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1640B -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 Google Patents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1640B
CN108601640B CN201680080952.6A CN201680080952A CN108601640B CN 108601640 B CN108601640 B CN 108601640B CN 201680080952 A CN201680080952 A CN 201680080952A CN 108601640 B CN108601640 B CN 108601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ylar
patient
auxiliary
convex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9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1640A (zh
Inventor
山口荣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1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1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A61C11/02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hinge means ; Articulators with piv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A61C11/003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with height adjustmen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A61C11/006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with an occlusal p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9/00Dental auxiliary appliances
    • A61C19/04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 A61C19/05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for determining occl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颌位的调整时使用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部件,具备粘接在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凸部;以及第二部件,至少安装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位置上,第一部件在面向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具备多个凸部,该凸部的顶端能够在第二部件的上表面上滑动,第二部件的至少面向第一部件的表面为大致平面。此外,通过使用肌位3D调节咬合器,能够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高精度地一致地制作假体。

Description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肌位在使失去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治疗中使用的肌位3D调节器具以及适于肌位3D调节的咬合器。尤其涉及一种在臼齿部缺损的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的制作时使用的肌位3D 调节器具、肌位3D调节咬合器。并且,涉及一种咬合治疗所需的假体的制作等与颌位平衡相关的多齿缺损时的全部假体制作中使用的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使失去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治疗,代表性的治疗有全口义齿治疗。本说明书文中所示的肌位3D器具不限于全口义齿治疗的制作,也可以用于局部义齿的制作,而下面将以作为代表性的治疗的全口义齿治疗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此,颌位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三维位置,用于确定咀嚼时所需的上下颌的接触位置关系。上颌骨是颅骨的一部分,因此位置被固定,与此相对,下颌骨在左右两侧有颌关节,不仅垂直移动,还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外,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的定义存在诸多说法,而在此,将正中关系位作为叩齿点(日文:タツピングポイント),将正中咬合位作为顶点开始位置 (日文:アぺツクススタ一ト位置)。此外,假设髁突稳定位与正中关系位相同。
在全口义齿治疗中,要求优化相对于上颌位的下颌位,使得在颌关节与神经肌肉组织协调的状态下,下颌齿列与上颌齿列稳定地咬合,即,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全口义齿治疗依赖于手术者的技术、经验、感觉的比例较多,其中,下颌对齐尽管是很大程度上左右治疗结果的要点,但很困难,全口义齿的制作需要许多工夫和时间。此外,在前牙等部分残留的患者中,患者也失去了颌位,使其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与全口义齿同样重要。
为了得到颌位的调整、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稳定的咀嚼,通常进行由使用了石蜡的咬合板进行的咬合记录法。但是,由于石蜡的软化温度而产生不均匀性,在咬住时由于石蜡的硬的部分而产生偏移,有可能使髁突被引导至与髁突稳定位不同的位置。此外,石蜡在温度下降时一接触就固化,因此髁突不能从接触面的引导位置移动到稳定位置。
以往,作为在全口义齿的制作时对咬合记录所使用的肌位进行三维调整的器具,已知如下器具:在适合上颌的上颌基托的左右臼齿部上设置描记叶片(日文:描記ブレ一ド),并且在适合下颌的下颌基托的左右臼齿部上设置供所述描记叶片的顶端面抵接的记录块,在将它们安装在口腔内的状态下,通过调节记录块或描记叶片的整体高度和左右高度,来记录相对于上颌位的下颌位。此外,已开发一种咬合记录用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其通过在下颌的蜡堤上放置三个半球相连的金属制的夹具,在叩齿的同时得到规定的颌间关系(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器具,由牙科技师在安装于咬合器的患者的上下颌作业用模型上安装有上下颌基托的状态下,以描记叶片与记录块彼此相对的方式安装在上颌基托和下颌基托的左右臼齿部上。
接着,由牙医将所述器具在安装于上下颌基托的状态下安装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咬合记录。此时,为了在描记叶片和记录块的接触面上使整体高度不会太高或太低,且左右均匀接触,将所述器具从患者的口腔中取出,并在磨光记录块或将树脂填充到记录块中之后,将其重新安装在患者的口腔内。之后,在记录块的上表面涂覆咬合位记录材料并咬合,将描记叶片所抵接的痕迹记录为凹凸。
接下来,将所述器具在安装于下颌基托的状态下从患者的口腔中取出后,由牙科技师重新安装在固定于咬合器的上下颌作业用模型上。此时,使上下颌基托咬合成在口腔内已记录的状态,并重新安装在上下颌作业用模型上。然后,在由牙科技师在安装于上下颌作业用模型的上颌基托上制作出蜡义齿后,由牙医将所述蜡义齿安装在患者的口腔内,并在确认齿列、咬合、颌的位置等之后,由牙科技师制作最终义齿。
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器具,在咬合记录时,患者能够容易地感知咬合状态的触感,能够容易地确定被认为是最佳的下颌位。
此外,非专利文献1的咬合记录用
Figure 61239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通过放置在下颌的蜡堤上的三个半球相连的金属制的夹具,能够在叩齿的同时得到规定的颌间关系,因此具有容易得到无需介入咬合记录用材料即可进行咬合记录的石蜡标记、容易得到叩齿点、容易进行功能运动的检查等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210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松本直之、市川哲雄主编的《舌侧集中
Figure 263954DEST_PATH_DEST_PATH_1
-义齿的咬合-植入物的咬合-》(「リンガライズドオクリユ一ジヨン-義歯の咬合·インプラントの咬合-」),医牙药出版株式会社,2010年,p.4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器具等,在手术者的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也不能适当地进行下颌的对齐,并且在蜡义齿安装于患者的口腔内时,有时也不适合患者。在该情况下,需要重新进行咬合记录,但存在制作全口义齿的工序整体所需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器具中,金属制的半球接触的部位是由石蜡构成的蜡堤,因此颌位有可能被咬合平面上附带的压痕引导。特别是,在患者的颌位不稳定的情况下,存在叩齿点不收敛,颌位容易被最初附带的压痕引导的问题。此外,器具在齿列方向上较大,因此存在只能在小颌患者、臼齿完全缺损的病例中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位3D调节器具,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下颌的对齐而不依赖于手术者的技术、经验,能够缩短义齿制作的工序整体所需的时间。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也能够应用于进行咬合板治疗之类的颌位调整的治疗的器具。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进行肌位3D调节并进行下颌的对齐的咬合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使缺失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部件,安装在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以及第二部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部件在面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具备多个凸部,该凸部的顶端能够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上表面上滑动,所述第二部件的面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为大致平面(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在进行咬合记录时,在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首先,将第二部件对准并安装在预先由患者的下颌、上颌的状态确定的咬合平面上。第二部件可以安装在上颌、下颌的任意一方上,在此,以将第二部件安装在下颌侧的例子为中心进行说明。接着,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咬合动作时,将具有凸部的第一部件以第一部件的凸部与大致平坦的第二部件抵接的方式进行安装。
