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4300B -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4300B
CN108594300B CN201810250623.2A CN201810250623A CN108594300B CN 108594300 B CN108594300 B CN 108594300B CN 201810250623 A CN201810250623 A CN 201810250623A CN 108594300 B CN108594300 B CN 108594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layer
target
seismic
interface
bottom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0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4300A (zh
Inventor
滕团余
潘建国
尹路
许多年
曲永强
王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0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43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4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4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4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4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考虑到地层沉积特点,提高了地貌成像的精度。

Description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石油行业中地貌恢复技术领域,特别是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过研究发现,储油构造和地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地貌的恢复成像可以有助于识别储层发育及分布规律。同时,地貌图也可以是油气勘探中编制沉积相图、砂地比图和储层分布图等系列图件的重要基础。
目前,对于地貌的恢复技术大多提留在定性阶段,常用的地貌恢复成像方法包括残留厚度法、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等等。其中,残留厚度法和印模法作为比较传统的地貌恢复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以上方法存在没有考虑到地层沉积特点的缺陷,将地层进行仅进行较为简单的拉平处理,其恢复成像的精度较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提出一种较为全面的考虑地层沉积特点,从而提高地貌恢复成像从而满足当前油气勘探的方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考虑等时面和沉积期坡度因素进行地貌成像,提高了地貌的成像精度。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地貌成像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地貌成像装置,包括,地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坡度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地形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目标层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地貌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方式通过根据目标区域井下数据在地层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底界面,并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计算所述坡度角进而得到地形高度以及目标层厚度,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目标层层厚度生成所述地貌图像。考虑到沉积期等时面和坡度角因素,提高了地貌成像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地貌成像方法的执行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原始地震和三维地层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煤层沉积厚度以及沉积期地形高度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利用常规的残厚法对地貌成像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使用本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地貌成像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地貌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个场景示例中,使用本说明书提供的方法对某盆地下的煤层进行地貌成像。
在本场景示例中,收集所述某盆地的测井数据生成的测井曲线以及录井得到的岩性数据确定所述盆地井下的最大湖泛面。
在本场景示例中,提取所述录井的岩性数据中较为稳定的泥岩段以及测井中对应高伽玛曲线段的地层确定为最大湖泛面。
在本场景示例中,根据所述录井的岩性数据和所述测井曲线确定对应的煤层。综上,根据所述录井数据和所述测井曲线确定所述最大湖泛面以及需要恢复地貌的煤层。
在本场景示例中,收集地震数据生成地震剖面,根据井震标定技术将所述录井和测井确定的所述最大湖泛面和对应煤层标定在所述地震剖面上。
在本场景示例中,由于所述录井和测井所得的数据为井下数据,为点数据,而所述地震剖面为面数据,因此,可以沿着地震剖面的反射同相轴,根据地震资料的反射时间在地震剖面上提取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煤层。
请参阅图2,在本场景示例中,对所述地震剖面进行空间解构,得到三维地层模型,将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煤层提取出来。
在本场景示例中,提取出的所述煤层的沉积期的地层界面在三维空间上是一个连续的曲面。所述煤层底界面坡度角的正切值可以等于两条地震道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和地层速度的乘积和所述两条地震道的距离之差。取所述煤层底界面上相邻的两道地震道数据,计算这两道地震道数据中地震波反射时差。根据测井数据得到所述地层速度,将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乘以所述地层速度可以得到所述两条地震道记录在地层上的高度差,将所述高度差除以所述两条地震道之间的距离差可以得到所取地震道记录处在所述煤层的底界面处的坡度角的正切值,进而可以得到所述坡度角。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得到整个所述煤层底界面的坡度角。
在本场景示例中,根据所述煤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可以得到所述煤层底界面的整体的地层走势,获得所述煤层底界面具体的地层起伏情况。将所述地震剖面上标定的所述最大湖泛面投影到所述煤层底界面的最低处,根据所述煤层底界面与所述最大湖面投影的位置关系,计算所述底界面与所述最大湖泛面投影的垂直距离,进而可以得到所述煤层底界面的地层沉积期地形高度。
在本场景示例中,计算煤层顶界面与底界面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根据测井数据得到地层速度,将所述地层速度乘以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可以得到所述顶界面与底界面之间的距离,将所述顶界面与所述底界面之间的距离乘以所述坡度角可以得到所述煤层的沉积厚度。
在本场景示例中,请参阅图3,计算得到所述煤层沉积厚度以及沉积期地形高度。
在本场景示例中,可以通过线性差值方法得到所有地震道记录在相应地层位置处的地震波反射差值。
在本场景示例中,将所述煤层底界面上各地震道记录处的所述底界面高度和地层厚度相叠加,通过三维立体成像的方法得到所述煤层的地貌图像。
在本场景示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利用常规的残厚法对地貌成像结果与已钻井的砂体厚度进行统计,在统计的35口井中,26口井吻合,9口井不吻合,使用本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地貌成像较好的反应了已钻井的砂体分布规律,在地貌沟槽内砂体厚度较大,在地貌高部位砂体厚度较小。同时在统计的35口井中,有34口井吻合,吻合率达到97.1%。
请参阅图1,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地貌成像方法。所述地貌成像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可以包括在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钻井所得到的地质数据。获得所述井下地质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录井和测井,所述录井可以是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所述测井可以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可以根据测井数据、现场录井数据及综合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岩性解释、归位,确定含油、气、水产状。可以根据录井和测井数据确定井下地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对井下地层进行层序划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地层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得到的发育较为稳定的地层。可以选择区域范围内的等时面作为参考地层,所述等时面可以包括同时代沉积的地层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层可以包括,需要进行地貌恢复的地层。所述目标层可以通过所述井下地质数据来确定。具体地,例如,以井下煤层作为目标层,所述煤层的井下地质数据具有明显的特征。所述目标层可以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以具有顶界面和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震剖面可以包括,根据目标区域地震数据生成的反映所述目标区域地震信息的剖面,可以显示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生成所述地震剖面的过程可以包括,对目标区域地震道记录进行处理生成道集记录,对生成的道集记录进行校正、偏移等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标定可以包括将目标区域的井下地质数据和所述地震剖面所反映的地震信息进行匹配的过程。通常,所采集到的地震剖面是时间域上的数据,而井下地质数据为深度域上的数据,且井下地质数据的声波反射时间与地震波反射时间也存在差异,因此要将井下地质数据得到的层序划分结果与地震剖面进行匹配。具体地,例如,将2000m深度的井下地质数据匹配到3000ms的地震剖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所述参考地层标定在所述地震剖面上,以所述参考地层作为约束,标定好所述参考地层所述目标层也就标定好了。由于所述井下地质数据为目标区域中一个井下的数据,为点数据,而地震剖面为整个目标区域地震数据,为面数据,因此在进行标定后,可以沿着地震剖面的反射同相轴,根据地震资料的反射时间,将能够表示地层起伏的反射时间提取出来进而确定对应地层。
