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296A -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296A
CN105093296A CN201510386048.5A CN201510386048A CN105093296A CN 105093296 A CN105093296 A CN 105093296A CN 201510386048 A CN201510386048 A CN 201510386048A CN 105093296 A CN105093296 A CN 105093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geometry
imaging data
parameter
geometry parameter
single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60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国
唐东磊
刘凤智
章多荣
韩春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860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所设计的观测系统参数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激发接收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为目的的一种技术。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油田开发的勘探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勘探成本,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应运而生。滑动扫描采集技术是一种同时采用多组震源进行作业的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其是指下一组震源不必等待上一组震源震动结束即可开始震动的一种采集方法。
利用滑动扫描采集技术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所设计的观测系统的属性优劣对所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有较大影响。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设计观测系统可以是指将激发点和接收点按照预设排布方式进行排布,得到一预设观测系统,然后对预设观测系统进行属性分析,确定出最终的观测系统。在对预设观测系统进行属性分析主要是对观测系统参数(包括面元、最大偏移距、接收线距、覆盖次数和/或覆盖密度等)进行分析,因此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很有必要。
对于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需要采用井炮和滑动扫描采集技术联合施工,而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种多种地震波激发方式联合的施工方式,往往通过根据以往经验设计观测系统参数来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但这不能保证所设计的观测系统参数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所设计观测系统参数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可选的,所述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包括:
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
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
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包括:
对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
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包括:
将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
在对比出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可选的,所述观测系统参数包括覆盖次数和/或覆盖密度。
可选的,所述地震波激发方式包括井炮激发和可控震源激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验证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检验子单元,用于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初步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
试验子单元,用于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
记录子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可选的,所述验证单元包括:
对比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对比出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利用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计算得到的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这实现了提高所设计的观测系统参数的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际应用中所设计的宽线观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单炮记录信噪比与覆盖次数、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之间的执行顺序并没有限制。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在项目施工前期,可以利用预先分析结果和预设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开展野外试验,记录野外试验的地震试验数据。
所述预先分析结果可以包括对工区地貌、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
所述试验单炮记录可以包括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和/或接收方式所对应的单炮记录。所述地震波激发方式可以包括井炮激发和可控震源激发,具体的可以为单井小药量(即小药量的单个井炮)激发、组合井激发以及单台可控震源单次激发(简称单台单次)等,但不限于这些激发方式。所述接收方式可以表示接收地震波的检波器的不同串数,例如1串或2串。
所述目标区域可以是整个勘探施工区域,也可以是勘探施工区域中的部分区域。
所述观测系统可以是宽线观测系统。所述宽线观测系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观测系统,其采用多炮线激发、多接收线接收,其激发点和接收点相对常规二维采集在横向离散。所述宽线观测系统可以利用面元道集内传播路径的差异,削弱干扰波的相干性,从而提高干扰压制能力。处理所述宽线观测系统所对应的地震数据时,可以获得二维剖面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观测系统可以是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勘探任务进行预设的。具体的,
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勘探任务,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包括面元、最大偏移距、覆盖次数、接收线距等),然后将目标区域中的激发点和接收点按照所设计的观测系统参数进行排布。所述勘探任务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区域的覆盖范围、采样密度以及地震波的激发方式等。
可以按照下述要求来设计所述观测系统参数:
(1)面元
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目标地质体的大小来设计面元,例如所设计面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目标地质体边长的三分之一。
所设计的面元可能除了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法则、横向分辨率的要求、考虑去噪无空间假频要求、陡倾角地层及断层偏移成像要求外,还可能要确保波场空间采样充分、有利于地震波场归位以及提高目的层成像精度等。
(2)最大偏移距
最大偏移距也可以称为最大炮检距。可以在满足目的层埋深、大于6%的速度分析精度、小于12.5%动校拉伸、反射系数稳定性对排列长度的限制以及偏移时可以归位95%的绕射波能量等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波动方程正演、波场照明、实际地震资料道集、速度分析、以往二维地震资料的偏移距成像剖面等来设计最大偏移距。
(3)接收线距
可以根据菲涅尔带半径和最大非纵距来设计接收线距。所设计的接收线距一般不大于一个菲涅尔带半径。所述最大非纵距需要满足三维地震资料同一面元内不同方位角的反射同相叠加。
(4)覆盖次数
可以考虑目标区域中构造的复杂程度、表层激发、接收条件、激发方式以及接收方式来设计覆盖次数,所设计的覆盖次数一般为常规大组合激发接收观测系统中覆盖次数的4-10倍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可以包括初步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所述初步检验预设观测系统参数可以是根据所收集的以往工区地质资料、测井及钻井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等资料,按照“高密度、高覆盖以及宽方位(简称两高一宽)”的观测系统设计思路来对预设的观测系统参数进行初步检验。检验预设观测系统参数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设计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过程,在此不再赘叙。
所述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可以是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炮点拆分或加炮。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炮点拆分或加炮可以提高覆盖次数、增加空间采样密度。
S120: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在得到试验单炮记录后,可以所有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并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具体的,可以是依次计算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信噪比,然后依次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也可以是首先计算一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信噪比,然后利用该信噪比计算对应的观测系统参数,再按照计算该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观测系统参数的方法,依次计算其他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观测系统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所需计算的观测系统参数主要包括覆盖次数和/或覆盖密度等。