接着,进行咬合动作,伴随咬合动作,确认所述凸部的顶端是否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并滑动。此时,如果使用标准模型的
Figure 4369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蜡堤),则并不那么需要高度方向上的调整,而在需要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下,由患者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上下位置的调整,对于本身具备高度调整功能的肌位 3D调节器具,通过调整器具本身的高度来进行。对于不具备高度调整功能的器具,通过调整
Figure 17332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的高度来进行即可。
其结果是,在左右多个所述凸部的顶端与第二部件抵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四个以上的抵接位置确定一个平面,将该平面视为咬合平面,并确定相对上颌的下颌位。之后,能够通过所述凸部的顶端与大致平坦的第二部件的抵接位置来记录所确定的相对上颌的下颌位。
根据第一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时的接触面积与描记叶片的顶端面与记录块抵接时相比较小,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下颌的对齐而不依赖于手术者的技术等。
此外,为了使颌关节成为髁突稳定位,需要在上下牙弓接触的咬合面上不存在引导面的状态下,对下颌骨施加振动来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患者的颌关节有松弛的情况下,稍微的倾斜就会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不一致,因此一个部件是平板可以非常有利地发挥作用。因此,本肌位3D 调节器与咬合记录用
Figure 722114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相比,具有能够准确地引导至正中关系位(髁突稳定位)、能够通过将该位置作为正中咬合位(最大牙尖交错位)而使至今认为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准确地一致等优点。
此外,根据第一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可以通过咬合记录高精度地进行下颌的对齐,不需要重新进行咬合记录,因此能够缩短全口义齿制作的工序整体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第一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多个凸部的形状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第一部件在板状部件上形成有多个与患者的髁突近似的形状的凸部。髁突的形状根据不同的患者而不同,此外,即使是同一患者,也会有左右髁突的形状不同的情况。患者的髁突的形状可以预先进行X射线摄影来确认。为了能够根据患者的髁突的状态来选择髁突的形状,第一部件准备了具有与多种代表性的髁突的形状一致的凸部的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通过在第一部件中使用与髁突近似的形状的凸部,能够将颌关节引导至髁突稳定位。通过采用与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近似的凸部,能够针对每个患者,高精度地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此外,在上述肌位3D调节器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具备能够插入
Figure 54457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中的多个锐利部,并通过将该锐利部插入
Figure 870332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来进行安装(第三发明)。
第三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在进行咬合记录时,首先,给患者装好
Figure 897194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以使大致平面地形成在下颌
Figure 54603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的部分与上颌相对的方式,将一对第二部件安装在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第二部件的面向上颌的上表面形成为平板状,并具备从该平板状的部件大致垂直地向下突出的锐利部。通过该锐利部,能够刺入由蜡料制作的
Figure 479352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中。由于能够在患者的口腔内安装第二部件,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手术者都能够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接着,在进行咬合动作时,以第一部件的凸部与第二部件抵接的方式,在与第二部件相对的上颌
Figure 148230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的位置上安装第一部件。第一部件的安装与第二部件一样,通过将锐利部刺入
Figure 876015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来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在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的安装时已通过目视进行,因此对第一部件的凸部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距离、即上颌
Figure 364765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和下颌
Figure 10177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进行调整。此时,如果使用标准模型的蜡堤,则不那么需要高度方向上的调整,但在需要由患者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下,如在通常义齿制作的情况下进行的那样,通过切削或者溶解蜡堤以降低高度、或者添加石蜡来进行上下位置上的调整。
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则预先选择具备与患者的髁突近似的形状的凸部的第一部件,或者具备从患者的体型来看被认为大小适合的球状、半球状的凸部的第一部件,通过刺入
Figure 35958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而简单地进行安装,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此外,在上述肌位3D调节器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具备能够与
Figure 78942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粘接的粘接部,并通过该粘接部粘接到
Figure 76547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第四发明)。
第四发明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具备粘接部来代替第三发明的鋭利部。该粘接部通过预先将例如双面胶带之类的粘接带粘贴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上来进行制作。
在进行咬合记录时,首先,对患者装好
Figure 77501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后,使一对第二部件的粘接部朝向下颌
Figure 41848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并通过粘接部粘接到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由于能够在患者的口腔内简单地安装第二部件,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手术者都能够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接着,在进行咬合动作时,以第一部件的凸部与第二部件抵接的方式,在与第二部件相对的上颌
Figure 48807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的位置上,通过粘接部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同样地粘接到
Figure 95141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由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均能够通过粘接部安装在
Figure 3023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因此能够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覆盖齿列整体的咬合板形状(第五发明)。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第二部件也可以为咬合板形状。通过成为咬合板形状,也能够对颌关节症等需要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患者进行治疗。所谓的咬合板治疗多是颌关节产生问题,关节圆板发生偏移的状态。其结果是,有时会限制颌的运动,或咬合发生变化并干扰日常生活。对于这样的患者,在通过治疗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情况下,咬合板治疗是有效的。