步骤S12: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所述参考地层之间的夹角。可以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处,所述投影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可以是所述坡度角。随着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起伏,所述坡度角也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可以包括,确定了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在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的地震道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可以包括,可以取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任意一道地震道记录以及与所取的地震到记录相邻的地震道记录,得到这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可以根据测井数据得到地层速度,将所述地层速度乘以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处所述相邻两道地震道记录的高度差。根据所述相邻两道地震道记录得到这两道地震道记录的距离差。所述高度差和所述距离差的比值可以是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可以根据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得到所述坡度角。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位置处的所述坡度角。
步骤S14: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形高度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标定一个地层,以该地层为参考,计算该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之间的高度差。所述指定地层可以是所述地震剖面上标定的任意地层。优选地,可以将所述参考地层在所述目标层底界面最低点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地形高度。
步骤S16: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可以包括确定了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在所述目标层顶界面上的地震道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可以包括,计算相同偏移距下所述指定顶界面和所述底界面的地震波反射时差,根据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可以得到地层速度,将所述地层速度乘以所述反射时差可以得到相同偏移距下,地震道记录在所述目标层顶界面上的位置与地震道记录在所述目标层地界面的位置的距离。将该距离乘以所述坡度角的余弦值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
步骤S18: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可以包括,得到所述目标层各位置处的所述地形高度和地层厚度,将同位置处所述地形高度和目的层厚度叠加,根据立体成像的方法可以生成所述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确定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的井下地质数据确定参考地层,进一步以所述参考地层为约束确定目标层的顶、底界面。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得到所述坡度角。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所述地形高度。根据所述顶、底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坡度角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最后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生成所述地貌图像。考虑到了地层沉积特点,以所述参考地层为约束确定目标层,根据所述目标层的地震数据得到坡度角,从而生成所述地貌图像,提高了地貌成像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的步骤中,包括,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目标区域的最大湖泛面;所述最大湖泛面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区域中泥岩分布最广且最稳定的地层;根据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确定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大湖泛面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发育较为稳定的暗色泥岩段,所述最大湖泛面位置处往往对应着层序中分布最广且分布最稳定的位置。所述最大湖泛面可以是一个等时面,即层面上各点地震波反射时间相等。可以将所述最大湖泛面作为参考地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目标区域的最大湖泛面可以包括,利用录井的岩性数据和测井伽玛曲线可以确定所述最大湖泛面。在录井上,所述最大湖泛面可以是比较稳定的泥岩段,测井上可以对应高伽玛曲线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确定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可以包括,确定所述最大湖泛面后,由于所述最大湖泛面在所述目标层的上方且所述目标层的井下地质数据具有明显特征,因此可以以所述最大湖泛面为约束,根据所述井下地质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层的顶界面和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确定所述最大湖泛面,以所述最大湖泛面为约束确定所述目标层的顶底界面。选择最大的等时面作为约束确定目标层,以使所述目标层为地貌所在的地层,进一步提高地貌成像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标定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中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剖面中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可以包括,在标定所述最大湖反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后,首先对于所述最大湖泛面,可以沿着地震剖面的反射同相轴,将能表示最大湖泛面地层起伏的地震反射波时间提取出来。可以根据同样的方法,以所述最大湖泛面为约束,即所述目标层顶、底界面都在所述最大湖泛面的下方,提取出能表示所述目标层顶、底界面地层起伏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即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得到的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目标层顶、底界面为目标区域中各个井下的地质情况,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个点数据,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标定后通过根据所述地震剖面的反射同相轴,将能够反映地层起伏的地震波反射时间提取出来,进而可以高效的将标定的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目标层顶、底界面在目标区域范围内提取出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后,对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得到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时,可以间隔一定数量的地震道记录提取出能表示所述最大湖泛面和目标层顶、底界面地层起伏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在提取完成后,由于地层上有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没有确定,可以通过插值处理得到底层上所有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值处理可以包括线性插值、空间插值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提取层位时并不需要确定每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因此在提取层位后可以对层位上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从而可以得到层位上所有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通过插值可以快速得到各层位的地震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底层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的步骤中,包括,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根据所述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和地层速度的乘积与所述相邻两道地震道记录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计算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根据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计算所述目标层界面的坡度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包括,可以选择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任意两道的地震道记录或者按照指定规则选择两道地震道记录。具体地,例如,可以选择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相邻的两道地震道记录。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可以得到这两道地震道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将这两个地震波反射时间相减可以得到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层速度可以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速度,所述地层速度可以根据所述井下地质数据得到。具体地,可以根据声波测井曲线得到所述地层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地形存在起伏,将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乘以所述地层速度可以得到所述两道地震道记录在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震道记录之间的距离可以包括接收所述地震道记录的检波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地震道记录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地震道记录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可以是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可以根据所述正切值得到所述坡度角。