将描述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的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重叠。图13是用于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的Z轴方向重叠的控制流程图。当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从图像信息输出单元47接收图像数据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也执行在Z轴方向上的图像数据分析(S11)。具体而言,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首先感知在一个Z轴方向端部处的图像数据点是黑点(二值化中的“1”)还是白点(二值化中的“0”)(S12)。如果该点是黑点,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检查在Z轴方向上与其相邻的点数据,并检查点数据是否具有白点(S13)。如果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点不具有白点(在S13处为否),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将在该点处用于图像记录的激光功率设定为正常激光功率。
如果当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点具有白点时(在S13处为否)以正常激光功率执行图像记录,则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Z轴方向上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因此,如果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点具有白点(在S13处为否),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参考在X轴方向上与其相邻的点数据,以检查点数据是否具有黑点(S14)。
如果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点具有黑点(在S14处为是),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执行设定,使得利用降低的激光功率并且通过连续点亮进行对应于相邻的黑点和该点的图像记录(S15)。通过激光功率的降低,由于激光照射引起的记录目标的温度升高减小,并且图像点G的尺寸减小。结果,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重叠。然而,因为当激光功率降低时图像点G的尺寸减小,因此在Z轴方向上未着色部分和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变为锯齿状。然而,如上所述通过用激光连续照射执行对应于相邻黑点和该点的图像记录,在Z轴方向上未着色部分和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变为线性,并且在Z轴方向上的边界边缘能够被平滑。
相反,如果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点不具有黑点(在S14处为否),则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将用于该点处图像记录的激光功率设定为低于正常激光功率的激光功率。即,照射条件调节单元1811使记录在Z轴方向上形成黑色着色部分和白色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低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如上所述,通过降低激光功率,图像点G的尺寸减小,并且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重叠。
当已经对另一Z轴方向端部执行上述过程时(在S17处为否),该流程结束。
图14是图解通过根据实施方式的装置已经记录了轮廓图像的实例的图。如图14中所图解的,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9和图10中所图解的对于X轴方向的照射定时的上述控制,和图13中所图解的对于Z轴方向的激光功率的上述控制,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缘能够被平滑并且因此能够防止轮廓图像的破碎。
此外,通过对于字符图像等的上述控制,还能够防止其中实际记录的图像变得比图像数据更厚的图像增厚,能够防止字符的破碎,并且因此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申请人进行的验证试验。
第一实施例
通过调节激光功率和激光照射定时将如图15中所图解的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使得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P1变为127μm和图像点的半径R变为73μm。图15中图解的图像中的每个都是轮廓图像,其中轮廓图像的X轴方向宽度在具有X轴方向图像点节距P1并且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线上。
图15-1图解了其中在正常定时下形成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情况。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激光照射定时,使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X轴方向宽度变为比图15-1中图解的正常定时下形成的那些短10μm(=R-0.5P1)。具体而言,通过使停止激光照射的定时提前于正常定时,使在记录目标的输送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并在其上游的图像点Ga缩短10μm。相反,通过延迟激光照射开始的定时使在记录目标的输送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并且在其下游的图像点Gb缩短10μm(见图15-2,其中W表示长度,使在图15-1中图解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中的每个比在正常定时下形成图像点的情况中的那些短W)。
第二实施例
除了调节激光照射定时使得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X轴方向宽度中的每个缩短15μm(=1.5(R-0.5P1)以外,该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实施。
第三实施例
除了调节激光照射定时使得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X轴方向宽度中的每个缩短5μm(=0.5(R-0.5P1)以外,该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实施。
第一比较实施例
除了调节激光照射定时使得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X轴方向宽度中的每个缩短20μm(=2(R-0.5P1)以外,该比较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实施。
第二比较实施例
除了调节激光照射定时使得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与未着色部分相邻的图像点Ga和Gb的X轴方向宽度中的每个缩短2μm(=0.2(R-0.5P1)以外,该比较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实施。
在第一实施例到第二比较实施例的这些条件下,通过目视观察检查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并且研究了是否能够在轮廓图像中确认破碎和是否能够确认轮廓图像的增厚。在表1中列出了该检查的结果。
表1
轮廓部分的破碎/膨胀
第一实施例 没有破碎
第二实施例 没有破碎
第三实施例 没有破碎
第一比较实施例 观察到膨胀
第二比较实施例 观察到破碎
如从表1理解的,相对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无法通过目视观察确认轮廓图像的破碎或增厚。相反,对于第一比较实施例,通过目视观察确认轮廓图像的增厚。在第一比较实施例中,通过目视观察能够确认轮廓图像的这种增厚,这可能是因为在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的图像点的输送方向端部从未着色部分凹入太多。此外,在第二比较实施例中,通过目视观察确认轮廓图像的破碎。在第二比较实施例中,通过目视观察确认轮廓图像的这种破碎,这可能是因为图像点与未着色部分的重叠的减少是不充分的。从上述应该理解,通过使图像点的X轴方向宽度中的每个降低0.5(R-0.5P1)或更多,和1.5(R-0.5P1)或更少,能够使轮廓图像的破碎和增厚不显著。
第一改进实施例
图16-1和图16-2是图解根据第一改进实施例的图像记录系统100的实例的图。