然而,在通常的咬合板治疗中,牙医在口腔内对上下表面接触的咬合板进行咬合调整,但难以预测复杂的咀嚼周期、睡觉时的磨牙并准确地消除干扰。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中,上下咬合板中的一个为接触面是大致平面的通常的咬合板形状,另一个咬合板仅在上下所需的接触点处形成凸部。其结果是,能够将接触点以外的部分设置得较低,即使在复杂的咀嚼周期、睡觉时的磨牙中也没有干扰,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具备用于支撑上颌模型的上弓部和用于支撑下颌模型的下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弓部由上弓部件和上弓支撑体构成,所述下弓部由下弓部件和下弓支撑体构成,所述上弓支撑体由上弓支撑体水平部和上弓支撑体垂直部构成,其中,上弓支撑体水平部与所述上弓部件粘接构成上弓部,上弓支撑体垂直部在上弓部件前方垂直下降,所述下弓支撑体由下弓支撑体水平部和下弓支撑体上延部构成,其中,下弓支撑体水平部与所述下弓部件粘接构成下弓部,下弓支撑体上延部在后方朝向上弓部延伸,在所述上弓部后方,在左右分别具备由髁突凸部和髁突承接部构成的髁突部,在所述下弓部件前面下部具备由辅助髁突凸部和辅助髁突承接部构成的辅助髁突部,所述髁突凸部能够相对于分别对应的所述髁突承接部相对滑动,所述辅助髁突凸部能够相对于分别对应的所述辅助髁突承接部相对滑动(第六发明)。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通过具备髁突部、辅助髁突部,使得上弓部与下弓部能够相对移动。其结果是,能够简单地进行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义齿制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髁突部在左右各设置有一个,并由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的髁突凸部或髁突承接部和上弓部后方的髁突承接部或髁突凸部构成,在所述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设置有髁突凸部时,在上弓部后方设置有髁突承接部,在所述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设置有髁突承接部时,在上弓部后方设置有髁突凸部,所述辅助髁突部在下弓的中央设置有一个,或者在左右各设置有一个,并由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的所述辅助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和下弓部前方的辅助髁突承接部或辅助髁突凸部构成,在所述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设置有辅助髁突凸部时,在下弓部前方设置有辅助髁突承接部,在所述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设置有辅助髁突承接部时,在下弓部前方设置有辅助髁突凸部(第七发明)。
上弓支撑体的上弓支撑体水平部沿着上弓部的左右两端粘接,而上弓支撑体垂直部可以构成为从左右的上弓支撑体水平部连续的部件、即垂直地下降的左右一对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从上弓部前侧中央垂直地下降的一根部件、即与上弓支撑体水平部不同的部件。即,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具有左右一对髁突部、以及中央一个或左右一对辅助髁突部。
本实施方式的咬合器构成为,通过位于左右的上弓部后方的髁突部、位于下弓部前方的中央部或位于左右的辅助髁突部的总计三处或四处可动部,使上弓部和下弓部能够相对滑动。因此,能够模仿下颌的动作,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调整上弓部与下弓部的相对位置,并能够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地制作义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凸部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所述髁突承接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的与所述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相对的表面是大致平面或者模仿患者的关节窝的形状(第八发明)。
髁突承接部的与髁突凸部相对的表面可以是大致平面,也可以是模仿关节窝的形状,但更优选是大致平面。通过形成为大致平面,在咬合面上不存在引导面,能够将颌关节引导至髁突稳定位。
显而易见,患者的髁突的形状随着病变、老化而具有各种形状。通过成为圆顶状、顶端尖锐的圆锥状、具有凹凸的形状等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能够高精度地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配置患者的嘴唇模型(日文:口唇シ一ト)的嘴唇模型配置部(第九发明)。
通过配置拍摄了患者的嘴唇形状的模型,能够配置适合患者的嘴唇形状的义齿。其结果是,能够缩短义齿制作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图1A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的图。
图2B是表示在图1A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上安装有前牙临时排列 3D模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图3A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C是表示在图3A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上安装有前牙临时排列 3D模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图。
图5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图。
图5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图。
图6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图6B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6C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6D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6E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图。
图8是表示一侧是咬合板形状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图。
图9A是表示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变形例的图。
图9B是表示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变形例的图。
图10A是肌位3D调节咬合器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肌位3D调节咬合器的前方髁突部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在肌位3D调节咬合器中配置了嘴唇模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全口义齿治疗为中心进行说明,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前牙等部分残存的患者的治疗、颌关节治疗中的咬合板治疗、咬合不齐等其他疾病。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对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1进行说明。肌位3D调节器具1具备:一对第一部件2,与对下颌基托(未图示)赋予的下颌
Figure 26263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的左右的臼齿部粘接;以及一对第二部件3,最终粘接在与上颌基托BPU的第一部件2相对的部位上(参照图1B)。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由复合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1根据骨架的大小而准备了各种尺寸。下面,以标准骨架的患者为基准,但即使不是该尺寸,也能够制作与患者的骨架匹配的尺寸的义齿。第一部件2具有与从下颌的第一小臼齿到第一大臼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第一部件2具备厚1.0~2.0mm的设置部件4和厚0.5~5.0mm的第一板状部件5的两个板状部件。
在第一板状部件5的下部中央设置有间距0.25~1.25mm的螺纹部件6,其穿过设置在设置部件4的中央部的孔,并与中央设置有螺纹槽的承接部7 螺纹螺合,从而构成为可以调整第一板状部件5与设置部件4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卡合。
在设置部件4的下侧设置有防脱部件8,其用于在设置于
Figure 3427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的情况下容易缠绕硅橡胶印模材料、石蜡,防止从
Figure 71933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中脱离。在此,防脱部件8是横截面为十字形状的突起,但只要能够增加表面积并防止从
Figure 33626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中脱离,则可以使用任意形状的部件。
此外,在第一板状部件5的面向第二部件3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由直径为1.0~20.0mm、优选1.0~5.0mm的球体、具有相同高度的圆顶状部件等由一个顶点构成的凸部9。此外,在第一板状部件5上,在凸部9之间设置有两根定位部件10。在确定了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的位置之后,折叠并除去定位部件10。因此,成为能够通过具有可简单地折叠的直径的棒状部件、或者在根端部设置槽等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折叠的结构。
此外,设置在上颌的基托上的第二部件3具有与第一部件2同等的长度,厚1.0~22.0mm、优选3.0~5.0mm,侧面设有1~6条0.3~2.0mm左右的槽。通过这些槽,能够防止第二部件3从咬合板脱离。此外,在长度方向(齿列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与基托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U字状的凹坑11。在基托上粘接第二部件3时,为了立即导入聚合树脂,若利用上述U字状的凹坑 11,则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此外,在脸颊部位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卡合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的卡合突起部12。此外,在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齿列方向)的中央附近,以与第一部件2的定位部件10对应的位置和形状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定位孔13。第二部件3以第一部件的定位部件 10与定位孔13嵌合的方式粘接在基托上。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件3的面向第一部件2的表面形成为大致平坦的表面,在使凸部9在口腔内与第二部件3抵接并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凸部9 的顶端能够在第二部件3上滑动。通过第二部件3的与第一部件2的凸部9 接触的表面平坦地形成,能够高精度地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接着,参照图1A~图2B,对肌位3D调节器具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咬合记录时,首先,由牙科技师对下颌基托赋予下颌
Figure 68874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从下颌
Figure 36571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的第一小臼齿向相当于第一大臼齿的部位通过石蜡等蜡料来粘接一对第一部件2。在粘接时,通过拧入螺纹部件6使其完全收纳于承接部7中,能够容易地进行之后高度的调整。此外,对第一板状部件5进行粘接使其下表面的高度与下颌