进而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位置处的坡度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现有的地震资料计算所述坡度角,从而提高所述坡度角的计算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从而得到所述地形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形走势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地层相对于所述参考地层,地层的起伏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可以包括,可以根据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进而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所述参考地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根据所述坡度角作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求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个位置处的所述坡度角,进而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从而得到所述地形高度可以包括,在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后,可以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处,选择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任一位置,得到其到所述参考地层投影面的垂直距离。由于提取的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和所述参考地层都是时间域上的数据,因此需要将时间域上的数据转化为深度域上的数据。可以根据井下地质数据得到地层速度,将所述垂直距离乘以所述地层速度可以得到所述地形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得到所述地形高度。以所述参考地层为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到所述地形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的步骤中,包括,计算所述目标层顶界面与目标层底界面中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将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与地层速度的乘积乘以所述坡度角的余弦值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可以包括,在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道记录中,选取偏移距相同或者偏移距趋于相同的地震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选取偏移距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计算选取的地震道记录之间的地震波反射时差。由于提取的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为时间域数据,因此可以直接将地震波反射时间相减得到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提取的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为时间域数据,因此可以将其转化为深度域数据。可以根据所述井下地质资料得到对应的地层速度,将地层数据乘以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可以得到接收所述地震道记录的检波装置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地层存在起伏,因此不能将接收所述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的检波装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目标层厚度。可以对所述检波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坡度角进行角度校正,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接收地震道记录的检波装置与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垂直距离。可以将所述检波装置之间的距离乘以坡度角的余弦值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目标层顶界面与目标层底界面中偏移距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并根据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和所述坡度角的余弦值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考虑到地层起伏和地层沉积特点利用现有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提高了计算所述目标层厚度的精度了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的步骤中包括,计算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的叠加值;根据所述叠加值通过立体成像生成所述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高度的累加值可以包括,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各位置处的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可以将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位置处或者指定位置处的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进行叠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叠加值通过立体成像生成所述目标区域地貌图像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位置处或者指定位置处的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地层厚度的叠加值根据立体成像技术,例如,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生成所述目标层的地貌。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得到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的叠加值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层的地形走势,通过立体成像的方法生成目标区域的地貌图像。由于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的计算考虑到了地层沉积的特点,因此地貌成像也较为精确。
请参阅图6,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地貌成像装置,所述地貌成像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地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坡度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地形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目标层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地貌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所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步骤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至于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力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模块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辑门阵列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硬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其他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根据所述坡度角得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参见其它实施方式对照解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缓存(Cache)、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者存储卡(Memory Card)。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地貌成像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考虑到了地层沉积特点,以所述参考地层为约束确定目标层,根据所述目标层的地震数据得到坡度角,从而生成所述地貌图像,提高了地貌成像的精度。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硬模快、或者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他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的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他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装置,或其他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者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他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和磁盘,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及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说明书部分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说明书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

Claims (9)

1.一种地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
根据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得到所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
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
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目标区域的最大湖泛面;其中,所述最大湖泛面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区域中泥岩分布最广且最稳定的地层;