在该第一改进实施例中,通过记录装置14的移动将图像记录在容器C的为记录目标的热敏记录标签RL上。
如图16-1和图16-2中所图解的,根据该改进实施例的图像记录系统100具有放置容器C的安置台150。记录装置14由轨道构件141支撑,轨道构件141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在该第一改进实施例中,首先,操作者将容器C设定在安置台150上,使得附着有热敏记录标签RL的表面朝上,该热敏记录标签RL为容器C上的记录目标。当将容器C设置在安置台150上时,通过对操作面板181的操作开始图像记录处理。当开始图像记录处理时,定位在图16-1中的左侧的记录装置14在图中向右移动,如图16-1中的箭头所指示的。当在图中向右移动时,记录装置14通过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容器C的热敏记录标签RL)来记录图像。在记录图像之后,定位在图16-2中图解的右侧的记录装置14在图中向左移动,如图16-2中箭头所指示,并且返回到图16-1中图解的位置。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到记录装置14的实例,该记录装置14将图像记录在粘贴在容器C上的热敏记录标签RL上,但是例如,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到图像重写系统,该图像重写系统将图像重写在粘贴在容器C上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上。在该情况下,在容器C的输送方向上记录装置14的上游提供擦除装置,其通过用激光照射可逆热敏记录标签擦除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上记录的图像。在通过该擦除装置擦除记录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上的图像之后,通过记录装置14记录图像。该图像重写系统也能够使得未着色部分和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被平滑,并且防止轮廓图像的破碎。
此外,已经描述了使用纤维阵列的记录装置14,但是激光发射元件可以以阵列布置,并且可以用来自激光发射元件的激光照射记录目标来记录图像,而无需激光穿过光纤。在该图像重写系统中还提供了多个激光发射元件阵列,其每个具有以阵列布置的100至200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这些激光发射元件以如图4-2中所图解的之字形布置或以如图4-3中所图解的布局布置。长激光发射元件阵列的制造需要加工精度以维持激光发射元件布置的线性度和激光发射元件的布置节距的均匀性,并且因此变得昂贵。此外,当激光发射元件的数量很大时,存在阵列变得昂贵和当激光发射元件之一故障后的更换成本变得昂贵的缺点。因此,提供多个激光发射元件阵列——其每个具有100至200个以阵列布置的激光发射元件——具有使装置成本增加和更换成本增加减少的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的仅是实施例,并且下述模式中的每个具有其特定效果。
第一模式
图像记录设备,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在其上记录图像,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激光照射装置,其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用从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记录目标;照射条件调节单元,其引起激光照射装置发射激光,使得相对于激光照射装置移动的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和输出控制单元,其基于通过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控制通过激光照射装置用激光的照射。
根据激光照射装置的结构预先确定在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的图像点节距P2。此外,控制激光照射定时,使得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图像点节距也变为规定的节距,该副扫描方向为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具体而言,执行控制,其中:以记录目标进行相对移动达到与节距相同量时的时间间隔传输信号;和当进行图像点记录时执行打开激光发射元件,并且当不进行图像点记录时,关闭激光发射元件。这些节距成为装置可记录的图像的分辨率,并且如果分辨率是200dpi,这些节距被设定为约127μm。
记录在记录目标上的图像点为近似椭圆形的,并且当通过上述控制将具有与上述节距相同的直径的图像点记录在记录目标上时,图像点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接触。在该情况下,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如下成形。即,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由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一系列轮廓部分形成,该轮廓部分具有记录在该边界上的图像点,并且当图像点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彼此接触时,形成该边界的图像点的轮廓部分变为半圆形。因此,在该情况下,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变为由一系列半圆形形成的锯齿形状,并且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最凹部分是如此斑点,在此图像点彼此接触,并且锯齿中的高度差等于图像点的半径。结果,获得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锯齿大且外观差的图像。
因此,根据该第一模式,使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通过图像点的一部分与相邻点的重叠,由一系列图像点形成的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如下成形。即,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最凹点是其中图像点之一的轮廓部分与另一个图像点的轮廓部分相交的地方。结果,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变为锯齿状,其中一系列圆弧的范围窄于半圆的范围,并且锯齿中的高度差减小。结果,能够使图像中的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平滑。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激光照射装置的配置预先确定在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的图像点节距,因此对于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主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图像点的重叠,需要使图像点的直径大于主扫描方向(Z轴方向)上的图像点节距。然而,当使图像点的直径大于节距时,发生下述问题。即,如果图像点大于图像点节距,则图像点的一部分与未着色部分重叠。结果,由于轮廓图像的破碎或图像的增厚不能形成高质量图像。
因此,根据第一模式,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
例如,当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开始激光照射的开始定时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正常激光开始照射定时延迟。正常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是开始定时,其中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在其上游的图像点重叠。因此,如果在正常激光照射开始定时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在其上游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因此,通过从正常激光照射定时延迟,防止图像点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在其上游的未着色部分的重叠。