Figure 80365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大致相同。
接着,通过牙医,将第一部件2粘接在下颌
Figure 95868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上的下颌基托和未被赋予上颌
Figure 16567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的上颌基托BPU安装在患者的口腔内。
接着,将第二部件3粘接到上颌基托BPU的左右的与第一部件2相对的位置上(即,从第一小臼齿到相当于第一大臼齿的部位),以使在进行咬合动作时,第一部件2的凸部9的顶端与第二部件3抵接。此时,将第一部件2的定位部件10插入并固定在第二部件3的定位孔13中。在固定后折叠定位部件10并进行咬合动作。
接着,调整第二部件3与凸部9之间的距离、即下颌
Figure 27912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相对于上颌基托BPU的上下方向的高度。所述上下方向的高度调整是通过使第一板状部件5相对于设置部件4转动,以螺纹部件6的1/2间距为单位使第一板状部件5接近设置部件4或从其后退而进行的,调整为整体的高度不会太高或太低,左右均匀地接触。因此,与对记录块进行切削或添加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高度调整。
接着,进行咬合动作,此时,球面状的凸部9的顶端在第二部件3上滑动。进行叩齿动作,进行直接咬合来标记。其结果是,在左右对齐且四个凸部9的顶端与第二部件3抵接的状态下,确定一个咬合平面,通过将该平面视为咬合平面能够确定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够通过所述凸部9的顶端与第二部件3的抵接位置来记录所确定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此时,由于第二部件3为平面,因此在上下牙弓接触的咬合面上不存在引导面的状态下,能够将颌关节引导至髁突稳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具备凸部9的第一部件2设置在下颌侧、将第二部件3设置在上颌侧的例子,使用凸部9和平面状的部件确定咬合面既可,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一部件2配置在上颌侧、将第二部件3配置在下颌侧的结构。
在确定了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后,接着确定齿列的位置。接着,参照图2对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图2A所示的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的各延伸部23的各卡合部 24与设置于第二部件3的各卡合突起部12卡合,将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 21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1上。此时,选择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使得上牙排列显示部22的上前牙的排列与患者匹配。
接着,沿着狭缝状的卡合部24使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在齿列方向上移动,使上牙排列显示部22的上颌中切牙CI、CI之间的中心线P位于患者的腭正中缝和上唇系带的延长线上,进行上义齿的对齐。由于卡合部 24呈狭缝状,因此能够向左右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齐。
由此,通过与卡合突起部12卡合的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能够一边确认义齿装戴在患者身上时的外观,一边记录对于下颌
Figure 938780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和上颌基托BPU的优选的齿列的位置。
此外,在此,使用了具备卡合部24的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但也可以使用具备上牙排列显示部、背面为胶糊面的封条状的前牙临时排列3D 密封件。在使用前牙临时排列3D密封件的情况下,使表面上印刷的上颌中切牙CI、CI之间的中心线P位于患者的腭正中缝和上唇系带的延长线上,利用胶糊面与上颌基托BPU粘接,进行上义齿的对齐即可。
如上所述,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咬合记录后,以与下颌
Figure 73051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和上颌基托BPU粘接的状态从患者的口腔中取出肌位3D调节器具1。之后,由牙科技师将上下颌作业用模型安装固定到咬合器上。咬合器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咬合器,但如果使用适于后述的肌位3D调整的咬合器,则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下颌的对齐。
实施方式2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31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肌位3D调节器具31由具有凸状结构的第一部件32和具有大致平坦的上表面的第二部件33构成。肌位3D调节器具31具备:一对第二部件33,与对下颌基托(未图示)赋予的下颌
Figure 526434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的左右的臼齿部粘接;以及一对第一部件32,粘接在与上颌基托BPU的第二部件2相对的部位上(参照图3B)。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器具相同,由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构成。下面,关于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对标准骨架的患者用部件进行说明。
第二部件33具有与从下颌的第一小臼齿到第一大臼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厚度为1.0~22.0mm,优选1.0~6.0mm。在第二部件33的侧面设有1~6 条0.3~2.0mm左右的槽。通过这些槽,容易缠绕硅橡胶印模材料、石蜡,防止第二部件33从咬合床中脱离。此外,第二部件33除了在长度方向(齿列方向)的中央位置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二部件33的圆孔34以外,平坦地形成。
第一部件32具有与第二部件33同等的长度,由基座35、螺纹部件36 和第一板状部件37构成,其中,基座35的厚度为3.0~5.0mm,螺纹部件 36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基座35,且从基座35的面向第二部件33的表面的中央位置朝向第一部件32突出,间距为0.25~1.25mm,第一板状部件37的厚度为0.5~5.0mm、优选1.0~2.0mm。
基座35在被安装到口腔内时,在面向颊粘膜的侧面(参照图3B)螺合有小螺钉,通过所述小螺钉,构成向外突出的卡合突起部38。
在第一板状部件37的面向第二部件33的表面的长度方向(齿列方向) 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与螺母39的螺母孔(未图示)连通的贯通孔40。通过所述螺母孔和贯通孔40,将第一板状部件37螺合到螺纹部件36上,构成为能够沿高度方向移动。
此外,在第一板状部件37的面向第二部件33的表面的螺母39的两侧,从螺母39以相同的距离设置有两个由直径为1.0~20.0mm、优选1.0~5.0mm 的球体、具有相同高度的圆顶状部件等由一个顶点构成的凸部41。凸部41 能够与第二部件33的上表面的平坦表面抵接,并且在使第二部件33相对于第一板状部件37朝向水平方向移动时,凸部41的顶端能够在第二部件 33的上表面上滑动。
对咬合面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通过使第一板状部件37相对于第二部件33转动,以螺纹部件36的1/2间距为单位使第一板状部件37接近第二部件33或从其后退而进行的。在确定了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后,使用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2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记录最佳的齿列的位置(参照图3C)。
此外,在此,对将第二部件33设置在下颌侧、将第一部件32设置在上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上下相反地设置来对颌位进行调节。在上下相反地设置的情况下,使用方法也基本相同。
实施方式3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由第一部件52和第二部件53构成。在图4A中,上面表示第一部件52和第二部件53的立体图,下面表示第一部件52和第二部件53的侧视图。
第一部件52由两个凸部54和连结凸部54的连结部件55以及设置在凸部54的相反侧的表面上的多个锐利部56构成。第一部件52是长(齿列方向)5.0~55.0mm、宽1.0~25.0mm的部件,具备多个凸部54。凸部54可以是圆顶状或球状,也可以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距离该连结部件55的高度为0.5~20.0mm。为了制备颌位,优选为髁突形状。为了能够选择与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近似的形状,准备了具有多种形状、高度的凸部的第一部件 52。患者的髁突的形状可以通过X射线照片等预先掌握,选择具有与患者的髁突近似的凸部的第一部件52。通过使用与患者的髁突近似的肌位3D 调节器具,能够更精密地进行颌位的调节。此外,通过准备2mm以下的间隔且不同的高度的凸部54,能够应对各种患者。并且,在此,虽然示出了具备两个凸部54的第一部件,但凸部的数量既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
连结部件55是用于连结多个凸部54并配置在蜡堤上的部件。在此,设为宽度比凸部54窄的形状的连结部件55,但也可以是在板状部件上配置多个凸部的形状的部件。尖锐部56设置在凸部54的背面、或在连结部件 55上且与设置有凸部54的表面相反的面上,相对于连结部件55大致垂直地形成。尖锐部56如果尺寸为高1.0~22.0mm,则能够简单地配置在蜡堤上。第二部件具备长5.0~65.0mm、宽1.0~25.0mm、厚1.0~20.0mm的板状的第二平板部件57和多个锐利部56。
第三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在对患者装好
Figure 810785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后,将一对第二部件53安装在患者的下颌侧、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参照图4B)。此时,第二平板部件57被安装为与患者的咬合平面一致。安装是通过将锐利部56刺入
Figure 957732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而进行的。在第二平板部件57的侧面,设置切口以使硅橡胶印模材料、石蜡容易缠绕。
接着,在患者的口腔内对具有凸部54的第一部件52进行咬合动作时,以凸部54与第二平板部件57抵接的方式安装第一部件52。第一部件52的安装也是通过将锐利部56刺入堤而进行的。
接着,进行咬合动作,伴随咬合动作,确认所述凸部54的顶端是否与所述第二平板部件57抵接而滑动。此时,如果使用标准模型的