可以利用能量叠加法、频谱估算法以及互相关法等方法来计算信噪比。其中,利用能量叠加法计算信噪比的表达式可以表示如下:
S N R = E s E n = E s E - E n = Σ j = 1 M ( Σ i = 1 N R i j ) 2 N Σ j = 1 M Σ i = 1 N R i j 2 - Σ j = 1 M ( Σ i = 1 N R i j ) 2 - - - ( 1 )
上式中,SNR表示信噪比;E为地震道总能量;En为噪音的总能量;Es为有效信号的总能量;Rij为所选时窗内第i地震道第j个样点的振幅值,N为所选时窗内地震道的总道数,M为所选时窗内单个地震道上的采样点数,i和j均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信噪比并不限于以上方法。利用上述方法来计算信噪比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张军华等人发表的标题为“地震资料信噪比定量计算及方法比较”的文献。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具体的,
在得到信噪比后,可以构建信噪比与覆盖次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所构建的关系式,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可以根据统计性原理,构建信噪比与覆盖次数之间的关系式,所构建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N = Section S / N Shot S / N - - - ( 2 )
上式,N为覆盖次数,ShotS/N为单炮记录信噪比,SectionS/N为预设的期望剖面信噪比。其中,sectionS/N≥2、sectionS/N≥4或sectionS/N≥8。优选的,所述期望剖面信噪比等于8。
可以将所得到的信噪比代入上式(2)中,计算出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所述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覆盖密度。具体的,
可以利用单炮记录的信噪比和覆盖次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覆盖次数与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信噪比和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式。覆盖次数与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D = N X × N R L × 10 6 S L I × S I = N × 10 6 R I 2 × S I 2 - - - ( 3 )
上式中:SLI表示激发线距;SI表示炮距;RI表示道距;NX表示每条接收线的接收道数,NRL表示接收线数,N表示覆盖次数。
可以利用上面式(2)和(3),得到单炮记录信噪比和观测系统的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如下式(4)所示:
D = ( section S / N 2 × 10 6 R I 2 × S I 2 ) × ( 1 Shot S / N ) 2 - - - ( 4 )
上式中,D表示覆盖密度。
将所得到的试验单炮记录信噪比、预设的期望剖面信噪比、设计的炮距和道距代入到上面公式中,可以得到观测系统的覆盖密度。
图2示出了期望剖面信噪比为8、面元为15m×30m时,单炮记录信噪比与覆盖次数、覆盖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中,横轴为单炮记录信噪比,左纵轴为覆盖次数,右纵轴为覆盖密度(道/km2)。从图中可以看出,覆盖次数和覆盖密度与单炮记录信噪比成倒数平方的关系,单炮记录信噪比越低,覆盖次数和覆盖密度越高。当由各种干扰波造成单炮记录的信噪比较低时,可以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来提高成像剖面的信噪比。
S130: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在得到不同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观测系统参数后,可以获取每个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依次对每个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单炮记录进行叠前或叠后剖面成像,得到每个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
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来对单炮记录进行剖面成像,在此不再赘叙。
S140: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在得到所有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后,可以观察所得到的剖面成像品质,也可以将每个所述剖面成像数据与预设的对应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是否可以作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即最终观测系统参数。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每个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依次与预设的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在对比出所述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与预设的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可以判断将所述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最终的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在对比出所述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与预设的剖面成像数据不匹配时,可以判断不能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最终的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可以将通过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加炮来提高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再重复上述步骤S110-S130,直到判断出可以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
所述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与预设的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可以是指所述覆盖次数或覆盖密度所对应的剖面成像数据与预设的剖面成像数据相同或相差不大。
在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后,可以按照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排布,完成所述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图3为实际应用中所设计的观测系统的示意图。图中,L1、L2和L3表示1串检波器面积组合,L4和L5表示2串检波器面积组合,S1和S2表示单台单次激发,S3表示组合井激发,S4和S5表示单井小药量激发。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不同激发方式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来验证计算得到的观测系统参数,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而不是仅通过实际经验来设计观测系统参数,这提高了观测系统参数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10、计算单元420、第二获取单元430以及验证单元440。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10用于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单元420用于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第二获取单元430用于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验证单元440用于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最终观测系统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410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
检验子单元,用于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初步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
试验子单元,用于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
记录子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单元420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验证单元440包括:
对比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对比出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至于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工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包括:
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
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
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包括:
对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
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包括:
将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
在对比出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系统参数包括覆盖次数和/或覆盖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激发方式包括井炮激发和可控震源激发。