根据所述最大湖泛面和所述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标定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中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间在所述地震剖面上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取出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后,对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得到所述最大湖泛面、所述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的步骤中,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上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
根据所述两道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和地层速度的乘积与所述两道地震道记录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计算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
根据所述坡度角的正切值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的步骤中,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层顶界面与目标层底界面中满足指定条件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波反射时差;
将所述地震波反射时差与地层速度的乘积乘以所述坡度角的余弦值得到所述目标层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的步骤中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各点所述地形高度和地层厚度的累加值;
根据所述累加值通过立体成像生成所述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8.一种地貌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坡度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
地形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得到所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
目标层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
地貌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
根据目标区域井下地质数据在目标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参考地层以及目标层顶界面和目标层底界面;
根据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坡度角;其中,所述坡度角用于表示所述参考地层与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夹角;
根据所述坡度角确定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形走势,将所述参考地层投影到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最低点,得到所述地形高度;其中,所述地形高度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层底界面与指定地层之间的高度差;
根据所述坡度角、所述目标层顶界面的地震数据和所述目标层底界面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目标层厚度;
根据所述地形高度和所述目标层厚度生成目标区域地貌图像。
CN201810250623.2A 2018-03-26 2018-03-26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594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623.2A CN108594300B (zh) 2018-03-26 2018-03-26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623.2A CN108594300B (zh) 2018-03-26 2018-03-26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4300A CN108594300A (zh) 2018-09-28
CN108594300B true CN108594300B (zh) 2020-04-10

Family

ID=6362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0623.2A Active CN108594300B (zh) 2018-03-26 2018-03-26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43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431B (zh) * 2019-04-19 2022-03-0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伽马数据体的海相沉积地层古地貌校正方法
CN110853126B (zh) * 2019-11-08 2024-03-2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生成球体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14405A (zh) * 2020-08-26 2022-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809A (zh) * 2008-06-04 2009-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自适应消除线性规则噪声以及多次波干扰的方法
CN102109613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目标储层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CN104765065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809A (zh) * 2008-06-04 2009-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自适应消除线性规则噪声以及多次波干扰的方法
CN102109613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目标储层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CN104765065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89470A (zh) * 2017-08-24 2018-01-16 西南石油大学 小区域范围内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肖笛;《地质学报》;20141031;第88卷(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4300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529B (zh) 使用射束层析成像进行地震成像和地层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2620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mplicit model of geological horizons
US20130138350A1 (en) Enhanced termination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based on dip field generated from surface data
CN108594300B (zh)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765245A (zh) 混合式确定性-地质统计地球模型
WO2008070596A1 (en)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clusters in rock formations
CN107407736B (zh) 生成无多次波的数据集的多阶段全波场反演处理
BR102012025928B1 (pt) Método e sistema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de subsuperfície
US10353096B2 (en) Time-lapse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amplitudes and time shifts constrained by pre-computed input maps
US9581711B2 (en) Interbed multiple prediction
US105341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hydrocarbons in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based on time-lapse seismic data
CN111856566B (zh) 湖相滩坝砂体中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RU2339056C2 (ru) Обобщенное трехмерное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е кратных волн от поверхности
BR112012022909B1 (pt) Métodos de exploração de hidrocarbonetos dentro de volume predeterminado de terra
CN105093296A (zh)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46292B (zh) 裂缝密度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570122A (zh)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Bugge et al.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dislocated horizons from 3D seismic data using nonlocal trace matching
CN106574980A (zh) 用于地下地质体的岩石性质估计的系统和方法
CA279877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array of receivers
EA030770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ивно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оптики
AU2015200555B2 (en) Correction of sea surface state
CN105301638A (zh)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28655B (zh) 道集记录与叠加剖面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aderali et al. White Rose seismic with well data constraints: A case hist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