Figure 901735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蜡堤),则并不那么需要高度方向的调整。在需要由患者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下,如在通常义齿制作的情况下进行那样,通过切削蜡堤,或者溶解石蜡以降低高度,或者添加石蜡来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其结果是,在左右多个所述凸部54的顶端与第二平板部件57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三处抵接位置确定一个平面。能够将该平面视为咬合平面,并确定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在此,使用左右各具有四个凸部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凸部可以设置为单侧1~6个左右。在颌位的调整结束后,取出
Figure 82582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与通常的义齿制作同样地制作义齿即可。
实施方式4
接着,对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a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a由第一部件52a和第二部件53a构成(图5A)。第一部件52a和第二部件53a的宽度、长度等设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52、第二部件53相同程度的大小即可。
第一部件52a由两个凸部54a和连结凸部54a的连结部件55a构成。凸部54a可以是圆顶状或球状,也可以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第一部件52a的连结部件55a和多个凸部54a的与凸部相反侧的平坦部分成为粘接面59。第二部件53a的两面均为大致平面,且一面为粘接面59。均将第一部件52a、第二部件53a上的与粘接面59重叠的剥离纸58剥离,通过粘接面59配置在蜡堤上。粘接面59可以将双面胶带这样的具有粘接性的部件粘贴在连结部件上而构成,也可以涂覆粘接剂而形成粘接面59,在其上重叠剥离纸58。
第四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51a在对患者装好
Figure 72565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后,将一对第二部件53a安装在患者的下颌侧、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此时,第二平板部件57a被安装为与患者的咬合平面一致。
接着,在患者的口腔内对具有凸部54a的第一部件52a进行咬合动作时,以凸部54a与第二平板部件57a抵接的方式安装第一部件52a。如上所述,第二部件53a、第一部件52a的安装只要将剥离纸58剥离,通过粘接面59 粘接在蜡堤上即可。从咬合动作到义齿的制作,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即可。
示出了具备粘接部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图5B~5D)。在图5B中,示出了第一部件的一个变形方式。第一部件52b的两个凸部54b设置在平板状的连结部件55b上。在此,设置有凸部的表面的相反侧构成为具备粘接部,但也可以设置锐利部。
在图5C中,示出了第二部件的变形例。第二部件53b除了构成为在四角设置有切口、硅橡胶印模材料、石蜡容易缠绕以外,还成为与图5A所示的第二部件53a相同的结构。能够通过剥离剥离纸58b,使粘接面59b露出,粘接在
Figure 2618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另外,当然也可以是设置有锐利部而不是粘接面的结构。
图5D所示的第二部件53c通过折叠多个平板状的部件而构成。通过粘接面粘接于
Figure 32785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而使用,这一点与其他的第二部件相同,但在进行高度调整的情况下,能够扩大被折叠的部件,调整为适当的高度。此外,如果以能够简单地切断的方式将折叠峰置入切口中,则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咬合调整。
实施方式5
接着,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调整时,由手术者抓持第一部件来使用,而不是将其设置在
Figure 42284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第二部件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3和4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部件52d准备采用在连结部件55d上设置大小不同的凸部54d的部件(图6A)。连结部件55d在一侧具备抓持部60d,手术者能够在患者的口腔内利用咬合纸支架等进行抓持来使用。第一部件52d也包括抓持部60d,大小约为宽5.0~55.0mm、长(齿列方向)5.0~65.0mm。使患者进行咬合动作,选择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的合适的第一部件即可。第一部件的凸部54d距离连结部件55d的高度在0.5~20mm左右的范围内,只要准备不同高度的部件,使高度差在2mm以下即可。在此,示出了具有大小不同的凸部的第一部件,但也可以准备具有各种髁突形状的第一部件来选择适合的部件。此外,对于图6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设为同样的大小即可。在选择合适的第一部件后,通过将第一部件粘接在
Figure 54438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能够在牙科技工室进行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一致的义齿制作。第一部件可以使用具备粘接面、锐利部的部件,也可以用石蜡固定。
第一部件52e示出为在连结部件55e的四角以及中央设置切口、孔的部件,以使石蜡等容易缠绕。在此,在两个凸部54e之间设置有孔,但也可以在凸部54e的外侧设置孔。此外,切口也可以不设置在四角,而是在周围设置多个切口。并且,在此,示出了设置有抓持部60e的部件,但也可以是没有抓持部的形状。
接着,示出了具备多个在一个板状部件55f上具有凸部54f的部件的变形例、即第一部件52f。第一部件52f与具备相同大小的凸部54f的板状部件55f的一端重叠,并且通过紧固件59f可开闭地固定。第二部件如上所述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之后,第一部件52f打开适当的间隔,对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进行调整。手术者用咬合纸支架抓持与紧固件侧连结的端部,并使患者进行咬合动作,确认所选择的第一部件52f的凸部54f的大小是否合适。能够通过使用具备更大或更小的凸部的第一部件进行调整。
此外,第一部件52g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多个具有不同大小的凸部54g 的板状部件55g。具备大小或形状不同的凸部的板状部件55g在凸部54g的相反侧开设有孔(未图示),通过从板状部件55g的下方突出的销55z可转动地连结。板状部件55g通过具备抓持部60g的整合部件,能够一边通过咬合纸支架保持在患者口腔内,一边确认凸部的合适的大小或形状。
示出了将凸部设为髁突形状的例子。图6E是设置在患者的左下
Figure 91418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的第一部件52h的立体图(图6E左)以及从图6E左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图6E右)。模仿髁突形状的两个凸部54h设置在连结部件55h 上。在此,凸部54h被示出为经常看到的髁突的形状的示例。可以准备多个在健康者、高龄者、牙齿缺失患者等中经常见到的形状作为髁突的形状,只要选择与患者的髁突形状近似的凸部54h即可。此外,也可以基于预先拍摄的患者的X射线照片,通过3D打印机等制作髁突部分来使用。将抓持部60h设置在连结部件55h的一侧的结构与上述所示的第一部件相同。
另外,如果是设置在患者的右下
Figure 539204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的第一部件的情况下,只要将抓持部设置在相反侧即可。此外,在将第一部件设置在患者的上侧
Figure 33625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的情况下,只要根据矢状髁道斜度来设定凸部即可。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具备凸部的第一部件和具备平坦部的第二部件,无论什么样的手术者都能够高精度地调整颌位。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只要第一部件具备凸部、第二部件具备平坦的表面即可,并且可以包含各种变形例。
实施方式6
通过上述所示的第一到第五实施方式的任一个肌位3D调节器具调整颌位后,使用图7所示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61,再次确认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以及安装有义齿时的外观,之后制作最终义齿。参照图7,对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61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61的形态。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61具备:一对下侧部件62,粘接在下颌
Figure 679515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的左右臼齿部;以及一对上侧部件63,粘接在上颌
Figure 85300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中与下侧部件62相对的部位。下侧部件62和上侧部件63由复合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构成。此外,也可以使用3D打印机、CAD-CAM来制作与患者的体型、上颌、下颌的大小匹配的部件。
下侧部件62由连结了对下颌的第一小臼齿、第二小臼齿、第一大臼齿以及第二大臼齿进行模仿的四个牙冠模型CMAL、CMBL、CMCL、CMDL的第一牙冠模型64构成。第一牙冠模型64形成为在剖视图中大致L字状,以便能够与下颌
Figure 59810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粘接,咬合面65形成为大致平面。
上侧部件63由连结了对上颌的第一小臼齿、第二小臼齿、第一大臼齿以及第二大臼齿进行模仿的四个牙冠模型CMAU、CMBU、CMCU、CMDU的第二牙冠模型66构成。第二牙冠模型66形成为在剖视图中大致L字状,以便能够与上颌
Figure 300486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粘接,在咬合面67中设置有两个从咬合面67突出、且直径1.0~4.5mm、高度0.1~12.0mm、优选1.0~4.5mm的第二凸部68。
准备多个改变牙的大小的第一牙冠模型64和第二牙冠模型66,以使得臼齿的排列适合患者。并且,准备多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第二凸部68,从而能够选择适合患者的第二凸部。如上所述,由于髁突的形状因患者而不同,因此通过选择与每个患者的髁突近似的形状的凸部来调整颌位,能够更高精度地对颌位进行调整。