当在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处记录图像点时,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使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正常激光照射结束定时。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正常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是如此结束定时,其中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从其下游的图像点重叠。因此,如果在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处记录图像点时,在正常结束定时处结束激光照射,则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从其下游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因此,当在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处记录图像点时,该边界位于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通过提前于正常激光照射结束定时,防止图像点和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与其相邻并从其下游的未着色部分重叠。
此外,当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该边界位于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使激光功率低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正常激光功率。正常激光功率是如此激光功率,其中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因此,当在正常激光功率下记录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因此,使记录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低于正常激光功率,以使图像点的尺寸减小。从而,能够防止图像点的一部分和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重叠。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防止图像点与未着色部分重叠的照射条件——通过从正常激光照射条件改变激光照射条件,比如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定时,和激光功率;防止轮廓图像的图像增厚和破碎,并且能够记录高质量图像。
第二模式
在第一模式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晚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开始定时,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该边界位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防止图像点G与未着色部分在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上重叠。从而,能够防止轮廓图像的破碎,并且能够防止黑色图像的图像增厚。
第三模式
在第二模式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基于图像点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和图像点的半径设定通过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照射定时。
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图像点的半径R越大,与未着色部分的重叠量越大。因此,通过基于图像点的相对移动方向节距P1和图像点的半径设定激光照射定时,能够防止图像点与未着色部分的重叠的激光照射定时能够被适当地设定。
第四模式
在第三模式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设定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满足下述关系,其中图像点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是P1,图像点的半径是R,和激光照射定时的偏移量是W::
0.5×(R-0.5P1)≤W≤1.5×(R-0.5P1)。
因此,如关于验证试验所描述的,通过激光照射定时在0.5×(R-0.5P1)≤W≤1.5×(R-0.5P1)范围内的偏移,能够将轮廓图像的破碎和轮廓图像的增厚能够减小至通过目视观察无法识别的水平。
第五模式
在第四模式中,当已经改变通过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功率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改变激光照射定时。
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当改变激光功率时,图像点的半径R改变,并且偏移量W可能不再满足0.5×(R-0.5P1)≤W≤1.5×(R-0.5P1)的关系。因此,当激光功率改变时,通过改变激光照射定时,能够始终满足0.5×(R-0.5P1)≤W≤1.5×(R-0.5P1)的关系,并且能够将轮廓图像的破碎和轮廓图像的增厚降低到通过目视观察无法识别的水平。
第六模式
在第二模式至第五模式中的任一个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设定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满足下述关系,其中图像点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为P2和图像点的半径为R:
1.1P2≤2R≤1.5P2。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能够降低激光对记录目标的损坏和激光发射元件的温度升高,并且能够使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平滑。
第七模式
在第一模式至第六模式中的任一个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使记录在相交于(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低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能够减小记录为边界图像点的图像点的尺寸,并且图像点和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与其相邻的未着色部分的重叠量能够减少,该量位于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从而,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能够防止轮廓图像的图像增厚和破碎。
第八模式
在第七模式中,当在相对移动方向上存在与相交于(正交于)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相邻的图像点时,照射条件调节单元通过由激光照射装置连续点亮激光使多个图像点被连续地记录。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能够在正交于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被平滑。
第九模式
在第一模式至第八模式中的任一个中,未着色部分是轮廓图像。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能够防止轮廓图像的破碎,并且能够使轮廓图像的边缘平滑地成形。
第十模式
在第一模式至第九模式中的任一个中,激光照射装置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多个光纤,其对应于多个激光发射元件提供并且将从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引导至记录目标;多个激光发射部分,其对应于多个光纤被包括并且发射激光;和激光器阵列,其在预定的方向上以阵列持有多个激光发射部分。
因此,如关于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仅需要光纤的激光发射部分以与可视图像的像素节距相同的节距进行布置,并且不需要激光发射元件比如半导体激光器以与像素节距相同的节距进行布置。从而,激光发射元件能够被布置成使激光发射元件中的热能够逸出,并且能够降低激光发射元件的温度升高。从而,能够降低激光发射元件的波长和光学输出的波动,并且能够将令人满意的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
第十一模式
在第一模式至第十模式中的任一个中,照射条件调节单元根据激光发射元件的温度设定从激光照射装置发射的激光的功率。
因此,能够校正和减少根据激光发射元件的温度的光学输出的波动,并且能够将令人满意的图像记录在记录目标上。
第十二模式