7.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观测系统在目标区域中不同地震波激发方式下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观测系统参数所对应的实际剖面成像数据;
验证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对所述观测系统参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检验子单元,用于检验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初步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的检验结果,对所述观测系统进行初步优化;
试验子单元,用于利用初步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进行不同地震波激发试验;
记录子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每个地震波激发方式所对应的试验单炮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获取的试验单炮记录进行信噪比计算;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所述观测系统的观测系统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单元包括:
对比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对比出所述实际剖面成像数据与对应的预设剖面成像数据相匹配时,将所述观测系统参数确定为所述观测系统优化后的观测系统参数。
CN201510386048.5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0932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6048.5A CN105093296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6048.5A CN105093296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296A true CN105093296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7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6048.5A Pending CN105093296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329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445A (zh) * 2015-12-15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732642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度分析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CN109655879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的层信噪比一致性能量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379407A (zh) * 2020-10-30 2021-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782768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383512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不同激发能量大小的正演模拟分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8939A (ja) * 1997-10-17 1999-04-30 Toshiba Corp 地震観測システム
CN102313900A (zh) * 2011-09-01 2012-01-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激发位置确定方法
CN103605158A (zh) * 2013-10-30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最大炮检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8939A (ja) * 1997-10-17 1999-04-30 Toshiba Corp 地震観測システム
CN102313900A (zh) * 2011-09-01 2012-01-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激发位置确定方法
CN103605158A (zh) * 2013-10-30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最大炮检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永国 等: "阿尔金山前高密度高效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胡超俊 等: "煤层气勘探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与参数优化", 《中国地球物理2012》 *
陈明政 等: "塔中顺南沙漠区碳酸盐岩天然气藏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445A (zh) * 2015-12-15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467445B (zh) * 2015-12-15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732642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度分析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CN109655879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的层信噪比一致性能量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655879B (zh) * 2017-10-11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的层信噪比一致性能量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782768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383512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不同激发能量大小的正演模拟分析方法
CN113835120B (zh) * 2020-06-24 2024-02-0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不同激发能量大小的正演模拟分析方法
CN112379407A (zh) * 2020-10-30 2021-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rdon et a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using a fiber-opt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 array
CN105093296A (zh)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30014B (zh)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各向异性介质成像的方法
CN102395902B (zh) 使用快速面向目标照明计算的地震成像系统及方法
CA2964893C (en) Structure tensor constrained tomographic velocity analysis
US8566069B2 (en) Method for geologically modeling seismic data by trace correlation
Rentsch et al. Fast location of seismicity: A migration-type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 to hydraulic-fracturing data
CN104570125A (zh)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3901465A (zh) 全息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4570116A (zh)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CN104977615B (zh) 一种基于模型统计拾取的深水obc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
CN104570122A (zh)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2866422B (zh) 一种深度域地质实体模型生成方法
CN105137479B (zh)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2565852B (zh) 针对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的角度域叠前偏移数据处理方法
CN108594300B (zh)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267434B (zh) 一种三维多分量地震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获取方法及装置
AU2015200555B2 (en) Correction of sea surface state
CN103941289B (zh) 一种绕射点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US11397273B2 (en)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in the midpoint-offset domain
Bakulin et al. Surface seismic with DAS changes land acquisition
Smith et al. Smart DAS uphole acquisition system for near-surface model building: Results from the first successful field tests
CN113614578A (zh) 使用双向虚拟源重建的地震勘测
CN105510967A (zh) 一种实现三维地震数据偏移归位的处理方法、装置
Zong et al. Fractured basement imaging using random-space-shift reverse time migration: A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survey in the Bohai Bay Bas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