图7所示的第一牙冠模型64和第二牙冠模型66用于左侧,而用于右侧的是与图7所示形成为左右对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牙冠模型66上形成的第二凸部68为两个,但也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四个。此外,在图7中,将第二凸部设为设置在上侧部件63上的形状,但也可以将凸部设置在下侧部件上,将上侧部件的咬合面设为平坦的形状。并且,关于牙尖位置,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设置在舌侧,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颊侧。此外,凸状部件也可以通过粘接直径1.0~6.0mm、高度0.1~12.0mm、优选0.3~6.0mm的圆顶状形状的部件来形成。
在使用上述任一个肌位3D调节器具来调整颌位之后,如下使用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61。在此,对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31 的情况进行说明。用肌位3D调节器具31进行咬合记录后,由牙科技师将上下颌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固定,且将上下颌作业用模型安装固定在咬合器上,使得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此时,以第二部件33与第一部件32的凸部41抵接的状态使下颌
Figure 13103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与上颌基托BPU对齐,进而成为再现患者的最佳下颌位的状态。
接着,从上颌基托BPU取下第一部件32后,对上颌基托BPU赋予上颌
Figure 842643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并且,以第二齿冠模型66的第二凸部68与第二部件33抵接的方式将第二牙冠模型66粘接在上颌
Figure 442252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上。
接着,从下颌
Figure 58110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取下第二部件33,接着,以第一齿冠模型64 的咬合面65与第二齿冠模型66的第二凸部68抵接的方式将第一齿冠模型 64粘接在下颌
Figure 89895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上。通过以这样的顺序粘接第一牙冠模型64和第二牙冠模型66,能够在不失去所述咬合记录得到的下颌位的情况下将第一牙冠模型64和第二牙冠模型66安装在上下颌
Figure 883094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RU上。
接着,由牙医确认将第一牙冠模型64与下颌
Figure 868368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L粘接的下颌基托、和第二牙冠模型66与上颌
Figure 912547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粘接的上颌基托BPU安装到患者的口腔内,患者装戴最终义齿时的外观。
接着,进行咬合动作,伴随咬合动作,第二牙冠模型66的第二凸部68 的顶端与第一牙冠模型64的平坦的咬合面65抵接而滑动。由此,在四个第二凸部68的顶端与平坦的咬合面65抵接的状态下,能够确认患者装戴最终义齿时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之后,将第一牙冠模型64和第二牙冠模型66连同下颌基托和上颌基托BPU一起从患者的口腔取出,由牙科技师形成最终义齿。
在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具有凸部的第一部件配置在下侧的情况下,只要在下侧部件配置凸部而进行颌位的调整即可。此外,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上下都在
Figure 983271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上进行颌位的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蜡堤取下具备第二平板部件57的第二部件,取而代之,安装具备平坦的咬合面的第一牙冠模型64。接着,取下具有凸部54的第一部件52,用具有与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近似的第二凸部68的第二牙冠模型66替代即可。
通过使用上述肌位3D调节器具、前牙临时排列3D模型以及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能够在咬合记录时高精度地进行下颌的对齐,因此能够制作最终义齿而无需制作蜡义齿,能够缩短义齿制作的工序整体所需的时间。
这样,如果使用肌位3D调节器具,则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因此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能够减少牙医的负担。
实施方式7
接着,对用于治疗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71进行说明。在颌位产生偏移的状态是颌关节内部的关节圆板比本来的位置向内部或前方或后方偏移的、所谓脱臼的状态,有时咬合产生不良情况或伴随疼痛。在这样的状态下,本来的颌的动作受到限制,咬合发生变化,有时会干扰日常生活。在进行咬合板治疗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71来调整颌位的偏移。
如图8所示,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71能够构成为覆盖所有上牙、下牙的牙冠模型。图8所示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71由覆盖上牙的上侧部件72和覆盖下牙的下侧部件73构成。上侧部件72、下侧部件73均由树脂构成。覆盖上牙的上侧部件72形成为基本上覆盖患者本来的上牙的形状,在上颌的左右的第一小臼齿、第一大臼齿部上设置有第二凸部74。第二凸部74可以以在上侧部件72的第一小臼齿、第一大臼齿部上形成凸部的方式一体制作,但也可以通过在形成为覆盖患者的牙齿的形状的上侧部件72上粘接凸状部件而形成。第二凸部74可以形成为圆顶状,也可以为与患者的髁突近似的形状。
在粘接圆顶状的部件而形成第二凸部74的情况下,凸状部件由直径 1.0~6.0mm、高度0.1~12.0mm、优选0.3~6.0mm的圆顶状形状的部件构成,也可以在凸部周围设置边缘部,使得在粘接时容易进行作业。凸状部件的大小根据患者的体型适当选择即可。
与其相对的下侧部件73为上部平坦的形状,形成为覆盖整个下牙的形状。下侧部件73为与相对的上牙接触的部分大致平坦的稳定型咬合板。通过将下侧部件73设为与稳定型咬合板相同的形状,由第二凸部74构成的上牙与下颌的接触点间成为最小面积,在下颌位产生平滑移动,并且能够与手术者的技能无关地引导患者的颌位的自然移动。
在此,对将第二凸部74设置为上侧部件、将下侧部件设为稳定型咬合板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上侧部件设为稳定型咬合板形状,将第二凸部设置为下侧部件。
实施方式8
接着,对治疗用的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A、图9B)。图9A示出了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的一个例子,其被涉及为仅在与上侧部件的凸部74所在的左右的第一小臼齿、第一大臼齿部对应的部分中使咬合面平坦。下侧部件75形成为仅从下牙的左右的第一小臼齿覆盖到第一大臼齿部,使咬合面变得平坦。下侧部件75取决于安装位置的缺损程度,但也具有0.1~12.0mm左右的厚度。由于与第二凸部74抵接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平坦,因此具有与咬合板同样的效果。
图9B所示的下侧部件76通过从下牙的左右的第一小臼齿粘接到第一大臼齿部而使用。下侧部件76也是根据安装位置的缺损程度而具备与下侧部件75相同程度的厚度的部件。由于通过下侧部件76形成平坦的咬合面,因此能够与咬合板相同地进行颌位的调整。
实施方式9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调整颌位的咬合器(肌位 3D调节咬合器)进行说明(图10)。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81为了再现颌运动,成为具备模仿颌关节窝、关节圆板的形状的部位的咬合器,其中,颌关节窝、关节圆板被认为会对口腔内的颌运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老化引起的磨损、左右形状的不同,患者的颌关节窝、关节圆板的状态不同,但通过选择并更换与患者的状态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成为能够再现与患者的颌状态类似的状态的咬合器。
肌位3D调节咬合器81由构成与上颌相当的上弓的上弓部82、和构成与下颌相当的下弓的下弓部83构成。上弓部82由平板上的上弓部件84和 L字型的一对上弓支撑体85构成。一对上弓支撑体85由分别与上弓部件 84左右粘接的上弓支撑体水平部85a和从上弓部件84垂直地下降的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5b构成。如图10所示,上弓支撑体水平部85a沿着上弓部件 84的左右两端粘接,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5b构成为从左右的上弓支撑体水平部连续的部件且垂直地下降的左右一对部件。
此外,下弓部83具备:左右一对的下弓支撑体87,从下弓部件86和下弓部件86的前方朝向上弓支撑体85的后方弯曲;以及左右一对的L字状的下弓结构体88,从下弓部件86的后端部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并在后方直立。下弓支撑体87由下弓支撑体水平部87a和下弓支撑体上延部87b构成,其中,下弓支撑体水平部87a与下弓部件86粘接构成下弓部,下弓支撑体上延部87b在后方朝向上弓部82延伸。下弓支撑体上延部87b在此为弯曲并朝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但也可以是朝向上弓支撑体85的后方延伸的直线形状的部件。
上弓支撑体85在后方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弯曲部90,形成为与下弓结构体88的上方组合。在下弓结构体88中,在比下弓部件86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设有突起部89a。此外,在上弓支撑体85上,在比弯折部 90靠前侧的位置设有突起部89b。突起部89a和突起部89b由橡皮圈等弹性体91、弹簧固定(参照图10A)。此外,也可以采用不设置突起部89b,而使突起部89a与弯曲部90之间由弹性体91、弹簧等固定的结构(参照图11)。
下弓支撑体87的上端部具备具有凸部的髁突凸部92,在上弓支撑体 85后方与形成为向下的杯状或大致平坦的髁突承接部93可滑动地抵接。由髁突凸部92和髁突承接部93形成左右一对的髁突部。在此,在下弓支撑体87的上端部设置有髁突凸部92,在上弓支撑体85后方设置有髁突承接部93,但也可以在下弓支撑体87的上端部设置髁突承接部,在上弓支撑体 85后方设置髁突凸部。
并且,在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5b的下端部形成为球状的辅助髁突凸部 94与在下弓支撑体水平部87a形成为杯状或大致平坦的辅助髁突承接部95 可滑动地抵接。由辅助髁突凸部94和辅助髁突承接部95构成辅助髁突部。关于辅助髁突凸部和辅助髁突承接部,也可以在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5b上设置辅助髁突承接部,在下弓支撑体水平部87a上设置辅助髁突凸部。