一种通过图像记录设备执行的图像记录方法,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且在其上记录图像,其中: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激光照射装置,其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用从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且图像记录方法包括照射条件调节步骤:其使激光照射装置发射激光,使得相对于激光照射装置移动的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和输出控制步骤,其基于通过照射条件调节步骤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控制通过激光照射装置用激光的照射。
因此,能够使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平滑,并且能够防止白色图像的破碎和着色部分的增厚。
附图标记列表
10 输送器装置
11 屏蔽罩
14 记录装置
14a 激光器阵列单元
14b 纤维阵列单元
15 读取装置
18 系统控制装置
1811 照射条件调节单元
1812 输出控制单元
41 激光发射元件
42 光纤
42a 激光发射部分
43 光学单元
43a 准直透镜
43b 聚光透镜
44 阵列头
45 LD驱动器
46 控制器
47 图像信息输出单元
48 电源
50 冷却单元
51 热接收单元
52 热释放单元
53a 冷却管道
53b 冷却管道
100 图像记录系统
141 轨道构件
150 安置台
181 操作面板
182 第一温度传感器
183 第二温度传感器
C 容器
G 图像点
P1 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
P2 Z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图像点节距
R 图像点半径
RL 热敏记录标签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052350

Claims (12)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在其上记录图像,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激光照射装置,其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用从所述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所述记录目标;
照射条件调节单元,其使所述激光照射装置发射激光,使得相对于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移动的所述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和
输出控制单元,其基于通过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控制通过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用激光的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使记录形成所述着色部分和所述未着色部分之间的位于所述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开始定时晚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所述激光照射开始定时,并且使记录形成所述着色部分和所述未着色部分之间的位于所述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结束定时早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所述激光照射结束定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基于图像点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和所述图像点的半径设定通过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照射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
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设定所述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满足下述关系,其中所述图像点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为P1,所述图像点的半径为R,和所述激光照射定时的偏移量为W:
0.5×(R-0.5P1)≤W≤1.5×(R-0.5P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当已经改变通过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功率时,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改变所述激光照射定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
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设定激光照射定时,使得满足下述关系,其中图像点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节距为P2和所述图像点的半径为R:
1.1P2≤2R≤1.5P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使记录在相交于所述记录目标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所述着色部分和所述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低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当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存在与在相交于所述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所述着色部分和所述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相邻的图像点时,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通过由所述激光照射装置连续点亮激光使多个图像点被连续地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未着色部分是轮廓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激光照射装置具有:
多个激光发射元件;
多个光纤,其对应于所述多个激光发射元件提供并将从所述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引导至所述记录目标;
多个激光发射部分,其对应于所述多个光纤被包括并发射激光;和
激光器阵列,其在预定的方向上以阵列持有所述多个激光发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照射条件调节单元根据所述激光发射元件的温度设定从所述激光照射装置发射的激光的功率。
12.一种通过图像记录设备执行的图像记录方法,其用激光照射记录目标并在其上记录图像,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激光照射装置,其具有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并且用从所述多个激光发射元件发射的激光照射所述记录目标,并且
所述图像记录方法包括:
照射条件调节步骤,其使所述激光照射装置发射激光,使得相对于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移动的所述记录目标上记录的图像点的一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图像点重叠,并且使记录形成着色部分和未着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与记录其它图像点时的激光照射条件不同;和
输出控制步骤,其基于通过所述照射条件调节步骤调节的激光照射条件控制通过所述激光照射装置用激光的照射。
CN201780009510.7A 2016-02-05 2017-02-03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Active CN108602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1354 2016-02-05
JP2016-021354 2016-02-05
PCT/JP2017/004125 WO2017135459A1 (ja) 2016-02-05 2017-02-03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356A true CN108602356A (zh) 2018-09-28
CN108602356B CN108602356B (zh) 2020-05-29

Family