在图10所示的咬合器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置在上弓部82上的左右一对髁突部、设置在下弓部上的左右一对辅助髁突部的合计四处位置,上弓部、下弓部构成为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义齿制作时能够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简单地一致。
此外,在此虽未图示,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弓支撑体水平部85a 沿着上弓部的左右两端粘接的结构是同样的,但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5b也可以构成为从上弓部的前侧中央垂直地下降的一根部件且与上弓支撑体水平部不同的部件。即,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存在于下弓部前面中央的辅助髁突部和位于上弓部后方的左右一对两个髁突部进行滑动的结构。此外,在设为一个上弓支撑体垂直部的情况下,辅助髁突凸部的形状也可以是现有的切导针那样的形状。即使在将辅助髁突部设为现有的切导针形状的情况下,由于在后方设置有髁突部,因此也能够确保模仿下颌的运动的可动性。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与现有的咬合器的上弓支撑体、下弓支撑体不同,由于与假髁突和假颌关节进行点接触,因此能够进行三维运动的再现。其结果是,在用于全颌治疗的假体中,容易使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而进行义齿制作。此外,在用于部分治疗的假体中,容易进行具有颌的前后滑行运动、侧方滑行运动的自由度的长正中及宽正中的义齿制作。其结果是,容易解除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之间的早期接触。
图10B示出了沿图10A的I-I线的位置的横截面图。辅助髁突承接部 95的下侧形成有螺纹部96,并且构成为螺纹固定在形成于下弓支撑体87 的螺纹孔中。此外,与辅助髁突承接部95抵接的辅助髁突凸部94的凸状部也设置有螺纹部97,成为可更换的结构。准备有多个凸状部与患者的髁突的形状类似的、或平坦地形成的髁突凸部92和辅助髁突凸部94,准备有多个凹部的深度与颌关节窝的形状类似的、或平坦地形成的形状髁突承接部93、辅助髁突承接部95。在此,对辅助髁突凸部94、辅助髁突承接部 95进行了说明,但髁突凸部92、髁突承接部93也能够同样地通过螺钉进行更换,能够与患者的髁突的形状近似。由于颌关节窝、髁突随着老化被磨损而变得平坦,因此根据通过患者的年龄、X射线摄影得到的信息,通过选择与患者的关节形状类似的凸状部件、凹状部件,能够再现患者的颌运动。根据患者的不同,有时也会有患者的左右的髁突形状不同,而以这种方式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即使在左右的髁突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
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81在后方的左右的髁突部(92、93 的抵接部)、前方的左右的辅助髁突部(94、95的抵接部)的三处或四处位置抵接,因此,与安装的模型等制作品的接触点相比,位于外侧的髁突的两处位置先同时接触,能够得到髁突浮动困难、稳定的颌位。
由本实施方式的肌位3D调节器具制作的上下颌作业用模型安装固定在肌位3D调节咬合器81上,用于制作最终义齿。在肌位3D调节咬合器 81中,能够通过销99固定拍摄了患者的嘴唇形状的嘴唇模型98(图11)。在图11中未示出上下颌作业用模型,但通过嘴唇模型98,能够一边确认嘴唇位置一边进行人工牙的排列。因此,能够简单地选择与患者的嘴唇形状相符的人工牙。此外,人工牙的排列也存在于嘴唇模型98上,因此能够一边观察与患者的容貌的平衡一边配置。其结果是,能够缩短义齿制作的时间。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肌位3D调节器具、肌位3D调节咬合器,即使是经验不足的手术者也能够容易地使失去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31、51、51a…肌位3D调节器具、2、32、52、52a、52b、52d、52e、 52f、52g、52h…第一部件、3、33、53、53a、53b、53c…第二部件、4…设置部件、5、37…第一板状部件、6、36…螺纹部件、7…承接部、8…防脱部件、9、41、54、54a、54b、54d、54e、54f、54g、54h…凸部、10…定位部件、11…凹坑、12、38…卡合突起部、13…定位孔、21…前牙临时排列 3D模型、22…上牙排列显示部、23…延伸部、24…卡合部、35…基座、55、 55a、55b、55d、55e、55h…连结部件、56…锐利部、57、57a…第二平板部件、58、58b…剥离纸、59、59b…粘接面、59f…紧固件、55f、55g…板状部件、60d、60e、60g、60h…抓持部、61、71…肌位试验性应用的人工牙、 62、73、75、76…下侧部件、63、72…上侧部件、64…第一牙冠模型、65、 67…咬合面、66…第二牙冠模型、68、74…第二凸部、81…肌位3D调节咬合器、82…上弓部、83…下弓部、84…上弓部件、85…上弓支撑体、85a…上弓支撑体水平部、85b…上弓支撑体垂直部、86…下弓部件、87…下弓支撑体、87a…下弓支撑体水平部、87b…下弓支撑体上延部、88…下弓结构体、89a、89b…突起部、90…弯曲部、92…髁突凸部、93…髁突承接部、 94…辅助髁突凸部、95…補助髁突承接部、96、97…螺纹部、98…嘴唇模型、BPU…上颌基托、CI…上颌中切牙、CMAL、CMAU、CMBL、CMBU、CMCL、 CMCU、CMDL、CMDU…牙冠模型、RL…下颌
Figure 771099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RU…上颌
Figure 345300DEST_PATH_DEST_PATH_1
堤。

Claims (10)

1.一种肌位3D调节器具,其使失去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
所述肌位3D调节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部件,安装在与左右臼齿部对应的位置上;以及
第二部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部件在面向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具备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的顶端能够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上表面上滑动,
所述第二部件的面向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为大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多个凸部的形状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具备能够插入
Figure DEST_PATH_1
堤的多个锐利部,
并通过将该锐利部插入
Figure 274471DEST_PATH_1
堤来进行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具备能够与
Figure 457191DEST_PATH_1
堤粘接的粘接部,
并通过该粘接部粘接到
Figure 236928DEST_PATH_1
堤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肌位3D调节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为覆盖齿列整体的咬合板形状。
6.一种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用于使失去了颌位的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咬合位一致,该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具备用于支撑上颌模型的上弓部和用于支撑下颌模型的下弓部,
所述肌位3D调节咬合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弓部由上弓部件和上弓支撑体构成,
所述下弓部由下弓部件和下弓支撑体构成,
所述上弓支撑体由上弓支撑体水平部和上弓支撑体垂直部构成,其中,上弓支撑体水平部与所述上弓部件粘接构成上弓部,上弓支撑体垂直部在上弓部件前方垂直下降,
所述下弓支撑体由下弓支撑体水平部和下弓支撑体上延部构成,其中,下弓支撑体水平部与所述下弓部件粘接构成下弓部,下弓支撑体上延部在后方朝向上弓部延伸,
在所述上弓部的后方,在左右分别具备由髁突凸部和髁突承接部构成的髁突部,
在所述下弓部件的前面下部具备由辅助髁突凸部和辅助髁突承接部构成的辅助髁突部,
所述髁突凸部能够相对于分别对应的所述髁突承接部相对滑动,
所述辅助髁突凸部能够相对于分别对应的所述辅助髁突承接部相对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髁突部在左右各设置有一个,并由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的髁突凸部或髁突承接部和上弓部后方的髁突承接部或髁突凸部构成,
在所述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设置有髁突凸部时,在上弓部后方设置有髁突承接部,
在所述下弓支撑体上延部顶端设置有髁突承接部时,在上弓部后方设置有髁突凸部,
所述辅助髁突部在下弓部的中央设置有一个,或者在左右各设置有一个,并由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的所述辅助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和下弓部前方的辅助髁突承接部或辅助髁突凸部构成,
在所述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设置有辅助髁突凸部时,在下弓部前方设置有辅助髁突承接部,
在所述上弓支撑体垂直部下端设置有辅助髁突承接部时,在下弓部前方设置有辅助髁突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凸部是模仿患者的髁突的形状,
所述髁突承接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的与所述髁突凸部或辅助髁突承接部相对的表面是大致平面或者模仿患者的关节窝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配置患者的嘴唇模型的嘴唇模型配置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肌位3D调节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配置患者的嘴唇模型的嘴唇模型配置部。
CN201680080952.6A 2016-02-02 2016-10-26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Active CN108601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8447 2016-02-02
JP2016018447 2016-02-02
PCT/JP2016/081789 WO2017134875A1 (ja) 2016-02-02 2016-10-26 筋肉位3d調節器具、及び筋肉位3d調節咬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1640A CN108601640A (zh) 2018-09-28
CN108601640B true CN108601640B (zh) 2020-11-06

Family

ID=5950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952.6A Active CN108601640B (zh) 2016-02-02 2016-10-26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8386A1 (zh)
JP (1) JP6877753B2 (zh)
CN (1) CN108601640B (zh)
WO (1) WO2017134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4630A (en) * 2016-05-27 2019-01-16 Nishihama Naoki Zero moment adjuster
KR102095273B1 (ko) * 2018-09-13 2020-04-23 주식회사 바텍 인상 트레이 및 상기 인상 트레이와 ct 영상 촬영 장치를 이용한 틀니 제조 방법
CN109064863B (zh) * 2018-10-18 2020-07-03 彭菊香 一种正中关系位演示装置的使用方法
JP6831861B2 (ja) * 2019-01-25 2021-02-17 株式会社Grin 歯科用測定器具、測定方法、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器具
CN110507439B (zh) * 2019-03-22 2021-06-22 儒蓉(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手术导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382726B2 (en) * 2019-05-06 2022-07-12 Joshua Lee Digital custom denture impression tray
CN111658200A (zh) * 2020-07-02 2020-09-15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
CN111991112B (zh) * 2020-09-17 2022-02-08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一种无牙颌系带加深术辅助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995621B (zh) * 2020-11-12 2024-06-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数字化下颌前伸运动辅助训练器及其构建方法
CN112690918A (zh) * 2020-12-21 2021-04-23 北京圣爱吉友和义齿制作有限公司 一种义齿石膏模型数字化扫描方法
JP7390667B2 (ja) * 2021-11-30 2023-12-04 医療法人社団峰瑛会 総義歯用咬合採得装置及び咬合採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311A (en) * 1927-01-29 1928-05-22 Thomas A Musante Articulator
DE2351779A1 (de) * 1973-10-16 1975-04-17 Gerd Hanel Basisplatte mit registrierplatte fuer die herstellung von zahnprothesen
CN1555247A (zh) * 2000-10-26 2004-12-15 用于治疗牙齿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187407A (ja) * 2005-01-05 2006-07-20 Akihiro Tagahara 歯科用咬合平面版および歯科用フェースボー
CN101742976A (zh) * 2007-05-17 2010-06-16 迈克尔·斯塔布斯 下颌前移装置
CN102933171A (zh) * 2010-02-25 2013-02-13 3形状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虚拟咬合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0734A (en) * 1940-01-27 1940-11-05 Thomas E J Shanahan Method and means for obtaining accurate occlusion
US2587528A (en) * 1951-01-12 1952-02-26 Saul C Robinson Equalizer for artificial dentures
US2674798A (en) * 1952-07-07 1954-04-13 Helen E Carigo Dental bite blocks
US2840910A (en) * 1954-01-11 1958-07-01 Wayne B Ford Method and means to record a functional dental plane
US2876541A (en) * 1954-09-24 1959-03-10 Walter H Jensen Centric recorder
JPS5918053B2 (ja) * 1979-02-07 1984-04-25 従道 川崎 顎の中心関係および顎運動の記録を行う際に用いる口腔内記録装置
JPH0436824Y2 (zh) * 1989-11-22 1992-08-31
US5059120A (en) * 1989-12-19 1991-10-22 Lee Robert L Dental impression pad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H0556986A (ja) * 1991-09-03 1993-03-09 Kenji Suwa 総義歯のバーチカルホリゾンタル決定板
US5186624A (en) * 1991-11-07 1993-02-16 Tresco, Inc. Dental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DE10393366B4 (de) * 2002-09-27 2014-04-03 Nihon University Okkludator
TW592669B (en) * 2003-10-16 2004-06-21 Guo-Ji Deng Teeth biting recorder
US7503763B2 (en) * 2006-03-30 2009-03-17 Casting-In Co., Ltd. In-mouth cavity tracing device
US20140154644A1 (en) * 2009-05-19 2014-06-05 Dentc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nture
JP5538790B2 (ja) * 2009-09-18 2014-07-02 宗孝 矢羽田 義歯特に総義歯製作時に使用する臼歯の模擬的立体形状を備えた剛性プレート
US20150118640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Stephen Michael Schmitt Intra Oral Dental Mo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Digital Diagnosis, Computer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Dental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311A (en) * 1927-01-29 1928-05-22 Thomas A Musante Articulator
DE2351779A1 (de) * 1973-10-16 1975-04-17 Gerd Hanel Basisplatte mit registrierplatte fuer die herstellung von zahnprothesen
CN1555247A (zh) * 2000-10-26 2004-12-15 用于治疗牙齿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187407A (ja) * 2005-01-05 2006-07-20 Akihiro Tagahara 歯科用咬合平面版および歯科用フェースボー
CN101742976A (zh) * 2007-05-17 2010-06-16 迈克尔·斯塔布斯 下颌前移装置
CN102933171A (zh) * 2010-02-25 2013-02-13 3形状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虚拟咬合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77753B2 (ja) 2021-05-26
US20190038386A1 (en) 2019-02-07
JPWO2017134875A1 (ja) 2018-11-29
WO2017134875A1 (ja) 2017-08-10
CN108601640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1640B (zh) 肌位3d调节器具和肌位3d调节咬合器
KR101631256B1 (ko) 트레이를 이용한 치아 임플란트 시술을 위한 서지컬 가이드 및 크라운 제조방법
JP3579793B2 (ja) 歯科用咬合器及びその変換プレート
KR101777261B1 (ko) 치아 임플란트 시술을 위한 서지컬 가이드 및 식립물 제조방법
Hickey et 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ntist in complete dentures
KR101823549B1 (ko) 무치악 환자용 교합 채득 도구
CN114917046A (zh) 数字化活动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
KR102226949B1 (ko) 인상용 트레이 세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의치 제작 방법
JP4964740B2 (ja) 蝋義歯の製造方法
KR101883942B1 (ko) 치과용 견인장치
KR101862820B1 (ko) 틀니 제조방법
KR20140004333A (ko) 고딕 아치 트레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cad cam 총의치 제작 방법
WO2018225355A1 (ja) 咬合記録器具及び咬合器
JP6174829B1 (ja) 採得器具
RU2694503C1 (ru)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ая шина для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и зубов у пациентов с повышенным тонусом жевательных мышц
KR20100117384A (ko) 임플란트 영상 매칭 트레이
WO2016098781A1 (ja) 筋肉位3d調節器具及び人工歯
JP4291799B2 (ja) 人工歯配列装置
KR101519399B1 (ko) 메탈 스트립 바이트
Ré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ve of Spee
Schweikert Anterior guidance.
KR101970748B1 (ko) 분할형 수직고경 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치아 임플란트용 서지컬 가이드 및 보철물 제조방법
Natarajan et al. Evolution of Techniques in Recording Posterior Palatal Seal–A Review
JP6373983B2 (ja) 咬合採得用具
RU2591604C1 (ru) Способ снятия слепков с верхней челюсти при полном отсутствии зуб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