ID=6363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510.7A Active CN108602356B (zh) 2016-02-05 2017-02-03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412468B1 (zh)
CN (1) CN1086023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287A (zh) * 2017-06-19 2020-01-3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光热转换层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了该光热转换层的供体片材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0641A2 (en) * 1981-03-12 1982-09-22 Ncr Canada Ltd - Ncr Canada Ltee Non-impact dot matrix printer
JPS58148777A (ja) * 1982-02-27 1983-09-03 Kanzaki Paper Mfg Co Ltd レ−ザ−ダイオ−ドを用いた感熱プリンタ−
JPH07186445A (ja) * 1993-11-16 1995-07-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ーザ記録方法及びレーザ記録装置
JP2000190546A (ja) * 1998-12-25 2000-07-11 Toshiba Tec Corp サ―マルプリンタ
CN1260753A (zh) * 1997-06-23 2000-07-19 格姆普拉斯有限公司 油墨的u·v·交联方法
US20020015088A1 (en) * 1997-03-26 2002-02-07 Yoshinori Inoue Imaging device, imaging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JP2002273922A (ja) * 2001-03-16 2002-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3706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73953A (zh) * 2006-05-19 2007-11-2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用于热敏介质的信息记录装置
CN101648467A (zh) * 2008-08-13 2010-02-17 株式会社理光 控制装置、激光照射装置、最优化字体数据库、记录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02152681A (zh) * 2010-01-15 2011-08-17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材料和图像记录方法
US20120188328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canning device capable of executing automatic light amount contro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5050819A (zh) * 2013-03-25 2015-11-1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0641A2 (en) * 1981-03-12 1982-09-22 Ncr Canada Ltd - Ncr Canada Ltee Non-impact dot matrix printer
JPS58148777A (ja) * 1982-02-27 1983-09-03 Kanzaki Paper Mfg Co Ltd レ−ザ−ダイオ−ドを用いた感熱プリンタ−
JPH07186445A (ja) * 1993-11-16 1995-07-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ーザ記録方法及びレーザ記録装置
US20020015088A1 (en) * 1997-03-26 2002-02-07 Yoshinori Inoue Imaging device, imaging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CN1260753A (zh) * 1997-06-23 2000-07-19 格姆普拉斯有限公司 油墨的u·v·交联方法
JP2000190546A (ja) * 1998-12-25 2000-07-11 Toshiba Tec Corp サ―マルプリンタ
JP2002273922A (ja) * 2001-03-16 2002-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3706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73953A (zh) * 2006-05-19 2007-11-2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用于热敏介质的信息记录装置
CN101648467A (zh) * 2008-08-13 2010-02-17 株式会社理光 控制装置、激光照射装置、最优化字体数据库、记录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02152681A (zh) * 2010-01-15 2011-08-17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材料和图像记录方法
US20120188328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canning device capable of executing automatic light amount contro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5050819A (zh) * 2013-03-25 2015-11-1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287A (zh) * 2017-06-19 2020-01-3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光热转换层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了该光热转换层的供体片材
US11577537B2 (en) 2017-06-19 2023-02-14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Light to heat conversion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onor sheet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12468A4 (en) 2019-02-20
EP3412468B1 (en) 2020-04-08
EP3412468A1 (en) 2018-12-12
CN108602356B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876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US998785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1079293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N108602355A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8602356A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8684201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EP3820710B1 (en) Laser recording method and laser recording device
JP2017140829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7042700B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07042704B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08602354A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10402198B (zh) 激光处理设备
CN107042701A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08602358A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08602357A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